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法律在地匯閤【颱灣史論叢 法律篇】

多元法律在地匯閤【颱灣史論叢 法律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史
  • 法律史
  • 多元法律
  • 在地知識
  • 法律在地化
  • 颱灣法律
  • 史論叢
  • 文化法律
  • 社會法律
  • 法律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位處多方勢力交集的颱灣,承受多股法律文明洗禮。原住民族於17世紀先遭逢歐洲的荷蘭法律,漢人移民接著引進東亞漢字文化圈法律傳統,19世紀末新興海權日本,帶入源自近代西方的憲政體製、刑事法律、財産法製,乃至親屬繼承法製。戰後改行民國時代中國的法律,但1949年起作為事實上國傢,自主繼受歐美法律學說及製度,並於1990年代民主化後,形成當今法秩序。

  本書依上述曆史脈絡收錄10篇論文,以顯現政權或國傢的變動,如何主宰颱灣的法律規範內涵,以及製法與執法階層的文化屬性,最終多元鑲嵌成當今颱灣人法律生活。期待讀者將本書就特定議題、特定時代所為較細緻的論辯,置於整個颱灣法律史的框架內,進而從各種視角,提齣更多具有洞見的學術論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泰升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法學博士,現任國立颱灣大學講座教授兼齣版中心主任、中央研究院颱史所暨法律所閤聘研究員。專攻颱灣法律史,曾獲教育部學術奬、國科會傑齣研究奬3次、中研院人社專書奬、華盛頓大學法學院終身成就奬等。

鄭維中

  荷蘭萊頓大學曆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颱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專長領域:東亞海洋史、早期颱灣史、近代早期世界史。著有《荷蘭時代的颱灣社會:自然法的難題與文明化的曆程》、《製作福爾摩沙:追尋西洋古書中的颱灣身影》、War, Trade and Piracy in the China Seas (1622-1683)等及多篇論文。

曾文亮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颱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專長領域:颱灣法律史。

吳俊瑩

  國立颱灣大學曆史學係博士候選人,現任國史館助修。研究興趣為颱灣法律史、二二八事件。

陳宛妤

  國立颱灣大學法律學係法學士、碩士,日本京都大學法學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專長領域:颱灣法律史、民事財産法、日本法製史、法律與社會發展。

 

圖書目錄

總序:為颱灣學研究奠基/王泰升
編輯凡例
主編序/王泰升
作者簡介
圖錶目次

導論/王泰升

第一章 帶入西方法律的荷蘭統治者/鄭維中
一、荷治時期颱灣等級製領邦的政體型態
二、颱灣本島領邦體製的確立與司法活動的推行
三、熱蘭遮市城市體製的確立與司法活動的推行
四、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東印度地區推行的法律
五、羅馬―荷蘭法的形成與荷蘭諸邦司法機關的關係
六、荷蘭東印度公司司法當局治理漢人市民的情況
七、荷蘭司法機關吸納漢人鄉莊自治組織的現象
八、漢人市民共同體(Chinese gemeente)透過荷蘭司法機構重新詮釋漢人法習慣
九、結論:自然法的難題與文明化的曆程

第二章 清治時期傳統中國的審案機製/王泰升、曾文亮、吳俊瑩
一、問題緣起
二、地方衙門檔案視野下的審案程序
(一)呈準階段對案件的輕重判斷與受理
(二)因人因案而異的審案程序
(三)「審轉」在地方衙門的意義
三、裁斷的準據
(一)律例被引述且被遵守
(二)律例未被遵守的情形較多
(三)律例規定僅是判案基準之一
(四)從傳統中國理解傳統中國
四、結論

第三章 近代西方憲政體製的到來/王泰升
一、前言
(一)問題意識
(二)研究對象
二、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憲政主義初體驗
(一)伴隨憲法爭議而來的憲政主義概念
(二)西方憲政主義的在地實踐:以颱灣議會請願運動為例
(三)缺席的行動者:高山族原住民族
(四)整個日治時期程度有限的初體驗
三、國民黨一黨專製下的憲政主義再體驗
(一)以「訓政前置主義」箝製自由民主憲政
(二)非常體製下的憲政主義實踐:以雷震案為例
(三)重行集結的行動者
四、政黨輪替下的憲政主義新體驗
(一)自由民主憲政的實現及人民憲政觀的轉變
(二)國傢真實與法製上宣稱矛盾以及相異的國族認同
(三)觀念分歧的行動者
五、認同自由民主憲政的國傢認同
六、結論:曆史思維下的未來展望

第四章 日治時期刑事司法與颱灣社會的變遷/王泰升
一、緒言
二、統治秩序與政治犯的處置
(一)軍事鎮壓(1895-1902)
(二)對武裝抗日的司法製裁(1907-1916)
(三)對政治反對運動的法律壓製(1914-1937)
(四)戰時對政治犯的羅織入罪(1937-1945)
三、社會秩序與一般犯罪的懲治
(一)自成一套的犯罪控製體係
(二)整個體係的持續存在
(三)颱灣社會的犯罪狀況
四、西方式刑事法製度的引進
(一)罪刑法定原則
(二)處罰須經正當法律程序
(三)處罰的平等性
(四)處罰規定的徹底執行
(五)監獄與更生
(六)非西方式的刑事措施
五、遵法服從與法律的繼受
六、結論

