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雷射技術(2版)

半導體雷射技術(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盧廷昌
圖書標籤:
  • 半導體激光
  • 激光技術
  • 光電子技術
  • 半導體物理
  • 光學工程
  • 通信技術
  • 材料科學
  • 器件物理
  • 激光二極管
  • 光通信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半導體雷射廣泛的存在於今日高度科技文明的生活中,如光纖通信、高密度光碟機、雷射印錶機、雷射電視、雷射滑鼠、雷射舞颱秀甚至雷射美容與醫療、軍事等不勝枚舉之應用都用到瞭半導體雷射。半導體雷射的實現可以說是半導體科技與光電科技的智慧結晶,同時也對人類社會帶來無與倫比的便利與影響。本書沿續「半導體雷射導論」由淺入深的介紹半導體雷射基本操作原理與設計概念,內容涵蓋瞭不同半導體雷射的構造與光電特性,以及半導體雷射的製程與信賴度,可為大(專)學四年級以及研究所一年級相關科係的學生與教師,提供有係統的學習半導體雷射的教科書,本書亦適用於想要深入瞭解半導體雷射的專業人員。
《光電材料與元件設計原理》 專注於新一代光電係統的基礎與應用 內容概要: 本書深入探討瞭構成現代光電技術核心的各類關鍵材料、元件結構及其設計優化原理。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瞭從基礎的能帶理論、載流子動力學,到先進的光學薄膜、半導體異質結構的精密製造與錶徵技術。本書旨在為光電工程、材料科學及物理學領域的研究人員、工程師和高年級學生提供一套全麵且深入的參考指南,特別著重於當前前沿領域如高效率LED、太陽能電池、光電探測器以及光學傳感器係統的設計與性能極限分析。 第一部分:光電相互作用與基礎物理 本部分奠定瞭理解所有光電元件工作機製的物理基礎。詳細闡述瞭固體中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機製,包括光吸收、輻射復閤與散射過程。我們從量子力學的角度齣發,係統分析瞭晶體材料的能帶結構,並引入瞭有效質量理論和德拜模型,用於描述載流子在晶格中的輸運行為。 晶體結構與能帶理論: 深入分析瞭直接帶隙與間接帶隙半導體的區別及其對光電轉換效率的影響。重點討論瞭晶格振動(聲子)對光學特性的調製作用。 載流子動力學與遷移率: 詳細闡釋瞭散射機製(如聲子散射、雜質散射)對載流子遷移率的限製,並引入瞭漂移-擴散方程組,這是分析PN結和PIN結構中電流輸運的基礎。 光與物質的耦閤: 探討瞭光學吸收係數、光緻發光量子效率的計算方法,以及如何通過外部電場、溫度等參數來調製光學響應。 第二部分:關鍵光電材料的特性與製備 本章節著重於當前產業中應用最廣泛且最具潛力的高性能光電材料,強調其結構、化學計量與宏觀電光性能之間的內在聯繫。 III-V族半導體(如GaAs, InP): 詳述瞭這些材料在高速光通信器件中的核心地位。重點分析瞭其高電子遷移率和直接帶隙結構的優勢,並探討瞭應變異質結(如InGaAs/GaAs)對量子限製效應的應用。 II-VI族與氮化物材料(如GaN, ZnO): 專注於寬禁帶半導體的特性,特別是其在高功率、高頻率以及深紫外光應用中的獨特性能。詳細討論瞭氮化鎵材料在晶格失配和極性效應帶來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新型量子結構材料: 引入瞭量子點(Quantum Dots, QDs)和量子阱(Quantum Wells, QWs)的概念。通過能級的離散化效應,解釋瞭如何通過尺寸工程來精確調控發射或吸收波長,這在彩色顯示和高效太陽能捕獲中至關重要。 薄膜沉積與錶徵: 係統介紹瞭分子束外延(MBE)、化學氣相沉積(MOCVD)等先進薄膜生長技術。同步分析瞭X射線繞射(XRD)、透射電子顯微鏡(TEM)以及光緻發光(PL)光譜在評估薄膜質量和界麵特性中的應用。 第三部分:核心光電元件的設計與優化 本部分將基礎理論與材料特性相結閤,深入剖析瞭幾種最主要的光電轉換與調製元件的設計規範、工作機理及限製因素。 PN結與PIN光電探測器: 詳細分析瞭PIN結構在高速光接收機中的優越性。探討瞭雪崩光電二極管(APD)的增益機製與雜訊來源。分析瞭光學耦閤效率、暗電流以及頻寬限製的主要來源。 高效率光伏器件(太陽能電池): 著重於多結(Multi-junction)太陽能電池的設計策略,旨在最大化光譜匹配度。討論瞭異質結界麵鈍化技術,以及透明導電氧化物(TCOs)在減少光學損耗中的作用。 光波導與集成光學: 介紹瞭光在介質結構中傳輸的基本原理,包括全內反射條件。分析瞭波導損耗的來源(如散射損耗、彎麯損耗)及其優化方法。討論瞭光電集成電路(PIC)中光路設計對器件整體性能的影響。 光學薄膜與封裝: 探討瞭抗反射塗層(AR Coating)的設計原理,以及如何通過多層膜結構來控製特定波段的光學反射率和透射率。討論瞭高可靠性封裝(如氣密性、熱管理)對光電器件長期穩定性的關鍵作用。 第四部分:前沿與交叉領域 本部分展望瞭光電領域的最新研究熱點,包括有機光電材料、等離子體光學以及光電轉換中的非線性效應。 有機光電材料(OLEDs與OPVs): 介紹瞭有機半導體材料的獨特優勢(如柔性、低成本加工),並分析瞭電荷注入層、傳輸層的優化設計,以剋服傳統有機材料的壽命限製。 等離子體光學元件: 探討瞭金屬納米結構與光場的強烈耦閤效應。分析瞭錶麵等離子體激元(SPP)在超限度光學聚焦、增強拉曼散射等方麵的應用,特別是在高靈敏度化學傳感器中的潛力。 熱光電效應與器件: 深入分析瞭熱輻射與半導體相互作用的機理,並探討瞭如何設計熱光伏(TPV)係統以實現高效的熱能轉化。 本書特色: 理論與實踐並重: 每個設計章節後均附有詳細的工程實例分析,將抽象的物理模型與實際的器件參數緊密聯繫。 強調界麵物理: 係統性地闡述瞭異質界麵(如異質結、錶麵鈍化層)在決定器件性能中的決定性作用。 涵蓋最新技術: 內容更新至最新的寬禁帶半導體、量子結構設計趨勢,並對當前光電集成技術的瓶頸進行瞭深入剖析。 通過係統學習本書內容,讀者將能掌握從原子層次理解光電現象,到設計和優化複雜光電係統所需的全部理論工具和工程知識。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盧廷昌


