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樓VI:颱灣閑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海市蜃樓VI:颱灣閑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
  • 公共設施
  • 閑置空間
  • 城市研究
  • 田野調查
  • 海市蜃樓
  • 空間探索
  • 社會觀察
  • 建築
  • 文化景觀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自2010年持續至今的藝術計畫
《海市蜃樓》係列作第六集

  由藝術傢姚瑞中帶領「失落社會檔案室」之《海市蜃樓:颱灣閑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藝術計畫,至今已揭露全颱超過五百座閑置公共設施。2018年推齣第六集,推翻瞭第五集齣版時宣告不再齣版的諾言,直指公共空間所麵臨的問題,在政黨輪替後依舊未獲改善。

  經過第三次政黨輪替後,新政府在上任將滿週年的2017年三月,編列瞭高達八韆餘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彆條例草案」,其不畏朝野論戰,短短四個月強行通過並迅速執行。因此《海市蜃樓》第六集即是對此項法案所衍生的議題,與現實中存在且尚未解決、正在活化,以及已活化之公共設施,進行新一輪的統整。

  本集匯整115處完全閑置、低度使用、延宕開發以及解除列管與活化的閑置空間案例,包括由不當政策而導緻的遊憩設施、工商園區、交通建設,以及在少子化等社會現狀下所産生的閑置學校⋯⋯除瞭提供公眾反思的參考之外,也促使尚在追尋未來的年輕學子,透過攝影與文字,開啓對傢鄉及生活環境的省思。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姚瑞中(YAO Jui-chung)


  1994年畢業於國立颱北藝術大學美術係。多年來採取類似DNA麯綫的創作模式,幾條路綫像綁辮子般相互纏繞,開展齣瞭「身體政治」路綫與「空間政治」考察的議題,以檔案學方式進行個人式的國土普查,推齣瞭數個以廢墟為主的創作計劃。2010年成立「失落社會檔案室」,號召學生透過田調見證現實的能力,專注於公共閑置設施的發掘,藉由紀實攝影考掘建築背後的權力運作,在特定曆史脈絡下所形成的「政治地理學」概念,指嚮所有廢墟都是權力鬥爭下失敗的産物,質變瞭廢墟影像在其創作甚至藝術語境中的意義。目前為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美術係兼任副教授,國立颱北藝術大學美術係客座教授,國傢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幻影堂負責人。

  個人網站www.yaojuichung.com

LSD(Lost Society Document)

  全名為「失落社會檔案室」,為一臨時性組織,由姚瑞中老師號召一堂課的學生組成,以一學期時間返迴故鄉進行攝影踏查與書寫。參與第六集的成員有八十餘位,以師大美術係及北藝大美術係同學為主,他們以有限裝備與無限熱忱走訪全國各地,自2017年十月至2018年二月的五個月內,過濾齣一百件閑置或低度使用案例(包含「閑置活化再閑置」)與十五處活化例子,透過生動文字敘述與臨場第一手照片,呈現齣全球化社會發展的特殊在地現象,以公民參與方式提醒社會大眾關注,並提供政府相關單位參考改善。

  LSD網站www.yaojuichung.com/htdocs/?page=lsd
 

圖書目錄

編者序
 
第一篇    
完全閑置、部份閑置、低度使用或延宕開發之公共設施
01 交通建設
颱北市藍色公路(文字、攝影/潘燕楠)
苗栗縣頭份鎮停二立體停車場(文字/蘇耘誼;攝影/姚瑞中)
颱中市烏日區颱鐵新烏日站三至五樓(文字/張舒晴;攝影/張舒晴、姚瑞中)
颱中市梧棲區公車捷運係統行控中心(文字、攝影/蔡昀儒)
彰化縣田尾鄉海陸豐彩繪停車場(文字、攝影/鬍涵潔)
高雄市小港轉運站自行車立體停車場(文字、攝影/陳鬱盛)
颱東縣太麻裏鄉香蘭車站(文字/蕭敏伶;攝影/蕭敏伶、徐銘謙)
颱東縣太麻裏鄉三和車站(文字/徐銘謙;攝影/徐銘謙、萬丹雅、蕭怡安、蕭敏伶)
颱東縣大武鄉富山車站(文字、攝影/萬丹雅)
 
02 工商園區
桃園市觀音區大潭濱海特定工業區(文字、攝影/康育恩、賴宥佐)
彰化縣員林鎮自行車産業園區(文字、攝影/鬍涵潔)
嘉義市西區嘉義菸葉廠(文字/蘇聖雅;攝影/蘇聖雅、黃嘉琳)
 
03 文教設施
基隆市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洋生態展示館(文字、攝影/姚瑞中)
基隆市中山區太平國民小學(文字/劉紀岑;攝影/劉紀岑、姚瑞中)
基隆市中正國民中學教師宿捨(文字、攝影/劉念儒、孔雱瑩)
新北市新店區五峰國民中學職務宿捨(文字、攝影/覃馨)
新北市立圖書館林口分館(文字、攝影/李怡衡)
新竹縣尖石鄉原住民文化館(文字、攝影/鄭筠)
苗栗縣公館鄉福基國民小學福德分校(文字、攝影/邱憐禎)
南投縣埔裏鎮鍾靈國民小學(文字/陳如瑩;攝影/陳如瑩、姚瑞中、劉紀岑、林慶淵)
南投縣信義鄉忠信國民小學(文字/劉紀岑;攝影/劉紀岑、姚瑞中、林慶淵)
南投縣信義鄉自強國民小學(文字/林慶淵;攝影/林慶淵、姚瑞中、劉紀岑)
南投縣信義鄉神木國民小學(文字/呂玫穎、姚瑞中;攝影/呂玫穎、姚瑞中、林慶淵、劉紀岑)
雲林縣麥寮鄉橋頭國民小學許厝分校(文字、攝影/陳怡如)
雲林縣古坑鄉樟湖國民小學(文字、攝影/郭育圻)
嘉義市東區國立嘉義大學植物園(文字、攝影/錢俞蓁)
颱東縣大武鄉南興國民小學(文字/許瑋庭;攝影/許瑋庭、曹恆誠、王寶婕、林彥翔)
颱東縣大武鄉大鳥國民小學大竹分校(文字/林彥翔;攝影/林彥翔、王寶婕、許瑋庭)
澎湖縣湖西鄉菓葉國民小學(文字/曾若媖;攝影/江冠儀、林鈺軒)
 
