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復觀教授談文學與寫作【POD】

徐復觀教授談文學與寫作【PO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復觀
圖書標籤:
  • 徐復觀
  • 文學
  • 寫作
  • 文學理論
  • 寫作技巧
  • 散文
  • 評論
  • 文化
  • 教育
  • 臺灣文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文學特性之一,是在於它對人生社會所錶現的統一性、完整性。那怕隻寫人生社會的一個片段,但在這裏麵所蘊藏的,還是統一的、完整的東西。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而文學正是以人生社會的生命為自己的生命的。

  ~《人生》第十九捲第十一期,一九六〇年四月十六日
 
探索古典的巍峨:先秦儒傢思想的生命張力與時代迴響 本書導言:在典籍的迷霧中重尋先哲的脈動 本書聚焦於先秦時期中國思想史上的兩大高峰——儒傢與道傢,尤其側重於儒傢學派內部的多元張力及其對後世的深遠影響。我們旨在超越傳統教科書式的綫性梳理,深入挖掘這些古老文本所蘊含的生命哲學、政治倫理的內在矛盾,以及他們在麵對“時代之變”時所迸發齣的強大精神力量。通過對《論語》、《孟子》、《莊子》等核心經典的細緻文本細讀,輔以對齣土文獻(如郭店楚簡、馬王堆帛書)的參照性分析,我們試圖重建一個更具立體感和動態性的先秦思想圖景。 第一章:孔子與“仁”的構建——從倫理實踐到形上關懷 孔子思想的基石無疑是“仁”。然而,“仁”絕非一個單義的道德標簽,它是一個在具體情境中不斷生成、充滿張力的概念體係。本章將細緻剖析“仁”在不同場景下的具體體現——從“愛人”的泛愛精神到“剋己復禮”的自我約束,再到“因材施教”的教育實踐。 我們將著重探討孔子如何將個體的情感(孝、悌)提升至社會倫理的高度,構建起一個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等級有序而又充滿溫情的社會秩序。重點分析“禮”在這一體係中的中介作用:禮是“仁”的外在錶現,也是內化“仁”的規範框架。這種內外兼修的路徑,形成瞭儒傢思想“實踐的形而上學”的雛形。 此外,本章還將對比《論語》中關於“天命”與“知天命”的論述,探討孔子在麵對亂世與個人命運時的哲學調適,揭示其作為“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士人精神的深刻根源。 第二章:孟子的心性論革命——“性善”的倫理學建構與政治理想 孟子將儒傢思想推嚮瞭一個新的高度,完成瞭從經驗倫理到內在心性哲學的關鍵躍遷。本章將深度剖析孟子的“性善論”,探討“四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的本體論地位及其在實踐中的能動性。 我們不滿足於簡單描述“性善論”,而是深入探究孟子如何以“性善”為基點,論證瞭政治閤法性的來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種將倫理的內在確信與政治的現實運作緊密結閤的思維方式,構成瞭孟子思想最富革命性的部分。本章將詳細考察“浩然之氣”的培養過程,將其視為個體道德實踐與宇宙精神相接閤的象徵性錶達。同時,我們將對照性地考察孟子與梁惠王、齊宣王等君主之間的論辯,展現其理論在政治實踐中的受挫與堅持。 第三章:荀子的化性起僞——環境塑造與後天教化的辯證統一 與孟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荀子的“性惡論”。本章將探討荀子如何從人性的初始狀態齣發,建構起一套以“僞”(人為的製度與教化)為核心的社會構建學說。 我們重點分析“化性起僞”的內在邏輯:如果人性本惡,那麼社會秩序、禮義規範是如何可能且必然的?荀子的高明之處在於,他並未將“僞”僅僅視為對本性的壓抑,而是將其提升為人類文明的創造性活動。本章將考察荀子對“師法”、“法度”以及“隆禮重法”的強調,論證其思想如何為後世法傢與儒傢的融閤(如漢代)提供瞭思想資源。同時,也將審視其對“天”的認識——從有目的的神靈轉變為自然運行的客觀規律,這體現瞭先秦思想中理性主義的抬頭。 第四章:道傢異流——莊子的逍遙與對儒傢“入世”的深刻反思 在儒傢積極入世、緻力於構建理想社會圖景的同時,道傢代錶的另一種生命哲學提供瞭根本性的張力。本章將聚焦於莊子的思想世界,探討“逍遙遊”的真正意涵。 “逍遙”並非簡單的逃避,而是對既有價值體係的徹底超越。我們將分析莊子如何通過寓言、譬喻的手法,解構瞭儒傢所依賴的“名”與“實”、“是”與“非”的二元對立。重點解析“相對論”在莊子思想中的體現,以及他如何倡導一種與萬物齊一的“齊物”境界。 本章還將對比莊子與儒傢在“治國”問題上的根本分歧。莊子對道德教化、社會規範的批判,揭示瞭他在麵對僵化的政治現實時,所選擇的另一種生命策略——迴歸個體本真、順應自然之“道”,這為後世知識分子在政治失意時的精神棲居提供瞭永恒的範本。 第五章:先秦思想的融閤與後續影響——“道”在曆史中的流變 本章總結先秦儒、道等諸子百傢思想的交互作用。探討秦漢之際,法傢思想的短暫勝利與儒傢思想最終的“獨尊”。這種融閤並非簡單的取捨,而是對“道”的不同側麵的吸收:如法傢對製度化的“禮”的強化,以及道傢對個體生命自由空間的默許。 我們將探討先秦思想如何為中國曆史設定瞭幾個永恒的母題:積極的倫理擔當與消極的宇宙觀照;對個體價值的肯定與對集體秩序的維護。這些思想種子,在後續兩韆多年的曆史長河中,以各種麵貌反復齣現,塑造瞭中華文明的內核。 結語:重溫經典的永恒價值 先秦諸子,尤其是儒傢,構建瞭中華文明的精神骨架。他們關於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天地的關係所提齣的問題和提供的解決方案,即便在今日,依然具有強大的解釋力和啓發性。本書希望讀者能夠穿越時空的限製,感受先哲們在艱難的時代背景下,對於如何安頓人心、構建理想世界的真誠追問與不懈努力。閱讀這些文本,就是與中華文明最深刻的理性與情感進行一場持續的對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徐復觀教授(1903~1982)   

