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Inventor 2程式設計與應用:開發Android App一學就上手(第五版)(附範例光碟) 

App Inventor 2程式設計與應用:開發Android App一學就上手(第五版)(附範例光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會安 
圖書標籤:
  • App Inventor
  • Android App
  • 程式設計
  • App開發
  • 教育
  • 資訊科技
  • 入門
  • 範例光碟
  • 第五版
  • Android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採用App Inventor最新版本的雲端開發平颱(需Internet連線),隻需與網際網路連線,就可以輕鬆使用App Inventor 2中文版開發Android App。

  本書架構由淺入深,從Android和App Inventor 2開始,詳細說明Android基礎程式設計,強調布局和使用介麵的互動設計,從按鈕、標籤與文字輸入盒組件開始,到選擇功能的介麵組件和圖片顯示,然後是清單介麵,訊息與對話框,完整說明使用介麵的建立,以及如何與使用者進行互動。

  本書說明如何啟動其他畫麵和行動裝置的內建Apps,幫助讀者建立多畫麵和整閤內建App的應用程式,最後使用多個綜閤應用範例來說明Android App開發的實作技巧。

  實作範例介紹調整變數的使用方式,減少前版區域變數的使用,改以全域變數實作。並介紹統計圖錶的繪製、OpenData的連結操作及人工智慧等熱門主題。

本書特色

  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初學者、學過Scratch或沒有程式設計經驗的讀者也能夠建立自己的App,不用撰寫一行程式碼,就可以「拼」齣自己的Android App。

  1.循序漸進方式:完整說明App Inventor基礎程式設計
  2.專案主題實作:幫助讀者精通Android App開發
  3.線上學習模式:使用連線版中文使用介麵,說明App Inventor 2的積木程式和外觀編排,操作介麵和離線版本完全相同
  4.中文軟體介麵:採用中文介麵之軟體,輕鬆學習App Inventor 2
 
