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納文學》總譯序
譯者序
原文序
引 論 實用主義,經濟學,自由主義
實用主義進路∕6
法律中的實用主義進路∕13
法律經濟學分析∕19
自由主義和民主∕26
第一編 法律職業界
第一章 法理學物質基礎
實在論和唯物主義∕42
職業主義(professionalism)∕43
現代法律職業的模特:中世紀卡特爾∕45
從行會到工廠∕51
法律職業卡特爾的興起∕53
行會和職業之比較∕ 63
卡特爾化的法律業之法理學∕67
法律職業的危機∕71
法理學的暮年∕78
第二章 法學文獻的喜悅和痛苦
革命前夜的美國法律 ∕92
法律學術的非職業化 ∕94
學術界和職業界之間的鴻溝正在危險地擴大?∕101
法學教員聘用中的積極補償行動∕113
第三章 法官最大化些什麼?
平常的法官∕120
非營利組織的類比∕124
法官的效用函數∕129
解說法官行為∕135
法官作為旁觀者──以及作為遊戲者∕139
一個非常簡單的、法官效用函數的正式模型∕149
第四章 危機中的法律職業:德國和英國
納粹法官∕160
戰時英國的行政拘留∕175
第二編 憲法理論
第五章 自上而下的推理和自下而上的推理
兩種法律推理風格∕188
未列舉的憲法性權利,特彆是人工流産權∕192
其他一些人工流産權的分析辯解∕206
實用主義的進路∕209
第六章 我們有憲法理論嗎?
民主和不信任∕217
為什麼憲法理論如此薄弱∕226
第七章 沒有實證法的實證法學∕235
第八章 我為何物,花盆中的植物?∕250
第九章 鮑剋與貝多芬∕258
第三編 法律理論的多樣性和意識形態
第十章 第一位新保守主義者∕281
第十一章 左派的美國法律思想史∕295
第十二章 實用主義還是烏托邦?∕312
第十三章 黑格爾與自由擇業∕327
第十四章 後現代的中世紀冰島∕338
第四編 性彆與種族
第十五章 亞裏士多德女士∕355
第十六章 生物學、經濟學以及激進女權主義對《性與理性》
的批評
三岔口∕364
自然與文化∕371
所謂的來自經濟學內的女權主義批評∕376
第十七章 剪不斷、理還亂的色情∕385
第十八章 批判種族理論中的精細、敘述和移情∕397
第五編 哲學視角與經濟學視角
第十九章 實用主義能有什麼貢獻給法律?
實用主義和法律:一個簡史∕419
實用主義在法律中的運用∕428
第二十章 羅納德.科斯和方法論
科斯對經學和法律的貢獻∕443
科斯理論的經濟學∕ 450
第二十一章 新製度經濟學遇上瞭法律經濟學
什麼是「新製度經濟學」?∕462
法律經濟學∕474
再論理性的效用最大化∕478
第二十二章 哲學傢擅長什麼?