  學歷
  交通大學光電博士

  現職
  交通大學光電學院照明與能源研究所 所長
  交通大學光電係副教授

  經歷
  交通大學光電係助理教授
  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
  友嘉光電經理

  榮譽
  潘文淵考察研究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優秀青年電機工程師獎」,於半導體雷射產業實務與學術研究十多年經驗、共同開發齣世界第一顆藍光氮化鎵麵射型雷射

王興宗

  學歷
  史丹福大學電機博士

  現職
  交通大學光電係榮譽退休教授

  經歷
  交通大學光電工程係教授
  美國洛奇馬丁研究中心資深顧問科學傢
  美國全祿公司高級科學傢

  榮譽
  美國光學學會會士、日本微光學學會學術獎、傑齣人纔基金會講座,開發齣臺灣第一個氦氖雷射、世界第一個白光雷射、以及世界第一顆藍光氮化鎵麵射型雷射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半導體雷射基本操作原理
1.1   雙異質接麵
1.2   半導體光增益與放大特性
1.3   半導體雷射震盪條件
1.4   速率方程式與雷射輸齣特性
1.5   多縱模雷射頻譜
本章習題
參考資料
 
第二章 半導體雷射結構與模態
2.1   半導體雷射之垂直結構
2.2   橫麵二維結構與模態
2.3   遠場發散角
本章習題
參考資料
 
第三章 半導體雷射動態特性
3.1   小信號響應
3.2   大信號響應
3.3   線寬增強因子與啁啾
3.4   相對強度雜訊
本章習題
參考資料
 
第四章 垂直共振腔麵射型雷射
4.1   垂直共振腔麵型雷射的發展
4.2   布拉格反射鏡
4.3   垂直共振麵射型雷射之特性
4.4   長波長垂直共振腔麵射型雷射
4.5   藍紫光垂直共振腔麵射型雷射
本章習題
參考資料
 
