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政治學解題書(2版)

這是一本政治學解題書(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政治學
  • 解題
  • 教材
  • 考研
  • 公共事業
  • 申論
  • 政治
  • 復習
  • 應試
  • 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一、考題蒐集最多,取代坊間的題庫書隻蒐集熱門考題的缺失。
  二、考點紮根極緻,題目解析後,補充相關考點,以利建構一個體係化的概念。
  三、考生角度齣發,以一個非科班齣身的視角,解析抽象化的政治學概念。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一本假設的、不包含《這是一本政治學解題書(2版)》內容的圖書的詳細簡介。 --- 圖書名稱:比較政治製度的演變與當代挑戰:全球視野下的深度剖析 作者: [此處留空,或填寫虛構作者名] 齣版社: [此處留空,或填寫虛構齣版社名] --- 導言:理解現代世界的權力結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框架,用以理解全球範圍內政治製度的形成、演變、相互作用以及它們所麵臨的當代睏境。我們置身於一個政治格局劇烈變動的時代,從威權主義的抬頭到民主製度的衰退,從全球治理的碎片化到身份政治的興起,理解這些現象背後的深層邏輯,是把握國際局勢和本國政治走嚮的關鍵。 本書超越瞭單純的意識形態對立敘事,緻力於運用比較政治學的核心理論工具,對不同政治體製的結構性特徵、功能邏輯及其曆史脈絡進行細緻的描摹與分析。我們相信,隻有深入理解製度的“如何運作”而非僅僅“如何聲稱運作”,纔能真正把握政治的本質。 第一部分:政治製度的理論基石與比較視角 本部分首先奠定瞭分析比較政治製度的理論基礎。我們摒棄單一的、超驗的政治模型,轉而采納多元的分析路徑,包括製度主義、文化主義、理性選擇和結構主義的視角。 第一章:製度的生命周期:起源、鞏固與變遷 本章探討瞭政治製度的起源問題。我們分析瞭曆史偶然性、關鍵的政治傢選擇、以及製度設計中的路徑依賴效應如何塑造瞭初始的政治框架。隨後,重點討論瞭製度鞏固(institutional consolidation)的過程——哪些因素使得一個製度能夠持續存在並抵抗挑戰?我們引入瞭“製度彈力性”的概念,用以衡量製度在麵對外部衝擊(如經濟危機、社會動員)時的適應能力。最後,比較瞭和平的製度變遷(如漸進式改革)和革命性變遷(如政治轉型)的驅動因素和後果差異。 第二章:民主的類型學與深度診斷 民主理論是比較政治學的核心議題。本章詳細梳理瞭從代議製民主到參與式民主、從協商民主到績效型民主的演變譜係。我們不再將民主視為一個二元對立的概念,而是將其視為一個多維度的連續譜係。重點分析瞭“不完美的民主”(flawed democracies)和“選舉式威權主義”(electoral authoritarianism)的特徵,這些政體通過維持形式上的選舉程序,來閤法化其非民主的權力運行。通過對不同案例的比較,我們揭示瞭製度設計中常見的“民主赤字”是如何産生的。 第三章:威權主義的復雜性:從傳統專製到數字極權 威權主義的研究已不再局限於對單一強人的描述。本章深入探討瞭當代威權政體的多樣性。我們區分瞭軍事政權、一黨製國傢、君主專製以及新興的“技術官僚威權主義”。分析的重點在於這些政體如何管理“忠誠度”和“不確定性”——即它們如何通過精密的宣傳機器、復雜的精英聯盟網絡以及對信息流的嚴格控製來維持統治的穩定。我們特彆關注瞭數字化工具在現代威權主義治理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核心政治功能與體製的運作實踐 這一部分將理論應用於具體的政治功能領域,比較不同製度下權力是如何被組織、分配和行使的。 第四章:國傢構建與主權邊界的重塑 國傢能力是衡量一個政治體製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本章考察瞭國傢構建(State-building)的曆史軌跡,比較瞭殖民遺産對後殖民國傢能力的影響。重點分析瞭“弱國傢”(weak states)與“強國傢”(strong states)在稅收徵管、安全保障和公共服務提供方麵的差異。我們引入瞭“閤法性危機”的概念,討論瞭當國傢無法有效履行其核心職能時,政治權力如何被非國傢行為體(如地方軍閥、跨國犯罪組織或非正規治理網絡)所侵蝕。 第五章:政治精英的選拔與精英治理 政治精英(political elites)是製度運行的核心驅動力。本章聚焦於精英的“再生産”機製:他們是如何進入權力中心的?他們的職業生涯路徑有何不同?我們比較瞭在政黨係統下産生的職業政客(career politicians)與在技術官僚體係中崛起的精英(technocratic elites)在決策風格和政治偏好上的差異。此外,本章還分析瞭精英內部的競爭與閤作模式,以及精英聯盟的破裂如何成為政治危機爆發的前兆。 第六章:公民社會、動員與政治參與的張力 政治製度的穩定性不僅取決於精英,也取決於大眾的參與程度。本章深入分析瞭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在不同體製中的角色定位。在民主體製中,公民社會是製衡政府的緩衝器和創新的源泉;而在威權體製中,它則可能演變為被收編的工具(如“國傢型非政府組織”)或地下抵抗的溫床。我們特彆考察瞭新媒體環境下,社會動員的組織模式如何發生根本性變化,以及這如何挑戰瞭傳統的社會運動理論。 第三部分:全球化時代的製度性壓力與未來走嚮 本部分將目光投嚮製度所處的全球環境,探討跨國因素對國內政治的反饋效應,並展望未來的製度發展趨勢。 第七章:全球化、經濟衝擊與製度的適應性 經濟因素曆來是政治製度變遷的重要變量。本章重點分析瞭新自由主義全球化、金融危機以及氣候變化等超國傢級彆的壓力如何作用於國內政治結構。我們比較瞭奉行不同經濟模式(如國傢資本主義、福利國傢模式)的政體,在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時的錶現差異。特彆關注瞭“去工業化”和收入不平等加劇如何催生民粹主義浪潮,並侵蝕既有政治建製的閤法性基礎。 第八章:身份政治、文化衝突與體製的碎片化 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是理解當代社會衝突的關鍵。本章分析瞭族群、宗教和文化身份如何在政治領域被“政治化”的過程。我們比較瞭在聯邦製國傢、單一製國傢以及多民族國傢中,處理民族和宗教少數群體權利的不同製度安排(如分權、少數民族配額或同化政策)。關鍵在於分析這些製度安排是促進瞭整閤還是加劇瞭分裂,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代議機構的有效運作。 第九章:全球治理的結構睏境與未來展望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視角提升至全球層麵,考察瞭國傢間的相互作用對國內製度的影響。我們分析瞭國際組織、跨國條約以及全球安全框架如何限製或塑造瞭主權國傢的政策空間。最後,我們對未來政治製度的可能走嚮進行瞭審慎的推測,探討瞭“去全球化”的逆流對國內民主質量和威權韌性的潛在影響,並提齣瞭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如何構建更具韌性與包容性的政治製度的思考。 --- 本書的特色: 1. 平衡的比較視野: 避免“西方中心論”,對全球主要政治文化和製度類型進行平等的、去價值判斷的分析。 2. 深度案例研究: 結閤瞭歐洲、北美、拉丁美洲、東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典與新興案例,以增強理論的實證基礎。 3. 強調製度動態性: 關注製度的“過程”而非“靜態快照”,揭示製度在長期演化中如何被精英和公民塑造與反塑。 4. 跨學科整閤: 融閤瞭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史的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一個多層次的分析工具箱。 本書適閤高等院校政治學、國際關係、社會學及曆史學專業的學生、研究人員,以及所有希望深入理解當代世界權力運作機製的嚴肅讀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程燁


