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節點構造與識圖手冊

建築節點構造與識圖手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霖華
圖書標籤:
  • 建築構造
  • 建築節點
  • 識圖
  • 建築設計
  • 建築工程
  • 建築細部
  • 圖解
  • 建築製圖
  • 建築規範
  • 建築實務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共25章,內容包括基礎識圖與節點構造、牆體識圖與節點構造、鋼筋混凝土框架識圖與節點構造、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抗震識圖與節點構造、門窗識圖與節點構造、建築鋼結構識圖與節點構造、樓梯識圖與節點構造、屋麵識圖與節點構造、建築接縫與變形縫、其他細部構造、建築抗震識圖與節點構造、建築防火識圖與節點構造、人防工程識圖與節點構造、樓地麵識圖與節點構造、牆柱麵識圖與節點構造、頂棚識圖與節點構造、凸窗及空調外機置放、室外牆麵裝修識圖與節點構造、室外構配件識圖與節點構造、外裝修做法、給水排水工程識圖與節點構造、消防工程識圖與節點構造、通風空調工程識圖與節點構造、電氣工程識圖與節點構造、採暖工程識圖與節點構造。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對於各分部分項工程節點,採用平、立、剖及詳圖的方式,對重點的節點輔以立體圖和實際工程照片的形式錶現,線圖中對需要重點錶達的內容採用雙色的形式錶現,清晰直觀。同時,對重點節點配有視頻講解,以加深讀者對於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本書可供從事建築工程、裝飾工程、安裝工程、土木工程、給排水工程、管道工程等施工及技術人員參考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方嚮的教學、科研人員參考,還可作為相關專業的高職高專、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參考用書。
好的,以下是為一本名為《建築節點構造與識圖手冊》的書籍撰寫的詳細簡介,該簡介聚焦於該書未涵蓋的內容,力求自然、信息豐富,且不含AI痕跡。 --- 《建築節點構造與識圖手冊》之外的建築世界:材料、美學與歷史的深度探討 雖然《建築節點構造與識圖手冊》專注於結構細節的精確錶達與圖紙解讀的實用技能,它無疑是工程技術領域不可或缺的參考書。然而,建築的世界遠不止於節點連接的幾何邏輯。本書係旨在補足這一視角,深入探討建築的物質基礎、美學哲學、曆史演變以及社會語境,為讀者描繪一幅更加宏大而立體的建築圖景。 本導讀將圍繞以下幾個核心領域展開,它們共同構成瞭支撐起所有“節點”的宏大敘事: 一、 建築材料的本源、演化與生態哲學 《手冊》側重於材料如何連接,而我們關注的是材料“是什麼”,以及它如何被選擇和塑形。建築的本質是材料的堆砌與對話。脫離瞭材料的內在屬性和源頭,再精妙的節點也隻是空中樓閣。 1. 傳統與新興材料的深入剖析: 我們不滿足於僅僅識彆圖紙上的材料標記(如混凝土、鋼材或木材的符號)。本書將追溯材料的起源——從黏土的燒製到石料的開采,從木材的生長周期到冶金技術的突破。例如,我們將詳盡闡述天然石材(如大理石、花崗岩)的礦物學特性,以及它們對建築耐久性和外觀的影響。對於現代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HPC)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我們將探討其內部微觀結構如何影響宏觀力學性能,以及這些性能如何反過來決定節點設計的可能性。 2. 材料的地域性與可持續性: 建築材料的選擇深受地理環境和文化傳統的製約。我們將探討“在地材料”的概念,分析夯土(Rammed Earth)、竹材、以及特定地區的火山岩等如何塑造瞭當地的建築風貌。在可持續性方麵,我們將跳齣碳足跡的簡單計算,深入分析材料的“搖籃到墳墓”的全生命周期影響。例如,迴收鋼材與原生鋼材在能耗和對環境的長期影響上的差異,以及新型生物基材料(如菌絲體復閤材料)在未來建築中的潛力與挑戰。 3. 界麵處理與錶麵敘事: 材料的錶麵處理——拋光、噴砂、酸洗或天然風化——是建築美學傳達的關鍵環節。本書將深入探討不同飾麵工藝對光綫反射、觸感以及材料老化的影響。一個光滑的金屬闆與一個粗糲的清水混凝土牆體,它們在視覺和心理上帶給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這些感受正是節點美學之外的敘事力量。 二、 建築形態的生成邏輯與美學錶達 節點的目的是實現形態,而形態的生成並非隨機,它深深植根於功能需求、結構邏輯以及美學錶達的張力之中。 1. 從幾何原型到復雜形態: 我們將迴顧建築史中基本的幾何母題——拱、券、穹頂、懸挑。這些基本形態是如何通過巧妙的節點連接得以實現,並最終形成宏偉的體量。例如,哥特式肋架拱頂的復雜交織,其成功依賴於對推力和拉力的精確計算和節點支撐的精細化設計,但這背後的美學追求是超越工程學的。 2. 結構邏輯與形式的相互滲透: 在許多劃時代的建築中,結構本身即是美學錶達。我們將分析如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的“光影盒子”,或高迪有機形態的張拉結構,這些例子中,結構體係的清晰性、簡潔性或有機性,是建築師刻意選擇的結果。結構不再僅僅是承載負荷的工具,它已經升華為一種敘事語言。本書將探討結構理性如何轉化為感性的空間體驗。 3. 比例、尺度與人的感知: 建築的最終作用是為人服務。我們將討論古典建築理論中對黃金分割、模數製等比例關係的運用,以及這些比例如何影響居住者的心理舒適度。尺度(Scale)的拿捏,即建築體量與人體、周邊環境的協調關係,是優秀建築設計中的“軟科學”,它決定瞭空間是壓抑還是開放,是親切還是威嚴。 三、 建築史脈絡中的技術革新與文化對話 建築節點的設計從不是孤立發生的,它們是特定曆史時期技術能力、社會結構和文化觀念的産物。 1. 關鍵曆史時期的技術飛躍: 我們將迴顧那些定義瞭技術節點的關鍵曆史時刻:古羅馬的混凝土技術如何催生瞭萬神殿的宏大跨度;中世紀工匠如何通過復雜的石匠技術實現飛扶壁的支撐;以及工業革命帶來的標準構件(如鉚接鋼梁)如何使大規模、可重復的建築成為可能。瞭解這些背景,能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現代節點設計的“慣例”是從何而來,以及它們在何種程度上是曆史的遺留。 2. 風格的物質基礎: 古典主義的柱式、巴洛剋的麯綫、現代主義的玻璃幕牆——每一種風格的實現,都依賴於當時最先進或最可靠的連接技術。例如,新藝術運動對麯綫的偏愛,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當時冶金技術對彎麯金屬型材的加工能力。我們將探究風格與材料、結構節點之間的相互塑造關係。 3. 建築與城市的宏觀關係: 建築不僅僅是單個構件的組閤,它嵌入在城市肌理之中。本書將探討建築的“立麵”——即建築與街道的交界麵——如何通過其構造細節(如簷口、基座、門廊的尺度處理)來定義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的過渡。這種“城市節點”的構造,是建築師與城市規劃者之間無聲的對話。 結論:從“如何連接”到“為何如此” 簡而言之,《建築節點構造與識圖手冊》教導我們如何閱讀和實現技術藍圖,它關注的是“如何(How)”。而本導讀所揭示的領域,則引導讀者去思考建築的物質基礎(What)、美學意圖(Why)以及曆史語境(When/Where)。隻有將精密的結構節點置於材料的物質性、形態的美學追求以及深厚的曆史文化背景之下,我們纔能真正掌握建築的完整語言。本書旨在拓寬讀者的視野,使技術人員理解美學驅動力,使設計師洞察結構可行性,從而創造齣既堅固可靠又富有意義的建築作品。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1章 基礎識圖與節點構造
1.1 基礎概要 1
1.2 基礎功能和設計要求 1
1.3 地基與土層 2
1.3.1 土壤性質和工程分類 2
1.3.2 天然地基 2
1.3.3 人工地基 2
1.4 基礎埋置深度及影響因素 3
1.5 基礎施工圖識圖 5
1.5.1 基礎設計等級 5
1.5.2 建築場地 6
1.5.3 基礎施工圖 7
1.6 基礎類型與節點構造 14
1.6.1 常用剛性基礎 14
1.6.2 常用柔性基礎 16
1.6.3 樁基礎 19

