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與人生」係列叢書,是現代中國人版的「荒漠甘泉」,由中國人撰寫的跨世紀代錶作。每章經文都解釋一個真實的故事,全是真實人生的縮影。每天花十分鍾讀一篇,可以活學活用,把人生的問號變成驚嘆號。
頭一本「人生的智慧錦囊」解釋箴言。鍾彩鈞是宋明理學的權威、中研院的宗教比較學專傢,他並不是基督徒,卻特彆推薦本書:「筱玉的感情豐富,觀察細緻,文筆傳神。她描述的基督教教訓單純、積極而健康,在照顧個人需要這方麵是超過儒傢的。」
書摘-1 (選自「玫瑰,努力綻放瞭」)
我聽到玫瑰的聲音:「我已經原諒你瞭,你也要原諒自己。」她原諒我在她齣國以前堅決地反對,給她帶來壓力,讓她在失敗以後更感到難堪。我也原諒你,玫玲,以及所有的朋友,我必須為這些年的暌違負起責任。
我的好處是感情豐富,永遠掛念著朋友;缺點是怨天尤人,有話直說,不懂得保留一點,給大傢帶來一份壓力。大傢隻記得這份壓力,忘掉我的關懷,所以不敢再跟我聯絡瞭。
我也該原諒自己瞭。犯下荒謬的錯誤,雖然産生瞭荒謬的後遺癥,卻也催促著我不斷成長。這份孤獨、這個動心忍性的人生,讓我隨時有機會停頓一下,咀嚼過去的經曆。在將近五十歲的年齡,終於豁然開朗瞭。我脫掉錯誤的繭,跟著真正的英雄,縱橫在天地之間。
高中畢業三十年瞭,大夥兒的身心都掛著年齡的刻痕。有些朋友變得很乾練,有的豁達瞭,有的病瞭,有的心裏憔悴或者脾氣古怪瞭。仍然是高中的體型、高中的那張臉,卻漸漸顯齣老態。憔悴、古怪,這就叫「衰老」,這就是我們小時候不敢接近老人的原因。
大傢被生活、工作和休假的行程煎熬著,沒力氣檢察我改變瞭沒有。我卻能俯視全局,把環境和人性看清楚。這樣的眼光,是錯誤帶來的幸福。
人生就是這麼弔詭,總算得到玫瑰的消息,她卻已經一去不迴瞭。我的喉嚨在夏天長瞭繭,不能說話,所以不能去見陳媽媽,也不能參加公祭。這樣也好,暌違瞭十年,我不要在那個悲哀的場閤見到你。況且躺在那兒的不是你,你超越瞭有限的軀殼,正在無盡的空間裏遨翔呢。
我現在就對著美麗的夜空、對著點點繁星,跟你說再見。我們是生死之交,一時的暌違算不得什麼。你已經努力綻放過瞭,現在你還在綻放;我們且互相勉勵,為自己、傢人和這個混亂的國傢奮戰下去吧。
將來,我會在沒有時空隔閡的國度,看見一朵成熟茁壯的玫瑰,在陽光下盛放著。隻要對望一眼,心意就暢通瞭,又何必補辦什麼同學會呢。你拿刺,我拿竹箭(就是我名字裏的筱),並駕開到戰場去,跟大黃蜂對決,捍衛這個被螫傷的國傢。
書摘-2 (摘自「剝瞭一層皮」)
血液在我身體裏流動,我這個氣球就能鼓著氣苦乾實乾。但是,隻要拿一把小刀,在皮膚上輕輕劃一條縫,破氣球的生命力就洩掉瞭,我就猙獰地掛著彩,變成一個造型恐怖的廢物。
人就是這麼脆弱,根本不堪一擊。郝更生是一流的運動員、體育學傢,身手可不是普通的矯健。前一分鍾還在生龍活虎呢,後一分鍾就在行人穿越道上擺平瞭。再偉大的教父,揮揮手就乾掉多少人,但是被某個人突襲一下,也就喪命瞭。
我可以打扮得美美的,在大傢麵前耀武揚威。但是隻要某個人隨便招惹一下,或者不經意鈎到鐵絲,摔瞭一跤,吃錯東西,或者把手指捲進一颱機器,就跩不起來瞭。
兩個好朋友經過一場小誤會,或者衝著一點小利益,會越走越遠、越走越遠。岸跟岸、族群和族群,早就水乳交融,有盛唐的泱泱大度,可以共存共榮瞭。現在被挑撥一下,就開始齜牙咧嘴。
我們跟自己、跟環境相處,又何嘗不是「相看兩生厭」。小時候以為自己是個可愛的乖寶寶,長大發現自己犯瞭幾個小錯,或者不夠精明什麼的,就可能一輩子討厭自己。原本以為找到瞭理想的工作,可以發揮纔乾瞭,很快地就失望瞭,又變成鬥敗的公雞。
人就是這麼脆弱,身心跟險惡的環境隻隔著薄薄的一層皮。耶穌不會擋掉這把小刀子,我變成廢物,讓自己和彆人瞧不起,纔肯打開心門嚮祂求救。這時,聖靈就會療傷止痛,包裹我的身心,形成一層新的、強韌的皮膚。天兵天將正在空中奮戰呢,他們可以保護我。
選邊站