今日哲學 ∕482
羅蒂∕485
哲學與法律∕502
第六編 法學的邊陲
第二十三章 再論法律與文學
對法律的隱含性文學描述∕511
流行文學作品中的法律∕520
翻譯即解釋∕533
第二十四章 修辭、法律辯護以及法律推理
關於勸說話語的經濟學∕539
柏拉圖與亞裏士多德的爭論∕547
修辭與推理∕558
第二十五章 我們外在形象的法律保護
私隱、名聲和自我∕574
誹謗中「實際惡意」規則的劄記∕580
公布體已事實的侵權 ∕581
敲詐∕590
第二十六章 經濟學與同性戀的社會建構
進路描述和運用∕595
經濟學與性態的社會構建∕615
緻 謝∕623
索 引∕625
原文序
“法律理論”是關於法律的(或與之有緊密聯係的)一套係統思考,非法律人可以而且也確實對這個理論做齣瞭重要貢獻,而法律人很危險地忽略瞭這些貢獻。我對法律理論的理解是廣義的,其中大量問題都可能被認為屬於政治理論或社會理論,而不屬於法律理論。這種廣義理解反映齣興趣的拓展,而這恰恰是當代法律學術的特點。我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像羅納德.科斯以及加裏.貝剋爾這樣的經濟學傢,像約翰.羅爾斯以及理查德.羅蒂這樣的哲學傢,以及像斯坦利.費希這樣的文學批評傢都已經實實在在地存在於法律文獻中瞭。
因此,本書讀者會發現,除瞭有關法官、法律職業、法學文獻、美國憲法以及規製就業閤同的各章外,本書還有許多章處理的是性態、社會構建主義、女權主義、修辭、製度經濟學、政治理論以及文學中的法律描寫。我甚至跑到瞭遠離常規法律理論的領域,攫掠瞭諸如貝多芬的祖先、中世紀冰島的血族復仇、古希臘的兒童養育以及聾啞兒童教育這樣的題目,而這都是從我作為一位法官和一位法律學者的職業興趣中生長齣來的。
本書既是一本法律理論的書,也是一本關於法律理論的書;這兩個介詞分彆指示瞭本書的建構性方麵和批判性方麵。引論和第一編以及第六編的各章主要是建構的。通過考察諸如法官行為、法律職業結構對法律思想的影響、法律與文學的相互關係、法律辯護和推理的經濟學和哲學特徵、私隱保護以及社會對同性戀行為的反應這樣一些題目,這些章節例證瞭我認為應當如何研究法律理論。中間各編主要是批判性的。我考察瞭從所有意識形態範圍和方法論範圍內抽取的代錶人物,科斯、羅蒂以及羅爾斯,但還有帕特裏夏.威廉姆斯(Pattricia Williams),詹姆斯.菲茨詹姆斯.斯蒂芬(James Fitzjames Stephen)、羅伯特.鮑剋(Robert Bork)、約翰.哈特.伊利(John Hart Ely)、默頓.霍維茨(Morton Horwitz)、凱瑟琳.麥金農(Catharine MacKinnon)、沃爾特.伯恩斯(Walter Berns)、馬莎. 米諾(Martha Minow)以及其他人,這些章節例證瞭我認為法律理論,包括某些形式的實用主義法律理論,不應當如何做。法律相當缺乏批評的傳統,因此我不想辯解,自己為什麼花瞭這麼多經曆來批評其他理論傢。本書手稿的一些讀者告訴我(而且我也相信他們),這些批評章節最有活力。挑人傢著作中的毛病要比自己建立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結構更為容易。但僅僅是批評,這種進路缺乏持久的力量;並且,如果批評者沒有什麼可以取代他希望摧毀的廢墟,那麼,哪怕是摧毀性的批評也不具摧毀力。我不打算進行一項完整的重建工作;但是即使在諸如憲法性法律這些並非“構建性 ”章節的主題領域內,我的批評也還有建構性的方麵:它們指齣瞭通嚮替代性進路的途徑。
我聲稱的這些既是批判性又是建構性的進路並不如同讀者也許事先預期的那樣,完全是經濟學的。我不相信經濟學傢掌握著迴答法律理論問題的所有鑰匙。我隻認為經濟學是三柄鑰匙之一。其他兩柄鑰匙是實用主義,但沒有後現代主義的那種過分,以及自由主義,特彆是古典傳統的自由主義,在這個傳統中,約翰.斯圖加特.密爾仍然是最傑齣的發言人。這樣理解的實用主義與自由主義以及經濟學相吻閤,聯手構成一個強有力的光束,可以闡明法律中的理論問題。喜好事實、尊重社會科學、摺中的好奇心、渴求實用、相信個人主義以及對於新視角的開放,這是某種類型的實用主義、另一類型的經濟學以及另一類型的自由主義的全部相互聯係的特點,而這一切,我的論點是,可以使法律理論成為一個有效的、理解和改進法律以及一般社會製度的工具,成為例證現存法律思想之不足,並以更好的東西予以取代的工具。
盡管本書大部分章節最初都是一些論文或書評,但還是有五章(第十八章以及第六編的四章)以及引論是第一次在此發錶。引論包含瞭到目前為止對我的總體理論態度的最完全的係統闡述;這六篇新文章占瞭本書1/4以上。此外,首先在雜誌發錶的其他各章也都為齣版此書而作瞭修改,許多章都有非常全麵的修改。不僅增加瞭很多新材料,而且還有許多新的結構段落調整、文字變動並刪除瞭過時的材料,還有數章把一些分彆發錶的論文結閤起來瞭。但本書不是一個大雜燴,也不是一本百科全書。它準備人們按順序連貫閱讀。 我得到瞭許多幫助。就齣色的研究協助而言,我感謝本傑明.埃勒(Benjamin Aller)、約翰.菲伊(John Fee)、維斯利.科爾曼(Wesley Kelman)、哈裏.林德(Harry Lind)、理查德.麥迪斯(Richard Madris)、傑弗裏.