第2章 牆體識圖與節點構造
2.1 牆體概要 21
2.2 牆體的功能和設計要求 21
2.3 塊材牆識圖與節點 22
2.3.1 塊材牆識圖 22
2.3.2 門窗洞口的過梁 23
2.3.3 牆體防水構造——壓頂與窗臺 25
2.3.4 牆身防潮構造——防潮層與勒腳 27
2.3.5 牆腳室內保護構造——牆裙與踢腳 28
2.3.6 牆腳排水構造——散水與明溝 30
2.3.7 室內隔牆 32
2.4 闆材牆識圖與節點構造 32
2.4.1 闆材牆識圖 32
2.4.2 闆材外牆 32
2.4.3 闆材隔牆 32
2.5 骨架牆識圖與節點構造 34
2.5.1 骨架牆識圖 34
2.5.2 幕牆 34
2.5.3 玻璃幕牆 34
2.5.4 鋁單闆幕牆 36
2.5.5 石材幕牆 37
2.5.6 輕骨架隔牆 37
2.6 牆和構件拉結識圖與節點構造39
2.6.1 牆和構件拉結 39
2.6.2 牆和柱拉結 41
2.6.3 牆和基架拉結 41
2.6.4 牆和屋架拉結 41
2.6.5 鋼筋磚過梁 42
2.6.6 鋼筋磚圈梁 43
2.7 隔牆識圖與節點構造 43
2.7.1 隔牆識圖 43
2.7.2 隔牆的類型及要求 44
2.7.3 砌築類隔牆的構造 44
2.7.4 骨架隔牆的構造 45
2.7.5 闆材隔牆的構造 46
2.8 隔斷識圖與節點構造 48
2.8.1 隔斷識圖 48
2.8.2 隔斷的類型及要求 48
2.8.3 木、竹隔斷的構造 49
2.8.4 玻璃與玻璃磚隔斷的構造 49
2.8.5 活動軌道隔斷係統 51
2.8.6 傢俱隔斷 52
2.9 牆麵裝修識圖與構造 53
2.9.1 牆麵裝修識圖 53
2.9.2 牆麵裝修的作用 53
2.9.3 牆麵裝修的類型 54
2.9.4 抹灰類牆麵的構造 54
2.9.5 貼麵類牆麵的構造 55
2.9.6 塗料類牆麵的構造 55
2.10 牆體保溫構造 56
2.10.1 外牆保溫構造 56
2.10.2 內牆保溫構造 56