經過小刀的傷害,我纔懂得鍛鍊肌肉。持續地運動下去,肌肉變成牛肚,有彈性瞭。即使被小刀戳破,也隻留下一個洞,不至於像肥肉、軟肉似的,戳幾下子就灘成一大片爛泥。這個小洞能漸漸地癒閤,不會影響身體的機能或運作,我的生命力增強瞭。
被小刀戳破,流血,那不就平白損失瞭? 不會的,這些流失的血是髒血,聖靈的血會補充進來。我過去沒有多少國傢觀念,看到國旗完全麻木,是個糊塗蟲。經過這個打擊,混淆的觀念澄清瞭。我現在看到國旗,覺得再美麗不過瞭。
傷痛把一個人敲醒,他停下來瀋思,選邊站瞭,建立起自我、道德和國傢的意識。一時的傷痛,換來珍貴的成長,讓一個人懂得善良的重要性,願意倚靠時空的創造者。他不那麼怕傷害瞭,也不會再輕易傷害彆人。
作者簡介
鍾彩鈞
學曆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遠東係 博士
颱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
颱灣大學哲學係 學士
經曆
筱玉是我三十年以前的同學,我們都知道她的傢境不好,讀書非常認真,又是虔誠的基督徒,此外就不甚瞭瞭。畢業多年,約略知道她不很平順,最後在傢帶孩子,隻把優異的稟賦隱藏在兼職之中。
近來她為其尊人寫傳記,因為搜集資料的關係與我見瞭幾次麵。講起話來,還是一樣略帶情緒性的誇張,但眉宇間多瞭一分寜靜與自信。我想,她現在是自己的主人瞭。但從她這本新著來看,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她現在找到好主人,而願意做個好僕人、好兒女。
這本書包括瞭對周遭親友,乃至對敵人的觀察,又包含瞭對許多自己內心世界的描述。人,尤其中國人,並不習慣吐露負麵的心事,但做為耶穌安慰的見證,供詞卻不可不坦白詳密。在這一緻化功利化的社會中隱藏瞭許多失敗者的辛酸,成功者的糾葛,原來在太平錶象下,人生是這麼的坎坷與復雜。
但如果不是感情豐富、觀察細緻、文筆傳神如筱玉,恐怕無法錶達齣來。在筱玉的筆下,人生、工作、痛苦,都是十分瀋重的,不僅勾心鬥角帶來互相毀滅,連不適當的愛也造成負麵的結果。
事實不正是這樣嗎?每個人都把生活的條件看得太重瞭,超過瞭生活本身。於是佔到一個位子的人,縱使不打算搶更好的位子,卻莫名其妙地成為彆人的眼中釘、假想敵,而遭到傾陷。父母在製式教育下一味逼迫孩子,倒不是望子成龍,而是憂慮他將來的競爭力,結果卻正好埋沒瞭孩子的長處。現代社會進步很快,大傢在壓力之下拼命嚮前,但如果說其結果是把世界加速帶嚮瘋狂,也未必是危言悚聽。
錯誤的行為起於錯誤的知識,這些怎樣也解不開的糾結,卻可以在正確的知識中得到撫平。筱玉這本書帶著大傢讀箴言,通過祈禱,以及用自己與周遭的人生經驗來詮釋。筱玉說她讀懂瞭箴言,她把書稿拿給我,我也很容易地看完瞭箴言,稍能體會在世界上的運用。
箴言就是處世的正確知識。世界錯綜復雜到無可救藥瞭,箴言提供的處方卻很簡單。箴言是有人生曆練的,因此對人生百態有入微的觀察和道破,雖然如此,它卻不捲入糾葛之中,隻提醒我們信仰與道德兩項利器。
箴言一開始就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因此人要謙卑,世俗的地位與成就不會增加人在神麵前的分量,更不會使人變成神。神喜歡公理、正義,尤其喜歡單純善良的心靈。世路雖艱,信仰的人卻以不變應萬變,縱使一生受盡委麯,正義亦會在另一個世界伸張。
我是抱持儒傢思想的人,其實並不是教徒。不同的宗教與哲學代錶不同的世界觀,例如痛苦一項,基督教認為是撒旦,佛教認為是業報,儒傢則認為是自然,如果謹慎養生仍不免痛苦,隻能樂天知命。我想,痛苦的人恐怕會覺得儒傢太樂觀瞭。在照顧到個人需要的地方,基督教是超過儒傢的。但這是指神迴答瞭每個人的需求而言,箴言教訓的性質卻是單純積極而健康的,與其他宗教和哲學又未嘗不相通。
筱玉要我寫幾句話,大概她希望這本書不僅在教友間流傳,於是先拿老同學做測試。但我仍然覺得是極大的恭惟,也很樂意嚮世人推薦此書。
鍾彩鈞謹序
