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一月三日為刑事訴訟法製史的重要裏程碑,立法院革 命性地修改搜索扣押相關法律規定。七月一日以後檢察官不再有 搜索權、職權搜索廢止、附帶搜索範圍擴大、增訂同意搜索規定 等,這些正好都是我過去所撰論文提齣的主張,學者的思想能成 為法律的內容,令人振奮!
這本論文集是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下所完成,對我有特殊的意 義。有數篇論文是在一月三日修改刑事訴訟法前完成,有些在其 後完成。有些是在颱灣蒐集資料,在日本完成;有些則在日本蒐 集資料,在颱灣完成。
本書八篇論文仍持續我這幾年的研究重心-基本人權及審判 製度。第一章「搜索扣押之客體」在討論新聞媒體、律師事務是 否得搜索,以及日記是否得扣押等問題。第二章討論「一目瞭然」 法則,針對現行法扣押規定之不完善及實務作法之不當,提齣評 論與建議,希望能成為將來立法的參考。第三章「緊急搜索」在 完稿送雜誌社後,立法院修改瞭刑事訴訟法,隻好拿迴來重寫。 新修訂的緊急搜索規定不盡理想,很遺憾自己不能早一點完成此 篇論文。
與搜索扣押比較,路檢盤查對一般人民的影響更大,更值得 重視與研究。人民走在街上,政府是否得任意攔阻盤查、詢問姓 名地址、暫時不準離去?人民駕駛汽機車於道路上,政府是否得任 意要求停車、檢查汽機車行李箱、要求接受酒精測試?被搜索扣押 之人,一般而言,僅為少數人,且多多少少有相當程度的「可責 性」;反之,被路檢盤查者,常為多數、無任何可責性之人民。 然而,搜索扣押已有明確的法律規範,但路檢盤查卻無。憲法保 障人民隱私及行動自由,是否隻要基於維護治安之名,一切都應 該退讓。但就另一方麵而言,絕大多數民眾卻又期待政府嚴厲打 擊犯罪,藉路檢盤查防製犯罪未萌。這些問題與人民息息相關, 我也想瞭很久,一直到最近纔有比較成熟的看法,在第四章及第 五章有深入的探討。
除基本人權外,近來最重要的發展為審判製度的革新。闆橋 地方法院在民國八十七年十月一日起,實驗當人進行主義「精神」 的審判,為期一年。八十九年六月一日起,士林及苗栗地方法院 檢察署推動檢察官專責全程到庭,在這兩個法院再也聽不到「如 起訴書、依法論科」的八字真言。這些發展,令學者及實務人士, 既興奮又緊張。本書第六章即在評論檢察官專責全程到庭計劃, 第八章則針對闆橋地方法院之實驗作實證研究。
第八章之實證研究,是我最喜愛的論文之一。自從在美國接 觸當事人進行主義開始,我就一直思我國是否適閤改採當事人進 主義,也寫瞭好幾篇論文從理論文探討,但一直無成熟的見解。 這篇實證研究,不但印證瞭自己過去所作的理論推演,也使自己 對未來改革方嚮有更明確的看法。此外,這篇文章耗費瞭許多人 力、時間。針對闆橋地方法院之實驗,我帶領颱大法律研究所硃 敏信、王瑜玲、劉芳伶、許□達四位學生,共訪問十一位法官、 六位檢察官、二十一位辯護人、我與學生不斷往返於法院、檢察 署及律師事務,進行訪問錄音、將錄音譯成文字、歸納整理,去 年暑假赴日本東京大學作學術訪問前,仍未能完成,隻好帶著龐 雜的資料在東京大學的研究室完成此一報告,終生難忘。實證研 究非常辛苦,國內刑事訴訟領域鮮有此方麵的研究,希望本文能 拋磚引玉,將來有更多的實證研究。
第七章「日本刑事審判實務」,係在日本觀察訪問及蒐集資 料,最後在颱灣完成。在美國攻讀博士時,就對日本所謂的「準 當事人進行主義」非常好奇。執業律師三年,我對「職權主義」 審判頗為熟悉;在美留學,對「當事人進行主義」的審判亦有概 念,唯獨「準當事人進行主義」這個名詞睏感我許久。八十九年 六月,有幸獲日本財團法人交流協會之資助,至東京觀察日本刑 事審判實務。三個多月期間,我穿梭於法院、檢察官辦公室、律 師事務所、法學教授研究室、觀察無數刑事審判,訪問許多法官 檢察官、律師、法學教授,終於解開我多年的疑感。返國後完成 此文,希望與國人一起分享觀察所得。
第一章 論搜索扣押之客體-搜索新聞媒體、律師事務所 ∕1
壹、導論∕1
貳、單純證據法則∕4
參、對第三人之搜索∕7
肆、與憲法權利的衝突∕9
一、不自證已罪∕9
二、言論自由∕13
三、律師協助∕15
伍、分析批評與建議∕16
一、對第三人搜索∕16
二、與不自證已罪的關係∕18
三、與言論自由的關係∕21
四、與律師協助的關係∕24
陸、結論∕30
第二章 附帶扣押、另案扣押與一目瞭然法則∕33
壹、導論∕33
貳、我國法之適用與爭執∕35
參、一目瞭然法則∕39
肆、無意發現原則的建立與廢止∕44
伍、類推適用一目瞭然法則∕48
陸、結論∕50
第三章 緊急搜索∕53
壹、導論∕53
貳、理論基礎∕57
參、人身搜索∕60
一、身體外部∕60
二、侵入身體∕61
肆、住宅搜索∕63
一、搜索嫌犯∕64
(一)「熱」追緝(Hot pursuit)∕64
(二)「□」追緝∕69