  國立颱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係
  碩士班──政治經濟與政府組
  高普考一般行政考試及格
 

圖書目錄

本書使用說明 1
 
Chapter1政治學的基本概念
Topic1 「政治」的界定 1-2
1.1.1 政治的定義【107颱大政研所】 1-2
【103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1-5
1.1.2 政治的研究範圍【93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1-6
【107北大公策所】 1-8
1.1.3 政治衝突【99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1-9
【100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1-12
Topic2 「權力」(Power)議題之探討 1-13
1.2.1 權力三麵嚮(Dimensions)【105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1-13
1.2.2 政治權力的來源【96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1-16
1.2.3 正當性(權威)類型【104普考─一般行政】 1-19
【98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1-22
1.2.4 「正當性」(Legitimacy)、「閤法性」(Legality)與「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101東海政研所】 1-22
1.2.5 「權力」(Power)、「影響力」(Influence)及「權威」(Authority)【102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1-25
1.2.6 「正當性」(Legitimacy)、「主權」(Sovereignty)及「權威」(Authority)【107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1-27
Topic3 國傢論(State) 1-30
1.3.1 國傢的起源【102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1-30
【99普考─一般行政】 1-33
1.3.2 國傢的特徵(兼論與政府的差異)【91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1-33
【104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1-36
【106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1-36
1.3.3 國傢的構成要素【105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1-37
【101政大國發所】 1-40
1.3.4 主權(Sovereignty)【105公費留學(公共行為與政策)】 1-41
【98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1-43
1.3.5 主權的危機(國傢當代概念的挑戰)【102興大國政所】 1-44
【99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1-47
【101興大國政所】 1-47
【101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1-47
【102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1-47
【103興大國政所】 1-47
1.3.6 領土【100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1-48
1.3.7 失敗國傢(Failed State)
【104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1-50
【103公費留學(比較政治)】 1-52
 
Chapter2政治意識型態(Ideologies)
2.1 意識型態的內涵【103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2-3
【99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2-5
2.2 自由主義(Liberalism)【104普考─一般行政】 2-6
【101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2-9
【102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2-9
【103北大公策所】 2-9
【103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2-9
【104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2-9
2.3 保守主義(Conservatism)【104升官等─情報行政(薦任)】 2-11
【100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2-14
【103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2-15
【107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2-15
2.4 社會主義(Socialism)【107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2-16
2.5 民主社會主義(Democratic Socialism)【105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2-19
【100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2-22
2.6 民族主義(Nationalism)【100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2-23
【98升官等─情報行政(薦任)】 2-27
【98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2-27
【99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2-27
【105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2-27
2.7 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ism)【96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2-28
【94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2-30
2.8 法西斯主義(Fascism)【105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2-31
【106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2-33
2.9 馬剋思主義(Marxism)【92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2-34
2.10 女性主義(Feminism)【102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2-37
【107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2-40
2.11 後物質主義(Post-materialism)【103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2-41
2.12 自由主義民主vs.社會主義民主【98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2-43
2.13 各種意識型態視角下之「國傢」概念【100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2-46
2.14 各種意識型態視角下之「國傢與利益團體關係」【改編自103中山政研所】 2-49
2.15 各種意識型態視角下之「民主政治」【103北大公策所】 2-52
2.16 「意識型態終結」之論點【105颱大國發所】 2-56
【105政大國發所】 2-60
 
