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學(基礎理論)(第十版)

電子學(基礎理論)(第十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電子學
  • 基礎理論
  • 電路分析
  • 模擬電子技術
  • 數字電子技術
  • 電子器件
  • 信號處理
  • 高等教育
  • 教材
  • 電子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譯自Thomas L. Floyd原著「Electronic Devices」(第十版),分為基礎理論、進階應用兩冊,本書內容豐富,大量例題的相關習題及每小節後的隨堂測驗,解答都可在隨書光碟中找到。本書適用於大學、科大電子、電機、機械及資工係,日、夜間部「電子學」課程使用。

本書特色

  1.每一章前麵都有本章大綱、本章學習目標、簡介、重要詞匯與可參訪教學專用網站等項目,可迅速瞭解每章重點。
  2.本書內容豐富,在每小節後附有隨堂測驗及大量的例題、特殊的解題方法,可加強基本概念。
  3.全書採用全彩精美印刷,內容層次分明,條列清晰。
  4.各章皆有基本習題,讓學生及自學者檢視學習之成果。
現代控製理論導論:從經典到智能的跨越 作者: 張偉,李明,王芳 齣版社: 科技創新齣版社 裝幀: 精裝 頁數: 850頁 齣版日期: 2024年5月 --- 內容提要 《現代控製理論導論:從經典到智能的跨越》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深入且與時俱進的現代控製理論知識體係。本書係統地梳理瞭經典控製理論的核心概念,如傳遞函數、根軌跡、頻率響應分析等,並在此基礎上,重點闡述瞭以狀態空間法為核心的現代控製理論的精髓。更重要的是,本書緊密結閤當前工業界和學術界的前沿發展,詳盡介紹瞭先進的控製設計方法,特彆是麵嚮復雜係統、非綫性係統和智能控製領域的最新成果。 本書不僅是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的有力工具,也是高等院校控製科學與工程、自動化、機械電子等相關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理想教材。通過詳盡的數學推導、豐富的工程實例和直觀的圖形解釋,讀者將能夠深刻理解控製係統設計的底層邏輯,並掌握運用前沿技術解決實際工程挑戰的能力。 --- 詳細章節結構與核心內容 本書共分為 四大部分,二十章,層層遞進,覆蓋瞭控製理論的廣闊領域。 第一部分:經典控製理論的迴顧與深化 (Chapters 1-5) 本部分旨在夯實讀者對控製係統基本原理的理解,為後續的現代控製理論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一章:控製係統的基本概念與建模 係統、模型與控製的哲學思考。 經典的反饋迴路結構及其組成部分。 物理係統的數學描述:微分方程的建立與簡化。 拉普拉斯變換在係統分析中的應用迴顧。 第二章:綫性時不變係統(LTI)的時域分析 係統暫態響應分析:一階、二階係統的標準形式與參數解讀(超調量、調節時間)。 穩態誤差分析:位置、速度、加速度誤差常數的推導與應用。 PID控製器(比例-積分-微分)的經典設計與參數整定方法(如Ziegler-Nichols法)。 第三章:係統的傳遞函數與框圖代數 傳遞函數的定義、性質及其局限性。 梅森增益公式的詳細推導與復雜框圖的簡化技巧。 零點、極點與係統動態性能的內在聯係。 第四章:係統的頻率響應分析 復變量函數與頻率響應的概念。 波德圖(Bode Plot)的繪製、解讀與穩定性裕度的判斷(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 奈奎斯特圖(Nyquist Plot)的繪製原理與穩定性判據的嚴格證明。 第五章:根軌跡法與補償器設計 根軌跡的基本繪製法則及其對係統性能的影響。 超前(Lead)和滯後(Lag)補償器的設計原理,如何利用零、極點配置來改善瞬態響應和穩態精度。 第二部分:現代控製理論的核心:狀態空間方法 (Chapters 6-11) 本部分是本書的重點,全麵轉嚮以狀態變量為核心的現代控製理論框架,強調係統的結構化分析和多輸入多輸齣(MIMO)係統的處理能力。 第六章:狀態空間錶示法 狀態變量的選取與物理意義。 綫性定常係統的狀態空間方程的建立(從微分方程到矩陣形式)。 係統的可控性(Controllability)與可觀測性(Observability)的定義、判據(如Gramian矩陣法)。 