 
  二十世紀颱、港新儒學大傢之一。徐教授早年投身軍旅,參與瞭娘子關戰役和武漢保衛戰。一九四三年任軍令部駐延安聯絡參謀,與毛澤東等中共高層多次直接接觸。返重慶後開始參與國民黨高層決策。一九五一年後投身教育和學術,以恢復中國先秦儒傢的精神,及結閤儒傢思想及民主政治為己任。著有《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中國藝術精神》、《中國文學論集》、《兩漢思想史》及《中國經學史的基礎》等學術著作。在教學和研究之餘,徐教授自一九五○年至辭世前發錶瞭大量時論,是颱、港最具社會影響力的政論傢,也是二十世紀中國智識份子中的標竿人物。
 

圖書目錄

編輯序
為學習而寫作
如何開始文藝寫作
白話、白話文、白話文學中國文學欣賞的一個基點──一九七〇年三月十七日中國語文學會演講會講辭
永恆的幻想
中國文學中的想像問題
中國文學中的想像與真實──〈中國文學中的想像問題〉補義
儒道兩傢思想在文學中的人格修養問題
弗諾特對現代文學的影響
中國文學討論中的迷失──一九七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在新亞研究所文化講座講辭
傳統的文學思想中詩的個性與社會性問題
從怪異小說看時代
讀艾青〈新詩應該受到檢驗〉
漫談魯迅──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文學會的講演稿
香港中文大學的國文試題
略評〈中國新文學大係續編編選計劃〉
颱北的文藝爭論
文體觀念的復活
《中國文學論集續篇》自序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1518305
  • 規格:平裝 / 150頁 / 15 x 21 x 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編輯序

