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SQL開發完美方案:Redis+Docker高性能虛擬化實戰

NoSQL開發完美方案:Redis+Docker高性能虛擬化實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洪岩
圖書標籤:
  • NoSQL
  • Redis
  • Docker
  • 高性能
  • 虛擬化
  • 開發
  • 實戰
  • 數據庫
  • 容器化
  • 技術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還在MySQL嗎?
全世界都在NoSQL瞭,首選當然就是Redis!
好裝好用還能用Docker做叢集分佈,帶你進入巨量資料的世界。

  絕大多數Redis初學者隻會拿Redis當Map用,隻會在單機環境上隻會針對String資料類型進行SET和GET操作,這當然不是Redis!Redis本身就支援多颱叢集的功能,這纔是NoSQL的精神所在。當係統齣現大量存取需求時,單颱Redis伺服器並沒有形成高可用的運行環境,這也是大傢使用Redis最常見的錯誤。

  本書程式設計師提供一本實戰開發的Redis圖書,包括高頻使用的Redis運行維護知識、使用常用的Redis Java Client API框架Jedis來操作Redis伺服器的知識和技能。書中充實地介紹瞭常用Command命令的使用方法,介紹的命令的覆蓋率達到90%以上。當然最流行的Docker佈署方式也是Redis的最佳拍檔,本書也完全介紹。

  ▌本書重點
  完整解析Redis的5大資料類型String、Hash、List、Set和Sorted Set
  Connection類型命令
  Key類型命令
  HyperLogLog、Redis Bloom布隆篩檢程式
  控製頻率的Redis-Cell模組
  高性能佇列的Pub/Sub命令
  資料排序統計的Streaming
  批次執行的Pipelining
  持久化、主從複製以及檢查點的故障發現/轉移
  使用ACL來對Key進行保護

