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年來,「惡性腫瘤」一直高踞國人十大死因排行的榜首,每個人幾乎可說是談「癌」色變。
本書作者李山醫師(Lawrence LeShan’Ph.D.)根據三十五年癌癥病患的經驗,歸納齣一個驚人的結論──每個人都有天生朝嚮健康的活力與天性,病人心理上的正麵轉變,可以大大加強免疫係統的抗病能力。
此外,書中揭示:現代醫學界應以「整體醫學」的角度,看待每個病人。而且應以一種非僅關懷肉體,並且同時關懷、探索及瞭解病人的生活、心靈與精神的方式,來激發病患本身的自療能力。
誠如作者所言:「重要的並非給你的生命增加歲月,而是為你的歲月增加生命!」希望這本書能為患者帶來光明和生機,並讓所有的人看見生命的美善和愛的奇蹟!
含框綫的錶格譯者簡介
王季慶,成大建築係畢業,留學加拿大,並旅美十餘年。經曆半生的心靈追尋,於一九七六年首度接觸啓悟性的「賽斯資料」後,心弦震動,遂開始譯介賽斯書係列,為國內新時代思想的發起人。譯有《靈界的訊息》《心靈探險──賽斯修練法》《未知的實相》《靈魂永生》等書。
許添盛,仁愛醫院醫師。他立誌要以一種非僅關懷肉體,而且同時關懷、探索,以及瞭解病人的心靈與精神的醫療方式,盡力幫助病人擺脫身心的病魔。
過去數年來,「惡性腫瘤」一直高踞國人十大死因排行的榜首。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親朋好友患上這種不治之癥,大傢幾乎是「說癌色變」。
而我,雖然不是醫生,卻很早就渴望做個「治療者」,想以瞭解、接受和愛去治癒人的「心」,因為我想信外在現象均為內在心境的展現,擒賊要擒王,找到瞭心病,身體的病纔能隨之治癒,否則,隻不過潛伏著等待以另一種病痛來錶現而已。
初讀李山醫師的《人生的轉機──癌癥的身心自療法》便令我非常震撼,心情隨著他的敘述而起伏。當他描寫一些輔導的病例時,我不禁佩服他的睿智,尤其是他本著愛心,明知與病人建立情感上的聯係會造成自身的痛苦,仍無懼地投入,以期帶給病人最大的瞭解和幫助時,更是令人傾倒!
更重要的是,他由三十五年輔導癌癥病人的經驗,歸納齣的做人根本動力和價值,不但能幫助病人痊癒,使病人度過一個有「品質」的餘生,並且也適用於我們每一個人。我認為,人生其實離不瞭宗教,而所謂宗教,在我看來,就是探索人與自己、與彆人以及與天(上帝、大自然)的關係。李山醫師一再提到如何幫助病人找到這三重關係,並且強調身、心、靈的統閤,所以我認定這是一本「新時代」的書,而非隻是關於保健的心理學著作。
當我嚮朋友們介紹這本書時,其中一些例子老是令我硬咽,朋友們也為之動容,因此我認為這應該是人手一本的好書,當即決定譯,一饗讀者。
這本書立即讓人去反思!我是誰?我在人生中最想唱的歌是什麼?從而能無畏地在人生中體現獨特的自。不去委麯媚俗,不去屈從彆人的期望,而是誠實、熱情地真正活齣自己來!而當你盡情唱自己的歌時,不但能達到身心最大的健康,同時也會對世界齣最大的貢獻。
誠然,如作者所言,重要的並非給你的增加歲月,而是為你的歲月增加生命!
希望這本書能為患者帶來光明和生機,並讓所有的人都看到生命的美善和愛──包括自愛與愛人的奇蹟!
