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見清淨心 - 禪修入門指引

照見清淨心 - 禪修入門指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Bokar Rinpoche
圖書標籤:
  • 禪修
  • 正念
  • 內觀
  • 佛教
  • 清淨心
  • 入門
  • 冥想
  • 修行
  • 心靈成長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隨著禪修的進步,纏心的念頭會減少,即使念頭仍然存在,也已失去瞭牽緻力,不再是痛苦的原因。我們的心會平靜下來,升起愉快的覺受 ; 甚至我們的臉會變得開朗、和善及歡喜。我們會變得平易近人;彆人會希望時常看到我們。

波卡仁波切是噶舉派首席禪修老師,在本書中他以清晰、明快的風格,針對初習禪修者的各種睏惑,提供最實際的指引。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門手冊。

探索生命智慧的旅程:其他領域的經典導讀 引言:超越日常,開啓心智的無限可能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時常感到被碎片化的知識和紛繁的事務所裹挾,忽略瞭對自身內心深處和外部世界更深層結構的探索。本書旨在提供一條清晰的路徑,引導讀者深入瞭解那些構建人類文明、塑造我們思維方式的經典領域。我們不會觸及具體的禪修方法或心靈淨化,而是將目光投嚮哲學、曆史、科學、藝術等更廣闊的維度,通過對這些領域中奠基性著作的解讀和梳理,幫助讀者建立一個更為立體、深刻的世界觀。 本書的內容結構圍繞三大核心闆塊展開:理性思維的基石、人類文明的脈絡,以及存在與意義的追問。每一個闆塊都精選瞭數部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作品,進行細緻的剖析和背景闡釋,確保讀者在理解其核心論點的同時,也能把握其曆史地位和深遠影響。 --- 第一部分:理性思維的基石——邏輯、認知與科學方法的構建 本部分專注於人類理解世界、建立可靠知識體係所依賴的工具和範式。我們探討的重點是如何思考,而非思考什麼。 一、 古希臘邏輯學的精髓與現代應用 我們將迴顧亞裏士多德的《工具論》(Organon),重點解析其三段論(Syllogism)的結構和有效性標準。這不是對古代邏輯的復述,而是探討形式邏輯如何成為所有後續科學、法律和批判性思維的基礎。我們會分析其局限性,並引入更近代的命題邏輯和謂詞邏輯(如弗雷格和羅素的貢獻),展示如何用符號語言來錶達復雜的關係,從而避免日常語言的模糊性。 重點內容舉例: 演繹推理與歸納推理的邊界: 在何種情況下,我們能從觀察推導齣必然性,又在何時必須接受概率性的結論? 非形式謬誤的辨識: 深入剖析稻草人謬誤(Straw Man)、訴諸權威(Appeal to Authority)和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在當代辯論和媒體信息中的隱蔽形式。 二、 科學哲學的革命:從歸納到證僞 本部分將核心聚焦於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的《猜想與反駁》。我們著重探討可證僞性(Falsifiability)如何取代傳統上的“驗證”成為科學理論的試金石。我們將通過迴顧牛頓力學、愛因斯坦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發展,闡釋科學知識的纍積性並非簡單的疊加,而是在不斷否定舊有範式中前進的螺鏇式上升過程。 深層探討: 科學知識的客觀性與觀察者的角色之間的復雜張力。 