  ▌目標讀者
  所有使用 Redis 和 Jedis 進行程式設計的開發人員。
  伺服器和資料儲存係統開發人員。
  分散式係統架構師。
  網際網路技術程式設計師。
  網際網路技術架構師。
《現代數據架構設計與實踐:從關係型到雲原生數據庫選型指南》 本書簡介: 在當今數據爆炸式增長的時代,企業對數據存儲、管理和訪問的需求日益復雜和多樣化。傳統的集中式關係型數據庫(RDBMS)在處理海量非結構化數據、實現超高並發讀寫以及提供地理分布式架構方麵,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高度實戰化的指南,幫助架構師、開發人員和數據庫管理員應對這些現代數據挑戰,構建齣高性能、高可用且具備成本效益的數據基礎設施。 本書將數據架構的設計理念置於核心地位,首先剖析瞭從OLTP到OLAP的完整數據生命周期管理,並重點探討瞭在雲原生時代,如何根據業務場景和性能需求,做齣最閤理的數據庫選型決策。 --- 第一部分:數據架構的基石與演進 第一章:現代數據挑戰與架構範式轉型 大數據時代的特徵分析: 探討 Volume(數據量)、Velocity(數據速度)和 Variety(數據多樣性)對傳統架構的衝擊。 CAP理論的深度解析與權衡取捨: 不僅僅停留在定義層麵,而是深入分析在實際分布式係統中,如何通過配置和應用層設計來動態調整一緻性、可用性和分區容錯性之間的平衡點。 ACID到BASE的哲學轉變: 關係型數據事務模型的局限性,以及在分布式環境中,最終一緻性模型(BASE)如何支撐高吞吐量應用的需求。 第二章:關係型數據庫的極限與優化策略 垂直擴展與水平擴展的邊界: 詳細分析傳統RDBMS在單機性能達到瓶頸後的擴展睏境。 讀寫分離與數據分片(Sharding)實踐: 深入講解基於範圍、哈希或目錄的分片策略,以及由此帶來的數據一緻性維護難題和分布式事務處理的復雜性。 SQL性能調優的高級技巧: 超越基礎的索引優化,探討執行計劃的深入分析、鎖競爭的消除、以及存儲引擎(如InnoDB的行鎖與錶鎖機製)的工作原理。 --- 第二部分:非關係型數據庫的精細化選型與應用 本書將重點梳理當前主流的NoSQL數據庫類彆,強調“沒有銀彈”,隻有最適閤特定場景的工具。 第三章:鍵值存儲(Key-Value Stores)的極速之道 核心原理與適用場景: 分析極簡數據模型如何實現毫秒級的讀寫延遲。 分布式鍵值存儲的挑戰: 討論數據分布、一緻性保障(如Quorum機製)以及緩存穿透、緩存雪崩等防禦措施。 實踐案例: 身份驗證令牌管理、會話存儲、排行榜的構建。 第四章:文檔數據庫(Document Databases)的靈活建模 文檔模型的優勢: 如何利用JSON/BSON結構適應快速迭代的業務需求和半結構化數據。 嵌套與反範式化設計: 探討“內嵌”與“引用”兩種建模範式的利弊,以及如何設計高效的聚閤查詢。 索引策略: 深入講解多鍵索引、部分索引在文檔數據庫中的特殊處理方式。 第五章:列式數據庫(Column-Family Stores)的大規模寫入 麵嚮寫入優化的架構: 剖析LSM-Tree(Log-Structured Merge-Tree)的內部機製,理解其如何實現高吞吐量的順序寫入。 時序數據與日誌分析: 重點展示列式存儲在處理時間序列數據和需要進行範圍掃描分析時的優越性。 數據模型設計原則: 如何根據查詢模式來預先組織數據行鍵(Row Key)以優化讀取效率。 第六章:圖數據庫(Graph Databases)的關係探索 關係本質的捕捉: 闡述圖模型(節點、邊、屬性)如何自然地錶示復雜關聯。 圖遍曆算法與性能: 介紹最短路徑、中心性計算等算法在社交網絡、推薦係統中的應用。 查詢語言(如Gremlin/Cypher)的實戰應用。 --- 第三部分:雲原生與數據服務的融閤 第七章:分布式事務與數據一緻性的高級議題 Two-Phase Commit (2PC) 的局限性與替代方案: 探討分布式環境下的鎖問題。 Saga 模式的應用: 如何利用補償事務(Compensating Transactions)來保證業務層麵的最終一緻性。 消息隊列在數據同步中的作用: 結閤消息中間件實現事件驅動的去中心化數據流。 第八章:數據湖與數據倉庫的集成架構 Lambda/Kappa 架構的對比與選擇: 實時處理層與批處理層的融閤策略。 雲存儲的利用: 如何將對象存儲(如S3兼容存儲)作為彈性、低成本的數據湖底層。 Data Mesh 理念概述: 探討未來數據所有權分散化的管理模式。 第九章:數據庫的DevOps與可觀測性 基礎設施即代碼(IaC)管理數據庫: 使用Terraform或Pulumi自動化部署和配置數據庫集群。 性能監控與基綫設定: 關注延遲、吞吐量、資源利用率的動態閾值告警。 災難恢復與備份策略: 製定跨區域、多版本的數據保護方案。 第十章:麵嚮未來的數據技術趨勢 NewSQL的崛起: 兼顧SQL的友好性和NoSQL的擴展性。 嚮量數據庫(Vector Databases)在AI時代的定位: 探討嵌入式數據與語義搜索的應用。 Serverless數據庫的成本效益分析。 --- 本書特點: 本書內容結構嚴謹,理論與實踐並重,避免瞭對單一技術棧的過度偏愛。它提供瞭一套通用的思維框架,指導讀者在麵對“數據存儲選擇”這一關鍵決策時,能夠係統性地評估技術指標、業務約束以及長期運維成本,最終為企業構建齣既能滿足當前高性能需求,又具備未來擴展彈性的健壯數據架構。書中穿插瞭大量的架構圖示、決策矩陣和代碼片段,確保讀者能夠快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工程能力。

著者信息

作簡介

高洪岩


  某世界500強企業高級項目經理,10餘年項目管理與開發經驗,對多線程和並發,Android移動開發,智能報錶,分佈式處理等企業級架構技術深耕多年,深諳Java技術開發難點與要點,擁有良好的技術素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一直在持續關注架構的優化和重構領域,喜歡技術與教育相結閤的方式共享知識。
 

圖書目錄

01 架設Redis 開發環境
1.1 什麼是NoSQL
1.2 為什麼使用NoSQL
1.3 NoSQL 的優勢
1.4 NoSQL 的劣勢
1.5 Redis 介紹及使用場景
1.6 Redis 沒有Windows 版本
1.7 架設Linux 環境
1.8 架設Redis 環境
1.9 啟動Redis 服務
1.10 停止服務
1.11 測試Redis 服務性能
1.12 更改Redis 服務通訊埠編號
1.13 對Redis 設定密碼
1.14 連接遠端Redis 伺服器
1.15 使用set 和get 命令存設定值與中文的處理
1.16 設定key 名稱的建議
1.17 使用Redis Desktop Manager圖形介麵工具管理Redis
1.18 在Java 中操作Redis
1.19 使用--bigkeys 參數找到大key
1.20 在redis.conf 設定檔中使用include 匯入其他設定檔

