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颱書寫:解讀喬埃‧波默拉

舞颱書寫:解讀喬埃‧波默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Marion Boudier
圖書標籤:
  • 喬埃·波默拉
  • 舞颱劇
  • 戲劇研究
  • 文學批評
  • 錶演理論
  • 文化研究
  • 現代戲劇
  • 美國戲劇
  • 戲劇解讀
  • 波默拉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2017颱北藝術節邀請劇團共同總監安娜‧德‧阿美劄卡Anne de Amezaga
  舉行「如何成為製作人」工作坊

  瑪莉詠‧布迪耶長期研究喬埃‧波默拉作品,且與波默拉在路易‧布霧亞劇團共事多年,以忠實觀眾和劇團工作者的角度,融會文本與演齣,側寫導演的意圖與劇場錶現形式的三個獨特之處:作品以充滿結構的方式遊走在真實和虛構之間;同時描繪現實具體與想像的復雜層麵;以及這兩者在觀眾心裏造成的迷幻和睏惑效果。
   
  布迪耶以觀眾的立場齣發,帶領觀眾「與喬埃‧波默拉同行」,一步步靠近這位藝術傢,親炙其作品內涵和創作過程,以延續觀戲的樂趣。本書提供的戲劇結構分析呈現喬埃‧波默拉劇作的獨特麵貌,指引藝術傢、作傢、戲劇工作者,以及對其創作方式感到好奇的讀者一探究竟。

本書特色

  1、颱灣首本深度介紹曾獲多項歐洲劇場奬項的導演專書。
  2、與颱北藝術節閤作,於「如何成為製作人」工作坊及藝術節期間展售。
  3、適閤戲劇係、文學/劇本創作及研究者閱讀。

名人推薦

  法國在颱協會文化處長博凱(Nicolas Bauquet)
  颱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
​  專文推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瑪莉詠‧布迪耶 Marion Boudier


  錶演藝術博士與劇場研究者,發錶過數篇文章探討當代劇場及喬埃‧波默拉作品。《辯贍》(Agôn)期刊成員,曾與其他成員閤著《什麼是戲劇理論?》(De quoi la dramaturgie est-elle le nom ?〔L’Harmattan, 2014〕)。自2013年起,她在路易‧布霧亞劇團擔任戲劇顧問一職,也為波默拉三部改編劇本(《灰姑娘》、《小紅帽》和《小木偶》)法文版本撰寫後記。

譯者簡介

王世偉


  颱北藝術大學戲劇係主修導演,畢業後,於巴黎第三大學錶演藝術理論獲得碩、博士學位,曾執導《灰色的青空》、《Neverland》、《林黛玉》(空集閤創作體)等戲劇,以及颱灣駐巴黎文化中心文化周《颱灣,品味花園》(TAIWAN, JARDIN DES SAVEURS )開幕秀與編舞計劃《群眾》(Masses-work in progress)。現為《錶演藝術雜誌》撰寫海外戲劇、舞蹈演齣評論,譯有《喬埃・波默拉的童話三部麯――小紅帽、小木偶》(颱中國傢歌劇院齣版,遠流發行 )。

圖書目錄

推薦序  法國在颱協會文化處長 博凱
推薦序  耿一偉

引言:我知道什麼!?

第一部分  建構作品的方法
第一章  寫作領域的延伸
起步
與舞颱創作一同書寫
第二章  結伴
波默拉團隊
量身訂作的製作工具
第三章  從何處開始編寫? 
體現想像:空間、聲音、當下的存在感與即興創作
字裏行間中的文學、電影與調查紀錄隱跡

第二部    極為復雜和睏惑的劇場
第一章  「我把時間用在找尋真實之上」
在寫實主義與抽象之間
喬埃‧波默拉眼中「感受真實的能力」:復雜的思維
真正的舞颱是觀眾的想像
第二章  令人感到睏惑的寫實主義
全新的《人間喜劇》
讓熟悉的事物變得非比尋常:感知到的真實
令人感到不安的詭譎感
探問我們的價值觀與信仰:存在與共存的感受
第三章  受擾亂的觀眾
撼動:動搖和聆聽的狀態
主持人和說故事的人
感知的意象:光的建築感和聲音景觀
攤開在目光之下:從鏡框舞颱到環型舞颱
第四章  呈現而非論證
趨往中性
懸而未決的戲劇結構:失衡不穩或令人失望的故事
眾傢觀點
政治劇場?
喬埃‧波默拉創作經曆和著作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法國傳統戲劇文本因屬世界文學經典讀物中必選的素材,譯本眾多,嚮來為颱灣民眾所熟識。但若論及法國當代戲劇趨勢,因語言隔閡與國情差距,颱灣民眾少有觸及的可能。近年颱灣錶演藝術場館與藝術節在颱灣各地興起林立,與國際錶演界的閤作也越來越興盛。從早期單純邀演,逐漸發展成能夠與國際專業人士共製節目;先由無語言隔閡的舞蹈與世界接軌,如今在戲劇上也開始突破語言的限製,引發當代劇本的翻譯需求,甚至運用創新科技尋求可不受限於語言的錶演方法,以分離傳統戲劇在錶現上對於文字與話語的黏著。而法國在颱協會很榮幸在颱灣錶演藝術發展的曆程中,一直以來都扮演著陪伴與支援的角色,與颱灣觀眾一起成長。

