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養性」真正在修養的對象是生命裏的本體,這個本體來自宇宙卻傾注在人身,本體不是個單純的真理,它就是真本身……但,因為人受到太多後天的塵埃濛蔽,無法簡單接通這個路徑,故而得去做工夫,透過工夫來復見本體,而重整齣對工夫的認識,就被稱做工夫論。
本書蘊含作者五年來對心學重大的領悟,錶麵上紀錄著師生三人拿命論學與相互砥礪的情意,實際上卻見證齣心學在他們身上發生的巨大效應,更希望提供給所有對人生茫然、心靈睏頓不安的朋友,啓動心學的工夫,找到安心立命的所在!這就是本書立論的關懷所在……
引論〈心學工夫論:實踐儒學的生命路徑〉
摘要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心性:儒學的根基
第三節 陸王心學與緻良知
第四節 儒學沒落的百年苦索
第五節 人的問題與世局波瀾
第六節 闡發心學與書院立根
第七節 心學的契機與復育
第八節 工夫論的再度復活
第九節 儒學新創與書院再生
第十節 內聖外王的生命實學
本文 心學工夫論
01- 找迴自己的感覺
02- 沒有良知,活著如何能有價值?
03- 基本工夫論慎獨
04- 立誌首在養本體!
05- 養本體的幾個辦法
06- 現實與理想的交纏
07- 實心踏地,當個中華思想傢!
08- 硃子與陽明子的異同
09- 革命的真意
10- 夫子與弟子
11- 有真人,而後有真知!
12- 兩種不同的心靈傾嚮
13- 由天泉證道論獨立與互賴
14- 心,麻木瞭……
15- 最大的能量來自至誠
16-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
17- 剋己復禮為仁
18- 風與聲的傳說
19- 蘭若裏的蓮花綻放
20- 孔子的嘆息
21- 實際體驗天命
22- 狂者王畿的化性嚮道
23- 君子謀道不謀食
24- 聲人的誠意來自聲己
25- 心魔
26- 內聖四條目
27- 工夫的觀念與實踐
28- 跟聖賢說話
29- 由工夫與本體雙論自明
30- 心廣體胖
31- 孟子究竟是什麼人?
32- 緻中和
33- 知行閤一
34- 由覺禮來論夫子與弟子
35- 宇宙的存在與世界的存在
36- 由破假我來見真章
37- 再論慎獨的真相
38- 最根本的治療
39- 攤開來麵對自己
40- 沒有你就沒有我
41- 由知行閤一來說靜坐
42- 由感性良知演化齣理性良知
43- 心即理
44- 再論理性良知
45- 心學三態
坦白說,我當初拿到《大道的眼淚:心學工夫論》這本書,是被它充滿詩意的書名所吸引。我以為會是一本關於古代文人情懷或是古典美學的讀物,但翻開之後,纔發現它更像是一本“人生指南”,而且是非常有深度的那種。作者在探討“心”的本質時,並沒有迴避人性的弱點和人生的無奈,而是直麵這些“眼淚”——那些讓我們感到痛苦、迷茫、失落的時刻。但有趣的是,這本書並沒有沉溺於悲傷,反而在這些“眼淚”中找到瞭“大道”的痕跡。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本體”和“功夫”之間關係的闡釋。它讓我明白,追求“大道”並非遙不可及的虛無縹緲,而是就蘊藏在我們每一次的起心動念,每一次的言行舉止之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工夫”,實則是在一步步靠近和實現那個更宏大的“大道”。書中關於“格物緻知”的重新解讀,讓我不再將它視為一種客觀的知識獲取,而是強調瞭一種內在的體驗和體悟。通過對外界事物的觀察和反思,來認識和深化自己內心的“知”。這是一種非常主動和積極的探索過程,讓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不斷提升自我的契機。
评分《大道的眼淚:心學工夫論》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洗禮。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痛苦,不是因為事情本身有多糟糕,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和解讀齣瞭問題。這本書就深刻地揭示瞭這一點。作者並沒有迴避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反而將它們視為“大道”的顯現。他認為,那些讓我們感到“眼淚”的經曆,恰恰是我們認識“大道”的契機。這種視角轉換非常重要。通過對“本體”的不斷體認,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工夫”的實踐,我們就能逐漸培養齣一種超然的心態,不被外物所左右。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四句教”的闡釋,它將復雜的道理濃縮成精煉的語句,便於我們反復咀嚼和體悟。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對照自己的生活,思考書中提齣的觀點。這種“學以緻用”的過程,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真正地參與到對“大道”的探索之中。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獨特,既有哲人的深度,又不失文學的韻味,讀起來很有享受。
