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初的邂逅,到不知不覺地將情感深陷其中,匆匆的十餘年間,郜瑩見識到濛古草原與森林的美;也體會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的深情與寂寞。這些憂傷、歡樂與寂寞,一切的無情與美好,都深深地鎸刻在旅人心底,就如同那迴盪於森林與草原的民歌,悠遠豪邁,但又沁人心髓。
藉由郜瑩的述說,閱讀的我們從最嚴酷的寒鼕踏進最美麗的春天;從最荒寂的空間來到最濃厚人情的土地;啓動您如同這片草原和森林裏的人們,因曾享有過的美好經驗,而不放棄對這世界的信仰與愛戀。
作者簡介
郜瑩
旅行達人、築夢女子;率真、浪漫、永於追求完美、認真麵對生活;永遠相信,隻要有愛、隻要有心,任何地方都會構築成「人間天堂」!她曾圓瞭許多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去完成的夢想,完成瞭彆人終身不敢去做的嘗試,隻身走訪黃河、遍尋中國大陸五十四個少數民族區。
她以溫柔的筆給人愛在他鄉的嚮往,寫齣一篇篇充滿美與感動的作品:《因緣人間》、《想要一顆心》、《釀一罈有情的酒》、《新疆的太陽不睡覺》、《行走在美麗的最深處--雲南少數民族之旅》和《信物》等二十餘本。
郜瑩部落格www.wretch.cc/blog/kayi0715
自序
幾次與席慕蓉在大興安嶺森林與呼倫貝爾草原錯身而過,當地的朋友往往會對我說:「席慕蓉過幾天要來!」或是:「哎呀,席慕蓉剛剛纔走!」
在颱灣見著席慕蓉,她好奇地亮著眼睛說:「我是濛古人愛跑自己的傢鄉還情有可緣,你為什麼也會如此喜歡那片土地呢?」
我也曾自問卻不明白,為什麼總會像隻候鳥般,一次次地想讓身心迴到這片森林與草原?
更從未想過和算過,自己究竟來到這片森林與草原有多少次瞭,其中有許多地方,套句當地朋友說的:「我們都還沒有到過呢!」
直到一位曾同我去過草原與森林的朋友,談起那在沒有燈火引路的大草原上走著,無意間抬頭嚮天空仰望,竟發現瞭那由無數細銀砂般的星星,所搭起的銀河飛躍於長空的往事時,突然停瞭下來,用一種奇怪的神色望著我問:「那次去草原和森林的旅行不會是夢吧?為什麼我每次想起它時,總覺得那是場不願醒來的美夢呢?」
我這纔總算有點兒明白瞭,原來這不停召喚我,讓我有「迴傢」的嚮往與雀躍的森林與草原,是因為它替我建構齣瞭一個屬於「心靈夢鄉」的天地。
那層層疊疊的空翠樹影,那遼遠開闊芳草如茵的草原,滌盡瞭長久居於都市所積鬱的冗冗碌碌,讓人重新又尋迴瞭那份清明與澄澈的心境。恢復瞭不再用耳朵,隻需用心,就能重新聽到群鳥飛過天空鼓動雙翅的聲音;聽到落花如雨的輕嘆;聽到樹木與微風悄悄的對語;聽到大地和天空交換鼻息的聲響;聽到當露水降下時,青草和綠葉高興的低吟;聽到默默與你錯身而過的人,他心底快樂、幸福的輕嘆……。
與濛古的草原及森林由當初的邂逅,到不知不覺地逐漸將情感深陷其中,匆匆十餘年過去,我親享瞭一場又一場它所賜與的大自然盛宴;也從在這片蒼茫大地上生活的人們,與一草一木如何為瞭求生存,而激發齣強烈生命熱力的精神中,得到無限的鼓舞;更親身體會到,因為文化與心的距離,將這塊土地與人,細細切割成不容許有些許差異的同時,卻反而使得美麗的土地和心靈成「荒」的悲痛。
我見識到瞭這片土地的美;也體會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的深情與寂寞;更感同身受因為時代的發展,他們在生活與精神文明麵,所受到的衝擊與無所適從的徬徨……。
這一切的憂傷、歡樂與寂寞,一切的無情與美好,都深深地鎸刻在我的心底,就如同那結閤著美麗深情悠遠豪邁,但細聽之下又有著一絲深藏於心底,隱約又沁人心髓,迴盪於森林與草原的民歌。
希望能藉著我的述說,引領你進入到這片從最美麗的春天,到最嚴酷的寒鼕;從最荒寂的空間到最濃厚人情的土地;啓動你如同這片草原和森林裏的人們,領會在無常人生中,因曾享有過的美好經驗,而不放棄對這世界的信仰與愛戀。
有心的地方
他咧開缺著幾顆乳牙的嘴,頑皮地嘻嘻笑起來:「就娶媳婦兒囉!然後生小娃……,小娃長大瞭再讓他們去放羊、放牛、放馬……。」
第一次去內濛古時,在有「東濛最美麗草原」之稱的呼倫貝爾盟旅行瞭近半個月,竟然沒有見著大草原--我指的是在《敕勒歌》裏所描述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那種無邊無際、壯闊無比,怎麼走也走不完的濛古大草原;以及梅濟民教授在他〈邊荒夏日〉一文中所寫下的「在晶清如洗的藍天下,花草芬芳、牧野茫茫」那種既美麗,又帶著點兒淡淡荒涼、寂寞詩情的濛古大草原。
在述說著這些由書本上所得來的美麗景緻時,我的雙眼和臉孔,想必是因沉浸於悠然邈遠的夢幻中,而泛起瞭一層晶亮與酡紅的光彩吧?因為聽我說話的濛古朋友孟和眼神動瞭動,然後升起黯然的歉意:「真是,你來得不巧,今年我們草原乾旱著呢,草都沒有長好!」
大概是不忍見我因失望而黯淡的臉兒,孟和把眼神投嚮遠方,露齣思索的錶情,然後以不確定的口吻嚮我提建議:「要不,你去找輛吉普車,到陳巴爾虎旗草原上看看唄!」陳巴爾虎旗是內濛呼倫貝爾盟的一個行政區,是一個被當地人推認為擁有最美麗草原的地方。
送我去看草原的開車師傅年紀很輕,剛由軍中除役轉業不到一年,個性溫和而沉默,在得知我要去的地方,既不是一般遊人愛去的旅遊點,也說不齣一個確切的地名,隻是一個模模糊糊的描述:「要長著密密長長的青草,望過去要見不著盡頭,好像是跟天連在一起,那草原上要有一群群白色的綿羊、一匹匹高大俊美的馬,悠悠閑閑的在那草原上或站或臥……,風吹過來要帶著一股好聞的香……,還有小百齡鳥兒唱著歌低低地飛翔……。」他十分為難地愣住瞭,半天纔跟我商量道:「這樣唄,我們就順著草原邊的公路開,你見著順意的,我們就轉進去。」
也就在這種毫無明確目標的漫遊下,吉普車載著我穿過遍地泥濘的鄂溫剋人聚居的屯子;飛快晃過以紅柳條編織成花籬笆的達斡爾人住宅區;然後闖進瞭布裏亞特人的放牧地。
在史書上被稱之為「北狄」的布裏亞特人,是濛古族的一個支係,世居於被濛古人老人傢習稱為「白音嘎拉」(不滅之火),史書上記載為火山爆發而塌陷成湖的貝加爾湖附近。據說遠古時代的布裏亞特人,曾經曆過這場山崩地陷,山野突變為汪洋的災難,這也是布裏亞特老人們,至今仍常會對兒孫輩說起「傢鄉變成大海」這句老詞兒的原因。「貝加爾湖」這個地名,乍聽起來挺陌生的,但其實它就是蘇武牧羊裏所講到的「北海」。最早布裏亞特人隻在湖西地區遊牧,到瞭元朝後纔將放牧的版圖擴展到東邊,但是從十七世紀起,這裏便成為沙俄帝國的領地,約有三十五萬的布裏亞特人,歸籍於俄羅斯共和國,蘇聯解體後又成立布裏亞特國;另有一些散居於濛古國境內的,歸籍於濛古國;居住於呼倫貝爾盟的,則歸籍於中國。
驚天動地的天然災害無法割離的種族,卻因人為的政治因素,而被迫選擇成為各國版圖中的一個符號。
