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受用萬年曆

一生受用萬年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萬年曆
  • 日曆
  • 時間管理
  • 生活工具
  • 傳統文化
  • 節氣
  • 黃曆
  • 規劃
  • 實用
  • 禮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萬年曆》是過去在民間很流行的一種曆書,它的正式書名是《禦定萬年書》,在清朝纔開始由欽天監推算。

  第一本《萬年書》是在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編成的,年限從天命九年(明朝天啓四年,公元1624年)到乾隆一百年(公元1835年)。它的內容有月大月小和閏月,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等三天的乾支,以及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和時刻。在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又續修完《萬年書》,年限延長到乾隆二百年(公元1935年)。以後每位新皇帝登基繼位時就進行續修。

  除第一本《萬年書》外,以後的《萬年書》都是根據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編成的《禦製曆象考成後編》推算的。由於這書不夠精確,所以預算的月大月小有時也會算錯。

  舊本《萬年書》是按北京地方時計算的,中共成立後,全國統一採用的是東經120°標準時,所以農曆也用這標準時來計算,同時也改正瞭舊本《萬年書》的錯誤。

  雖然時代的年輪已經邁入21世紀,不過民間曆法卻沒有被淘汰,諸如農業季令、婚喪諸事、開市、動土以及星象命蔔……無一不以陰曆為準繩而加以運作之,這是一本150年的陰陽曆對照錶,相信在你人生的每個環節,都派得上用場,簡直是「一捲在手,受益無窮!」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曆法、天文知識
天文曆法
曆書與曆法
曆的曆史
什麼是萬年曆
陰陽曆
迴歸年
朔望月
朔、望、弦
日蝕、月蝕
陽曆和陰曆
一年四季
潮汐
晝夜
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有什麼含義
「歲」和「年」有什麼不同
農曆月份的名稱及初一是怎樣確定的
農曆的月份有哪些彆稱
九九與三伏
什麼是藏曆
各國的新年日期
天乾地支
乾支的起源
天乾地支
天乾地支訣
乾支的意義
乾支紀時是怎樣計算的
陰陽五行
五行捷訣
什麼是十二生肖
六十甲子
年曆錶
公元1901年 農曆辛醜年(光緒二十七年) 屬牛 
公元1911年 農曆辛亥〔閏〕年(宣統三年) 屬豬
公元1921年 農曆辛酉年(民國十年) 屬雞
公元1931年 農曆辛未年(民國二十年) 屬羊
公元1941年 農曆辛巳〔閏〕年(民國三十年) 屬蛇
公元1951年 農曆辛卯年(民國四十年) 屬兔
公元1961年 農曆辛醜年(民國五十年) 屬牛
公元1971年 農曆辛亥〔閏〕年(民國六十年) 屬豬
公元1981年 農曆辛酉年(民國七十年) 屬雞
公元1991年 農曆辛未年(民國八十年) 屬羊
公元2001年 農曆辛巳〔閏〕年(民國九十年) 屬蛇
公元2011年 農曆辛卯年(民國一百年) 屬兔
公元2021年 農曆辛醜年(民國一百一十年) 屬牛
公元2031年 農曆辛亥〔閏〕年(民國一百二十年) 屬豬
公元2041年 農曆辛酉年(民國一百三十年) 屬雞
實用知識百科
民俗禁忌
歲時民俗
節氣民俗
民間諺語
常用諺語
氣象諺語
附錄
曆史朝代簡錶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曆法、天文知識
 
天文曆法
曆書與曆法
 
「曆書」是人們用來排列年、月、日、星期以及四時節氣,以備查找的工具書。公元863年,曆書在民間即得以普及,至今已有一韆多年的曆史。現存最早的曆書是唐僖宗時所刻《中和二年曆書》。明代曆書稱《大統曆》,清代順治年改名《時憲曆》,至乾隆時因避諱而改稱《時憲書》。在封建社會裏,由於曆書必須由皇帝欽定,並隻準官方刻印,故此又有「皇曆」之稱。
 
自古以來,曆書的種類繁多,如年曆、月曆、日曆、農曆、懷曆、颱曆、掛曆、韆年曆、萬年曆等。在內容上,除瞭用以記載時日為韆年一貫,又逐漸嚮實用型、知識型、趣味型以及新穎型轉化,令人目不暇接。
 
「曆法」,概而言之用以推算年、月、日以及相互間的關係,從而製定時間長度和順序的法則。例如:人們根據地球的自轉,産生晝夜交替的現象,從而形成瞭「日」的概念;根據月亮繞地球公轉,産生朔望,從而形成瞭「月」的概念;又根據地球公轉産生瞭四季交替的現象,從而形成瞭「年」的概念。
 
據測定,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約為365.2422個太陽日,稱為一個「迴歸年」。從一次新月到發生下一次新月約間隔29.5306個太陽日,這叫一個「朔望月」。以迴歸年為單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個整數月,在一月中又安排多少個整數天的方法,以及怎樣選取一年的起算點的方法,就稱之為「曆法」。
 
曆的曆史
 
相傳天皇氏製乾支,伏羲氏作甲曆,黃帝氏命大撓作甲子,太昊氏設曆正、顓頊氏作新曆,帝堯氏命羲和敬授人時,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與近世推算迴歸年略相等。夏後氏頒夏時,為中國正朔之惟一標準。
 
三代之曆製不同:夏以建寅之月為歲首,商以建醜之月為歲首,周以建子之月為歲首。秦以建亥之月為歲首,漢初因秦製未改,武帝時始改正朔用夏正。王莽改用殷正、建醜,其後魏明帝唐武後及肅宗,先後改朔,但未久仍用夏正,以迄於清末。
 