评分《大道的眼淚:心學工夫論》這本書,讀起來著實讓人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我一直對哲學探討很感興趣,尤其是在麵對人生睏境時,總想找到一條能夠支撐自己前行的內在力量。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這種需求。它不是那種空洞的說教,也不是晦澀難懂的學術論文,而是將心學那些深邃的道理,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一點點滲透進讀者的心裏。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分析“工夫”時所用的比喻,比如把修心比作打磨玉石,需要耐心、毅力,還要有對玉石本身質地的深刻理解,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操之過急。這種細緻入微的闡述,讓我對“知行閤一”有瞭全新的認識。過去我總是把“知行閤一”理解得過於簡單,以為知道瞭就等於做瞭,但書中通過大量的案例和層層遞進的論證,讓我明白,真正的“知”是包含著行動的“力”的,而“行”則是對“知”的檢驗和深化。書中對“緻良知”的解讀更是點睛之筆,它不是讓你去聽從什麼外在的聲音,而是去傾聽自己內心最本真的聲音,並以此為行動的齣發點。讀完這本書,感覺自己仿佛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看到瞭一個更廣闊、更深刻的內心世界。
评分拿到《大道的眼淚:心學工夫論》這本書,我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我一直覺得,我們現有的很多教育體係,包括社會價值觀,都過分強調外在的成就,而忽視瞭內在的修煉。這本書,恰好提供瞭一個反思的視角。作者在梳理心學思想時,非常注重實踐性,他不會讓你覺得學瞭一堆理論卻無從下手。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存養”的討論,它不是讓你去壓抑自己的欲望,而是教你如何去觀察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和念頭,讓它們不至於失控,從而能夠更清晰地認識自己。這種“順應天理,消除人欲”的論述,既有理論高度,又具有極強的操作性。書中用瞭很多曆史故事和人物的例子,來佐證心學思想的有效性,這些故事讀起來也很有意思,讓枯燥的哲學道理變得鮮活起來。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的解讀,它非常精準地把握瞭人性的復雜性,並且為我們在麵對誘惑和挑戰時,提供瞭一種審慎的態度。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引導我們嚮內看,去發現我們自身潛藏的力量,並學會如何運用它來化解外在的睏境。
评分說實話,我一開始對《大道的眼淚:心學工夫論》這本書並沒有太高的期待,我以為它會是一本比較“硬核”的哲學著作,可能會讀起來比較枯燥。但齣乎我的意料,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作者並沒有一上來就拋齣一堆哲學名詞,而是從一些非常生活化的場景切入,比如人生的挫摺、情感的失落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經曆過的。然後,他巧妙地將心學中的“大道”和“工夫”的概念融入其中,讓我們在共鳴中逐漸理解這些深邃的道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定性”的探討,它不是讓你變得麻木,而是讓你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一個內在的中心,不至於隨波逐流。這種“定”的功夫,對於現代人來說尤為重要。書中多次強調,心學不是一種僵化的教條,而是一種活的智慧,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去體悟和調整。這種強調“動態平衡”的觀點,讓我覺得非常貼閤現實。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人生的看法有瞭更深的理解,也更有瞭麵對挑戰的勇氣和信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