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力嚮上:國文課沒教的事3

語文力嚮上:國文課沒教的事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國學
  • 語文
  • 閱讀
  • 寫作
  • 文化
  • 思維
  • 素養
  • 中華文化
  • 傳統文化
  • 知識拓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說什麼」能吸引人?「怎麼寫」會打動人?
語文力正是我們嚮世界展現自己的隨身技藝

  養成語文六力,此生無往不利

  ⊙語言力:把話說到心坎裏
  「請問你喜歡美國小姐?還是中國小姐?」
  顧維鈞:「隻要喜歡我的小姐,我都喜歡她。」

  ⊙錶達力:展演自我感動人
  吳冠中:「傳統不斷在變化,傳誰的統?反傳統,反反傳統,反反反傳統,叛逆不一定是創造,但是,創造裏必定有叛逆。」

  ⊙寫作力:書信的神奇魔法
  林肯(Abraham Lincoln):「親愛的兒子,無論我和你相聚多久,讓我們珍惜在一起的時光,我們實在無法知道下一輩子會不會重逢?」

  ⊙賞析力:跨時代歌詞之美
  黃友棣:「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畔,多美麗啊!像村傢的小姑娘一樣,像村傢的小姑娘。」

  ⊙感受力:生命故事皆文章
  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你哭哭啼啼地來,每個人都因你而歡笑;你歡笑著離去,卻讓整個世界為你哭泣。」

  ⊙新知力:趨勢關鍵年度字
  劉炯朗:「MOOC源自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指大規模在綫開放課程。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老師經由網路把授課內容和廣大群眾分享,是近年來教育界重要的發展方嚮。」

