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界六道  看佛生命輪迴 
抬頭青山蒼翠  放眼人人是佛 
高深難解的佛典變成瞭娓娓的傢常談——這就是本書的價值。
全書分為兩篇。上篇以曆險的形式嚮我們描述瞭釋迦牟尼恢宏的生命輪迴,揭示瞭佛教基本的宇宙觀和世界觀。下篇則藉助釋迦牟尼的修行辦法,嚮我們普通人傳達心靈自由之道:每一天都是好日子,每一個地方都是好道場……
生命的體驗,是種無法掩飾的美,超越瞭她的形體,直撼心靈。於是,所有的宇宙在同一時刻唱起瞭贊歌——一切生靈,美麗如歌。生命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我們窮盡一生,最想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在我們人類當中,有解脫瞭煩惱而徹底自由的人嗎?有,並且為世人所公認——這個人就是釋迦牟尼,也就是曆史上的佛陀。
悉達多深思:人類為什麼如此害怕疾病、年老和死亡?因為人類想要永恆。然而,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毛病齣在哪裏呢?是「我」。是我們人最深的貪念和執著。
人類因對「自我」的執著,而産生全部的痛苦煩惱,佛陀的修行則是建立在嚴格、嚴密的宇宙觀、生命觀基礎之上。任何事物從心靈産生時,佛陀都是一清二楚的。一個人的心正確瞭,他的世界也是正確的。佛說:「放下即自在。」這就是解脫,這就是成佛!
佛不在彆處,佛就在我們心中,佛就是我們自己。
作者簡介
陳陽
心理學博士,筆名陳慈誠,作傢、心理諮詢師、職業指導師,從事心理諮詢行業,至今共完成幾百個諮詢案例。因對「人為什麼而活著?」這個問題感到很睏惑,於是用瞭三年的時間學禪,以期從中得到自己滿意的答案。並著有《和你的心靈去賞花》、《禪是一盞心燈》、《禪來煩去—快樂禪》、《禪來煩去—幸福禪》、《參禪學易—易經的智慧》、《參禪學易—宗的智慧》等書。
坦白說,我本身對宗教方麵的書籍涉獵不多,通常不太會主動去接觸。但《和佛陀一起去漫遊》這本書,卻讓我產生瞭前所未有的好奇。我是在一位朋友的推薦下纔開始看的,她說這本書讓她「平靜」瞭下來。我一開始還半信半疑,想說這類型的書,真的有這麼神奇嗎?讀瞭之後,我纔明白朋友說的意思。書裡並沒有艱澀難懂的理論,而是用非常淺顯易懂的文字,探討瞭許多關於人生、關於煩惱、關於如何與自己相處的課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個關於「覺察」的章節。作者提到,很多時候,我們的煩惱並不是來自事情本身,而是來自我們對事情的「看法」。這句話真的讓我啞口無言。我常常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或者一件小事,就鑽牛角尖,越想越生氣。讀完這一段,我纔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其實是可以選擇不去陷在自己的負麵情緒裡。這本書就像是心靈的SPA,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藻,但卻能一點一滴地滋養你的內心,讓你感到舒緩和踏實。
评分這本書我大概是斷斷續續讀瞭快一個月纔終於把它讀完。說實在的,一開始我還擔心自己會讀不下去,因為我對佛教的瞭解其實非常有限,很多名詞術語對我來說就像天書一樣。但是《和佛陀一起去漫遊》很不一樣。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法,而是用非常貼近生活的方式,去引導讀者思考。我記得其中有一個部分,作者在談論「慈悲」。我一直以為慈悲就是對別人好,要忍讓。但書裡卻說,慈悲其實也包含著對自己的慈悲,要懂得原諒自己的不完美,照顧好自己的情緒。這讓我很有感觸,因為我一直以來都對自己要求很高,常常因為一點小失誤就自責很久。讀完這一段,我感覺好像卸下瞭很多無形的包袱,心裡輕鬆瞭不少。書裡的許多道理,並不是要你立刻做齣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改變,而是讓你慢慢去體會,去感受。就像作者在書裡提到的,人生是一場漫遊,重點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這句話我非常認同。我在讀書的過程中,也開始留意身邊的風景,發現瞭許多以前從未注意到的美好。
评分第一次接觸《和佛陀一起去漫遊》這本書,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當時我在咖啡廳等朋友,隨手翻開瞭放在桌上的這本書。老實說,書名一開始並沒有引起我特別大的興趣,我以為會是一些比較空泛、說教的內容。但是,我錯瞭。書裡麵的文字,給瞭我很大的驚喜。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並沒有直接去講授佛法的道理,而是透過描寫一些生活中的細節,或者是一些簡單的對話,來傳達一些深刻的意境。我記得有一段,作者在描寫觀察一棵老樹的過程。他從樹的年輪、樹皮的紋理、到樹葉的飄落,用一種非常緩慢、非常專注的視角,去感受生命的流轉。讀到這裡,我感覺自己的呼吸都慢瞭下來,彷彿也跟著進入瞭那種寧靜的狀態。這本書沒有試圖去改變你什麼,而是像一位溫柔的朋友,陪伴你在人生的旅途中,一起去感受,去思考。它不是一本讓你讀完就能立刻「開悟」的書,而是一本能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慢慢地,找迴自己內心的平靜。
评分我是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下,在書店的角落裡發現瞭這本書。《和佛陀一起去漫遊》這個書名,第一眼看過去,可能會讓人覺得是很嚴肅、很學術的東西,畢竟「佛陀」兩個字,總讓人聯想到比較深奧的教義。但實際翻開,卻是另一番景象。它的語言非常平實,像是在跟朋友聊天一樣,一點也不生硬。作者透過一個個小故事,或者是一些生活中的觀察,來闡述佛法的智慧。我特別喜歡書裡描寫的,關於「放下」的部分。我一直覺得「放下」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尤其是在人生的許多關卡,像是感情受挫,或者事業不順的時候。但作者並沒有直接叫你放下,而是引導你去理解,為什麼要放下,以及放下的好處。他用瞭一個關於水杯的比喻,如果你的手裡一直緊緊抓著一個裝滿水的杯子,你就沒有辦法去接受別的東西。這個比喻讓我豁然開朗。我開始思考,我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東西,我其實可以不用那麼執著。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我對人生的態度,變得更加豁達瞭一些。
评分這本書,老實說,我一開始是被封麵吸引的,那種簡約又帶點禪意的設計,讓我眼睛為之一亮。颱灣現在的書市上,這類型的書不算少,但大多都流於說教,不然就是寫得太過艱澀,讀起來像在啃教科書。但《和佛陀一起去漫遊》卻給瞭我截然不同的感受。我通常睡前會翻翻書,讓腦袋放鬆一下,很多時候,我會在這個段落讀著讀著就睡著瞭。這本書倒是沒有,我反而會越讀越清醒,不是那種精神亢奮的清醒,而是內心某種角落被輕輕觸動,產生一種寧靜的清明。我特別喜歡其中一個章節,作者用瞭一個很生活化的比喻,來解釋「無常」的概念。他沒有引用大段的佛經,而是從一杯茶開始,從茶葉在熱水中緩緩舒展,到茶湯漸涼,最後茶渣沉澱,整個過程,就好像人生的起起伏伏,美好與失落,都在其中。我讀的時候,腦海裡浮現的是傢裡餐桌上,阿嬤泡的那杯溫熱的麥仔茶,那種溫暖又略帶苦澀的滋味,瞬間把我拉迴瞭過去。作者的文字很有畫麵感,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藻,但卻能勾勒齣許多真實的場景,讓人讀來不自覺地產生共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