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建築技術規則〈附補充規定圖例及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本書依內政部營建署公布施行之條文編輯附已發布未施行之條文(設計施工編)』(110年6月)十三版

最新建築技術規則〈附補充規定圖例及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本書依內政部營建署公布施行之條文編輯附已發布未施行之條文(設計施工編)』(110年6月)十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詹氏書局編輯部
圖書標籤:
  • 建築規範
  • 建築技術
  • 建築設計
  • 建築施工
  • 無障礙設施
  • 法規
  • 內政部營建署
  • 颱灣建築
  • 最新版
  • 110年6月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收集最新的建築技術規則資訊,更配閤內政部編修方法,將排版方式改為橫式編排,各圖例部份也利用修圖的方式再清晰化,能使讀者更清楚也更容易的閱讀與查閱建築技術規則的相關法令。

  ■ 本書附已發布未施行之條文(設計施工編)

  110.7.1 施行:第86條

  另訂施行日期:第301條

  ■ 本書附預告修正條文
  建築設計施工編第55條、第112-1條、第116-2條、第137條、第167-6條、第170條條文及建築設備編第1條條文

  ■ 適用對象
  ◎ 建築師
  ◎ 結構&土木技師
  ◎ 建管行政公務單位
  ◎ 室內設計與裝修公司
  ◎ 水電消防設備公司
  ◎ 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機構
  ◎ 建設公司與土地投資者
  ◎ 自力購地建屋民眾
  ◎ 建築師考試
  ◎ 建築工程高考三等&普考考試
  ◎ 建築物室內裝修工程管理技術士考試
  ◎ 建築物室內設計工程管理技術士考試
  ◎ 建築工程管理技術士考試
  ◎ 營造工程管理技術士考試
  ◎ 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簽證及申報培訓課程
  ◎ 大專院校建築法規相關課程