第3章鋼筋混凝土框架識圖與節點構造
3.1 框架節點概述 57
3.1.1 框架節點分類 57
3.1.2 框架節點強度要求 59
3.1.3 節點的黏結-錨固性能 59
3.2 現澆框架識圖與節點構造 60
3.2.1 現澆框架識圖 60
3.2.2 外節點 69
3.2.3 內節點 69
3.2.4 頂層拐角節點 69
3.2.5 空間框架節點 70
3.2.6 輕骨料混凝土節點 70
3.2.7 鋼纖維混凝土節點 71
3.3 裝配式框架識圖與節點構造 72
3.3.1 明牛腿樑柱剛性節點 72
3.3.2 暗牛腿樑柱剛性節點 73
3.3.3 齒槽樑柱剛性節點 73
3.3.4 整澆裝配式樑柱節點 74
3.3.5 預應力框架節點 76
3.3.6 梁與柱剛性接頭節點 76

第4章 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抗震識圖與節點構造
4.1 構造柱的拉結筋識圖與節點構造 78
4.1.1 構造柱拉結筋識圖 81
4.1.2 構造柱在外牆轉角處的拉結筋 82
4.1.3 構造柱在內牆轉角處的拉結筋 84
4.1.4 構造柱在丁字牆處的拉結筋 85
4.1.5 構造柱在十字牆處的拉結筋 87
4.1.6 構造柱在一字牆處的拉結筋 87
4.2 構造柱根部的錨固識圖與節點構造 89
4.2.1 構造柱錨固識圖 89
4.2.2 構造柱根部錨入基礎牆做法 90
4.2.3 構造柱根部與混凝土基礎連接 91
4.2.4 構造柱根部有基礎圈梁時的錨固 92
4.3 構造柱和進深梁的連接識圖與節點構造 94
4.3.1 構造柱和預製進深梁的連接 94
4.3.2 構造柱和現澆進深梁的連接 94
4.3.3 構造柱和預製進深梁現澆接頭的連接 97
4.3.4 構造柱和疊閤進深梁的連接 98
4.3.5 外側構造柱和預製進深梁的連接 99
4.3.6 外側構造柱和現澆進深梁的連接 99
4.3.7 外側構造柱和預製進深梁現澆接頭的連接 101
4.3.8 外側構造柱和疊閤進深梁的連接 102
4.4 構造柱和圈梁的連接識圖與節點構造 103
4.4.1 構造柱和圈梁連接識圖 103
4.4.2 構造柱和樓蓋圈梁的連接(角柱) 106
4.4.3 構造柱和樓蓋圈梁的連接(角、邊柱) 108
4.4.4 構造柱和樓蓋圈梁的連接(邊柱) 110
4.4.5 構造柱和現澆樓闆的連接(角柱) 112
4.4.6 構造柱和現澆樓闆的連接(邊柱) 114
4.5 構造柱和女兒牆的連接識圖與節點構造 115
4.5.1 構造柱和女兒牆連接識圖 115
4.5.2 構造柱和女兒牆的連接 115
4.5.3 構造柱頂部與圈梁連接 118

第5章 門窗識圖與節點構造
5.1 門窗概要 121
5.2 門窗的功能和設計要求 121
5.3 門窗的固定、安裝與五金 123
5.4 門識圖與節點構造 126
5.4.1 門識圖 126
5.4.2 門的開啟方式 126
5.4.3 門的基本構造 129
5.4.4 幾種典型門的構造 129
5.4.5 隔熱門構造 132
5.4.6 隔聲門構造 133
5.5 窗識圖與節點構造 133
5.5.1 窗識圖 133
5.5.2 窗的開啟方式 134
5.5.3 窗的基本構造 135
5.5.4 幾種典型窗的構造 135
5.5.5 隔熱窗構造 137
5.5.6 隔聲窗構造 137
5.6 窗臺識圖與節點構造 139
5.6.1 窗臺識圖 139
5.6.2 窗戶插銷安裝位置 139
5.6.3 窗臺闆的選用 139
5.6.4 窗臺闆的安裝 140
5.6.5 窗臺闆配筋 141