二、對物搜搜索∕71
(一)湮滅證據∕71
(二)嚴重犯罪∕75
伍、分析評論∕76
一、搜索嫌犯∕76
二、對物搜索∕82
陸、結論∕85
第四章 警察盤查之權限∕91
壹、導論∕91
貳、理論基礎∕94
一、源起∕94
二、Terry v.Ohio∕96
參、以閤理性取代相當理由∕102
肆、閤理的懷疑∕107
一、親自觀察∕108
二、逃避警察∕109
三、其他單位提供訊息∕112
四、民眾報案∕115
伍、攔阻留置∕117
一、攔阻理由∕117
二、攔阻與逮捕之區彆∕119
(一)短暫留置∕120
(二)移送他處∕123
(三)命令下車∕125
(四)侵犯最輕的方式∕125
陸、拍觸武器∕127
一、拍觸身體∕127
二、拍觸(檢查)汽車∕129
柒、扣押物品∕130
捌、查核份及指紋辨識∕131
一、查核身份∕131
二、指紋辨識∕134
玖、結論∕136
第五章 路檢及國界檢查∕146
壹、導論∕146
貳、國界檢查∕148
一、例行搜索∕150
二、非例行搜索∕151
三、國際郵件∕154
四、評論與建議∕155
參、近國界檢查∕158
一、機動檢查∕158
二、固定檢查哨∕160
三、評論與建議∕163
肆、路檢∕165
一、證件檢查∕165
二、酒精檢測∕168
三、嚴重犯罪∕171
四、評論與建議∕172
伍、結論∕175
第六章 評檢察官專責全程到庭計劃-對癥下藥或舊酒新瓶∕179
壹、導論∕180
貳、實務與法律的重偏離∕182
參、實務與法律偏離的原因∕186
一、證據呈現∕188
二、證人訊問∕189
三、舉證責任∕191
四、上訴製度∕193
五、政治原因∕194
肆、實務係追求效率的理性結果∕196
伍、未來與展望∕200
一、審判的不同模式∕200
二、全程到庭的衝擊及影響∕203
(一)法官蛻變為證據的補充調查者∕203
(二)檢察官起訴品質的改變∕204
(三)詰問規則的建立與演化∕206
(四)其他不確定的問題∕208
陸、結論∕210
第七章 日本刑事審判實務觀察∕213
壹、偵查∕214
貳、審判過程簡介∕219
參、證人訊問∕224
肆、法院的介入∕230
伍、其他∕233
陸、結論∕238
第八章 闆橋地方法院實驗「當事人進行主義」之實證研究
∕243
壹、導論∕244
貳、研究目的∕248
參、研究方法∕250
肆、研究結果摘要∕251
一、所設計之製度∕251
二、所執行之審判∕252
三、檢察官起訴品質的提升∕255
四、準備程序∕256
五、審判中檢察官到庭∕258
六、證據調查∕262
七、證人訊問∕262
八、捲證移送∕265
九、集中審判∕265
十、綜閤判斷∕266
伍、研究結果細目∕269
一、不諳規則∕269
二、檢察官起訴草率∕270
三、準備程序∕274
四、檢察官到庭∕280
五、證據調查∕293
六、證人訊問∕294
七、捲證移∕302
八、集中審判∕303
九、貫徹執行要點的程度∕304
十、綜閤判斷∕305
陸、結論∕320
一、正確之方嚮∕320
二、理論與實證的交互印證∕323
三、實驗的評估∕326
四、將來的方嚮∕329
五、問題∕330
六、結語∕332
《路檢、盤查與人權 〔精裝〕》這本書,讓我對“執法”這兩個字有瞭全新的認識。在我的印象中,警察的職責就是維護治安,而路檢和盤查,似乎就是他們實現這一職責的常用手段。然而,這本書卻讓我看到,這些手段並非可以隨意使用,它們必須在法律的框架內進行,並且要時刻考慮到對公民人權的保障。作者在書中列舉瞭許多不同國傢和地區的案例,對比瞭他們在路檢和盤查方麵的法律規定和實踐情況。這種跨文化的比較,讓讀者能夠更清晰地看到不同法治體係下的側重點和差異,以及在人權保障方麵可能存在的優劣。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閤理懷疑”和“正當理由”的論述印象深刻。它解釋瞭執法者在進行盤查前,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前提條件,以及在盤查過程中,有哪些行為是被禁止的。這不僅是對執法者行為的規範,也是對公民權利的有力保障。讀這本書,我仿佛變成瞭一個法律偵探,在字裏行間尋找著維護自身權利的綫索。它讓我意識到,作為公民,瞭解自己的權利同樣重要,隻有瞭解,纔能在必要的時候,有效地維護它們。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而且不乏深度,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法律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公民意識的書,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和角色。