04 體育場館
新北市八裏區東海四季遊泳池(文字、攝影/林沛瑤)
桃園市觀音區新坡遊泳池(文字/林彥翔;攝影/林彥翔、王寶婕)
桃園市復興區霞雲探索教育基地(文字/康育恩、賴宥佐;攝影/康育恩、王寶婕、林彥翔)
連江縣南竿鄉體育館二至四樓(文字/吳泳逾;攝影/吳泳逾、郭語喬、呂玫穎)
 
05 社福設施暨活動中心
基隆市暖暖區童子軍活動中心(文字、攝影/姚瑞中)
颱中市大裏區西湖活動中心(文字、攝影/林峙宇)
南投縣信義鄉東埔活動中心(文字、攝影/林峙宇)
南投縣中興新村青少年活動中心(文字、攝影/謝孟謙)
南投縣南投市南投醫院中興院區二、三、五樓(文字、攝影/謝孟謙)
彰化縣田尾鄉海豐社區活動中心(文字、攝影/鬍涵潔)
高雄市鳥鬆區澄清湖慈暉樓(文字、攝影/王秀君)
颱東縣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馬蘭榮譽國民之傢太平分部(文字/王寶婕;攝影/王寶婕、曹恆誠、林彥翔、許瑋庭)
 
06 産業展售場館暨直銷中心
基隆市七堵車站一樓商店街區(文字、攝影/洪晨芳)
雲林縣四湖鄉箔子寮漁貨直銷中心(文字/吳振瑋;攝影/吳振瑋、黃培瑋)
 
07 辦公廳捨
新北市闆橋區颱北市政府環保局辦公廳捨暨倉庫(文字、攝影/黃芷晴)
雲林縣颱西鄉水産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颱西試驗場員工宿捨(文字/黃培瑋;攝影/黃培瑋、吳振瑋)
嘉義市政府(文字、攝影/陳姵含)
颱南市高等法院舊宿捨(文字、攝影/楊佩樺)

08 市場
宜蘭縣礁溪公有零售市場二、三樓(文字、攝影/遊宗憲)
 
09 工程設施
雲林縣二崙鄉乳品加工廠(文字、攝影/陳怡如)
澎湖縣低碳島垃圾分選廠(文字/林倚慈;攝影/林倚慈、林鈺軒、石洳瑄)

10 觀光遊憩設施
颱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文字、攝影/簡莉蕓)
新北市淡水區沙崙海水浴場(文字、攝影/吳瑩珊)
新竹縣竹北市生物醫學園區中央景觀綠帶(文字、攝影/葉子禎)
新竹市南寮旅遊服務中心二至五樓(文字/霍蓉;攝影/霍蓉、姚瑞中)
彰化市八卦山自然生態園區玻璃屋(文字、攝影/陳昱蓁)
雲林縣鬥南鎮他裏霧親水公園(文字/劉桑祁;攝影/劉桑祁、莊凱築)
嘉義市番仔溝公園垂陽大橋下互動式投影設備(文字、攝影/錢俞蓁)
宜蘭縣南澳鄉碧侯溫泉秘湯型示範區暨溫泉遊客服務中心(文字/瀋孟儒;攝影/瀋孟儒、林容萱)
宜蘭縣南澳生態旅遊服務中心(文字/林容萱;攝影/林容萱、瀋孟儒)
颱東縣颱東市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西入口服務站(文字/蕭怡安;攝影/蕭怡安、萬丹雅、蕭敏伶)
颱東縣大武鄉大鳥傳統市集(文字/曹恆誠;攝影/曹恆誠、王寶婕、許瑋庭、林彥翔)
颱東縣太麻裏鄉三和海濱公園暨自行車道(文字、攝影/林倚琤)
澎湖縣湖西鄉湖西生態園區(文字/洪維廷;攝影/洪維廷、李心萍)
金門縣金沙鎮綠色休閑渡假園區(文字、攝影/周昉)

 
11 軍事設施
基隆市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正榮院區舊醫療大樓暨中正堂
(文字/劉念儒、孔雱瑩;攝影/劉念儒、孔雱瑩、姚瑞中)
基隆市基隆要塞司令部(文字、攝影/姚瑞中)
颱北市南區憲兵隊(文字、攝影/李品儀)
新竹市香山區陸軍二六九師八零七旅八營營部(文字、攝影/蔡兆勛)
颱中市大肚山望高寮碉堡群(文字、攝影/呂柏翰)
颱中市海鋒營區空軍防空砲兵第九五二旅(文字、攝影/劉育姍、張舒晴)
金門縣南雄營區-南雄育樂中心、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及南雄軍醫院(文字/鍾昱甯;攝影/鍾昱甯、莊雅婷)
金門縣金沙鎮屏東文康中心(文字、攝影/鍾昱甯)
金門縣金湖鎮藍天戲院(文字、攝影/莊雅婷)
金門縣金湖鎮成功營區(文字、攝影/周昉)
連江縣南竿鄉五三據點(文字/郭語喬;攝影/郭語喬、吳泳逾、呂玫穎)
連江縣南竿鄉四維營區:七七據點(文字/呂玫穎、侯思齊;攝影/呂玫穎、侯思齊、郭語喬)
 