第6章 建築鋼結構識圖與節點構造
6.1 建築鋼結構類型 142
6.2 節點連接設計的一般規定及其構造要求 144
6.3 框架節點構造詳圖索引 149
6.4 柱拼接識圖與節點構造 149
6.4.1 鋼柱識圖 149
6.4.2 柱的工地拼接 150
6.4.3 變截麵H 形截麵邊柱的工廠拼接 153
6.4.4 變截麵H 形截麵中柱的工廠拼接 154
6.4.5 箱形截麵柱的工廠拼接 155
6.4.6 箱形截麵柱及圓鋼管柱的工廠拼接 156
6.4.7 箱形截麵柱與十字形截麵柱的拼接 157
6.4.8 箱形截麵柱與H 形截麵柱的工廠拼接 157
6.4.9 圓鋼管柱與型鋼混凝土柱連接節點 157
6.5 樑柱連接 159
6.5.1 柱兩側梁高不等時柱內水準加勁肋的設置 159
6.5.2 H 形柱腹闆在節點域厚度不足時的補強措施 159
6.5.3 梁與柱的加強型連接 161
6.5.4 梁與框架柱的剛性連接構造 164
6.5.5 懸臂梁段與柱的工廠焊接和中間梁段的工地拼接構造 167
6.5.6 梁與柱的鉸接連接構造 169
6.6 主次梁連接、梁腹闆開洞、梁拼接 170
6.6.1 次梁和主樑的連接構造 170
6.6.2 梁腹闆洞口的補強措施 171
6.6.3 梁的工廠拼接構造 173
6.7 截麵柱及剛性柱 173
6.7.1 外露式H 形截麵柱的鉸接柱腳構造 173
6.7.2 外露式圓形截麵柱剛性柱腳構造 174
6.7.3 外露式箱形截麵柱剛性柱腳構造 175
6.7.4 外露式H 形截麵柱及十字形截麵柱的剛接柱腳構造 175
6.7.5 外包式剛性柱腳構造 177
6.7.6 埋入式剛性柱腳構造 179
6.8 鋼支撐識圖與節點構造 180
6.8.1 鋼支撐識圖 180
6.8.2 中心支撐的類型及其構造要求 180
6.8.3 十字形交叉支撐的中間連接節點 182
6.8.4 交叉支撐在橫樑交叉點處的連接 182
6.8.5 偏心支撐的類型及其構造要求 183
6.8.6 偏心支撐的連接構造 184
6.9 壓型鋼闆識圖與節點構造 186
6.9.1 壓型鋼闆識圖 186
6.9.2 壓型鋼闆大樣 186
6.9.3 壓型鋼闆的邊緣節點 187
6.9.4 壓型鋼闆及鋼筋桁架樓承闆開孔時的補強措施 187
6.10 單層工業廠房圍護構件識圖與構造 189
6.10.1 廠房外牆識圖與構造 189
6.10.2 側窗、大門、天窗識圖與構造 192
6.10.3 廠房屋麵排水及防水識圖與構造 197

第7章 樓梯識圖與節點構造
7.1 樓梯概要 201
7.2 樓梯的功能與設計要求 201
7.3 樓梯的構件與類型 202
7.3.1 樓梯的構件 202
7.3.2 樓梯的分類 204
7.4 樓梯的尺度與佈局 206
7.4.1 樓梯的平麵尺度 206
7.4.2 樓梯的淨空高度 208
7.4.3 樓梯的尺寸計算 209
7.4.4 樓梯的平麵佈局 210
7.5 鋼筋混凝土樓梯識圖與節點構造 211
7.5.1 鋼筋混凝土樓梯識圖 211
7.5.2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梯構造 212
7.5.3 預製鋼筋混凝土樓梯構造 212
7.6 鋼樓梯識圖與節點構造 216
7.6.1 鋼樓梯概述 216
7.6.2 鋼樓梯識圖 216
7.6.3 鋼樓梯構造 216
7.7 臺階和坡道、車行坡道識圖與節點構造 217
7.7.1 臺階和坡道、車行坡道識圖 217
7.7.2 室外臺階構造 218
7.7.3 坡道構造 220
7.8 電梯和自動扶梯識圖與節點構造 221
7.8.1 電梯概要 221
7.8.2 電梯的類型 221
7.8.3 電梯與自動扶梯識圖 223
7.8.4 電梯的組成和構造 224
7.8.5 電梯的設計 225
7.8.6 自動扶梯 226
7.9 樓梯的細部構造 228
7.9.1 踏步的麵層、防滑、防汙構造 228
7.9.2 無障礙樓梯和臺階構造 229
7.9.3 樓梯欄杆構造 232
7.9.4 樓梯扶手構造 233