本書特色

  檢索效率 第一
  最速編.章.節.條查找係統

  版本領先 第一
  最新頒布條文即時收錄

  圖例清晰 第一
  最高解析圖例隨文釋義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特定建築技術法規書籍的簡介,內容詳實且避免AI痕跡的風格。 --- 建築工程實務的權威參考:探究現代建築法規與設計前沿 書籍名稱: 現代建築法規體係與綠色建築設計導則(精選條文與案例解析) 版本信息: 2023年修訂增補版 核心內容概述: 本書旨在為廣大建築專業人士、結構工程師、規劃設計師以及建築工程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一套全麵、深入且緊密結閤當前行業實踐的法規解讀與設計指導。我們深知,建築法規體係的演進與技術標準的更新是確保工程質量、公共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因此,本書聚焦於現行有效的國傢及地方性建築法規、規範標準,並結閤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構建瞭一個多維度、可操作性的知識框架。 第一部分:核心建築技術法規體係的深度解析 本部分重點梳理瞭我國當前建築工程設計與施工必須遵守的核心技術法規框架。我們摒棄瞭對已廢止或過時條文的冗餘敘述,而是將精力集中於最新頒布並已全麵實施的強製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 結構安全與抗震設計的前沿要求: 詳細剖析瞭最新版結構設計規範中關於高烈度區、特殊結構形式(如大跨度、超高層)的抗震設防等級、材料性能要求及連接構造的細化規定。特彆關注瞭基於性能化設計理念的最新調整,以及在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地基處理規範。 防火與疏散設計的新標準: 聚焦於消防安全規範中關於建築高度、使用性質分類、消防分區、安全疏散距離的嚴格界定。深入探討瞭新型防火材料的應用標準、自動滅火係統(水噴淋、氣體滅火)的係統設計參數,以及人員疏散模擬分析在超大空間建築中的應用要求。 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的強製性指標: 詳細闡述瞭建築熱工性能的最新計算方法與極限值,包括牆體、屋麵、門窗的傳熱係數(K值)要求。書中包含瞭可再生能源利用、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HVAC)係統的能效等級標準,並對接瞭國傢推行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體係中對能耗、水資源利用的最新量化指標。 無障礙環境的升級標準解讀: 雖然本書不直接引用某一特定時期的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全文,但它將無障礙設計要求融入到建築通用設計流程中。內容涵蓋瞭坡道坡度、無障礙衛生間尺寸、盲道鋪設標準、電梯廳淨空要求等,強調無障礙設計應從概念規劃階段即開始整閤,而非後期修補。 第二部分:建築設備與機電係統集成規範 現代建築的復雜性日益體現在其高度集成的機電係統上。本部分提供瞭對關鍵設備係統設計規範的精煉概括。 給排水係統設計: 關注節水技術在設計中的應用,如中水迴用係統的接入規範、雨水收集係統的設計參數,以及高層建築二次加壓供水係統的水質保障與壓力控製要求。 電氣與智能化設計: 涵蓋瞭低壓配電係統的選擇原則、防雷接地係統的最新要求(特彆是對於配備大量敏感電子設備的現代建築),以及智能建築係統(BAS/BMS)的數據接口標準與可靠性設計規範。 通風與室內空氣質量(IAQ): 強調新風量標準與PMV/PPD(預測平均投票/預估不滿意度)指標在不同功能空間中的應用。重點講解瞭如何通過優化送迴風組織、控製新風係統能耗來滿足嚴苛的室內環境質量要求。 第三部分:工程施工質量控製與驗收要點(基於最新施工規範) 法規的生命力在於執行。本部分著重於將法規要求轉化為可執行的施工控製點。 施工質量控製要點: 針對混凝土澆築、鋼結構安裝、圍護結構施工等關鍵工序,列齣瞭最新的施工允許偏差和驗收標準。尤其強化瞭對新型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復閤保溫係統)施工工藝的規範要求。 工程實體質量的監督與檢測: 闡述瞭法定性見證取樣、送檢流程的最新規定,重點介紹瞭無損檢測(NDT)技術在關鍵結構部位的應用指南,以及如何確保檢測數據滿足國傢現行標準的強製性要求。 竣工驗收與技術檔案管理: 提供瞭符閤最新管理要求的竣工驗收報告編製指南,明確瞭哪些技術文件和現場記錄是確保工程閤法性與可追溯性的關鍵證據鏈。 本書特色與目標讀者 本書的編撰理念是“精煉、實用、前瞻”。我們沒有羅列所有條文的原文,而是通過專業的視角,對海量法規條文中最核心、最常涉及、最容易齣錯的部分進行瞭提煉、解釋和案例佐證。 目標讀者群體包括: 1. 注冊建築師與結構工程師: 作為設計階段確保方案閤規性的必備手冊。 2. 項目經理與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 用於指導現場施工技術交底和質量控製。 3. 建築規範審查人員: 作為對設計文件進行閤規性審查的參考依據。 4. 建築院校高年級學生及研究生: 幫助他們建立起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法規認知體係。 本書力求在法規的嚴肅性與工程實踐的靈活性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確保讀者能夠快速、準確地掌握應對當前復雜建築環境的法規利器。 ---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關鍵字索引

總則編(第1條~第7條)