  廿世紀新儒學大師徐復觀教授論文學的著作,詳載於《中國文學論集》和《中國文學論集續篇」二書中。本書自徐復觀教授以社會大眾為對象的時論中,收集瞭十六篇談論文學和寫作的文章,一篇討論「文體」觀念的文章,以及二篇徐復觀教授自述研究中國文學的歷程和期盼的文章,計十九篇。供讀者參考。
 
徐武軍徐元純敬誌

用户评价

评分

從POD(隨選列印)的形式來看,或許這更像是對某些珍貴講稿或手稿的搶救性整理,這本身就帶有一種時代的滄桑感。在數位化浪潮下,能將徐先生的聲音以實體書的形式保存下來,是我們這一代讀者的福氣。我尤其好奇,他會如何看待當代颱灣文學的發展趨勢?當然,這可能不是本書的直接重點,但一個大師級人物的眼光,總能從對古典的深刻掌握中,摺射齣對當代的犀利洞察。我準備好瞭,要用一種比較緩慢、沉靜的步調來閱讀,不求速成,隻求與這位前輩進行一場心靈上的交會,享受那種與智者對話的樂趣。

评分

對於一個熱愛中文寫作的人來說,最重要的資產就是「觀照世界的方式」。我猜測徐教授在這本書裡,不會隻是教我們如何寫齣「好句子」,而是教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值得書寫的人」。這涉及到的層次非常高,它可能關乎一個人的品格、他的歷史觀,乃至於他如何處理人生的重大課題。這種由內而外的建構,纔是真正的寫作之道。我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被提醒,寫作不僅是技術,更是一種生命實踐,一種對真理的追尋。這種啟發式的閱讀體驗,是我最期待從這樣一位偉大思想傢身上獲得的寶貴饋贈。

评分

這本書的作者,徐復觀先生,是個傳奇人物。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那種深度和廣度,真是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光是從書名就能感受到那種深厚的學術底蘊,絕對不是膚淺的入門讀物。我想,光是能坐下來好好啃完這本書,就已經是對自己閱讀能力的一種挑戰和洗禮瞭。尤其對於我們這些在颱灣土生土長,又對傳統文化抱持著一份敬畏之心的讀者來說,能夠有機會接觸到徐先生這樣大傢的心法,簡直是無價之寶。我特別期待能看到他如何解析那些經典文本背後的思想脈絡,那種跨越時代的對話,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地方。這本書的齣版,無論是對學術界還是對一般愛好傳統文化的讀者,都是一個福音。

评分

閱讀這類書籍,最怕的就是遇到那種故作高深的文字堆砌,讓人讀瞭半天抓不到重點。但徐復觀教授的風格,我總覺得是既有學院派的嚴謹,又不失那種大傢風範的平易近人。我猜想,這本關於文學與寫作的探討,一定會觸及到很多我們在日常寫作中容易忽略的「根本性」問題。比如,什麼纔是真正的「文氣」?如何透過文字展現個人的生命體驗,而不隻是複製別人的技巧?這些都是需要時間慢慢體會的。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清晰的思路,幫助我們在麵對現代資訊爆炸的環境下,仍然能守住文字的純粹與力量。這種「道」的傳承,比單純的技巧傳授要重要得多。

评分

颱灣的教育體係,有時候過度強調應試技巧,讓文學變得冰冷而功利。因此,一本像《徐復觀教授談文學與寫作》這樣的書,更像是一帖清涼散,能讓人迴歸到文學創作的本質——那份對世界的關懷和對自我的誠實。我預期書中會談及「學養」與「文采」之間的關係,這兩者缺一不可,但常常被割裂看待。徐先生想必會強調,沒有深厚的學養作為底層支撐,再華麗的辭藻也隻是空殼。這種紮根於傳統哲學思想的寫作論,絕對是現今浮躁文壇所急需的定錨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