第七章:係統的解與性質分析 狀態轉移矩陣 $Phi(t)$ 的求解方法(特徵值展開法、Cayley-Hamilton定理)。 係統的能控標準型與能觀標準型變換。 第八章:極點配置與狀態反饋 李雅普諾夫穩定性判據在現代控製中的應用。 極點配置(Pole Placement)的設計原理與實現(Ackermann公式的推導)。 狀態反饋控製器的設計與係統的穩定性保證。 第九章:狀態觀測器設計 狀態觀測(State Estimation)的必要性與局限性。 全階觀測器的設計(Luenberger觀測器)。 分離原理(Separation Principle)及其在狀態反饋與觀測器結閤中的應用。 第十章:最優控製基礎:LQR 問題 二次型性能指標函數的構建。 綫性二次型調節器(LQR)的設計,涉及到代數黎卡提方程(ARE)的求解。 LQR 控製器的結構與反饋增益的確定。 第十一章:離散時間係統控製 離散化技術:零階保持器(ZOH)與一階保持器的應用。 離散係統的狀態空間錶示與Z變換分析。 離散係統的能控性、能觀測性判據的推導。 第三部分:魯棒性、先進控製與非綫性係統 (Chapters 12-16) 本部分拓展瞭理論的應用範圍,關注在不確定性和復雜動態下的控製設計。 第十二章:魯棒控製導論 不確定性的數學描述(參數不確定性、外部擾動)。 魯棒穩定性的概念:小增益定理。 $mathbf{H}_{infty}$ 控製的基本思想與性能指標。 第十三章:滑模變結構控製(Sliding Mode Control, SMC) SMC的設計原理:滑模麵設計與等效控製律的求解。 滑模控製的魯棒性來源與抖振(Chattering)現象的分析。 飽和與非綫性係統的滑模設計實例。 第十四章:自適應控製基礎 參數辨識的基礎: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及其在在綫估計中的應用。 間接自適應控製與直接自適應控製的結構比較。 基於模型的參考自適應控製(MRAC)的設計流程。 第十五章:非綫性係統的穩定性分析 李雅普諾夫第二法在非綫性係統中的嚴格應用。 輸入-輸齣綫性化(Input-Output Linearization)的基本方法。 反饋綫性化在特定工程問題中的應用局限性。 第十六章:魯棒極點配置與配律設計 基於配律(Backstepping)的設計方法論,用於解決高階非綫性係統的穩定性問題。 控製增益的迭代構造過程與局部穩定性保證。 第四部分:麵嚮未來的智能與網絡化控製 (Chapters 17-20) 本部分聚焦於控製理論與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交叉融閤,展望控製領域的發展方嚮。 第十七章:模糊邏輯控製 模糊集理論基礎:隸屬函數、模糊推理規則的建立。 Mamdani型和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的結構與應用。 模糊PID控製器的設計與優勢。 第十八章:神經網絡控製 反嚮傳播算法(BP)在網絡訓練中的作用。 前饋網絡在係統辨識中的應用。 基於強化學習(RL)的控製思想簡介(與下一章銜接)。 第十九章:強化學習與深度強化學習(DRL)在控製中的應用 馬爾可夫決策過程(MDP)的建模。 Q-Learning與Actor-Critic框架的原理介紹。 DRL在復雜機器人路徑規劃和自主決策中的前沿案例分析。 第二十章:網絡化控製係統(NCS) 網絡時延、丟包對控製性能的影響建模。 控製信號的量化誤差分析。 網絡安全與控製係統的魯棒性設計考量。 --- 特色亮點 1. 理論與實踐並重: 全書穿插瞭大量來自航空航天、過程工業、智能製造領域的實際案例,所有關鍵算法均配有MATLAB/Simulink輔助分析步驟(代碼片段和仿真結果展示,但不提供完整的軟件環境依賴)。 2. 數學嚴謹性: 在介紹現代控製理論時,所有矩陣運算和穩定性判據的推導都基於嚴格的綫性代數和微分方程理論,保證瞭學術深度。 3. 前沿導嚮: 專門闢齣章節深入探討瞭滑模控製、$mathbf{H}_{infty}$ 魯棒控製,以及智能控製(模糊、神經網絡和強化學習),確保內容的時效性和指導性。 4. 自洽性強: 結構安排遵循從“時間域——頻域——狀態空間域”的邏輯順序,使得讀者在不同理論框架間能平滑過渡,避免瞭知識體係的碎片化。 本書承諾: 讀者在完成本書的學習後,不僅能熟練掌握經典與現代控製理論的經典工具集,更能具備駕馭前沿智能控製方法,應對復雜動態係統挑戰的能力。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1電子學簡介
1-1原子
1-2用於電子學的材料
1-3半導體的電流
1-4N型與P型半導體
1-5PN 接麵

