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尋夢記3:日本世界文化遺産巡禮紀行

日本尋夢記3:日本世界文化遺産巡禮紀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日本文化
  • 世界遺産
  • 旅行遊記
  • 日本曆史
  • 文化遺産
  • 日本旅遊
  • 紀行
  • 風土人情
  • 建築藝術
  • 攝影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21件彌足珍貴的日本世界文化遺産,最道地詳盡的旅遊紀行

  旅行的目的應不隻在遊山玩水,如果能探訪、鑑賞世界遺産,分享古人精神世界的昇華美,必將會擴充內心的喜悅。僑居日本半世紀的許極燉教授,懷抱著「讀萬捲書,行萬裏路」的人生夢想,遊曆日本各處世界遺産,舉凡日本最後的秘境知床半島、日本工業化的起源富岡製係場與絹産業建築、日本聖山富士山、日本第一名城姬路城、日本三大景之一嚴島神社、廣島和平紀念碑……等等。許教授都以腳步遍曆,也以文字記述眼界開闊的感動與領會;這本書為許極燉教授齣版的「日本尋夢記」係列,專題「日本世界文化遺産巡禮紀行」,詳述自己在日本尋夢的過程中,所發現的最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産、名勝古蹟的菁華,不論是自助旅行時的交通方式、對於世界遺産景點價值與特色均詳加說明,亦是讀者深度旅遊日本時最值得參考的力作。

名傢推薦

  這本書的著者僑居日本半世紀,他的專業是史學和語學,也愛寫遊記,有齣版過兩本。著者遊曆過日本的許多名勝古蹟,這本書是記述聯閤國認定的日本世界遺産,齣版的主旨在促進颱日文化交流,讓世人認識日本文化的真價,讀來趣味無窮。──張明輝(東京二鬆學捨大學名譽教授)

  本書作者以其豐富的學養,敏銳的洞察,介紹瞭日本世界文化遺産的外在景觀與內在靈魂。透過本書,讀者可增進對日本文化的認識。若能親遊其地,與本書對照印証,則必能促進對日本優質文化的體悟,提昇旅遊的品質。──高輝陽(大阪國際大學教授)

  人的生命和內涵,是由其生長的時間和行過的空間共同形成的;所以我旅遊有幾個國傢時,總會盡量將「由內斯可」(UNESCO)所指定的世界遺産,排入行程。因為這一定是當地自然景觀和文化精華所在地。到現在近韆位世界遺産,我可能旅遊參觀過六七成。

  我留學東京大學和經常旅遊日本,和許極燉兄共款去過日本十七位文化遺産佮二位自然遺産,所以對伊所著《日本世界文化遺産巡禮紀行》,讀起來印象極深,真佩服伊足鰲簡明介紹卻意義深邃。值得嚮大傢介紹推薦。

  特彆是,日本曆史時間無夠長且地理空間無夠濶,和印度、中國等東方國傢差真遠,卻有濟濟世界文化遺産。日本人重視文化遺産使人欣羨,這是無真關心文化遺産的颱灣人,所應該思考、學習的。──李鴻禧(颱灣大學名譽教授)

  近年颱日兩國友好,颱人大舉前往日本,走揣颱灣嚮前的目標;日人益多造訪颱灣,尋找日本往昔的溫暖。許教授的日本世遺巡行,除讓仰日者更知日,也為十八處颱灣世遺潛力點,提供保存推廣的靈感。──葉澤山(颱南市文化局長)

  這部著作的大部分篇章發錶在颱南巿政府文化局發行,由已故作傢林佛兒擔任總編輯的《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我擔任主編,所以許先生的文章每能先睹為快。許先生居住日本多年,又是曆史文化的學者,由他來介紹日本被列入世界遺産的勝景,不隻是風光的描繪,更具曆史文化的教育意義。颱灣人齣國觀光,旅遊日本位居首選,如果能根據本書,按圖索驥,一定能達到深度旅遊的樂趣。──李若鶯(詩人,前《鹽分地帶文學》主編)

  聯閤國的世界遺産登錄,並非各地平均分配,而是嚴審慎選。國人到日本若隻是走馬觀花,那就像入寶山空手而迴!許極燉先生旅日半世紀,這本《日本世界文化遺産巡禮紀行》自是深度遊日或臥遊日本時最值得參考的力作!──鄭邦鎮(前國立颱灣文學館館長)
 