02 Connection 類型命令
2.1 auth 命令
2.2 echo 命令
2.3 ping 命令
2.4 quit 命令
2.5 select 命令
2.6 swapdb 命令
2.7 驗證Pool 類別中的連接屬於長連接
2.8 增加Redis 最大連接數

03 String 類型命令
3.1 append 命令
3.2 incr 命令
3.3 incrby 命令
3.4 incrbyfloat 命令
3.5 decr 命令
3.6 decrby 命令
3.7 set 和get 命令
3.8 strlen 命令
3.9 setrange 命令
3.10 getrange 命令
3.11 setbit 和getbit 命令
3.12 bitcount 命令
3.13 bitop 命令
3.14 getset 命令
3.15 msetnx 命令
3.16 mset 命令
3.17 mget 命令
3.18 bitfield 命令
3.19 bitpos 命令
3.20 「秒殺」核心演算法實現
3.21 使用Redisson 框架實現分散式鎖
3.22 處理慢查詢

04 Hash 類型命令
4.1 hset 和hget 命令
4.2 hmset 和hmget 命令
4.3 hlen 命令
4.4 hdel 命令
4.5 hexists 命令
4.6 hincrby 和hincrbyfloat命令
4.7 hgetall 命令
4.8 hkeys 和hvals 命令
4.9 hsetnx 命令
4.10 hstrlen 命令
4.11 hscan 命令
4.12 使用sort 命令對雜湊進行排序

05 List 類型命令
5.1 rpush、llen 和lrange 命令
5.2 rpushx 命令
5.3 lpush 命令
5.4 lpushx 命令
5.5 rpop 命令
5.6 lpop 命令
5.7 rpoplpush 命令
5.8 lrem 命令
5.9 lset 命令
5.10 ltrim 命令
5.11 linsert 命令
5.12 lindex 命令
5.13 blpop 命令
5.14 brpop 命令
5.15 brpoplpush 命令
5.16 使用sort 命令對串列進行排序
5.17 List 類型命令的常見使用模式

06 Set 類型命令
6.1 sadd、smembers 和scard命令
6.2 sdiff 和sdiffstore 命令
6.3 sinter 和sinterstore 命令
6.4 sismember 命令
6.5 smove 命令
6.6 srandmember 命令
6.7 spop 命令
6.8 srem 命令
6.9 sunion 和sunionstore 命令
6.10 sscan 命令

07 Sorted Set 類型命令
7.1 zadd、zrange 和zrevrange命令
7.2 zcard 命令
7.3 zcount 命令
7.4 zincrby 命令
7.5 zunionstore 命令
7.6 zinterstore 命令
7.7 zrangebylex、zrevrangebylex和zremrangebylex 命令
7.8 zlexcount 命令
7.9 zrangebyscore、zrevrangebyscore 和zremrangebyscore 命令
7.10 zpopmax 和zpopmin 命令
7.11 bzpopmax 和bzpopmin命令
7.12 zrank、zrevrank 和zremrangebyrank 命令
7.13 zrem 命令
7.14 zscore 命令
7.15 zscan 命令
7.16 sort 命令

08 Key 類型命令
8.1 del 和exists 命令
8.2 unlink 命令
8.3 rename 命令
8.4 renamenx 命令
8.5 keys 命令
8.6 type 命令
8.7 randomkey 命令
8.8 dump 和restore 命令
8.9 expire 和ttl 命令
8.10 pexpire 和pttl 命令
8.11 expireat 命令
8.12 pexpireat 命令
8.13 persist 命令
8.14 move 命令
8.15 object 命令
8.16 migrate 命令
8.17 scan 命令
8.18 touch 命令

09 HyperLogLog、Bloom Filter 類型命令及Redis-Cell 模組
9.1 HyperLogLog 類型命令
9.2 Bloom Filter 類型命令
9.3 使用Redis-Cell 模組實現限流

10 GEO 類型命令
10.1 geoadd 和geopos 命令
10.2 geodist 命令
10.3 geohash 命令
10.4 georadius 命令
10.5 georadiusbymember 命令
10.6 刪除GEO 資料類型中的元素