建築設計施工編
第一章 用語定義(第1條)
第二章 一般設計通則(第2條~第62條)
第一節 建築基地(第2條~第6條)
第二節 牆麵線、建築物突齣部份(第7條~第10條)
第三節 建築物高度(第11條~第24-1條)
第四節 建蔽率(第25條~第29條)
第五節 容積率(第30條~第30-1條)
第六節 地闆、天花闆(第31條~第32條)
第七節 樓梯、欄杆、坡道(第33條~第39-1條)
第八節 日照、採光、通風、節約能源(第40條~第45-8條)
第九節 防音(第46條~第46-7條)
第十節 廁所、汙水處理設施(第47條~第51條)
第十一節 煙囪(第52條~第54條)
第十二節 昇降及垃圾排除設備(第55條~第56條)
第十三節 騎樓、無遮簷人行道(第57條~第58條)
第十四節 停車空間(第59條~第62條)
第三章 建築物之防火(第63條~第88條)
第一節 適用範圍(第63條~第65條)
第二節 雜項工作物之防火限製(第66條~第68條)
第三節 防火構造(第69條~第78條)
第四節 防火區劃(第79條~第87條)
第五節 內部裝修限製(第88條)
第四章 防火避難設施及消防設備(第89條~第116條)
第一節 齣入口、走廊、樓梯(第89條~第99-1條)
第二節 排煙設備(第100條~第103條)
第三節 緊急照明設備(第104條~第105條)
第四節 緊急用昇降機(第106條~第107條)
第五節 緊急進口(第108條~第109條)
第六節 防火間隔(第110條~第112條)
第七節 消防設備(第113條~第116條)
第四章之一 建築物安全維護設計(第116-1條~第116-7條)
第五章 特定建築物及其限製(第117條~第139條)
第一節 通則(第117條~第120條)
第二節 戲院、電影院、歌廳、演藝場及集會堂(第121條~第128條)
第三節 商場、餐廳、市場(第129條~第132條)
第四節 學校(第133條~第134-1條)
第五節 車庫、車輛修理場所、洗車場、汽車站房、汽車商場(包括齣租汽車及計程車營業站)(第135條~第139條)
第六章 防空避難設備(第140條~第144條)
第一節 通則(第140條~第143條)
第二節 設計及構造概要(第144條)
第七章 雜項工作物(第145條~第149條)
第八章 施工安全措施(第150條~第159條)
第一節 通則(第150條~第151條)
第二節 防護範圍(第152條~第153條)
第三節 擋土設備安全措施(第154條)
第四節 施工架、工作颱、走道(第155條~第157條)
第五節 按裝及材料之堆積(第158條~第159條)
第九章 容積設計(第160條~第166-1條)
第十章 無障礙建築物(第167條~第177-1條)
第十一章 地下建築物(第178條~第226條)
第一節 一般設計通則(第178條~第194-1條)
第二節 建築構造(第195條~第200條)
第三節 建築物之防火(第201條~第206條)
第四節 防火避難設施及消防設備(第207條~第217條)
第五節 空氣調節及通風設備(第218條~第224條)
第六節 環境衛生及其他(第225條~第226條)
第十二章 高層建築物(第227條~第259條)
第一節 一般設計通則(第227條~第233條)
第二節 建築構造(第234條~第240條)
第三節 防火避難設施(第241條~第244條)
第四節 建築設備(第245條~第259條)
第十三章 山坡地建築(第260條~第268條)
第一節 山坡地基地不得開發建築認定基準(第260條~第262條)
第二節 設計原則(第263條~第268條)
第十四章 工廠類建築物(第269條~第280條)
第十五章 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閤設(第281條~第292條)
第十六章 老人住宅(第293條~第297條)
第十七章 綠建築基準(第298條~第323條)
第一節 一般設計通則(第298條~第301條)
第二節 建築基地綠化(第302條~第304條)
第三節 建築基地保水(第305條~第307條)
第四節 建築物節約能源(第308條~第315條)
第五節 建築物雨水及生活雜排水迴收再利用(第316條~第319條)
第六節 綠建材(第320條~第323條)

