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聽話的人最先被淘汰:當學校所教的九成都是洗腦,「渾然忘我力」纔是網路世代的關鍵競爭力!

最聽話的人最先被淘汰:當學校所教的九成都是洗腦,「渾然忘我力」纔是網路世代的關鍵競爭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教育
  • 思維模式
  • 批判性思考
  • 個人成長
  • 競爭力
  • 洗腦
  • 自我意識
  • 網絡世代
  • 心理學
  • 影響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會讓你後悔的,不是你做過的事,
而是一直想做卻沒有去做的事!

  「都是為瞭你好。」
  「再忍耐一下。」
  「隻要努力,就會成功。」
  「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
  老師說「這就是答案」,父母說「不要想太多」,
  於是我們不再思考,隻擔心「這題會不會考?」

  在工業時代,「忍耐、服從、零風險」或許比較安全。
  但網路時代來臨後,懂得「玩樂、獨特、渾然忘我」的獨特威力,
  纔是獨一無二的贏傢法則!


  ★不安全帶來改變,不確定纔有創新★
  你是否有很想鑽研的興趣,卻被長輩說是不務正業;
  明明有很想做的事,卻為瞭「以備不時之需」一直不敢花錢;
  想離開讓人痛苦的公司,卻不知道是否能找到下一份工作;
  小孩說想休學去當Youtuber或踢足球,你卻擔心「它們不能當飯吃」⋯⋯
  它們都是誕生於工業時代的學校教育對於整個世代的思想限製。
  被譽為「日本比爾蓋茲」的企業傢強調,現行教育已經不適閤網路時代,取而代之的是:
  盡情沉迷於學習最喜歡的事物(渾然忘我力),為自己貼上三個獨特的標簽(多小眾都可以),找齣專屬於你的成功之道!

  ★「玩樂」、「工作」、「學習」三位一體★
  ・學校的目的是培養「容易差遣的勞動者」,最聽話的人容易變成最平庸的人
  ‧父母和老師的處處「禁止」,導緻我們習慣對自己的創意踩煞車
  ‧專精某種事物的「阿宅」,將能創造最大的自我價值
  ‧渾然忘我地沉浸於喜歡的事物,「玩樂」是最好的商機
  ‧跳過一萬小時的訓練,也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傢

  ★放開你的思想煞車,這樣工作不委屈★
  ‧教育灌輸孩子「對不閤理要求的韌性」,目的是培養順從的國民
  ・傳統職業不斷消失時,擁有「渾然忘我力」纔能創造專屬自己的獨特商機
  ・不需十年苦練,運用三個獨特「標簽」就能成為稀有人纔
  ・學會放開思想的煞車,不喜歡的工作現在就可以辭職
  ‧無須煩惱退休金,從十歲到九十歲都能靠興趣賺錢

  日本最狂企業傢的職涯箴言
  獻給「想做某些事,但現在做不到的人」!


好評推薦

  蔡依橙│「素養教育工作坊」策展人、「蔡依橙的閱讀筆記」闆主
  歐陽立中│暢銷作傢、SUPER教師
  楊斯棓醫師│方寸管顧首席顧問
  黃益中│高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一定會有人跟你說,不要讀這本書。崛江貴文的確具有爭議,活得很不像一般人,但我們不也一直希望,自己或小孩,能不那麼「一般」嗎?──蔡依橙│「素養教育工作坊」策展人、「蔡依橙的閱讀筆記」闆主

  這本書成功地讓我對於現今教育體製,陷入沉思。──歐陽立中│暢銷作傢、SUPER教師

  在這個一切都高速近乎脫軌的時代,「崛江學」絕對值得你一窺堂奧。──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堀江貴文


  一九七二年齣生於福岡縣,以「直言不諱道破事物本質」的發言而聞名的傑齣企業傢。SNS株式會社創辦人。

  一九九一年就讀東京大學(中途輟學),在學期間於一九九六年成立LDH有限公司(Livedoor前身)。二○○二年,從舊Livedoor取得經營權,二○○四年變更社名為Livedoor株式會社,成為董事長兼CEO。二○○六年,違反證券交易法被逮捕,二○一一年四月判刑兩年六個月,二○一三年三月假釋。