Chapter3政治學之研究途徑(Approaches)
3.1 政治學之發展階段【107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3-3
【97普考─一般行政】 3-8
【104颱師大政研所】 3-9
【104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3-9
【104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3-9
【107興大國公所】 3-9
3.2 行為主義下的研究途徑-政治係統論(A Model of The Political System)【101颱大政研所】 3-10
【97國安局─政經組(三等)】 3-14
【98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3-14
【99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3-14
【101中山政研所】 3-14
【102東吳政研所】 3-14
3.3 行為主義下的研究途徑-修正係統論(A Modified Model of The Political System)【101普考─一般行政】 3-15
【103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3-18
3.4 行為主義下的研究途徑-結構功能論【97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3-19
【101政大政研所】 3-23
3.5 後行為主義下的研究途徑-新製度論的概念內涵【96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3-23
3.6 後行為主義下的研究途徑-新製度論的派彆【104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3-26
【98政大公行所】 3-30
【101公費留學(比較政治)】 3-30
【104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3-30
【106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3-30
3.7 新製度論vs.舊製度論【105公費留學(公共行政與政策)】 3-31
【97外特─外交領事人員(三等)】 3-34
【102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3-34
3.8 後行為主義下的研究途徑-理性抉擇理論【106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3-35
【103北大公策所】 3-38
【104北大公策所】 3-38
【105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3-38
【106颱大國發所】 3-38
 
Chapter4政治價值(Values)

Topic1 民主政治 4-2
4.1.1 民主政治的意涵(四大原則)【104退役轉任─一般行政(四等)】 4-4
【103普考─一般行政】 4-8
【104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4-8
【105興大國政所】 4-8
【106興大國政所】 4-8
4.1.2 民主理論的演變-第一代民主vs.第二代民主【102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4-9
【92普考─一般行政】 4-11
【95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4-11
【98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4-12
4.1.3 民主理論的演變-第三代民主【102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4-12
【96公費留學(民主發展理論)】 4-14
4.1.4 民主理論的演變-第四代民主【99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4-15
【95颱大政研所】 4-19
【95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4-19
【96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4-19
【99公費留學(民主發展理論)】 4-19
【96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4-20
【100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4-20
【103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4-20
【103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4-20
4.1.5 美國式的民主政治-多元政治(Polyarchy)【103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4-21
【93退役轉任─一般行政(四等)】 4-24
【94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4-24
【97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4-24
【100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4-25
【102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4-25
4.1.6 民主政治的兩大視角(Perspective)【102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4-26
【96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4-31
【101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4-32
【102興大國政所】 4-32
【103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4-32
【104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4-32
【106北大公策所】 4-32
【106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4-32
【107北大公策所】 4-33
【107政大政研所】 4-33
4.1.7 健全民主政治的條件【105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4-34
【98普考─一般行政】 4-37
【100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4-37
【101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4-37
【103興大國政所】 4-37
4.1.8 民主政治與公民社會的關係【104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4-38
【94普考─一般行政】 4-41
【96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4-41
【97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4-42
4.1.9 公民社會的實踐-社會運動【105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4-42
【100政大政研所(博士班)】 4-46
【106普考─一般行政】 4-46
【106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4-46
4.1.10 當代直接民主製-公民投票【105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4-47
【97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4-51
【98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4-51
【99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4-52
【100普考─一般行政】 4-52
【102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4-52
【103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4-52
【106退役轉任─一般行政(四等)】 4-52
4.1.11 民主政治的爭辯(優缺點)【100颱大(轉學考)】 4-53
4.1.12 民粹主義(Populism)【107颱大國發所】 4-56
【103颱大國發所】 4-60
【104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4-60
【105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4-60
4.1.13 民主政治的正當性危機(兼論民主赤字)【106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4-61
【92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4-65
【106颱大國發所】 4-65
【106中山政研所】 4-65
4.1.14 民主化理論【104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4-66
【97外特─外交領事人員(三等)(比較政治)】 4-72
【筆者自擬】 4-72
【104公費留學(比較政治)】 4-73
【104升官等─情報行政(薦任)】 4-73
【107普考─一般行政】 4-73
【107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4-74
4.1.15 民主鞏固(Democratic Consolidation)【104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4-74
【95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4-76
【100政大政研所】 4-76
【100升官等─情報行政(薦任)】 4-77
【100公費留學(民主化理論)】 4-77
【筆者自擬】 4-77
4.1.16 民主品質【102政大國發所】 4-78
【99政大政研所】 4-82
【103颱大國發所】 4-82
Topic2 憲政與人權 4-83
4.2.1 憲法的內涵【106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4-84
4.2.2 憲法的變遷【106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4-87
【96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4-91
【102颱大國發所(節錄)】 4-91
4.2.3 憲政主義(Constitutionalism)【107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4-92
【98 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4-94
4.2.4 我國憲政體製的問題【101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4-95
4.2.5 人權概念的演進【106升官等─情報行政(薦任)】 4-98
【97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4-101
【102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4-101
4.2.6 人權的內涵(兼論「正義」理論)【103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4-101
【94升官等─一般行政(薦任)】 4-105
【99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4-106
【100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4-106
【106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4-106
【106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4-106
4.2.7 言論自由(Freedom of Speech)【98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4-107
4.2.8 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106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4-110
【94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4-112
【104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4-113
【105颱大政研所】 4-113
【105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4-113
【106政大國發所】 4-113
Topic1 獨裁與民主政體 5-2
5.1.1 獨裁政體vs.民主政體【106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5-3
【92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5-6
5.1.2 極權獨裁政體vs.威權獨裁政體【98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5-6
【98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5-10
【99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5-10
【107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5-10
【107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5-11
5.1.3 民主政體的類型學-多數決民主vs.共識型民主【104北大公策所】 5-11
【95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5-15
 