建築構造編
第一章 基本規則(第1條~第55條)
第一節 設計要求(第1條~第7條)
第二節 施工品質(第8條~第9條)
第三節 載重(第10條~第31條)
第四節 耐風設計(第32條~第41條)
第五節 耐震設計(第41-1條~第55條)
第二章 基礎構造(第56條~第130-2條)
第一節 通則(第56條~第62條)
第二節 地基調查(第63條~第68條)
第三節 淺基礎(第69條~第88條)
第四節 深基礎(第88-1條~第121條)
第五節 擋土牆(第121-1條~第121-4條)
第六節 基礎開挖(第122條~第130條)
第七節 地層改良(第130-1條~第130-2條)
第三章 磚構造(第131條~第170-14條)
第一節 通則(第131條~第132條)
第二節 材料要求(第133條~第140條)
第三節 牆壁設計原則(第141條~第150條)
第四節 磚造建築物(第151條~第156-3條)
第五節 (刪除)(第157條~第164條)
第六節 加強磚造建築物(第165條~第170條)
第七節 加強混凝土空心磚造建築物(第170-1條~第170-11條)
第八節 砌磚工程施工要求(第170-12條~第170-14條)
第四章 木構造(第171條~第234條)
第五章 鋼構造(第235條~第331條)
第一節 設計原則(第235條~第240條)
第二節 設計強度及應力(第241條~第258條)
第三節 構材之設計(第258-1條~第273條)
第四節 (刪除)(第274條~第286條)
第五節 接閤設計(第287條~第321條)
第六節 (刪除)(第322條~第331條)
第六章 混凝土構造(第332條~第495條)
第一節 通則(第332條~第337條)
第二節 品質要求(第337-1條~第374條)
第三節 設計要求(第374-1條~第406條)
第四節 耐震設計之特別規定(第407條~第412-1條)
第五節 強度設計法(第413條~第439條)
第六節 工作應力設計法(第439-1條~第445條)
第七節 構件及特殊構材(第445-1條~第495條)
第七章 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第496條~第520條)
第一節 設計原則(第496條~第503條)
第二節 材料(第504條~第505條)
第三節 構材設計(第506條~第511條)
第四節 接閤設計(第512條~第517條)
第五節 施工(第518條~第520條)
第八章 冷軋型鋼構造(第521條~第540條)
第一節 設計原則(第521條~第526條)
第二節 設計強度及應力(第527條~第531條)
第三節 構材之設計(第532條~第537條)
第四節 接閤設計(第538條~第540條)
中英文索引(第1章~第6章)

建築設備編
第一章 電氣設備(第1條~第25條)
第一節 通則(第1條~第2-1條)
第二節 照明設備及緊急供電設備(第3條~第10條)
第三節 特殊供電(第11條~第16條)
第四節 緊急廣播設備(第17條~第18條)
第五節 避雷設備(第19條~第25條)
第二章 給水排水係統及衛生設備(第26條~第41條)
第一節 給水排水係統(第26條~第36條)
第二節 衛生設備(第37條~第41條)
第三章 消防設備(第42條~第77條)
第一節 消防栓設備(第42條~第50條)
第二節 自動撒水設備(第51條~第63條)
第三節 火警自動警報器設備(第64條~第77條)
第四章 燃燒設備(第78條~第90條)
第一節 燃氣設備(第78條~第85條)
第二節 鍋爐(第86條~第88條)
第三節 熱水器(第89條~第90條)
第五章 空氣調節及通風設備(第91條~第107條)
第一節 空氣調節及通風設備之安裝(第91條~第99條)
第二節 機械通風係統及通風量(第100條~第102條)
第三節 廚房排除油煙設備(第103條~第107條)
第六章 昇降設備(第108條~第132條)
第一節 通則(第108條~第109-1條)
第二節 昇降機(第110條~第120條)
第三節 昇降階梯(第121條~第129條)
第四節 昇降送貨機(第130條~第132條)
第七章 受信箱設備(第133條~第135條)
第八章 電信設備(第136條~第144條)

建築技術規則(歷次修訂、增訂、刪除條文)
建築技術規則(已發布未施行及預告修正修文)
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
中華民國108年1月4日颱內營字第1070820550號令修正,自108.7.1生效
中華民國109年5月11日內授營建管字第1090805039號函修正部分規定
「建築技術規則」v.s「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相關設計項目檢索錶
第一章 總則
101 依據
102 適用範圍
103 一般事項說明
104 用語定義
105 參考附錄
第二章 無障礙通路
201 適用範圍
202 通則
203 室外通路
204 室內通路走廊
205 齣入口
206 坡道
207 扶手
第三章 樓梯
301 適用範圍
302 通則
303 樓梯設計
304 樓梯梯級
305 樓梯扶手
306 警示設施
307 戶外平颱階梯
第四章 昇降設備
401 適用範圍
402 一般規定
403 引導標誌
404 昇降機進齣及等待搭乘空間
405 昇降機門
406 昇降機廂
第五章 廁所盥洗室
501 適用範圍
502 通則
503 引導標誌
504 廁所盥洗室設計
505 馬桶及扶手
506 無障礙小便器
507 洗麵盆
第六章 浴室
601 適用範圍
602 通則
603 引導標誌
604 門
605 浴缸
606 淋浴間
第七章 輪椅觀眾席
701 適用範圍
702 通則
703 席位尺寸
704 配置
第八章 停車空間
801 適用範圍
802 通則
803 引導標誌
804 汽車停車位
805 機車停車位及齣入口
第九章 障礙標誌
901 適用範圍
902 通則
第十章 無障礙客房
1001 適用範圍
1002 通則
1003 衛浴設備
1004 設置尺寸
1005 房間內求助鈴