  在耿一偉先生監製颱北藝術節節目的這六年來,法國在颱協會與他積極配閤,讓颱北藝術節與法國當代戲劇界閤作並不單是引進法國製作讓颱灣觀眾欣賞,更直接與法國第一綫的導演與劇作傢閤作,共製同屬於颱灣人與法國人的當代劇場。比如去年(2016)馬修‧華(Matthieu Roy)執導、同黨劇團閤作演齣《歐洲聯結》一戲,於颱北藝術節首演後巡演歐洲,不但讓颱灣演員直接走上國際舞颱,也讓年輕的馬修導演最後獲得法國國傢認可,他創立的守夜人劇團則獲得「國傢劇團」(Compagnie à rayonnement national et international)的標章。今年(2017)更由國際知名的法國帕斯卡‧朗貝爾(Pascal Rambert)為颱南人劇團特彆創作劇本《一傢之魂》,並且將再次於颱北藝術節首度發錶演齣。耿一偉先生也藉由藝術節這個平颱,推動法國戲劇文本的翻譯工作,如2016年由書林協助齣版的《無愛時代的詩意告白:當代法國劇作選》,收錄瞭五篇具代錶性的法國當代劇本創作,讓讀者得以透過中文文本,一窺今日法國戲劇呈現的當代景緻。今年更進一步推動翻譯法國當代劇作大師喬埃‧波默拉(Joël Pommerat)的研究專書《舞颱書寫:解讀喬埃・波默拉》,透過作者瑪莉詠‧布迪耶這個錶演藝術研究者的眼睛,以及她同時身為忠實觀眾與劇場工作者的觀察,藉文字帶領讀者進入波默拉創造齣來的獨特劇場之中。

  到底波默拉是為何人?在法國新生代人纔輩齣的劇場界中,他的獨特之處是什麼?波默拉在法國第一綫導演中的特殊地位,奠基於他獨樹一格的創作方式。他並不單純隻擔任導演、挑選劇本來演齣,而是編劇導演一手抓,連劇本本身都是他創作成果的一部分。他曾在《喬埃‧波默拉,撼動》(Joël Pommerat, troubles )一書中提到:「我不寫劇本,我寫演齣,〔……〕文本,是後來纔齣現的,是戲演完之後留下來的東西。」在波默拉的劇場中,劇本經常不是事先寫好,而是他先編寫一段,下午即開始讓演員彩排,在排練的過程中不斷地碰撞、修改、增寫,在戲完成的一瞬間,纔是劇本付梓的時刻。波默拉的作品主題非常多元,富有想像力,多半與社會議題、曆史、時事有很強烈的連結,對於人類自身的存在提齣強烈的質疑。同時,他也為兒童創作戲劇,他改寫的童話《小木偶》與《灰姑娘》受到熱烈迴響,成人小孩都喜愛,也在法國在颱協會的牽綫下,於2015年至2017年間陸續受邀至颱中歌劇院演齣,讓颱灣觀眾得以不齣國也能看到法國第一流的當代戲劇。

  波默拉可說是近年獲奬最多的導演兼劇作傢,是法國當代戲劇中「作者╱導演」(auteur-metteur en scène)的代錶人物之一。「作者╱導演」的概念將在本書中由作者抽絲剝繭,闡述給本書的讀者,在此不多加贅述,並誠摯邀請讀者們藉由本書,一同來認識法國當代劇作經典人物之一。最後,法國在颱協會感謝颱北市政府、颱北藝術節團隊、書林齣版公司與譯者王世偉先生共同的努力,因為你們的努力,纔讓又一本法國的好書得以呈現在颱灣讀者的眼前。

法國在颱協會文化處長博凱 (Nicolas Bauquet)
劉姿蘭 譯

推薦序

  2015年10月的某個傍晚,我在巴黎濛帕納斯的一傢法國餐廳,第一次認識瞭路易・布霧亞劇團的聯閤總監安娜・德・阿美劄卡(Anne de Amézaga),同行的還有守夜人劇團的藝術總監馬修・華(Matthieu Roy)。阿美紮卡是由時任法國在颱協會文化專員的連苔嵐所引薦,她知道阿美紮卡是當今法國劇壇重量級的製作人,所以韆方百計安排我們碰麵。恰好我與馬修要討論2016年來颱北藝術節執導《歐洲聯結》(Europe Connexion)的計畫,而馬修之前也擔任過波默拉的助理導演,與阿美紮卡相當熟,於是大傢就相約一起碰麵。整晚聊得非常愉快,而阿美紮卡也十分積極。雖然劇團已答應颱中歌劇院之邀,要在12月演齣《灰姑娘》,但她依舊希望能跟颱北這邊發生一些關連。

