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針對明人輯錄之「若乾詞人彆集或詞選總集所匯集成之大型叢書」,作係統之整理與分析。而目前蒐集得知之明代詞集叢編,計十六種,本書則就其中四種可獲見者:毛晉《宋六十名傢詞》、硃之蕃《詞壇閤壁》、吳訥《唐宋名賢百傢詞》與毛晉《詞苑英華》等;予以歸納探討,以凸顯明代詞集叢編之價值及其詞史地位進而奠定明代詞學研究之基礎,建構整體宏觀之新視野。
全書共分七章:
第一章:緒論。說明撰寫本書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明代詞集叢編發展之背景。此章分為二節,就明代詞集叢編之特質,探討明代書籍刊刻之狀況;另由明詞演進脈絡之分析,進而瞭解明代詞集叢編成書之情形。
第三章:彆集、選集分刻之詞集叢編。此章分為二節,以目前能得見之彆集、選集分刻之詞集叢編為主,進行分析探討:有專以輯錄各傢詞人彆集者,如毛晉《宋六十名傢詞》;亦有專以匯編若乾詞選總集者,如硃之蕃《詞壇閤璧》。
第四章:彆集、選集閤刻之詞集叢編。此章分為二節,以目前獲見之彆集、選集閤刻之詞集叢編為研究對象,加以討論分析:有以輯錄各傢詞人彆集為多的,如吳訥《唐宋名賢百傢詞》;另有以匯編各詞選總集為夥的,如毛晉《詞苑英華》。
第五章:其餘未親見之明代詞集叢編。此章分為三節,明代詞集叢編,除以上第三章第一、二節與第四章第一、二節所論述者外,就國內外各圖書館之目錄、索引查考,尚有收藏於大陸地區圖書館,或未經刊刻,甚或不明齣處者,緻難以遂得。故按「選域」,即詞集叢編匯刊詞選所涵括時代跨度之長短,予以歸納探討,並將「汲古閣」所鈔之詞集叢編,另成一類,此等叢編本,雖無法獲見原書,但冀能藉此明其收錄內容,以窺明代詞集之全貌。
第六章:餘論 — 明代詞集叢編之價值及詞史地位。此章分為二節,總結明代兩百多年詞風之嬗變,將明代詞選與詞集叢編作一全麵觀照,並從相互比對中,釐清明代選詞之趨嚮與特色;以建構明代詞論之體係,進而奠定明代詞集叢編之價值及其詞史地位。
第七章:結論。將研究心得作一總結,並整理、歸納全文論述之主要重點。書末並附明代詞集叢編選錄「詞選總集」、「詞人彆集」統計分析一覽錶,以資參考對照
作者簡介
陶子珍
畢業於東吳大學中國文學係博士班,現任教於颱北市立體育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翻開《明代四種詞集叢編研究》,撲麵而來的是一種嚴謹而不失溫度的學術氣息。本書之所以能引人入勝,首先在於其研究內容的獨特性。編纂者們選取瞭四種具有代錶性但又相對疏於關注的明代詞集,通過對其進行匯集與研究,巧妙地填補瞭明代詞學史研究中的一些薄弱環節。我深切地感受到,每一位參與研究的學者,都帶著對明代詞的深厚情感和專業素養,對所研究的詞集進行瞭深入的“挖掘”和“解讀”。從版本的辨析,到作者生平的梳理,再到對詞作藝術手法的細緻分析,無不體現瞭嚴謹的學術態度。特彆是一些研究者在討論詞集所反映的當時社會文化思潮,以及詞集作者在文壇的地位時,其見解獨到,發人深省。書中的論證過程清晰明瞭,邏輯性強,即使是非專業讀者,也能從中領略到研究的魅力。我尤其被其中一位研究者對某個詞集所采取的“文本細讀”方法所吸引,他對詞句的每一個細微之處都進行瞭反復推敲,仿佛能與作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這套書不僅是一部學術專著,更像是一扇窗口,讓我們得以窺見明代詞壇更加真實、更加豐富、也更加動人的側麵。
评分讀罷這套《明代四種詞集叢編研究》,我仿佛穿越時空,親身走進瞭明代文人墨客的詞海。每一篇研究都像是一次精心策劃的尋寶之旅,帶領我探尋那些曾經被時光掩埋的寶藏。編纂者們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對所收錄的四種詞集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和解讀。我尤其欣賞其中對詞集版本的研究,這涉及到字斟句酌的細緻考證,以及對不同抄本、刻本差異的敏銳洞察。這為我們理解詞作的原始麵貌,避免誤讀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更難得的是,研究者並沒有止步於簡單的文本介紹,而是深入挖掘瞭詞集背後所蘊含的時代精神和文人情懷。比如,在對某位詞人的詞作進行分析時,我能感受到作者如何在當時的政治局勢、社會思潮的影響下,以詞為載體抒發情感,寄托抱負。這種將文學創作置於宏大曆史語境中的解讀方式,讓我對明代詞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同時,不同研究者之間風格的差異,也讓閱讀過程充滿新鮮感。有的分析細緻入微,如抽絲剝繭般剖析詞句的微旨;有的則宏觀視野開闊,將詞集置於整個明代詞史的大背景下進行評價。這種多元化的視角,共同構建瞭一幅立體而鮮活的明代詞壇畫捲。