尋蹤古韻,閱盡滄桑:世界文化遺産的深度探索與人文迴響 本書並非講述日本的文化遺産巡禮,而是一次穿越時空、跨越地域的全球文化瑰寶之旅。它將引導讀者深入世界各地,探訪那些被時光打磨、被曆史銘刻的獨特遺址,感受人類文明的宏偉脈絡與多樣性。 --- 第一章:亞歐大陸的文明搖籃——遺失在時間長河中的輝煌 引言:人類文明的起源地,那些沉默的石頭如何訴說數韆年的變遷。 本章聚焦於歐亞大陸上那些見證瞭早期人類社會形態與技術飛躍的文化遺産。我們將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泥闆文字開始,追溯蘇美爾與巴比倫的城市規劃與法律體係的源頭。這不是簡單的地理介紹,而是對早期人類如何構建秩序、創造知識的深刻反思。 1.1 幼發拉底河畔的低語:美索不達米亞的城市文明遺址 深入探訪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瀕危遺産的古代城市遺址,分析其復雜的灌溉係統如何支撐起龐大的人口,以及楔形文字在記錄農業收成、王室法令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重點考察古代天文觀測颱的結構,揭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在數學和天文學上的卓越成就。 1.2 印度河榖的謎團:哈拉帕與摩亨佐-達羅的城市規劃藝術 這一部分將詳細描繪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獨特性——他們幾乎沒有發現宏偉的宮殿或神廟,卻擁有驚人的城市標準化設計。討論其完善的排水係統、統一的度量衡,以及至今未被完全解讀的印章文字,探討這種高度組織化的社會結構背後的權力運作機製。 1.3 波斯帝國的遺産:波斯波利斯——萬國之都的恢弘氣象 我們將以波斯波利斯為中心,解析阿契美尼德王朝如何通過精妙的建築語言,錶達其“王中之王”的普世統治理念。分析那些融閤瞭古埃及、亞述、巴比倫風格的浮雕藝術,領略不同文化元素在帝國權力核心區域的和諧共存。 --- 第二章:地中海的迴響——古典文明的興衰與哲學光芒 引言:從愛琴海到羅馬城,西方理性精神與藝術高峰的誕生之地。 本章將追溯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的物理遺存,探討它們如何奠定瞭現代政治、哲學、工程學的基礎。我們關注的不僅是建築的宏偉,更是其背後所蘊含的社會結構與思想潮流。 2.1 雅典衛城的輝煌:民主的誕生與建築的黃金比例 細緻剖析帕特農神廟的結構邏輯,探討其視覺修正技術(如微傾和柱頭膨脹)如何實現“看似完美”的和諧感。討論雅典城邦的集會場所——阿哥拉(Agora)的遺址,如何反映瞭公民政治的實踐過程。 2.2 羅馬帝國的工程奇跡:龐貝古城與哈德良長城 本節對比兩種截然不同的遺産:火山灰下定格的日常生活(龐貝),與鞏固帝國邊疆的軍事防禦係統(長城)。深入分析羅馬混凝土的配方秘密及其對建築耐久性的貢獻,並探討長城在不同曆史時期作為軍事屏障、文化分界綫的復雜作用。 2.3 遺失的輝煌:邁锡尼文明的青銅時代密碼 探訪希臘大陸的邁锡尼遺址,特彆是獅子門和阿伽門農的“黃金麵具”所在的墓葬群。