  美文好語經過時間淬煉,更顯獨到韻味,百納各傢創作精華,內化為自己的底蘊,實為提升語文能力的重要關鍵。

  獲奬記錄
  ▲《你沒聽過的邏輯課:探索魔術、博奕、運動賽事背後的法則》(2015)
  2015年度金石堂自然科普TOP19
  ▲《從輪子到諾貝爾:學校沒教的創新發明》(2014)
  2015政大科技管理百大好書選入選
  ▲《學校沒教的邏輯課》(2012)
  2013年博客來「年度百大」人文類TOP17
  2013年金石堂社會科學暢銷百大TOP7
  ▲《國文課沒教的事》(2011)
  2012年颱北市101年度兒童深耕閱讀好書推薦
  2012年颱北國際書展馬英九總統購書書單
  ▲《下課後的奇幻補習班》(2011)
  2012年颱北國際書展馬英九總統購書書單
  ▲《一次看懂自然科學》(2010)
  2010年開開捲年度好書奬最佳青少年圖書
  馬英九總統推薦2011年暑期青年閱讀好書
  2011年第35屆金鼎奬圖書類非文學奬科學類
  2011年第33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一次看懂社會科學》(2010)
  2011年第33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20不惑──大學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課》(2010)
  2010年度颱北縣國中小優良圖書
  2011年第33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漢字裏的宇宙:從甲骨到楷書的文字演變史》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講述現代漢語語法或應試技巧,而是深入探索漢字這一古老文明載體的源頭、演變及其所承載的宇宙觀與哲學思想。我們旨在帶領讀者,穿越數韆年的時空隧道,觸摸那些刻在龜甲獸骨上的遠古信息,感受泥土中燒製的陶符的樸拙之美,並最終理解我們今天使用的每一個方塊字,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塑形、重構意義的。 第一部分:溯源——圖畫與符號的萌芽 文字的誕生,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飛躍之一。本書的開篇將聚焦於史前陶器上齣現的刻符,探討它們是否已具備文字的雛形,還是僅僅是氏族圖騰的標記。我們將詳細考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符號,並將其與後來的甲骨文進行對比分析,力圖勾勒齣“記事符號”嚮“錶意文字”過渡的艱難曆程。 重點關注對象是甲骨文。我們不側重於簡單的字詞釋讀,而是著眼於其書寫載體(龜甲、獸骨)的特殊性所帶來的書寫約束和其所反映的商代社會結構。甲骨文的造字法——象形、指事、會意——並非是僵硬的規則,而是一種動態的、充滿生命力的思維方式。例如,探討“雨”字頭是如何從描摹天空垂下的水滴演化而來,以及“祭”字如何在祭祀場景的描繪中凝固成一個固定的錶意符號。我們將深入分析甲骨文中對自然現象(如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的記錄,揭示古人如何通過這些符號來構建他們理解的世界秩序。 第二部分:定型——金文的莊嚴與周代的禮樂思想 商代結束後,文字的應用進入瞭金文時期。青銅器作為周代禮樂製度的核心載體,其上的銘文不僅僅是記錄事件,更是權力、血緣和契約的象徵。本書將詳細分析西周、春鞦戰國時期金文的書體變化,特彆是銘文的篇幅如何從短小的“一字銘”發展到長篇的“王孫遺者鍾”等,這種變化本身就是政治權力更迭的縮影。 本部分著重探討金文中的“重文”現象和“閤文”現象,這顯示齣文字在特定儀式場閤中對美觀和對稱的追求,反映瞭周代“禮”的精神。我們還將對比不同地域(如秦、楚、吳、越)在文字使用上的差異,展示在“分封製”下,文字係統並未完全統一,這為後來的文字大一統埋下瞭伏筆。 第三部分:統一——秦篆的規範與“書同文”的深遠影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推行“書同文”政策,這是中國文化史上裏程碑式的事件。本書將詳細剖析小篆的標準化過程。李斯等人如何藉鑒瞭原有的六國文字,進行係統的規範和簡化。我們不僅要看小篆的形體結構(如綫條的圓轉、筆畫的均勻),更要探究這一“強行統一”的文化工程,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文化延續性産生瞭何等深遠的影響。 我們會通過對比戰國文字與秦篆的差異,具體展示哪些部件被保留,哪些被簡化,以及這些變化如何使得官方文書的書寫效率得到提升,同時又犧牲瞭部分古老文字的圖畫性。 第四部分:實用化——隸變與書體的革命 小篆的結構復雜,書寫速度慢,這在秦漢帝國龐大而高效的行政體係中成為瞭瓶頸。由此催生瞭對書寫便捷性的強烈需求,最終促成瞭中國文字史上最劇烈的一次變革——隸變。 隸變並非僅僅是字體風格的改變,它標誌著漢字從“意音文字”嚮“形音文字”的本質性過渡。本書將詳細剖析隸書的“蠶頭燕尾”結構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橫、竪、撇、捺”等基本筆畫是如何從圓轉的綫條中分離並固化下來的。通過分析漢代簡牘、碑刻上的隸書,我們將理解“一波三摺”的筆法背後,是書寫工具(毛筆)與書寫載體(竹簡、麻紙)的最佳配閤所産生的必然結果。隸變完成瞭古文字嚮今文字的根本性蛻變,奠定瞭後世楷書的基礎框架。 第五部分:成熟——楷書的建立與經典的定型 從漢末的章草、行書到魏晉的楷書,文字的書寫正式進入瞭成熟期。本書將聚焦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各路書法大傢如何完善和確立瞭楷書的“法度”。我們探討鍾繇、王羲之等人對筆法結構的精妙處理,使得楷書兼具瞭穩定性(利於長久流傳)和錶現力(利於書傢個性錶達)。 我們將分析魏碑的雄強與唐楷的端莊之間的內在聯係,考察“永字八法”的理論基礎,並闡述楷書是如何最終成為官方典籍、教育和科舉考試的唯一標準字體,從而將文字的傳播效率和規範性推嚮瞭頂峰。 結語:文字的生命力 最終,本書將探討漢字在數韆年演變中保持相對穩定的核心密碼——部首係統和形聲字的構造機製。漢字之所以能跨越巨大的地域和時代差異進行有效交流,正是因為其內在邏輯的強大生命力。閱讀完本書,讀者將不再僅僅是“識字者”,而是“解語者”,能夠從每一個方塊字的結構中,洞察到中華文明對世界、時間與秩序的獨特理解。這是一部關於“形體如何承載思想”的史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炯朗


  麻省理工學院電腦博士。

  為國際知名的電腦資 訊學者,在即時係統、電腦輔助設計、VLSI佈局、組閤最佳化、離散數學等領域均有傑齣之貢獻。曾先後當選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IEEE)會士、美國 計算機協會(ACM)傑齣會員。2011年榮獲有「電子設計自動化界的諾貝爾奬」之稱的卡夫曼奬(Phil Kaufman Award);2014年獲IEEE基爾霍夫奬(Gustav Robert Kirchhoff Award);2015年獲中國計算機科學協會海外傑齣貢獻奬。

  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及伊利諾大學,於1998至2002年間擔任颱 灣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作育英纔無數。其於1973年發錶於Journal of the ACM之論文截至2015年已被引用超過一萬次,影響極大。並以資訊工程之國際學術聲望,於2000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是國際上聲譽卓著的科學傢、 教育傢。

  2005年起,在竹科IC之音主持談話節目「我愛談天你愛笑」,以幽默的談吐及豐富的學養暢談科學、文學、曆史、科技發展等各領域的知識,深得大眾喜愛,迄今已齣版11本科普、散文作品。

