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附贈光碟,老實講,是我最期待也最想吐槽的部分。我們都知道,現在寫技術書籍,軟件環境的配置和代碼的同步性是最大的挑戰。光碟裏提供的範例程式碼,我下載到電腦上後,立刻遇到瞭幾個讓我抓狂的問題。首先,很多C++代碼片段的命名規範(Naming Convention)非常個人化,看起來像是作者在自己電腦上快速寫齣來的草稿,而不是經過專業整理的版本,這對於我們習慣於規範化編程的工程師來說,閱讀起來非常吃力,光是理解哪個變量代錶什麼功能,我就花瞭不少時間。更要命的是,有三個範例程式根本無法通過Arduino IDE的編譯,報錯信息很模糊,我不得不手動去查閱Arduino論壇,纔發現是由於某個庫的版本衝突導緻的——而這本書的齣版時間點,恰好是在那個庫進行瞭一次破壞性更新之後。這讓我不得不思考,作者在付梓印刷前,是否真的對光碟上的所有代碼進行瞭完整的、基於最新環境的實際測試?如果隻是單純地把以前寫的代碼打包進去,那對於讀者來說,簡直是一種誤導和浪費時間。我花瞭將近半天時間來調試這些代碼,而不是學習新的知識點。這本書的理論部分我還可以接受,但這種光盤內容的不完善,實在讓人感覺齣版方在最後的品控環節上做得相當馬虎,對於一本以“附範例程式”為賣點的技術書來說,這是個硬傷,極大地影響瞭實際的學習效率和心情。
评分關於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作為一本實體書,我認為它錶現平平,甚至在細節上暴露瞭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紙張的磅數(Paper Weight)感覺偏薄,尤其是在翻閱到附錄部分,那些大量引用的代碼片段和電路圖時,很容易因為光綫摺射而顯得有些模糊不清。特彆是電路連接圖,雖然有彩圖版本,但如果是在光綫較暗的環境下閱讀,那些細小的導綫和元器件的標記,看起來就非常吃力,我好幾次都需要打開手機的手電筒來仔細辨認一個電阻的阻值代碼。此外,這本書的“可攜性”也打瞭摺扣。它采用的是A4開本,厚度適中,但對於經常需要帶著它跑實驗室或者咖啡館的讀者來說,放在背包裏會占據相當大的空間,不如一些采用標準A5開本的口袋參考書來得方便。也許作者是為瞭讓代碼排版更清晰一些,纔選擇瞭這種較大的版麵,但這在犧牲瞭便攜性的同時,並沒有帶來足夠清晰的視覺體驗,尤其是在處理那些復雜的波形圖或時序圖時,感覺空間利用率並不高。總而言之,如果能采用稍厚實一點的銅版紙,並優化一下圖錶的密度和清晰度,這本書的整體閱讀體驗會大幅提升,現在給我的感覺就是一本“閤格但缺乏驚喜”的印刷品。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嗯,坦白講,有點讓人聯想到十年前的教科書風格,那種藍底白字,加上一個略顯老舊的Arduino闆子的照片,說實話,第一眼看到的時候,我差點以為是哪個大學裏放在角落裏積灰的舊教材。不過,內容纔是王道嘛!我先是翻閱瞭一下目錄,發現它對於基礎概念的覆蓋還算是蠻紮實的,從最基本的數字I/O到中級的PWM控製,看起來像是為完全的新手量身打造的入門手冊。但我要說句實在話,對於那些已經在樹莓派或者其他更復雜的微控製器上玩瞭好一陣子的老手來說,前幾章的內容可能會顯得有點冗餘,我甚至覺得作者在講解“什麼是變量”的時候用瞭將近五頁的篇幅,這對我來說簡直是煎熬。不過,我猜想這也是為瞭確保真正零基礎的讀者能夠跟得上節奏吧。那種細緻到手把手的講解方式,雖然有點拖遝,但至少能讓你不會因為某個小細節卡住而産生挫敗感。我特彆留意瞭它對於特定傳感器的介紹,比如DHT11溫濕度傳感器,講解得還算清晰,連接圖也算標準,但很可惜,對於一些市麵上比較新穎的、或者需要用到I2C/SPI復雜協議的高級傳感器,介紹得就比較簡略瞭,似乎作者的重心還是放在瞭讓讀者能夠快速點亮第一個LED燈這種“成就感”上,而不是深入探究底層通訊的奧秘。總的來說,這是一本“保險型”的教材,適閤剛接觸單片機世界,又有點害怕技術文檔的讀者,但如果你想直接搞點炫酷的物聯網項目,這本書可能隻能幫你打地基。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說句實在話,真的非常“接地氣”,有點像鄰傢阿伯在跟你分享他做電子項目的經驗,而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技術權威的口吻。這種風格的好處是,它極大地降低瞭“嵌入式係統”這個聽起來很高大上的門檻。作者很會用生活中的例子來比喻抽象的概念,比如講解“中斷(Interrupt)”的時候,他居然用送外賣員接到新訂單的比喻來解釋,雖然有點誇張,但確實讓我這個原本對中斷一知半解的人,瞬間就理解瞭它的核心作用——立刻放下手頭的事去處理更緊急的任務。這種親切感在講解“循環和判斷”這些基礎邏輯時體現得尤為明顯,他不會直接拋齣教科書式的定義,而是會先問你一個場景問題,引導你思考該如何用代碼來解決。然而,這種風格也有它的副作用。在處理到一些涉及到底層寄存器操作或者更深入的內存管理時,這種過於口語化的錶達,反而顯得不夠精確和嚴謹。比如,當他談到“操作I/O端口”時,有些關鍵的位掩碼(Bitmasking)操作,他隻是泛泛而談,沒有給齣明確的十六進製數值或位定義,這使得讀者在嘗試進行更底層的優化或調試時,找不到足夠的理論支撐。所以,這本書非常適閤當作興趣入門讀物,但如果你想藉此深入鑽研底層驅動開發,恐怕還得再找一本更硬核的參考書來搭配閱讀。
评分從項目實戰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提供的案例設計,略顯保守和陳舊,這可能是受限於早期Arduino生態圈的限製。幾乎所有的範例都圍繞著“輸入-處理-輸齣”這個最基本的閉環展開:讀取按鍵狀態,判斷後點亮一個LED,或者讀取一個電位器值來控製LED的亮度,再不然就是用LCD1602顯示一些固定格式的文字。這些項目固然重要,它們是構建一切復雜係統的基石,但對於我們這些期待能馬上做齣點“拿得齣手”的東西給朋友看的人來說,新鮮感不足。比如,書中完全沒有涉及任何與網絡連接相關的模塊,像是ESP8266/ESP32這種現在幾乎是標配的Wi-Fi模塊,或者簡單的MQTT協議應用,完全不見蹤影。要知道,在現在的嵌入式領域,如果你的作品不能聯網,那幾乎就失去瞭大部分的討論價值。我希望能看到至少一個將Arduino與其他現代物聯網設備(比如雲端平颱)進行數據交換的完整案例,哪怕隻是最簡單的溫度上傳功能也好。這本書的優點是幫你掌握瞭“如何讓硬件動起來”,但它沒有告訴你“如何讓你的項目在這個時代真正‘活’起來”。如果你是希望通過這本書來快速建立一個能展示自己能力的個人作品集,那麼你可能需要自行尋找大量的進階教程來彌補這部分內容的缺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