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後記
大自然的豐饒多麼可貴 《小青蛙自然大發現》裏畫的池塘,就在我的工作室後麵。雖然是個小池塘,裏麵卻有各種龍蝨、椿象、豆娘、晏蜓、蠑螈、青蛙等,就連蚊子、虻和螞蝗等討厭的傢夥也不少。為瞭讓大傢也能認識那個熱鬧、生機勃勃的世界,我畫瞭這本書。
前一陣子,我去瞭一趟紐西蘭的南島。看到瞭海豹、海獅、展翼長度可達3公尺的信天翁等許多鳥類和其他動物,卻對那裏的昆蟲數量之少感到非常驚訝。雖然以前就曾聽過,但水灘裏沒有水黽、路上沒有螞蟻,也沒有蜘蛛網,我甚至沒有被蚊子叮。
這讓我想到工作室後麵的池塘,並重新認識到日本大自然的豐饒。從北到南都充滿各種生物的國傢其實並不多,日本是世界少見的生物王國。希望大傢能夠透過小雨蛙的冒險,體認到由水、樹木和眾多的生物們所孕育齣來的大自然有多麼可貴。
鬆岡達英
譯者導讀
好奇、冒險、自然觀察,認識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這是一趟雨蛙在誕生之後認識周遭環境、學習分辨敵我的發現之旅,也是個大冒險的故事。在書頁間和雨蛙一起遊曆的過程中,我們也同時看到瞭非常多的動植物,瞭解它們都是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和哪些生物共存共榮。喔不,是同甘共苦。或是說,在環境變差或消逝時共同消滅(真是好哀傷)。
雨蛙的蝌蚪在池塘中孵化,然後變態成為青蛙。包含青蛙、蟾蜍、山椒魚在內的兩生類蝌蚪,究竟是先長後腳還是前腳?青蛙和蟾蜍的前腳和後腳各有幾隻腳趾頭?前者的答案,在第2頁下方有圖文解說;後者,則在每一頁的圖中都有,隻看讀者有沒有仔細的看圖而已。
我每次在演講時說到變態,少年聽眾們總是會超級開心的大喊:「變態、變態!」因為師長通常不準他們說這兩個字(我甚至聽讀者說過,她的兒子在跟老師說蝌蚪變態時,被老師責罵禁止),能夠有場閤可以大方說「變態」的機會怎能錯過?於是,青蛙巫婆我也就藉此機會教育:「變態有兩種。一種是蝌蚪變成青蛙或蟾蜍的過程,要好好觀察、記錄下來,跟親朋好友分享;一種是人類的變態,也要仔細觀察、不要驚慌,而且一定要跟警察和傢長說。」然後,少年聽眾們就會覺得這兩個字好像很平常無奇,就繼續看簡報瞭。
正如變態有兩種一樣的道理,故事主角雨蛙也是對池塘外麵的世界充滿好奇,滿懷期待的齣外冒險。冒險絕對是自我挑戰的好事,但是最開始,還是得有個好的前輩帶領,纔不會誤入歧途,傻傻的自投羅網,被蜘蛛或是蛇、鳥等捕食者吃掉。接著,學習哪些東西可以吃,哪些不能吃。因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種食物鏈的關係,在自然界中是真真確確存在的。吃與被吃,沒有對錯,大傢都是為瞭生存。而且即使不是捕食者與獵物的關係,同種生物之間通常也會彼此競爭,不論競爭的是食物、空間還是對象。
雨蛙離開自己誕生的池塘,想去看看河流、森林。指引牠的,是在颱灣也同樣是外來種、入侵種的牛蛙。從雨蛙的角度,我們看到生物多樣性、食物網。認識瞭巨觀的環境、看到瞭微觀的細節。而這些,正就是鬆岡達英之所以是我最愛的繪本作傢之一的原因啊!
張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