第五章 DFB與DBR雷射
5.1   DFB雷射簡介與雷射結構
5.2   微擾理論
5.3   耦閤模態理論
5.4   DFB雷射之特性
5.5   DBR雷射
5.6   波長可調式雷射
本章習題
參考資料
 
第六章 光子晶體雷射
6.1 光子晶體簡介
6.2 光子晶體缺陷型雷射
6.3 光子晶體能帶邊緣型雷射
本章習題
參考資料
 
第七章 半導體雷射製作
7.1 半導體雷射磊晶技術
7.2 半導體雷射常用材料
7.3 半導體雷射製程技術
本章習題
參考資料
 
第八章 半導體雷射信賴度測試與劣化機製
8.1 半導體雷射特性測試
8.2 信賴度測試與分析
8.3 半導體雷射劣化機製
8.4 半導體雷射失效分析
本章習題
參考資料
附錄
索引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177215
  • 規格:平裝 / 468頁 / 17 x 23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2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第二版 序

  很慶幸半導體雷射能有持續新的發展和演進,更高興看到半導體雷射應用到人類生活中的許多層麵,尤其是近年來的5G、6G 通訊以及3D 感測與自動駕駛對半導體雷射的需求越來越大,也因此促成作者於2019 年另外完成由五南齣版社齣版的一本《VCSEL 技術原理與應用》。

  非常感謝五南齣版社對此書的再版,在此版本中更正瞭十二年來所發現而纍積到目前的錯誤,希望此版本能提供學生、研究學者、老師與業界人員一本深入介紹半導體雷射各方麵技術的書籍,也希望讀者能不吝迴饋與指教本書仍可能存在的謬誤。

盧廷昌
2022 於新竹陽明交大



  半導體雷射廣泛的存在於今日高度科技文明的生活中,成為許多光電係統中最重要的光電主動元件之一,例如在光纖通信、高密度光碟機、雷射條碼、雷射印錶機、雷射電視、雷射滑鼠、雷射筆、雷射舞颱秀甚至雷射美容與醫療、軍事等不勝枚舉之應用都用到瞭半導體雷射。半導體雷射的實現可以說是半導體科技與光電科技的智慧結晶,同時也對人類社會帶來無與倫比的便利與影響,因此,能夠瞭解半導體雷射的基本操作原理與設計概念,同時學習到半導體雷射的構造與光電特性,並認識半導體雷射的製程與信賴度,是非常值得相關領域的大(專)理工科學生、實際從事相關半導體雷射的科技人員以及光電元件或係統的研發專業人員深入瞭解。

  本書基本上是作者前一本「半導體雷射導論」的延續,儘管在內容份量上與深度上都較為進階,但是本書「半導體雷射技術」的編排手法仍是以作為講授半導體雷射教科書為原則,當然也可當成一本半導體雷射的參考教材,本書可和前本結閤以適用於大(專)學三、四年級以及研究所一年級以上相關科係,相當於一學年的完整半導體雷射的教材;本書亦適用於想要瞭解半導體雷射各種技術的專業研發人員單獨研讀參考。前本「半導體雷射導論」著重於半導體的基本特性、異質結構、發光與增益特性以及基本雷射原理;建議在研讀本書「半導體雷射技術」前可以先對這些內容有所瞭解,因為本書直接從半導體雷射元件的角度切入以探討半導體雷射的各種有趣的特性,此外建議本書的讀者需要具備在工程數學、近代物理與電磁學方麵的基礎知識,也最好熟悉簡單的電腦輔助數學軟體,這些會幫助讀者更容易體會與瞭解本書所介紹的半導體雷射的各種行為。

  本書共有八章。前三章為半導體雷射的原理、波導結構與動態特性的探討,屬於基本學理的介紹;第四到第六章為三種不同共振腔型式的半導體雷射的介紹,屬於進階的內容;而最後兩章關於製程與信賴度的討論則是屬於工程的範疇。學校教師可依據教學屬性與學生程度及特質,擇其內容教授。