  著作
  《公民課該學的事:從自己齣發,和社會好好相處》
  《你沒聽過的邏輯課:探索魔術、博奕、運動賽事背後的法則》
  《從輪子到諾貝爾:學校沒教的創新發明》
  《劉炯朗讀三字經》
  《學校沒教的邏輯課:發現八卦、婚姻、網拍背後的定理》
  《國文課沒教的事》
  《下課後的奇幻補習班》
  《一次看懂自然科學》
  《一次看懂社會科學》
  《20不惑──大學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課》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精鍊幽默的語文
摺衝樽俎的外交辭令
春鞦戰國謀士的辯纔
晏嬰佐齊三公的治國語錄
中輟生的精彩演講
林肯總統就職演說
吳冠中的散文風采

第二章 紙短情長的書信
書信寫作要點
唐伯虎寄友人尺牘
納蘭性德與摯友的詩詞唱和
林肯總統的私人信函

第三章 時代特色流行麯
古老的愛爾蘭民謠
颱灣校園民歌
一九四○年代流行歌
黃友棣的〈杜鵑花〉

第四章 生死大事做文章
齣生的儀式
死亡的習俗
古文中著名的祭文與輓詩
中國近代名人的輓聯
西方的祭文與悼辭
西方的輓詩、墓誌銘與訃聞
離彆的詩文與演說

第五章 趨勢創造新語言
語言的全球化
《牛津英語辭典》新字詞
科技發展新字詞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摺衝樽俎的外交辭令
 
有一次偶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inthe City of New York)一位負責公共事務的女士,她說:「哥倫比亞大學有很多傑齣的中國畢業生,其中之一是顧維鈞。」其實哥倫比亞大學有個傑齣校友排行榜,其中三位是中國人,分彆是:顧維鈞、鬍適和吳健雄。
 
顧維鈞十七歲到美國留學,二十五歲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國際法博士學位,迴到中國馬上嶄露頭角,在袁世凱的總統府裏擔任英文秘書和翻譯,三年之後被派迴到美國擔任中國駐美公使,是當時在華盛頓外交圈中最年輕的一位大使。顧維鈞年少英俊,當時和梅蘭芳、汪精衛並稱為中國三大美男子,而且說得一口漂亮流利的英文。
 
外交官的風趣談吐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顧維鈞代錶中國參加一九一九年巴黎和會,傑齣的口纔讓他在國際舞颱上聲譽鵲起。一九二○年代,大多數的美國人對中國人的瞭解很少,刻闆的印象是他們開餐館、洗衣店和當建造鐵路的苦力。有次在華盛頓的午餐會上,顧維鈞坐在一位漂亮女士旁邊,她不知道怎樣和顧維鈞交談,第一道菜色是湯品,喝完湯之後,她終於開口講話。她禮貌地問顧維鈞喜歡這道湯嗎?但是她先入為主地假設顧維鈞隻會講破爛的英文,就是所謂pidgin English。所以她慢吞吞地問:Likee Soupee?(喜歡湯嗎?)顧維鈞微笑點點頭,沒有迴話。吃完中飯纔是餐宴的重頭戲,顧維鈞是那天午餐會的主講人,當他用標準、流利、優美的英文發錶演講後,在掌聲中迴到座位上,他慢吞吞地問那位女士:Likee Speechie?(喜歡這篇演講嗎?)
 
還有一個在華盛頓國際舞會上的故事:顧維鈞和美國小姐共舞,她問:「請問您喜歡中國小姐呢?還是喜歡美國小姐?」顧維鈞麵帶笑容地迴答:「凡是喜歡我的小姐,我都喜歡她。」麵麵俱到正是外交傢的本色。
 
顧維鈞一生中最成功的一幕,就是在一九一九年巴黎和會上展露纔華,當時重要的議題之一是中國想收迴日本根據袁世凱簽訂條款在山東得到的特權。顧維鈞在演說裏提到:「中國人不能夠放棄山東,正如基督教不能夠放棄耶路撒冷一樣。」這句話打動瞭各國代錶的心,可惜,列強為瞭各自利益,最後在會議上,山東問題仍然不能公平解決。中國代錶隻能拒絕在《凡爾賽和約》(Treaty of Versailles)上簽字,也拒絕齣席巴黎和會的開幕典禮。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從來沒想過,一本關於“語文”的書,竟然能讓我看得如此入迷,甚至到瞭廢寢忘食的地步。這本《語文力嚮上:國文課沒教的事3》,絕對是我近幾年讀過的最令人驚喜的書籍之一。它不像市麵上那些泛泛而談的“寫作秘籍”,而是真正抓住瞭語言的精髓,用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解讀“語文”這兩個字。它挑戰瞭我固有的思維模式,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文字的關係。書中關於“創意錶達”和“反常規思維”的探討,尤其讓我眼前一亮。它鼓勵我們跳齣固有的框架,用更具想象力的方式去錶達自己。我記得其中有一個章節,講的是如何通過“故事化”來讓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這對我來說簡直是茅塞頓開。我一直覺得,寫東西就是要“一本正經”,但這本書告訴我,有時候,“不正經”反而更能打動人心。它不僅提升瞭我的寫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對語言的無限熱情,讓我覺得,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充滿瞭生命力。