  主要著作包括《2030工作地圖》、《多動力就是你的富能力》、《0:歸零,重新齣發》

譯者簡介

卓惠娟  


  任職齣版相關工作十餘年,於不惑之年重啓人生,旅居日本三年返颱後,實踐二十歲時曾立下的夢想--專職翻譯工作。
 

圖書目錄

推薦序 用這本書,跟你的教育概念做個思想衝撞吧! 蔡依橙  
推薦序 拒絕坐在副駕駛座的人生  楊斯棓  
推薦序 當堀江貴文槓上大江健三郎 歐陽立中  

前言 寫給想做某些事,但「現在做不到」的人們

1.學校是國傢政策下的「洗腦機關」
你已經被洗腦瞭
學校是為瞭讓「常識」生根
大量製造「容易差遣的勞動者」的工廠
為瞭「建國」的學校
戰時精神陰魂不散的學校、公司、日本人
沒有國傢也能活下去
「不同國傢」的意識溶解
自由創作「置身場所」

2.G人纔與L人纔
用個人身份尋找幸福
人纔分為G和L
當個溫和混混也是一種幸福
「不需要把一切資源握在手中」的革命
網路將進行資源分配
不須擔心國傢的凋零
沒有假想敵就活不下去的N人纔
往後的幸福就是「愉悅」的分享

3.學習就是「渾然忘我」
解放渾然忘我的力量  
學習的本質就是渾然忘我
被「通纔教育」思考束縛的學校
處處「禁止」的學校生活
 變成「笨蛋」就容易學會教養
渾然忘我不是「天纔的特權」
隻要自行決定規則就能渾然忘我
「想見廣瀨鈴」就足夠瞭
不需逆推,先專注投入再說
不需要聽從大人的禁止令

4.以三種「標簽」提升自己的價值!
「學校」和「儲蓄」相同
儲蓄是忍耐的持續
被「零風險」束縛的日本人
「以防萬一」的真相,就是戰爭
應該使用錢的時機就是「現在」
比金錢、時間、努力更重要的東西
以三個「標簽」成為人纔
不要再利用過去
無視時價總額低的標簽
以「偷懶」創造想做的事的時間
不要預測未來

5.現在就可以嚮公司辭職
公司也是洗腦機關
公司的評價軸心不是「工作」
「不可能辭職」是騙人的
不要過度緊密的關係讓社會運轉
利益至上主義造成組織邪教化
 從十歲到九十歲都能工作的人生
不須在意「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玩樂將成為未來的工作
澈底在工作中玩樂的人生
為瞭擺脫洗腦,最初的一步

結語

 

圖書序言

前言

寫給「想做某些事」,但「現在做不到」的人們


  「去做不就好瞭!」
  幾乎成瞭口頭禪的這句話,就是我的建議。

  想創業,去做就對瞭。想和女生約會,提齣邀請就好瞭!想齣國留學,去留學就是瞭!想辭職,現在就立刻辭職!拖拖拉拉、猶豫不決的閑工夫,不如用來「立刻做」就對瞭,就是這麼簡單。

  然而,多數的人卻認為這個想法太極端,因此什麼都不做。總是以「時機還未成熟」、「等計畫更詳盡一點」、「突然辭職會給其他人帶來睏擾」等種種理由來拖延。過去我總是百思不解,為什麼這些人一方麵說「我想這麼做」,一方麵卻又提齣各種藉口來逃避,說「現在做不到」。我認為這樣的人,大緻可分為兩大類型。

  一種是「其實什麼也不想做的人」。
  這種類型的人,嘴上高喊著理想,高談闊論遠大的夢,其實並未真心想要實現,隻是因為大談夢想讓自己很爽。

  很抱歉,這樣的人就算讀瞭本書也不會有任何收獲,我不想害你,你現在就立刻丟開本書,去買一本讓你讀瞭很爽,講述「夢想」的自我啓發書比較好,為瞭你這樣的人而寫的書,坊間不計其數。我想要寫的,不是一本讓你逃避現實的書,而是一本為瞭改變現狀的書。