  第一章為半導體雷射操作的簡介,一開始簡單介紹半導體異質結構與主動層增益的由來,然而若想要更深入瞭解這部分的讀者,強烈建議研讀前本「半導體雷射導論」;接著,使用描述載子濃度與光子密度的雷射速率方程式來推導半導體雷射的閾值條件與輸齣特性,同時介紹雷射縱模的概念以及多縱模操作的雷射,最後再使用雷射速率方程式來討論非輻射放射復閤、輻射放射復閤與受激放射速率之間隨著注入載子濃度的消長。第二章將介紹半導體雷射的波導結構對雷射特性的影響,我們從一維波導開始,引導齣波導模態與等效摺射率的概念,然後推導齣光學侷限因子的意義,以及其和雷射閾值條件的關係;進一步將一維的波導概念推廣到二維波導的橫麵結構,二維橫麵結構對常見的邊射型雷射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設計參數,本書將介紹等效摺射率法與有限差分法來解二維橫麵結構的波導模態,在第二章的最後將介紹這些波導結構對半導體雷射的遠場圖型,也就是遠場發散角的影響。第三章介紹半導體雷射的動態特性,我們將半導體雷射隨時間變化的參數,分成小信號與大信號響應兩個範疇來討論,在小信號近似中,先推導齣小信號的雷射速率方程式,進而求齣雷射調製的頻率響應,並介紹弛豫頻率與截止頻率的概念,接著引入非線性增益飽和效應,討論其對調製頻率的影響,並介紹高速雷射調製的設計原則,接著說明如何計算時域上小信號的暫態解;而在大信號響應中,我們將介紹導通延遲時間,以及使用數值方法獲得大信號在時域上的暫態解;接著,我們將介紹半導體雷射中的特有參數:線寬增強因子,對頻率啁啾與雷射發光線寬的影響,最後將介紹半導體雷射的雜訊來源及其影響。

  第四章為垂直共振腔麵射型雷射的介紹,首先是這種短共振腔麵射型雷射的歷史發展,再介紹布拉格反射鏡的結構,並使用傳遞矩陣法推導布拉格反射鏡的特性以及穿透深度的概念;接著,將介紹垂直共振腔麵射型雷射的閾值條件與溫度特性,並介紹垂直共振腔麵射型雷射的微共振腔效應,以及各種垂直共振腔麵射型雷射的侷限構造;接下來,我們再分別介紹長波長垂直共振腔麵射型雷射與藍紫光垂直共振腔麵射型雷射的進展。第五章介紹DFB與DBR雷射,這兩種雷射皆是應用瞭週期性光柵結構而達到單縱模操作的雷射型態,為瞭要說明光柵結構的作用,將介紹微擾理論與耦閤模態理論,並應用耦閤理論推導DFB雷射的閾值條件,以及介紹不同種類的DFB雷射結構;接著應用傳遞矩陣的方法推導DBR雷射的閾值條件,最後說明波長可調式雷射的結構與工作原理。第六章是光子晶體雷射的介紹,首先是簡單介紹光子晶體的概念與應用,接下來介紹兩種不同工作原理的光子晶體雷射,一是光子晶體缺陷型雷射,一是光子晶體能帶邊緣型雷射,我們將簡單介紹這兩種雷射的原理、歷史發展、元件特性與未來展望。

  第七章為半導體雷射的製作介紹,主要分為磊晶與製程兩部分;在磊晶部分,將介紹磊晶技術的發展,以及目前兩種最常見的磊晶係統:分子束磊晶與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接著再介紹數種半導體雷射常用的化閤物半導體材料係統,其中發光的波長涵蓋瞭從紅外光到紫外光的波段;在製程部分,將介紹半導體雷射的製作流程以及分別介紹這些流程所需的技術,包括蝕刻、沉積、離子佈植與金屬製程等。第八章則是介紹半導體雷射信賴度測試與劣化機製,首先是介紹各種半導體雷射特性測試的方法,接著討論信賴度測試方法、信賴度模型與分析方式;最後,分別介紹半導體雷射的劣化機製與半導體雷射失效分析的方法。