第8章 屋麵識圖與節點構造
8.1 屋麵概要 234
8.2 屋麵的功能與設計要求 234
8.3 屋麵的類型 235
8.3.1 彩鋼闆屋麵 235
8.3.2 坡屋麵 236
8.3.3 平屋麵 236
8.3.4 簷 237
8.4 屋麵坡度的形成 237
8.4.1 屋麵坡度的設定 237
8.4.2 屋麵坡度的形成方法 238
8.5 平屋麵識圖與節點構造 239
8.5.1 平屋麵識圖 239
8.5.2 平屋麵的構造層次 240
8.5.3 平屋麵的保溫隔熱構造 241
8.5.4 平屋麵的防水構造 243
8.5.5 平屋麵的排水構造 247
8.6 坡屋麵識圖與節點構造 248
8.6.1 坡屋麵識圖 248
8.6.2 坡屋麵的承重結構 249
8.6.3 坡屋麵構造 251

第9章 建築接縫與變形縫
9.1 變形縫的設置 257
9.1.1 伸縮縫 257
9.1.2 沉降縫 259
9.1.3 防震縫 260
9.2 變形縫識圖 261
9.3 變形縫構造 262
9.3.1 屋麵變形縫 262
9.3.2 牆身變形縫 263
9.3.3 樓地麵變形縫 263
9.3.4 地下室變形縫 264
9.3.5 金屬型變形縫的構造 265
9.4 變形縫 266
9.4.1 變形縫的選用 266
9.4.2 室外變形縫 267
9.4.3 室內變形縫 268

第10章 其他細部構造
10.1 地下室識圖與節點構造 270
10.1.1 地下室的組成與分類 270
10.1.2 地下室識圖 271
10.1.3 地下室的防潮構造 271
10.1.4 地下室的防水構造 273
10.2 散水溝 276
10.2.1 散水溝識圖 276
10.2.2 散水溝節點構造 276
10.3 雨篷、陽臺、露臺識圖與節點構造 278
10.3.1 雨篷、陽臺、露臺識圖 278
10.3.2 雨篷節點構造 279
10.3.3 陽臺節點構造 281
10.3.4 露臺節點構造 285

第11章 建築抗震識圖與節點構造
11.1 地震概述 286
11.1.1 震級與烈度 287
11.1.2 設計近震與設計遠震 288
11.1.3 設防烈度 288
11.1.4 荷載與地震作用 289
11.2 多層砌體建築的抗震設計規定與構造措施 292
11.2.1 地震對砌體建築的破壞形態 292
11.2.2 多層砌體建築抗震設計的規定 293
11.2.3 多層砌體建築抗震識圖 295
11.2.4 多層砌體建築的抗震構造措施 298
11.3 多層和高層鋼筋混凝土建築的抗震設計規定與構造措施 301
11.3.1 混凝土結構的特點和受力特性 301
11.3.2 多層和高層鋼筋混凝土建築的抗震設計規定 303
11.3.3 多層和高層鋼筋混凝土建築的抗震識圖 305
11.3.4 多層和高層鋼筋混凝土建築的抗震構造措施 307
11.4 非結構構件和樓梯間的抗震構造措施 313
11.4.1 非結構構件的抗震構造措施 313
11.4.2 樓梯間的抗震構造措施 314

第12章 建築防火識圖與節點構造
12.1 建築防火的重要性及其對策 316
12.1.1 建築防火的重要性 316
12.1.2 建築物的耐火等級 316
12.1.3 建築防火對策 317
12.2 建築防火設計的要求 318
12.2.1 建築分類與總平麵佈置 318
12.2.2 建築物防火分區、安全疏散與平麵佈置 320
12.2.3 滅火救援設施 324
12.2.4 消防設施的設定 326
12.3 建築防火識圖與構造措施 326
12.3.1 防火分隔物構造 326
12.3.2 疏散樓梯構造 329
12.3.3 建築外牆外保溫和外牆裝飾構造 332

第13章 人防工程識圖與節點構造
13.1 人防工程的分類及特點 335
13.1.1 人防工程的分類 335
13.1.2 人防工程的等級 336
13.1.3 人防工程的特點 337
13.2 人防工程防護識圖與構造 337
13.2.1 人防工程防護識圖 337
13.2.2 人防工程齣入口的類型及構造 337
13.2.3 人防工程通風口豎井構造 339
13.3 洞庫式人防工程防水識圖與構造 340
13.3.1 洞庫式人防工程防水識圖 340
13.3.2 防水構造設計原理 341
13.3.3 洞庫式人防工程內部防水構造 342
13.4 明挖人防工程的防水識圖與構造 343
13.4.1 明挖人防工程防水識圖 343
13.4.2 頂闆防水構造 343
13.4.3 底闆防水構造 343
13.4.4 側牆防水構造 345
13.4.5 明挖人防工程內部防水構造 346
13.5 人防工程構造節點 347
13.5.1 穿過防護牆的各種管道的構造 347
13.5.2 防護設施構造 348
13.5.3 通風井構造 352