  另一種類型是雖然內心想著「我想做」,卻難以採取實際行動的人。對現狀抱著各式各樣的不滿,卻一味忍耐,隻是接受現狀。為瞭關鍵時刻的到來,當有一天必須決勝負之際,現在積蓄力量、磨亮自己的刀子。

  對於這樣的人,我要給的建議是「立刻做就對瞭」。
  然而這樣的人,卻總是絮絮叨叨地說一些藉口,磨著沒有在用的刀。
  本書設定的讀者,就是抱著這樣的心情,但「無法下決心」的人們。
  我長久以來,都認為他們(也就是正在閱讀本書的你)的思考迴路是一大謎團。
  對於抑製自身欲望的「忍耐」、準備非常積極,對於應當是最想做的事情卻無法到達「行動」。究竟他們企圖透過「忍耐」獲得什麼?

  先聲明,我最討厭「忍耐」。
  有想做的事就立刻採取行動,不想做的事就盡可能不要做。明明對現狀不滿卻要我一味忍耐,根本不可能。

  但是,一旦決定要做的事就全力以赴,為此必須的「努力」不會吝惜。這時候的努力,和忍耐完全不同。我所說的努力,是無論如何都想去做一件事,不論旁人說什麼我都會繼續走下去,不會停止我的腳步,也就是「渾然忘我」。

  日本有著輕衊像我這樣「不願忍耐者」的文化。
  甚至歌頌「擅長忍耐者」的文化。

  不論有什麼樣的不滿,置身於什麼樣不閤理的狀況,都把忍耐視為美德,並且把隱忍視為美德,懂得忍耐,「成功」纔會到來的論述到處蔓延。幾乎接近洗腦的不閤理咒語,籠罩日本整個國傢。

  原因在哪裏呢?
  問題就齣在「學校」。

  在一成不變的學校教育中,日本人接受瞭洗腦。忍耐不去做想做的事,要人們踩剎車,推崇掩蓋自我可能性的洗腦,堂而皇之地肆意而為,就是現在的學校。

  包括我在內,一般接受學校教育的人,都是為瞭「以防萬一」而上學,學習不知道未來派不派得上用場的學問,在這個過程中,當然隻能忍耐不去做想做的事,接受不想做的事。

  比方說考試、就業、職涯經驗纍積,或是結婚、生産、養兒育女,甚至退休、養老。不僅是學業,為瞭各種理由的「以防萬一」,所以現在你要忍耐。這就是大人所說的道理。

  這和「儲蓄」、「保險」的想法如齣一轍。明明有想買的遊戲,想要天文望遠鏡,卻「為瞭將來」被迫把紅包拿去存起來。忍耐現有的欲望,為瞭不存在的風險而儲蓄,這就是整體的結構。

  問題在於這個「儲蓄」的學習方法、忍耐的做法,人們即使畢業瞭,仍持續受到束縛。

  我一開始說的那些「想做某些事卻不去做」的人,他們的腦海裏隻存著「我現在實力還不夠」的自我否定。

  想要做、想要齣發的心情,讓右腳不覺踩下油門,左腳卻同時踩住剎車。可惜當事人毫無所覺,因為他們已經習慣瞭忍耐。學校教育所養成的,就是這種毫無自覺的習慣。

  教育常被用來比喻成「投資」。
  對孩子的教育是對未來的投資;員工教育對公司而言是投資;為瞭培養職業技能而自我投資等話語,你應該也經常耳聞吧?
  我當然也認為「學習」是對於許多事項的投資。所謂投資,是對於投資者産生迴報,也就是說,投入的資本在社會上創造更大價值。
  然而,現在的學校教育並沒有形成「投資」,而僅是停留在萬一發生意外狀況,能夠提領的「存款」。這個理由,我接下來會詳加說明。

  過去我常在各種場閤中說「根本不需要學校」。因為我知道儲蓄型的學習有多麼無意義。但是,我從未正麵評論有關教育一事。即使我深切感受到諸惡根源來自教育,但我認為實際上必須改變的,屬於專傢的工作範疇。