解析荷馬史詩中的英雄傳說如何與考古發現相互印證,重構青銅時代晚期的愛琴海格局。 --- 第三章:美洲大陸的獨立演化——失落的帝國與獨特的宇宙觀 引言:脫離舊大陸影響,美洲文明發展齣何種獨特的技術體係與信仰結構? 本章將飛越重洋,探索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復雜文化景觀,這些文明在與舊大陸隔絕的情況下,獨立發展齣瞭令人驚嘆的城市中心、曆法係統和宗教儀式。 3.1 瑪雅的星空密碼:蒂卡爾與帕倫剋的雨林之城 探討瑪雅文明如何憑藉其對天文現象的精確觀測,構建瞭復雜的長紀曆和太陽曆。分析蒂卡爾(Tikal)宏偉的金字塔如何不僅僅是祭祀場所,更是宇宙模型的物理投射,以及其象形文字的解讀進展。 3.2 印加帝國的奇跡:庫斯科與馬丘比丘的“天空之城” 聚焦於安第斯山脈中印加人的石工藝術。分析馬丘比丘的選址哲學——它如何完美融入崎嶇的地形,同時又不失工程學的嚴謹性。討論印加人無砂漿接閤技術的精妙之處,以及“奇普”(Khipu,結繩記事)在帝國管理中的作用。 3.3 墨西哥榖地的權力中心:特奧蒂瓦坎的太陽與月亮金字塔 考察特奧蒂瓦坎的“亡者大道”的規劃布局,它體現瞭早期中美洲城市規劃中對宇宙方位和幾何對稱的執著追求。分析其社會結構,以及為何這個龐大的城市在瑪雅文明興盛之前就已衰落的未解之謎。 --- 第四章:東方智慧的沉澱——亞洲多元文化遺産的深度解讀 引言:從沙漠綠洲到高山佛國,亞洲文化遺産的多樣性與連續性。 本章將聚焦於亞洲大陸上不同區域的文化瑰寶,側重於宗教傳播對建築藝術和世俗生活産生的深遠影響。 4.1 絲綢之路的生命綫:敦煌莫高窟的壁畫藝術 深入分析莫高窟這一人類文明的“圖書館”,探討其佛教藝術如何吸收瞭犍陀羅、笈多王朝乃至中原漢地的風格,形成獨特的藝術融閤體。關注韆佛洞中的飛天形象演變,以及古代商隊文化的遺跡。 4.2 柬埔寨的信仰與水利:吳哥窟的宏偉與衰落 解析吳哥窟(Angkor Wat)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群,其復雜的須彌山結構所象徵的印度教宇宙觀。同時,探討支撐起龐大王國的復雜水利工程(巴萊水庫)是如何與其宗教信仰緊密結閤,以及水利係統崩潰對國傢命運的影響。 4.3 景教與迴鶻的痕跡:中亞的文化交匯點 本節將探討那些在曆史進程中被遺忘的文化節點——如中國新疆地區的古代佛教石窟群和古代城邦遺址。研究這些地方如何成為佛教、瑣羅亞斯德教、基督教聶斯脫裏派(景教)交匯碰撞的熔爐,展現絲綢之路的文化廣度。 --- 結語:遺産的意義——我們與過去和未來的對話 本書的最終目的並非是簡單地列舉古跡清單,而是探討“世界文化遺産”這一概念的現代意義。 這些遺址是全人類共同的記憶載體,它們提醒著我們:技術可以進步,帝國可以更迭,但人類對美、秩序、真理的探索是永恒的。每一個被保護的遺跡,都是我們對未來世代投下的文化錨點,確保曆史的深刻教訓和輝煌成就得以延續。通過對這些物質遺存的考察,我們得以更清晰地理解人類文明的彈性、創造力,以及在麵對環境變遷與內部衝突時所展現齣的復雜應對策略。 --- (全書聚焦於全球範圍內的考古學、曆史地理學和文化人類學交叉領域,旨在提供一種宏大敘事下的全球文明比較研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許極燉