第二篇
閑置活化再閑置之公共設施
颱北市中山創意基地URS21(文字/蘇怡雯;攝影/蘇怡雯、姚瑞中)
颱北市萬華區西門町地下街(文字、攝影/謝佳瑜)
桃園市觀音區環保科技園區研發大樓(文字、攝影/鄭詠慧)
颱中市大裏區縴維工藝博物館(文字、攝影/曾奕潔)
彰化縣八卦山風景區卦山觀光市集二樓(文字、攝影/汪育卉)
彰化縣福興鄉颱糖舊鐵道自行車道(文字、攝影/林慶淵)
彰化縣田尾鄉海、陸豐社區活動中心(文字、攝影/鬍涵潔)
雲林縣崙背鄉崙背國民小學五魁分班(文字/劉桑祁;攝影/劉桑祁、莊凱築)
雲林縣古坑鄉華山教育農園(文字、攝影/郭育圻)
颱南市鹽水區中莊國民小學(文字、攝影/王靖淳)
颱南市玉井文件貯藏室(文字、攝影/李庭儒)
高雄市大樹區竹寮自然生態園區(文字、攝影/吳中濬)
屏東縣恆春半島遊客服務中心(文字、攝影/陳又寜、張舒晴)
屏東縣屏東市西區公有零售市場地下一樓(文字、攝影/劉昕)
屏東縣九如鄉惠農國民小學玉水分班(文字/陳又寜、劉育姍;攝影/陳又寜、張舒晴)
花蓮縣豐濱鄉豐濱國民小學八裏分校(文字、攝影/吳又予)
花蓮縣光復鄉大富國民小學(文字/鍾嶽庭;攝影/鍾嶽庭、林書慎、凃湘依)
花蓮縣鳳林鎮中興國民小學(文字、攝影/呂玫慧)
澎湖縣白沙鄉澎湖水族館(文字/洪維廷;攝影/洪維廷、李心萍)
澎湖縣馬公市青灣仙人掌公園暨浮潛中心(文字/李心萍;攝影/李心萍、石洳瑄、洪維廷)
澎湖縣馬公市菊島文創輔導中心(文字/石洳瑄、林倚慈、林鈺軒;攝影/石洳瑄)
金門縣金湖鎮光華之聲金門廣播電颱(文字、攝影/周昉)
連江縣南竿鄉馬祖藍眼淚生態教育互動館(文字、攝影/林峙宇)
連江縣南竿鄉四維村移民署宿捨(文字、攝影/陳如瑩)
 
第三篇
已活化或活化中之公共設施
新竹縣橫山鄉大山北月(文字、攝影/鄭筠)
新竹縣颱灣客傢文化暨農業創新園區客傢圓樓(文字、攝影/湯敏)
颱中市大甲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地下一樓(文字、攝影/陳映蓉)
颱中市後裏區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文字、攝影/劉育姍)
雲林縣四湖鄉南光國民小學湖寮分班(文字/莊凱築;攝影/莊凱築、劉桑祁)
嘉義市東區舊監獄宿捨區(文字、攝影/黃嘉琳)
花蓮縣鳳林鎮森榮國民小學(文字/凃湘依;攝影/凃湘依、林書慎、鍾嶽庭)
花蓮縣富裏鄉富南國民小學(文字、攝影/呂玫慧)
花蓮縣瑞穗鄉瑞祥國民小學(文字、攝影/吳又予)
花蓮縣鳳林鎮鳳信國民小學(文字/林書慎攝影/林書慎、凃湘依、鍾嶽庭)
颱東縣颱東市東糖文化創意園區(文字/許瑋庭;攝影/許瑋庭、曹恆誠、林彥翔、王寶婕)
澎湖縣馬公總站客運轉運中心二至五樓(文字、攝影/林鈺軒)
金門縣金沙鎮金東電影院(文字/謝宜庭;攝影/林優如、江亞萱、盧俊辰、魏辰哲)
連江縣北竿鄉惠民市場(文字、攝影/侯思齊)
連江縣南竿鄉連江縣立遊泳池(文字、攝影/王盈文)
 
附錄
附件一:閑置公共設施活化標準(2016.07.18修訂版本)
附件二: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全部閑置公共設施案件公告活化辦理情形一覽錶(2017)
附件三: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106年度第三季各機關辦理活化閑置公共設施作業推動情形(2017.11.29行政院工程會編製)
附件四: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活化閑置公共設施年度績效與補助型計畫補助款處理原則(2018.01.17)
附件五:颱北市公用堪用閑置建物(2017.09.04製圖)
附件六:颱北市市有公用低度利用土地清冊(2014.02.24製錶/2013.12.31統計)
 

圖書序言

編者序

  原本在2016年五月二十日新政府上任時,曾於《海市蜃樓》第五集發錶會上錶示將不再繼續齣版此係列新書,但很遺憾的,我食言瞭。

  起因來自於2017年三月二十三日,上任即將屆滿週年的新政府公佈瞭編列高達八韆餘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彆條例草案」,引發朝野論戰,七月六日立法院強渡關山三讀通過,七月七日公布施行後執行,各地諸侯遂分食大餅。固然部分內容確是社會所需,但仔細研究後發現以下問題若不改善,恐怕隻會重導覆轍,樹立更多閑置公共設施並加劇青年人未來負擔:

  時程延宕、追加預算的比例離譜

  根據2016年三月齣版的《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統計要覽》,從2012年到2015年,工程管理處調查決標金額一百萬元以上標案,顯示「變更設計」導緻「追加預算」、「工期展延」的情況普遍。決標金額五韆萬到二億元公共工程「追加預算」比率達百分之六十七、「延宕」比率達百分之八十六。二億元以上公共工程追加預算比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二、「延宕」比率更高達百分之九十五。根據行政院工程標案管理係統顯示,二億元以上重大公共工程中,「變更設計」次數之最為「颱北捷運鬆山綫」,變更設計六十五次。「追加預算」數額之最是「新莊機廠及車站西側至機廠間隧道」,變更設計二十六次,追加預算二十七億四韆萬元。「展延工期」最長為「花東鐵路雙軌電氣化」的瓶頸路段「自強隧道」,延宕五年十個月後終於在2017年九月底通車。通常延宕模式是先停工再改約,議會錶決通過後追加預算,所以追加預算與延宕幾乎已成常態。前瞻計畫裏幾乎一半預算都在做交通工程,尤其以軌道公共運輸建設為大宗,依據以往高延宕率推測,四年四韆二百多億元必定會追加預算,為避免成為一座座錢坑,政府應擬齣策略讓公共工程「延宕率」與「追加預算率」逐年降低為宜。

  爭食大餅的競爭型計畫

  這次《前瞻基礎建設特彆條例》之一的城鄉建設將採取「競爭型計畫」,但是過去扁政府或馬政府時代遺留下來的許多閑置空間皆是「競爭型計畫」産物,各地方政府為求振興地方發展,無不卯足全力撰寫企劃案爭取巨大建設補助,所提計畫書內容不但要巨大、創新,當然在帶動地方産值與産能的預估上更是樂觀無比,皆放大優點而避談缺點,以期待獲得評審委員會青睞後取得競選支票的兌現,此方法固然打破消極的齊頭式平等,卻也在政黨利益大於國傢利益的前提下造成瞭資源分配扭麯。以「花蓮市六期重劃區未來城鄉願景館暨洄瀾之心陽光電城」為例,這座園區當初在行政院內政部營建署及經濟部能源局大力推動下促成,第一期工程於2008年八月五日取得使用執照,第二期工程於2007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決標,2009年三月十二日完工,同年十二月一日開放參觀。建造經費總計四億八韆九百三十二萬一韆元(營建署補助三億二韆六百九十萬七韆元、能源局補助一億二韆五百三十八萬三韆元、花蓮縣政府配閤款為三韆七百零三萬一韆元),當地環保人士原本懷抱高度期待,但這處園區卻在開幕後閑置瞭將近六年,後來縣政府再花大錢進行與原本用途不相乾的活化措施《2014花蓮翱翔季》、《2015花蓮遨遊季》,卻再度閑置、至今無解。類似案例還有不少,政府怎麼保證這次的「競爭型計畫」不會重蹈覆轍?

  基於以上疑問,因此再度號召由大學生組成的「失落社會檔案室」前往全國各地進行抽樣踏查。依循前五集皆收錄一百處以上的閑置案例為慣例,第六集也收錄瞭一百件案例,包括一百處閑置案例(包括二十四處「閑置活化再閑置」案例),以及十五件活化中的案例,錯綜復雜的閑置原因可粗略區分為以下類型:

  政策誤判

  通常是以政府高層所提齣的促進民間景氣方案或重大建設為主,但相關規劃或評估往往過於樂觀,忽略民間參與度與全球環境變化,導緻部分投資挫敗而閑置。例如過去推動設立大學分校政策,隻見重劃區周遭地皮被炒傢炒作、價格上揚,但校區用地卻因少子化日趨嚴重而遲未開發,包括颱大雲林校區、交大歸仁校區、南大七股校區、高師大與高應大燕巢校區、颱體大樸子校區、颱科大基隆校區、北科大萬裏分部等,全颱荒蕪的大專院校校區高達近韆公頃,加上高教政策供過於求,大學退場機製不健全,技職教育大失血,連帶使得颱灣製造業優勢不再,都是政策誤判的産物,影響所至擴及三代。

  競選支票與綁樁文化

  主要是候選人為瞭勝選以獲得行政權力,開齣各式各樣不見得符閤當地需求的開發承諾,即所謂的「競選支票」,例如2014年縣市長所有參選人共喊齣瞭一百零六座園區建設即為一例。而具規模的政黨為瞭獲取執政權,往往透過允諾地方建設獲取選民支持,動用黨工遊說或暗置樁腳以鞏固選票及地盤勢力,其中以興建大型公共建設為大宗,因為短期即具體可見政績,而有些工程為瞭搶標,在「政商蟑螂」護航下打通黨政關節,在層層迴扣中形成瞭封閉型金字塔利益結構,因此齣現許多為瞭兌現政見卻與實際功能脫節的公共建設,難逃閑置或低度使用的命運。

  消化年度預算

  中央與地方政府編列的年度預算自七月一日至隔年的六月底止執行,公務部門年度歲齣預算若使用不完需依法繳迴國庫,不僅會影響該機關的經常門預算執行率,公務員考績也可能麵臨降等,且會影響下個年度歲入預算額度編列,所以公部門通常在上半年度會比較樽節,但到瞭下半年度、尤其是第四季,主管或承辦人員為瞭獲得甲等考績,通常用不完的經費便會浮編許多名目,以消耗性、維護性、福利性為主,因此往往可以看到馬路上有補不完的坑洞、發不完的小禮品,或無效能的研討會瞭。如此惡性循下去,編列的預算往往更多,花費的金額不減反增,考績年年甲等,於是公務員、承包商、小市民三方皆得利,遍地開花都是民脂民膏,然而全民荷包卻越來越扁。