實用編程入門與進階指南:構建高效能應用程序的思維與實踐 本書籍聚焦於現代軟件開發的核心理念、跨平颱應用構建策略以及高效的編程實踐,旨在為初學者和有一定基礎的開發者提供一套係統化、可操作的知識體係。內容涵蓋從基礎算法思維的培養到復雜項目架構的設計,強調理論與實際應用的緊密結閤。 --- 第一部分:程序思維與基礎構建模塊 本部分旨在為讀者打下堅實的編程基礎,建立正確的邏輯思考模式,這對於任何編程語言的學習都至關重要。我們不局限於特定平颱的語法細節,而是深入探討程序設計背後的通用原理。 第一章:理解計算的本質與邏輯構建 本章首先探討什麼是算法,如何將現實世界的問題分解為計算機可理解的步驟。內容細緻講解瞭流程圖、僞代碼的應用,以及如何使用結構化編程(順序、選擇、循環)來精確控製程序的執行流程。重點分析瞭遞歸這一強大的思維工具,並通過具體的案例展示其在解決復雜問題(如圖形遍曆、數學序列計算)中的效率與優雅性。此外,還引入瞭大O錶示法的基礎概念,讓讀者初步瞭解代碼效率評估的重要性。 第二章:核心數據結構與信息組織 有效管理數據是程序高效運行的關鍵。本章深入剖析瞭常見的基礎數據結構,包括: 數組(Arrays)與動態列錶(Lists): 探討一維和多維數組的內存分配和訪問效率,以及列錶在數據動態增減場景下的優勢。 棧(Stacks)與隊列(Queues): 詳細解釋“後進先齣”(LIFO)和“先進先齣”(FIFO)的工作原理,並展示它們在任務調度、錶達式求值中的實際應用。 鏈錶(Linked Lists): 對比數組,闡述鏈錶的插入與刪除操作的靈活性,並區分單嚮鏈錶和雙嚮鏈錶。 本章強調,選擇閤適的數據結構是優化程序性能的第一步。 第三章:麵嚮對象編程(OOP)的核心範式 麵嚮對象編程是現代軟件開發的主流範式。本章將係統地介紹OOP的四大支柱: 1. 封裝(Encapsulation): 如何通過定義類(Class)來捆綁數據(屬性)和操作數據的方法(Methods),並利用訪問修飾符(如公有/私有)來保護內部狀態的穩定性。 2. 繼承(Inheritance): 探討代碼復用的機製,如何建立清晰的“is-a”關係,並分析基類與派生類之間的交互。 3. 多態性(Polymorphism): 解釋方法重載(Overloading)和方法重寫(Overriding)的區彆,展示如何通過統一的接口處理不同類型的對象。 4. 抽象(Abstraction): 介紹抽象類和接口(Interfaces)的概念,如何專注於“做什麼”而非“如何做”。 通過大量代碼示例,幫助讀者理解如何構建模塊化、易於維護的代碼體係。 --- 第二部分:現代化應用開發與跨平颱策略 本部分將視角從純粹的語言語法擴展到實際的軟件構建過程,重點關注用戶交互界麵(UI/UX)的設計原則以及如何利用現代框架實現跨平颱部署。 第四章:用戶界麵/用戶體驗(UI/UX)設計基礎 構建一個成功的應用程序,不僅需要強大的後端邏輯,更需要直觀且吸引人的前端界麵。本章側重於設計原則: 可用性原則(Usability): 介紹尼爾森十大可用性原則,確保用戶能夠高效、無誤地完成任務。 界麵布局與響應式設計: 探討如何設計能夠在不同尺寸屏幕(手機、平闆、桌麵)上良好顯示的布局。內容涉及網格係統、流式布局的實現方法。 視覺層級與反饋機製: 如何利用顔色、對比度和間距來引導用戶的注意力,並確保所有用戶操作都能得到即時和明確的視覺反饋。 第五章:構建響應式和交互式應用 本章深入探討如何將靜態的界麵轉化為動態的、能響應用戶輸入的程序。內容包括: 事件驅動編程模型: 詳細解釋事件監聽器(Event Listeners)、事件冒泡(Bubbling)和捕獲(Capturing)機製。 數據綁定(Data Binding): 介紹單嚮和雙嚮數據綁定的概念,如何讓界麵元素自動同步底層數據模型的變更,從而減少手動更新UI的工作量。 狀態管理基礎: 探討應用狀態(State)的概念,以及在復雜應用中保持狀態一緻性的初步方法。 第六章:跨平颱開發框架的原理與實踐 在不依賴特定原生環境的情況下,如何最大限度地覆蓋目標用戶群體是當前開發的熱點。本章分析瞭主流跨平颱策略的底層邏輯: 渲染機製對比: 比較基於WebView的混閤應用、橋接原生組件的應用以及完全使用自繪引擎的應用在性能和原生體驗上的差異。 代碼復用與平颱差異處理: 討論如何編寫可復用的核心業務邏輯,同時針對不同操作係統(如權限管理、特定API調用)的差異性進行適配的策略。 --- 第三部分:數據持久化、網絡通信與性能優化 一個功能完整的應用必須能夠存儲數據、與外部世界交互,並保證自身的運行效率。 第七章:數據持久化技術:本地存儲與文件係統 本章講解應用程序如何記住用戶數據和配置信息: 鍵值存儲(Key-Value Stores): 介紹輕量級配置數據存儲的方法及其適用場景。 關係型與非關係型本地數據庫: 概述SQLite等嵌入式數據庫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執行查詢、事務處理和數據遷移。 文件係統操作: 講解安全地讀寫用戶文件、處理文件權限和路徑管理。 第八章:網絡編程與API交互 現代應用嚴重依賴網絡服務。本章聚焦於應用程序與服務器之間的通信: HTTP協議深度解析: 詳細講解GET、POST、PUT、DELETE等請求方法,以及請求頭(Headers)、響應碼(Status Codes)的含義。 數據交換格式: 深入學習JSON和XML的結構與解析技巧。 異步請求處理: 重點介紹如何發起網絡請求而不阻塞主綫程,包括迴調(Callbacks)、Promises/Futures等現代異步編程模式。 安全性考量: 介紹HTTPS、API密鑰管理的基本安全實踐。 第九章:調試、測試與性能調優 高質量軟件的交付離不開嚴格的質量保證流程。 高效調試技巧: 講解如何使用斷點、單步執行、觀察變量、日誌記錄等工具來快速定位和解決運行時錯誤。 單元測試與集成測試: 介紹測試驅動開發(TDD)的基本理念,以及如何為業務邏輯和界麵交互編寫可重復的自動化測試腳本。 性能瓶頸分析: 教授如何使用性能分析工具來監控CPU使用率、內存泄漏和I/O操作,並提供針對性的優化建議,例如緩存策略的實施和資源加載的延遲加載。 --- 本書特點總結: 本書內容組織邏輯清晰,從底層邏輯思維到高層應用架構,循序漸進。它側重於培養讀者“如何思考”而非“如何死記硬背特定API”,確保所學知識具備高度的可遷移性。書中的每一個理論點都配有精心設計的、可獨立運行的實踐案例,幫助讀者立即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代碼。目標是讓讀者在完成學習後,不僅能“製作”齣一個應用,更能理解其“運行”的原理,並具備應對未來技術挑戰的自主學習能力。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Chapter01 App Inventor與Android基礎
1-1 程式的基礎
1-2 Android行動作業係統
1-3 認識App Inventor
1-4 建立App Inventor開發環境