  颱灣高雄市旗山人。屏東中學、颱灣大學曆史係、文化大學曆史研究所、東京大學東洋史博士班結業。除曆史之外,1980年以後更用力投入颱灣福佬語文的研究。

  1967年日本政府公費留日前,曾於旗山中學、颱北一女中、建國中學、景美女中、靜修女中以及文化大學任教多年。留日已五十餘年,前二十年被禁止迴颱灣,目前已從大學的教職退休,做文化工作的誌工。

  (2001年日本颱灣語言文化協會創會會長,曆任顧問,再任會長、理事。)

  已齣版著作有:《颱灣話流浪記》、《颱灣語概論》、《颱灣話通論》、《常用漢字颱語讀音詞典》、《颱語文字化方嚮》、《颱語學講座 》、《颱灣語文論集》、《颱灣近代發展史》、《颱灣研心錄》、《新颱灣研心錄》、《浮生尋夢紀行》、《尋夢記》、《七字仔詩細說颱灣史》,共著《尋找颱灣新座標》,譯書:《日本文化史通論》,編譯:《颱灣近代史秘史》等。
 

圖書目錄

自序
日本的世界文化遺産

第1篇  知床探訪紀行
知床的自然遺産 
知床半島探訪記 
名麯〈知床旅情〉 
〈知床旅情〉的歌詞 
探訪知床的行程 
知床半島的地理環境 

第2篇  白神山地自然遺産紀行
自然遺産探訪艱難 
有幸得以探訪白神山地 
白神山地的容貌概觀 
涉足白神山地的頭一站 
十二湖的寵兒青池 
踏入世界最大級的橅樹原生林 
橅樹林內的生命空間 
橅樹的生命鼓動 
橅樹的功能與貢獻 
八甲田山的悲劇 

第3篇  平泉文化遺産紀行
三位大師級的高僧 
慈覺大師圓仁 
奧之細道 
平泉探訪 
藤原氏的文化遺産 
中尊寺 
金色堂(中尊寺金色堂) 
毛越寺 
遺跡巡禮 

第4篇  日光的神社與寺院巡禮紀行
東照宮與明治神宮 
日光的寺社 
二荒山神社與輪王寺 
德川傢康獵取天下 
德川傢康的軼聞 
東照宮的世界 
        
第5篇  富岡製係場和絹産業遺産群
製係工場怎會成為世界遺産 
遺産的母體富岡製係場 
田島彌平舊宅(Tazima Yahei Kyutaku) 
高山社跡(Takayamsha Ato) 
荒船風穴(Arafune fuketsu) 
四項資産互相攜手閤作 
邁往富岡製係場 
走進瞭富岡製係場的世界 
壯大的繅係場 
日本産業近代化的領航者 
日法閤作的製係場 
世界首位的生係生産力 

第6篇  富士山─信仰的對象與藝術的源泉
富士山成為世界文化遺産 
鳥居與櫻花 
結緣富士山 
登富士山望鄉關 
富士山名稱的語源 
富士山的文化遺産群 
信仰對象的富士山 
淺間大神與淺間神社 
富士講與神佛分離令 
富士山的藝術層麵 

第7篇  白川鄉閤掌房屋村落紀行
人字(形)木造屋頂建築群 
走空襲住草厝的鄉愁 
桃花源的世界 
走進瞭白川鄉解鄉愁 
祕境白川鄉的閤掌民房 
白川鄉的文化遺産

第8篇  京都的寺社巡禮紀行
韆年古都風華灑落 
京都的文化遺産群 
掠影一瞥二條城 
華麗極緻平等院 
春雨綿綿銀閣寺 
潛龍守護天龍寺 
暮色蒼茫本願寺 
府城描繪京都夢 

第9篇  京都的寺社巡禮紀行(續篇)
京都的世界遺産分布概觀 
按圖索驥重點探訪 
宏偉異色的本願寺─再訪西本願寺 
親鸞聖人與西本願寺 
親鸞的諸多異色 
外實內華的西本願寺 
教王護國(寺)的東寺 
初次巡禮東寺 
東寺的國寶與重要文物 
幽玄燦爛的金閣寺 
北山文化的建築傑作 
鹿苑寺院區一瞥 
金閣與園林(庭園) 
石庭聞名的龍安寺 
龍安寺的因緣 
方丈石庭與鏡容池 
日本佛教的母山比叡山 
最澄開創比叡山的天颱教學 
瞭卻半世紀的因緣宿願 

第10篇  奈良的世界文化遺産紀行
再訪奈良所為何事? 
走訪奈良的世界文化遺産 
興福寺巡禮 
地藏信仰中心的元興寺 
走訪春日大社 
再訪東大寺 
似曾相識的唐招提寺 
古色幽香的藥師寺 

第11篇  法隆寺的佛教建築物
法隆寺巡禮 
探訪法隆寺 
法隆寺地域的佛教建築物 
法隆寺院內的建築物 

第12篇  紀伊山地的靈地與朝山路紀行
夢遊高野山瞻仰空海 
紀伊的文化遺産在哪兒? 
前進紀伊半島怎麼走? 
文化遺産的三大靈地聖地 
朝山參拜的「網路」 
前往高野山先去青龍寺 
青龍寺內空海苦學 
真地,在高野山圓夢 
壇上伽藍宿坊之夜 
雨中拜見弘法大師 
熊野三山兼程巡禮 
從那智山到速玉大社 

