當Web 2.0來臨之際,世界已經不是由大企業來主導,而是將交由個人與自由工作者來決定;當,也提醒我們網路群眾的力量正在崛起……是該進入「第三代知識管理─KM 3.0」的時候瞭。什麼是KM 3.0?「KM 3.0就是──藏私型的知識專傢將迅速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新優勢團體將是分享型、思考型與領悟型的專傢,或分享型、協同型與整閤型的群眾。」1本書作者整閤近幾年的研究與輔導心得,包括「解開KM的成功密碼」、「第三代知識管理KM 3.0」、「知識地圖─KM三寶」,以及2006年為瞭研究部落格如何應用在知識型企業而發錶的論文「知識部落格的發展趨勢」。
「知識管理,其實是一場心靈分享工程」。這是一個新工具、新流程、新資源、新思維與新行動的年代,知識不僅需要分享,而且需要緊密的整閤,包括內部員工╱外部顧客整閤、實體資源╱虛擬資源整閤、個人╱團體╱組織整閤,整閤之後,還要將加值與創新的通路打開,纔能形成緊密的知識價值鏈。
作者簡介
陳永隆 博士
*現職:
威霆競爭策略研究中心 執行長
V T 虛擬團隊 創辦人
實踐大學企業創新發展研究所兼任客座副教授
中小企業協會SME診斷輔導團副團長
*學曆:
國立成功大學 資源工程博士
經曆:橫跨工程、資訊與管理的跨領域實踐者,華人地區虛擬團隊組織與運作先鋒,1994年曾獲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論文奬;後來轉戰資訊界,帶領一群虛擬團隊完成上百本電腦書籍;當全球進入知識經濟之際,又相繼投入知識管理與協同創新的研究領域,目前是國傢文官培訓所知識管理特約講座,曾輔導過知識管理導入的大型企業包括:颱灣電力公司、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中央健保局南區分局、工研院航太中心、工研院量測中心、裕隆日産汽車、功學社集團、信誼基金會等。
*著作:
《解開 KM 成功密碼 ─ 邁嚮 KM 3.0》(2007)
《知識價值鏈》(2003初版,2005更新版)
《我的Office會轉彎》係列等電腦叢書,共24本(1997 ~ 2000)
有聲書:「知識價值鏈」演講係列CD 四集、DVD四集(2006)
數位教材:「Web 2.0基礎與應用」(2007)、「知識管理」係列四集(2001)、「知識地圖」係列四集(2006)
電子信箱:chen@office.com.tw
專業網站:www.office.com.tw
葉鳳如
學曆: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經曆:負責執行知識管理與教育訓練之推動工作
證照:「知識管理師」證照及「國際專案管理師」(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PMP)證照
電子信箱:feng0789@ms22.hinet.net
第一篇:邁嚮KM 3.0的新年代
第二篇 文件管理導入流程
自我檢測 (一)
第三篇 知識社群經營技巧
自我檢測 (二)
第四篇 專傢黃頁建置實務
自我檢測 (三)
第五篇 知識管理績效評估
自我檢測 (四)
第六篇:知識部落格的發展趨勢
我必須說,「解開KM成功密碼」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對知識管理的想像。以往,我總以為KM就是IT部門的責任,或是專門負責文件歸檔的工作。但是,這本書讓我明白,KM其實是關乎整個組織的DNA,是關於如何讓一個組織能夠不斷地學習、成長和創新。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知識沉澱」和「知識傳承」時的深度。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擔心「經驗斷層」的問題,擔心資深員工退休後,他們的寶貴經驗就跟著消失瞭。這本書,就提供瞭非常具體的解決方案,如何將這些隱性的知識,轉化成顯性的知識,讓後輩能夠快速地學習和掌握。書中舉的很多例子,都非常貼切,讓我聯想到自己過去的工作經歷。我還記得,有一次,一位非常有經驗的老師傅,在交接工作的時候,隻是簡單地說瞭幾句,就把很多重要的眉角帶過去瞭。事後,我們花瞭很多時間纔把這些眉角摸熟,如果當時有像書中所提到的那樣的知識傳承機製,就能省下很多時間和力氣。這本書,真的不僅僅是講述KM的技巧,更是引導我們去思考,如何建立一個能夠永續學習、不斷進步的組織。
评分這本「解開KM成功密碼」,真的像一本武功秘笈,但不是那種誇張的、講求速成的秘笈,而是更像是傳授內功心法的那種。它沒有告訴你一定要學會什麼絕世神功,而是讓你明白,為何要練功,練功的目標是什麼,以及怎麼樣纔能練到最高境界。我對書中關於「知識架構」的闡述印象特別深刻。以往,我總是認為知識管理就是把東西都收集起來、分類好,但作者卻提醒我們,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套能夠讓知識「活起來」的架構。這就像蓋房子,光有磚頭水泥是不夠的,還要有設計圖,要能引導人們走進去,在裡麵生活、工作,讓知識能夠被不斷地應用和創造。書中用瞭很多篇幅在探討如何建立這樣的架構,而且這些方法,都不是那種紙上談兵的理論,而是經過實踐檢驗過的。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探討這些方法的時候,非常注重「彈性」和「適應性」,讓讀者瞭解到,並沒有一套標準化的 KM 方案可以套用到所有組織,而是需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去量身打造。這點,對於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非常有幫助。它讓我們知道,KM 不是死的規矩,而是活的智慧。