Chapter5政治體係(Systems)
【99東吳政研所】 5-16
【99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5-16
【99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5-16
【101颱大政研所】 5-16
【102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5-16
【103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5-17
【106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5-17
【107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5-17
5.1.4 民主政體的治理能力-統閤主義(Corporatism)【改編自101颱大政研所】 5-18
【101國安局─政經組(三等)】 5-21
【104北大公策所】 5-21
【105颱大政研所】 5-21
5.1.5 統閤主義vs.多元主義
【105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5-22
【97公費留學(政治經濟學)】 5-24
【98東吳政研所(節錄)】 5-25
【103颱大政研所】 5-25
【105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5-25
【106颱大國發所】 5-25
5.1.6 民主政體與經濟發展的關係【107政大政研所(比較政治)】 5-26
【94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5-28
【96普考─一般行政】 5-28
【100公費留考(民主化理論)】 5-29
【102颱大政研所】 5-29
【102政大政研所】 5-29
【103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5-29
【104颱大國發所】 5-29
5.1.7 威權韌性(Authoritarian Resilience)【105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5-30
5.1.8 競爭性威權政體(Competitive Authoritarian Regime)【107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5-32
5.1.9 軍人乾政模式(Praetorianism)/軍事政體(Military Regimes)
【105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5-35
【97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5-38
【106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5-38
Topic2 政府體製 5-39
5.2.1 內閣製【104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5-40
【97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5-44
【103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5-44
【103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5-44
【106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5-44
5.2.2 總統製【107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5-45
【94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5-49
【96升官等─情報行政(薦任)】 5-49
【103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5-49
【104北大公策所】 5-50
5.2.3 混閤製【105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5-51
【93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5-56
【102公費留學(比較政治)】 5-56
【104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5-57
【104公費留學(比較政治製度研究)】 5-57
【106興大國公所】 5-57
【106升官等─情報行政(薦任)】 5-57
【107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5-57
5.2.4 內閣製vs.總統製vs.混閤製【105颱大公事所】 5-58
【96東吳政研所】 5-62
【96退役轉任─一般行政(四等)】 5-62
【97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5-62
【98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5-63
【101政大政研所】 5-63
【101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5-63
【102政大國發所】 5-63
【103北大公策所(比較政府與政治)】 5-63
【106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5-63
【106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5-64
【107興大國政所】 5-64
【107中山政研所】 5-64
【107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5-64
5.2.5 委員製【104興大國公所】 5-65
5.2.6 我國的政府體製【102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5-67
【96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5-73
【97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5-73
【99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5-73
【101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5-73
【101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5-73
【101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5-74
【102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5-74
【104颱大政研所】 5-74
【104颱大國發所】 5-74
【104 興大國政所】 5-75
【106 北大公策所】 5-75
5.2.7 不信任投票(Vote of Non-confidence)【101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5-76
【92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5-79
【92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5-79
5.2.8 聯閤內閣(Coalition Cabinet)【101國安局─政經組(三等)】 5-80
【97政大政研所】 5-83
【98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5-84
5.2.9 分立政府(Divided Government)【107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5-85
【95普考─一般行政】 5-89
【103公費留學(比較政治)】 5-89
【104公費留學(比較政治製度研究)】 5-90
5.2.10 左右共治(Co-habitation)【107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5-90
【94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5-94
 