三、 認知的陷阱:人類思維的固有偏差 藉鑒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認知心理學成果,我們將係統梳理“係統一”(快思考)和“係統二”(慢思考)的工作機製。本書側重於分析啓發式(Heuristics)在決策製定中的雙重作用——它們既是效率的保障,也是係統性偏見(如確認偏誤、可得性啓發)的源頭。這些內容旨在提供一套工具,幫助讀者在處理金融決策、人際判斷時,更加警覺於自己心智的“捷徑”。 --- 第二部分:人類文明的脈絡——曆史的演變與社會結構的解碼 此部分旨在跳齣個人經驗,以宏大的時間尺度審視人類社會是如何組織起來的,以及驅動其變遷的核心動力是什麼。 一、 古典政治哲學的基石:秩序與正義的最初界定 我們將導讀柏拉圖的《理想國》和亞裏士多德的《政治學》。重點不是復述城邦的概念,而是提煉齣他們對“什麼是好社會”這一問題的根本迴答。例如,對知識分子(哲人王)的統治的探討,揭示瞭精英治理與民主治理之間永恒的張力。我們將對比這種古典理想與現代代議製民主的實踐差異。 二、 曆史的驅動力:權力、階級與物質基礎 本部分引入馬剋思主義的曆史唯物主義視角,分析社會結構變遷背後的經濟基礎和階級鬥爭。不同於簡單化的標簽化解讀,我們將詳細闡述“異化”(Alienation)的概念——勞動者與其勞動成果、與其自身本質、與其同類之間的疏離,如何成為現代社會結構性痛苦的根源。我們會結閤工業革命的曆史案例,來理解生産關係如何塑造上層建築。 三、 現代性的挑戰:權威的瓦解與意義的失落 重點解析馬剋斯·韋伯(Max Weber)的社會學洞察,特彆是關於“去魅”(Disenchantment)的過程。我們將探討現代官僚體製的效率與其帶來的非人性化風險之間的悖論。技術理性如何逐漸取代宗教或傳統權威,成為社會組織的主導力量,以及這種轉變對個體自由構成瞭何種新的製約。 --- 第三部分:存在與意義的追問——藝術、倫理與超越的渴望 最後一部分將目光轉嚮人類精神層麵,探討在理性和社會結構之外,我們如何處理有限性、痛苦以及對永恒價值的追求。 一、 藝術的本質與審美體驗的重塑 導讀康德的《判斷力批判》(Critique of Judgment)中關於“審美判斷”的論述。我們將分析“崇高”(Sublime)與“優美”(Beautiful)的區彆,探討人類在麵對廣闊自然或無限概念時所體驗到的敬畏感,如何超越感官的愉悅,成為一種對自身理性能力的反思。藝術作品不被視為單純的裝飾,而是人類認知邊界的探索工具。 二、 麵對荒謬:存在主義的抗爭姿態 聚焦於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的《西西弗神話》。本書將深入解析“荒謬”(The Absurd)——人類對意義的永恒需求與宇宙對這種需求的冷漠迴應之間的衝突。我們探討的重點在於,加繆所主張的“反抗”並非虛無主義,而是在清晰認知到生命局限性後,依然選擇投入、熱愛和創造的勇氣。 三、 倫理學的實踐:從義務到關懷 對比康德的道義論(Duty-based Ethics)和休謨/尼采的德性倫理(Virtue Ethics)。我們不尋求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倫理法則,而是分析不同倫理框架如何應對真實的道德睏境。例如,在麵對“電車難題”時,義務論的僵硬與關懷倫理的彈性所展現齣的實踐張力。 總結: 本書提供瞭一套跨學科的思維框架,幫助讀者建立起對世界復雜性的尊重,以及對自身思考過程的審視。通過對這些經典思想的係統性梳理,我們緻力於拓寬讀者的認知邊界,激發對更深層真理的探索欲,而非提供任何終極的答案或心靈慰藉的捷徑。這是一場純粹的智力探險。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部�瞭解禪修���

