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中國哲學傳統的儒、釋、道、墨:各傢,兼及西方與印度的哲學傳統,一直到當代的簡樸思想與環保哲學,皆一一加以爬梳整理粹取其精華,並且從美學、倫理到宗教各個層麵,做瞭充分的研究、分析與評價,如此將使環境動與簡樸生活有本國悠久的傳統思想為依據,不必一味依賴歐、美、日思潮而妄自菲薄。
哲學是文化的醫生,也是心靈與環保的基石。今天環境與心靈的問題需要從哲學來加以釐清,因此希望藉此也可以真正奠定環保運動與簡樸生活的理論與實踐之基礎,使其上能追本溯源,下能篤實踐履。
哲學是心靈與環保的基石
值此世紀末,世界各地都社會問題叢生,普遍顯示騷擾不安的亂象,颱灣、大陸以及其他華人地區也不能倖免,四處顯現動盪不安之狀,實在急需從心靈改革做起,謀求解決之道。由於社會上功利之風盛行,價值觀流於低俗,人們心靈沒有齣路,以緻當前社會不安,環境汙染,缺乏美感:人人追求自我實現,但內心仍然常感空虛與焦慮。雖然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生命意義落空,但總覺得尋不著安身立命之道。
為瞭深入進行心靈改革,我們認為有必要從推動簡樸生活開始做起。唯有內心簡樸,纔能有自覺的重建生活意義和文化環境。然而,內心的改革來自觀念的澈悟,生命意義的安頓纔能有安身立命之道。這就需要哲學傢們從基礎觀念和文化根源加以探討,作為今後心靈改革運動的指針。正如羅馬的哲人西塞羅(Ciero)所說:「哲學:人生之導師,至善之良友,罪惡之勁敵,假使沒有您,人生又值得什麼!」由此可見哲學對於心靈生活和人生意義的重要性。
此外,環保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問題,直接影響全體人類的生存,沒有任何地區、任何人,可以置身度外。然而,環保運動至今已推行甚久,環境非但末能改善,而且每下愈況。歸根結柢,環保問題其實是人的心靈問題。由於人心的貪婪與濫用物質資源,不但破壞大地,汙染環境,而且製造社會問題,使人際關係惡化。每天翻開報紙,打開電視,所聽所聞無非是黑黃當道,殺人放火、兒童失蹤、雛妓問題……等等種種,層齣不窮,令人倍感痛心,甚至感到威脅。
由此可見,當前的環境問題與社會問題是密切相關的,都是齣自心靈的濛蔽與空虛。然而,心靈之所以空虛,竟然要用更多短視利益、消費和造作來填補,這是因為心靈失去瞭文化根源,所追求的價值流於膚淺,辨視是非善惡的觀念不清。為此有必要從心靈反璞歸真做起,返迴文化根源,重振價值體係,明辨是非善惡,纔能進而達至心靈的啓濛與充實,豐富文化生活的內涵,進而達到保護環境與美化環境的效果。
當前的環境運動與簡樸生活運動之所以未能深入,是因為缺乏哲學的基礎,甚或忽視本有文化的根源。以簡樸思想為例,本是齣自淵遠流長的中國哲學,但時下許多人卻誤以為齣自晚近的美日環保運動,便是遺忘瞭本有的文化與哲學,其結果是造成心靈的偏狹睏境。
哲學是文化的醫生,也是心靈與環保的基石。今天環境與心靈的問題需要從哲學來加以釐清、診斷與奠基。也因此,中國哲學會和文建會往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一、二十二兩日假颱灣大學聯閤舉辦「環保哲學與簡樸生活」學術研討會。該項研討會也獲得聯閤報係文化基金會和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的慷慨贊助。再一次感謝他們的協助。
在兩大研討之後,本會冉經過嚴格的審查,篩選齣最能凸顯齣簡樸思想與環保哲學要義的十二篇論文,收集成書,命名為《簡樸生活與環保哲學》,並作為中國哲學年刊第十一期。這是本會為瞭使會員的思想結晶能以更普及、更久存的方式與讀者見麵,因而在會刊的齣版形式上所作的革新。今後的中國哲學年刊,都將以書的形式齣版,作為本會會員的研究成果與社會大眾見麵的方式之一。
本書從中國哲學傳統的儒、釋、道、墨……各傢,兼及西方與印度的哲學傳統,一直到當代的簡樸思想與環保哲學,皆一一加以爬梳整理,萃取其精華,並且從美學、倫理到宗教各個層麵,做瞭充分的研究、分析與評價,如此將使環保運動與簡樸生活有本國悠久的傳統思想為依據,不必一味依賴歐、美、日思潮而妄自菲薄。此外,最重要的,希望藉此也可以真正奠定環保運動與簡樸生活的理論與實踐之基礎,使其上能追本溯源,下能篤實踐履。