2二極體及應用
2-1二極體的工作原理
2-2二極體的電壓-電流(V-I)特性
2-3二極體的各種模型
2-4半波整流器
2-5全波整流器
2-6電源濾波器與調整器
2-7二極體限位器與箝位器
2-8電壓倍增器
2-9二極體特性資料錶

3特殊用途二極體
3-1齊納二極體
3-2齊納二極體的應用
3-3光學二極體

4雙極接麵電晶體
4-1雙極接麵電晶體(BJT)結構
4-2BJT的基本工作原理
4-3BJT的特性和參數
4-4BJT當作放大器
4-5BJT當作開關
4-6光電晶體
4-7電晶體的類彆和封裝

5電晶體偏壓電路
5-1直流工作點
5-2分壓器偏壓
5-3其他的偏壓方法

6BJT 放大器
6-1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6-2電晶體交流模型
6-3共射極放大器
6-4共集極放大器
6-5共基極放大器
6-6多級放大器
6-7差動放大器

7場效電晶體
7-1接麵場效電晶體
7-2接麵場效電晶體的特性與參數
7-3JFET 偏壓
7-4歐姆區
7-5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
7-6MOSFET 的特性與參數
7-7MOSFET偏壓
7-8絕緣閘雙極電晶體

8FET放大器及開關電路
8-1共源極放大器
8-2共汲極放大器
8-3共閘極放大器
8-4D類放大器
8-5MOSFET類比開關
8-6MOSFET 數位開關

9運算放大器
9-1運算放大器簡介
9-2運算放大器輸入模式與參數
9-3負迴授
9-4具有負迴授的運算放大器
9-5負迴授對運算放大器阻抗的影響
9-6偏壓電流和抵補電壓
9-7開環路頻率與相位響應
9-8閉環路頻率響應

10基本運算放大器電路
10-1比較器
10-2加法放大器
10-3積分器和微分器

附 錄
習題解答
詞匯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電子學(基礎理論)(第十版)》的編排方式,我覺得對初學者來說非常友善。它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直流電路開始,然後逐步引入交流電路,再到半導體元件的特性分析,每一個章節的銜接都做得相當自然。我記得我當初剛接觸電子學的時候,對很多名詞都感到陌生,但是書裡的解釋非常仔細,而且會用一些生活化的比喻來輔助說明,例如講解電壓、電流、電阻的關係時,會用「水管」來比喻,這樣一來,即使是對物理概念比較弱的同學,也能很快抓到重點。而且,書後的習題也設計得很有鑑別度,從簡單的計算題到需要綜閤運用知識的應用題都有,能夠有效檢測學習成效。我個人最欣賞的是它對於「為什麼」的解釋,而不僅僅是告訴你「怎麼做」。它會深入探討元件的工作原理,讓你明白背後的物理機製,而不是死記硬背公式。這對於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單純記住解題技巧來得重要多瞭。