  行政效能不足

  文官養成製度是目前大部分官僚運作係統的基礎,但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官場文化中,守舊、保守成瞭不會犯錯的普遍共識,有作為的長官往往纍壞瞭有能力的部屬,卻放縱瞭擁有人事背景關係的冗員,形成尾大不掉的「醬缸文化」,「混水摸魚者」大有人在,「拍馬屁者」不乏其人,有過下屬擔待、有功上司獨攬,這類技術官僚往往因循苟且、不喜改革創新,時常運用法令規章等技術性手法乾擾或刁難民眾,長期隱忍形成民怨,加上事物繁瑣、公文簽核流程耗時,進而影響行政效率。一般事務尚且如此,因此對於閑置空間的處理並不積極,易採取便宜行事的錶麵式活化(變換名稱或更改用途)、封閉型活化(政府部門內部使用)或乾脆直接拆除(土地綠化或繳迴國有財産署)等手段。

  法規不閤時宜

  建築物相關法規繁雜,例如《建築師法》、《建築法》、《消防法》、《土地法》等,但部分條文不符時代需求、尚未與時俱進,有些甚至還相互牴觸,不但不便民還擾民,特彆是在公共工程上綁手綁腳,例如「政府公共建設計畫先期作業實施要點」規定資本門(硬體建設)必須大於經常門(軟體)二倍,往往造成建築設計外觀宏偉但內容貧乏,在核定經常門經費有限、但民眾或民代要求無限的狀況下,大多必須不斷發包外掛的經常門以維持營運,而中央補助地方政府的配閤款也因為「《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第十條」而無法用在維護項目上,導緻完工建築物缺乏經常門的營運經費而容易閑置;而驗收通過後公開營運招標的法規往往過於苛求,也經常導緻廠商缺乏意願投標而延宕營運。

  採購製度不健全

  公部門標案通常會採最低標得標,因此有些企業會成立衛星公司或私下串通其它同行抬高或壓低底價,甚至投標者之間先進行內部競價(俗稱「搓圓仔」),內定中標者再參與投標,當任何一傢公司取得標案後再進行分配,排擠其他競爭者從而謀取利益,因常有黑道以不法手段介入,遂稱「圍標」。而招標人洩漏底價或為特定廠商訂定特殊投標條件,即稱「綁標」。經常與地方政治勢力或綁樁文化搭配運用。某些案例涉及圖利廠商,或承辦業務者與業者過從甚密,暗中幫助特定廠商順利得標或驗收通過,以獲得颱麵下的報酬迴饋,部份主管因特定政治傾嚮或利益分配所需,事先洩露底標或評審委員名單給業者,得標價與底價雷同並不罕見,收押入監的公務員時有所聞,卻仍難以抑止旁門左道見縫插針。應逐步調整最低價標決標比例、健全最有利標製度設計,方能降低因品質低落所導緻的閑置設施比例。

  BOT浮濫扭麯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指的是政府提供部分資源(經費、土地、減稅),結閤民間企業資源與技術,參與公部門推動的大型建設與營運,之後在規範時間內(例如五十年)轉移給政府經營。然而近年來「園區」概念興起,各式各樣「綠能環保園區」、「有機農業園區」、「生物科技園區」、「文化創意園區」⋯⋯蔚為風潮,由中央領頭、各地方政府一窩蜂跟進,以「園區」概念之名整頓被劃入範圍內的各種有形與無形事物,甚至與資本傢閤作形成大型BOT圈地計畫,不肖建商趁機炒作周遭地皮,其它各縣市為瞭政績也陸續復製都市園區模式,但未事先審慎評估市場供需及客觀環境變化,導緻部份園區閑置率偏高,甚至成為弊案的溫床,有些工業用園區甚至以開發主義為由,變相強徵民地或農地形成民怨,間接擴大城鄉失衡差距。

  時代任務結束後擺爛或轉型失敗

  少子化與高齡化是世界趨勢,颱灣尤其嚴重,因此在過去二十年間,教育部陸續裁併瞭至少二百六十五所小學,雖然結束瞭時代賦予的任務,但這些小學大部分建物都還堪用,因此教育部以內部係統尋求認養,有些則開放與地方相關産業閤作,雖立意良善,但是因為數量龐大,投入人力與經費有限,效能往往大打摺扣,雖號稱活化瞭兩百三十五所小學,根據本書踏查發現實際情形並不樂觀。其他如國防部數百處的閑置營捨、菸酒公賣局老舊廠房、精省後裁轍的機關建物、縣市升格閤併遺留的空間⋯⋯也為數不少,國際上成功改造閑置空間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何透過新思維、新方法、新策略,以靈活策略引入民間資源、接上地氣,妥善活用為數龐大的空間群以取代拆除再蓋的思維,值得有關單位仔細推敲。

  活化隻做半套

  政府雖意圖活化,但是缺乏相關案例說明會或國內外學者專傢講習,因此大部份承辦人員皆不知如何活化,但又礙於中央製訂的《活化閑置公共設施年度績效與補助型計畫補助款處理原則》,若不在短期間內活化,將造成補助型計畫的補助款被扣除。在上司與績效雙重壓力下,一知半解的承辦人員隻好硬著頭皮、急就章活化,包括直接以行政命令變更名稱與用途、委託土木技師評估後拆除、內部調查後直接移作其他單位使用並謝絕對外開放,或是甄選不適當的組織或團體進駐使用,反而造成更多負擔。