Chapter02 建立第一個Android App
2-1 使用App Inventor開發Android App
2-2 建立第一個Android App
2-3 在App Inventor測試執行Android App
2-4 App Inventor的使用介麵說明
2-5 App Inventor的專案管理

Chapter03 Android程式設計入門—變數與常數
3-1 物件的基本觀念與積木
3-2 介麵組件的屬性
3-3 變數與常數值
3-4 按鈕組件—執行功能
3-5 標籤組件—程式輸齣
3-6 文字輸入盒組件—程式輸入

Chapter04 使用介麵設計—運算子與運算式
4-1 認識介麵配置組件
4-2 基本介麵配置組件
4-3 捲動配置組件
4-4 更改介麵組件的外觀
4-5 運算子與運算式

Chapter05 使用者互動設計—程序
5-1 認識事件處理與程序
5-2 介麵組件的事件處理
5-3 畫布組件的觸控事件 – 繪圖
5-4 建立程序
5-5 在程序使用區域變數 - 滑桿組件
5-6 內建數學和字串函數

Chapter06 選擇與圖像組件—條件判斷
6-1 認識結構化程式設計
6-2 條件判斷
6-3 選擇組件與巢狀條件判斷
6-4 多選一條件判斷
6-5 圖像組件

Chapter07 訊息與對話框—迴圈結構
7-1 對話框組件
7-2 認識迴圈結構
7-3 固定次數迴圈
7-4 條件迴圈
7-5 巢狀迴圈

Chapter08 清單與清單組件—陣列
8-1 認識清單
8-2 建立清單
8-3 清單處理的相關拼塊
8-4 清單應用—數字不重複的大樂透開獎
8-5 清單元件

Chapter09 多螢幕Android App與日期/時間組件
9-1 認識螢幕組件
9-2 在專案新增螢幕組件
9-3 在多螢幕之間交換資料
9-4 日期/時間選擇器組件
9-5 計時器組件

Chapter10 啟動內建App、網路與地圖組件
10-1 如何啟動內建App
10-2 Activity啟動器組件
10-3 網路瀏覽器組件
10-4 網路組件
10-5 地圖組件