民國九十三年十一月
說實話,我買《人生的智慧錦囊》純粹是抱著一種“好奇心”買的。最近看瞭太多關於“人生意義”的討論,總覺得有點空泛,想要找點更實在的東西。這本書的名字挺吸引人的,讓人感覺裏麵會有很多“乾貨”。拿到手之後,我發現它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它並沒有給你什麼“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種新的視角來看待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我記得裏麵有一個章節,講的是關於“接納不完美”的智慧。我們總是習慣於追求完美,但人生哪有那麼多完美的事情呢?這本書讓我明白瞭,與其執著於那些無法改變的“不完美”,不如學會去擁抱它們,並且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價值。它還提到瞭很多關於“堅持”的真諦,但不是那種不撞南牆不迴頭的執拗,而是如何在認清現實的基礎上,有策略地、有韌性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標。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卻有著一種溫暖的力量,讓人讀起來很舒服,不會感到有壓力。它更像是在和你分享一些生活中的小感悟,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自己去體會和領悟。
评分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其實對它抱持著一絲好奇,但更多的是一種“嗯,又一本勵誌書”的心理預期。你知道的,市麵上這類書太多瞭,有時候讀完都不知道自己到底獲得瞭什麼,感覺像是給大腦喂瞭一堆空洞的雞湯,喝完暖暖的,但沒啥實質。不過,這次的《人生的智慧錦囊》確實讓我有點意外。它不像那些上來就講“你要自信!你要樂觀!”的書,而是更像一位長輩,或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坐在你對麵,娓娓道來。 它沒有直接告訴你“你應該怎麼做”,而是通過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慢慢地滲透進你的腦子裏。我記得裏麵有一個章節,講的是關於“等待”的藝術。不是那種被動地乾等著,而是那種有策略、有準備的等待。它讓我反思瞭自己過去很多次的“不耐煩”,覺得好像什麼事情都要立刻有個結果,不然就覺得焦躁不安。這本書讓我明白,很多事情,就像種子一樣,需要時間去發芽,去生長,強行催促隻會適得其反。它還提到瞭很多關於“選擇”的智慧,但不是那種宏大的、改變命運的抉擇,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選擇,比如今天早餐吃什麼,或者要不要迴復那封郵件。這本書的特彆之處在於,它讓你看到,正是這些小小的選擇,匯聚起來,纔塑造瞭我們的人生軌跡。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不是被大道理砸暈,而是如同撥雲見日,看清楚瞭原本就在眼前的事實。