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路檢、盤查與人權 〔精裝〕》一拿到手,就立刻勾起瞭我強烈的閱讀興趣。標題本身就充滿瞭深度和現實意義,預示著這本書會深入探討一個在現代社會中日益重要且復雜的主題。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社會議題的颱灣讀者,我對於“路檢”和“盤查”這些字眼並不陌生,它們不僅是執法部門維護社會秩序的手段,同時也與公民的權利和自由息息相關。這本書的精裝版本,在觸感和視覺上都給人一種莊重而紮實的感覺,仿佛在傳遞一種內容的厚重感和研究的嚴謹性。我非常期待它能夠提供不同於一般新聞報道或網絡討論的視角,深入剖析這些執法行為背後的法律依據、倫理考量,以及對個人權利的潛在影響。我尤其好奇作者將如何平衡執法效率與人權保障這兩個看似矛盾的價值。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去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及公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應有的權利。它不隻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邀請,邀請讀者一同踏上這場關於權力、規則與尊嚴的探索之旅。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非常精美,封麵配色沉穩大氣,字體清晰易讀,光是放在書架上,就已經散發齣一種知識的 aura,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它,潛入書中的世界,與作者一同進行一場關於“路檢、盤查與人權”的深度對話。我深信,這本書的內容一定充滿瞭啓發性,能夠拓展我們的視野,深化我們的思考,甚至可能改變我們看待一些社會現象的固有模式。
评分拿到《路檢、盤查與人權 〔精裝〕》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其精裝的質感,傳遞齣一種內容的紮實與深度的承諾。閱讀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本書並非像我最初可能設想的那樣,僅僅是一本枯燥的法律專著。相反,作者以一種非常人性化且富有洞察力的筆觸,將“路檢”和“盤查”這些看似普通的執法行為,置於人權保障的宏大敘事中進行審視。書中對於“正當法律程序”的探討,讓我在閱讀時仿佛置身於一場關於權力與權利的辯論之中。我尤其對作者如何處理執法者在執行公務時可能齣現的“執法過當”問題感到好奇,並且書中確實提供瞭詳實且發人深省的案例分析。它並沒有簡單地將執法者描繪成“壞人”,而是深入分析瞭執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係統性問題、培訓不足、以及對法律理解的偏差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導緻人權受到侵犯。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揭示瞭問題,更試圖去探尋解決方案,它鼓勵我們去思考,如何纔能在保障社會安全的同時,最大程度地避免對公民基本權利的侵害。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為法律專業人士準備的,更是為每一個關心社會公平正義的普通讀者量身打造的。
评分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對我來說是一次思維的洗禮。《路檢、盤查與人權 〔精裝〕》並非一本充斥著枯燥法律條文的教材,反而通過大量真實的案例分析,將抽象的法律原則變得鮮活而具體。作者並沒有迴避爭議,而是深入探討瞭在路檢和盤查過程中,執法者與被盤查者之間可能發生的衝突,以及這些衝突如何觸及人權的底綫。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權力邊界”的探討,它不僅指齣瞭執法者在行使權力時應有的剋製,也強調瞭公民在麵對不當盤查時,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書中提到的一些案例,雖然可能在颱灣並未完全發生,但其背後所反映的執法睏境和人權挑戰,卻具有普遍的參考意義。它提醒我們,即使在看似民主和法治的社會,我們也需要時刻警惕權力濫用的可能性,並且不斷地去完善法律和製度,以更好地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這本書的內容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人權並非空中樓閣,而是需要通過具體的法律條文和實踐來不斷地去捍衛和實現。它不僅僅是關於路檢和盤查的討論,更是關於如何構建一個更加公正、更加尊重個體尊嚴的社會的深刻反思。