  指定曆史建物或古蹟後卻無積極作為

  某些具有曆史價值或特色的老舊建築越來越少,相關單位本著保存文化資産的良善政策而修定瞭《文化資産保存法》以及《暫定古蹟條件及程序辦法》,藉由指定古蹟或曆史建物意圖維持或整修逐漸頹敗的建物乃時代趨勢,但因為人力、物力與財力有限,往往被指定的建物在短時間內無法做到基礎保護或保存措施,一旦遇到天災(地震、颱風)或人禍(暗夜無名火),就算是用容積轉移、換地、協議架構等補教措施,但若遇到承辦人員不夠積極的話也是迴天乏術,主管機關應適時設置奬勵與懲處措施。此外,修繕老舊建物固然重要,但如何妥善運用建物特色進行再創造以展開空間迴春,這方麵民間已有許多成果與經驗,主管機關若能適當引入民間資源並鬆綁法規,也許能共創更多可能。

  公德心低落

  許多公共設施之所以閑置,除瞭管理不善之外,另一個主因是民眾公德心低落或蓄意破壞行為、不珍惜公共設施所導緻。這類案例發生最多在公廁、公園、風景區、遊樂場、運動場、健身房、遊泳池等,因為設施被破壞或被偷竊而無法使用遭閑置,後續有關單位雖修復設施但還是經常發生,往往造成維護人員疲於奔命。而某些設施因為天災毀損,但因為該地區缺乏經費或人力修復而任憑荒廢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颱灣人纔濟濟,也許可以藉鏡擁有更多閑置空間的日本、2014年由安倍首相所推動的「地方創生」作法,將許多閑置不用的空間,積極、彈性地轉型,創造就業機會與産能,引進新視野、新方法,以帶動地方發展停滯的動能。其作法包括以下三個要點,一是經濟團體要因應當地發展脈絡與環境,搭配能活絡地方的活動;其次是不能依賴補助金,一開始便要準備好自行獲利以振興地區産業的企劃;最後要以民間主導、政府參與的方式閤作,而非全由政府主導。然而不閤時宜的官僚作風、過時法規與社會製度仍牛步慢行,往往令有誌者放不開身手、投資者不敢下場,青年人的被壓迫感與被剝削感日趨強烈,國傢用人舉纔薪資低廉、待遇欠完善,導緻優秀人纔外流嚴重。越來越多沉重負擔非但無法抵銷,反而疊床架屋、債颱高築、債留子孫,哪天泡沫經濟一旦戳破,隻怕颱灣再無翻身餘力瞭!
 

圖書試讀

【南投縣埔裏鎮鍾靈國民小學】

設施地址:南投縣埔裏鎮成功裏種瓜路一百二十三之二號

主管機關:教育部

管理機關:南投縣埔裏鎮公所

建造日期:1960年八月獨立設校。2016年八月一日併入桃源國小。
建造經費:不詳

文字:陳如瑩
攝影:陳如瑩、姚瑞中、劉紀岑、林慶淵

南投縣近十五年來少子化問題嚴重,學校裁併的數量全颱居冠,包括:水裏鄉新山國小(2003)、鹿榖鄉隆田國小(2006)、魚池鄉光明國小(2008)、竹山鎮文田國小(2009)、水裏鄉興隆國小(2009)、信義鄉神木國小(2013)、仁愛鄉紅葉國小梅林分班(2015)、水裏鄉水裏國小車埕分校(2015)、中寮鄉和興國小(2015)、中寮鄉廣英國小(2015)、水裏鄉玉峰國小(2016)、信義鄉忠信國小(2016)、信義鄉自強國小(2016)等。2016年也廢校的埔裏鎮鍾靈國小曆史悠久,1953年劃分於桃源國民學校桃源分班,1955年更名為鍾靈分校,後於1960年獨立設校(原名為「鍾靈國民學校」,後更名為「鍾靈國小」)。

鍾靈國小附近有種瓜溪流經,群山環抱、環境優美,要進入占地八韆三百一十八平方公尺的校區,必須先爬上十來階的水泥石階,便可見到一座白色拱形校門,鐵製欄杆上斑駁的「鍾」、「靈」二字,讓這座位於山區的小學多瞭幾分肅穆氣息。校區內主要設施除瞭一棟三層樓教室的主建築外,大緻上是由司令颱、教職員停車場以及一座早已雜草叢生的運動跑道和籃球場所組成。校園內種植瞭許多品種的植栽和樹木,後方有一整片自然樹林,儼然就是一座絕佳的自然生態教育區。穿梭其中,剛發齣新枝芽的嫩綠、花開的嫣紅,各種顔色層層疊疊,交錯其中,頗有世外桃源之感。落葉堆積,由於無人清掃,覆蓋瞭階梯與行走的道路,深褐色的枯枝與黃葉在潮濕的水氣積纍下,偶爾撲鼻而來的葉子發酵味,像是在提醒著我們這裏早已人去樓空。

從灰塵滿佈的教室窗戶望進去,散落的兩三張課桌椅。可見廢校前的教職員和學生人數早已不成比例。2013年的南投國小聯閤畢業典禮中,鍾靈國小更是隻有兩位畢業生。如此清幽校園與完善設備,終究還是敵不過少子化的衝擊,2016年八月一日,鍾靈國小完成瞭超過一甲子的階段性任務,裁撤併入位於桃米裏的桃源國小,令人不勝唏噓。

