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創夏佑國傢劇院的光輝:法國戲劇導演安端.維德誌1980年代

再創夏佑國傢劇院的光輝:法國戲劇導演安端.維德誌1980年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法國戲劇
  • 安端·維德誌
  • 夏佑國傢劇院
  • 戲劇導演
  • 舞颱藝術
  • 戲劇史
  • 20世紀戲劇
  • 文化研究
  • 錶演藝術
  • 戲劇理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安端.維德誌為法國1970至1990年代傢喻戶曉的舞颱劇導演、演員、教師、譯者與戲院總監。本書繼《嚮不可能挑戰:法國戲劇導演安端.維德誌1970年代》後,分析維德誌八○年代在夏佑國傢劇院的建樹及導演作品,附可可士多幅知名舞颱與服裝設計圖。與易符裏時期相較,夏佑劇院時期之舞颱、燈光與音效設計更細緻,更能明確地展現故事情境並兼顧象徵含意,演員對劇中角色的心理揣摩更深入,整體演齣散發高度美感,充分發揚「演員劇場」的最大魅力。

  本書以維德誌在「夏佑國傢劇院」時期(1981-88)的導演作品為主要範疇,全書共九章,第一章簡介夏佑劇院曆史、大小兩廳八○年代多樣化的節目、以及維德誌和錶演團隊的工作。第二章專論維德誌的到任大戲《浮士德》,他親自主演老浮士德一角。第三至五章分析設計團隊的工作,概分為白色、彩色、黑色三大係列,包括瞭《哈姆雷特》、《於比王》、《海鷗》、《交換》、《艾那尼》、《呂剋萊絲.波基亞》等重要演齣。第六章討論維德誌導演之兩齣馬裏沃劇本,綜論馬裏沃作品特色,並歸納其當代演齣趨勢。第七章探究《憤世者》之曆來詮釋,繼之析論維德誌如何執導此莫理哀傑作。第八章解析《緞子鞋》第一幕演齣,維德誌的場麵調度喻意深刻,這部剋羅岱爾的平生代錶作也是維德誌的巔峰之作。第九章「邁嚮藝術劇場」,為維德誌在八○年代的法國劇壇定位。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莉莉


  颱灣大學外文係學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戲劇碩士,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戲劇博士,曾任教於清華大學外文係、颱北藝術大學戲劇係。著有《歐陸編劇新視野:從莎侯特至維納韋爾》(2008)、《嚮不可能挑戰:法國戲劇導演安端.維德誌1970年代》(2012)、《新世代的法國戲劇導演:從史基亞瑞堤到波默拉》(2014),譯作《戈爾德思劇作選》(1997)、《時間與房間》(史特勞斯,2000)、《經典譯注:守財奴》(莫理哀,2016)。

圖書目錄


緣起
目錄
劇照、圖片與可可士設計圖索引
本書常引書籍之縮寫代號

一.    發揚「夏佑國傢劇院」的光輝
二.    遍曆宇宙乾坤的《浮士德》
三.空靈的舞颱設計:可可士之白色空間係列
四.色彩生動的演齣:可可士與拓第埃之舞颱與燈光實驗
五.挑戰雨果的浪漫劇:《艾那尼》和《呂剋萊絲.波基亞》
六.愛情或語言的勝利?談馬裏沃戲劇今日演齣
七.孤獨者的形象或女性主義的先驅?論維德誌與米蓋爾執導之《憤世者》
八.嘉年華化的《緞子鞋》
九.邁嚮藝術劇場
附錄 維德誌「夏佑國傢劇院」任內導演作品錶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本書繼前書《嚮不可能挑戰:法國戲劇導演安端.維德誌1970年代》之後,探討維德誌1980年代在「夏佑國傢劇院」的建樹及導演作品。與前書內容最大不同處,在於本書花較大篇幅討論其設計團隊的工作,特彆是舞颱設計師雅尼士.可可士(Yannis Kokkos)的理念和作品,這是因為在易符裏時期,限於經費,維德誌往往必須空颱演齣,到瞭國傢劇院之後,視覺設計方麵纔談得上有發揮空間。

  全書共分九章:首章簡述「夏佑國傢劇院」曆史、維德誌和錶演團隊的履曆、再造劇院光輝、任職大戲《浮士德》、八年任內導演的劇目、以及夏佑大小兩廳多樣化的節目,使讀者對本書的主題人物有一全盤瞭解。

  第二章專論《浮士德》演齣,維德誌於其中盡情探索慾念、自戀和迴憶之間的種種糾葛關係。受到奈瓦爾(Gérard de Nerval)熱情奔湧的譯筆影響,維德誌明白點齣劇中分裂成老、少的兩個自我,暴露瞭主角╱作者麵對己身愛慾的矛盾情緒。此外,死亡╱重生、真╱幻等錶演主題一再透過舞颱錶演畫麵透露,旅行、形變、情慾、殺嬰、魔法等子題交織其中,彷彿揮之不去的夢魘。

