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生存體驗為視角,一改傳統比較文學的思路,通過中國現代作傢留日「體驗」的研究,總結瞭中國現代文學發生的一係列內在規律。在過去的研究中,我們比較注意藉助比較文學「影響研究」的角度,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巨人背景上來分析、闡述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發展問題。本書作者通過對一係列文學史現象的深入考察後提齣,傳統比較文學的所謂「影響研究」並不足以完全闡述中國作傢自己的心態變化,而心態的變化又根植於生存體驗的文化,因此,從生存體驗齣發將能夠更加清晰地描述一個時代文學與文化的真實變遷。
本書試圖通過對中國現代留日作傢「日本體驗」的分析,總結中國現代文學發生的內在規律。作者認為,我們有必要對作傢自身的「體驗」加以深入的剖析,從晚清到「五四」,留日中國作傢與知識分子的豐富體驗,最終推動瞭現代中國文學的發生。從生存體驗入手,我們將有可能更具體地揭示中國現代文學發生的若乾細節。
今天,在世紀之交,隨著中國文化與中國文學發展狀況的變化,留日中國知識份子的這一獨立性似乎已經喪失,倒是與之相異的英美「海歸」派繼續在中國社會的發展中扮演著他們固有的「知識精英」角色,然而,這一切是否就那麼的「理所當然」?我們是否真的隻能在「大江東去」的感嘆中接受曆史「轉摺」的現實?中國現代文學的精神傳統是否就應當按照今天英美學術的「規範」進行重寫?這都是一些難以解決卻又必須解決的問題。正是這些問題提醒我們再次迴望曆史,重新在曆史自我演化的程式?婺唹[辨析,究竟是什麼構成瞭中國現代文化與文學的內在脈絡?究竟是什麼可能對曆史造成更大的遮蔽與扭麯?在中國現代文學發生發展的曆史中,究竟曾經發生過什麼?究竟什麼是所謂的「激進」?什麼又是中國現代文學發展中彌足珍貴的傳統?
作者簡介
李怡,1966年6月生於重慶。文學博士,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先後擔任西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常務理事,海峽兩岸梁實鞦研究會副會長,重慶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齣版過學術專著《中國現代新詩與古典詩歌傳統》、《現代四川文學的巴蜀文化闡釋》、《七月派作傢評傳》、《現代:繁復的中國鏇律》、《大西南文化與新時期詩歌》、《閱讀現代——論魯迅與中國現代文學》、《?瞭現代的人生——魯迅閱讀筆記》、《中國現代詩歌欣賞》等。《日本體驗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係作者的博士學位論文,該論文被評?2005年中國百篇優秀
總 序 ╱宋如珊i
引 子1
導 論 「日本體驗」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7
一 現代文學、比較文學與「體驗」7
二 什麼是「日本體驗」12
三 異域╱本土22
四 日本體驗與英美體驗30
第一章 「新語句」遭遇中的新觀念的濫觴──留日中國知識界的關鍵詞語與關鍵思想35
一、「民族」的主義與「革命」的排滿37
二、「世界」體驗與「進化」學說52
三、「新民」理想與「心力」追求73
四、菊花與刀:詞語與文化遭遇的個體差異82
第二章 初識日本與中國文學的「新路」89
一、生存實感的引入與中國「新」詩89
二、生存實感的規避與「小說界革命」的麯摺103
三、日本藝術資源與中國戲劇改革113
四、中國散文新貌:本土需要與日本經驗的契閤121
第三章 1907:魯迅兄弟的深度體驗與中國文學的「彆立新宗」141
一、1907年前後143
二、魯迅:從體驗日本到「入於自識」153
三、周作人:體驗與日本的「協和」185
四、《新生》:孤獨的「深度」193
第四章 立場與格局的嬗變──從《甲寅雜誌》到《新青年》的思想經驗199
一、《甲寅》月刊與現代民族國傢體驗的嬗變200
二、《新青年》的思想立場與中國新文學的開端210
三、新的「格局」與新的體驗224
主要參考文獻231
後 記239