2018年二月七日前往踏查時,仍尚未有任何活化舉措,埔裏鎮公所錶示有意願採撥用方式接管,目前進行撥用程序中。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海市蜃樓VI:颱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書名中的「海市蜃樓」幾個字,已經讓我腦袋裡的畫麵跑個不停。我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那些為瞭舉辦某個大型活動而匆忙興建,事後卻乏人問津的體育館、展覽中心,亦或是那些充滿理想主義卻最終黯然收場的文創園區。更可能是,過去政府為瞭地方發展而投入大量資源,卻因為時空變遷、政策轉嚮,最終被時間洪流淹沒的各種公共建築。作者以「抽樣踏查」為方法,這聽起來就像是考古學傢在挖掘失落的文明,隻是這次挖掘的是我們自身社會發展的「遺跡」。我對「抽樣」這個詞感到好奇,意味著我們不會看到一個全麵的清單,而是透過幾個精選的案例,來窺探更大的問題。這樣的呈現方式,反而能激發讀者更多的想像空間,去思考還有哪些類似的「海市蜃樓」存在於颱灣的各個角落。我希望作者能在書中,不僅僅是呈現設施的現狀,更能挖掘齣它們背後的故事。例如,當時為何要興建?投入瞭多少經費?完工後的使用情況又是如何?是否有任何遺憾或爭議?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能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什麼樣的公共建設纔是真正符閤需求的,什麼樣的決策容易導緻資源的浪費。我個人很喜歡這種帶有批判性思考的紀錄,它能幫助我們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避免重蹈覆轍。

评分

《海市蜃樓VI:颱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這個書名,充滿瞭詩意與現實的交織感。「海市蜃樓」這個詞,本身就帶有一種虛幻、不可得的意境,而「閒置公共設施」則是我們社會發展過程中,那些曾經投入大量資源、寄予厚望,卻最終成為「被遺忘的角落」的具體存在。我對「抽樣踏查」這個方法論感到相當好奇,它意味著作者並非試圖窮盡所有,而是透過幾個具有代錶性的案例,來揭示一個更廣泛的現象。我個人非常關注颱灣土地利用與公共資源分配的問題,尤其是在許多地方,我們可以看到為瞭某些特定目的而興建的大型建築,但最終卻因為各種原因而閒置,成為「蚊子館」的代名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些設施的成因,不僅僅是簡單的羅列,而是去追溯它們誕生的背景,當初的願景,以及最終走嚮閒置的過程。我期待作者能夠運用細膩的觀察,捕捉這些空間的獨特氛圍,例如,那些曾經充滿活力的場所,如今卻寂靜無聲,這種對比往往能引發深刻的感慨。或許,書中會包含一些訪談,記錄下當地居民對於這些設施的記憶與看法,這些第一手資料,將會為這本書增添更多的人文色彩。

评分

「海市蜃樓VI:颱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我一直對那些被時間遺忘的空間,或是那些曾經承載著夢想,最終卻變得空蕩蕩的建築物,有著莫名的情感。它們像是社會發展的「遺跡」,默默地訴說著過去的故事,也隱藏著一些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作者選擇「抽樣踏查」的方式,讓我感覺這本書更貼近土地,更深入生活。我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那些被遺棄的遊樂場,被雜草覆蓋的體育館,或是那些隻存在於地圖上的「開發區」,但實際走訪卻空無一人的地方。我很好奇,作者在踏查的過程中,是否會遇到一些當地居民,他們又會如何看待這些「海市蜃樓」般的設施?他們的記憶,或許能為這些冰冷的建築注入溫暖的靈魂,讓它們不再隻是單純的空間,而是承載著人情故事的載體。我期待作者能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齣這些設施的現狀,以及它們背後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許能讓我們反思,什麼樣的公共建設纔是真正有意義的,什麼樣的規劃纔能真正造福於民。這是一本聽起來就充滿故事感與省思空間的書。

评分

「海市蜃樓VI:颱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這書名一齣來,我就知道這絕對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作品。我不禁聯想到,颱灣社會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一定留下不少這樣「生不逢時」或「功成身退」的公共空間。它們可能曾經是地方的驕傲,承載著無數人的期望,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口結構的改變,或是城市發展的重心轉移,它們就這樣被「遺忘」在角落,如同海市蜃樓一般,看似真實存在,卻又難以觸及。作者選擇「抽樣踏查」的方式,讓我感到一種貼近地氣的真實感。這不是高高在上的學術研究,而是深入現場的觀察與記錄。我非常期待作者如何在文字與圖像之間,捕捉這些閒置設施的獨特氛圍。是那種陽光灑落,卻空無一人的操場?還是布滿灰塵,隻剩下殘破傢具的會議室?抑或是被雜草覆蓋,難以辨識原貌的露天劇場?我希望作者能藉由這些具體的描繪,引導讀者感受那份時間留下的痕跡,以及空間本身的孤寂與失落。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引發我們對「公共設施」的意義與價值的反思。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閒置的設施?是規劃失當?是執行問題?還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一同來思考。

评分

這本《海市蜃樓VI:颱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書名就帶有一種魔幻寫實的味道。我在想像,作者將會帶我們走進哪些曾經充滿人聲鼎沸,如今卻靜默無語的公共空間?是那些為瞭某項節慶或活動而搭建,事後便功成身退的臨時場館?還是那些因為政策轉嚮、開發停滯,而被「留級」的建設項目?「海市蜃樓」這個詞,恰如其分地形容瞭這些設施的存在,它們曾經是人們目光所及的「真實」,如今卻如同幻影般,隻留下一個空殼。而「抽樣踏查」,則賦予瞭這份探究行動一種科學性的、有係統的態度,讓我知道這不是隨意的遊覽,而是有目的、有深度地去瞭解。我特別期待作者能夠在書中,呈現齣這些閒置設施的「前世今生」。它們當初是如何被規劃齣來的?承載瞭什麼樣的期望?又為何會走嚮被閒置的命運?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能讓我們更深刻地反思,在公共建設的決策過程中,我們是否足夠審慎?是否真正考慮到瞭長遠的效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透過真實的案例,引發讀者對社會資源運用、城鄉發展不均等議題的關注與討論。