第五章 日治時期颱灣的辯護士社群/曾文亮
一、前言
二、颱灣辯護士社群齣現
(一)帝國規格的辯護士職業
(二)殖民地特殊性與颱灣辯護士製度
三、殖民地辯護士社群的職業性格
(一)帝國性格下的職業環境訴求與人權主張
(二)颱灣社會脈絡下的辯護士形象與生計問題
四、辯護士社群的族群變化、世代交替與理念轉變
(一)本島人辯護士的齣現與民族運動參與
(二)法庭權利鬥爭與人權擁護的職業理念
(三)新辯護士法與辯護士職業特權的強化
五、辯護士社群活動的在地化及其限製
(一)法律知識的大眾化
(二)颱灣人辯護士的增加與辯護士社群的結構轉變
(三)在地化的人權擁護及其界綫
六、結論
(一)帝國規格與殖民地特殊性
(二)殖民地特殊性的緩和與颱灣在地性的浮現
(三)颱灣在地性的強化與帝國化翻轉

第六章 日治初期資本主義財産法製的確立/陳宛妤、王泰升
一、緒言:法律史與經濟史的交會
二、雙軌並行的現代契約法製
(一)清治時期的傳統中國官府規定與民間習慣
(二)日治初期日本民法與颱灣舊慣並存的現代契約法製
(三)颱灣舊慣調查及契約習慣法之內涵
(四)新締結契約模式:施行公證製度
三、以「舊慣」為名的現代財産權製度
(一)確立單一的土地所有權
(二)導入現代不動産金融製度
(三)現代公示製度的建立:土地登記規則
四、現代資本主義財産法規範與概念在社會中的實踐
五、結論:有待未來更深入的研究

第七章 多元鑲嵌的日治時期颱灣人傢族法/瀋靜萍
一、前言
二、舊瓶裝新酒的舊慣:總督府法院對於「傢」之內涵改造脈絡
(一) 近代西方法元素之帶入
(二)日本法元素之帶入
(三)傳統中國傢族規範元素之消長
(四)對颱灣人之傢進行改造的意義及目的
三、多元性格之傢族法對於女性之定位
(一)國傢法賦予女性之權利主體地位及其內涵
(二)國傢法默許女性權利地位之屈從與客體化
四、結論

第八章 戰後初期新內地的再延長與法律現代化/王泰升.
一、因不同國傢的統治而再滋生「內地化」問題
二、 颱灣在當時中國法製上的特殊性與「內地延長」
三、再次的「內地延長」部分提升瞭法製麵的現代性
四、從屬於中國的內地化所緻現代化中挫
五、新內地再延長的終止及其遺緒

第九章 戰後的繼受當代歐美日本法製及法學/王泰升
一、多元鑲嵌式自主繼受
二、對美國法的繼受
(一)經由美援體製導入美國法律或思維
(二)由法學研究者引進的美國法
(三)晚近立法上主動採取美國法製
三、對日本法的繼受
(一)日本法學知識對戰後颱灣的持續影響
(二)以日本法作為供參考的外國立法例
(三)司法實務上日本影響力從絢爛歸於平淡
四、對德國法的繼受
(一)以戰後德國法推動颱灣的自由民主法治
(二)被納入司法實踐中的德國法
(三)再度作為立法依據的德國法

第十章 原住民族相關法製的迴顧及省思/王泰升
一、緒言
二、歐洲人殖民地上的臣民
三、漢人統治下的特殊人群
四、清朝法律下特殊地域的特殊人群
(一)在「境外」的「生番」
(二)在版圖內特區的「熟番」
(三)熟番從特殊人群到視同漢人
(四)生番首度麵臨漢化的威脅
五、近代日本法下的同化與特殊化
(一)原住民族在國傢法上的人群分類
(二)對高山族原住民為「特殊」統治的法製
(三)高山族原住民的法律傳統有限度的被延續
六、中華民國法下長期以同化為基調
(一)從「山地同胞」到「山地山胞」與涵蓋平埔族的「平地山胞」
(二)縮小特彆區域及減少特彆措施
(三)原住民族法律傳統遭否定卻也未貫徹法治原則
七、晚近國傢法律轉趨承認原住民族主體性
(一)整體發展概況
(二)較具開放性的原住民身分認定法製
(三)原住民保留地製度以因循舊章為主
(四)原住民族法律傳統國傢法化的可能性
八、結論

延伸閱讀書目
索引


 

圖書序言

總序    

為颱灣學研究奠基

王泰升(颱大講座教授兼齣版中心主任)


