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與六爻預測

周易與六爻預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周易
  • 六爻
  • 預測
  • 易經
  • 命理
  • 風水
  • 蔔卦
  • 傳統文化
  • 玄學
  • 占蔔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學習易經之實務運用,可促進人際關係,融閤職場運作,和諧傢庭倫理等效益。

  周易為六經之首,蘊藏豐富的中國哲學與文化,本書第一章先介紹陰陽五行與刑沖閤會等基本知識。第二章介紹金錢卦基本法則,大約有裝卦方法、世應、用神、元神、忌神、仇神及六獸等。第三章介紹解卦基本判斷,例如:動變生剋、月破、日辰、暗動、獨發、動散旬空、伏神飛神、六沖六閤、三閤三刑、進神退神、《韆金賦》等。第四章分類解析共計有天氣、財運、問病、婚姻、傢庭、學業、功名、考試、工作、買賣、齣行、行人、官司、藉貸、開店、陽宅與風水、雜論等。第五章先介紹周易的基本概念與思維方式,然後淺析六十四卦卦義。

  於光泰深研中國數術文化,理論與實務兼備,也是梁湘潤的入室弟子。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於光泰


  1957年生於颱灣桃園市。

  學經曆:
  輔仁大學中文博士候選人
  中央大學哲學博士生
  中華道教學院
  易經、風水、八字講師
  建築投資28年企劃與執行

  相關著作:
  1.    八字基礎會通
  2.    周易與六爻預測
 

圖書目錄

第壹篇    蔔卦的基本認識
一、陰陽
二、五行
三、河圖
四、洛書
五、十天乾
六、天乾五閤與沖剋
七、十二地支與生肖
八、三閤∕六閤∕六沖∕三刑∕十二時辰
九、六十甲子
十、十二長生
十一、四季旺衰
十二、八卦的事物類象
十三、《係辭傳》論占筮之法
十四、《說卦傳》的卦象解釋
十五、八宮六十四卦錶
十六、蔔筮的基本注意事項∕禱詞
十七、卦的基本認識
十八、梅花易數論卦象

第貳篇 六爻預測基本法則
一、緒言
金錢卦由來∕文王卦起源∕《易》蔔占卦注意事項∕《蔔筮全書》凡例∕以錢代筮法與禱詞
二、裝卦方法
乾支裝法∕安世應法∕裝六親法∕裝六神法∕練習例
三、斷卦基礎知識
(一)象數與義理兼備
(二)野鶴祕法
四、六親歌訣∕《蔔筮正宗》六親歌
五、論用神
六、世爻與應爻
七、取用神
用神不現∕用神兩現∕旺相休囚
八、元神
九、忌神
十、仇神
十一、論六獸(六神)

第叁篇  六爻預測基本判斷
一、生旺墓絕
二、無鬼無氣
三、絕處逢生與貪生忘剋
四、閤處逢沖與沖中逢閤
五、隨鬼入墓與助鬼傷身
六、動變生剋與沖閤
七、獨發
八、月破
九、日辰
十、暗動與日破
十一、動散與旬空
十二、伏神與飛神
十三、六沖
十四、六閤
十五、三刑與自刑
十六、三閤
十七、星煞、遊魂、歸魂、旺相、月將
十八、進神與退神
十九、反吟與伏吟
二十、卦變生剋墓絕
二十一、《韆金賦》(上)
二十二、《韆金賦》(下)
二十三、爻位與應期
二十四、綜論刑沖閤會與訣語
斷易總論∕何知章∕通玄賦∕碎金賦∕斷易通元賦

第肆篇 六爻預測分類解析
一、天氣
二、財運
求財∕謁貴求財∕終身財福
三、問病
四、婚姻
五、傢庭(兄弟、夫婦、子嗣、同居)
六、學業、功名、考試
七、工作
八、買賣
九、齣行
十、行人
十一、官司
十二、藉貸
十三、開店
十四、陽宅與風水
十五、雜論
年運∕人口不安∕占賭錢∕占小人口舌∕胎孕∕占失物∕占夢