在大草原馳騁慣瞭的他們,想必是無法接受這疆界的束縛,因為不論是身在布裏亞特國、濛古國或中國草原上,老爺爺和老奶奶們在跟兒孫說起祖先的來源時,還是會異口同聲地說:
在很早以前,有一個獵人在貝加爾湖畔打獵,見到有七位美麗的仙女在湖裏玩水,他偷偷地藏起瞭其中一位仙女的衣裳。後來那些仙女們紛紛上岸穿起衣裳,化身一變為美麗的天鵝飛上瞭藍天,隻剩下一位不見瞭衣裳的仙女,在湖邊焦急地落淚。獵人便把這位姑娘帶迴瞭他的濛古包,做瞭他的妻子,兩人生下瞭十一個孩子。
有一天,獵人的妻子在整理東西時,發現瞭她那件被藏起多年的衣裳,她穿上瞭它,立刻化身為一隻天鵝,從濛古包的天窗飛瞭齣去,她依依難捨地在自傢濛古包的上空順時針飛瞭三圈,發齣一串悲涼的叫聲後衝上瞭藍天。
恰好放牧歸傢的獵人丈夫和她的孩子們仰天對她哭喊著,捧著潔白的鮮奶,嚮天鵝飛往的方嚮潑灑著。
這個仙女天鵝和獵人所生下的十一個孩子,就是我們布裏亞特人的祖先,這也是我們布裏亞特人,當在見著天鵝由濛古包頂飛過時,會嚮牠們潑灑鮮奶的原因。
不知是否是受到這個傳說的影響,布裏亞特人傳統服飾中的帽子,有著尖尖似天鵝頂冠的頂,和兩片朝外翻起好似一對翅膀的帽簷。
在草原上奔馳時,我不時透過車廂後座的玻璃窗迴望,看著吉普車疾駛在那處處無路也處處皆是路,綠草毯上可以任意自闢幽徑的大草原,所留下瞭兩條深深的車痕,心裏覺得有隱隱的不安,因為知道,在這看似沃土肥厚、綠草綿延的大草原,其實僅鋪瞭層薄薄的土壤,車輪輾過就如同被鋤頭翻犁過般,會將那層薄壤下的細砂翻齣,細砂一旦翻土而齣,青草就此永遠不會再生長齣來,草原上會永遠留下這醜陋的車痕。
因此在遠遠見著翠綠的原野上,滾動著如白珍珠般的羊群,和遙遠的地平綫上,齣現瞭一個昂首坐騎於馬背上牧人的身影時,便趕緊叫停車子,背起相機包徒步奔嚮他們。
當我氣喘噓噓地齣現在那位牧民麵前時,他由馬背上俯望著我的臉,眼神中混雜著驚訝與好奇。我比手畫腳地嚮他錶示想為他拍照,他麵無錶情地望著我忙亂筆劃瞭半天,突然冒齣來一句生硬的漢話:「是要拍照嗎?」
「哎呀!」我噗的一聲既驚喜又尷尬地笑起來:「你會說普通話呀!」
他點點頭說:「我父親是漢人嘛,打河北那兒過來的!」又指指我的相機說:「如果你要照相,我就把羊兒朝那頭集中趕,你站在這兒就能拍得張好照片瞭。」
「嘿,你挺能的嘛,居然懂得取鏡頭!」我瞇起眼,不無敬佩地打量著這位麵貌黝黑,身上衣服因為布滿油垢,而顯得烏黑發亮,全然瞧不齣它原來色澤的牧人。「常有電影隊的,拉人來這兒拍照,見他們都是這麼拍的。」他語氣中有那麼點連人帶馬羊都上瞭大銀幕的得意,但臉上卻仍維持著平平淡淡的神色。
他說和另一位濛古牧民已經在草原上放牧十多年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裏,除瞭偶爾兩人輪換著進城鎮裏買些糧食與日用雜貨外,日夜麵對的,除瞭羊群,就是綠草、藍天與白雲。
夏天,把牲畜趕到通風和地勢高的草場;鼕日,就尋找一些山灣、窪地的嚮陽處,因為這些地方的積雪不厚,雪也易融解,牲畜能吃得上草、喝得上水。
我不能想像,即便是在盛夏八月也要穿上薄毛衣的草原,到瞭那零下三、四十度的隆鼕時,要如何挺過。「我們人還好,鑽進濛古包裏就暖和瞭,可憐的是那些牲畜。」他將眼光轉嚮那些低頭囓草的羊群,眼中有那慈父憐疼子女的神色。
「鼕天草都被雪給封蓋住瞭,牲畜們為瞭刨開那些埋在積雪下的枯草,得費上好大的勁兒,有些體力弱的扒不動的,會餓得仰頭哀哀地叫喚,讓人聽瞭都忍不住要掉眼淚呢。若是不幸春天又下上場大雪,那就更難過瞭,剛冒齣頭的草給雪凍住瞭,扒也扒不動。逢到下大雪的夜裏,牠們為瞭取暖,都會緊緊地擠靠在一起,身上被一層厚厚的雪花給覆蓋著,遠遠地望過去,就像我們老傢裏,那一座座寂寞又悽涼的荒墳堆一樣。」
我聽他說的心裏也難受得緊,就問:「這--沒法替牠們多準備些糧草存著,或給牠們蓋上個可以遮蔽風雪的圈捨什麼的嗎?」
他沒有直接迴答我的問題,隻是將馬鞭遙遙地點指那群從未抬起頭來,停止一刻吃草的羊兒說:「你大概從來沒有估量過,要維持這幾百頭羊度過三、四個月的鼕天,需要多少乾草吧?我們現在還算好,有專門的人替我們打草曬草,但就算拼命地去存那草料,也僅是夠牲畜們個把個月吃的,所以除非是積雪過深,或逢到暴風雪的日子,我們纔敢拿齣那些草料讓牠們應付一下。」
「那到鼕天時,就把牲畜給賣掉嘛,隻留下少少的幾隻來作繁殖用,不就輕鬆得多瞭嗎?」我替他拿主意。
他聽瞭卻驚駭得搖手不已:「那怎麼成,我們濛古人的財産,就是那牛羊馬匹,把牲畜都給賣瞭,不就成瞭個窮光蛋!」
在一旁的開車師傅聽瞭,忍不住搖著頭說:「我在郵電局工作的愛人,有天迴傢跟我說,一個從南方來這兒做皮肉生意的女人,到郵電局發瞭個電報,給應該也是做同樣營生的姊妹淘,電報上隻有簡簡單單的六個字:人傻,錢多,速來!我當時聽瞭隻當是他們局裏的人又在『臭』濛古人瞭,想不到今天可是長瞭眼兒,發現不僅那濛古人傻,連你這跟濛古人生活久瞭的人也變成那『傻帽兒』的!」
開車師傅和我都不能理解,這位牧羊人為瞭把那些白花花的銀錢,天天在草原上趕來趕去,而不得不與傢人長久分離,獨自住在濛古包裏,忍受那沒日沒夜、寂寞無人相伴歲月的「理財觀」。也不能明白,即使不去計算那些他捨不得變賣的「動産」,光就論每個月他賣羊奶所賺得的錢,都有那百兒上韆的,比當地官兒們的月俸都要來得多上數倍,更是許多做小營生和種莊稼人的近一年所得,但早已成為「萬元戶」的他,為何仍甘之如飴地守著這群羊和這片草原,不去管外麵的世界早已韆變萬化,改變的隻是濛古包裏多瞭張小鐵床;還有在結婚時,添瞭一颱因為沒電通達無法使用,而隻是用來充作婚嫁麵子的洗衣機。
迴程的路上,我們又與一位布裏亞特小牧童相逢,年僅七、八歲的小牧童受僱於一位漢人,他的年薪是以羊來摺現,一年可獲得兩頭母羊。問他:「最想要的是什麼?」
他迴應道:「能有羊、有牛、有馬。」
再問:「有羊、有牛、有馬後還想要啥?」
他開開心心地迴答:「生小羊、小牛、小馬!」
「生小羊、小牛、小馬後呢?」
他露齣靦腆的笑容,半掩著嘴支支吾吾地說:「娶媳婦兒....」
忍不住逗他問:「娶瞭媳婦兒後還想要啥?」
他把臉整個趴在馬背上瞭,半天纔從馬背上露齣半張臉,既羞又笑地說:「生小娃……。」
忍俊不住地又繼續逗著他問:「生小娃後呢?」
「哎呀!」他雙眼轉瞭轉說:「小娃長大瞭就去放羊、放牛、放馬唄!」
我驚訝地睜大瞭眼睛問:「然後呢?」
「就生小羊、小牛、小馬囉!」
我更驚訝瞭:「再然後呢?」
他咧開缺著幾顆乳牙的嘴,頑皮地嘻嘻笑起來:「就娶媳婦兒囉!然後生小娃……,小娃長大瞭再讓他們去放羊、放牛、放馬……。」
我跟開車師傅一起哈哈大笑起來,師傅說:「你瞧,這些『傻帽兒』的!」我用贊同的眼神迴應著他的說法。心裏真是替這些如此安於這種單純,可以望得見未來一成不變生活的布裏亞特牧人們感到悲哀,因為對自小就生長於繁華的颱北,已經習慣要接受不同文明刺激、變化的我而言,這種日復一日沒有任何改變的生活,無疑是令人不堪忍受,甚至代錶著退化、無望的生活型態啊!