  第三至第五章探討設計團隊的工作,概分為白色、彩色以及黑色三大係列。第三章「空靈的舞颱設計:可可士之白色空間係列」,探究可可士做設計的原則和追求的理想,解析《阿爾及利亞工人薩伊德.哈馬迪先生訪談錄》(Entretien avec M. Saïd Hammadi, ouvrier algérien, Ben Jelloun)、《哈姆雷特》、《法爾虛/錯誤》(Falsch, Kalisky)和《於比王》(Ubu roi, Jarry)四齣戲。迴應維德誌直入作品精髓的導演傾嚮,可可士先發展齣白色錶演空間,不僅強調留白的美學,燈光可作更多變化,且仍維持明亮感。演員的身影映照在雪白背景上顯得醒目,導演調度場麵的軌跡看來也更鮮明,颱詞聽來更明晰、銳利,這些特性吻閤維德誌導戲的目標。這種美學上的「齣清」策略使舞颱設計偏嚮抽象,契閤維德誌的知性導演本質。

  第四章「色彩生動的演齣」,剖析從《海鷗》(契訶夫)、《鷺鷥》(Le héron, Axionov)、《紅披巾》(L'écharpe rouge, Badiou)、至《交換》(L'échange, Claudel)及《安娜卡歐娜》(Anacaona, Métellus)等五齣製作。可可士和燈光設計師拓地埃(Patrice Trottier)藉助色彩的情緒渲染力,有時平行發展色彩和音樂的關係,有時反嚮思考,利用鮮艷奪目的顔色對照悲壯的劇情,有時又透過細膩的燈影效果,透露一個時間悄然流逝的過往,兩人分彆針對個彆劇本的特質呈現大異其趣的舞颱光景。

  第五章「挑戰兩齣雨果浪漫劇」探索雨果的《艾那尼》(Hernani)和《呂剋萊絲.波基亞》(Lucrèce Borgia)演齣,前者為著名詩劇,在垂直高度上凸顯高昂熱烈的情緒,全場仿暗夜的燈光營造瞭濛矓詩意的美感,雨果劇本的禁忌層麵呼之欲齣,燈光將夜色作為演齣基調,使之濃到幾乎變成觸手可及的實體。後者被歸類為一部通俗劇,在水平麵上展開,迴歸古典悲劇極簡的錶演規製,成功經營撼人的悲劇力量。維德誌賦予抒情空間一種激昂的力量,提醒觀眾舞颱仍可是一處超越限度的所在,恢復劇場一個已遭人遺忘的重大麵相,也因此促成新世代導演對雨果的興趣,近年來屢屢搬演。

  第六章「愛情或語言的勝利?」談馬裏沃戲劇,綜論他的作品特色,歸納其當代演齣趨勢,接著討論尼學(Jacques Nichet)1988年「遠離原鄉」的奇異詮釋,最後析論維德誌1983年執導的《喬裝王子》(Le prince travest),以及1985年和米蘭「畢可羅劇院」(Piccolo Teatro)閤作之《愛情的勝利》(Il trionfo dell'amor),分彆和法國與義大利演員閤作,氛圍迥然不同,恰好反映瞭馬裏沃戲劇的兩大錶演傳統。

  第七章「孤獨者的形象或女性主義的先驅?」,比較維德誌1988年、米蓋爾(Jean-Pierre Miquel)2000年,兩次成功的《憤世者》演齣。事實上,本劇之所以優於莫理哀其他相同主題的喜劇,即在於作者首度讓女方有較多錶述立場的機會,維德誌與米蓋爾正巧從相對立場為齣發導戲。夏佑製作的精采處盡在於詮釋的細節上,觀眾能充分體會到對白的精妙,這是維德誌此時期導戲的一大特質。

  第八章論「嘉年華化的《緞子鞋》」,維德誌從剋羅岱爾(Paul Claudel)的自傳觀點切入解讀,凸顯對白的戲劇化╱嘉年華化層麵,藉之淡化彌漫整部作品的宗教氣息,並使之貫穿全戲成為錶演主軸之一,係統化地和兩大主軸─政治–宗教以及自傳/情慾並轡而行,以形塑戲劇性對照先驗性(transcendance)的錶演主論述。之所以重用嘉年華傳統,一方麵符閤《緞子鞋》的戲劇化錶演層麵,另一方麵,則是因嘉年華種種突破壓抑與禁忌的作法促成下意識浮現,從而暴露瞭主要角色/劇作傢的內、外在衝突。「一齣拓展到世界的自我演齣」,是維德誌對本戲的解讀。

  第九章「邁嚮藝術劇場」,剖析維德誌在夏佑任內的最後一齣戲《魔法師的學徒:和梅蘭芳的一次相遇》(Les apprentis sorciers : Une rencontre avec Mei Lan Fang, Kleberg),以瞭解他在八○年代末期的思維。1980年代實為「導演劇場」的黃金時代,相較於六○至七○年代的政治變動時期,八○年代的法國相對平靜,改革社會的理想幻滅,戲劇工作者傾嚮琢磨演齣的藝術層麵。最後一節總結維德誌和可可士工作的核心、思維之精髓;夏佑劇院在他們領軍的團隊努力下果真化為一座「演練的大劇場」。

  書末附錄維德誌在「夏佑國傢劇院」任內舞颱導演作品錶。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