评分

《語文力嚮上:國文課沒教的事3》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國文”教材,不如說是一本“人生指南”。它觸及的不僅僅是文字的技巧,更是背後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和人生哲學。我一直覺得,語言是思想的外衣,而這本書,則是在為我們的思想披上最華麗、最得體的“外衣”。它教會我如何審視自己,如何理解他人,如何在這個復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書中關於“情緒管理”和“同理心”的章節,讓我受益匪淺。我開始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溝通不暢,不是因為我們不會說話,而是因為我們不懂得如何去傾聽,不懂得如何去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這本書提供瞭很多具體的方法和案例,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概念。它鼓勵我們保持好奇心,不斷學習,不斷成長。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隻會死讀書、死記硬背的學生,而是變成瞭一個更具獨立思考能力、更富有人情味的人。它讓我明白,語文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並最終影響世界。

评分

對於一個長期在文字世界裏摸爬滾打的人來說,《語文力嚮上:國文課沒教的事3》這本書,無疑是一股清流。它沒有故弄玄虛,也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用一種極其真誠、極其有智慧的方式,來探討語言的魅力。它讓我明白,語文不僅僅是文學藝術,更是一種思維工具,一種解決問題的利器。書裏關於“說服力”和“影響力”的分析,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以為,要讓彆人信服,就得條理清晰、邏輯嚴密,但這本書告訴我,情感的共鳴,故事的力量,同樣不可忽視,甚至在很多時候,比純粹的邏輯更能打動人。它鼓勵我們去觀察生活,去感受細節,去捕捉那些最真實的情感。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提問的力量”的部分,它讓我意識到,一個好的問題,有時候比一個完美的答案更能引發思考,更能推動對話。這本書讓我感覺,我不僅僅是在學習語文,更是在學習如何與世界更好地連接,如何用我的語言去創造價值,去傳遞溫暖。

评分

這本《語文力嚮上:國文課沒教的事3》簡直是給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我一直以為國文課教的就是那些古詩詞、文言文,然後考試分析一下作者的心境,再寫寫讀後感就差不多瞭。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不是那種填鴨式的知識堆砌,而是真正從“用”的角度齣發,教你如何讓自己的語言更有力量,更有說服力。比如,書裏講到如何用更精準的詞匯來錶達微妙的情感,而不是總是“感覺很好”、“有點糟糕”這種模糊的詞語。它還提到瞭公眾演講的技巧,怎麼樣纔能抓住聽眾的注意力,讓你的觀點深入人心。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邏輯思維”和“批判性閱讀”的部分,以前我總覺得這些是邏輯學或哲學的東西,跟語文沒多大關係,但看瞭這本書纔知道,它們是讓你的文字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關鍵。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看新聞、看文章的時候,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能夠去分析作者的立場、論證的強度,甚至能發現其中的一些“陷阱”。這讓我覺得,語文不僅僅是“會寫字”、“會背書”,更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書裏的技巧應用到我的日常寫作和溝通中,感覺自己離“腹有詩書氣自華”又近瞭一步。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拿到《語文力嚮上:國文課沒教的事3》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市麵上關於提升語文能力的圖書實在太多瞭,很多都是換湯不換藥,無非就是換些例子,換些標題。但是,這本書真的給瞭我一個大大的驚喜!它沒有落入俗套,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非常實用(甚至可以說是“不正經”)的方式,來探討語文的深度。書裏的一些例子,比如如何用幽默的方式來化解尷尬,如何用故事來傳遞深刻的道理,都讓我拍案叫絕。它不隻是教你“是什麼”,更是教你“怎麼做”,而且做得非常巧妙,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提升瞭自己的語言功底。我尤其欣賞書裏對“情商”和“溝通藝術”的融閤,它把語文的能力上升到瞭人際交往和解決問題的層麵,讓我意識到,一個好的溝通者,必然是一個優秀的語言使用者。它鼓勵我們大膽嘗試,不害怕犯錯,用最適閤自己的方式去錶達。這本書的文字風格也非常活潑,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就像在和一個老朋友聊天,分享他的經驗和智慧。我感覺這本書不隻是在教我語文,更是在教我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更有效地與人相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