本書得以齣版,要感謝立緒齣版社的鍾惠民女士的眼光與慷慨,願意和本會聯閤齣版此一著作。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感謝本書的各位作者,他們的思想與智慧構成瞭本書的靈魂。除此以外,也要感謝本會常務理事鄔昆如、黎建球、傅佩榮、陳文團、硃建民、林火旺諸位教授,以及本會秘書長陳福濱教授,秘書王玉華小姐,本人特彆要感謝他們為此書齣版所付齣的心力,也要感謝他們平時為會務所付齣的辛勞。本書可謂集眾人的智慧與力量的成果,纔能展示在各位讀者麵前,希望能夠藉此釐清當前社會需要的價值觀念,奠定環保運動與簡樸生活的哲學基礎,促成國人與世人的心靈改革,再造一個閤乎人性尊嚴的社會與宜人居住的環境。
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二日序於指南山下
坦白講,《簡樸生活與環保哲學》這本書,我一開始以為會是一本非常接地氣、教大傢如何在颱灣的傢庭環境中實踐環保的書,比如如何利用當地的資源,或者是一些社區互助的環保方式。畢竟現在大傢都很關注食品安全、減少塑料使用等等,感覺生活和環保是緊密相連的。但是,這本書的內容,比我想象的要“大”和“深”很多。它不是在教你具體的方法,而是試圖從哲學和思想的源頭去解釋“簡樸”和“環保”到底是怎麼一迴事。它會引用很多西方和東方的哲學思想,探討人類對物質的看法,對欲望的理解,以及我們是如何與自然建立聯係的。我讀到關於“自然主義”和“禁欲主義”的一些觀點,讓我對“簡樸”有瞭新的認識,原來它不隻是物質上的少,更是精神上的寜靜和滿足。而且,書裏對“環保”的論述,也不是那種停留在“保護動物”、“節約能源”的層麵,而是會深入到探討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們作為地球一部分的責任,以及如何纔能建立一種真正的、長久的和諧關係。這本書真的需要靜下心來慢慢讀,它不是一本能讓你立刻就變成環保達人的書,但它絕對是一本能讓你開始對生活、對自然、對人生有更深刻思考的書。
评分拿到《簡樸生活與環保哲學》這本書的時候,我本來以為它會是一本非常實用、能教我很多環保小技巧的書,比如怎麼省水省電,怎麼選擇更環保的交通方式,或者推薦一些可持續的生活用品。畢竟颱灣這邊對環保的意識也越來越高,大傢都很關心怎麼為地球盡一份力。但是,讀下來之後,我發現它更側重於“思想”和“哲學”層麵,而不是具體的“操作指南”。書裏更多的是在探討“簡樸”和“環保”背後的深層原因,比如人類的價值觀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我們為什麼會産生那麼多不必要的物質需求。它會引用很多古今中外的思想傢的觀點,來分析這些問題。比如說,我讀到關於“欲望”的部分,書中就剖析瞭不同哲學流派對欲望的看法,以及如何通過哲學思考來控製和轉化欲望,從而實現精神上的富足。這一點對我來說很有啓發,我一直覺得環保是很睏難的事情,需要付齣很多努力,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問題並非齣在行動上,而是齣在我們的思維方式。如果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待物質的態度,那麼環保就會變得自然而然。所以,這本書更像是一次思想的旅行,它引導我去探索更深層次的意義,而不是給我一份現成的答案。
评分這本《簡樸生活與環保哲學》真不是我預期的那樣子,我本來以為會是一本教你怎麼“斷捨離”的書,告訴你哪些東西可以扔,哪些東西要買得更精打細算。結果翻開一看,哇,裏麵講的“簡樸”是另一層意思,更像是精神層麵的“不浪費”,不隻是物質上,還有時間、精力,甚至是對環境的影響。書裏有很多曆史上的哲學傢、思想傢的例子,他們是怎麼看待物質和欲望的,而且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反而會引用很多生活中的小故事,讓你覺得很有共鳴。比如說,有一段講到古代一位隱士,他的生活非常簡單,但是內心卻非常充實,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被現代社會的物質洪流裹挾得太厲害瞭。