清鹹豐四年太平天國亦改曆,以三百六十六日為一年,一年十二個月,單月三十日,雙月三十一日,以乾支紀日與中曆同,其禮拜順序亦與西俗一緻,惟節置於月首,氣置於月中,曆十四年而廢。
 
漢太初以迄清末,二韆餘年間,大抵以建寅為歲首,其間雖改正朔,多者十餘年,少者一、二年,皆不久仍用夏正。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一開始拿到《一生受用萬年曆》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覺得不過是一本泛泛而談的日曆指南。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它遠超我的想象。這本書最讓我稱道的是它在實用性和文化深度之間的平衡。它不像那種純粹的“生活指南”,隻告訴你“該做什麼”,而是會深入淺齣地解釋“為什麼這麼做”,以及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它提供的建議是那樣具體,又那樣貼近生活,讓我感覺作者真的花瞭很多心思去研究現代人的生活需求。比如,書中關於“順應時令養生”的部分,不僅僅是告訴我們什麼季節吃什麼,還會解釋這些食物在中醫理論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據個人體質進行調整。我嘗試瞭書中一些關於飲食和作息的建議,確實感覺身體狀態有瞭明顯的改善,精力也比以前充沛瞭不少。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對“生活”這件事有瞭更深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生存,而是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藝術。這本書不僅是書架上的一本工具書,更像是我的私人生活顧問,默默地指導我如何活得更健康、更有智慧。

评分

要評價《一生受用萬年曆》這本書,我覺得用“驚喜連連”來形容再閤適不過瞭。我本來以為這隻是一本關於日期、節氣、農曆的普通工具書,但它所帶來的遠不止於此。書中的內容非常豐富,涵蓋瞭我之前從未想過的生活方方麵麵。例如,它不僅僅是列齣黃道吉日,還會詳細解釋為什麼某個日子適閤做某件事,以及這些說法的由來。這種“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解釋方式,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容易接受和實踐書中的建議。我特彆欣賞書中那種嚴謹又親切的寫作風格,文字樸實無華,但內涵卻相當豐富。它沒有故作高深,也沒有過度簡化,而是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古老的智慧融入現代生活。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一些方法來安排自己的生活,比如在特定的日子進行一些小的儀式感活動,或者注意某些節氣的養生細節,結果發現生活變得更有秩序,也更充滿瞭意義。這本書就像一位飽讀詩書的老者,用它的人生經驗,為我點亮前行的道路,讓我感到踏實而充實。

评分

這本《一生受用萬年曆》確實帶給瞭我不少驚喜。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頗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覺得許多古老的智慧在現代社會中逐漸被遺忘,而這本書就像一座橋梁,巧妙地將那些塵封的知識重新帶到瞭我的眼前。它的編排方式非常人性化,不像一些工具書那樣枯燥乏味,而是通過生動有趣的敘述,讓我能夠輕鬆理解那些看似復雜的概念。我特彆喜歡它在解釋一些傳統習俗時,還會追溯其曆史淵源和文化內涵,這讓我不再是機械地記憶,而是真正地去體會其中的智慧。比如,在關於節氣的部分,我不僅學會瞭如何根據節氣調整作息,還瞭解到每個節氣背後都有著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洞察,以及如何順應自然來更好地生活。書中對於一些傳統節日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的引用,更是增添瞭閱讀的趣味性,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就吸收瞭大量的文化知識。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萬年曆”,而是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每一次翻開都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评分

這本書《一生受用萬年曆》,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日曆”,更像是一個關於生活哲學的寶藏。我一直覺得,現代人活得太匆忙,很多時候隻是機械地重復著日常,卻失去瞭對生活本身的感知和敬畏。而這本書,恰恰能幫你找迴這種感覺。它不僅僅是在告訴你“今天是什麼日子”,更是在引導你如何去“過好”這一天,以及如何從長遠的角度去規劃自己的人生。書中對於中國傳統節日的解讀,讓我看到瞭其中蘊含的深厚人文關懷,以及古人如何通過這些儀式來連接自然、社會和個體。例如,對於一些傳統習俗的介紹,它會從多個角度進行闡釋,既有曆史淵源,也有現代意義,讓我能夠理解這些習俗背後所承載的文化價值。我嘗試著書中一些關於“順時養生”的建議,發現自己的生活節奏變得更加閤理,身體也感覺更加舒適。它讓我意識到,生活的美好,往往就隱藏在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和對傳統智慧的應用之中。《一生受用萬年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啓發,讓我更加懂得如何去珍惜當下,規劃未來。

评分

讀完《一生受用萬年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這是一本“有溫度”的書。它沒有冰冷的數據和刻闆的條目,而是充滿瞭生活的氣息和人文的關懷。作者仿佛是一位慈祥的長者,用耐心和細緻,為我們解讀瞭時間的長河中那些珍貴的智慧。我尤其喜歡它在講述一些傳統知識時,會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和生活化的例子,讓那些原本可能顯得遙遠的文化變得觸手可及。比如,書中對於“擇日”的講解,不僅僅是給齣一些“好日子”,還會解釋為什麼這些日子被認為是吉利的,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的意義。這讓我不再是盲目地相信,而是帶著一種理解和思考去運用。它還巧妙地將一些看似復雜的傳統概念,用非常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讓我這個對傳統文化不算特彆瞭解的人,也能輕鬆地吸收和消化。我嘗試著書中的一些養生建議,比如在特定的節氣調整飲食習慣,確實感覺身體狀態有瞭積極的改善。這本書真的讓我覺得,傳統文化並非過時,而是可以融入現代生活的寶貴財富,而《一生受用萬年曆》就是一把開啓這寶藏的鑰匙,讓我受益匪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