第13篇  姬路城探訪記
日本頭號世界文化遺産 
姬路城的「發跡」─赤鬆氏的城寨 
豐臣秀吉的姬路城 
池田輝政興建巨大姬路城 
姬路城數代易主 
二度探訪姬路城
姬路城優美的雄姿─城堡建構的佈局 
國寶級和文物級建築物群 

第14篇  廣島和平紀念碑
廣島和平紀念碑 
遺産的範圍與概要 
狂風暴雨的大空襲
悲慘的早晨 
為甚麼會是廣島? 
日本帝國的軍都 
「Genbaku Dome」的今與昔 

第15篇  嚴島神社
「日本三景」之一 
瀟湘八景與近江八景 
世界文化遺産的嚴島神社 
嚴島神社概觀 
嚴島神社的巡禮 
屹立海中異想天開的神社 

第16篇  北九州紀行(前篇)浪漫的海角巡禮
尋找古代日本人的夢 
前部─北九州西北紀行 
玄海灘的想像 
兩顆金印的謎 
鏡山的情人石 
壹岐島上的古代遐想 
在平戶訪問鄭成功 
從平戶遙念颱灣 
九十九島海闊天空 
北九州紀行(後篇)長崎世界遺産軍艦島巡禮
淒涼悲切的鍾聲
永井隆與《長崎之鍾》 
遠藤周作文學館 
鎖國的窗口長崎物語 
五島列島巡禮 
世界文化遺産軍艦島巡禮 

第17篇  國立西洋美術館巡禮及其他五件世界遺産素描
柯比傑的上野西洋美術館 
鬆方幸次郎的美術品寶庫 
葛飾北齋與日本趣味特彆企劃展 

附錄
(I)屋久島的世界自然遺産 
(II)亞熱帶樂園小笠原群島的世界自然遺産 
(III) 琉球王國的城堡與關連遺産群 
(IV)石見銀山遺跡及其文化景觀 
(V)宗像大社˙衝之島及關連遺産群

圖書序言

    

  「讀萬捲書,行萬裏路」是我的「人生夢想」。而且,把讀過的書的心得,走過的旅程的見聞寫下來做為「雪泥鴻爪」的可資他人參考的資料,這樣就不空來這世間瞭。

  由於個人的資質能力所限,雖然在誌趣所限的曆史與語言的領域曾經齣版瞭幾本拋磚引玉未緻成熟的書、詞典。在旅行記方麵齣版瞭兩本「尋夢記」,對身曆其境的各地發掘曆史與文化或可資他山之石,暗自奢望耳。

  這本「日本尋夢記」特設「專題」為「日本世界文化遺産巡禮紀行」,是我僑居日本半世紀來(從留學到任教),在日本「尋夢」的過程中,所發現的最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産、名勝古蹟的菁華。

  日本人不僅重視又很會保護曆史文物和自然環境。這本書所收錄的隻是日本的自然和文化遺産中被聯閤國的「由內斯可」(UNESCO∕教育科學文化機構)所認定、註冊的部分而已。

  這些被由內斯可所註冊(登錄)的叫「世界(自然、文化)遺産」,無疑地是世界級一流的東西。這些遺産的營造與保存曆經韆百年的風霜歲月,談何容易!時至今日,被由內斯可所登錄的日本的世界文化遺産;自然遺産有4件,文化遺産有17件(其中京都包括17件,奈良包括8件),總共21件。這21件中有17件我都去探訪過。迄未能去探訪的4件中有2件自然遺産(其中小笠原群島沒飛機可行),2件文化遺産中在九州海上的沖之島宗像大社被限製登島。惟這4件沒去過的,在書中都介紹瞭。

  聯閤國(United Nations)於1945年成立後,日本因戰敗國遲至1956年纔加入聯閤國,惟在這5年前的1951年即已加入聯閤國的由內斯可(颱灣的國府有加入由內斯可),並積極實踐由內斯可的精神:「戰爭是在人的內心裏萌生齣來的,所以必須在人的內心裏構築和平的要塞。」(由內斯可的憲章序文,原文為:That since wars begin in the minds of men, it is in the minds of men that the defences of peace must be constructed)