裏查茲(Jeffrey Richards)、蘇珊.斯坦達爾(Susan Steinthal)、約翰.賴特(John Wright)以及道格拉斯. 伊巴伯(Douglas YBarbo)。我感謝安德魯.艾伯特(Andrew Abbott)、特倫斯.豪利兌(Terence Halliday)以及唐納德.勒溫(Donald Levine)對職業社會學的富有啓發性的討論,他們幫助我提齣瞭第一章的主題。我感謝加裏.貝剋(Gary Becker)、哈羅德.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弗蘭剋.易斯特布魯剋(Frank Easterbrook)、戴維.弗裏德曼(David Friedman)、唐納德.傑丁根(Donald Gjerdingen)、亨利.漢斯曼(Henry Hansmann)、林內.亨德森(Lynne Henderson)、斯蒂芬.霍姆斯(Stephen Holmes)、丹尼爾.剋勒曼(Daniel Klerman)、威廉.蘭德斯(William Landes)、勞倫斯.萊希格(Lawrence Lessig)、喬弗裏.米勒(Geoffrey Miller)、馬莎.努斯鮑姆(Martha Nussbaum)、埃裏剋.雷斯繆森(Eric Rasmusen)、埃瓦.賽剋斯(Eva Saks)、皮埃爾. 希拉格(Pierre Schlag)、傑弗裏.斯塔剋(Jeffrey Stake)以及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感謝他們對本書中當初以論文或書評形式發錶的某個或更多章節所作的重要評論。努斯鮑姆和桑斯坦,此外還有邁剋爾.埃隆森(Michael Aronson)、內爾.杜剋斯伯裏(Neil Duxbury)、威廉.埃斯科利奇(William Eskridge)、瑪麗.安.格蘭登(Marry Ann Glendon)、湯姆斯.格雷(Thomas Grey)、山福特.利文森(Sanford Levinson)、弗蘭剋.米歇爾曼(Frank Michelman)、查理林.波斯納(Charlene Posner)以及埃裏剋.波斯納(Eric Posner)閱讀瞭全部書稿並提齣瞭許多有益的建議。弗裏德曼以及保羅.坎波斯(Paul Campos)、傑哈特.卡斯伯(Gerhard Casper)、戴維.科恩(David Cohen)、德魯西拉.康奈爾(Drucilla Cornell)、唐納德.戴維森(Donald Davidson)、馬庫斯.杜伯(Markus Dubber)、羅納德.德沃金(Ronald Dworkin)、埃爾登.埃森納希(Eldon Eisenach)、丹尼爾.法伯(Daniel Farber)、亨利.劉易斯.小蓋茨(Henry Louis Gates Jr.)、硃留斯.剋希勒(Julius Kirschner)、簡尼.拉爾森(Jane Larson)、唐納德. 麥剋勞斯基(Donald McCloskey)、伯納德.梅爾澤(Bernard Meltzer)、托馬斯.奈格爾(Thomas Nagel)、理查德.羅蒂、布賴恩.辛普森(Brian Simpson)以及戴維.斯特勞斯(David Strauss)閱讀瞭部分手稿並提齣瞭一些有益的建議。
第一章的更早版是1993年在印第安納大學法學院的愛迪森.C.哈裏斯講稿和在芝加哥-肯特法學院教員工作室的講稿。第二章有一部分起初是斯坦福法學院公民和法律教育專題研究會的一個稿件,其他部分是在美國法學院聯閤會年會上的發言。第三章的更早版曾在喬治.梅森大學法學院的一個討論會上、在美國法律經濟學協會的一次年會上,並作為哈佛大學的一次政治經濟學講演發錶過。第五章的某個版本是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慶祝權利法案200周年研討會上的一次講演。第十三章最初是嚮卡多佐法學院有關黑格爾與法律研討會提交的一篇論文,第十九章是在南加州大學法學院的法律與社會中的實用主義專題討論會的一篇論文,第二十一章是在薩蘭德斯大學舉行的關於新製度經濟學研討會的一篇論文,第二十六章是為布朗大學法律與自然研討會準備的一篇論文。最後,有好幾個章節都經曆瞭紐約大學法學院由羅納德.德沃金和托馬斯.奈格爾組織的法律、哲學和政治理論討論報告會的強烈批判性的審查。我感謝這些會議的參加者所提齣的許多有益評論。
《超越法律》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讀過最令人拍案叫絕的一本!它不是那種教你如何“懂法”的書,而是讓你“思考法”的書。作者的視角非常獨特,他沒有從宏觀的法律體係入手,而是從一個個具體的、引人入勝的案例齣發,層層深入,帶你領略法律世界的復雜與精妙。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法律的變通與僵化”的辯證分析所吸引。法律需要一定的穩定性,但又不能完全僵化,否則就無法適應時代的變遷。如何在這種矛盾中找到平衡,是法律永恒的課題。作者通過生動的例子,展示瞭這種平衡是如何被追求的,以及追求過程中的各種智慧和挑戰。這本書讓我明白,法律並非是固定不變的教條,而是在動態中不斷發展的。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諭,而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工具。它讓我開始更加關注到,法律的執行是如何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以及我們如何能夠更好地與法律打交道。這本書就像是在我腦海中播下瞭一顆種子,讓我開始主動去思考,去探索,去理解法律背後那些更深層次的東西,那種感覺非常充實。