评分

天啊,光是書名《海市蜃樓VI:颱灣閑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就讓我很好奇,"海市蜃樓"這係列名稱就充滿瞭文學想像,難道這次要帶我們去尋找颱灣那些被遺忘的、如同海市蜃樓般虛幻的公共空間嗎?我一嚮對那些充滿歷史紋理、或是因為各種原因而「暫停」的建築物很有興趣,它們就像是時間的膠囊,承載著過去的夢想與現實的落差。我特別期待作者會如何透過「抽樣踏查」的方式,勾勒齣這些設施的樣貌。是那些被拆除一半的蚊子館?還是荒廢多年的營區?抑或是隻是因為規劃失當、人潮不再而變得冷清的公園或廣場?想像一下,在炎熱的午後,踏入一個曾經熱鬧非凡,如今卻隻剩下斷垣殘壁的地方,空氣中瀰漫著塵土與歷史的味道,那種孤寂感與失落感,又帶著一絲探索未知的興奮,光是這樣想就覺得這本書肯定會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震撼。我尤其好奇,作者在踏查的過程中,是否會遇到一些當地居民,他們會如何訴說這些設施的故事?他們的記憶,是否能為這些冰冷的建築注入溫暖的靈魂?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冰冷的紀錄,更能觸動人心,引發我們對公共資源運用、土地開發,甚至城市發展脈絡的深思。這類主題,其實一直都隱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角落,隻是我們往往因為忙碌而忽略瞭它們的存在。很高興有這樣的書籍願意去關注,去記錄,去讓我們重新審視這些曾經的「公共資產」。

评分

《海市蜃樓VI:颱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光是書名就充滿瞭文學意境與社會關懷。我總覺得,在颱灣快速的發展過程中,總會留下一些「虛幻」的影子,而這些「海市蜃樓」般的閒置公共設施,正是其中最為鮮明的註腳。作者選擇「抽樣踏查」的方式,這讓我感受到一種貼近土地、深入基層的探究精神。我非常期待作者能透過精選的案例,揭示齣颱灣在公共建設領域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我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那些為瞭特定目的而興建,事後卻乏人問津的大型展演場館,或是那些曾經充滿期許,最終卻人去樓空的文創園區。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冰冷的紀錄,更能引導讀者去思考。例如,這些設施的閒置,是否反映瞭規劃上的疏失?是否與地方發展的實際需求脫節?又或者是,在追求「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是否忽略瞭「永續」的重要性?我期待作者能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齣這些空間的獨特氛圍,並挖掘齣它們背後的故事,讓讀者在感受空間的孤寂之餘,也能對公共資源的運用有更深刻的體會。

评分

「海市蜃樓VI:颱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這個書名就讓我覺得這本書一定充滿瞭故事。我常常在旅行途中,或是經過一些城鄉的角落,看到一些曾經輝煌、如今卻顯得孤寂的公共建築,心裡總是會泛起一絲複雜的情緒。它們像是颱灣社會發展過程中,一些被遺忘的「記憶碎片」,承載著過去的夢想與現實的落差。「抽樣踏查」這個詞,讓我覺得作者的探訪是有係統、有目標的,這不是隨意的觀光,而是有深度地去瞭解。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深入這些被閒置的公共設施,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齣它們的現況。可能是陽光灑落的空蕩廣場,可能是雜草叢生的荒廢體育場,又或者是被遺忘在角落的舊式建築。我希望作者能在書中,不僅僅是呈現這些空間的「靜態」美,更能挖掘齣它們「動態」的故事。例如,當年為何興建?投入多少資源?當時的期望是什麼?又為何會走嚮閒置?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能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什麼樣的公共建設纔是有價值的,什麼樣的決策纔能真正造福於民。

评分

《海市蜃樓VI:颱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這個書名,立刻勾起瞭我對颱灣發展歷程中一些「被遺忘的角落」的想像。在追求快速進步的過程中,我們似乎常常會留下一些「殘影」,而這些「海市蜃樓」般的閒置公共設施,正是這些殘影中最具體的證明。我對「抽樣踏查」這個研究方法感到非常好奇,它意味著作者並非包羅萬象,而是透過幾個精準的案例,來點齣一個更宏觀的問題。我期待作者能夠深入探訪這些閒置的空間,用文字和圖像,將它們的現況真實地呈現齣來。例如,被風雨侵蝕的牆壁,佈滿灰塵的椅子,或是野草從縫隙中鑽齣的水泥地麵,這些細節都充滿瞭時間的敘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夠挖掘齣這些設施背後的故事。是什麼原因讓它們從「熱鬧」走嚮「沉寂」?是當時的規劃失誤?是預算的黑洞?還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這些故事,或許能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在公共建設的決策過程中,有哪些環節是我們可以做得更好的。這是一本充滿社會關懷與歷史反思的書。

评分

「海市蜃樓VI:颱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光是這個書名,就讓我聯想到許多颱灣在發展過程中,那些充滿期待卻最終落空的公共建設。這種「海市蜃樓」般的現象,不僅僅是浪費瞭寶貴的社會資源,更可能承載著許多對於土地與發展的期許,最終卻付之東流的無奈。作者以「抽樣踏查」作為方法,讓我覺得這本書具有一種實際的、貼近現場的探究精神。我非常好奇,作者會選擇哪些「樣本」來呈現這個現象?是那些曾經轟動一時的「大型蚊子館」?還是那些默默無聞,卻同樣被閒置的鄉村公共空間?無論是哪一種,我都期待作者能夠深入挖掘背後的原因。是規劃上的疏失?是預算上的問題?抑或是社會變遷的必然?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羅列這些閒置的設施,更能引導我們去理解,它們為何會走到這一步,以及我們從中可以學到什麼。我特別期待作者在書中能夠透過生動的文字,描繪齣這些空間的現況,例如,陽光灑落在空無一人的看颱上,微風吹拂著長滿雜草的跑道,那種時間凝結的畫麵,往往比冰冷的數據更能觸動人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