  為瞭使讀者學習到的概念更加實際與明確,本書在章節中編排瞭許多範例,這些範例不僅可幫助讀者熟悉半導體雷射的設計概念與元件特性,更可讓讀者迅速明瞭在書中所討論到的一些雷射物理參數的數值大小。在每章結束後,還伴隨有許多習題,這些涵蓋瞭數值或分析的問題可供讀者在學習完該章節後能有解決問題、推導公式與發展相關電腦數值模型的機會。由於近年來電腦輔助數學軟體的功能相當強大,本書在許多章節中特別介紹需要使用到數值方法的內容,希望讀者可以依此建立電腦模型來模擬雷射的特性,更能幫助讀者瞭解半導體雷射的行為。此外,本書還包含許多前瞻的雷射元件,例如光子晶體雷射就屬於相當新穎的半導體雷射結構,許多元件結構與理論都還在蓬勃發展中,特別把光子晶體雷射的內容放在本書中,一方麵是希望整理齣我們實驗室近幾年在這個領域上的成果,另一方麵也想拋磚引玉藉此激發齣年輕學子的創意,在半導體雷射的領域中持續創新;儘管如此,還有許多半導體雷射的技術因為本書篇幅的限製,無法收錄在書中,但是我們相信經由本書的引導可提供深入瞭解半導體雷射一係列進階技術完整的基礎。

  本書的內容實源自這幾年在國立交通大學光電所開設的課程「半導體雷射」後半部的進階教材,在2008年齣版瞭「半導體雷射導論」後,一直礙於忙碌的行程遲遲無法一氣嗬成的完成半導體雷射下半部的內容;然而在最近持續授課的過程中,一方麵一直有學生希望我們齣版續集,一方麵也有感於授課內容的需要,最後能夠在雷射發明50周年以及交大光電所創立30周年的年度裡,完成並齣版本書,我們心中有無限感恩!我們想感謝國立交通大學和光電係提供良好的授課與研究環境,特別是田傢炳光電大樓的完成,讓作者得以在嶄新優雅的空間中埋首寫作!本書的完成經歷瞭許多人的參與協助,我們要感謝博士班的學生俊榮、士偉、柏孝與煇閔分別在麵射型雷射、光子晶體雷射、雷射製程、雷射測試與信賴度分析等內容的提供,碩士班的學生鵬翔、永吉與詳淇使用電腦軟體繪齣許多精彩的圖錶,感謝當時在我們實驗室擔任博士後但現在任職於高雄大學的馮瑞陽教授提供的近、遠場模擬圖,此外我們非常感謝國立交通大學光電係的陳瓊華教授與光電係統研究所的林建中教授對本書極為仔細的校稿,我們同時想感謝那些曾經指導教誨過我們的師長,曾經與我們共同奮鬥互相討論的同事,曾經給過我們無私評論的研究同行,得以持續激發我們完成此書。

  最後,作者要深深感謝在這三年寫書過程中不斷給我們鼓勵和支持的妻子詠梅與竹美。

盧廷昌 王興宗
2010 於新竹交大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半導體雷射技術(2版)》的齣現,讓我想起當年苦讀相關文獻的時光,那時候缺乏一本結構完整、由淺入深的專著,很多基本概念都是靠自己拼湊起來的。我個人最期望看到的是,在「耦閤腔與外部迴饋」這一塊能有突破性的闡述。我們都知道,要實現超窄頻寬和極高頻率穩定度的雷射,必須引入外部光學元件。這本新版能否深入探討 DFB(分佈式迴饋)和 DBR(分佈式布拉格反射)雷射器中,耦閤係數 $kappa$ 的精確測量方法,以及如何將這些數值準確地輸入到模擬軟體中進行優化?特別是對於大麵積陣列雷射器的模式穩定性控製,這常常是高功率應用(如光碟燒錄機或雷射切割)的瓶頸所在。如果書中能增加一些關於「拓撲光子學」在半導體雷射器中應用的初步探討,雖然這部分可能還處於實驗室階段,但能讓讀者提前領略下一代技術的雛形,這將是極大的加分。一本好的技術書,應該同時餵養讀者現在需要的知識,並引導他們展望未來。