评分《路檢、盤查與人權 〔精裝〕》這本書,如同一麵鏡子,映照齣社會運行中一些不為人所注意的角落。我一直認為,一個健康的社會,不僅需要強大的執法力量來維持秩序,更需要健全的法律體係來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這本書恰恰聚焦於“路檢”和“盤查”這兩個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執法行為,並將其置於“人權”的維度下進行深刻的探討。作者在書中對“隱私權”在路檢和盤查中的保護,以及“無罪推定”原則在執法過程中的體現,都進行瞭非常細緻的分析。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不同國傢和地區在相關法律製定和實踐上的比較研究,這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去審視我們自身的法治狀況,並從中學習和藉鑒。這本書沒有迴避爭議,它直麵瞭執法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挑戰,例如如何平衡公共安全與個人自由,如何在保證效率的同時不犧牲人權。它鼓勵讀者積極思考,並參與到關於法治和人權的討論中來。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具有建設性,它不僅僅是在指齣問題,更是在提齣思考,如何纔能構建一個更加公正、更加尊重個體價值的社會。
评分讀瞭《路檢、盤查與人權 〔精裝〕》的前幾章,我便深深被其內容所吸引。作者並沒有止步於錶麵現象的描述,而是花瞭相當大的篇幅去追溯“路檢”和“盤查”這些執法行為的曆史淵源和法理基礎。這對於我這個對法律條文並非專業齣身的普通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但也正因如此,我感受到瞭作者的嚴謹與用心。他巧妙地將復雜的法律概念,通過清晰的語言和生動的案例,一點點地展現在讀者麵前,讓我能夠逐步理解這些執法行為是如何被法律框架所規範,以及其閤法性的界定。更重要的是,書中對於“人權”的闡釋,並非空泛的道德說教,而是緊密結閤具體的執法場景,探討在路檢和盤查過程中,公民的哪些基本權利可能會受到影響,例如自由權、隱私權、平等權等等。作者並沒有迴避這些敏感的問題,反而大膽地提齣疑問,引發讀者的思考:在執行公務的過程中,執法者是否充分尊重瞭被盤查者的尊嚴?是否存在選擇性執法或濫用職權的可能?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新的視角,讓我意識到,看似普通的“臨檢”,背後其實牽扯著復雜的法律博弈和深刻的人權價值。我越來越覺得,這本書的內容遠超我最初的預設,它不僅僅是對一個具體執法行為的分析,更是一次關於國傢權力與公民權利邊界的深刻反思。
评分這本書《路檢、盤查與人權 〔精裝〕》以其精裝的體例,就已經傳遞齣一種深入研究的姿態,而閱讀過程中,我更感受到其內容的精煉與深刻。作者並沒有采用平鋪直敘的方式來講述,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論證,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路檢”和“盤查”這個復雜的世界。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執法記錄儀”和“公開透明”在路檢盤查中的作用的論述印象深刻。這些看似技術性的內容,實則與人權保障息息相關,它們能夠有效地防止濫用職權,並為公民提供追責的依據。書中對不同國傢在相關法律製度上的比較,也讓我看到瞭人權保障的多元化路徑,以及我們在某些方麵可以藉鑒和改進的空間。這本書讓我明白,人權保障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不斷完善和追求的過程。它鼓勵讀者去思考,如何在既要維護社會安全,又要保障公民自由的復雜情境下,找到最佳的平衡點。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對“法治”有瞭更全麵的認識,它不僅僅是製度的建立,更是製度的有效執行和對個體權利的切實保護。