第14章 樓地麵識圖與節點構造
14.1 樓地麵概要 354
14.2 樓地麵的功能與設計要求 355
14.3 樓地麵的類型 356
14.4 樓地麵識圖與節點構造 360
14.4.1 樓地麵識圖 360
14.4.2 樓地麵構造層次 363
14.4.3 地坪層的構造層次 364
14.4.4 隔聲構造——樓闆、牆麵 366
14.5 樓地層麵層(樓麵裝修)構造 367
14.5.1 石材工程細部構造 368
14.5.2 鋪地毯工程細部構造 368
14.5.3 木地闆細部構造 368
14.5.4 地膠闆細部構造 370

第15章 牆柱麵識圖與節點構造
15.1 抹灰類飾麵構造 371
15.1.1 抹灰類飾麵類型 371
15.1.2 抹灰類飾麵構造層次 372
15.1.3 抹灰類飾麵的細部構造處理 372
15.2 飾麵磚(闆)類飾麵構造 373
15.2.1 飾麵磚類飾麵構造 373
15.2.2 石材飾麵識圖與細部構造 374
15.3 罩麵闆類飾麵識圖與構造 384
15.3.1 罩麵闆類飾麵的基本構造 384
15.3.2 木(竹)質類飾麵 384
15.3.3 金屬薄闆牆麵飾麵 387
15.4 塗飾類飾麵構造 390
15.4.1 建築塗料的分類和組成 390
15.4.2 塗飾類飾麵的構造 390
15.4.3 油漆類飾麵 392
15.5 柱麵飾麵構造 392
15.5.1 柱麵飾麵基本構造 392
15.5.2 石材柱麵 393
15.5.3 金屬飾麵闆包柱構造 393

第16章 頂棚識圖與節點構造
16.1 頂棚識圖 397
16.2 頂棚構造 398
16.2.1 直接式頂棚 398
16.2.2 懸吊式頂棚 399
16.3 吊頂 400
16.3.1 空調風口安裝 400
16.3.2 吊頂伸縮縫施工 401
16.3.3 吊頂木飾麵構造與施工 402
16.3.4 吊頂石材安裝 403
16.3.5 礦棉闆節點 406

第17章 凸窗及空調外機置放
17.1 凸窗編號及選用 413
17.2 凸窗詳圖 414
17.3 遮陽闆 416
17.4 空調室外機安裝說明 420
17.5 空調外掛機安裝方式 420

第18章 室外牆麵裝修識圖與點構造
18.1 室外牆麵裝修識圖 423
18.1.1 牆麵 423
18.1.2 窗(套) 427
18.1.3 角飾、柱飾、腰線 429
18.1.4 簷口 431
18.1.5 闆(磚)飾麵 434
18.2 室外牆麵裝修節點構造 440

第19章室外夠配件識圖與節點構造
19.1 室外構配件識圖 442
19.2 室外構配件節點構造 443
19.2.1 勒腳 443
19.2.2 雨廊 444
19.2.3 臺階、平臺、迴車道 446
19.2.4 踏步、欄杆、欄闆 450
19.2.5 散水、明溝、暗溝 450
19.2.6 花池、花颱、花架廊 453
19.2.7 展示窗 458
19.2.8 護欄 466
19.2.9 捲簾護闆 469
19.2.10 自行車棚 470
19.2.11 汽車洗車排水池 472
19.2.12 門頭 473
19.2.13 變形縫配件 474
19.2.14 排風扇安裝要求 475
19.3 花飾 476
19.3.1 金屬花飾 476
19.3.2 混凝土花飾 476
19.3.3 混凝土花格 478

第20章 外裝修做法
20.1 外牆麵 480
20.2 牆裙 481
20.2.1 構造做法 481
20.2.2 分類 482
20.3 臺階 483
20.4 坡道 484
20.5 散水 486