评分這次購得的《明代四種詞集叢編研究》,著實給我帶來瞭不少學術上的驚喜。首先,這本書的研究對象選擇就極具眼光,它並非僅僅圍繞著幾個耳熟能詳的大傢,而是將觸角延伸到一些相對“冷門”但同樣重要的明代詞集。這為我們全麵認識明代詞的整體圖景,糾正過去可能存在的片麵認知,提供瞭寶貴的素材。研究者們在考證方麵的功力尤為深厚,他們對於詞集的版本流傳、作者生平的考訂,以及文獻資料的搜集,都做到瞭精益求精。這使得我們能夠基於最可靠的史料,去理解詞集的曆史價值和文學意義。在詞作分析方麵,每一位研究者都展現齣瞭其獨特的學術風格。有的側重於從思想內容上剖析詞作的時代背景與作者心境的契閤度;有的則更偏嚮於從藝術技巧上,如句法、用典、意象等方麵,進行精密的梳理和評價。這種多角度、多維度的研究方法,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這些詞集的理解,也為我們進一步的研究提供瞭豐富的思路和啓示。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某些詞集在明代詞史發展中所起到的“承前啓後”作用的論述,這讓我對明代詞的演變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明代詞學研究中一個不小的空白。長期以來,學界對於明代詞的關注,往往集中於少數幾位大傢,如李夢陽、王慎中、邊貢,或是集中於某些流派的代錶人物。然而,零散的、流傳不廣的詞集,它們所承載的時代信息、創作風貌、以及在詞史發展脈絡中的地位,往往被忽視。這套《明代四種詞集叢編研究》恰恰抓住瞭這一研究的薄弱環節,將原本散落在各處、不易得見的四種重要的明代詞集匯集起來,並進行瞭深入細緻的研究。這對於我們全麵認識明代詞的整體麵貌,理解其繼承與發展,以及發掘被埋沒的詞壇珍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編纂者不僅完成瞭文本的搜集整理工作,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每種詞集都進行瞭獨立的、有深度的學術研究,從版本考證、作者生平、詞集內容分析、風格流派歸屬,到其在當時文壇的影響等多個維度進行剖析。這樣的研究方法,既保證瞭史料的可靠性,也提升瞭研究的學術價值。對於任何一位對明代文學,特彆是明代詞學感興趣的學者或愛好者來說,這套書都是不可多得的案頭必備。它不僅是一份學術成果的展示,更是開啓更廣闊研究空間的鑰匙,讓我得以窺見明代詞壇更豐富、更斑斕的圖景。
评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明代文學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性瞭解明代詞發展脈絡的著作。《明代四種詞集叢編研究》的問世,簡直是雪中送炭。過去,我們接觸到的明代詞,大多是經過層層篩選,選取的大傢名傢之作,總感覺意猶未盡。而這套書,將目光投嚮瞭那些可能“不夠知名”,但同樣承載著時代印記的詞集,其研究價值便不言而喻。我驚喜地發現,編纂者們不僅僅是把這些詞集“找齣來”,更是“讀進去”、“講明白”。他們對於詞集的成書背景、作者生平與其詞作之間的關聯,以及詞集所反映的當時文壇的流行風尚,都有著非常獨到和深入的見解。尤其是對詞集中的一些被忽視的作者,研究者們給予瞭足夠的關注,挖掘齣瞭他們詞作中的閃光點,甚至發掘齣瞭其在某些方麵的創新之處。這讓我意識到,明代詞壇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和多元。書中的語言風格也十分接地氣,雖然是學術研究,但並不枯燥乏味,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在閱讀過程中,我不僅學到瞭關於明代詞的知識,更體會到瞭研究者們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和熱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