  國立颱灣大學齣版中心秉持「將研究迴饋到教學」的理念,不斷鼓勵研究有成的學者,編寫可引導莘莘學子進入學術殿堂的教科書。尤其為瞭彌補來自外國的教科書,較難周全地顧及本國人文社會環境之憾,特彆期待能齣版一套有關颱灣曆史的叢書。讓颱灣本地生易於將整個人類的經驗,融入其所身處之颱灣的曆史及社會脈絡中,外地生易於認識颱灣經驗在全球社會中具有的獨特性,亦即通過在地化而提升國際化。

  新興的颱灣史在敘事架構上,原即不執意於僅做斷代史,復因許多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者,為探求其專業領域的曆史而投入颱灣史研究,從而在通史之外發展齣更具深度的專史。有鑑於此,作為學術用書的這套「颱灣史論叢」,擬以單一的學術領域,或內涵豐富的特定專題,進行分冊。一方麵藉由多學科及多麵嚮的探究,描繪齣更細緻的颱灣整體曆史圖像,以拓展史學研究者的視野;另一方麵提供颱灣人文社會科學界,於運用颱灣的素材建構學術論述時,所亟需之颱灣史基礎知識,裨益於人文社會理論的在地化。再基於將學術作品推廣至一般社會生活的宏願,期盼以這樣的跨領域研究,形塑颱灣新文化!

  這套「颱灣史論叢」的齣版契機,來自2018年颱大教務處運用教育部經費,支持齣版中心所提齣的「優質教科書齣版計劃」。在最初的發想階段,承濛劉翠溶院士、謝國興教授、張隆誌教授殷切指導,湯世鑄總編輯為多麵嚮的考量,方見其端倪。按颱灣學界自1970年代,尤其是1980年代起迄今,在颱灣曆史及人文社會各層麵,已有豐碩的研究成果。本論叢因此擬委請學有專精的教授擔任各分冊主編,就特定的領域或專題,應論述上之需,匯集其個人所撰寫、或學界眾人所發錶的相關論文,串連成一書,以詮釋颱灣曆史及人文社會的發展曆程。有幸邀集來自國內外、任教於各教學或研究機構的學者:王泰升、李文良、呂紹理、吳叡人、吳聰敏、洪鬱如、範燕鞦、許佩賢、許雪姬、黃美娥、張隆誌、詹素娟、劉益昌、劉翠溶、薛化元、謝國興(依姓名筆畫排列),擔任各分冊主編。由於在眾多高品質的學術論文中,僅能納入少數與本論叢之編寫目的、各分冊之核心論旨最為接近者,故為彌補這項缺憾,各分冊都列有「延伸閱讀書目」,以幫助讀者對各分冊所涉議題有更廣泛的認識。本論叢之完成有賴齣版中心整個團隊的通力閤作,在行政人員提供堅實的支持下,幾位編輯承擔起接洽各選文作者、全書格式一緻化、編排索引等繁雜但必要的工作,並由專人負責嚮學界及社會大眾行銷。

  本論叢初步展現颱灣學界,數十年來針對颱灣曆史及人文社會所為的學術纍積。個人纔具有限,忝為叢書的策劃,有緣跟國內外的主編、作者及齣版中心同仁,一起為颱灣史與颱灣學研究的奠基工程,貢獻一份心力,甚感幸運與榮耀。

 

圖書試讀

導論(摘錄)
 
王泰升(颱大講座教授兼齣版中心主任)
 
位於大陸與太平洋鄰接地帶的颱灣,承受多股人群及政治勢力帶入不同的法係(legal family)及國傢實證法(the positive law)。本書秉持颱灣法律史的觀點,將從颱灣原住民族,於17世紀遭逢來自歐洲基督教世界的荷蘭法律講起。在此同時,開始遷徙且定居於颱灣的漢人移民,亦引進可稱為「傳統中國法」或「東亞法係」的東亞漢字文化圈的法律傳統。以19世紀後半葉北颱灣清朝地方衙門審案紀錄為主的《淡新檔案》,呈現瞭當時作為中原天朝之新疆、陸權帝國之邊疆的颱灣,在颱漢人及平埔族原住民的法律生活實況。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新興海上強權日本帝國的取得颱灣主權,源自近代西方的憲政體製、刑事法製、歐陸法係資本主義財産法製、個人主義親屬繼承法律之概念,石破天驚地衝擊著颱灣社會。於是關於紛爭的解決、犯罪的懲治等,無不朝著接受近代西方法律價值觀的「法律現代化」前進,連嚮來被認為不易撼動的傢族法亦然,且高山族原住民也一起被捲入這波法律變遷浪潮。在此法律現代化過程,颱灣因1895年進入日本國傢法秩序,而仰賴從日本內地延長具現代性的法律,1945年再納入外省族群、改行民國時代中國的法律,中國內地的現代意義法規範進而也延長至颱灣。194年年底颱灣成為一個事實上國傢之後,雖法律形式上持續施行中華民國法製,但原則上已不受「內地」牽絆,自主繼受戰後歐美、日本等國的法理念及製度,並在1990年代民主化後,形塑齣當今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及法律生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