Chapter11 綜閤應用—繪圖、動畫與多媒體
11-1 聲音組件
11-2 綜閤應用:行動小畫傢
11-3 綜閤應用:認識動物
11-4 綜閤應用:鯊魚碼錶

Chapter12 綜閤應用—遊戲程式設計
12-1 認識遊戲程式設計
12-2 綜閤應用:打磚塊遊戲
12-3 綜閤應用:太空射擊
12-4 綜閤應用:打地鼠

Chapter13 綜閤應用—檔案、資料庫與語音
13-1 微資料庫、檔案管理與語音組件
13-2 綜閤應用:每日生活記事
13-3 綜閤應用:行動測驗
13-4 綜閤應用:字母學習

Chapter14 綜閤應用—定位服務、相機與感測器
14-1 GPS定位服務、照相機與感測器組件
14-2 綜閤應用:旅館在哪裡
14-3 綜閤應用:照片塗鴉
14-4 綜閤應用:太空射擊Ⅱ
14-5 綜閤應用:旅館在哪裡Ⅱ

Chapter15 綜閤應用-統計圖錶、旅遊景點導覽和OpenData旅遊資訊
15-1 雲端圖錶工具
15-2 綜閤應用:繪製統計圖錶
15-3 綜閤應用:單車遊蹤景點導覽
15-4 使用App Inventor字典剖析JSON資料
15-5 綜閤應用:OpenData旅遊資訊

Chapter16 綜閤應用-AI人工智慧和藍牙無線連接
16-1 認識人工智慧
16-2 綜閤應用:AI2人工智慧應用
16-3 綜閤應用:在Arduino開發闆使用藍牙無線模組
16-4 綜閤應用:遠端控製Arduino開發闆
附錄A 安裝與使用離線版AppInventor 2開發環境(收錄於書附光碟)
附錄B 跨平颱App開發與人工智慧(收錄於書附光碟)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281790
  • 叢書係列:大專資訊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9 x 26 x 2.3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五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前後參考瞭市麵上好幾本關於這類視覺化程式設計工具的書籍,相較之下,這本第五版的內容編排是最有條理、最不令人感到焦躁的。它的章節劃分非常清晰,每一單元之間銜接得非常自然,幾乎可以當成一本教材來使用,老師直接拿去上課都不用做太多修改。我尤其欣賞它在描述「錯誤排除」(Troubleshooting)這方麵的用心,書末附帶的常見錯誤與解決方案,幫我省下瞭不少在網路上大海撈針的時間。這部分內容顯示瞭作者在實際教學或開發過程中遇到的痛點,並將其整理齣來,這對初學者來說極為寶貴。不過,老實說,對於App Inventor這個平颱來說,它最大的限製其實在於跨平颱相容性和App發布的流程。本書對於如何將App打包並提交到應用商店的細節著墨不多,這對於期望將作品商業化的讀者來說,會是一個不小的遺憾。書中更多的是專注於App本身的開發邏輯,而對於發布後的營運和維護,則探討得相當有限,這點在教材中或許可以理解,但確實壓縮瞭讀者完整的開發體驗。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於「專案實作」的重視程度。作者似乎深知讀者最終目的不是為瞭學程式語言本身,而是為瞭做齣能解決生活問題的小工具。因此,書中許多章節都是以「完成一個特定功能的App」為目標來設計的,這種以終為始的教學方法,大大提高瞭學習的動機和成就感。舉例來說,製作一個簡單的倒數計時器,或是基於地理位置的提醒程式,這些實際的應用場景讓抽象的積木邏輯變得具體可感。這種實戰導嚮的風格,讓我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幾乎都能在書中找到對應的解決思路。隻是,我必須指齣,對於像我這種習慣於從理論結構去理解事物的人來說,書中對於「為什麼要使用這個積木而非另一個」的設計哲學討論不夠深入。它告訴你「這樣做可以跑」,但很少深入探討在不同情境下,不同設計模式的優劣權衡。這使得當我嘗試進行大型專案的架構設計時,會感到一絲迷惘,畢竟 App Inventor 的自由度很高,沒有一個清晰的設計原則指導,很容易寫齣維護性低下的「義大利麵程式碼」。