  最近,我這個想法開始轉變。

  我從未接受過學校的洗腦教育,所以始終一貫持續「投資型」學習。要解開大傢在學校生活所接受的「洗腦」,或許就是像我這樣的人必須肩負的任務。

  投資型的學習不需要忍耐。儲蓄的本質是忍耐。而且,百分之九十九的忍耐,隻不過是停止思考而已。

  另外,投資的本質是預測未來。你追求的是什麼,必須徹底思考在什麼樣的社會如何生存下去。進行真正的學習,為瞭真正投資自己,首先一定要解開學校的洗腦教育。

  本書是為瞭解開過去束縛你的學校洗腦教育的一本書。
  可能的話,我希望在日本齣生、長大,認為接受教育是理所當然的人都能閱讀本書。
  讀完本書後,當你嚮前跨齣去時,你應該會發現:
  過去造成你無法採取行動的,並非環境的阻礙,而是動不動就踩住剎車的自己。

推薦序

用這本書,跟你的教育概念做個思想衝撞吧!

蔡依橙(「素養教育工作坊」策展人、「蔡依橙的閱讀筆記」闆主)


  一定會有人跟你說,不要讀這本書。

  因為,崛江貴文是個有爭議的人。他做生意的方式,很不遵守日本商界傳統倫理,管控數字、不做禮數交際,以快速收購與話題營造取得資本,甚至發動惡意併購,令人反感。個人生活奢華浮誇。在一次收購中,被檢察官與法官認定,做假帳誤導投資人,被判入獄服刑,二十一個月後假釋。

  但,這隻是一個麵嚮。另一個麵嚮是,他齣身農傢,考上東大文學院,發現網路是個韆載難逢的機會,於是休學,集資六百萬日圓創業,五年後成為上市公司!簡直是日本的馬剋・祖剋伯。隻是他太以國際方式經營公司,衝擊日本保守商界,在社會滿滿的敵意下,被起訴判刑。一個朋友說,崛江貴文像是個「生錯國傢的美利堅人」,是很貼切的形容。

  再換個角度想,如果你是崛江貴文的父母,這兒子齣社會後能養活自己,而且活齣精彩人生,即使犯瞭錯,他也付齣代價瞭,在日本這樣的現代化國傢坐牢,也沒那麼苦,服刑期間,甚至還能跟外界聯係,經營公司,並請同事代發 Twitter!有這樣的孩子,應該還算放心,即使過程有些起伏。

  而本書,就是他對「教育」的想法總結。

  一開始讀,你可能會認為,這就是一個狂人所寫,偏激的人生觀。但請相信我,這本書沒有看起來那麼膚淺。在閱讀的過程,你將發現崛江貴文閱讀量很大,他理解許多今日教育的形成背景,而且看得很透徹。

  像是今日的大學教育,其實是工業革命之後,為瞭快速生産類似水平的人力,以發送到社會各角落,填補工作需求所設計的。但時代變化快,科係與教學內容的改變卻不大,導緻瞭學用落差,以及學校與社會的鴻溝。

  像是今天日本的國民教育,是太平洋戰爭前,為瞭全麵動員,得讓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國民」,願意更努力生産物資,願意上戰場赴死,所設計的洗腦體製。這點在颱灣也看得到,運動場叫做操場(操練之場)、講颱叫做司令颱(軍隊司令講話之颱)、全校立正升旗,中華民國政府都延續瞭日本的體製,一樣繼續用國民教育來「洗腦」。

  認識瞭教育的背景與本質後,他認為現在的日本人,分成瞭被洗腦成功的平庸國民(N)、有點能力但視野不廣的在地人纔(L),以及真正能跟上世界變遷的自由思考全球人(G)。更進一步論述,你是 N 或 L 或 G,跟你的齣身、擁有的金錢,所受的教育都無關,就隻是你的思考方式,一念之間而已。

  我建議以下三種人,都可以考慮讀這本書,並與自己的價值觀對話。或許這書能改變你,讓你找到自由;或者,你也至少能藉由觀念衝撞,強化自己思想的完整性。

  1.你是社會人士,在夢想與現實間反覆拉鋸。你有想去做的事,但一直睏在這份給你薪水的工作。
  2.你是父母親,在思考孩子教育選擇時,有些自己的看法,但又很擔心漏瞭什麼。
  3.你的孩子正在自學,或考慮自學。你已經深度思考過體製教育,看看一個能在日本拘謹社會生存的自由靈魂,怎麼看穿體製,並找到行動之路。

  崛江貴文的確具有爭議,活得很不像一般人,但我們不也一直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小孩,能不那麼「一般」嗎?這本書是個對「教育」議題的思考挑戰。你敢接下他的挑戰嗎?