  從1993年,日本有2件自然遺産(白神山地、屋久島)和2件文化遺産(法隆寺和姬路城)同時被登錄為世界遺産以來,迄現在陸續增加到21件。

  旅行的目的應不隻在遊山玩水,如果能探訪、鑑賞世界遺産,分享古人精神世界的昇華美,必將會擴充內心的喜悅,是為序。

許極燉    2018年5月初於東京

圖書試讀

富士山成為世界文化遺産
 
日本的聖山靈峰富士山,於2013年6月22日,在柬埔寨的首都金邊(Phnom Penh)召開會的第三十七屆由內斯可(UNESCO)世界遺産委員會時,被認可登錄(註冊)為「世界文化遺産」。登錄記載的名稱是;「富士山─信仰的對象與藝術的源泉」。至此,日本的世界遺産有自然遺産4件,文化遺産有13件。
 
富士山被認定成為世界遺産的消息傳來當時,直覺地以為是「自然遺産」。負責推動富士山的登錄的人士,原本設定目標是要註冊成為自然遺産。
 
依照世界自然遺産條項規定,自然遺産最重要的核心條件,厥為「斧斤不入,人跡罕到」的具有「自然的原始」狀態。然而,如所周知,有史以來,富士山不隻有過噴火發生破壞瞭自然的原始樣貌,尤其是韆萬人登山參拜,觀光……。亦就是說「人手」介入太多,「原始」的自然存留不多,明顯地抵觸瞭自然遺産所必具的首要條件。所以事實上推進運動早就放棄要登錄為自然遺産,改弦更張嚮文化遺産的目標努力邁進,始剋如願以償。
 
登富士山望鄉關
 
夏天有暑假,對於從事教職工作的人,纔比較有屬於自己安排自由活動的時間。孩子們也放假,帶小孩郊遊,不失為「傢庭服務」的好辦法。很巧,住在鎌倉方麵的日本友人,說是山中湖方麵有親戚,相邀遊山中湖,拜訪親戚,同時上富士山。
 
頭次登富士山,但並非登頂。我們一傢五個人,開車跟友人會閤遊山中湖。這湖的沿岸周邊道路的風景實在迷人。後來曾經搭乘女兒、兒子或友人開的車再重遊山中湖幾次。
 
遊湖之外,主要的是登山瞭。富士山的登山道有四處;大宮村山口(富士宮口)、須山口、須走口和吉田口登山道。這次是來山中湖,所以走的是須走口登山道。那是富士山的東北邊,在「五閤目」的附近有海拔1,900米的小富士。從山中湖開車可以上去,在第一站籠阪峠(嶺頂),海拔1,100米,休憩時,就讓孩子們在山野草叢裏「撒野」。是在下午,太陽偏斜瞭一半的時分,纔在山腰都還不到三分之一。山野草埔卻已經開始罩起薄紗的霧靄來瞭。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開這本書,一股濃厚的文化氣息撲麵而來。盡管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從目錄和幾個章節的標題,就能窺見作者選擇的文化遺産範圍之廣,涵蓋瞭從古老的寺廟建築到精美的庭園藝術,再到重要的曆史遺跡。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挑選這些具有代錶性的世界文化遺産的?他們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內在的聯係,或者作者是否試圖通過這些遺址來展現日本文化發展的不同側麵?書名中的“巡禮紀行”也讓我聯想到一種虔誠而專注的探索方式,仿佛作者是以朝聖者的心態去感受每一處遺跡的靈魂。我期待書中能夠有詳細的曆史背景介紹,不僅僅是簡單的羅列事實,更希望作者能夠挖掘齣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比如某個建築背後蘊含的傳說,某件藝術品所承載的情感,或是某個遺址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曆史事件。我甚至想象,作者是否會嘗試去還原古人的生活場景,讓我們能夠透過文字,觸摸到那個時代的脈搏。對於我而言,瞭解一個地方的文化遺産,就像在閱讀一本厚重的曆史書,每一個字句都充滿瞭故事和智慧,而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以一種更生動、更感性的方式去“閱讀”日本。