评分拿到《超越法律》這本書,我一開始其實有點擔心它會過於專業,讀起來會很吃力。但齣乎意料的是,作者的文字非常生動,而且他能夠將一些復雜的法律概念,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清楚,讓我這個非法律專業人士也能看得津津有味。書中對“法律的邊界”的探討,尤其讓我印象深刻。法律的邊界在哪裏?當法律的規定與人們的道德認知産生衝突時,我們應該如何選擇?作者通過一些發人深省的案例,帶領我們去思考這些睏惑。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法律並非是絕對的、無懈可擊的。它有它的局限性,也有它需要不斷完善的地方。這種對法律的批判性思考,反而讓我對法律有瞭更深的理解和尊重。它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一個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連的、充滿人情味和社會關懷的體係。讀完這本書,我覺得自己看待很多社會問題的方式都變得更加多元和深入瞭,那種感覺非常棒。
评分《超越法律》這本書,簡直就是把我過去對法律的認知徹底顛覆瞭!我一直覺得,法律就是一套僵化的規則,用來約束人們行為的。但這本書讓我看到,法律其實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不斷演進的有機體。作者用一種非常生動的方式,將法律和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衝突、矛盾、以及人們的掙紮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法律的解釋權”的討論。同一個法律條文,在不同的情境下,在不同的人手中,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解讀。這種解讀的靈活性,既是法律的生命力所在,也可能成為法律被濫用的隱患。作者沒有迴避這些復雜的兩麵性,而是坦誠地展現齣來,讓讀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斷。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和作者一起進行一場思維的探險,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遇到什麼,但總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驚喜。它讓我開始注意到,我們身邊發生的很多事情,法律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我們往往忽略瞭法律背後的那些深層邏輯。這本書就像是一張地圖,為我勾勒齣瞭法律世界的復雜地形,讓我不再迷失方嚮,而是能夠更清晰地看到法律如何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如何能夠更好地去理解和運用它。
评分天哪,《超越法律》這本書,我簡直是欲罷不能!作者的敘事能力實在太強瞭,他能夠將枯燥的法律內容,寫得像偵探小說一樣引人入勝。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法律與人性的衝突”的討論。法律是基於理性的規則,而人性則是復雜而多變的。當這兩者發生碰撞時,會産生怎樣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作者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展現瞭這種衝突的張力,以及法律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法律的生命力,恰恰在於它能夠與不斷變化的人性和社會環境相適應。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在不斷地被審視、被挑戰、被修正。這種動態的視角,讓我對法律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約束,更是我們理解社會、理解人性的一個重要窗口。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很多社會現象的理解都變得更加深刻瞭,那種感覺非常棒。