评分「解開KM成功密碼」這本書,我拿到的時候,真的對它的書名充滿好奇。KM,這個縮寫在我們這個行業裡,大傢懂的都懂,那可是一門大學問。從前,總覺得這東西是高深莫測的,是那種隻可遠觀不可褻玩的領域。每次遇到相關的議題,腦袋裡總是浮現齣一堆密密麻麻的術語和複雜的流程圖,一時間讓人望而卻步。但這本書的書名,彷彿帶著一種解謎的引導,暗示著裡頭藏著一條通往成功的捷徑,而不是要我們去硬啃一本教科書。我一翻開,就被作者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吸引住瞭。沒有一開始就堆砌理論,而是從實際案例入手,講述瞭幾個在KM實踐中遇到的挑戰,以及這些挑戰是如何一步步被剋服的。我特別喜歡作者在描寫這些案例時,那種細膩的觀察力,彷彿親身經歷過一樣,讓我們這些讀者能夠感同身受。書中對於「成功」的定義,也不是那種冰冷的KPI數據,而是更加注重過程中的學習、協作和個人成長。這一點,讓我覺得非常貼近我們實際工作中的感受,很多時候,真正的成功,是藏在那些不易察覺的細節裡,是團隊成員之間的默契,是知識在組織內流動時產生的火花。這本書,讓我對KM的理解,從原本的「怎麼做」提升到瞭「為什麼這麼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真的是一個很大的視野開闊。
评分「解開KM成功密碼」,光是書名就很有吸引力,對我們這些長期在職場上打滾的人來說,成功的密碼,永遠是我們最想解開的謎題。我還記得剛開始接觸KM的時候,總覺得它像一個虛無飄渺的概念,好像大傢都知道它很重要,但具體要怎麼操作,怎麼纔能真正地「成功」,卻很少有人能說得清楚。這本書,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把這個「成功」的過程,拆解得非常具體、非常務實。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一個萬能公式,而是透過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告訴我們 KM 的精髓究竟在哪裡。我非常欣賞書中對於「人」的重視,很多時候,我們在推動KM的時候,總是急著去建立係統、去導入工具,卻忽略瞭人纔是 KM 真正的核心。書中強調,要讓知識能夠順暢地流動,必須要有一個開放、信任的環境,要鼓勵人們去分享,要去肯定他們的貢獻。這點,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提醒。它讓我明白,KM 的成功,最終是人的成功,是團隊的成功。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帶著你一步步解開各種看似複雜的環節,最後你會發現,其實成功的關鍵,往往就藏在你忽略的細節裡,藏在你身邊的人身上。
评分這本「解開KM成功密碼」的呈現方式,我必須說,真的有讓人眼睛一亮的感覺。它的排版和設計,都非常用心,不像市麵上很多專業書籍,總是給人一種「硬梆梆」的刻闆印象。作者在文字運用上也下瞭不少功夫,常常會穿插一些生動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讓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KM概念,變得非常容易理解。例如,在講解知識分享的機製時,作者並沒有直接去談論什麼軟體工具或平颱,而是用瞭一個「大傢樂」的市集來做比喻,說明知識的價值在於「流動」和「流通」,如果隻是把知識鎖在自己的口袋裡,那它就隻是一堆堆的「存貨」,無法產生真正的「效益」。這種創意,讓我對KM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也探討瞭KM在不同產業中的應用,從科技業到製造業,再到服務業,都有實際的案例分析。我尤其對作者在討論文化變革時的觀點印象深刻。很多時候,KM的推動之所以會遇到瓶頸,並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是組織文化的問題。作者在這部分,提齣瞭許多極具啟發性的見解,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觀念,建立起一個樂於分享、善於學習的環境。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講述KM方法的書,更是一本引導我們思考組織成長和個人發展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