评分

說真的,我當初會買這本第五版的書,主要是因為市麵上很多App Inventor的資料更新速度跟不上官方平颱的變化,很多舊書的截圖和操作介麵都已經對不上瞭,光是這一點,這本第五版就顯得誠意十足。它幾乎涵蓋瞭目前主流的功能模組,像是如何串接外部資料庫、利用感測器,甚至是一些基礎的雲端變數應用,都講得相當到位。它的排版設計很注重閱讀的舒適度,不會讓人眼睛太過疲勞,而且編排上明顯有針對颱灣讀者的使用習慣進行微調,很多術語的翻譯和解釋都很貼近在地語境。不過,對於已經有點經驗的開發者而言,這本書的廣度雖然足夠,但在特定領域的深入探討上,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瞭。例如,在處理複雜的動畫效果或是高效能的資料處理上,它提供的解決方案多半是基礎版本,若想挑戰更精緻或更大型的專案,這本書的作用可能僅限於提供一個「起手式」的框架,後續的優化和效能調校,就得靠自己去啃更專業的文獻瞭。總體而言,它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從零開始」的工具書,但想成為高手,恐怕還得找別的進階讀物搭配。

评分

從一個已經有多年使用經驗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我認為它最大的價值在於其「現代性」與「全麵性」。儘管它是針對初學者的入門書,但它所涵蓋的技術棧並非停留在App Inventor 1.0的古老版本,而是緊貼著目前最新的平颱特性。許多新加入的擴充功能和介麵元件的介紹,在其他較舊的書籍中是完全看不到的。這讓我意識到,原來這個工具已經進步到可以實現比我想像中更複雜的功能。書中對資料處理的部分,特別是列錶檢視器(ListView)和資料庫的互動,講解得相當紮實,這對於建立任何具備資料儲存和查詢能力的App都是核心技術。但如果硬要說個不足之處,那就是當麵對某些需要使用到硬體底層權限的進階操作時,書中的處理方式顯得有點保守或過於簡化。例如,涉及到藍牙通訊的深度客製化,它提供的範例多半是基礎的連線與資料傳輸,對於如何處理連線中斷的邊界條件,或是如何優化低延遲的資料交換,就顯得力不從心。總結來說,這是一本非常適閤「入門」的書,但若想在特定領域「精通」,讀者仍需要補足更深入的技術文獻。

评分

這本號稱「一學就上手」的App Inventor 2 教學書,對於我這種對寫程式一竅不通的門外漢來說,確實提供瞭一個相當友善的入門途徑。書中大量的圖文並茂的解說,搭配光碟裡的範例程式碼,讓我不必麵對密密麻麻的文字敘述,光看步驟就能大緻瞭解如何拖拉積木,建構齣一個簡單的App雛形。尤其針對初學者在邏輯思考上的睏難點,作者設計的實作單元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介麵設計、元件配置,到後續的事件處理和資料流嚮,都講解得非常透徹。我特別欣賞它並沒有過度強調底層的程式語言概念,而是完全著重於視覺化的拖曳操作,這對於想快速做齣成品、驗證創意的業餘開發者來說,簡直是福音。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當我試圖將書中的範例稍微修改,想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時,就發現書本的深度似乎停在瞭「操作成功」的層麵,對於「為什麼這樣做」的底層原理探討,則顯得有些淺嚐輒止,這使得後續的除錯和進階客製化時,還是得自行上網補足許多進階資源。整體來說,它成功地消除瞭我對「程式設計」的恐懼感,是開啟手機應用開發之旅的一個極佳踏腳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