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餘鞦雨
圖書標籤:
  • 君子品格
  • 修身養性
  • 傳統文化
  • 人生哲理
  • 道德修養
  • 處世之道
  • 為人處世
  • 國學經典
  • 自我提升
  • 正能量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文化的最後一級颱階,最終極的成果,就是集體人格,也就是為靈魂找到故鄉,或者說,找到有故鄉的靈魂。而中國人的集體人格應該是什麼樣的呢?這個問題,既帶有曆史性、現實性,又帶有理想性。 與西方的「聖徒人格」、「紳士人格」、「騎士人格」、「靈修人格」、「浪人人格」、「牛仔人格」等不同,中國文化的集體人格模式,是「君子人格」。君子人格是龐大的中華民族在自身早期文化整閤中的「最大公約數」。 從神話開始,埋藏著一個遙遠而深沉的夢,積澱成瞭一種潛意識的「原型」。君子作為一種集體人格的雛形古已有之,卻又經過儒傢的選擇、闡釋、提升,成瞭一種人格理想。 對中國文化而言,有瞭君子,什麼都有瞭;沒有君子,什麼都徒勞。 這也就是說,人格在文化上收納一切,沉澱一切,預示一切。 任何文化,都是前人對後代的遺囑。最好的遺囑,莫過於理想的預示。 後代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中國文化由儒傢作瞭理想性的迴答:做個君子。 我一直認為,中國文化沒有淪喪的最終原因,是君子未死,人格未潰。 中國文化的延續,是君子人格的延續;中國文化的剛健,是君子人格的剛健;中國文化的缺憾,是君子人格的缺憾;中國文化的更新,是君子人格的更新。 如果說,文化最初的蹤影,是人的痕跡,那麼,文化的最後結晶,是人的歸屬。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餘鞦雨


  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

  在中國大陸的文革災難時期,以戲劇為起點,針對當時的文化極端主義,建立瞭《世界戲劇學》的宏大構架,於文革後齣版,至今三十餘年仍是這一領域唯一的權威教材,獲中國大陸「全國優秀教材一等奬」。同時,又以文化人類學的高度完成《中國戲劇史》,以美學的高度完成瞭中國首部《觀眾心理學》,並創建瞭自成體係的《藝術創造學》,皆獲學術界的高度評價。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被推舉為當時中國大陸最年輕的高校校長,並齣任上海市中文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曾獲「國傢級突齣貢獻專傢」、「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

  二十多年前毅然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孤身一人尋訪中華文明被埋沒的重要遺址,之後冒著生命危險貼地穿越數萬公裏考察瞭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剋裏特文明、希伯來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係列最重要的文化遺跡,是迄今全球唯一完成全部現場抵達的人文學者。在考察過程中寫齣的《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韆年一嘆》、《行者無疆》、《尋覓中華》、《摩挲大地》、《行走十五年》等書籍,開創「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風,獲得兩岸三地諸多文學大奬,並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籍暢銷排行榜前列。

  近十年來,他憑藉著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資源,投入對中國文脈、中國美學、中國人格的係統著述。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纔》雜誌等機構贊譽不斷,錶彰他「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麵閤於一體」,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自二○○二年起,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聯閤國中國書會講授「中華宏觀文化史」、「世界座標下的中國文化」等課題,每次都掀起極大反響。二○○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餘鞦雨大師工作室」。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鞦雨書院」院長、香港鳳凰衛視首席文化顧問、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自序

  二〇〇五年四月十二日下午,我應邀到美國華盛頓國會圖書館演講。圖書館根據當地華文讀者的要求,給我齣瞭一個題目:寫作的腳步。意思很明白,要我著重講述曆險數萬公裏邊走邊寫的體會。我覺得那些體會都已經寫在書裏瞭,不必重復,而我當時最想在國際場閤講述的,是中華文化的集體人格。因此就與他們商量,把講題改成瞭「君子的腳步」。

  後來在哈佛、耶魯、馬裏蘭等大學巡迴演講,也是圍繞著這個課題。在哈佛演講後,我與該校幾十位退休的華裔教授座談瞭兩個晚上。他們一緻認為,以「君子之道」為入口來講述中華文化,是一個很好的思路。波士頓森林彆墅中的美好夜晚,大傢一邊喝茶一邊暢談著「古之君子」,真是愉快。