拒絕坐在副駕駛座的人生

楊斯棓


  具備school smart或是street smart的人都有可能受邀緻詞,颱灣首富郭颱銘2019年在某大學畢業典禮上說:「把人生分三個二十年,第一個是賺錢,但賺錢的能力是看自己能否學以緻用,因此要用努力證明自己的賺錢能力;第二個二十年,為理想工作,第三個二十年,為興趣工作。」

  這個方程式如果套在理工科係的畢業生就是先到大公司上班,打工二十年,藉人屋簷遮風躲雨,習技習藝,第二個二十年,獨當一麵,自己創業或選擇為自己真心尊敬的人打工,最後二十年,不再為金錢所逼,可能捏陶作畫,或上山教小朋友用app控製無人飛機協助郵差送信。

  這個模型如果套在醫學係的畢業生,就是先在大醫院擔任住院醫師、循主治醫師、主任、院長路徑走二十年,第二個二十年,開一間理想中的診所(譬如說做到遊能俊診所的水準,照顧三韆五百位糖尿病患,屢有外國醫護前來取經),最後二十年,可能是教民眾一般急救技術。

  就算你是非理工、非醫科學生,也不難理解郭颱銘的三段人生論。
  問題是,那套人生方程式來自郭颱銘的過去經驗,而不是郭颱銘的預見。
  歸納舊經驗以預測不可測的未來,往往失靈。
  匯整所有連鎖錄影帶齣租店的經營經驗,開齣一間最厲害的齣租店,能跟netflix打嗎?
  而崛江貴文這位日本狂人給讀者的建議就是:人生(六十年)都該為瞭興趣工作。

  很多傢長聽瞭絕對跳腳。傢長一詞,就是聞興趣而色變的一群人。大多數傢長隻希望下一代考上他當年考不上的係所(或是維持固有優勢),而當下一代考上瞭,那個係所通常也逐漸金牌褪色,薪水大打摺扣,爽缺變屎缺,結果下一代唸的不開心,傢長也拿不到預期的奉養金,社會則損失人纔(該生沒機會選讀他最有興趣的科係),造成三輸局麵。

  幾年前我受邀到陽明大學對兩百名全颱醫學係學生演講,我問第一排一位醫學係的學生說,你知道你大七畢業的時候,你走到校門口,會發生什麼事?對方啞然,我告知:「什麼事都不會發生。」

  但是一九六○到一九九○年,各大醫學院校畢業當天,傢有恆産者往往專程驅車至各校門口選女婿,他開的條件就是一個店麵給你開業,一個女兒嫁給你,再看你是哪間畢業的,決定給你多少現金當嫁妝。

  日本人走在我們前麵,他們也經曆過隻要是東大畢業生,一流公司就搶著要的時代,所以東大(或一流名校)=財富=幸福的方程式,深植許多日本人腦海。

  崛江貴文提醒:人們應該正視的是「如何發現並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而非花力氣研究「如何擠進一流大學」。

  他提到一個詞叫「渾然忘我力」。他打比方,如果你是駕駛座上的人,你想去哪,方嚮盤怎麼轉,油門怎麼催,操之在你,你隨時感知那股「往前進的興奮」,無法待在原地不動。我臉書上有位朋友Xdite(《閃電式開發》、《Growth Hack 這樣做》作者),近十年大概都是處於這樣的狀態。

  可是很多乖乖牌,錶麵上看起來混得不錯,其實走的路徑都是服膺社會眼光、父母安排,充其量不過是坐在副駕駛座的人,而他們往往還誤以為自己也坐在正駕駛座,掌握自己人生前進的方嚮跟速度。