Chapter6政治結構(Structures)
Topic1 政府權力(行政權、立法權及司法權) 6-2
6.1.1 政府vs.社會【98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3
6.1.2 政府角色的定位【107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6-5
6.1.3 行政權-行政首長【101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6-9
6.1.4 行政權-行政人員【101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6-14
6.1.5 行政權-行政組織【100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18
【101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6-22
【106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6-22
6.1.6 行政權-對行政組織之控製【107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23
【97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6-27
【100升官等─情報行政(薦任)】 6-27
【103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6-27
【104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6-27
【104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27
【105普考─一般行政】 6-28
6.1.7 行政權-對行政組織之不同觀點(類型)【107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6-28
6.1.8 立法權-功能與式微原因【104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32
【99政大公行所】 6-35
【99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6-35
【100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6-35
【102退役轉任─一般行政(四等)】 6-35
【102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6-35
【105普考─一般行政】 6-35
6.1.9 立法權-一院製(Unicameral System)vs.兩院製(Bicameral System)【105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6-36
【96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6-39
【99東吳政研所】 6-39
【99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6-40
【100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6-40
【103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6-40
【104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6-40
6.1.10 立法權-立法程序【107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6-41
【102颱大政研所】 6-46
【103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6-46
【104颱大政研所】 6-46
6.1.11 立法權-國會議員類型(代議理論)【105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6-47
【99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6-50
【102升官等─情報行政(薦任)】 6-50
6.1.12 立法權-各國立法權之比較【106升官等─情報行政(薦任)】 6-51
6.1.13 司法權-司法獨立(Judicial Independence)【100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6-55
【98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6-59
【98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59
【99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6-59
【99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59
【105颱大(轉學考)】 6-59
6.1.14 司法權-司法審查(Judicial Review)【103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6-60
【92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6-64
【106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6-64
Topic2 選舉、投票與政治參與(政治暴力、革命) 6-65
6.2.1 選舉的功能【107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6-67
【102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70
【104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6-70
6.2.2 選舉製度-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製【100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71
6.2.3 選舉製度-復數選區相對多數決製(SNTV製)【105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6-76
【104公費留學(比較政治製度研究)】 6-79
6.2.4 選舉製度-絕對多數決製(兩輪決選製、選擇投票製)【104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6-79
【94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83
【100退役轉任─一般行政(四等)】 6-83
【104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6-83
【106退役轉任─一般行政(四等)】 6-83
【106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84
6.2.5 選舉製度-比例代錶製(單記可讓渡投票製、政黨名單比例代錶製)【100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6-85
【94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89
6.2.6 選舉製度-混閤製(單一選區兩票製)【106北大公策所】 6-90
【96颱大政研所】 6-94
【96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6-94
【101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94
【102興大國公所】 6-94
【102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6-94
【103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6-95
【103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6-95
【104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95
【105興大國公所】 6-95
【105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6-95
【105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6-96
【106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6-96
【107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96
6.2.7 選舉製度與政黨體係之關聯(杜瓦傑法則)【106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6-97
【96東吳政研所】 6-100
【102政大政研所】 6-100
【103政大(轉學考)】 6-100
【106公費留學(公共行政與政策)】 6-100
6.2.8 我國選舉製度的改革【104颱大公事所】 6-101
【105颱大公事所】 6-105
【107政大政研所(節錄)】 6-105
6.2.9 選舉時程(Electoral Timing)【102北大公策所】 6-106
【99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6-109
6.2.10 美國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製度【105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6-110
【105公費留學(公共行政與政策)】 6-112
6.2.11 投票行為的研究途徑【104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6-113
【97政大政研所】 6-116
【99東吳政研所】 6-116
【104颱大國發所】 6-116
6.2.12 影響投票行為的因素【101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6-117
【96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6-119
【98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6-119
【107興大國公所】 6-120
6.2.13 不在籍投票(The Absentee Voting)【94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6-121
6.2.14 政治參與的方式【101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124
【91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6-129
【101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6-129
【102退役轉任─一般行政(四等)】 6-129
6.2.15 影響政治參與的因素【102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130
【99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136
【100政大(轉學考)】 6-136
【106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137
6.2.16 政治暴力(Political Violence)【95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137
【100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140
6.2.17 革命(Revolution)【100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6-141
6.2.18 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107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6-144
【104政大國發所】 6-146
Topic3 政黨與利益團體 6-147
6.3.1 政黨的基本概念【107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6-148
【98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6-153
【98普考─一般行政】 6-153
【101普考─一般行政】 6-153
【102颱大國發所(節錄)】 6-153
【104興大國公所】 6-153
【106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6-153
6.3.2 政黨的類型【107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154
【104調查局─調查工作組(四等)】 6-158
【106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6-158
6.3.3 政黨提名製度-初選【98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159
6.3.4 政黨體係的形成原因(政黨體係的持續與變遷)【106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163
【97政大政研所】 6-167
【100颱大(轉學考)】 6-167
【100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6-167
【100升官等─情報行政(薦任)】 6-167
【101颱大政研所】 6-167
6.3.5 政黨體係的分類(政黨製度的分裂化程度)【102普考─一般行政】 6-168
【94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171
【99東吳政研所】 6-171
【99淡江公行所】 6-171
【99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6-172
【99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172
【104公費留學(比較政治製度研究)】 6-172
6.3.6 政黨體係-兩黨製【101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6-173
【92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6-175
【96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6-175
6.3.7 政黨體係-多黨製【94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176
【92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6-179
【98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6-179
6.3.8 政黨重組(Party Realignment)【96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180
【96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6-182
【103普考─一般行政】 6-182
6.3.9 政黨式微論(兼論政黨解組)【105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6-183
【100政大公行所(節錄)】 6-185
【106普考─一般行政】 6-185
【107公費留學(公共行政與政策)】 6-185
6.3.10 政黨vs.利益團體【100普考─一般行政】 6-186
6.3.11 利益團體的類型與活動方式【97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189
【102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6-197
【102普考─一般行政】 6-198
6.3.12 利益團體影響力大小之決定因素與評價【97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6-198
【92升官等─一般行政(薦任)】 6-202
【98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203
【103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203
【104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6-203
【104升官等─情報行政(薦任)】 6-203
【106颱大國發所】 6-203
【107北大公策所】 6-204
【107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6-204
Topic4 民意(調查)與政治溝通(兼論資通科技) 6-205
6.4.1 民意的意涵、特性及主要型態【98東吳(轉學考)】 6-206
【94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6-211
【95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6-211
【97普考─一般行政】 6-211
【100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6-211
【103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6-211
【104升官等─情報行政(薦任)】 6-212
6.4.2 民意的錶達方式【97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6-213
【97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6-216
【100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6-216
6.4.3 民意調查的程序與內涵【103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6-217
【92事業機構升等─行政(第八職等)】 6-220
【92國安局─政經組(三等)】 6-220
【93退役轉任─一般行政(四等)】 6-220
6.4.4 民意調查的類型【98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6-221
【98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6-227
【102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6-227
【102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228
6.4.5 民意調查的評價【104颱大政研所】 6-228
【95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6-231
【97國安局─政經組(三等)】 6-231
【105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231
6.4.6 政治溝通的功能與影響【97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6-232
【98升官等─情報行政(薦任)】 6-236
【100國安局─政經組(三等)】 6-236
【101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6-236
【104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236
【105北大公策所】 6-237
【107北大公策所】 6-237
【107普考─一般行政】 6-237
【107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6-237
6.4.7 政治溝通的媒介【102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6-238
6.4.8 二階段溝通理論及其修正(兼論政治偏袒)【106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6-242
【100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6-245
【104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6-245
6.4.9 資通科技(ICTs)/電子民主對政治生活的影響【100政大公行所】 6-246
【98公費留學(民主發展理論)】 6-250
【99颱大政研所】 6-250
【102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6-250
【105颱大國發所】 6-251
【105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251
【106升官等─情報行政(薦任)】 6-251
Topic5 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兼論政治發展) 6-252
6.5.1 政治文化的類型(兼論公民文化)【93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6-253
【92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6-256
【93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6-257
【94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257
【95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257
【96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6-257
【100退役轉任─一般行政(四等)】 6-257
【104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258
【105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258
【105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6-258
6.5.2 政治文化對於政治體係的影響【102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259
【101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6-262
6.5.3 政治文化與政治結構【99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263
【98公費留考(民主化理論)】 6-266
6.5.4 從國傢認同、正當性及政治效能感研究政治文化【102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6-266
6.5.5 政治社會化的媒介【104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6-270
【91基特─一般行政(四等)】 6-273
【92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273
【93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6-273
【94升官等─一般行政(薦任)】 6-273
【94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6-273
【100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273
6.5.6 政治社會化的模型【103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6-274
6.5.7 政治社會化的功能【100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6-277
【98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6-280
【99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6-280
6.5.8 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之關係【104退役轉任─一般行政(四等)】 6-281
【97東吳(轉學考)(三年級)】 6-283
6.5.9 政治發展的危機【97國安局─政經組(三等)】 6-284
【94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6-287
【96高考─一般行政(三等)】 6-287
【101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6-287
6.5.10 政治發展的理論典範【107颱大國發所】 6-288
【91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6-293
【96公費留學(發展理論)】 6-293
【98東吳(轉學考)】 6-293
【104颱大國發所】 6-293
【104公費留學(比較政治製度研究)】 6-294
【104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6-294
【105颱大政研所(比較政府與政治)】 6-294
【105高考─一般行政(兩岸組一)(二級)】 6-294
【106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6-294
6.5.11 政府乾預與管製【105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6-295
【101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6-299
【104北大公策所】 6-299
 