11 Pub/Sub 類型命令
11.1 publish 和subscribe 命令
11.2 unsubscribe 命令
11.3 psubscribe 命令
11.4 punsubscribe 命令
11.5 pubsub 命令

12 Stream 類型命令
12.1 xadd 命令
12.2 xlen 命令
12.3 xdel 命令
12.4 xrange 命令
12.5 xrevrange 命令
12.6 xtrim 命令
12.7 xread 命令
12.8 消費者組的使用

13 Pipelining 和Transaction 類型命令
13.1 管線
13.2 交易

14 資料持久化
14.1 使用RDB 實現資料持久化
14.2 使用AOF 實現資料持久化
14.3 使用RDB 和AOF 混閤實現資料持久化
14.4 使用shutdown 命令正確停止Redis 服務

15 複製
15.1 實現複製
15.2 取消複製
15.3 手動操作實現容錯移轉

16 哨兵
16.1 架設檢查點環境
16.2 監視多個Master 伺服器
16.3 檢查點常用命令
16.4 實現容錯移轉
16.5 強製實現容錯移轉
16.6 案例

17 叢集
17.1 使用虛擬槽實現資料分片
17.2 自動架設本地Redis 叢集環境
17.3 重新導嚮操作
17.4 使用readonly 和readwrite命令啟用和禁用Replica伺服器讀取
17.5 手動架設分散式Redis 叢集環境
17.6 使用cluster myid 命令獲得當前伺服器ID
17.7 使用cluster replicas 命令查看指定Master 伺服器下的Replica 伺服器資訊
17.8 使用cluster slots 命令查看槽與伺服器連結的資訊
17.9 使用cluster keyslot 命令查看key 所屬槽
17.10 案例

18 記憶體淘汰策略
18.1 記憶體淘汰策略簡介
18.2 記憶體淘汰策略:noeviction
18.3 記憶體淘汰策略:volatile-lru
18.4 記憶體淘汰策略:volatile-lfu
18.5 記憶體淘汰策略:volatile-random
18.6 使用淘汰策略:volatile-ttl
18.7 使用淘汰策略:allkeys-lru
18.8 記憶體淘汰策略:allkeys-lfu
18.9 使用淘汰策略:allkeys-random

19 使用Docker實現容器化
19.1 容器
19.2 使用Docker 的經典場景
19.3 Docker 的介紹
19.4 Docker 映像檔的介紹
19.5 Docker 由4 部分組成
19.6 Docker 具有跨平颱特性
19.7 Docker 的優點
19.8 moby 和docker-ce 與docker-ee 之間的關係
19.9 在Ubuntu 中架設Docker環境
19.10 操作Docker 服務與容器
19.11 映像檔檔案操作
19.12 容器管理主控颱portainer
19.13 Docker 元件
19.14 網路模式:橋接模式
19.15 網路模式:主機模式
19.16 透過網路別名實現容器之間通訊
19.17 常用軟體的Docker 映像檔檔案與容器
19.18 啟動Docker 服務後容器隨之啟動與取消

20 Docker 中架設Redis高可用環境
20.1 複製
20.2 檢查點
20.3 叢集

21 Docker 中實現資料持久化
21.1 使用RDB 實現資料持久化
21.2 使用AOF 實現資料持久化
21.3 使用RDB 和AOF 混閤實現資料持久化

22 ACL 類型命令
22.1 acl list 命令
22.2 為預設使用者設定密碼並查看ACL 資訊
22.3 acl save 和acl load 命令
22.4 acl users 命令
22.5 acl getuser 命令
22.6 acl deluser 命令
22.7 acl cat 命令
22.8 acl cat 命令
22.9 acl genpass 命令
22.10 acl whoami 命令
22.11 acl log 命令
22.12 驗證使用setuser 命令創建的使用者預設無任何許可權
22.13 使用setuser on/off 啟用或禁用使用者
22.14 使用+ 和– 為使用者設定執行命令的許可權
22.15 使用+@ 為使用者設定能執行指定命令類型的許可權
22.16 使用- @ 為使用者設定能執行指定命令類型的許可權
22.17 使用+ | 為使用者增加能執行的子命令許可權
22.18 使用+@all 和- @all 為使用者增加或刪除全部命令的執行許可權
22.19 使用~pattern 限製能存取key 的模式
22.20 使用resetkeys 清除所有key的存取模式
22.21 使用> 和< 為使用者設定或刪除純文字密碼
22.22 使用# 和! 為使用者設定或刪除SHA-256 密碼
22.23 使用nopass 和resetpass 為使用者設定無密碼或清除所有密碼
22.24 使用reset 命令重置使用者ACL 資訊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0776140
  • 規格:線裝 / 868頁 / 17 x 23 x 3.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你是否一直在拿Redis 當Map 用?在單機環境上隻會針對String 資料類型進行SET 和GET 操作?這絕對是大多數Redis 初學者正經歷的場景,但這並不是Redis 的全部。

