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見怪不怪的法國--
.福利太好,人們寜願失業在傢,也不要工作。
.九成法國人到海邊度假,隻是呆呆地曬太陽而已。
.下午兩三點,肚子有點餓,卻到處找不到小吃店。
.法國人熱愛自由,但吃下抗憂藥的數量卻居歐洲之冠。
.餐桌上的熱門飲料,不是酒,而是礦泉水。
.人們寜願每天搭子彈列車到巴黎上班,也要享受鄉間舒適的生活空間。
一個站在巴黎鐵塔下的颱灣人,旅居法國三十多年,
用在地眼光體驗當地生活,原來,這纔是觀光客看不到的法國真麵目!
作者簡介
楊翠屏
政大外交係畢,法國國傢文學博士,曾為中國時報開捲報世界書房撰寫法國書評三年。旅居法國三十年,專事寫作。
譯有《第二性:正當的主張與邁嚮解放》(獲得聯閤報讀書人一九九二年非文學類最佳書奬)、《見證》(法國文學評論)、《西濛波娃迴憶錄》。著有《看婚姻如何影響女人》(方智)、《活得更快樂》(遠流,一九九八年颱北市政府新聞處推介為優良讀物)。《名女作傢的背後》(文經閣)。
序
(一)傢庭
尋找生母
法國人三代不同堂
在歐洲孩子是項奢侈品
七個孩子不算多
他們不急著展翅離巢
他們不願離鄉背井去就業
(二)餐飲
法國人愛喝酒嗎
為何年輕人愛喝得醉醺醺
溫馨的晚餐時刻
盤中物
與鄰居共餐
(三)觀光度假
世界上觀光客最多的國傢
度假習慣
在海邊曬太陽真愜意
鄉間生活情趣多
住在古堡不是夢
(四)社會現象
課稅重重不勝負荷
我愛服鎮定劑、安眠藥與解百憂
駕照不是殺人執照
內科醫生的不適癥
一週工作三十五小時的後遺癥
到康布斯德朝聖去
節慶狂歡
法國人不太愛購買鮮花
移民的後裔
(五)學校教育
學製
另一種高等學府:大學校
中學預備班的艱難路程
理科越來越不吃香
人纔外流
當教師崩潰時……
七百萬名文字殘障者
結論
中國人眼中的法國形象如何?是以香水、葡萄酒、美食、時尚、空中巴士、子彈列車聞名於世,人文藝術發達、風景優美,名勝古蹟散佈全國,是世界上觀光客最多的國傢,是歐洲文明的代錶與核心。法國是高科技、講求人權、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先進國傢。
在這個膚淺的美麗形象下,一個文化資産豐富、文豪輩齣的國度,卻有七百萬名文字殘障者,佔總人口的一成一。服抗憂藥的人口居歐洲之冠,法國人是「追求幸福藥劑」金牌奬得主。失業率高居不下,已突破百分之十。雖然是個民主自由的國傢,但在經濟、社會政策上採取的是社會民主主義,追求國傢團結(LA SOLIDARITE NATIONALE),而非像英美的自由資本主義。
美國是世界的警察,麵對美語、美國文化在國際舞颱的霸權優勢,歐洲文明標榜其差異性。根據一項二零零五年以歐盟十國、一萬人為對象,歐洲的價值觀為題的民眾調查:歐洲人形成一個有共同原則的傢庭,歐洲諸國享有適度的自由主權,十分提倡競爭與追求利潤,但同時捍衛調整的職業市場、最低薪及義務的社會保險。就經濟政策而言,法國屬於最左派。就道德觀與文化價值觀,歐洲國傢具有「容忍」的原則:廢除死刑、墮胎閤法、婦女就業與科學研究皆有進展。
法國的賦稅繁重,有人開玩笑說:「在法國從七月開始纔真正為自己工作,因前六個月所賺的錢皆繳稅給國傢。」在法國很難緻富。法國的葡萄酒、香檳酒 享有國傢盛譽,但法國的喝葡萄酒人數卻逐年遞減。世界經濟不景氣之際,諸多國傢皆延長工時,以促進成長率與消費;法國卻開倒列車,左派政府於一九九七年頒佈一週三十五小時工時的法令,認為縮短工時可減低失業率,此政策令歐洲鄰國大為不解。
法國的大學校是世界獨一無二的高等學府,它是培養菁英的溫床,其聲譽遠超過公立大學。課程緊湊、課業繁重的中學預備班也是法國高等教育的特色,在預備班經過兩年的嚴格訓練後,也較有機會通過大學校競爭激烈的入學考。
內科醫生的威望與收入不如往昔,社經地位下降。在一片縮短工時的聲浪中,每週工作超過五十小時的內科醫生,越來越難以忍受他們的情況。
法國人極少三代同堂,已婚的年輕夫婦與女方或男方的父母同居是基於經濟考慮的權宜之計,而非親情因素。在法國自發性的親密關係比義務性的親密關係更盛行,對雙方較無拘束,親情包袱較輕。
法國是這麼一個令人嚮往、充滿矛盾的國度。旅居法國三十年,喜愛觀察法國社會經濟現象,法國已成瞭作者的第二故鄉,作者願以其法國印象與經驗與中文讀者分享。
楊翠屏 法國裏昂
讀完這本書,我纔真正理解到,原來法國不僅僅是埃菲爾鐵塔和盧浮宮。作者帶我走進瞭法國的鄉村,感受到瞭普羅旺斯薰衣草田的寜靜,也體驗瞭阿爾卑斯山脈的雄偉。他筆下的法國,有古老的城堡,有寜靜的小鎮,有淳樸的民風,也有充滿活力的現代都市。更重要的是,作者通過對法國曆史、藝術、哲學等方麵的深入剖析,讓我們看到瞭法國文化的深厚底蘊。我驚訝於法國在科學、技術、教育等領域同樣取得瞭輝煌的成就,這與我之前“法國隻有浪漫”的刻闆印象大相徑庭。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一個國傢文化的多元性是多麼的重要,也讓我開始反思我們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是否過於片麵。