Chapter7政治層級(Levels)
7.1 政府間的府際關係-單一製、聯邦製與邦聯製【104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7-3
【93地特─一般行政(四等)】 7-9
【96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7-9
【96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7-9
【99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7-9
【100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7-9
【103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7-9
【106颱大政研所】 7-9
【106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7-10
【106原特─一般行政(四等)】 7-10
【107身特─一般行政(四等)】 7-10
【107公費留學(公共行政與政策)】 7-10
7.2 政府間的府際關係-地方政府的橫嚮與縱嚮關係【102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7-11
7.3 國際政治理論-國際政治的分析觀點:現實主義(Realism)【105公費留學(東南亞區域研究)】 7-14
7.4 國際政治理論-國際政治的分析觀點:自由主義(Liberalism)【107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7-17
【98中山政研所】 7-20
【106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7-20
7.5 國際政治理論-國際政治的分析觀點: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105公費留學(中東區域研究)】 7-21
7.6 國際政治理論-國際關係的分析層次【100身特─一般行政(三等)】 7-23
7.7 國際政治理論-全球化【98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7-26
【100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7-29
【103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7-29
7.8 國際政治理論-全球公民社會(兼論國際閤作)【102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7-30
【105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7-34
7.9 國際政治理論-國際組織【107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7-35
【97高考─一般行政(三級)】 7-38
7.10 國際政治理論-後冷戰時期之國際格局【102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7-39
【97地特─一般行政(三等)】 7-42
7.11 國際政治理論-國際恐怖主義【99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7-43
7.12 國際政治理論-文明衝突論(兼論伊斯蘭主義)【106原特─一般行政(三等)】 7-46
【筆者自擬】 7-49
【104調查局─調查工作組(三等)】 7-49
【106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7-49
7.13 國際政治理論-國際政治經濟學【104公費留學(國際談判與實務)】 7-50
【102退役轉任─一般行政(三等)】 7-54
【106北大公策所】 7-54

圖書序言

二版序

  終於完成「這是一本政治學解題書」的改版瞭,在此除瞭感謝各位讀者的捧場之外,亦要感謝讀享齣版社的總經理江承勛及編輯團隊的努力,促使這本書有機會以全新的麵貌與各位見麵,於此緻上最真摯的感謝。此次改版,除瞭維持筆者在寫這本書的初衷之外(請參考為什麼要買這本書),亦補充瞭許多新穎的考題與資料,目的在使各位考生在閱讀本書後,能夠擁有「打擊麵」最廣的相關知識,以應付現今變化萬韆的考題。

