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法律人及法律教育所凸顯的問題愈來愈嚴重,特彆是在法律人成為總統,並在政府各部門全麵地擔任重要首長後,國傢的法治反而迅速崩壞,吏治腐弛、民生凋萎。法律人受到輿論空前的責難,令人感到痛心至極。
身為法律人,也一嚮以自己是法律人為榮的陳長文律師,心中不禁浮現瞭一個龐大的問號:法律人,為什麼不爭氣?這並不是一本討論法律倫理的學術書,雖然法律倫理確實是本書關心的命題。本書隻是要從詰難性的問題做為開端:「法律人,為什麼不爭氣?」以試圖找齣另一個建設性問題的答案:「法律人,要如何爭氣?」
這個命題,不隻法律人應該也必須關心,事實上這也是所有受苦於法律人不佳錶現的颱灣人民所應該也必須關心的命題,因為隻有進一步去瞭解,許多法律人會齣現價值毀亂,甚至於毀法敗紀而誤國誤民背後的原因,纔能形成一個外在的監督與改革力量,去督促法律人「革心革行」。
作者簡介
陳長文
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法學碩士、颱灣大學法律學士。
理律法律事務所執行閤夥人兼執行長、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理事長、財團法人颱北歐洲學校董事長、政治大學兼任教授、中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及中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財經法專題講座、浙江大學法學院及南京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是一位長期投入法學教育、法製建設的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關心兩岸問題的自由主義、和平主義者。長期擔任紅十字會誌工,現為紅十字會總會會長,積極投入人道服務、國際援助工作,關心人權議題及弱勢團體權益。
羅智強
政治大學外交所博士生、政治大學法學碩士、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士。現為輔仁大學大傳係兼任講師、中華演說與辯論協會理事長、陳長文教授研究助理、經濟日報特約專欄。喜歡寫作(詩、散文、小說)、評論時事,著有《琥珀色的夢境》(新詩集)。
各位親愛的同學大傢好:
一直以來,「法律人」都是一個令人稱羨與尊敬的稱呼,但曾幾何時這三個字竟成瞭具有負麵涵義的專有名詞,而所謂的「律師性格」也變成形容一個人狡詐、反覆無常、為已之私可以齣賣靈魂的製式說法。「為什麼會這樣?」這個問題始終讓我睏擾,也讓我難以釋懷。直到今年年初,我讀到由陳長文老師及羅智強老師二位閤著的「法律人,你為什麼不爭氣」這本書之後,如獲至寶,因為書中的內容不僅對法律人有深刻的啓發,也讓我們這些法律人在社會普遍給予負麵評價的氣氛下,找到瞭問題的答案和未來的改革方嚮。在這些改革方嚮中,最重要的,首推「法學教育的改革」。
「現在的法學教育為何需要改革?」「我們的法學教育到底發生什麼問題?」這一連串的問號,讓「法學教育改革」在這一年多來,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我個人直接參加中央政府各部會所辦理的座談會、委員會、工作圈會議等,就不下廿餘次。整體來說,在目前的法學教育製度之下,各個學校所培養的法?人材,所呈現的缺失,可以從三方麵來談:第一,缺乏國際觀的視野,以緻處理跨國法律問題的能力不足。第二,缺乏處理工商業界法律問題的實務能力。第三,未能符閤社會大眾對法律人應有道德水準的期待。
針對現行法學教育的缺失,教育部與考選部已經提齣改革的初步想法,例如加強學士後法學教育,培養未來的法律人也能兼備其他領域的專長,即是重要的改革方嚮之一。此外,在律師、司法官考試中,將民法、民事訴訟法,以及刑法、刑事訴訟法改為實體與程序混閤的方式命題,以增加實務的能力和需求,則是直接藉由考試製度所規劃的配套措施。當然,為瞭強化法律人的英文能力以及倫理道德觀念,將英文訂為律師、司法官的考試科目,以及自民國100年起「法律倫理」擬列為考試科目等等,都是極為重要的改革方案。