  返迴旅館的路上,我們剛好搭同一條綫,在地鐵上持續熱切地聊著劇場。忽然間,她像是想到什麼,頓瞭一下,然後正色跟我說,有一本書是由波默拉的戲劇顧問所著,將在11月齣版,她認為這本書很值得推薦給颱灣讀者。原本我以為她隻是說說,沒想到《灰姑娘》演齣時,她也把書帶來瞭。這時我開始認真思考,怎麼跟這位作者╱導演發生關係。當時就颱北藝術節的規模與預算來說,短期內要邀波默拉的作品是不太可能。但從長遠的角度思考,不論在哪傢劇院或藝術節,這位作者╱導演的作品勢必有一天會在颱北演齣。更何況這本書談的不僅僅是波默拉的個人創作,也論及整個法國當代劇場趨勢、製作相關的各種層麵,甚至補助製度等。

  這些年來因為擔任藝術總監的關係,開始關注文化領導力(cultural leadership)的議題。2017年是我擔任總監的最後一年,所以我決定適時地把文化領導力納入藝術節的活動當中,準備規劃一係列講座與工作坊。這時候阿美紮卡的名字就很自然進入我的視野,成為帶領工作坊的人選,齣版這本書的條件也就自然水到渠成。

  在協調設計書封的過程當中,齣版社照一般慣例,自然希望能用波默拉的個人獨照當作焦點。沒想到阿美紮卡卻立即錶示反對。那時是2017年4月,路易・布霧亞劇團第二度來颱演齣《灰姑娘》。我們在劇院附近的餐廳開會,她說:「我不希望讓人感覺是在強調導演,我們是一個集體,所以我覺得要用波默拉排練的照片,而且他應該隻是其中一份子而不是焦點。」就這樣,最後書封的設計,成瞭很能暗示波默拉劇場風格的中性牆麵。

  一本書也是一個集體的構成,從法國在颱協會、路易・布霧亞劇團、颱北藝術節、譯者王世偉到書林齣版公司,這中間如果少瞭任一環節的善意推動,可能這本書就不會齣現在讀者麵前。需要點齣的是,法文原著並沒有任何照片可參考,但考慮到颱灣讀者缺乏背景資訊,所以也添加瞭幾張劇照,希望能對閱讀過程有所助益。

  《舞颱書寫:解讀喬埃・波默拉》的文筆優美,作者頻頻引用羅蘭‧巴特或當代法國思潮解讀波默拉的創作,讀來十分過癮,也令人感覺到,當代法國劇場從來不是孤立的攬鏡自照,而是努力與社會、政治、思想及其他藝術領域的多方爭辯,成為這個社會集體的一份子。

颱北藝術節藝術總監 耿一偉

圖書試讀

第一部  建構作品的方法
 
第一章  寫作領域的延伸
 
喬埃‧波默拉隻搬演自己的文本(除瞭2014年,受到青年演員培育計畫的邀請,他執導瞭卡特琳‧安娜〔Catherine Anne〕的《沒有夏天的一年》〔Une année sans été〕)。他發展齣一套獨特的創作過程,在排練場期間同時進行劇本編寫與場麵調度。喬埃‧波默拉並不隻是戲劇作者,也不隻是導演,而是「作者―導演」。他劇團的副團長,安娜‧德‧阿梅薩卡,是最先以連接號結閤這兩個職稱,提齣這個稱謂的人之一。
 
論及這種拒絕以傳統的概念區分劇作者與舞颱藝術傢、舞颱和演齣,正是進入喬埃‧波默拉劇場特有復雜性的入門。這種復雜性如同真實,其中,不同麵嚮交相混雜、偶然與必然同時作用,兩種相反的事物可能彼此交會。這種復雜性也屬於劇場,因為演齣融閤瞭多種層麵的真實:舞颱錶演的真實、演齣中所參照、被呈現的現實性以及被虛擬化的真實情境。選擇共同進行劇本編寫與場麵調度的――如同兩者産生的劇情結構――體驗齣波默拉思索這個世界及其形象的方式。他用錯綜復雜、同時併生的概念取代瞭離間、劃分的規則:波默拉比較會凸顯齣相反事物矛盾的結閤、它們細微的差異和彼此之間的曖昧地帶,而不會呈現「非此即彼」這樣具有二擇一邏輯的兩極觀點。
 
無論是真實與想像、有形與無形、好與壞、劇本書寫與場麵調度,兩者皆閤而為一。沒有壁壘分明、也不分誰先誰後,而是彼此共同構成一種運動。試著跳脫二元對立的範例、區分的手法和分類的規則,這種從事劇場創作獨一無二的方法就像是在往中性邁進……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