  此次改版幾乎在本書的七大章節都有作資料與考題的調整、修正與增加,若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筆者建議各位考生七大章節都要閱讀。而筆者以自己非科班齣身的角度,期許能帶領各位考生,在這七大章節裏,以一般人的角度領略政治學的抽象性,讓政治學不再離我們的生活太遙遠。本書不敢以最有深度的政治學題庫書自居,但筆者敢保證本書絕對是最平易近人、最有誠意的政治學解題書。最後亦敬祝各位考生,讀完本書後能如願上榜。

程燁 2019年3月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章節結構和排版,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瞭作者的“用心良苦”。我注意到,作者在每個重要的概念或理論齣現時,都會用不同的字體或者顔色進行標注,或者在頁腳處給齣簡短的解釋。這使得我在快速瀏覽時,能夠迅速抓住重點,也方便我在之後復習時,能夠快速定位到關鍵信息。而且,每章的標題都設計得很有吸引力,不像有些書的標題那樣枯燥乏味,而是能夠引發讀者的好奇心,讓我想要一探究竟。我尤其喜歡那些用問句作為章節標題的設計,這直接點明瞭該章要解決的問題,也讓我有一種“跟著作者一起尋找答案”的閱讀體驗。書中的圖錶和插圖,雖然不多,但都恰到好處,能夠直觀地幫助我理解復雜的概念。例如,在解釋某個政治體製的運作流程時,一個清晰的流程圖就能勝過韆言萬語。這種細節上的處理,都體現瞭作者在追求內容深度之餘,也十分注重讀者的閱讀體驗。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可以說是非常有辨識度,也很能引起我的共鳴。作者在寫作時,並沒有采用那種刻闆、生硬的學術語言,而是充滿瞭活力和一些幽默感。我喜歡他在一些關鍵的地方,會使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或者一些比較“網絡化”的錶達,這讓我在閱讀一本政治學書籍時,竟然會時不時地會心一笑。這種輕鬆的閱讀氛圍,讓我在學習那些本來可能有些枯燥的知識時,感到更加愉快。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釋一些有爭議的政治議題時,能夠保持一種客觀公正的態度,既不偏袒任何一方,又能清晰地呈現各方的觀點和邏輯。他不會輕易地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鼓勵讀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斷。這種“引而不發”的教學方式,讓我覺得他並不是想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我,而是希望培養我獨立思考的能力。我之前看的一些政治學書籍,要麼就是過於學術化,要麼就是帶有很強的意識形態傾嚮,這本書的這種平衡和幽默感,確實讓我耳目一新。

评分

閱讀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莫過於作者在解讀復雜政治議題時的“化繁為簡”能力。我曾經嘗試過閱讀一些國外的政治學經典著作,雖然內容非常深刻,但往往因為語言的晦澀和理論體係的龐大,讓我感到望而卻步。而這本《這是一本政治學解題書(2版)》,作者在處理這些“硬骨頭”時,展現齣瞭極高的技巧。他善於使用類比和比喻,將抽象的政治概念形象化。例如,在解釋“權力”時,他不僅僅是給齣定義,而是會用日常生活中權力運作的例子來類比,讓我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我還注意到,作者在引用一些重要的政治學理論時,都會附帶進行深入淺齣的解釋,確保讀者能夠理解其核心思想,而不是僅僅看到一堆名詞術語。這種“啃硬骨頭”但又不讓人“消化不良”的能力,是我在這本書中最大的收獲。我之前對一些政治學概念,比如“意識形態”、“政治閤法性”等,都感覺雲裏霧裏,但讀完相關章節後,我發現自己豁然開朗。這種感覺,就像是原本糾纏不清的綫團,被他一根一根地梳理開來,變得清晰有序。

评分

這本書的章節安排,給我一種非常清晰和有條理的感覺。我喜歡它從基礎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更復雜的理論和議題。每一章的開頭,作者都會為本章的學習目標做一個概括性的介紹,讓我提前知道這一章大概會講些什麼,以及我需要掌握哪些核心內容。這種“預告”式的開頭,對於我這種喜歡做學習規劃的人來說,非常實用。而且,每章的結尾,都有一些精心設計的練習題或者思考題,讓我能夠立即檢驗自己對本章內容的理解程度。有些題目需要我運用書中的知識進行分析,有些題目則鼓勵我跳齣書本,聯係實際生活進行思考。我尤其欣賞那些需要我“動腦筋”的題目,它們不會直接給齣答案,而是引導我去探索,去發現。這正是我所期待的“解題書”應該具備的功能。不像有些書,看完覺得懂瞭,但一到考試或者實際運用時,就抓瞎瞭。這本書的這種練習機製,感覺是在循序漸進地培養我的解題能力。我希望通過這些練習,我能夠真正地掌握知識,而不是停留在“看懂”的階段。

评分

這本書的作者,在導言部分就展現齣瞭一種非常親切且接地氣的寫作風格,這讓我這個初次接觸政治學領域,又有點擔心會“跟不上”的讀者,感到瞭一絲寬慰。他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很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像拉傢常一樣,娓娓道來政治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我尤其喜歡他舉的那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從日常的社區選舉,到國傢層麵的政策製定,他都能用清晰易懂的方式解釋清楚。這讓我意識到,政治學並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現實。很多時候,我們對政治的認知,可能都停留在新聞報道或者街頭巷議的層麵,覺得它復雜、遙遠,甚至有點渾水摸魚。但通過作者的筆觸,我開始看到政治學背後那些嚴謹的邏輯和深刻的思考。他強調的“解題”思路,在我看來,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方法論。他教我們如何分析問題,如何識彆隱藏在現象背後的根本原因,如何評估不同的政治觀點,以及如何構建自己的邏輯體係。這比單純地記憶各種理論和概念要重要得多。我一直覺得,學習一門學科,最終是為瞭掌握一種思考問題的工具,而不是成為一個知識的搬運工。而這本書,似乎正在努力地塑造我成為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政治學解題者”。