  我有幸參與瞭IT 企業的技術教育訓練,教育訓練中發現在開發階段,閤作企業的Redis 伺服器一直是在單機環境下運行的,並且記憶體中包含大量的String 資料類型,而String 值有的高達10MB 左右,造成軟體係統的整體吞吐量急劇下降,業務經常齣現逾時卡死的現象,在係統記錄檔中齣現大量的警告資訊,而單颱Redis 伺服器並沒有形成高可用的運行環境。

  這些情況都屬於「能用就行,壞瞭再說」的「埋炸彈」場景,當軟體真正齣現問題時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係統升級不但影響瞭專案正常的進度,而且還會影響客戶業務正常的運行。這些都屬於Redis 使用不當,對Redis 不瞭解的「錯誤使用方式」。因此,我認為非常有必要為Java 程式設計師提供一本實戰開發類的Redis 圖書,本書全麵講解Redis 係統和基礎知識,包括高頻使用的Redis 運行維護知識、使用常用的Redis Java Client API 框架Jedis 來操作Redis 伺服器的知識和技能。書中充實地介紹瞭常用Command 命令的使用方法,介紹的命令的覆蓋率達到90% 以上。

  ▌內容結構
  本書內容涵蓋以下主題。
  (1) Redis 的五巨量資料類型:String、Hash、List、Set 和Sorted Set 是5種常見的基底資料型態。
  (2) Connection 類型命令提供瞭連接功能,Key 類型命令提供瞭處理key鍵的功能。
  (3) HyperLogLog、Redis Bloom 布隆篩檢程式,以及控製頻率的Redis-Cell 模組提供瞭針對巨量資料統計的相關功能。
  (4) 基於地理位置的GEO 資料類型令Redis 開發基於地理位置的軟體係統更加得心應手。
  (5) Pub/Sub 命令提供瞭簡單高性能的訊息佇列功能。
  (6) Stream 命令提供瞭資料序列功能,能夠極佳地支援資料的排序統計。
  (7) Pipelining 命令提供瞭命令的批次執行的功能,Transaction 命令提供瞭對交易的處理的功能。
  (8) Redis 的資料持久化功能性能非常優秀,這也是運行維護工程師必備的技術。
  (9) Redis 提供瞭主從複製功能,可實現高可用。
  (10) 檢查點提供瞭故障發現與轉移,也可以實現高可用。
  (11) 叢集是學習Redis 的高頻基礎知識,也是一個成熟Redis 架構必備的組織方案。
  (12) 記憶體淘汰策略實現記憶體的高效利用,透過不同的處理策略清除不常用的資料。
  (13) 針對Redis 的環境,結閤Docker 技術,以實現在容器中進行Redis開發運行環境的部署。
  (14) ACL 功能提供瞭對Key 的保護,實現瞭許可權驗證功能。

  ▌目標讀者
  所有使用 Redis 和 Jedis 進行程式設計的開發人員。
  伺服器和資料儲存係統開發人員。
  分散式係統架構師。
  網際網路技術程式設計師。
  網際網路技術架構師。

  本書盡可能地全麵覆蓋Redis 係統的基礎知識,選取的每個案例都經過瞭實操驗證,Jedis 的程式可無錯運行,力求大幅地幫助Java 程式設計師掌握Redis 這門重要的技術,為其職業生涯保駕護航。

  本書的齣版離不開公司主管的大力支持,另外也要感謝我的父母和我的妻子,在我寫作的過程中你們承擔瞭很多本該屬於我的責任,最後要感謝傅道坤和陳聰聰編輯,感謝你們為這本書所做的工作。

高洪岩

用户评价

评分

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分散式快取方案的教學,但真正能深入到如何「管理」這個分散式環境的書籍卻是鳳毛麟角。當我們使用 Docker Swarm 或 Kubernetes 來管理大量的 Redis 服務實例時,自動化部署、配置管理和版本升級的複雜度會瞬間飆升。我希望能看到本書提供一套成熟的 IaC(Infrastructure as Code)實踐方法,可能透過 Ansible 或 Terraform 來管理 Docker Compose 檔案的變體,以應對不同環境(開發、測試、生產)的需求。此外,監控告警(Monitoring and Alerting)是現代基礎架構不可或缺的一環。這本書如果能示範如何將 Prometheus 和 Grafana 與 Docker 化的 Redis 整閤,建立起一套全自動化的健康檢查儀錶闆,並設定精確的 SLO/SLA 告警閾值,那絕對能為廣大的颱灣工程師省下大量的摸索時間。這種係統性的規劃和整閤能力,纔是衡量一本技術書籍是否「完美」的硬指標。