  我現在有關君子的論述,就是在那些演講後整理的部分書麵資料。

  迴想那天在國會圖書館演講時,一位副館長熱情地說,我是他們曆來邀請的演講者中第一位中國大陸學者。在我之前,隻有一位高官去過。因為是第一位,圖書館在演講前舉行瞭一個隆重的儀式。那就是,由圖書館的亞洲部主任和另一位官員,推著一輛金屬架的運書車,繞場一周。車上,全是他們館藏的我的著作。運書車推過的通道兩邊,聽眾們排排起立,以目光迎送。這場麵,讓我有點感動。

  運書車最後終於推到瞭我的麵前。我一看,立即與同去的妻子交換瞭一個眼色。妻子輕笑瞭一下,便用手指竪放在唇前。這是因為,車上有很大一部分是盜版書,但妻子希望我不要當場說破。

  之前在美國的很多華文書店也看到過不少我的盜版書,還有一些署著我的名字卻無一字齣於我手筆的書,應該叫僞版書。一看就知道,全都齣自我們國內。真不知道那些神通廣大的盜版集團如何打通瞭海外的管道,居然把美國的國會圖書館也給騙瞭。

  比盜版和僞版更嚴重的是,多數外國人對中國文化也處於普遍的誤讀狀態,其中包括不少學者。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首先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誤讀。

  這就像一個人,如果無法講清楚自己是誰,那麼,不管做什麼事,對人對己都會是隔閡重重。因此,古希臘神廟牆壁上刻的那句哲言,永遠讓人驚悚:「人啊,認識你自己!」

  我說過,歐洲文藝復興韆言萬語,其實隻是輕輕問瞭一聲:「我是誰?」此問一齣,大傢都從中世紀的長夜中甦醒,霞光滿天。
 

圖書試讀

年齡的季節

至今記得初讀比利時作傢梅特林剋《卑微者的財寶》時受到的震動。梅特林剋認為,一個人突然在鏡前發現瞭自己的第一根白發,其間所蘊含的悲劇性,遠遠超過莎士比亞式的決鬥、毒藥和暗殺。

因此,誰也不要躲避和掩蓋一些最質樸、最自然的人生課題,如年齡問題。再高的職位、再多的財富、再大的災難,比之於韶華流逝、歲月滄桑、長幼對視、生死交錯,都成瞭皮相。北雁長鳴,年邁的帝王和年邁的乞丐一起都聽到瞭;寒山掃墓,長輩的淚滴和晚輩的淚滴卻有不同的重量。

這兒正好引用古羅馬西塞羅的一段話:

一位學社會學的女學生,大學畢業後做瞭一次有趣的社會測試,調查老人的社會境遇。她化裝成一個步履蹣跚的老婦人,走在街頭,走入商店,走進會場,仔細觀察人們對自己的態度,一一記錄下來。第二天,她卸除化裝,露齣自己年輕美麗的本來麵目,再到昨天去過的那些地方,重新走一次,進行對比。

實例非常豐富,寫一篇論文早已綽綽有餘,但女學生的情感受不住瞭。那天,她依然是老婦人裝扮,經受種種冷遇後十分疲憊,坐在街心花園的長椅上休息,沮喪地打量著這個熙熙攘攘的世界。長椅的另一端,坐著一位與她的裝扮年齡差不多的老漢。老漢湊過來說話,沒談幾句,已開始暗示:實在太寂寞瞭,有沒有可能一起過日子……

讀瞭這篇報導,我想瞭很久。

先說長椅。兩個老人,一男一女,一真一假,並肩而坐。肩與肩之間,隔著人生的萬水韆山。老漢快速地點燃起瞭感情,除瞭寂寞之外,還有原因,我猜是由於她那年輕的眼神。他對這種眼神沒有懷疑,因為老人的迴憶都是年輕的,但是,年歲畢竟使迴憶變成瞭飄忽不定的夢幻,當夢幻突然成真,他豈有不想一把抓住的道理?

街心公園的長椅,這批去瞭那批來,永遠成不瞭社會的中心,因此,老人的寂寞就如同老人的衰弱,無可避免。這有點殘酷,但這種殘酷屬於整個人類。

如果這個睏惑確實産生瞭,那麼,她會長久地注視著孩子們的小臉齣神。這些小臉上的天真無邪,居然都是短暫的?她又會迴想起剛纔邂逅的老人,他是不是也在為中年時的勢利行為而懺悔?

且把長椅和海灘提煉一下,讓它們有點象徵意義。人們如果不是因年齡所迫,偶爾走齣街市,在長椅上坐坐,在海灘上走走,就有可能成為人生的覺悟者。

摘自《君子之道》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