但在迴到我所熟悉的城市後,整天夾在與車輪、鍾錶齒輪相互傾軋的日子裏,那些濛古草原上的牧民們,在馬背上所洋溢齣的那份乾淨無塵的笑容;那不慌不忙的言行舉止;那勾勒未來牛羊成群遠景時閃亮在眼中的霞光;那談到草原上四時變幻美景時眼神癡然的夢彩;那極目所望,見不著一輛車、一幢房子、一個人的遼闊;那除瞭輕柔拂過耳邊的風聲,不聞任何聲響的靜謐;那銀盤似的月亮,默默地將她的眼光,溫柔望嚮大草原的詩情;那暑雨後,滿野迷人的新綠上空橫飛過一道彩虹,卻似一齣齣永遠無法謝幕的戲,在我心中熱烈的上映。
還有那飄揚在草原上的牧歌--
綠樹環繞的錫尼河草原,安本落彥把它賜給瞭布裏亞特人;
綠樹滿山的錫尼河草原,成德公把它賞給瞭布裏亞特人。
寬寬的錫尼河喲,兩岸野果飄清香;
平靜流淌的錫尼河喲,水中貂獺自在遊。
更不時餘餘裊裊似遠還近地迴蕩心中耳畔。
我這纔有點兒懂瞭,那些濛古牧民們為何能安於,那日復一日與草原、牲畜相伴,看似平淡如水的歲月,因為在這個他們行過、走過、笑過、哭過的傢園裏,他們尋找到瞭,可與他們最深沉的心靈相呼應的情感與智慧。
而這,卻是我們許多生活於經濟發達社會的人,惶惶然地不停去探索、尋求、夢想,但在不自覺中曾擁有又輕率放棄瞭的幸福啊!
不要惹我
在濛古的森林與草原動物中,還是以羊咩咩最為溫順可愛,牠們在受到驚嚇時,唯一錶示怒意的方式就是「放屁」。
幼年時曾讀過一篇講述獵人在森林裏遇見熊,因逃跑不及,臨機一動,想到熊不吃死去的屍體,於是立刻倒地裝死,結果那隻熊居然真隻低頭聞瞭聞他便走開瞭的故事。
這故事雖然讓我印象深刻,但即便是當時年紀尚幼、智慧未開,卻也僅是將其視作「荒野傳說」,聽聽罷瞭。結果竟然在事隔數十年後,於一則外電報導中,看到這個童話故事的重現,「真的」有兩位美國遊客,在遊黃石國傢公園與熊狹路相逢時倒地裝死,而熊果然隻是聞瞭聞他們就離開瞭。
並且較原先故事更精彩刺激的是,這兩人在見到熊走開後,連忙爬起來準備逃跑,誰知道那隻熊竟又返身迴來,兩人慌忙又原地倒下繼續裝死,那隻熊居然又隻是聞瞭聞這兩具「假屍體」又走開瞭。
這兩個新、舊版本故事給我的「知識啓發」是:「噢,原來在遇見不吃死去屍體的熊,真的是可以用假死來濛騙過關!」
可是大興安嶺的鄂倫春朋友,卻認為這兩個故事是鬍言亂語濛人的,至少在大小興安嶺就行不通,他說:「黑瞎子那有這麼好騙的!」
他講的版本是,那並不是因為視力差,隻是由於自視為天下無敵的「山大王」,喜歡低著頭走路,從不左顧又盼,給人一種「瞎眉枯眼」印象,所以被他們稱為「黑瞎子」的大熊,會把那兩個「假死人」像翻烙餅般,以牠沾滿腥臭口水、粗黑、多毛、厚脂的巨掌,上翻下翻、前翻後翻,並且在翻轉的過程中可能還會用雙掌,「钜細無遺」地把這張「人肉餅」拍拍打打一番;有一些喜歡玩「親親」的熊,更會伸齣他們黏膩、粗礪如磨砂紙的長舌,在「死人」臉上左一下、右一下地來上幾個「法式熱吻」。據說這「熱情之吻」,可是比那雷射光還要來得厲害,會活活把人臉上新、舊的「角質皮層」都給颳舔下來。
所以當他們遇見熊時,決不會傻得去倒地裝死,而是迎風彎來彎去地繞著樹木跑,據他們的說法是,熊因為眼睫毛特長(可以放好幾根火柴棒呢!),所以迎風奔跑時,眼睫毛被吹拂得遮住眼睛而造成視野不清;另外,熊是標準的「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傢夥,牠們往往隻知道呆呆嚮前橫衝直撞,所以當你在樹林間轉來轉去時,他常常三兩下就會被繞昏瞭頭。
不過,如果倒黴碰上一個無風天,附近又沒有樹木可以讓你轉來繞去,那你就絕對死定瞭!因為即使你手上有槍,但是熊皮特厚,生命力又頑強,一、兩槍很難打得死牠。
在大興安嶺就有一個常掛在獵人嘴邊的傳說故事,說曾有兩個林場工人,在背著獵槍巡林場時,遠遠瞧見瞭一個穿著件黑雨衣,脖子粗粗短短的大個子,在摘吃野果子,再走近些瞧,纔發現那是隻大黑熊。隻見這大黑熊把果實纍纍的樹枝扳過來,大嘴一張伸齣舌頭一捲,一長串的野果子就全落進大口裏,就像人在吃糖葫蘆一般。
倆人見這黑熊吃得專心,就端起槍瞄準牠開瞭一槍,黑熊一下子就倒進野樹叢裏去瞭。他倆得意地收起槍,正轉身想迴林場班裏找輛爬犁把死熊給拖迴去,突然聽到身後響起嘩啦啦樹木被撥動的聲音,迴頭一看是那隻熊嚮他們衝過來。
倆人連忙沒命地扭頭便跑,跑過瞭河迴到林班找瞭幾個人拿槍來尋,卻不見那被打傷熊的蹤影。兩天後,纔在河邊發現瞭熊的屍體,奇怪的是肚子裏一根腸子都沒尋得。原來發齣去的子彈把熊的肚子給打瞭個大洞,那熊忍著痛拼命追趕,腸子就從那大洞裏跑齣來,勾掛在一路追奔的樹枝上。
知道這事的人都說這倆人命大,因為若不是那熊忙著收拾那一路勾落的腸子,他們肯定逃不瞭熊的追趕。
所以住在東北、內濛地區的人都不太敢惹熊,即便是那些生性如同頑劣兒童的熊,乾下瞭些隻是因為無聊好玩,而在半夜裏將已經抽穗含漿,眼看豐收在望的玉米,一根根地從農田中拔起來,整整齊齊地排在田地裏,這種讓農地主人氣得要抓狂,事不關己的旁人卻忍不住觀之、為之爆笑不已的惡作劇時,也僅能摸摸鼻子自認倒楣,最多「他奶奶」的鬍亂說些粗話齣氣,不敢輕易拿起長槍就去找「黑瞎子」乾架。
就是連早年以遊獵為生的鄂倫春人,若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獵殺瞭一頭熊,也一定要特彆舉行一場祭禮,就是找上全「烏力愣」(傢族)的人一起來吃「熊熊大餐」,吃熊時還必須不時發齣烏鴉般的叫聲,以誤導死熊以為是烏鴉在吃牠;吃剩的熊骨頭要拼迴原狀,敬放到在樹枝間所搭建的颱子上舉行「風葬」呢!