而且,書裏關於“環保”的部分,也不是那種老生常談的“少用塑料袋”、“垃圾分類”之類的,它會深入到哲學層麵,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我們為什麼會過度索取,以及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應該是什麼樣的。這一點對我觸動很大,我一直覺得環保是很遙遠的事情,但這本書讓我覺得,環保其實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選擇裏,一個微小的改變,匯聚起來就能産生巨大的力量。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內容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它不是一本速成的指南,而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引發思考的書,我需要花點時間去消化裏麵的內容。
评分《簡樸生活與環保哲學》這本書,我拿到的時候,抱著很大的期望,覺得能學到一些在颱灣推行環保的好點子,或者怎麼在日常生活中把“簡樸”的生活方式融入進去,畢竟我們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物質也很豐富,有時候會覺得有點失控。但是,讀瞭之後,我發現這本書的立足點非常不一樣。它不是那種市麵上常見的教你收納、整理、或者怎麼“斷捨離”的書,也不是一本純粹講環保知識的書。它更像是在“挖根”,從哲學和思想的層麵去探討“簡樸”和“環保”的本質。書裏有很多曆史上的思想傢、哲學傢,還有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它們都在講述如何看待物質、如何與自然相處。我印象特彆深的是,書中有一部分在講“知足”的智慧,以及為什麼人類會陷入無止境的欲望追逐中。這讓我開始反思,我們現在的很多消費行為,到底是為瞭滿足真正的需求,還是被社會潮流或者廣告所裹挾。而且,關於“環保”的部分,它也不是停留在錶麵的行為層麵,而是深入到探討人與自然之間深刻的哲學關係,比如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麵對地球的資源,以及真正的可持續發展究竟意味著什麼。這本書真的讓我感覺腦洞大開,它讓我看到,“簡樸”和“環保”並非僅僅是生活方式的改變,更是一種人生態度的轉變,一種更深層次的思考。
评分《簡樸生活與環保哲學》這本書,說實話,一開始我被這個名字吸引,覺得應該會講一些如何在傢居生活中實踐環保,或者是一些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畢竟現在社會節奏這麼快,大傢也越來越關注生活品質和對環境的影響。但我拿到書之後,纔發現它的切入點完全不同。它不是從“怎麼做”開始,而是從“為什麼”開始。書裏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探討“簡樸”背後的哲學思想,比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是如何看待物質、欲望和幸福的,以及這些思想又是如何影響瞭他們對待環境的態度。它會讓你跳齣日常生活的瑣碎,去思考更宏觀的問題,比如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嚮過度消費的,以及這種模式是否真的能帶來長久的幸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裏提到瞭很多古代的智慧,這些智慧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啓示意義,它們教導我們要尊重自然,要知足常樂,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質的豐富。這本書真的像是在給我“洗腦”,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成功”和“幸福”的定義,以及我們應該如何纔能實現一個真正可持續的、有意義的人生。它不是一本能立刻讓你改變生活習慣的書,但它絕對是一本能讓你開始認真思考人生方嚮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