《日本體驗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這個書名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會是一本深入挖掘特定曆史時期文化交流的學術著作。我一直覺得,任何一個國傢的文化,特彆是文學,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與外部世界的互動中不斷演進和發展的。中國現代文學的誕生,恰逢一個世紀性的轉摺點,而日本在近代扮演的角色,確實值得深入研究。這本書的焦點“日本體驗”,讓我猜測作者會著重分析,中國作傢和思想傢們,是如何通過在日本的經曆,接觸到不同於傳統中國文化的現代性。這其中,可能包括瞭他們在日本所受的教育,對日本社會製度的觀察,更重要的是,對日本文學和思想的接觸。日本作為最早吸收西方現代文學的亞洲國傢之一,它翻譯和傳播的西方文學作品,以及其本土的現代化文學創作,很可能成為瞭中國作傢們學習和藉鑒的重要來源。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具體的史料和文本分析,來論證這種“日本體驗”是如何具體地影響瞭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例如,書中會不會詳細介紹某位作傢在日本的求學經曆,他/她閱讀瞭哪些日本翻譯的西方名著,又從中汲取瞭什麼養分,最終體現在其作品的語言風格、敘事模式,甚至是思想內核上?又或者,這本書是否會梳理某些文學思潮,是如何通過日本這一渠道,被引入中國,並與中國本土的文化相結閤,最終催生齣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文學?這本書,對我而言,就像是提供瞭一張藏寶圖,指引我去尋找中國現代文學形成過程中,那些不為人熟知的,卻至關重要的“日本印記”。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日本體驗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實在是勾起瞭我極大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在任何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外部的藉鑒和吸收是不可避免的,而中國現代文學的誕生,恰逢一個劇烈變革的時代,它如何與世界接軌,又如何吸取外來養分,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而“日本體驗”這個詞,讓我聯想到在那個特定的曆史時期,日本作為中國近代以來最早接觸西方文明並實現轉型的國傢,它無疑成為瞭中國知識分子一麵特殊的鏡子。這本書大概率會探討,中國作傢們是如何通過日本,間接或者直接地接觸到西方現代文學的思潮、理論以及創作技法的。比如,一些西方現代小說的翻譯,可能首先是通過日文轉譯成中文的,那麼這種轉譯過程中,是否就已經潛移默化地帶入瞭日式的理解和詮釋?再者,日本文學本身在明治維新之後,也經曆瞭深刻的現代化轉型,其本土的文學創作,比如自然主義、象徵主義等等,是否也對中國早期現代作傢産生瞭直接的影響?我期待書中能有具體的文本分析,對比中日兩國在某個時期內的文學作品,找齣其內在的聯係和差異。例如,從某位中國作傢早期的作品中,是否能看到模仿日本某一類小說的痕跡?或者,他在作品中對某個社會現象的描寫,是否能看到與當時日本社會思潮的共鳴?這本書,就像是提供瞭一個連接中國現代文學發生源頭與日本這一重要中介的橋梁,讓我有興趣去探究其間錯綜復雜的文化互動。
评分初次拿到《日本體驗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這本書,就被這個書名吸引瞭。一直以來,我對中日兩國之間文化交流的曆史都頗感興趣,總覺得在這兩個東方鄰國之間,一定存在著許多我們尚未深入瞭解的聯係。《日本體驗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這個書名,似乎就點明瞭其中一個重要的切入點——“日本體驗”對於“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所起到的作用。我想,作者一定在書中詳細梳理瞭在近代中國文學轉型期,有哪些作傢、作品受到瞭日本文化、思想、甚至是具體文學作品的影響。這其中可能涉及到魯迅、郭沫若等早期白話文學的奠基人,他們的思想觀念、創作手法,是否與在日本的經曆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又或者是,日本文學的哪些具體流派、哪些代錶性作傢,成為瞭中國現代作傢們模仿、藉鑒甚至反思的對象?例如,從日本引進的西方文學思潮,又是如何在中國落地生根,並催生齣獨特的中國現代文學麵貌的?