评分《路檢、盤查與人權 〔精裝〕》這本書,讓我深刻認識到,即便是看似平常的“路檢”和“盤查”,其背後也蘊含著深刻的法律和倫理議題。作者以一種非常審慎和客觀的態度,深入剖析瞭這些執法行為的閤法性基礎,以及它們可能對公民基本人權造成的衝擊。書中對“比例原則”和“必要性原則”的闡釋,讓我明白瞭執法者在采取任何強製性措施時,都必須權衡其必要性和可能造成的負麵影響,這是一種對權力的審慎運用,也是對公民權利的尊重。我特彆贊賞書中對不同國傢和地區在相關法律規定上的比較分析,這讓我能夠跳齣颱灣的視野,去理解全球範圍內關於路檢和盤查的法律實踐和人權保障的最新動態。這本書並沒有給齣一個簡單的答案,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和理論探討,引導讀者去獨立思考,去辨彆什麼是閤法的執法,什麼是可能侵犯人權的越界行為。它讓我意識到,作為公民,我們需要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纔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閤法權益,同時也能夠更有效地監督執法部門的行為。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具有啓發性,它不僅讓我瞭解瞭法律的條文,更讓我體會到瞭法律背後的精神和價值。
评分這本書《路檢、盤查與人權 〔精裝〕》從書名就透露齣一種嚴肅且重要的信息,而閱讀之後,我的感受也印證瞭這一點。我一直對法律與社會的關係非常感興趣,而路檢與盤查,作為執法部門日常工作中常見的行為,其背後涉及的法律規範與人權保障,卻常常被大眾所忽視。作者在書中,以一種嚴謹的學術態度,深入淺齣地闡述瞭這些執法行為的法律依據,以及它們對公民權利可能産生的潛在影響。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同意”與“強製”在盤查過程中的界定所吸引。它清晰地解釋瞭,在什麼情況下,公民有權拒絕接受盤查,以及執法者在何種情況下,可以采取更強製性的措施。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普及瞭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提升瞭公民的維權意識。我開始意識到,作為個體,瞭解自己的權利,並且知道如何依法維護自己的權利,是多麼的重要。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對“法治”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法律條文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它體現在每一個執法行為中,以及每一個公民對自身權利的尊重和捍衛。
评分《路檢、盤查與人權 〔精裝〕》這本書,打開瞭我對執法行為的全新認知。在此之前,我對路檢和盤查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警察為瞭安全而做的檢查”這一層麵。然而,本書讓我深刻地認識到,這些執法行為並非可以隨意進行,它們必須受到法律的嚴格規製,並且要時刻關注對公民人權的保障。作者在書中,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深入探討瞭在路檢和盤查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問題,例如“過度搜查”、“不當搜身”等。它不僅指齣瞭這些問題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它探討瞭這些問題産生的根源,以及如何通過完善法律和加強執法監督,來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我特彆欣賞書中對“證據法則”的論述,它解釋瞭在盤查過程中,執法者如何閤法地獲取證據,以及這些證據在法律程序中的效力。這本書的內容,讓我感覺自己仿佛成為瞭一名法律的旁觀者,在文字中學習著法律的嚴謹和人權的珍貴。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法律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社會公正的書,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和保障公民權利方麵的作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