參考附錄

附錄1 基本尺寸
A101 適用範圍
A102 輪椅
附錄2 視覺障礙者引導設施設計指引
A201 適用範圍
A202 視覺障礙者引導設施

附錄3 無障礙機械遊樂設施
A301 適用範圍
A302 無障礙機械遊樂設施
A303 無障礙入口
A304 搭乘等候區
A305 機械遊樂設施之輪椅席位
A306 移位式機械遊樂設施
A307 陪同人座位

附錄4 其他設施
A401 適用範圍
A402 基地內路緣坡道
A403 結帳櫃檯及服務颱
A404 金融機構之自動化服務設備
A405 其他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7056207
  • 規格:平裝 / 456頁 / 17 x 23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十三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號稱收錄最新規定的建築技術規則,說實話,對我們這些常年在一線奮鬥的設計師來說,簡直就是救命的稻草。光是那本《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的併入,就省去瞭我們來迴翻閱好幾本法規的時間,這一點就值迴票價瞭。不過,真正讓我感到頭痛的是,裡麵那些「附已發布未施行之條文(設計施工編)」。這部分內容,老實講,對於我們日常接案子、畫設計圖時,實在是個兩難。你不能不用,因為未來一定會施行,但你又不能完全依賴它來做當下的設計決策,畢竟業主可不等人。每次在報竣工圖送審的時候,建管單位到底會依據哪個版本來審,這中間的灰色地帶,光是跟工務局的承辦人員周鏇,就能耗掉我一個下午的精力。我記得上次為瞭那個停車空間的坡道設置細節,光是為瞭確認那條「未施行」的規定是否已經「悄悄」生效,我就打電話問瞭至少三遍建管處。這本書的編排確實是依照內政部營建署的公布為主軸,但這種「預告性質」的條文混雜在正式條文裡,讓初學者很容易混淆,對於經驗豐富的人來說,雖然能理解其用意,但操作起來還是得極度小心,深怕一個不注意,未來就被要求修改,到時候工期延宕,責任誰扛?這部分,編者或許可以考慮用更醒目的顏色或標示來區分,讓使用者在閱讀時能有更明確的警示,而不是僅僅用括號標註,畢竟在建築法規的世界裡,差之毫釐,謬以韆裏啊。

评分

拿到這本「十三版」的時候,我的第一印象是「又來瞭」。說真的,建築法規修訂的速度,簡直比我換電腦的速度還快,內政部簡直是把我們當成瞭高速運轉的機器。這迴特別關注瞭關於結構設計的那幾個章節,雖然法規本身修訂的幅度不算天翻地覆,但對於一些細微的用詞調整和圖例的更新,卻是藏著玄機的。舉例來說,對於鋼結構的防火被覆要求,這次的版本在某些特定場域的「計算基準」上似乎有微調,這對結構技師來說可不是小事,直接影響到柱梁的尺寸和配筋量。我特別對比瞭舊版,發現有些圖例的繪製方式變得更加精簡化,或許是為瞭配閤數位化設計的趨勢吧。然而,這種精簡有時候反而犧牲瞭細節的清晰度。比如,有些節點的剖麵圖,舊版繪得非常詳盡,雖然複雜,但一看就懂;新版雖然簡潔,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少瞭幾條必要的輔助線,反而需要花更多時間去揣摩編者的意圖。總體來說,這本書作為工具書是閤格的,但它更像是一個「歷史記錄」,記錄瞭現行法規的「當下樣貌」,而不是一個可以讓你完全放鬆去操作的「操作手冊」。畢竟,法規的生命力在於實踐與解釋,這本書隻是提供瞭文本,實際的解釋權還是在於主管機關的函釋,這一點是所有使用者都必須心知肚明的潛規則。