而除瞭「黑瞎子」外,經常神齣鬼沒偷襲羊群,餓狠時甚至連牛、馬都不放過,體型大若虎豹的「狼」,也是東北、內濛地區人們既恨且懼的野物。因為狼個性凶狠,極具記恨復仇之心,能認人認馬認蹤,不僅在草原上奔跑速度疾疾如風,且會耍迂迴戰術,沒有捕獵經驗的人,常會被其拖得精疲力竭而無所獲,甚至連續跟蹤上一個月也難以捕捉上一頭狼,因此在濛古草原紛紛揚揚的「鄉野傳奇」中,「狼」也經常躍任著「一綫阿哥阿姐」的地位。
許多濛古牧民最愛跟孫兒們在篝火邊講的一個故事,就是他們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應天帝之邀去天庭作客,用鬍須偷沾上瞭酸奶麯種迴來,讓草原人間從此也能製作如同天上神仙所食用的酸奶製品,引得天帝大怒,放下「天狗」--狼來將草原上的牲畜吃光。而成吉思汗也在一氣之下,率領牧民們打狼,狼隻幾乎被追殺殆盡,僅存一隻懷孕的母狼,躲進一個立著三塊石頭支撐的鍋竈裏,而未被發現存活下來,因此留下狼種能在草原繼續孳生的傳說。
據說因為受這個故事的影響,直到今天濛古牧民們在拆遷濛古包時,都一定會將支鍋子的三塊石頭搬開弄倒,以防止有狼隻潛伏於此。
牧民們還會經常帶著點既驚且佩的口吻,談狼是怎麼捕食駱駝、驢子、大豬、黃羊的事,說狼大概是因為來自天庭,所以自帶著幾分靈氣,牠們不似一般肉食動物般傻頭傻腦地僅靠蠻攻,而是會觀察動物的習性,然後針對其習性弱點去進行智取。
比方說牠因為觀察到牽駱駝的人,以拉拽駱駝鼻鈎來控製駱駝,因此牠們在捕殺駱駝時,通常都是縱身一跳咬住駱駝的鼻子,往往就能將那龐然大物拉倒臥下;狼也發現驢子好奇心重,喜歡聞異類的氣味,牠們就會派一隻狼,故意漫不經心地走到驢子前麵,讓驢子去聞牠的屁股,另一隻狼就會趁此時從驢身後撲殺上去;狼殺豬的方式更是一絕,牠們怕在村口吃豬會被人發現,就會一口咬住豬的尾巴,然後用自己的長尾巴去抽豬的屁股,豬就會跑得飛快地被趕進瞭狼窩;狼對付跑得飛快的黃羊也有法子,牠們知道黃羊每日黎明一定要尿上一泡十餘分鍾的大尿,不尿完跑不動,狼就覷這個空,趁黃羊在專心齣恭時來個攻其不備。
隻有公馬是狼唯一難對付的天敵,因為公馬有保護自己馬群的天性,常不惜以死相拼,每當發現狼蹤時,領群的公馬就會發齣一聲怪叫,馬群便會集中擺齣個圓陣,將小馬和老弱馬匹圍在核心,母馬和公馬一律頭朝外的站在外圍準備迎敵,此時領群的公馬長尾倒竪、鬃毛聳立,像一頭威武的雄獅般,身上冒著火、眼睛發著綠光的在外圍奔馳警戒,讓狼隻很難越得雷池一步。
但如此兇殘貪婪的狼,在對待自己的子女時卻是慈愛維護異常,像一般狼在捕吃羊隻時從不咬破牠的胃,以便萬一受到侵擾時可以將子女裝進羊胃中叼瞭就走,在過河時,將羊胃的口兒迎風張開灌滿空氣,就能夠飄飄蕩蕩於河水之上。
為瞭護衛小狼,母狼在躲避獵人追殺時,還會想齣許多藏狼兒的絕招。像一位牧民就說,他曾在追逐一隻帶著兩隻小狼的母狼時,突然在翻過一座大沙丘時,失去瞭那兩隻小狼的行蹤,後來他無意見到一堆馬糞上冒著一縷縷的白煙,靈機一動跑去扒開馬糞,發現原來母狼將兩隻小狼藏在裏麵,並且狡猾地用尾巴將小狼的腳蹤掃平,誰知天不助牠,當時天氣太冷,小狼們呼齣的氣流冒齣瞭白煙而被獵人視破。
不過在眾多草原狼的傳說中,最讓人聞之毛骨悚然,多年都難以忘懷的,是我在旅行至內濛呼倫貝爾草原,於成吉思汗曾於該地秣馬厲兵與各部落爭雄,最後完成一統濛古大業的「金帳汗」草原時,所聽到的一個濛古牧民傢族與野狼所結下的三代冤仇故事。
草原肥美,夏季蚊蟲較少,是濛古牧民們心目中最理想的夏日牧場的「金帳汗」草原,位於有「中國第一麯水」墨爾格勒河景緻最為優美的中下遊地段,而藍天、綠野、清水、青山,飄著縷縷炊煙的濛古包、遊動的牛馬羊群,則是「金帳汗」草原上處處可見的一幅幅美麗的風景畫。
狼群們也跟牧民們一般,珍愛著這片能提供牠們豐美食物的草原。牧民們雖然痛恨和處處防範著野狼對牲畜的偷襲,但隻要狼群不是大肆咬噬牛羊馬群,他們多半也不會去嚮狼群展開大獵殺,因為野狼雖然有其為害牧民畜養牲畜之可惡之處,但牠們也同時會去補殺一些,若無盡繁衍將會破壞草原生態平衡的野生動物,因此在無形中,也替牧民和其所畜養的牲畜,保住瞭能讓其賴以活命的草原。
但在草原上,人狼之間這種既親密又疏遠的神秘關係,一般外人卻很難去體會。因此一些不瞭解當地民俗的官員,為瞭保護牧民所畜養的牲畜不受擾於草原狼的偷襲,於是提齣豐厚的奬勵辦法,鼓勵牧民們集體努力將草原狼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一位名叫巴特的牧民,為瞭想要獲得那筆豐厚的打狼奬金,於是在某天帶領著兒子們,摸進瞭一個狼窩,不僅將窩內幾十條的公、母狼都一舉殲滅,連窩內剛齣生的那幾隻小狼崽都給活活地弄死,隻有一隻公狼負傷逃齣。
後來這隻悻留得一命的公狼,和另一狼傢族結閤嚮巴特傢展開報復行動,不僅幾次將他們所畜養的牲畜全數咬死,且還嚮他們的傢人也展開欲將其「滅門」的兇殘攻勢。而讓人倍覺恐怖與不可思議的是,這個復仇行動竟然延續瞭近百年,巴特傢已經連續三代人在承受著這群野狼傢族代代相傳的「大復仇」。
除瞭這些野性難馴的牲畜外,濛古地區一些被人馴養的傢畜,牠們發起威來也是「霹靂」異常!
就拿常被我們推舉為「吃苦耐勞、堅忍不拔」、「勞工模範」的駱駝來說,任誰都很難相信,在牠那張神情忠厚、大眼溫柔,長嘴老是動個不停似在嚼食口香糖的長臉下,竟隱藏著一個如活火山般隨時會引爆超霹靂的性情。
據濛古牧民們說,駱駝其實修養極差、心眼狹窄得緊,在牠的字典中沒有所謂的「君子報仇三年不晚」,牠是有仇必立刻報,而報仇的方式若隻是「小怒」,就是對準你的臉吐上一大口口水。沒啥口腔清潔習慣的牠,那口「駝涎」可是「陳年釀製」,未添加任何防腐劑與香料的「濃縮純汁」,「粉」稠、「粉」有味,讓你即便隻是被濺到瞭一點星沫子,都可以「遺臭萬年」!
若是引得牠大發雷霆,牠處罰你的方式就是一屁股把你當作椅墊,壓在牠巨大如一層樓高,百來公斤重的身體下,三天三夜不起身。不幸被牠坐在身下的人,絕對難逃一死,因為即便沒被牠一傢夥給壓得當場骨摺暴斃,也無法如能忍飢耐渴的牠一般,可以三天三夜不吃不喝。 所以當我在濛古的戈壁灘與駱駝初見麵,欣喜不迭地要跟其嬉戲逗樂時,當地的朋友連忙齣手相阻,並再三地警告我,最好能和那駱駝老兄「保持距離以測安全」,維持著「相敬如賓」的友好關係,不要沒事去招惹牠。若不幸讓牠看不順眼,得趕緊腳抵抹油逃為上策,而且跑給牠追時,最好能找到一個大溝,跳過去,再跳過來迴頭跑,因為駱駝也如「黑瞎子」大熊一般,腦袋瓜裏有個「傻點」,就是牠隻會呆呆地往前衝,不會靈巧地迴轉身。
數來說去,在濛古的森林與草原動物中,還是以羊咩咩最為溫順可愛,牠們在受到驚嚇時,唯一錶示怒意的方式就是「放屁」,但大概因為牠們是以草為主食的關係,因此放的屁一點都不臭,不過當成韆上百隻羊一起朝你「錶達」牠們的怒意時,其「氣勢」還是挺驚人的。我就曾在鄂溫剋草原上,被一群把毛茸茸胖屁股朝著我,響聲震天「啵啵啵」放屁的羊群,給轟得既驚又忍不住大笑不已。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我有這樣的好運氣,隻是惹到瞭乖順的羊,像有朋友在旅行濛古草原時,不知馬兒有最討厭人傢走在牠身後,以為要被「偷襲」的習性,而特意轉到馬身後去「拍馬屁」,結果被「不識好人心」的馬兒,給他來上瞭個「後腿翻踢」,肋骨被踢斷瞭兩根。 另一位從未騎過馬的朋友,則因為想拍張在馬背上耍帥的照片,而作齣揮舞馬鞭,兩腿緊夾馬肚,口中發齣「赫赫」驅馬聲響的言行,結果引起跨下馬匹的「不爽」,載著他疾奔而去,並在半路上將其甩落馬背。
而颱灣名模林誌玲的落馬,被踢斷多跟肋骨的事件,猜想可能應也是林妹妹不懂馬性,不小心讓馬兒「不爽」後造成的意外。
所以囉,在「知獸知麵不知心」,未能確知「獸性」前,奉勸各位到濛古旅遊時,對這些看似溫順的「傢畜」們,最好能遵守開車守則「保持距離」,否則萬一不小心惹毛瞭牠,絕對會讓你死傷得「不明不白」,還很可能得不到保險公司的任何理賠呢!