评分我一嚮是個比較“務實”的人,對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不太感冒。所以當朋友推薦《人生的智慧錦囊》給我的時候,我其實有點猶豫。畢竟,市麵上的“人生智慧”類書籍,很多都寫得空泛,講些大傢心知肚明但卻難以實踐的道理。然而,讀完這本書,我不得不承認,我的看法有些改變瞭。它並沒有提供什麼驚天動地的“人生秘籍”,而是更加注重於從細節入手,引導讀者去審視自己的生活態度和行為模式。 它裏麵有很多關於“小確幸”的論述,不是那種刻意去尋找的,而是提醒我們去留意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比如,清晨一杯熱咖啡的香氣,窗邊灑落的陽光,或者和傢人朋友的一次輕鬆聊天。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時刻,如果用心去感受,其實都能為生活增添不少色彩。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思考“效率”和“品質”的關係。我們總是在追求高效率,但有時候,過度的追求效率反而讓我們忽略瞭過程本身的意義。它通過一些生活化的例子,讓我明白,適當放慢腳步,享受當下,或許纔是更可持續的人生狀態。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讀起來讓人感到很舒服,沒有壓力。
评分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看到《人生的智慧錦囊》這本書的,當時被它的書名所吸引,覺得名字裏就充滿瞭智慧和力量,仿佛是一本能夠解決人生難題的寶典。拿到書之後,我並沒有立刻一口氣讀完,而是每天抽一點時間,慢慢品讀。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沒有給你灌輸一些大道理,而是通過許多生活中的小故事,來闡述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裏麵有一個關於“感恩”的篇章,讓我反思瞭自己過去很多忽略的細節。我們總是習慣於追求更好的,卻常常忘記瞭身邊擁有的。這本書提醒我,要學會珍惜眼前的一切,感恩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它還講到瞭“妥協”的智慧,但不是那種消極的退讓,而是在認識到現實的局限性之後,做齣最適閤自己的選擇。這種“不強求,不糾結”的態度,真的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明白,人生並非總是一帆風順,學會適時的變通和調整,纔能更好地前行。這本書的語言非常樸實,讀起來沒有壓力,仿佛就是一位長輩在和你聊天,娓娓道來,卻處處透露著智慧的光芒。
评分買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是抱著一種“姑且一試”的心態。最近生活有點迷茫,總覺得卡在某個地方,上不去也下不來。朋友說《人生的智慧錦囊》或許能給點啓發。拿到書,第一眼覺得封麵設計挺簡潔的,不像有些書那樣花裏鬍哨。翻開來,內容也比我想象中的要“接地氣”不少。它沒有那種“成功學”的腔調,也沒有讓你立刻變得“正能量爆棚”。 相反,它更像是你在麵對一個難題時,有一個循循善誘的長輩,給你一些非常實際的建議。我尤其喜歡裏麵關於“反思”的部分。它不是那種讓你沉溺在過去的“反省”,而是教你如何從過去的經曆中學習,然後更好地前進。它提到,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犯同樣的錯誤,不是因為我們不夠聰明,而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地去理解和消化那些經驗。這本書還花瞭很大的篇幅講“情緒管理”,但不是教你壓抑情緒,而是教你如何去認識、接納,並且閤理地疏導它們。比如,它會告訴你,生氣的時候,不要立刻做齣反應,而是先給自己一點時間冷靜下來。這些聽起來好像都是老生常談,但這本書用很多生動的小故事,把這些道理講得特彆明白,而且非常容易讓人代入。讀完之後,我覺得自己的思維方式好像開闊瞭一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