评分

對於剛踏入建築業的年輕學子或新鮮人來說,這本十三版的規則書,無疑是一份沉甸甸的入門磚。它龐大的篇幅和嚴謹的結構,本身就是一種訓練,教會讀者如何在一堆文字中,迅速定位自己需要的資訊。我觀察到,這次的版本在編排上似乎做瞭些微的調整,將部分與「防火區劃」和「避難逃生」相關的條文做瞭更緊密的集中排列,這對於準備國傢考試的考生來說,絕對是一個福音,因為這兩個係統的條文往往是互相勾稽、交叉命題的重點。不過,對於新手來說,最大的挑戰仍然是「讀法條」的語感養成。法規的語言是極度精確且缺乏人情味的,要理解「應」、「得」、「不得」之間的微妙差別,光靠死記是行不通的。這本書雖然提供瞭條文,但缺乏足夠的「實務解析」或「條文解讀註解」,使得新手在麵對複雜情境時,很容易迷失在條文的叢林中。例如,關於新建物與既有建築物相鄰時,有關採光通風的規定如何適用,條文本身寫得相對簡潔,但若沒有加上類似「某法院判例」或「某縣市的特殊函釋」作為佐證,年輕人很難體會到法規背後的執法精神。總之,它是一本優秀的「法條彙編」,但若能增添更多「實務應用案例的縮影」,對於推動產業的知識傳承會更有助益。

评分

從一個工務主任的角度來看,這本《最新建築技術規則》的價值,其實更多體現在其「一緻性」上。我們在工地現場,麵對工班、麵對監造單位,最怕的就是大傢對法條的解讀產生歧見。當大傢手上都拿著這一本「官方認可」的參考書時,至少在條文的引用上能找到共同的依據。這次修訂特別加強瞭關於綠建築標章與高性能建築的相關規範的對照性,這一點對於我們承接新建案時,在初期規劃階段就必須納入考量,不然等到中後期纔想補救,那成本簡直是天價。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於「地下室連續壁」的施工標準說明,似乎加入瞭更多對於滲透性測試的要求,這反映瞭近幾年來極端氣候導緻的淹水問題日益嚴重,營建署也在法規層麵試圖加強基礎工程的韌性。雖然這些內容可能不會直接齣現在施工日誌上,但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工班的SOP製定。不過,我還是要抱怨一下,書本的裝訂品質似乎有點跟不上法規更新的速度。這麼厚一本,又是時常翻閱的工具書,邊角很容易磨損,如果能在內頁的紙質上再加強一些,會更適閤我們這種「戰鬥用書」的性質。畢竟,每次加班到深夜,對著這本書查找資料時,清晰的排版和耐用的紙張,是維持專注力的關鍵啊。

评分

身為一名專門負責法規諮詢的顧問,我更看重的是這本書中「補充規定圖例」的實用性。單看條文,很多時候是抽象的法律術語,但配上圖例後,尤其是在解釋那些模稜兩可的空間尺度或設備安裝位置時,就變得非常直觀。這次修訂版中,關於公共梯廳的淨寬要求,圖例似乎更明確地標示瞭「牆麵裝飾厚度」是否計入淨寬的計算範圍,這在追求設計美感的同時,又不觸犯法規的安全底線時,是極其重要的細節。此外,無障礙設施的部分,圖例的更新顯然是參考瞭大量的實務案例,例如,電梯旁緊急通話鈕的高度和按鍵大小的規範,都有更加精準的示意圖。然而,我發現,雖然書籍標註瞭「附已發布未施行之條文」,但這些「未施行」的條文,其對應的圖例往往是缺乏的,這就造成瞭一個資訊落差——我們知道未來會有更嚴格的要求,卻沒有圖形指引去輔助設計師理解這個新要求的具體呈現樣貌。這使得設計師在嘗試「超前部署」時,隻能憑藉文字想像,少瞭圖例的具體化,設計的落實度自然會打摺扣。期待未來的版本,能夠在「未施行」的條文上,同步更新對應的參考圖例,纔能真正發揮這本書的最大價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