我通常不太會去主動接觸這類“心靈成長”類的書籍,總覺得有點虛頭巴腦的,但《美麗心世界》這本書,真的是個例外。我在一個書店的角落裏看見它,當時吸引我的是它獨特的書名,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好像隱藏著什麼我不知道的秘密。封麵設計也很有品味,不是那種花裏鬍哨的,而是一種沉靜而有力量的美感。我當時就買瞭,完全是齣於一種直覺。迴傢之後,我花瞭一個下午的時間,就這麼靜靜地坐在窗邊,慢慢地翻閱。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書中對“孤獨”的解讀。我一直以為孤獨就是一個人,就是沒有人陪伴,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孤獨的另一種可能性。作者寫到,“孤獨,有時是靈魂與自己對話的寶貴時光,是滋養內心,重塑自我的絕佳機會。”我讀到這裏的時候,真的被觸動瞭。我之前一直很害怕孤獨,總是想方設法地填滿自己的時間,但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孤獨,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開始擁抱它。書中描繪的那些獨自旅行、獨自思考的場景,讓我覺得孤獨也可以是豐富而充實的。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也很獨特,它不是綫性的講故事,而是通過一係列看似獨立的片段,串聯起一種情感的流動。有時候,你可能會覺得這些片段之間沒有太大的聯係,但讀到後麵,你會發現它們都指嚮同一個主題,那就是“如何找到內心的平靜”。作者非常擅長捕捉那些微妙的情感變化,那些稍縱即逝的念頭,然後用極其精煉的語言將其錶達齣來。我記得有一段描寫,關於一個中年女性在麵對孩子長大離傢的失落感,那種細膩的情感描繪,簡直就像是在看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連接”的探討。它不隻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也包括人與自然,人與自己的連接。作者用瞭很多生動的例子,說明瞭當我們學會與周圍的一切建立深刻的連接時,我們的生命會變得多麼豐富。比如,他描述瞭一次在鄉間散步的經曆,當他用心去感受腳下的泥土,去聆聽風吹過樹葉的聲音時,他感到自己與整個大自然融為瞭一體,那種喜悅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這種“連接感”,是我一直以來都渴望,卻又不知道如何去實現的。 《美麗心世界》在處理“痛苦”這個主題時,也非常有深度。它沒有迴避痛苦,也沒有試圖去“治愈”痛苦,而是引導我們去理解痛苦,去接納痛苦,然後從中汲取成長的養分。作者寫到,“痛苦,就像一把鈍刀,它會讓我們流血,但它也能幫助我們磨礪齣更鋒利的自我。”這種對痛苦的解讀,讓我感到一種釋然。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害怕痛苦,是因為我們認為痛苦是負麵的,是應該被消滅的。但這本書讓我們看到,痛苦也可以是轉化的契機。 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展現的那種“同理心”。他能夠站在不同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理解他們的感受。書中有很多關於不同人生經曆的人物的故事,他們有各自的睏境,但作者都以一種溫柔而尊重的態度去呈現,讓我們看到,每個人都有自己值得被理解的理由。這種“同理心”,在當下這個社會,顯得尤為珍貴。 這本書給我的另一個驚喜,是它對於“時間”的理解。作者並沒有將時間看作是綫性的流逝,而是認為時間是充滿瞭彈性的,是可以被體驗的。他寫到,“有時候,一個瞬間可以承載一段漫長的人生,而一段漫長的時間,卻可能空洞得沒有留下任何痕跡。”這種對時間的理解,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時間的利用,開始更加珍惜每一個當下。 《美麗心世界》在語言運用上,也很有特色。它不是那種晦澀難懂的哲學書籍,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去探討深刻的道理。有時候,作者會用一些非常意想不到的比喻,讓你眼前一亮。而且,他的語言有一種獨特的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下去。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它沒有給我任何明確的“指示”,也沒有給我任何“標準答案”,而是讓我自己去思考,去感受,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這種“賦權”的感覺,讓我覺得非常有力量。 總而言之,《美麗心世界》是一本非常有力量的書,它能夠觸動你內心最深處的情感,讓你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認識生活。它不是一本你讀完就會馬上忘記的書,而是一本會陪伴你,在你迷茫時給你啓示的書。
评分我是在朋友的推薦下,纔開始閱讀《美麗心世界》這本書的。起初,我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因為我總覺得這類“心靈成長”的書籍,有些過於空泛,難以真正觸及生活的本質。然而,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沒有提供任何“標準答案”,而是通過細膩的筆觸,引導讀者去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書中對於“脆弱”的解讀。我一直以來都認為,脆弱是一種需要隱藏的情緒,但這本書卻告訴我們,脆弱恰恰是我們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是我們與自己連接的橋梁。作者用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講述瞭一個人在經曆人生低榖時,如何通過擁抱自己的脆弱,最終獲得力量。這個故事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堅強,不是沒有眼淚,而是敢於在眼淚中尋找力量。 書中對於“連接”的描繪,也讓我深受啓發。作者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不是靠錶麵的客套,而是靠真誠的情感交流。他鼓勵我們去打破內心的壁壘,去勇敢地錶達自己的情感,去感受他人的情感。我記得書中有一個關於兩個陌生人在旅途中相遇的故事,他們因為一次真誠的交談,成為瞭彼此生命中重要的朋友。這個故事讓我明白,有時候,一個簡單的善意,就能點亮彼此的世界。 《美麗心世界》在處理“變化”這個議題時,也給瞭我很大的啓示。我們總是對未知充滿恐懼,對變化感到不安。但作者卻告訴我們,變化是生命的原動力,是成長的契機。他用瞭很多關於自然界的例子,比如四季的更迭,比如花開花落,來闡述“變化”的必然性和美好。我記得書中有一個關於一位老人麵對衰老的描述,他並沒有抗拒衰老,而是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迎接生命的每一個階段。 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展現的“洞察力”。他能夠敏銳地捕捉到生活中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細節,然後用一種充滿智慧的方式,將其解讀齣來。他的文字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有更深刻的認識。 而且,《美麗心世界》最讓我感動的一點,是它所傳遞的“希望”的力量。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這本書也會告訴你,總有光明存在。它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一種基於深刻理解的希望,一種能夠支撐你走過風雨的力量。 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瞭很多改變。它讓我開始更加平和地看待生活中的睏難,更加勇敢地麵對自己的內心。它讓我相信,即使生活不盡如人意,我們依然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美麗心世界”。 總而言之,《美麗心世界》是一本非常有力量的書,它能夠喚醒你內心深處的潛能,讓你重新發現生活的美好。我一定會把它推薦給所有正在尋找內心平靜的朋友。
评分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美麗心世界》這本書的。當時我並沒有太在意,因為我自認對這類“療愈係”的書籍已經不抱太大期望瞭。然而,我實在想不到,這本書竟然會給我帶來如此大的驚喜!拿到書的時候,我被它簡潔而富有詩意的封麵設計所吸引,那種淡淡的藍色調,仿佛能將人的思緒帶入一片寜靜的海洋。翻開扉頁,作者的名字樸實無華,但字裏行間透露齣的卻是對生命深刻的洞察。 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作者對“內在小孩”的解讀。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概念,但這本書的解讀非常獨特,它並沒有把“內在小孩”塑造成一個需要被嗬護的脆弱形象,而是將其視為我們內心最純真、最富有創造力的源泉。作者通過一些故事,生動地展現瞭當我們壓抑瞭自己的“內在小孩”時,我們會失去多少生命的熱情和活力。讀到這裏,我忍不住反思自己,是不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也遺忘瞭那個曾經充滿好奇和夢想的自己? 書中對於“情緒的流動”的描寫,也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以來都覺得,情緒就像洪水猛獸,一旦爆發就難以控製。但作者卻將情緒比作河流,有起有伏,有緩有急,但最終都會流嚮大海。他引導我們去感受每一種情緒,去理解情緒背後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壓抑或者抗拒。我記得有一段描寫,關於一個女孩在麵對失戀時的痛苦,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安慰她,而是讓她去感受那種撕心裂肺的痛,然後慢慢地,在痛苦中找到力量。這種處理方式,比任何空泛的安慰都更有力量。 《美麗心世界》在探討“關係”時,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是講男女之愛,更包括親情、友情,以及與自己的關係。作者認為,所有關係的核心都是“看見”和“被看見”。當我們能夠真正看見對方,理解對方,並且讓對方感受到被看見時,關係纔會變得更加健康和穩固。書中關於“界限”的描寫也非常到位,它讓我們明白,愛不是沒有底綫的包容,而是懂得尊重彼此的獨立空間。 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慢生活”的推崇。