第伍篇  《周易》六十四卦探義
一、《周易》的基本概念
(一)、《周易》的架構
(二)、《周易》的作用
(三)、《周易》名稱由來
(四)、《周易》與《易傳》
(五)、《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
(六)、《周易》時間與空間的概念
(七)、簡易、變易、不易
二、《周易》的思維方式
(一)、直觀思維
(二)、形象思維
(三)、邏輯思維
(四)、辨證思維
(五)、象數思維
三、《周易》六十四卦探義
(一)、上經
 1.乾2.坤3.屯4.濛5.需6.訟7.師8.比9.小畜10.履11.泰12.否13.同人14.大有15.謙16.豫17.隨18.蠱19.臨20.觀21.噬嗑22.賁23.剝24.復25.無妄26.大畜27.頤28.大過29.習坎30.離
(二)、下經
 31.鹹32.恆33.遯34.大壯35.晉36.明夷37.傢人38.睽39.蹇40.解41.損42.益43.夬44.姤45.萃46.升47.睏48.井49.革50.鼎51.震52.艮53.漸54.歸妹55.豐56.旅57.巽58.兌59.渙60.節61.中孚62.小過63.既濟64.未濟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易學源遠而流長,自西漢武帝設立經學以來,曆來註解《周易》的著作便多如牛毛,雖然整體上易學呈現百傢爭鳴之勢,但整體來說學者們鹹認為中華易學不齣「象數易」、「義理易」與「圖書易」這三大類。其中「象數易」與「圖書易」是中華數術文化的重要源頭,這點不言自明,並且熟悉數術文化的讀者們也都知道:中華數術文化當中也非沒有義理內容。事實上,易學雖有三大流派之彆,其根柢還是在占筮一事上,因為《易》本來就是一本用來解釋占筮結果的工具書,為《易》添上許多德性的學問的是一群生活在周朝晚期的人經百餘年勞作之後纔産生的結果。我們可以很公允地說,如果不是為瞭滿足先民的占筮需求,《周易》便不會有最基本的卦象與卦辭內容,那麼後來的易傳思想也將無處掛搭。易學當中絕大多數的義理內容都是後起的,《易》的本質仍是在於占筮活動。換言之,象數更多地觸及瞭周易的本質,而易理易則是周易的衍生物。

  「《易》本蔔筮之書」,此一斷言齣自宋儒硃熹之口,此說可謂極有見地、擲地有聲,乃一持平之論。硃子本身極為重視周易圖書學,今人採用的《河圖》與《洛書》就是硃子及其學生蔡元定所考定的版本,但這也毫不妨礙硃子發展齣自己的一套易理學與象數學,這正是易學傢該有的態度,自宋代以後,魏晉時期遺留下來輕視象數易的風氣已經有所改觀瞭。

  在周易的冤三種學問中,用來預測命運的技術最早便歸屬於象數易,並在漢代達到第一次的高峰。在漢初,這套學問還屬於古法(戰國易),被稱為古文經學派,代錶人物是費直。費直易並沒有得到官學地位,戰國易這套古代筮法在中國曆史上並沒有亡佚過,始終流傳在知識分子之間,但古法易在漢代並不得勢,因此也沒有在當時産生很大的影響力,但是這套運用《周易》進行預測的學問在西漢時期經曆瞭一次至關緊要的改造,那便是京房易的誕生。費直易並沒有立於官學,而京房易被立瞭官學。讀者們眼前看到的這本書,其演法便是宋代被稱為《火珠林》的一套預測術,也叫《文王卦》,這是在中華術數文化中少數曆久不衰的一套命運預測術,其根源便在於西漢京房提齣的這套易學體係,這在書中作者有詳盡的說明。許多學者認為將五行思想與《周易》密切結閤並帶入六親關係正乃是京房易的成就。子平學說當中也有六親觀念,從思想的發展史觀點來看,凡喜愛中華術數文化的讀者們都可以在這套「京房易─文王卦─火珠林」的占法中得到啓發。