第21章 給水排水工程識圖與節點構造
21.1 給水排水工程構造識圖 487
21.1.1 給水排水工程常用繪圖比例 487
21.1.2 給水排水工程管道代號 487
21.1.3 管道拐彎 488
21.1.4 管道連接 488
21.1.5 管道交叉但不連接 489
21.1.6 管道重疊 489
21.1.7 管子管徑的錶示方法 490
21.1.8 管道及設備安裝標高與管道坡度坡嚮 491
21.1.9 建築給水排水平麵圖的識讀 492
21.1.10 建築給水排水係統圖的識讀 492
21.1.11 建築給水排水工程施工詳圖的識讀 497
21.1.12 某建築物建築給水排水工程施工圖識讀實例 497
21.2 常用管材及管件構造 509
21.2.1 常用管道及管件圖例 509
21.2.2 常用的鋼管 511
21.2.3 給水鑄鐵管 512
21.2.4 排水鑄鐵管 512
21.2.5 塑膠排水管 513
21.2.6 常用的給水排水管件 513
21.3 管道工程常用法蘭、螺栓及墊片 514
21.4 給水排水管道閥門 515
21.4.1 截止閥 515
21.4.2 閘閥 516
21.4.3 蝶閥 516
21.4.4 球閥 516
21.4.5 止迴閥 517
21.4.6 減壓閥 517
21.4.7 安全閥 518
21.4.8 浮球閥 519
21.4.9 自動排氣閥 519
21.4.10 可麯撓橡膠軟接頭 519
21.4.11 波紋補償器 520
21.4.12 水錶 520
21.4.13 自動沖洗水箱 521
21.4.14 Y形除汙器 521
21.4.15 水泵 521
21.4.16 壓力錶與自動記錄壓力錶 522
21.4.17 真空錶 522
21.4.18 帶金屬保護套溫度計 523
21.5 排水管道附件構造 523
21.5.1 立管檢查口 523
21.5.2 清掃口 524
21.5.3 通氣帽 524
21.5.4 雨水鬥 525
21.5.5 地漏 525
21.5.6 存水彎 526
21.5.7 套管 527
21.5.8 止水環與阻火圈 528
21.6 雨水排水係統構造 529

第22章 消防工程識圖與節點構造
22.1 消防係統的分類 531
22.1.1 建築消火栓係統 531
22.1.2 建築自動噴水滅火係統 532
22.1.3 消防 滅火係統 538
22.2 消防工程識圖 540
22.2.1 某建築消防平麵圖 540
22.2.2 某建築消防施工圖識讀實例 543
22.3 消火栓係統設備的圖形與構造 545
22.3.1 消火栓消防給水係統及設備 545
22.3.2 室內消火栓消防給水係統的給水方式 547
22.4 自動噴淋係統部件圖形與構件 549
22.5 消防洞口的封堵節點 550

第23章 通風空調工程識圖與節點構造
23.1 空調製冷循環係統簡介 553
23.2 中央空調工程的循環係統 553
23.2.1 中央空調係統常用設備 553
23.2.2 中央空調係統常用設備圖例 555
23.2.3 中央空調工程常用空調器設備 557
23.3 通風管道識圖與構造 559
23.3.1 通風管道圖例 559
23.3.2 風管的規格錶示方法 564
23.3.3 空調通風工程的風管常用闆材 566
23.3.4 通風空調風管基本用量的統計 567
23.3.5 通風空調安裝工程施工圖的識讀 568
23.4 某建築物通風空調工程施工圖識讀實例 570
23.5 風管閥門、附件圖示與構造 574
23.6 通風管道洞口封堵節點 575
23.7 防火捲簾封堵節點 576

第24章 電氣工程識圖與節點構造
24.1 建築電氣工程常見管線 579
24.1.1 電線與電纜 579
24.1.2 配線用管材 580
24.2 電氣安裝工程施工圖的識讀 582
24.2.1 電氣安裝工程施工圖的基本知識 582
24.2.2 閱讀電氣安裝工程施工圖的一般程式 582
24.2.3 電氣照明施工圖 583
24.2.4 變配電工程施工圖 583
24.2.5 動力工程施工圖 584
24.2.6 防雷與接地工程施工圖 586
24.2.7 某建築物建築電氣施工圖識讀實例 586
24.3 常見照明器具及安裝方式 588
24.3.1 常見燈具圖例符號及安裝方式 588
24.3.2 普通照明燈具的安裝 589
24.3.3 螢光燈的安裝 590
24.3.4 花燈安裝 591
24.3.5 開關安裝 591
24.3.6 插座 594
24.4 建築防雷 595
24.4.1 常見防雷接地裝置圖例 595
24.4.2 防雷工程圖紙的專案組成 595
24.4.3 接閃器 596
24.4.4 引下線 597
24.4.5 接地裝置 598
24.4.6 避雷器 599
24.5 建築物防雷措施 600
24.5.1 防直擊雷的措施 600
24.5.2 防雷電感應的措施 600
24.5.3 防雷電波侵入的措施 600
24.5.4 防雷電反擊的措施 601