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這些具體的個案,比如某位中國作傢在日本的遊學經曆,他/她在那段時期閱讀瞭哪些日本翻譯的西方名著,又從中汲取瞭哪些養分,最終體現在其創作之中。這種微觀的研究,往往比宏觀的論述更能打動人心,也更能展現曆史的復雜與真實。同時,我也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日本體驗”的,是僅僅指在日本的居住經曆,還是包括瞭在日本接受教育、接觸日本思想文化、閱讀日本翻譯的西方作品等更廣泛的範疇?這本書或許能為我打開一扇全新的視角,去理解中國現代文學為何會走上如今的道路,而這個過程中,日本扮演瞭怎樣的角色。
评分拿到《日本體驗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這本書,我第一個想法就是,這絕對是寫給對中國近代文學史有一定瞭解,並且對中日文化交流史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的。書名中“日本體驗”這個詞,讓我立刻聯想到那個時代,中國知識分子頻繁赴日留學、交流的背景,而日本本身又是一個在迅速吸收西方文明過程中,形成獨特文化麵貌的國傢。所以,這本書很可能是在探討,日本這個特殊的媒介,是如何在20世紀初,將西方現代文學的種子,或者說是現代性的思潮,更有效地傳遞給中國的。我猜想,書中會詳細地列舉齣,那些早期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們在日本的經曆,閱讀瞭哪些日本文學作品,又通過日本瞭解瞭哪些西方的文學理論和思潮。更進一步,我想作者應該會深入到文本層麵,去分析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中,有哪些元素,是可以追溯到其在日本的“體驗”或“影響”的。比如,在小說敘事技巧上,人物心理刻畫上,或者是對現代都市生活、知識分子睏境等主題的處理上,是否能找到與日本同期文學作品的相似之處,甚至是直接的藉鑒痕跡?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把鑰匙,可能能夠打開一扇新的大門,讓我以一個更宏觀、更具曆史縱深的視角,去重新審視中國現代文學的起源和發展。我希望書中能有精彩的案例分析,能夠讓我清晰地看到,這種跨國界的文化互動,是如何真實地塑造瞭我們所熟悉的那些經典作品。
评分《日本體驗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光聽名字就感覺這本書的學術深度不一般,而且聚焦的視角也非常特彆。我一直認為,一個國傢的文學發生,絕非空中樓閣,而是在特定的曆史文化語境中,與外界發生復雜互動的結果。而“日本體驗”這個關鍵詞,無疑指嚮瞭近代中國文學在吸收外來文化時,日本所扮演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我覺得,這本書很可能是在梳理一段重要的曆史,那就是中國現代文學如何從傳統中蛻變,擁抱現代性,而在這個過程中,日本作為連接中國與西方現代文明的一個跳闆,其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我想,作者應該會詳細分析,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中國的知識分子和作傢們,是如何通過各種途徑,接觸到日本的文化、思想,尤其是文學。這其中,可能涉及到他們在日本的學習經曆,對日本社會製度的觀察,以及對日本翻譯的西方文學作品的閱讀。這本書大概率會深入探討,這種“日本體驗”具體是如何體現在中國現代文學的創作中的。比如,一些中國作傢在敘事方式、人物塑造、主題選擇等方麵,是否受到瞭日本文學的啓發?又或者是,日本所引進的西方現代主義思潮,是如何經過日本的消化,再傳遞給中國,並催生齣中國獨特的現代文學流派的?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紮實的例證,去證明這種聯係,並且對這種影響進行細緻的剖析,而不是停留在泛泛的論述。這本書,或許能幫助我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過程,以及其中潛藏的,不那麼為人所知的國際文化交流的密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