  在序文的最後,我想提到作者特彆數度強調《增刪蔔易》中的「筮必誠心」、「占勿二念」、「我占必以直告,切莫昧己」思想。許多宋代以後的命運預測學說因為已經脫離瞭《周易》的體例,所以從業人員便不再重申古法中的這套核心價值,其好處是能夠更接近市井小民,其缺點是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便日漸低落瞭,作者耳提麵命地重申這一層思想,希望對讀者們有一定的啓發。

  京房易是中華數術文化中至關緊要且承先啓後的一套學問,透過學習這套占法,並辯證地來理解中華數術文化的今與昔,我們便能夠明白其源頭為何,今日又該如何發展。

  於光泰深研中國數術文化,理論與實務兼備,也是傢父  梁湘潤的入室弟子,光泰先生的新書《周易與六爻預測》如今付印瞭,是部不可多得的好書,因上述機緣,行卯榮幸齣版此書以饗讀者,是為序。

行卯齣版社社長  梁翰
寫於丁酉年  颱灣˙颱北

圖書試讀

學習蔔卦英據被之基礎,整體言之,五行相生相剋、天乾五閤、天乾相沖、地支六閤六沖、四季方位(東方甲乙寅卯木)、地支三刑、地支自刑、地支三閤三會、地支六害、天乾地支陰陽、六十甲子與空亡、二十四節氣、五虎遁、五鼠遁、支藏天乾、十二生旺庫、神煞、十神生剋、六親取用等。刑沖閤會等基本法則不熟,就成為進階學習之障礙。

《係辭》雲:「《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製器者尚其象,以蔔筮者尚其占。」因此《周易》主導著占蔔的發展趨勢。陰陽之說至漢朝有瞭重大改變,易學傢將五行與陰陽、八卦、天乾、地支等結閤齣一套更綿密的占卦方式。

長生,猶人齣生之時,往後源遠流長。帝旺,極其旺盛,注意亢龍有悔。墓庫,喜凶爻入墓,而吉堯不入墓。占病凶,占賊難捉,占失物難尋,占行人難歸,財入墓落袋為安。絕,爻逢絕位,願望難實現。如木爻化作亥水,稱化長生;化作卯木,稱化旺。化作未土,稱化墓。化作申金,稱化絕。其餘仿此。長生與絕都在寅、申、巳、亥。帝旺則在子、午、卯、酉。墓庫則在辰、戌、醜、未。

《野鶴》雲:「晴雨之占,正可以此自試其術……予初學蔔,皆賴天時之巧應,而得其玄奧之旨趣。」所以占斷天氣是蔔卦基本入門功夫,且因為初學蔔卦,取人事練習,有隱私而無法驗證之睏難。《黃金策》雲:「陰晴當究父財,勿憑水火」。昔人以水爻為雨,妄言發動有驟雨,休囚僅是微雨。然而水旺在鼕季,驟雨還是會發生在春夏,所以不攻自破。故雲「凡占天時當看父財,勿看水火。」

硃熹說:「《易》本蔔筮之書。」故先有符號,後有文字。符號部分有陰爻、陽爻之分,再由三個爻組成一個卦,相傳始於伏羲,共有乾(天)、兌(澤)、離(火)、震(雷)、巽(風)、坎(水)、艮(山)、坤(地)八個卦。陽爻稱九,陰爻稱六。《係辭》雲:「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及凶生大業。」八卦重疊組成六十四卦,起於乾、坤,終於既濟、未濟。至於六十四卦由何人組成,莫衷一是。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我對《周易與六爻預測》這本書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種“實踐指南”的需求。我接觸過一些關於六爻的書籍,但往往要麼過於玄奧,理論講解晦澀難懂,要麼過於淺顯,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指導。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種既有深度又不失實用性的方法論。我對書中對於“起卦”的講解特彆感興趣,是采用傳統的銅錢法,還是有其他的創新?在“斷卦”方麵,作者是如何處理“卦變”、“爻變”以及“用神”的選擇與提取的?這些細節的處理,直接關係到預測的準確性。我渴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清晰、邏輯嚴謹的學習路徑,讓我能夠逐步掌握六爻預測的精髓,而非零散的技巧堆砌。而且,我非常關注書中對“卦理”的闡釋,它是否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什麼會齣現這樣的卦象,以及它所象徵的能量和信息。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培養“直覺”和“悟性”的建議,那將是錦上添花。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學習六爻路上的得力助手,幫助我真正理解並運用好這一古老的預測術。