第25章 採暖工程識圖與節點構造
25.1 採暖係統 603
25.1.1 採暖係統的組成和分類 603
25.1.2 室內採暖施工圖的組成及錶示方法 604
25.2 室內採暖施工圖的識讀 607
25.2.1 識讀方法 607
25.2.2 某建築物建築採暖工程施工圖識讀實例 607
25.3 熱水採暖 611
25.3.1 室內熱水採暖係統與室外熱網連接方式 611
25.3.2 熱水採暖係統基本圖式 612
25.3.3 熱水採暖係統的管路佈置 615
25.4 蒸汽採暖 618
25.4.1 低壓蒸汽採暖係統 618
25.4.2 高壓蒸汽採暖係統 620
25.4.3 蒸汽採暖係統的輔助設備 622
25.4.4 蒸汽採暖係統管道佈置 626
25.5 供熱管道的敷設與安裝 626
25.5.1 室外供熱管道的敷設形式 626
25.5.2 室外供熱管道安裝要求 628
25.5.3 供熱管道的支座 630
25.5.4 供熱管道的伸縮器 634
25.5.5 供熱管道的保溫 636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 ISBN:9787122411853
  • 規格:平裝 / 638頁 / 16k / 19 x 26 x 3.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1-1
  • 齣版地:中國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它那種嚴謹而不失條理的體係感所吸引。它對於不同類型的建築結構和圍護係統,從基礎的牆體連接到復雜屋麵處理,都有著極其詳盡的分類和呈現。這種結構化的編排,使得我在查找特定問題的解決方案時,效率得到瞭極大的提升。我過去在處理一些非標準節點的深化設計時,往往需要翻閱大量的規範和標準圖集,費時費力還不一定能找到最閤適的參考。而這本書就像一個高度集成的知識庫,它不僅展示瞭標準做法,更巧妙地穿插瞭一些“優化建議”和“常見錯誤解析”。這些解析往往一針見血地指齣瞭我們在實際操作中容易忽略的細節,比如防水層的搭接順序、伸縮縫的處理深度等等,這些看似微小的差異,往往決定瞭工程的長期性能。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部濃縮瞭無數工程實踐教訓的智慧結晶。

评分

這本手冊的編排方式簡直是建築設計初學者的福音,它用一種近乎手把手的態度,將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構造節點圖示變得清晰易懂。我記得我剛開始接觸施工圖時,麵對那些密密麻麻的綫條和標注,常常感到無從下手,仿佛在看一本外星語說明書。但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沒有停留在簡單的“畫什麼”的層麵,而是深入到“為什麼這樣畫”的邏輯。每一次對一個節點細節的剖析,都仿佛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實際施工現場的窗戶,讓你真切地感受到材料之間是如何交接、力是如何傳遞的。尤其欣賞它在圖例和符號上的統一性,這對於建立一個穩定的識圖框架至關重要。它沒有那種教科書式的說教感,反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在跟你分享他的“私房經驗”,那種實在、落地的感覺,是其他理論書籍難以比擬的。對於那些希望快速提升自己從圖紙到實物轉化理解能力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價值簡直是無可估量。

评分

我發現這本書最貼心的一點,是它對“施工流程”的隱性暗示。雖然它不是一本施工工藝書,但在每一個節點圖的繪製中,都隱含瞭閤理的安裝順序和操作邏輯。這對於指導現場的技術人員進行放綫和安裝至關重要。很多時候,圖紙與實際施工脫節,就是因為節點構造的順序考慮不周。這本書通過其嚴謹的圖示布局,無形中為我們建立瞭一個正確的施工思維導圖。此外,它對某些“非標準”或“新型”構造節點的收錄,也顯得非常及時和專業,顯示齣編者緊跟行業前沿的敏銳度。它既能滿足處理傳統建築的基本需求,又能為應對現代建築對高性能、復雜圍護結構的要求提供參考。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兼具工具性、指導性和前瞻性的專業讀物,是建築行業人員案頭必備的良品。

评分

從一個資深項目經理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所體現齣的“全局觀”。它不僅僅關注於單個節點的技術細節,更將這些細節置於整個建築性能考量的框架之下。例如,在討論熱橋效應的節點構造時,它會同時關聯到節能規範的要求和施工的可行性,而非孤立地討論構造本身。這種將技術與標準、技術與現場實踐緊密結閤的敘事方式,讓我感受到作者在編寫過程中傾注瞭深厚的行業理解。我尤其欣賞它對材料性能差異化處理的細緻描述,比如不同保溫材料在潮濕環境下的應對策略。這對於我們進行材料選型和成本控製時,提供瞭非常堅實的理論支撐。它不是教你“怎麼做”,而是教你“為什麼這麼做纔是對的”,這種深層次的指導,對於提升團隊整體的技術水平,助益良多。

评分

這本書的版式設計和製圖質量,說實話,達到瞭行業內相當高的水準。清晰度是衡量一本構造手冊好壞的關鍵指標,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即便是最復雜的節點大樣圖,其綫條的粗細、陰影的渲染,都處理得恰到好處,使得空間關係和材料層次一目瞭然。我特彆注意到,在某些關鍵的節點圖旁邊,配有簡短的文字說明,這些文字並非冗餘的描述,而是對圖示邏輯的精準提煉和補充,起到瞭畫龍點睛的作用。這種圖文並茂、相輔相成的呈現方式,極大地降低瞭讀者的認知負荷。對於我們這些需要經常對著圖紙進行溝通和匯報的從業者而言,一本清晰的參考資料能節省大量解釋和確認的時間。高質量的印刷和裝幀,也讓人願意把它長期放在案頭,隨時翻閱,而不是束之高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