评分

這本書在案例選擇方麵,我覺得作者非常用心。他沒有僅僅局限於一些國外的、遙遠的政治事件,而是廣泛地選取瞭颱灣本地以及兩岸之間發生的、具有代錶性的政治事件作為例子。這對於我這個生活在颱灣的讀者來說,非常有代入感。我能夠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闡述的政治理論是如何在現實中運作的,也更容易將書本知識與我所處的社會環境聯係起來。例如,當他在解釋“政黨輪替”的意義時,他會引用颱灣近些年來的幾次選舉結果;當他在分析“民意代錶”的作用時,他會提及一些具體的立法案例。這些貼近生活的案例,讓我覺得政治學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真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我甚至能迴憶起自己曾經經曆過的那些政治事件,然後對照書中的分析,發現自己以前的理解可能不夠全麵或者不夠深入。這種“在地化”的案例分析,是我覺得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评分

我在閱讀過程中,特彆留意瞭作者在書中所使用的參考資料和引用的文獻。作為一個對學術嚴謹性比較看重的讀者,我希望一本書的內容是有據可循的,而不是信口開河。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不錯,它在討論某個理論或觀點時,都會注明其齣處,或者引用相關的研究成果。這不僅增加瞭我對於作者論證的信任度,也為我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瞭方嚮。我喜歡在閱讀時,看到那些被反復提及的經典著作或重要學者,這讓我對政治學領域內的主流思想和學術脈絡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而且,作者在引用時,並沒有堆砌文獻,而是選擇那些真正支撐其觀點的、具有代錶性的文獻。這說明作者在文獻的篩選上是經過認真考慮的,並不是為瞭充門麵而做。對於我這種想要“溯本追源”的讀者來說,這種嚴謹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我甚至會把書中標注的那些重要文獻記下來,有時間的話,也會去圖書館查找來閱讀,這對於我深入理解政治學有很大的幫助。

评分

在我看來,這本書的“第二版”相較於第一版,如果能夠對一些近期發生的、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政治事件和理論發展進行更新,那將是錦上添花。雖然我沒有閱讀過第一版,但作為一本“解題書”,其價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對當前政治現實的解釋能力上。政治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新的理論、新的現象層齣不窮。如果第二版能夠及時地吸收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將最新的政治事件納入案例分析,那麼它的時效性和實用性將會大大增強。我特彆關注一些關於社交媒體對政治影響、人工智能在政治決策中的應用,以及全球地緣政治格局變化等議題。如果作者能在這些方麵有所涉及,並且提供相應的分析框架,那將是對我非常有價值的補充。畢竟,我們學習政治學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更好地理解當下,預測未來,並在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中做齣明智的判斷。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說實話,一開始並沒太吸引我。我通常會被那些設計得比較有學術感,或者綫條利落,一眼就能看齣是“乾貨”的書籍。但這本《這是一本政治學解題書(2版)》,它的封麵色彩搭配有點過於明亮,雖然不至於刺眼,但總覺得和“政治學”這個主題的嚴肅性有些距離。當然,我知道封麵不能代錶一切,很多經典書籍的封麵也很樸實無華,但作為一個視覺化的動物,我還是會下意識地被“好看”的書吸引。不過,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我還是決定翻開它。拿到書的那一刻,沉甸甸的手感還是讓我覺得挺實在的,紙張的質感也還不錯,不是那種廉價的膠版紙,摸起來比較舒服。我特彆在意紙張的觸感,好的紙張能讓閱讀體驗提升不少。尤其是長時間閱讀的時候,那種順滑而不粘膩的觸感,真的能讓人心情愉悅。這本書的版式設計也挺規整,字體大小適中,行距也比較舒適,沒有那種密密麻麻讓人喘不過氣的感覺。我喜歡每頁留有一定的頁邊距,這樣在閱讀過程中,我可以用鉛筆或者熒光筆做一些標記,而不會顯得雜亂無章。雖然封麵一開始讓我猶豫瞭一下,但翻開書頁後,這種務實的設計風格,倒是讓我覺得作者是真心想把內容做好,而不是僅僅追求錶麵的光鮮。我期待它能像它的“厚重感”一樣,內容也一樣紮實。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定價,說實話,一開始是有點小小的糾結。在當下這個什麼東西都漲價的時代,一本厚實的學術書籍,動輒幾百塊,確實會讓很多學生或者預算有限的讀者望而卻步。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特意留意瞭一下它的定價。我能理解齣版一本質量上乘的書籍,從選題、編校、排版、印刷到發行,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尤其是像政治學這種需要大量資料搜集和專業知識的書籍,其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我還是希望能夠有更親民的價格,讓更多渴望學習的年輕人能夠負擔得起。或許,齣版社可以考慮一些精簡版或者電子版,以降低成本,擴大發行量。當然,我並沒有因此否定這本書的價值。事實上,我更看重的是內容本身是否能夠物超所值。如果這本書真的能幫助我深入理解政治學,解決我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難題,那麼即使價格稍高,我也覺得是值得的。我的希望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能夠有更多的讀者能夠接觸到這本書,從中受益。畢竟,知識的普及和傳播,也應該考慮到經濟的可達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