评分我真的必須說,《超越法律》這本書,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原以為會是一本比較嚴肅、比較枯燥的法律讀物,但事實證明,我完全錯瞭。作者的文筆非常富有感染力,而且他善於用故事來闡釋道理,這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僅學到瞭知識,更獲得瞭一種情感上的共鳴。書中關於“法律的局限性”的探討,讓我印象深刻。我們常常認為法律是萬能的,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但作者卻通過一些非常現實的案例,讓我們看到,法律並非無所不能。有時候,法律可能無法觸及人心的最深處,有時候,法律的滯後性也會讓它難以應對快速變化的社會。這種對法律局限性的坦誠剖析,反而讓我對法律有瞭更深的敬意,因為它讓我們看到瞭法律工作者在不斷努力,去彌補這些局限。這本書不僅讓我學習到瞭關於法律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對社會公正和個體權利的思考。我開始意識到,法律不僅僅是冷冰冰的條文,它承載著我們對美好社會的期盼。讀完這本書,我覺得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都發生瞭一些微妙的變化,那種感覺非常奇妙。
评分《超越法律》這本書,絕對是我近年來讀到的最值得推薦的一本書!它沒有給我任何預設的答案,而是鼓勵我去獨立思考,去質疑,去探索。作者的文筆非常細膩,而且他能夠從非常獨特的角度切入問題,讓我看到瞭很多我之前從未留意過的法律現象。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法律的解釋與適用”的探討。同一個法律條文,在不同的情境下,在不同的法官手中,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解讀。這種靈活性,既是法律的智慧,也可能隱藏著風險。作者沒有迴避這些爭議,而是將它們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麵前,讓我們自己去權衡和判斷。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法律的背後,是無數的智慧、經驗和價值的碰撞。它不是一個孤立的體係,而是深深地融入瞭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看待很多問題的方式都變得更加深刻和全麵瞭,那種感覺真是太棒瞭。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我拿到《超越法律》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有點猶豫。我對法律這東西,一直以來都有一種既敬畏又有點疏離的感覺,總覺得它離我太遙遠,太專業瞭。但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那種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給吸引住瞭。他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者,而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你一步步深入到法律的復雜世界裏。我印象特彆深的是,書中提到的一些關於“公平”與“正義”的探討,簡直是讓我腦洞大開。我們平時會覺得法律就是要保證公平正義,但作者卻通過一些非常巧妙的案例,展示瞭法律在追求公平正義的過程中,可能麵臨的各種睏境和挑戰。有時候,為瞭實現某種形式的公平,可能會犧牲掉另一種形式的公平;有時候,法律條文本身就可能存在某種內在的偏頗。這種對法律局限性的深刻剖析,讓我對“法律”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是一個完美的、一成不變的神聖存在,而是一個在不斷變化、不斷被挑戰、不斷被修正的動態過程。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法律的生命力恰恰在於它的“不完美”,在於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審視、去反思、去推動它變得更好。讀完之後,我真的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法律有更多的瞭解,不僅僅是知道有哪些規定,更重要的是理解法律是如何運作的,它背後有著怎樣的邏輯和考量。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瞭很多啓發,讓我對我們所處的社會和其中的規則有瞭更深刻的洞察。
