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學理論批評巨著,文辭優美、組織嚴密、內容豐富、議論精鑿,並闡明各種文體的分類、起源和流變,總結有關創作的規律、批判當時浮靡文風,對我國文學理論體係的建立和發展,具有極大貢獻,至今已成顯學。
原書以駢文寫成,讀者或許閱讀不易,因此本書博採前人評注,綜閤各傢所長,分引論、寫作動機、文原論、文體論、文術論、文評論,以及《文心雕龍》批評理論與實際等七章,呈現原文,並配閤淺顯譯文,以幫助理解劉勰所提齣的文學理論,以及實際上的可運用性。
作者簡介
卓國浚
現職:彰化師範大學國文係
亞洲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學曆:政治大學中文博士
論文:〈《文心雕龍》之建安七子論〉
〈《文心雕龍》文論體係新探:閱讀式架構〉
〈「義直而文婉,體舊而趣新」:論潘嶽哀體〉
〈王僧虔書學理論體係〉
〈小議《文心雕龍.明詩》四言詩說—兼釋王粲四言雅潤〉
〈經學與文學:〈宗經〉、〈辨騷〉的對話〉
〈進王褒而退馬融:兼釋「子淵〈洞簫〉窮變於聲貌〉
推薦序∕鄭靖時
寫在前麵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 關於劉勰
第二節 《文心雕龍》的版本與流衍
第三節 《文心雕龍》理論體係
第四節 結 語
第二章 創作動機:序誌第五十
第三章 文之樞紐:文原論
第一節 文學發展的起源:〈原道篇〉
第二節 理想作者:聖人
第三節 典範的建立:五經
第四節 典範地位的動搖:〈正緯篇〉
第五節 新典範的建立:〈辨騷篇〉
第六節 小 結
原道第一
徵聖第二
宗經第三
正緯第四
辨騷第五
第四章 論文述筆:文體論
第一節 何謂文體?
第二節 文類與文體的分辨?
第三節 劉勰建立文體概念的方法與用心
第四節 文筆的分辨
第五節 結 語
明詩第六
樂府第七
詮賦第八
頌贊第九
祝盟第十
銘箴第十一
誄碑第十二
哀弔第十三
雜文第十四
諧讔第十五
史傳第十六
諸子第十七
論說第十八
詔策第十九
檄移第二十
封禪第二十一
章錶第二十二
奏啓第二十三
議對第二十四
書記第二十五
第五章 割情析采:文術論
神思第二十六
體性第二十七
風骨第二十八
通變第二十九
定勢第三十
情采第三十一
鎔裁第三十二
聲律第三十三
章句第三十四
麗辭第三十五
比興第三十六
誇飾第三十七
事類第三十八
練字第三十九
隱秀第四十
指瑕第四十一
養氣第四十二
附會第四十三
總術第四十四
第六章 文評論
第一節 鑑賞論
第二節 批評論
第三節 文學接受論
時序第四十五
物色第四十六
纔略第四十七
知音第四十八
程器第四十九
第七章 理論與實際
「義直而文婉,體舊而趣新」──論潘嶽哀體
小議《文心雕龍?明詩》四言詩說──兼釋王粲四言雅潤
拿到這本書的第一感覺就是“厚重”,這種厚重感不僅體現在紙張的質感和頁碼的數量,更體現在其內容所承載的分量。作者在解讀《文心雕龍》的“物色”、“文采”等篇章時,所展現齣的對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深刻理解,令我嘆為觀止。 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剖析劉勰對“辨體”的論述時,所錶現齣的那種嚴謹的態度。他不僅清晰地梳理瞭劉勰對於不同文體的區分標準,還進一步探討瞭這些標準在曆代文學實踐中的演變和影響,為我理解中國文學體式的多樣性提供瞭絕佳的視角。
评分這本《文心雕龍精讀》帶給我的震撼,是層層遞進的。起初,我以為這隻是一本普通的學術著作,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作者的視野遠不止於此。他將《文心雕龍》置於中國文學批評史的宏大敘事中,分析其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理論發展中的獨特地位和深遠影響。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劉勰在“文”的本體、文與道的辯證關係、以及文學創作的社會功能等方麵的深刻洞察,給予瞭極為細緻的梳理和獨到的見解。 作者在分析某些篇章時,常常會提齣一些非常新穎的觀點,這些觀點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紮實的文獻研究和嚴密的邏輯推理之上。我特彆喜歡作者對待不同學術觀點時的那種審慎態度,他既會清晰地呈現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會適時地提齣自己的辨析和補充,展現瞭一種獨立思考的精神。
评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可以說是市麵上難得一見的用心。每一個章節的標題都設計得頗具匠心,開篇還會配上引人入勝的意象圖,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愉悅感。我驚喜地發現,作者在梳理《文心雕龍》的體係時,不僅尊重原著的篇章結構,還巧妙地加入瞭自己對於整體邏輯的梳理和串聯,使得原本可能顯得有些零散的理論,變得更加脈絡清晰。 更讓我贊嘆的是,作者在解讀過程中,並沒有把《文心雕龍》當作一部“死書”,而是將其視為一部充滿生命力的經典,不斷地將其與當代的文化現象和文學創作進行對話。這種跨越時空的解讀方式,讓我對“文心”有瞭全新的認識,也激發瞭我對當下文學創作的反思。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真的讓我眼前一亮,非常有質感,沉甸甸的拿在手裏就覺得內容非凡。開篇的導讀部分寫得極其精煉,卻又把《文心雕龍》的全貌勾勒得淋灕盡緻,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嚮導,為我指點瞭前行的方嚮。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讀過程中,並沒有拘泥於單純的字詞考證,而是深入挖掘瞭劉勰創作這部巨著的曆史背景、時代思潮,以及他本人所處的境遇。這種宏觀的視野,讓那些看似遙遠的古代概念,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觸手可及。 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經曆一次智識的洗禮。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遣詞造句既有古人的風骨,又不失現代人的流暢和曉暢。他對於《文心雕龍》中那些晦澀的理論,比如“神思”、“文心”的闡釋,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並且旁徵博引,引用瞭大量同時期和後世的文學作品作為例證,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其精髓。
评分我本以為這本書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讀物,但讀起來卻意外的引人入勝。作者的文字極富感染力,仿佛一位纔華橫溢的老師,耐心地引導著我走進《文心雕龍》的殿堂。他對於如何“為文”的闡述,不僅有理論的高度,更有實踐的指導意義。 尤其是關於“說文”部分的講解,作者將劉勰對於文字演變的觀察,與現代的語言學理論巧妙地結閤,讓原本抽象的文字學概念變得生動有趣。我常常在閱讀時,會不自覺地停下來,去體會作者的妙語,去思考自己與文字的關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