� 第一章�禪修簡介� � 3�

為什麼要禪修?� � 5�

�禪修的有利條件� � 6�

如何禪修 � � 7�

禪修之果 �� 10�

�結論 � 10�

�問與答 � 11�

�第二章�進一步的思維 � 17�

�天空與心 ��19�

�自我與五毒� �20�

�度假中的心� �21�

�日常生活中的禪修� 22�

�開朗的麵目�� 23�

�主觀�� 23�

�禪定︰已存於心�� 24�

�恆心�� 25�

禪修的滋味�� 26�

�問與答�� 27�

��第三章�豐饒的根基 ��31�

�依止一個傳承� �33�

瞭解我們的境遇 ��34�

�豐饒的根基� �35�

渙散的心 ��35�

利用對象物的禪修� �36�

�直觀自心� �38�

�修習禪定 39�

�問與答�� 40�

第四章�三種障礙 � � 47�

�貪戀俗世� �49�

�缺乏信心� �53�

�渙散�� 54�

�問與答� � 58�

�第二部�實修禪定���

�第五章�心的定靜 --- 止 �65�

�禪修的前行 � � 67�

�身心的安置� � 72�

�第六章�再談心的定靜 --- 止 83�

� 上師的加持 ��85�

���瞭解自身的幸運 � �86�

���禪修的階段 ��87�

���姿勢� �87�

���三種心的輔助� �88�

���無輔助物的「止」 � ��89�

���昏瀋與亢奮 ��89�

���從河流到海洋 ��90�

���明性與無念 � �92�

���問與答� �93�

� 第七章�觀�� 107�

���「止」和「觀」的分彆 �111�

���「觀」的修持 � �112�

���假老虎的例子 ��115�

���篤行修持� 116�

���問與答� �117�

�第八章�再談觀�� 123�

���念頭是幻相 ��125�

���「觀」的修持� �125�

���從「止」到「觀」� � �127�

���學習飛行 ��128�

���什麼也找不到的狀態 � �129�

���無法言說� �130�

���問與答 � �131�

� 第九章�大手印之足、首、身��137�

���不可言喻的心 ��139�

���大手印的來源� �140�

�完整之體� �140�

�� 大手印之足︰離貪執 ��141�

���大手印之首︰虔敬� �142�

���大手印之身︰禪修� �143�

���平靜的心、遊移的心�� 144�

��第十章�大手印五要�� 147�

���皈依及發菩提心 ��149�

���觀想自身是本尊身�� 150�

���嚮上師祈請 ��150�

���禪修 ��150�

���利用輔助物 ��151�

���不隨念�� 152�

���功德迴嚮�� 154��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身邊的朋友都在討論關於身心靈成長的話題,也陸續有人開始嘗試各種靜心、冥想的方式。我一直對這些議題很感興趣,但又有點不知從何入手,所以當我看到《照見清淨心 - 禪修入門指引》這本書時,覺得這應該就是我一直在找的東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解答我對於禪修的許多疑問,例如禪修到底是什麼?它真的能幫助我們減輕壓力、改善睡眠嗎?我更關心的是,書中會不會提供一些能融入日常生活的練習方法,而不是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空間的。我特別期待作者能分享一些如何培養正念、如何覺察自己念頭的技巧,讓我在麵對生活中的挑戰時,能夠保持更平和的心態。我認為,一個好的入門指引,應該是能夠循序漸進,讓讀者在練習中逐步感受到禪修帶來的改變,而不是一開始就給予太多的理論。

评分

我一直對於「找迴內心的平靜」這件事感到睏惑,覺得現代社會的步調太快,很容易讓人感到焦慮和失落。當我看到《照見清淨心 - 禪修入門指引》這個書名時,彷彿在黑暗中看到瞭一線曙光。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溫柔的嚮導,引領我進入禪修的世界,並且不用擔心會遇到太過艱澀難懂的內容。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讓我能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寧靜。例如,如何在通勤時練習覺察,如何在吃飯時享受當下,或者是在睡前做一些放鬆的練習。我認為,好的禪修入門書,應該是能夠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就已經開始感受到一些心靈上的轉變,而不是要等到讀完書纔能開始練習。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可行的方法,讓我能夠真正地「照見」自己的清淨心。

评分

我是在咖啡廳的書架上偶然看到這本書的,那時候我正煩惱著工作上的壓力,感覺每天都心神不寧的。書名《照見清淨心》立刻吸引瞭我,感覺就像沙漠中的甘泉,希望能為我帶來一些心靈的慰藉。我平常對佛教或靈性方麵的東西接觸不多,所以一直覺得禪修離我很遙遠,但這本書的標題聽起來很親民,讓我覺得或許我可以試試看。我希望書裡能夠提供一些非常基礎、步驟化的引導,像是如何在一天的忙碌中擠齣時間來禪修,以及在禪修過程中如果感到分心、焦躁該怎麼辦。我想知道,是不是真的隻要簡單的練習,就能對我的情緒產生正麵的影響?我對書中會不會有提供一些可以每天練習的小技巧非常感興趣,讓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保持一份覺察和寧靜。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吸引力,淡淡的藍色搭配幾何線條,給人一種寧靜、沉澱的感覺,讓人一看就聯想到禪意。我之前對禪修一直很有興趣,但總覺得門檻很高,不知道從何開始。這本《照見清淨心》的名字聽起來就很貼切,好像真的能帶領我們找到內心的平靜。我對書中的內容充滿期待,希望它能提供清晰易懂的入門指引,讓我這個新手也能輕鬆踏齣禪修的第一步。我很想知道書中會不會介紹一些基礎的禪修方法,像是如何正確地坐姿、呼吸,還有一些簡單的觀想法。我希望作者能用貼近生活的方式來解釋這些概念,而不是用一些深奧難懂的術語。畢竟,禪修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的生活更自在、更清明,所以從入門開始就應該是實用且能落地的方式。我特別好奇書裡會不會分享一些真實的禪修體驗或故事,讓讀者能更有共鳴,感受到禪修的實際益處。

评分

坦白說,我對禪修的瞭解僅止於一些皮毛的印象,總覺得它是一種很玄的東西,離我平凡的生活有點距離。但《照見清淨心》這本書的標題,卻給我一種「原來禪修也可以這麼日常」的感覺。我對書裡關於「清淨心」的闡述充滿好奇,不知道它會如何引導我們去找到內心那份純粹與平靜。我特別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非常實用的練習方法,像是如何在工作中保持專注,如何在與人互動時更有同理心,以及如何在麵對負麵情緒時不被捲入。我認為,一個真正的入門指引,應該是能夠讓讀者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而不是需要特定的時間和地點。我也希望能從書中看到一些關於如何培養耐心和毅力的建議,畢竟任何的學習都需要持之以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