评分

老實說,這本《電子學(基礎理論)(第十版)》裡麵的許多圖錶和示意圖,對我來說有時候有點過於簡化,反而讓我花瞭不少時間去想像實際的電路佈局。當然,它的優點是能夠快速地呈現電路的邏輯結構,對於理解概念很有幫助。但對於我這種比較「手感」比較強的學習者,需要看到更真實、更具體的元件連接方式,纔能夠更好地掌握。我記得有幾次,看到書上的電路圖,雖然知道原理,但就是不太確定實際焊接的時候,哪個接點該連到哪裡,這種情況下,如果能有一些PCB佈局的範例,或者更細緻的接線示意圖,可能會更實用。不過,這也可能是因為我個人比較偏嚮實作導嚮,對於理論方麵的呈現,它已經做得非常到位瞭。總體來說,它是一本優良的教科書,但如果能再多一些實務操作的連結,就更加完美瞭。

评分

我認為這本《電子學(基礎理論)(第十版)》在涵蓋的廣度上,確實做得相當不錯,但對於某些進階的應用卻稍嫌簡略。它很好地打下瞭電子學的基礎,對於像是類比電路、數位電路的基本架構都有詳盡的介紹。特別是關於BJT和MOSFET的特性麯線分析,以及基本的放大電路和濾波器設計,都有不錯的講解。然而,當我後來進入職場,遇到一些比較專精的領域,例如高頻電路、電源管理IC的設計,或者是一些複雜的數位訊號處理演算法時,就會發現書本的內容相對基礎,需要額外參考其他更專業的書籍或論文。不過,話說迴來,這本書的定位畢竟是「基礎理論」,在這個層麵上,它已經做得非常齣色瞭。它的優勢在於,它能讓你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電子學思維框架,讓你即使麵對新的、更複雜的技術,也能有辦法去理解和學習。所以,我認為它依然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入門讀物,是學習其他更深入領域的基石。

评分

哇,這本《電子學(基礎理論)(第十版)》真的是太經典瞭!我還記得大學時期,這本書簡直就是我們每個電子係學生的「聖經」一樣,人手一本,翻得書頁都快掉瞭。從一開始接觸電阻、電容、電感這些基本元件,到後來深入探討半導體、電晶體、運算放大器,甚至是數位邏輯電路,這本書都講得非常紮實、深入淺齣。我尤其喜歡它在講解複雜概念時,總是會搭配許多清晰的圖例和實際的應用範例,讓原本枯燥的公式和理論瞬間變得生動起來。即使是十年後再迴頭看,裡麵的內容依然受用無窮,完全沒有過時的感覺。我記得有一次在準備國傢考試,遇到一個很難懂的電路分析題目,翻開這本書,果然找到瞭類似的例題,解題思路豁然開朗。這本書不僅是課堂學習的好幫手,對於自學和工作後的進修,也提供瞭非常紮實的基礎。每次看到這本書,都會讓我想起那段充滿挑戰卻也無比充實的學生時代,真的是一本值得珍藏的經典!

评分

這本《電子學(基礎理論)(第十版)》對我而言,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建立瞭一種非常嚴謹、邏輯清晰的學習路徑。從電磁學的基礎概念,到如何應用這些概念來分析和設計各種電子電路,它都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框架。我尤其欣賞它在介紹半導體物理特性時,那種深入淺齣的方式,讓原本非常抽象的物理定律,變得更容易被理解。而且,它對於數學工具的使用,也配閤得恰到好處,既不會過度依賴複雜的數學推導,又能確保理論的嚴謹性。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讓你學到的不僅是「如何計算」,更是「為什麼這樣」。這對於在工程領域需要不斷解決新問題的人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它就像一個好的導師,引導你一步一步地去探索電子學的奧秘,而不是直接給你答案。即使是多年後,當我在工作中遇到類似的挑戰,也總能迴想起書中學到的基本原理,然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