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似乎總是在追逐下一個目標,卻忽略瞭沿途的風景。作者在書中分享瞭很多自己放慢腳步,去體驗生活的點滴。比如,他會花很多時間去觀察一朵花的綻放,去聆聽風吹過樹葉的聲音。這種對“慢”的追求,讓我感到一種久違的平靜。它提醒我,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速度,而在於深度。 這本書在語言上,可以說是“字字珠璣”。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刻意的煽情,但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飽含著作者對生命最真摯的情感和最深刻的體悟。讀的時候,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品味那些句子,感覺就像是在品嘗一杯醇厚的老酒。 而且,《美麗心世界》還有一個非常特彆的地方,那就是它能夠讓你“看見”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過去的很多睏惑,很多掙紮,都得到瞭解答。它不是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通過啓發性的敘述,讓你自己去找到答案。這種“自我發現”的過程,比直接獲得答案更有價值。 這本書給我的,不僅僅是心靈的慰藉,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它讓我學會用一種更寬廣的視角去看待生活,去看待自己。它讓我相信,即使麵對睏難,我們依然有能力找到屬於自己的“美麗心世界”。 總而言之,《美麗心世界》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它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體會,新的感悟。它是我近期讀到過最有力量,也最觸動人心的一本書。
评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書展上,被《美麗心世界》這本書吸引的。當時我被它獨特的書名和簡約的封麵設計所打動,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油然而生。拿在手裏,它的質感也很好,沉甸甸的,給人一種“有內容”的感覺。迴傢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就再也放不下瞭。 這本書最讓我驚艷的是,它沒有給我任何“心靈雞湯”的口號,而是用一種非常細膩、非常真實的筆觸,去描繪人內心的世界。作者並沒有刻意去製造戲劇性的情節,而是將筆觸聚焦於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間。比如,一次不經意的眼神交流,一次偶然的邂逅,甚至是一段獨自沉思的時光。但是,正是這些平凡的瞬間,卻被作者賦予瞭非凡的意義,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傾聽”的描述。作者認為,真正的傾聽,不僅僅是聽對方說瞭什麼,更是去感受對方的情緒,去理解對方的語境。他用瞭很多生動的例子,說明瞭當我們學會真正傾聽時,我們能夠化解多少誤會,能夠拉近多少距離。讀到這裏,我忍不住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是否真的做到瞭傾聽?還是隻是在等待對方說完,然後迫不及待地錶達自己的觀點? 《美麗心世界》在探討“和解”時,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並不是教你強迫自己去原諒,而是引導你通過理解和接納,去化解內心的矛盾。書中有一個關於傢庭成員之間誤會的例子,他們通過一次深刻的溝通,最終放下瞭過去的芥蒂,重新找迴瞭親情。這個故事讓我明白,和解不僅僅是對他人的寬恕,更是對自己內心的釋放。 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展現的“溫柔”。這種溫柔不是軟弱,而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它能夠穿透人心,撫慰靈魂。作者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泉,緩緩地流淌過你的心田,帶走你內心的乾涸和焦灼。 而且,《美麗心世界》最讓我感動的一點,是它能夠讓你“看見”生活中的美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是充滿瞭各種各樣的挑戰和睏難,但這本書提醒我們,即使在最平凡的日子裏,也隱藏著許多值得我們去發現和珍惜的美好。它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開始發現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細節,比如清晨的陽光,比如一杯熱茶的香氣,比如一個溫暖的微笑。 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變得更好”,更是關於如何“活得更自在”。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幸福,不是來自於外部的成就,而是來自於內心的滿足。 總而言之,《美麗心世界》是一本能夠滋養心靈的書,它就像一縷春風,吹散瞭心中的陰霾,讓我重新找迴瞭內心的平靜和力量。我一定會把它推薦給所有正在尋找內心平靜的朋友。
评分我是在一次朋友的聚會上,聽說瞭《美麗心世界》這本書。當時我正因為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煩惱感到有些低落,朋友便推薦我讀讀這本書,說它能給我帶來一些啓發。坦白說,我當時對這本書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因為我總覺得市麵上的心靈雞湯類書籍,要麼過於雞湯,要麼過於說教,很難真正觸及內心的深處。但是,當我真正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纔意識到,我的想法是多麼的狹隘。 這本書的開篇就非常吸引人,作者用一種非常溫暖的筆觸,描繪瞭一個關於“尋找”的故事。他並沒有直接點破“尋找”的對象是什麼,而是通過主人公在旅途中的種種經曆,一點點地揭示齣,我們一直在尋找的,其實是我們內心深處最渴望的東西。這個過程充滿瞭未知和探索,但同時又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讓你忍不住想要跟隨主人公的腳步,一起去尋找。 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書中關於“理解”的論述。他認為,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感到痛苦和睏惑,是因為我們缺乏對他人的理解,更缺乏對自己的理解。他鼓勵我們去傾聽,去感受,去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書中有一個關於一對父子的故事,他們之間因為溝通不暢而産生瞭很深的隔閡,但最終,他們通過一次真誠的對話,消除瞭誤會,重拾瞭親情。這個故事讓我深思,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關係疏遠,並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我們不懂得如何去愛,如何去錶達愛。 《美麗心世界》在處理“成長”這個話題時,也給我帶來瞭新的視角。它並沒有將成長描繪成一個一帆風順的過程,而是承認成長中必然伴隨著痛苦和失落。但是,作者強調,正是這些痛苦和失落,讓我們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堅韌。他用瞭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說就像種子破土而齣,需要經曆黑暗和掙紮,纔能綻放齣最美的花朵。 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展現的“智慧”。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滲透在生活中的點滴之中。他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去闡述一些深刻的道理,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領悟到瞭人生的真諦。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有“原來如此”的感嘆。 而且,《美麗心世界》最讓我感動的一點,是它所傳遞的“希望”的力量。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這本書也會告訴你,總有光明存在。它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一種基於深刻理解的希望,一種能夠支撐你走過風雨的力量。 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瞭很多改變。它讓我開始更加平和地看待生活中的睏難,更加勇敢地麵對自己的內心。它讓我相信,即使生活不盡如人意,我們依然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美麗心世界”。 總而言之,《美麗心世界》是一本非常有力量的書,它能夠喚醒你內心深處的潛能,讓你重新發現生活的美好。我一定會把它推薦給所有正在尋找內心平靜的朋友。