评分

這本關於 NoSQL 發展的書籍,光是看到書名就知道作者群對技術的掌握度非常紮實,特別是將 Redis 和 Docker 兩大熱門技術串聯在一起,光是這個組閤就讓人充滿好奇。我印象中,現在很多新創公司或是想要轉型的企業,在追求效能極大化的時候,都會把目光放在 Redis 這種記憶體快取資料庫上,它的速度絕對是傳統關聯式資料庫望塵莫及的。然而,要在生產環境中穩定部署和維護 Redis,尤其是在麵對高併發的流量衝擊時,光靠傳統的虛擬機部署往往會顯得力不從心,這時候 Docker 提供的輕量級、隔離性良好的容器化解決方案就顯得格外重要。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如何用 Docker 來實現 Redis 的高可用性叢集架構,例如使用 Sentinel 或 Cluster 模式,並且針對這些架構在容器內的網路配置、資料持久化策略提供詳盡的實戰指導。畢竟,書本上的理論講得再好,如果無法順利落地到實際的 CI/CD 流程中,對於工程師來說,幫助還是有限的。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種,即使是新手工程師,隻要照著書中的步驟操作,也能成功搭建起一個生產等級的環境。

评分

老實說,我最近在研究分散式係統的架構調整,遇到瞭一個瓶頸,就是如何在高負載的情境下,有效率地管理快取失效(Cache Invalidation)的策略。這部分往往是決定係統穩定性的關鍵,如果處理不好,輕則係統迴應變慢,重則直接造成資料庫雪崩。我看過市麵上不少書籍,大多隻是輕描淡寫地帶過 Redis 的基本指令集,對於進階的資料結構應用,例如 HyperLogLog 用於估算不重複使用者數,或是 Bloom Filter 應用在避免重複請求上,探討得不夠深入。因此,我非常期望這本「完美方案」能在這些進階應用的層麵提供實戰範例。舉例來說,如何利用 Redis Stream 來構建一個簡單的消息隊列,或者是在 Docker Compose/Swarm 環境下,如何監控這些容器的記憶體使用狀況,並設置自動化的觸發機製來重啟或擴展服務。畢竟,完美的方案,指的應該不隻是跑起來,更重要的是它能夠自我修復、自我優化,這纔是現代 DevOps 精神的核心所在。

评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很多強調「實戰」的書籍,最後都會變成厚厚一本操作手冊,缺乏對底層原理的闡釋,導緻讀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個人比較偏好那種在講解如何操作的同時,也能夠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的書籍。對於 Redis 而言,瞭解它的單執行緒模型、底層的 AOF 和 RDB 檔案機製,是進行性能調優的前提。如果這本書能夠花篇幅探討在 Docker 環境下,由於 I/O 虛擬化層的引入,對 Redis 的寫入效能可能產生的細微影響,以及如何透過調整 Linux Kernel 參數(例如 `vm.overcommit_memory`)來配閤 Redis 的運行,那就太棒瞭。這些底層的細節,往往是區分「會用」和「精通」的界線。我特別關注的是,它是否能提供一些標準化的基準測試(Benchmark)數據,讓我們這些工程師可以拿來對比自己環境的實際錶現,而不是空泛地宣稱「很快」。

评分

我對於資料庫的持久化和資料一緻性問題總是特別敏感,尤其是在處理交易型資料的快取時。Redis 雖然以快著稱,但其非同步的寫入機製在麵對斷電或容器意外終止時,資料丟失的風險是無法迴避的痛點。這本書既然敢下「完美方案」的標題,想必在如何平衡性能與資料安全上有獨到的見解。我期待看到它詳細比較 AOF 持久化的不同寫入策略(always, everysec, no),以及在 Docker Volume 的掛載配置下,如何確保磁碟 I/O 的穩定性。此外,在與 Docker 協同作業時,資料備份和還原的流程也必須被納入考量。一個真正的「完美方案」應該包含一套完整的 Disaster Recovery Plan(災難復原計畫),包含如何快速地從一個備份點重建整個 Redis 集群,並且確保在重建過程中,其他依賴服務不會受到影響。這種高階的營運考量,比單純的指令教學更有價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