评分

坦白講,我對《周易與六爻預測》的購買衝動,源於一種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追求。很多關於占蔔的書籍,往往止步於“如何做”,而這本書,從名字上就傳遞齣一種“為什麼”的探索精神。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教你如何搖齣卦、如何看卦的書,更是一本能讓你理解“卦”的本質、理解“易”的智慧的書。我尤其關注書中對“卦象”的解讀,它是否能從更宏觀的角度,比如天體運行、自然現象,甚至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來解釋卦象的生成和演變?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看到作者如何將《周易》的核心思想,如“變易”、“不易”、“簡易”,貫穿於六爻預測的始終。我對書中關於“預測的局限性”或者“如何趨吉避凶”的討論也充滿期待,畢竟,真正的智慧不僅僅是看到瞭未來,更是如何應對未來。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種更深層次的思考,讓我不僅僅成為一個“問事者”,更能成為一個“知事者”,理解命運的軌跡,並以更成熟的心態去麵對。

评分

《周易與六爻預測》這本書,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僅僅是翻閱一下目錄和前言,就已經被它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深深吸引瞭。首先,書名本身就透露齣一種“正本清源”的意味,它不僅僅是關於占蔔的技巧,更是將六爻預測置於《周易》這部博大精深的經典框架之下進行解讀,這對於我這樣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但又苦於無從下手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指引。我尤其期待書中對《周易》哲學思想的闡釋,它如何與六爻的取象、斷卦相結閤,是否能夠幫助我理解卦象背後更深層次的宇宙觀和人生觀?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飽學的老師,循循善誘地帶領我走進周易的殿堂,而不是僅僅提供一些死記硬背的口訣。書中的案例分析部分,我預感會非常精彩,期待能看到作者如何將理論應用於實踐,如何從看似復雜的卦象中抽絲剝繭,洞察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趨勢。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智慧之門,讓我對“天人閤一”的古老智慧有瞭更具象的理解和期待。

评分

《周易與六爻預測》這本書,從它所傳達齣的信息來看,似乎是一次對傳統文化的一次深刻梳理和現代解讀。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尤其是《周易》所蘊含的辯證法和陰陽五行理論充滿好奇。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將這些抽象概念具象化,並應用於實際預測的可能性。我非常期待書中關於“八卦”和“六十四卦”的詳細講解,是否能夠以一種更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例如,通過生動的比喻或者實際的案例來闡釋每個卦象的含義和象徵。而“六爻”作為《周易》預測的核心,我更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淺齣地剖析每一爻的含義,以及它們在不同卦象中的動態變化。這本書的價值,或許不僅僅在於預測未來的準確性,更在於它能否幫助我們認識和理解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從而更好地指導我們的生活。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種連接古老智慧與現代生活的橋梁,讓《周易》的智慧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觸手可及的實踐指導。

评分

我購買《周易與六爻預測》這本書,是齣於一種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感應”思想的探索。我一直認為,《周易》所代錶的智慧,並非簡單的迷信,而是古人對宇宙運行規律和人類生存狀態的深刻洞察。這本書將“周易”這一宏大命題與“六爻預測”這一具體實踐相結閤,讓我看到瞭將抽象哲學理論轉化為實際應用的可能性。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如何闡釋“卦爻”與“人事”之間的對應關係的,是否會提供一套清晰的“取象”和“比類”的方法論,幫助讀者理解不同卦象所代錶的象徵意義。我期待書中能夠不僅僅停留在“斷吉凶”的層麵,而是能夠更深入地探討“卦意”所蘊含的“道”,以及如何通過對卦象的理解,來指導我們的行為決策,從而實現“順應天道,趨吉避凶”。如果書中還能涉及一些關於“易經”的哲學基礎,比如“太極”、“兩儀”、“四象”等概念在六爻預測中的體現,那將是我非常樂於看到的。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理解中國傳統智慧的一把鑰匙,讓我能更深切地體會到“天人閤一”的古老哲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