瞭解以上的法學教育缺失之後,身為具有優良曆史與傳統的東吳法學院一份子,我們當然應該在法學教育的改革上盡一已之力。目前本院的修業年限為五年,課程設計不僅豐富多元,含蓋各個法律專業領域,也能符閤未來國傢社會發展的需要。此外,針對實體與程序混閤命題的趨勢,從民國95年起,我們即開始推動「模擬律師事務所競賽」,增加同學對實務操作的熟悉度,進而培養同學的實務能力。對於提高法律倫理的道德觀念,東吳法學院更是早在民國80年起,即規定「法律倫理學」為必修科目,對照近來社會上,頻頻發生法律人不守法及違背倫理的事例,而東吳法律人未見其中,或可見「必修法律倫理」已産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另外,特彆要提到的是,為因應民國100年起國傢考試擬加考法律倫理的規劃,本院已嚮教育部申請並獲得相當的研究經費,目前刻邀請學術及實務界專精法律倫的學者專傢,共同貢獻智慧,進行研議並編著一本法律倫理學的專書,預計今(96)年內即可齣版,屆時這本書也將成為颱灣第一本有關法律倫理的教科書。
從「法律人,你為什麼不爭氣」,到「法律人,你要如何爭氣?」陳長文老師及羅智強老師,在書中臚列瞭法律人種種不爭氣的事實,而「恨鐵不成鋼」的扼腕與焦慮,以及對法律人深刻的殷殷期望,一一躍然紙上,當我在元月四日晚上,翻開書的第一頁之後,就無法將它闔上,於是,花瞭一整夜的時間,我仔細讀完瞭整本書,閱後心情激動不已,深覺每一個法律人如果都能如書中所言,深刻反省,革心革行,那麼要洗刷社會大眾對法律人的負麵看法,又何難之有?走筆至此,胸中澎湃之情,仍油然而生。就在這種強大「心有同感」的趨動下,我許下心願,要讓東吳法學院的每位同學都能分享到這本好書所蘊含的理念、情感與智慧。
元月五日適逢召開「法學院院友會理監事會議」,經我嚮在場理監事推介這本書之後,會議主席洪長岸理事長及與會的理監事學長、學姊們,當場欣然同意認捐購書的所有經費。也因為院友會理監事們的熱誠,「讓東吳法學院1700位同學讀到這本書」的心願,竟奇蹟似的在24小時之內,功德圓滿的達成瞭,而此刻的心情,除瞭深深的感謝,更有無限的驕傲!因為,這筆捐款,不僅代錶著法學院院友會理監事會34位畢業學長姐對在校學弟妹深刻的關懷與期待,更代錶著全體東吳法律人共同懷抱崇高理想的不悔與堅持。
各位同學,我們有這麼熱心的學長、姐,真是何其幸運!因此,我深切希望大傢在看完這本書之後,能更堅定的抱持法律人的理想,厚植關懷自己、關懷他人,關懷社會、關懷國傢的能力,因為唯有能力錶達關懷,纔有能力瞭解社會中的不公不義,也唯有如此,纔能讓我們「用眼」讀法律條文的同時,更能「用心」從白紙黑字的錶麵,觀照到背後真正有血有淚的事實,進而體認到一個法律人應有的使命感。
寒假即將來臨,祝福各位同學有個充實又快樂的假期,更期許大傢一起努力,讓我們都能做個爭氣的法律人!
法學院院長 潘維大 謹誌於96.01.08
謹對「東吳大學法學院院友會理監事會」34位學長姐緻上最深的感謝!
※監事
陳寶富(44)、蘇良井(55)、賴冠仲(碩87/碩乙)
※理事
李本仁(49甲) 程傢瑞(49B) 楊鴻基(52) 楊 楨(54A)
黃水成(54B) 郭吉仁(56) 李文儀(57) 徐秀惠(59A) 洪長岸(59A)
王榮周(59A) 石燦明(59A) 方國輝(60) 成永裕(61A) 程寜生(61)
周盛棠(62B) 黃茂德(63A) 李永芬(64B) 林明男(64B) 陳銀欉(67B)
周維崑(68A) 餘崇洲(69A) 潘維大(69A) 丁文城(69B) 楊沛生(70A)
章忠信(71B) 周亮成(73夜)鄭鵬基(77A) 吳尚昆(80B)黃心怡(84B)
範建得(碩75) 曾育裕(博84)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