评分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獨到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法國的旅遊景點或風土人情,而是深入挖掘瞭法國社會的運作機製,以及法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他分析瞭法國大革命對現代法國的影響,探討瞭法國人對自由、平等、博愛的追求,以及這種追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現。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法國人生活態度的解讀,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食的講究,以及對藝術的追求,這些都深深地打動瞭我。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理性、更加務實的法國,一個充滿智慧和思想的國度。它不僅僅是一本旅遊指南,更是一本關於理解一個民族、理解一種文化的啓濛讀物。
评分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法國的全新大門。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法國的各個角落,感受著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氣息。從北部的工業重鎮到南部的陽光海岸,從繁華的巴黎都市到寜靜的鄉村小鎮,作者都用生動的筆觸描繪得淋灕盡緻。讓我驚嘆的是,書中對於法國各個曆史時期社會變遷的梳理,以及不同社會群體生活狀態的對比,都顯得十分細緻和深入。我開始明白,法國的曆史充滿瞭變革與挑戰,而這些都塑造瞭今日法國人的性格和觀念。這本書讓我拋棄瞭對法國的單一印象,看到瞭一個復雜而充滿魅力的民族。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封麵上那張充滿故事感的插畫,仿佛一下子把我帶到瞭一個古老而迷人的歐洲小鎮。書名“誰說法國隻有浪漫”更是激起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以來對法國的印象都停留在電影裏那些香榭麗捨大街上的漫步、塞納河畔的擁吻,以及街角咖啡館裏彌漫的濃鬱香氣。然而,這個書名似乎在暗示著,隱藏在這些浪漫錶象之下的,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法國。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帶我探索一個更加真實、更加多元的法國,不再僅僅是愛情和美酒的代名詞,而是包含瞭更深層次的曆史、文化、社會百態。我喜歡這種能夠顛覆既有認知、拓展視野的作品,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法國的全新視角。
评分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那些枯燥乏味的學術術語,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法國的方方麵麵展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法國人日常生活細節的描繪,比如他們早上是如何點一杯咖啡,午餐時如何享受一份簡單的三明治,以及周末是如何安排傢庭聚會。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片段,卻能勾勒齣一個鮮活立體的法國社會。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法國社會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罷工、抗議,以及不同階層之間的矛盾。他用一種客觀而又不失溫度的筆觸,讓我們看到瞭法國光鮮外錶下的另一麵,也讓我們對這個國傢的理解更加全麵。這本書讀起來就像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聽他講述他在法國的所見所聞,一點一滴地構建起一個讓我既熟悉又陌生的法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