评分老實說,《超越法律》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衝擊。我原本以為會讀到很多艱澀的法律術語和理論,但作者的筆觸非常流暢,而且充滿瞭人文關懷。他沒有把法律當作一個孤立的體係來討論,而是將它深深地植根於社會現實和人性之中。其中關於“程序正義”和“實質正義”的討論,尤其讓我感到震撼。我們常常強調程序的公正,認為隻要程序對瞭,結果就應該是正義的。但作者通過一些令人唏噓的案例,揭示瞭當程序正義與我們樸素的道德情感産生衝突時,我們該如何權衡?法律的冰冷條文,能否真正觸及到人心的溫度?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一個看似符閤法律程序的判決,是否就一定代錶著真正的正義?這種對法律背後價值判斷的追問,讓我覺得這本書的意義遠不止於法律本身,它觸及的是我們作為社會成員,對於“好社會”的理解和追求。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對法律的認知,可能還停留在比較錶層的理解,而這本書則帶領我深入到法律的肌理之中,去感受它的呼吸,去理解它的脈搏。它挑戰瞭我過去一些固有的觀念,也讓我對社會運行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體會。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層次理解世界的大門,那種感覺,真是難以言喻。
评分天啊,我最近真的被《超越法律》這本書給震撼到瞭!讀完之後,腦子裏就像裝瞭一場龍捲風,各種想法、疑問、甚至是一些模糊的感觸一直在腦海裏打轉,揮之不去。這本書不是那種讀完就丟一邊,立刻忘掉的書,它會讓你停下來,去思考,去質疑,甚至去重新審視一些你一直以來習以為常的東西。我尤其喜歡作者那種切入問題的角度,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學術論述,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甚至有點像是和你促膝長談的方式,一點點地剝開事情的本質。那些案例的分析,簡直絕瞭!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種枯燥的法律條文堆砌,而是活生生的、充滿戲劇性的故事,讓你瞬間就能代入進去,感受當事人的處境,理解他們選擇的邏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直接告訴你“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而是引導你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這種開放式的探討,反而更能激發讀者的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它讓我開始關注到法律背後那些更深層的東西,比如社會結構、權力關係、道德倫理等等。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思考法律問題的新維度,讓我看到瞭法律之外,還有那麼多值得我們去探索和理解的廣闊天地。我真的覺得,這本書不隻適閤法律專業的人士,對任何關心社會、關心我們所處世界的人來說,都是一本必讀之作。讀完後,你會發現自己看待很多事情的角度都變得不一樣瞭,那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改變,非常有力量。
评分《超越法律》這本書,真的就像是一個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我一直對法律的某些方麵感到很好奇,但又不知道從何入手,這本書恰恰填補瞭我的這個空白。作者沒有給我灌輸什麼“你應該怎麼做”,而是通過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引導我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法律的公平性”的討論,它不是那種空洞的理論,而是通過具體的案例,讓我們看到法律在追求公平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現實挑戰。有時候,法律的規定本身就可能帶有某種曆史遺留的偏見;有時候,法律的執行也會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這種對法律復雜性的坦誠剖析,反而讓我更加理解瞭法律的價值和意義。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法律不是一個完美的工具,但它是我們追求社會和諧與公正不可或缺的基石。它讓我對我們身處的社會有瞭更深刻的洞察,也讓我對法律有瞭更深的敬意。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都被拓寬瞭不少,那種感覺非常奇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