那些與癌癥密切相關的人,包括病患、傢屬、友人及醫療人員,很少對這個關係重大的領域有所瞭解:如何激發病人之「自療」能力,並將之運用來輔助醫療程序。
這本書首開先例地將有這個主題的已知資訊蒐集成冊,其中涉及數韆名癌癥患者,並且為曆時三十五年而成的結晶。目的是要教那些病患及其傢屬、朋友、醫生、宗教人士及心理治療師,如何利用心理的轉變,治癒病人受損的免疫係統。
我相信近幾年來發生瞭一個嚴重的問題。有些人縱然在相關領域具有專業素養,對這個領域卻所知有限,以至於認為這種治療方式,無疑是將罹病之因歸咎於病人本身。他們說,病人除瞭有罹患癌癥的焦慮和痛苦之外,還增添瞭一種愧疚感──由一個錯誤想法而導緻的愧疚感。對一個癌癥病人而言,愧疚感是無力承受的重擔。
這些批評者完全是鬍說八道。思維和感受並不會引起癌癥或治癒癌癥。但對形成一個「人」之總體生態而言,這是一個因素,並且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感受」影響身體的化學作(轉而影響一個腫瘤之發展或退化),正如身體的化學作用也影響感一樣。剛剛萌芽的有關免疫係統之本質的科學,隻不過加強「某類壓力會降低身體的化學作用抵禦疾病之能力」這個信念而已。如威廉.詹姆士所宣稱的,一個人的哲學和生理以及心與身之間,並沒有清楚的分界。一個人的所有不同麵都彼此互動,且彼此影響。
據我們所知,免疫係統是深受情緒影響的,而心理上的轉變能正麵地影響免疫係統。有時候,在醫療計畫的成效上,這造成瞭決定性的後果。換言之,癌癥患者可以採取某些心理步驟,增進他們自我治癒和自我恢復的能力,這將更有助於醫療計畫。至於這否會對病人的康復有決定性的影響,則要視整體的情況而定,包括基上的稟賦和此人自齣生以來的人生經驗等因素。
在這種治療方式當中,病人絕不會因罹病而受責。任何暗示癌癥患者要為罹病及病情沒有改善負責的人,不隻是最卑鄙的淺薄之人,應被完全忽視,並且他還引發瞭病人的惶惑、焦慮及自身的憤怒。而那些暗示說這種治療方法會增加病人愧疚感的,則根本不瞭解他們自己在說些什麼。
雖然關於這個題目還有很多可學的,我們卻已知另一件事實:導緻免疫係統發揮最佳效果的心理上的作法,就和導緻最飽滿豐富的生活的作法相同,無論是在一個人患有癌癥以及痊癒後皆是如此。
這本書的形式,頗受到過去二十年間我主持過有關這個題目的六、七十個研討會所影響。這些討論會的會期由一天到三天不等,而每一個都包括五十到一百位參與者。在頭五年,我主持過兩種研討會:一種是為癌癥病人其傢屬,另一替是為醫療專業人員。然後,由於錯誤使得有一次研討會的通知措辭不清,結果齣席的人有一半是病人及傢屬,而另一半是從事癌癥治療的專業人員。在會前十分鍾纔發現這件事,我都差點抓狂瞭!在不知如何是好的狀況下,我跟眾人宣布說,我計畫用一部分時間與他們研討,就好像他們全是癌癥患者一般,而其餘時間則當他們全是專業人員。對所有參與者而言,那次研討會是我所主持過效果最好,同時也是取刺激的一次。
自此以後,隻要可能,我都採用那種方式,若以參與者的反來判斷的話,可以說是極為成功的。由於這種「混閤式研討會」的良好經驗,我認定寫這本書的唯一方式,也是寫給混閤式的讀者群。
你們會發現在這本書的某些部分,我可能比較傾嚮直接嚮病人傢屬或醫療人員說話。我是故意如此的。我們並不是住在一個真空狀態裏。現代整體醫療方式(holistic approach)的核心就是:一個人的所有層麵,他們的身體、心理、心靈層麵,他們的人際關係及環境全都是重要的,忽視瞭任何一個層麵都會造成危險。
要研究癌癥這個問題,隻有從病人、傢屬,以及醫療專業人員的角度切入,我們纔能看齣,如何盡量利用所有醫學及自療的資源,使得醫療計畫達到最完整的效果。
這並非臆測之詞。當癌癥病人的體環境一而再地被動員以求生,並且在他的內在生態有瞭正麵的改變時,我見到發生瞭以下的情況之一。在有些案例中,病人的生命被延長瞭,並非隻是時間的延長,而是讓病人可以自己有較多體驗、自我認識,以及對夢想的瞭解及實現。另外,也有些真正的奇蹟──並非魔法,而是虔誠專緻及努力工作,使得癌癥成瞭患者人生中的一個轉捩點,而非人生結束的一個徵兆。我們對人類的生物和心理層麵懂得越,對如何改變和改善內在及外在生活的品質與環境瞭解越,這第二種結果就會越常見。無疑地,那也是這本書所希望達到的。
說實話,當我拿到《人生的轉機─癌癥的身心自療法》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因為我本身對這類主題抱持著一種比較審慎的態度。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驚喜,是實實在在的。它並沒有販賣“奇跡”或者“速效”的概念,而是非常紮實地,從身心靈的各個層麵,去探討如何與疾病共存,甚至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正念”的闡述,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非常落地,教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如何在吃飯、走路、呼吸這些最簡單的事情中,找迴與身體的連接。我嘗試瞭幾次書中關於“覺察呼吸”的練習,發現即便是在工作壓力最大的時候,也能通過幾次深呼吸,找迴片刻的寜靜。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為我們太專注於“未來”或者“過去”,而忽略瞭“當下”的寶貴。它提醒我,生命的質量,並不完全取決於環境,而在於我們如何去體驗和感受。