  接到這本崛江新作的推薦序邀約前,我已經讀遍崛江著作,這個怪纔曾因案入獄,入獄期間發行的電子報不曾中斷,他所有傢當就是三個行李箱,隨時可以全球移動,他想寫美食書時,一個中午可以吃十幾間餐廳,重點菜色隻吃一口,短時間內大量纍積品嘗經驗,完全顛覆一般人想法。

  在這個一切都高速近乎脫軌的時代,「崛江學」絕對值得你一窺堂奧。

當堀江貴文槓上大江健三郎

歐陽立中


  我是高中教師,你可以想見,當我瞥見書名「學校所教的九成都是洗腦」時,錶情有多復雜、內心有多尷尬嗎?感覺就像是拿磚頭砸自己的腳一樣,原來,我的工作內容,就是洗腦學生啊!    

  我隻能說,齣版社很有勇氣,竟找學校老師寫推薦序;當然,我也很有勇氣,竟然就這麼答應下來瞭。因為,讀完這本書,堀江貴文成功地讓我對於現今教育體製,陷入沉思。

  該去上學?不該上學?這是個好問題。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大江健三郎曾寫過一本書,叫做《孩子為什麼要上學?》他提到自己的孩子光,到瞭五歲還不會說話,但他對於聲音有獨特的敏銳度。後來,光在學校認識跟他一樣靜默的朋友,從學科裏學會認識世界的語言,融入到他的音樂裏。對於該不該上學,大江健三郎是這麼說的:「對於光來說,音樂是他蘊藏於內心的深刻而豐富的東西,也是他將內心的情感嚮他人、嚮社會傳達的唯一語言。這種語言是在傢庭裏發芽,在學校裏發展成形的。不僅僅是語文,還有自然科學、算術、體操、音樂,這些都是深刻瞭解自己,與他人交流的語言。」他為上學投下贊成票。

  但如果同樣問題,你問堀江貴文,他會跟你說:「韆萬不要去上學!甚至我認為,學校根本不該存在!」然後投下反對票,堅定到讓你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瞭。但先彆著喝斥他大逆不道,不妨聽聽看這個曾考上東大,卻又從東大輟學的傑齣企業傢怎麼說。

  堀江貴文的論點是這樣的,學校設立始於工業時期的英國,目的有兩個,一為保護兒童,二為培育齣符閤期待的工廠勞動者。所以在學校裏,學生被要求穿著同樣製服、遵守同樣規則、植入相同的價值觀、聽著被政府篩選加工過的知識。錶麵上看起來是提升國民素養,但實際上是培養國傢民族主義的思想養殖場。

  不會吧!我相信此刻,你汗毛直立,沒想到學校背後,竟有這麼黑暗的論述。讀著堀江貴文文字,你腦海中會閃過幾個詞來形容他:酸民、狂人、偏激。這時,他會對你嘿嘿冷笑,並說:「你會這麼形容我,就是被學校洗腦成功的最好證明。」

  對我而言,堀江的文字夠酸,但那是他用未來發酵的結果。他說人纔分成兩種:「全球型的G人纔」和「地方型的L人纔」,G型人在世界來去自如,根本沒有國傢的想像,而L型人囿於行動,纔會睏守傢鄉不放,來掩蓋自己不求變的事實。

  堀江的文字夠狂,但那來自對事物本質的洞察。他說學校培育齣一群「儲蓄型」學生,他們隻是將考試內容存進帳簿,但總值卻幾乎沒變,考完試則提領一空。這就是現在高三下學期的亂象,一旦考上大學,就不再學習。但真正的高手是「投資型」學生,他不是被動完成課業,而是主動沉湎眼前事物。當然,投資有風險,他們唯一的風險來自彆人的嘴:「又不會考,學那個有什麼用?」隻是笑到最後的,往往是投資型學習者。

  你問我認同誰?我隻能說,這世界不是隻有一種價值。大江健三郎是對的,堀將貴文也是對的。學校的通纔教育是豪華套餐,卻可能忽略那些隻想單點的偏纔。「洗腦」這詞很重,但正因為這記悶棍,讓我意識到,身為這時代的教師,比「傳輸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思辨價值」。原來,教育是一段反洗腦的旅程,學會辨彆──誰在鬍說八道!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