评分

我一直對日本的傳統工藝和建築美學有著濃厚的興趣,而《日本尋夢記3:日本世界文化遺産巡禮紀行》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的絕佳機會。從書名和宣傳語來看,作者似乎不僅僅是走馬觀花地介紹景點,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處文化遺産背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建築風格、材料運用、雕刻細節等方麵的描寫,比如那些精巧的木結構、古樸的石造物,以及隱藏在細節中的匠心獨運。我很好奇,作者是否會對比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建築風格,從而展現日本建築發展的演變軌跡?此外,我也期待書中能穿插一些與這些文化遺産相關的藝術作品,比如浮世繪、陶瓷、漆器等,看看這些藝術品是如何與建築相互輝映,共同構成一幅完整的文化畫捲。我希望作者能夠用細膩的筆觸,將那些宏偉的景觀轉化為觸手可及的感官體驗,讓我感受到日本人民對美的極緻追求和對傳統的尊重。這本書,對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關於日本的旅行,更像是一堂生動而引人入勝的日本美學課。

评分

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一種探險的期待。書名中的“尋夢記”和“巡禮紀行”,組閤在一起,營造瞭一種充滿神秘感和探索精神的氛圍。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光是這個書名,就足以激發我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我期待作者能夠帶領我,踏上一段充滿未知的旅程,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日本深處的瑰寶。這些世界文化遺産,對我而言,就像是散落在地圖上的寶藏,而作者就是我的嚮導,用他的文字為我繪製齣通往這些寶藏的地圖。我希望書中能夠有那些讓我驚嘆的細節描寫,比如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某個被遺忘的故事,某個讓你産生“原來是這樣!”的瞬間。我甚至想象,作者在記錄這些文化遺産的過程中,是否也曾遇到過意想不到的挑戰,是否也曾有過迷失方嚮的時刻?這些真實的經曆,或許會比單純的風景描寫更能打動人心。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是一次虛擬的冒險,一次心靈的遠行,我迫不及待地想開始這場“尋夢”的旅程。

评分

對於我這樣對日本動漫和流行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來說,《日本尋夢記3:日本世界文化遺産巡禮紀行》這個書名,乍一看似乎與我熟悉的世界有些距離。然而,細細品味,我卻從中嗅齣瞭一絲奇妙的關聯。我好奇,在作者的筆下,那些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的古老場所,是否也能摺射齣日本文化中那些令人著迷的現代元素?比如,某些古老的神社,是否是現代動漫中某些場景的原型?那些寜靜的庭園,是否能激發藝術傢們創造齣如夢似幻的二次元世界?我期待作者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古老與現代之間的橋梁,用一種新穎的視角,去解讀這些曆史遺跡。我想知道,當作者站在一個古老的城牆邊,他是否也會聯想到那些在屏幕上熱血奮戰的少年?當他在某個古寺中駐足,是否也會感受到某種穿越時空的神秘力量,那是無數故事和想象的源泉?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讓我看到日本文化那厚重而又充滿活力的多麵性,連接起我對這個國傢的美好想象。

评分

這本《日本尋夢記3:日本世界文化遺産巡禮紀行》仿佛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我一直嚮往卻未能親身抵達的國度。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僅僅從書本的封麵和序言中,就能感受到作者飽滿的熱情和深厚的功底。序言裏提到,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的景點介紹,更融入瞭作者對日本曆史、文化、藝術以及生活方式的深度思考和感悟。我尤其期待書中對那些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的古老寺廟、神社、庭園和城堡的描寫。想象一下,在文字的引導下,漫步於京都嵐山的竹林小徑,聆聽風吹過竹葉的沙沙聲;或是站在姬路城的高颱上,俯瞰整個城市的壯麗景象;抑或是沉浸在奈良東大寺的莊嚴氛圍中,與韆年古佛對話。作者能否將這些場景描繪得栩栩如生,讓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份穿越時空的寜靜與肅穆?書名中的“尋夢記”更是點睛之筆,它暗示著這是一場關於夢想、關於探索的旅程,不僅僅是地理上的移動,更是心靈的洗禮。我期待作者能在字裏行間分享他每一次“尋夢”時的驚喜、睏惑與頓悟,讓讀者在跟隨他遊曆的同時,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尋夢”答案。這本書,對我而言,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旅遊指南,更像是一份關於如何與世界對話、如何理解不同文明的邀請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