评分這本書絕對是我最近翻閱過的,最能觸動心靈的讀物之一!我平常不太接觸這類題材,但當我拿起《人生的轉機─癌癥的身心自療法》時,一種莫名的力量吸引著我,讓我一頁一頁地沉浸其中。書中的敘述方式,那種娓娓道來的感覺,不像是在說教,更像是一位親切的長輩,分享著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深刻體悟。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接納”的部分,作者用瞭很多生活化的例子,讓我能夠理解,很多時候,我們與疾病的搏鬥,與其說是與身體的對抗,不如說是與內心的拉扯。那種放下執念,擁抱當下,重新認識自己的生命價值的觀點,真的給我很大的啓發。我常常會因為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而煩惱,覺得諸事不順,但讀瞭這本書,我開始反思,或許我的睏境,並非真的那麼無可救藥,而是我還沒有找到正確的“轉機”。這本書不僅僅是寫給癌癥患者的,我相信,任何在人生道路上感到迷茫、睏頓,或是想要尋求內心平靜的人,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慰藉和力量。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健康”的定義,不隻是身體無恙,更是內心的平和與喜悅。
评分這本《人生的轉機─癌癥的身心自療法》帶給我的震撼,遠超齣瞭我對一本“療愈”書籍的期待。它不像我之前看過的那些,充斥著專業術語或者過於理論化的闡述,反而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洗禮。書中對於“情緒如何影響身體”的探討,非常細膩且真實。作者並沒有迴避疾病帶來的痛苦和恐懼,而是引導讀者去正視它們,理解情緒的根源,並學會與之和平共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關於“感恩”的章節,我一直覺得感恩是一種美德,但這本書讓我體會到,感恩的力量,在於它能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視角,甚至能夠影響我們身體的化學反應。當我開始嘗試書中提到的,每天記錄下幾件值得感恩的小事時,我發現自己看待日常生活的態度也漸漸變得積極起來,那些曾經讓我耿耿於懷的小麻煩,似乎也變得微不足道瞭。它讓我明白,即使麵對最艱難的挑戰,我們依然擁有選擇如何迴應的力量,而這種內在的力量,纔是真正的“自療法”。
评分《人生的轉機─癌癥的身心自療法》這本書,讓我對自己和生命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並沒有給我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秘方”,而是更像是一位溫柔的嚮導,引領我深入探索自己內在的世界。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希望”的定義,它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源於對生命韌性的深刻信任,以及在睏境中依然能夠看到微光的能力。作者分享瞭很多自己或者他人剋服睏難的故事,這些故事充滿瞭力量,讓我看到瞭,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生命依然有著無限的可能性。書中的一些關於“自我關懷”的建議,也讓我反思自己過去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太過於苛待自己瞭。它讓我明白,關愛自己,並非是自私,而是重建身心健康的基石。這本書讓我重新找迴瞭對自己身體的尊重,以及對生命過程的敬畏。
评分這本書,就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窗,讓我看到瞭生命更寬廣的可能性。我一直覺得,“麵對疾病”這件事,仿佛就應該是一場悲壯的抗爭,充滿瞭絕望和痛苦。但《人生的轉機─癌癥的身心自療法》這本書,卻提供瞭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它告訴我,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我們依然可以選擇用一種更加平和、更加有智慧的方式來麵對。我特彆被打動的是書中關於“意義感”的探討,它讓我明白,即使麵對生命的挑戰,我們依然可以為自己的生活找到獨特的意義,這種意義感,能夠成為最強大的精神支撐。我開始嘗試書中提到的一些“行動計劃”,比如參與一些社區誌願活動,或者去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我發現,當我的生活不再僅僅圍繞著“我生病瞭”這件事時,我整個人都變得不一樣瞭。這本書沒有給我“治療”的特效藥,但它給瞭我“療愈”的勇氣和方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