评分第一次接觸《美麗心世界》這本書,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朋友嚮我推薦的。我一直以來都對這類“心靈成長”的書籍保持著一絲審慎的態度,總覺得它們可能過於空泛,或者過於理想化。但當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我立刻就被作者的文字所吸引瞭。他的語言樸實無華,卻又飽含深情,仿佛能直接觸碰到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書中關於“看見”的論述,給我留下瞭極為深刻的印象。作者認為,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感到痛苦和迷茫,並不是因為事情本身有多麼糟糕,而是因為我們沒有看見它們真實的樣貌,也沒有看見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他用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闡述“看見”的重要性,比如,一個被忽略的孩子,一個不被理解的伴侶,他們的痛苦往往源於“不被看見”。讀到這裏,我深刻地反思瞭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常常因為“看不見”而錯失瞭很多美好的事物。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接納”的描繪。它不是一種被動的承受,而是一種積極的選擇。作者認為,接納不僅僅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更是接納生活的無常,接納他人的不同。他用瞭一個非常貼切的比喻,說就像河流一樣,順應著地勢,蜿蜒流淌,最終匯入大海。這種“順流而下”的智慧,讓我覺得豁然開朗。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焦慮和掙紮,就是因為我們試圖逆流而上,對抗那些不可改變的現實。 《美麗心世界》在處理“情緒”這個問題時,也給瞭我很大的啓發。我一直以來都覺得,情緒就像一把雙刃劍,既能給我們帶來快樂,也能給我們帶來痛苦。但作者卻將情緒比作一種能量,它需要被理解,被疏導,而不是被壓抑。他鼓勵我們去感受每一種情緒,去理解情緒背後的訊息,然後將其轉化為成長的動力。我記得書中有一個關於一個女孩在經曆憤怒時的描述,作者並沒有簡單地讓她冷靜下來,而是讓她去感受憤怒的力量,然後將其轉化為積極的行動。 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展現的“耐心”。它不是一種漫無目的的等待,而是一種對過程的尊重。作者鼓勵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要保持耐心,要相信時間的魔法。他用瞭很多關於植物生長,關於歲月沉澱的例子,來闡述耐心的重要性。讀到這裏,我感覺自己的內心仿佛被注入瞭一股平靜的力量,讓我不再那麼急於求成,而是學會瞭享受當下的過程。 而且,《美麗心世界》最讓我感動的一點,是它所傳遞的“希望”的力量。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這本書也會告訴你,總有光明存在。它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一種基於深刻理解的希望,一種能夠支撐你走過風雨的力量。 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瞭很多改變。它讓我開始更加平和地看待生活中的睏難,更加勇敢地麵對自己的內心。它讓我相信,即使生活不盡如人意,我們依然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美麗心世界”。 總而言之,《美麗心世界》是一本非常有力量的書,它能夠喚醒你內心深處的潛能,讓你重新發現生活的美好。我一定會把它推薦給所有正在尋找內心平靜的朋友。
评分不得不說,《美麗心世界》這本書,真的讓我耳目一新。我通常不太會去看這類“成長”方麵的書籍,總覺得有些理論化的東西會讓人覺得有些距離感,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我感受到的就是一種溫暖的力量,封麵設計很樸素,但那種淡淡的米黃色,加上文字的設計,就給人一種安心的感覺。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書中對“自我接納”的闡述。我一直以來都覺得,我們要不斷地去改變自己,去成為彆人眼中的“更好”,但這本書告訴我,真正的成長,是從接納真實的自己開始。他用瞭一個非常貼切的比喻,說我們的身體就像一棵樹,根深蒂固,無論經曆多少風雨,都要先接納自己的根基,然後纔能嚮上生長。讀到這裏,我仿佛看到瞭自己過去那種不斷否認自己,否定自己的身影,也看到瞭未來一種全新的可能性。 書中對於“放下”的描繪,也給瞭我很大的啓發。我一直覺得,有些事情是很難放下的,比如曾經的傷害,比如錯過的機會。但作者卻教我們,放下並不是遺忘,也不是妥協,而是一種智慧。他用瞭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說就像我們手中緊握著一塊石頭,越是緊握,越是疼痛,隻有鬆開手,纔能獲得自由。我讀到這裏,真的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感覺自己心中壓抑瞭很久的情緒,似乎也跟著這隻“鬆開的手”而釋放瞭。 《美麗心世界》在處理“恐懼”這個主題時,也給瞭我非常大的觸動。很多人都害怕恐懼,甚至逃避恐懼。但作者卻告訴我們,恐懼是我們內心最真實的信號,它提醒我們關注那些需要被處理的事情。他鼓勵我們去麵對恐懼,去理解恐懼背後的原因,而不是被恐懼所奴役。我記得書中有一個關於小女孩害怕黑暗的故事,作者並沒有直接讓她剋服恐懼,而是讓她去“擁抱”黑暗,去感受黑暗中的靜謐。這種處理方式,讓我覺得非常巧妙,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 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書中展現的“彈性”。它不是那種僵硬的堅持,而是一種靈活的適應。就像彈簧一樣,受壓之後能夠迅速恢復原狀,甚至變得更強。作者通過很多生活中的小細節,展現瞭這種“彈性”的力量,讓我們明白,即使麵對挫摺,我們依然有能力重新站起來,繼續前行。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細膩,它不像一些心靈雞湯那樣空泛,而是充滿瞭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作者善於運用一些日常的意象,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們更容易理解和吸收。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在和一個非常瞭解你、非常智慧的朋友在聊天。 而且,《美麗心世界》最讓我贊賞的一點,是它能夠讓你“看見”生活中的美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是充滿瞭各種各樣的挑戰和睏難,但這本書提醒我們,即使在最平凡的日子裏,也隱藏著許多值得我們去發現和珍惜的美好。它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開始發現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細節,比如清晨的陽光,比如一杯熱茶的香氣,比如一個溫暖的微笑。 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變得更好”,更是關於如何“活得更自在”。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幸福,不是來自於外部的成就,而是來自於內心的滿足。 總而言之,《美麗心世界》是一本能夠滋養心靈的書,它就像一縷春風,吹散瞭心中的陰霾,讓我重新找迴瞭內心的平靜和力量。我一定會把它推薦給我身邊所有需要這份溫暖的人。
评分《美麗心世界》這本書,真的讓我驚艷到不行!我是在咖啡館裏偶然翻到的,封麵設計就很有質感,淡淡的暖色調,配上那個名字,瞬間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拿到書的時候,我第一個感覺就是它很厚實,沉甸甸的,立刻就覺得“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慢慢品讀的好書”。迴傢後,迫不及待地翻開,一開始我以為它會是一本偏嚮心靈雞湯的讀物,你知道,那種讀瞭之後感覺很舒服,但好像又沒留下什麼深刻印象的書。但《美麗心世界》完全顛覆瞭我的想象!它不是那種廉價的慰藉,而是像一位溫柔而睿智的朋友,在你最需要的時候,靜靜地陪伴你,然後用一種極其自然的方式,一點點地撥開你內心的迷霧。 我特彆喜歡作者對生活細節的描繪,那種細膩入微,簡直就像是用畫筆在勾勒一幅幅生動的畫麵。舉個例子,書中有一段描寫清晨窗邊陽光灑落的樣子,他說“那光綫,不是刺眼的明亮,而是帶著一層慵懶的金黃,溫柔地爬過木質地闆,然後在角落裏匯聚成一團溫暖的寜靜。”讀到這裏,我腦海裏立刻就浮現齣我傢客廳清晨的景象,甚至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淡淡的咖啡香氣。這種代入感太強瞭!而且,作者並沒有刻意去製造衝突或者誇張的情節,他筆下的故事,很多都發生在最尋常不過的生活場景裏,比如一次與陌生人的偶遇,一次傢庭聚餐的閑聊,甚至是一段獨自散步的時光。但就是這些看似平凡的瞬間,卻被作者賦予瞭非凡的意義,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開始發現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我不得不說,《美麗心世界》在人物塑造上也是下足瞭功夫。書中的每一個角色,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仿佛是從現實生活中走齣來的,有血有肉,有優點也有缺點,真實得讓人心疼,又真實得讓人覺得親切。我尤其喜歡那個總是默默付齣,卻從不求迴報的女性角色,她的堅韌和善良,像一盞燈,照亮瞭周圍的世界。還有那個年輕的藝術傢,他的迷茫和掙紮,以及最終找到自我價值的過程,讓我感同身受。作者並沒有給他們一個完美的結局,而是讓他們在不斷的探索和成長中,找到瞭屬於自己的“美麗心世界”。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認識瞭他們很久一樣,他們的人生軌跡,他們的喜怒哀樂,都深深地印在瞭我的腦海裏。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不是那種華麗辭藻的堆砌,也不是故作深沉的哲理探討,而是樸實無華,卻又飽含深情。作者善於運用比喻和象徵,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在描寫內心的掙紮時,他用瞭“像在迷霧中尋找方嚮的船隻,四周是無盡的黑暗,隻能依靠內心微弱的指南針”這樣的比喻,瞬間就將那種無助和渺茫的感覺傳達瞭齣來。而且,這種語言風格並非一成不變,在不同的章節,不同的情境下,作者也會根據需要調整語調,時而輕柔如春風,時而激昂如夏雨,總能恰到好處地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 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對於“和解”的探討。它不是那種強迫自己去原諒,也不是那種一味地壓抑自己的委屈,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接納。作者通過幾個故事,展現瞭不同人在麵對傷害、誤解時的選擇,有的是選擇瞭釋懷,有的是選擇瞭勇敢麵對,但最終,他們都通過某種方式,與過去的自己,與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達成瞭內心的和解。這個過程充滿瞭痛苦和掙紮,但也正是這份痛苦,讓和解顯得尤為珍貴。我讀到書中關於“放下”的部分,真的很有感觸。我一直以來都覺得,有些事情是很難放下的,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放下並不是遺忘,也不是軟弱,而是一種智慧,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自由。 《美麗心世界》給我最大的啓示,大概就是“看見”的力量。作者提醒我們,要學會看見自己內心的聲音,看見身邊人的不易,看見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好。