评分

這本《半導體雷射技術(2版)》真是讓人期待已久!身為一個長期關注光電領域的颱灣工程師,我手邊的舊版教材早就翻爛瞭,內容更新的速度跟不上產業的日新月異。半導體雷射,這玩意兒不隻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藍光、DVD 播放機的核心元件,更是現今光通訊、精密量測,乃至於未來量子計算的關鍵。我特別想知道,這次的第二版在「量子井結構設計」和「高速調變特性」這兩個章節有沒有更深入的探討。畢竟,現在的通訊速率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優化材料的異質結構來抑製熱效應、提高量子效率,絕對是業界最關心的痛點。希望編者能針對 InP 和 GaN 基底的雷射器在不同波段的錶現做更詳盡的比較分析,特別是針對中紅外線波段的量子級聯雷射(QCL)在氣體感測上的應用案例,如果能加入近幾年的研究突破,那對我們做專案開發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如虎添翼。上次聽說有新的文獻引用瞭最新的非線性光學效應對邊射型雷射的影響,如果能在這版中看到相關的深入解析,我會非常滿意。總之,我希望這本新書能像一本及時雨,填補我們在實務應用與前沿理論間的知識斷層。

评分

從一位長期從事光學係統整閤的颱灣技術人員角度來看,半導體雷射的「光束品質」與「耦閤效率」永遠是係統設計師頭痛的問題。因此,我非常期盼這本第二版能夠在「光束整形與耦閤技術」上加強篇幅。傳統上,我們常使用透鏡陣列或微米光學元件來改善輸齣光束的近場和遠場分佈。我希望書中能提供更具體的工程設計準則,例如如何根據雷射器的幾何尺寸和摺射率分佈,快速計算齣最佳的耦閤透鏡焦距和位置。如果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公式、查錶,甚至是基於 Zemax 或 Code V 的模擬範例,對現場工程師的幫助將是立竿見影的。此外,對於高功率雷射陣列的熱管理,這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散熱片問題,而是涉及到載流子纍積與光子吸收之間的複雜熱光耦閤。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熱模型(Thermal Model)的簡化計算方法,幫助我們在係統設計初期就預估齣溫度上升對元件性能的實際影響,那就太貼心瞭。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們在設計下一代光通訊模組時,可以隨手翻閱的「工具書」,而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

评分

收到這本《半導體雷射技術(2版)》的書封設計,我第一眼的印象是相當「穩重紮實」,這給瞭我一種強烈的信賴感。從我個人的學習經驗來看,教科書的價值不在於追逐最新的八卦新聞式研究,而在於把基礎理論的脈絡梳理得極為清晰。我希望這本新版能針對「載流子遷移機製」和「光子晶體雷射器」這兩塊,提供更直觀的物理圖像。尤其是光子晶體結構,它的設計參數動輒數十個,初學者光是理解其頻帶結構就感到頭疼。我期待書中能用更清晰的數學推導,搭配大量的圖錶輔助,來解釋如何透過改變晶格常數和孔洞排列來精準調控模場分佈。另外,對於雷射器的穩定性與壽命評估,這塊在工業界極為重要,但學術文獻往往著墨不深。如果書中能有專門的章節,討論如何從材料缺陷(如空位、位錯)的形成機製,預測長期運作下的光功率衰減麯線,那將是極具實用價值的內容。這本書若能成為一本兼具學術嚴謹與工程實用性的參考書,那它就絕對值得我們這些在光電所裡奮鬥的學生和研究員人手一本。

评分

坦白說,市場上關於雷射的書籍多如牛毛,但能真正把「半導體」這個核心概念貫穿始終,又兼顧到製程細節的,卻是鳳毛麟角。我特別關注的是,第二版在「異質接麵設計」的章節是否有更新。在現今製程追求極緻薄膜沉積的時代,原子層級的控製已經成為常態。我想知道作者對於最新一代的應變超晶格(Strained Superlattice)結構,如何影響其閥值電流密度和光譜線寬,是否有獨到的見解。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 MOCVD 或 MBE 生長過程中的即時監控數據對應到最終元件性能的案例分析,那就太棒瞭。我總覺得,很多理論上的優勢,在實際的晶圓製程中會因為溫度梯度、前驅物不均勻性而大打摺扣。此外,對於邊緣發射雷射與垂直共振腔麵射型雷射(VCSEL)的製程差異,特別是蝕刻工藝和錶麵鈍化技術的比較,也應該有更具體、更詳盡的描述。這本書如果能從「材料生長」到「元件封裝」形成一個完整的技術鏈條解說,那它就超越瞭一般理論書的範疇,成為一本真正的技術寶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