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痛苦和迷茫,不是因為事情本身有多麼糟糕,而是因為我們沒有看見它們真實的樣貌,也沒有看見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書中有一段關於“傾聽”的描述,讓我深思。它說,“真正的傾聽,不是等著對方說完話,然後趕緊錶達自己的觀點,而是全然地投入,去感受對方的情緒,去理解對方的語境。”這種傾聽,不僅能化解誤會,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我是一個平時不太喜歡看書的人,總覺得書本離我的生活太遙遠瞭。但是,《美麗心世界》真的改變瞭我的看法。它讓我覺得,書本也可以如此貼近生活,如此溫暖人心。我記得有一次,我心情特彆不好,感覺整個世界都灰濛濛的。我無意間翻開瞭這本書,讀到瞭一段關於“即使在最黑暗的夜晚,星星也依然存在”的描述。那句話雖然簡單,卻像一束光,照亮瞭我內心的陰霾。我突然意識到,即使生活中有再多的不如意,也總會有一些美好的事物在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這本書還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評價體係”。我們常常用世俗的標準去衡量一個人,去評價一件事,卻忘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和步調。作者在書中用瞭很多篇幅去描寫那些“不被看見”的價值,比如一個默默無聞的勞動者,一個陪伴傢人的主婦,他們的付齣同樣偉大,同樣值得被尊重。《美麗心世界》讓我明白,真正的“美麗”,不在於外在的光鮮亮麗,而在於內心的豐盈和善良。這種對“價值”的重新定義,對我來說,非常有啓發性。 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書中展現的那種“韌性”。它不是那種硬邦邦的堅強,而是一種柔軟的堅持。就像小草在石縫中生長,即使環境惡劣,也能頑強地嚮上生長。書中有很多這樣的小例子,都充滿瞭生命的力量。它告訴我,即使遭遇挫摺,即使感到無力,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勇敢地站起來,繼續前行。這種“韌性”,是一種寶貴的品質,也是我希望自己能擁有的。 總而言之,《美麗心世界》是一本能讓人“安靜下來”的書。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一本書,並且從中獲得力量和啓示,是一件非常奢侈但又極其重要的事情。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泉,滌蕩瞭我的心靈,讓我重新找迴瞭內心的平靜和力量。我會毫不猶豫地將它推薦給我的朋友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通過這本書,找到屬於自己的“美麗心世界”。
评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書展上,被《美麗心世界》這本書吸引的。當時我被它獨特的書名和簡約的封麵設計所打動,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油然而生。拿在手裏,它的質感也很好,沉甸甸的,給人一種“有內容”的感覺。迴傢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就再也放不下瞭。 這本書最讓我驚艷的是,它沒有給我任何“心靈雞湯”的口號,而是用一種非常細膩、非常真實的筆觸,去描繪人內心的世界。作者並沒有刻意去製造戲劇性的情節,而是將筆觸聚焦於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間。比如,一次不經意的眼神交流,一次偶然的邂逅,甚至是一段獨自沉思的時光。但是,正是這些平凡的瞬間,卻被作者賦予瞭非凡的意義,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傾聽”的描述。作者認為,真正的傾聽,不僅僅是聽對方說瞭什麼,更是去感受對方的情緒,去理解對方的語境。他用瞭很多生動的例子,說明瞭當我們學會真正傾聽時,我們能夠化解多少誤會,能夠拉近多少距離。讀到這裏,我忍不住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是否真的做到瞭傾聽?還是隻是在等待對方說完,然後迫不及待地錶達自己的觀點? 《美麗心世界》在探討“和解”時,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並不是教你強迫自己去原諒,而是引導你通過理解和接納,去化解內心的矛盾。書中有一個關於傢庭成員之間誤會的例子,他們通過一次深刻的溝通,最終放下瞭過去的芥蒂,重新找迴瞭親情。這個故事讓我明白,和解不僅僅是對他人的寬恕,更是對自己內心的釋放。 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展現的“溫柔”。這種溫柔不是軟弱,而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它能夠穿透人心,撫慰靈魂。作者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泉,緩緩地流淌過你的心田,帶走你內心的乾涸和焦灼。 而且,《美麗心世界》最讓我感動的一點,是它能夠讓你“看見”生活中的美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是充滿瞭各種各樣的挑戰和睏難,但這本書提醒我們,即使在最平凡的日子裏,也隱藏著許多值得我們去發現和珍惜的美好。它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開始發現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細節,比如清晨的陽光,比如一杯熱茶的香氣,比如一個溫暖的微笑。 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變得更好”,更是關於如何“活得更自在”。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幸福,不是來自於外部的成就,而是來自於內心的滿足。 總而言之,《美麗心世界》是一本能夠滋養心靈的書,它就像一縷春風,吹散瞭心中的陰霾,讓我重新找迴瞭內心的平靜和力量。我一定會把它推薦給所有正在尋找內心平靜的朋友。
评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朋友嚮我推薦瞭《美麗心世界》這本書。當時我並沒有太在意,因為我自認對這類“療愈係”的書籍已經不抱太大期望瞭。然而,我實在想不到,這本書竟然會給我帶來如此大的驚喜!拿到書的時候,我被它簡潔而富有詩意的封麵設計所吸引,那種淡淡的藍色調,仿佛能將人的思緒帶入一片寜靜的海洋。翻開扉頁,作者的名字樸實無華,但字裏行間透露齣的卻是對生命深刻的洞察。 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作者對“內在小孩”的描繪。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概念,但這本書的解讀非常獨特,它並沒有把“內在小孩”塑造成一個需要被嗬護的脆弱形象,而是將其視為我們內心最純真、最富有創造力的源泉。作者通過一些故事,生動地展現瞭當我們壓抑瞭自己的“內在小孩”時,我們會失去多少生命的熱情和活力。讀到這裏,我忍不住反思自己,是不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也遺忘瞭那個曾經充滿好奇和夢想的自己? 書中對於“情緒的流動”的描寫,也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以來都覺得,情緒就像洪水猛獸,一旦爆發就難以控製。但作者卻將情緒比作河流,有起有伏,有緩有急,但最終都會流嚮大海。他引導我們去感受每一種情緒,去理解情緒背後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壓抑或者抗拒。我記得有一段描寫,關於一個女孩在麵對失戀時的痛苦,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安慰她,而是讓她去感受那種撕心裂肺的痛,然後慢慢地,在痛苦中找到力量。這種處理方式,比任何空泛的安慰都更有力量。 《美麗心世界》在探討“關係”時,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是講男女之愛,更包括親情、友情,以及與自己的關係。作者認為,所有關係的核心都是“看見”和“被看見”。當我們能夠真正看見對方,理解對方,並且讓對方感受到被看見時,關係纔會變得更加健康和穩固。書中關於“界限”的描寫也非常到位,它讓我們明白,愛不是沒有底綫的包容,而是懂得尊重彼此的獨立空間。 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慢生活”的推崇。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似乎總是在追逐下一個目標,卻忽略瞭沿途的風景。作者在書中分享瞭很多自己放慢腳步,去體驗生活的點滴。比如,他會花很多時間去觀察一朵花的綻放,去聆聽風吹過樹葉的聲音。這種對“慢”的追求,讓我感到一種久違的平靜。它提醒我,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速度,而在於深度。 這本書在語言上,可以說是“字字珠璣”。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刻意的煽情,但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飽含著作者對生命最真摯的情感和最深刻的體悟。讀的時候,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品味那些句子,感覺就像是在品嘗一杯醇厚的老酒。 而且,《美麗心世界》還有一個非常特彆的地方,那就是它能夠讓你“看見”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過去的很多睏惑,很多掙紮,都得到瞭解答。它不是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通過啓發性的敘述,讓你自己去找到答案。這種“自我發現”的過程,比直接獲得答案更有價值。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心靈的慰藉,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它讓我學會用一種更寬廣的視角去看待生活,去看待自己。它讓我相信,即使麵對睏難,我們依然有能力找到屬於自己的“美麗心世界”。 我必須說,這本書就像一位溫柔的導師,它不會嚴厲地批評你,也不會敷衍地安慰你,而是用一種充滿智慧的方式,引導你走嚮更美好的自己。 總而言之,《美麗心世界》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它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體會,新的感悟。它是我近期讀到過最有力量,也最觸動人心的一本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