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贈答詩研究

袁枚贈答詩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袁枚
  • 贈答詩
  • 清代文學
  • 詩歌研究
  • 文學史
  • 人情世故
  • 書信文學
  • 文化史
  • 古典詩詞
  • 交往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袁枚贈答詩研究
The study on impromptu and reply poems of Yuan Mei

  以詩贈答,具有雙嚮傾訴的特質,經過「分享」的過程,擴大自己對他人的影響麵,讓他人能通過「詩」形式,進而理解自己,也能由此疏導自己獲得內心平衡。人為尋求意義之生靈,因為分享與理解,也就獲得人生的意義。人的一生像長篇故事,角色眾多,情節復雜麯摺。通過自我敘說生命的過程,生命經驗成為我創作故事的主要材料,自己的生命持續被診斷、被判定,一次又一次的重述,生命不斷地被自我重新創造。我就是自我的藝術傢,尋求可以體現我自己的生命美感,將看似無意義的生命經驗重新點化成具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袁枚以交往的方式建構社會網絡,從人際交流當中獲得壓力的舒解、睏境的解脫,更多是愉悅的分享。建立人際關係的過程中,袁枚發揮贈答詩往來的特質,聯係彼此的關係,形成一個以袁枚為中心的網絡,循此網絡以詩的形式將生命體驗傳遞。每一個網絡上的個體,進行著情意的感動、生命的體驗,然後再把感動與想像的經驗,以詩的語言傳達齣去。創意十足的袁枚在贈答詩中形構自我,也引導受贈者在迴應的過程中,將所見、所感的袁枚形象化為一首首詩,同時也擴大瞭袁枚自我形象。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淑玲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實踐大學博雅學部兼任助理教授
  碩士論文《翁方綱肌理說研究》
  博士論文《袁枚贈答詩研究》
  研究領域以詩學、清代詩學、文學理論為主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選題釋義
一、提齣問題
二、選題釋義
第二節    文獻述評與研究方法
一、文獻述評
二、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論文架構
一、研究步驟
二、論文架構

第二章    袁枚官場省思之贈答
第一節    與袁枚交遊相關的仕宦背景
第二節    不係舟橫綠水濱──尹繼善
一、人自奪水地,水不與人仇:以治水為例的生民之思
二、使君素解農傢事:以勸農為主的政務之舉
第三節    大夫修禊采南風──盧見曾
一、供邀宸賞與虹橋脩禊
二、改祠三賢與崇尚詩人
第四節    同年翰林雲泥途──裘曰修、莊有恭
一、宦海煙波逐漸分──裘曰修
二、雲泥脈脈公然定──莊有恭
第五節    官場省思之相同主題與對話意義
一、以「桃源」為主題的個性抒發
二、以「不係舟」為意象的對話溝通
第六節    小結

第三章    袁枚友情共感之贈答
第一節    同袍相親──許惟枚、莊經畬
一、知君同在浪花中──許惟枚
二、宦海浮雲憶後緣──莊經畬
第二節    莫逆知交──瀋鳳、李方膺
一、賞心梅隻兩三枝──李方膺
二、垂死交情鞦握手──瀋鳳
第三節    揚州交遊──程晉芳、鄭燮
一、海內論交子最親──程晉芳
二、君有奇纔我不貧──鄭燮
第四節    友情贈答之特色──敘事、寫真與遊藝
一、召喚在場──敘事手法之展演
二、相互凝視──寫真存貌之錶現
三、暢神遊藝──美感體驗之傳達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袁枚親情同樂之贈答
第一節    長輩
一、掌珠真護惜,軒鶴望騰騫──女性長輩的寵護
二、學為四子文,逼迫窘嚴父──男性長輩的嚴訓
第二節    平輩
一、男性親屬
二、女性親屬
第三節    妻妾與子女
一、妻妾
二、子女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袁枚生死流轉之贈答──自挽與和挽詩
第一節    袁枚自挽詩的自傳書寫
一、袁枚自挽詩的書寫策略
二、袁枚自挽詩的自傳意涵
第二節    生挽袁枚的傳記特色
一、老夫未肯空歸去──標新立異
二、藉題大索詩解頤──滿足自我
第三節    袁枚生前與死後的歌挽──趙翼、姚鼐
一、趙翼與袁枚的精神抗衡
二、姚鼐對袁枚的明隨暗斥
第四節    小結

第六章    袁枚生命思考之贈答──壽詩、自壽詩及他人祝壽詩
第一節    壽詩意義與形式之流變
第二節    厭聽麥丘祝,自作東方贊──袁枚自壽詩
一、來日欠亦少,去日積已空──歲月流逝的停止反省
二、頗不相同正是同──日常行為的矛盾取嚮
三、我欲藉詩當圖畫──越界思考的寫真存世
第三節    壽他詩的兩層意蘊──自我與他人的互文性
一、袁枚寫給他人的壽詩
二、他人贈袁枚的壽詩
第四節    小結

第七章    結論

附錄
附錄一    袁枚與尹繼善贈答詩
附錄二    袁枚與程晉芳贈答詩
附錄三    袁枚與袁樹贈答詩
附錄四    袁枚自壽詩與他人和作一覽錶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清代詩論的重要側麵


  淑玲對於清代詩論有其長期的關注與投入,從碩士論文到博士論文,研究論題的選擇,可見其一緻而深入的研究脈絡。淑玲的碩士論文是《翁方綱肌理說研究》,肌理說的建立係針對當時的詩風與普遍流行的詩論而發,主要的論題焦點集中在明代李何的格調說與清初王漁洋的神韻說,翁方綱對此二說提齣不同程度的修正與補充,並藉梳理詩論的發展脈絡來彰顯肌理說的價值。淑玲認為,翁方綱闡述肌理說兼顧內容與形式,並熟參古人作品以建立個人創作與批評的進路,最終希望提齣可供切實操作的批評方法。翁方綱將理論落實於實際批評的作為,使肌理說不隻是停留在理論的討論,更能從其特有的批評方式對詩歌進行多方麵的觀察與反省,此說明肌理說的核心觀念不離詩法論,因此詩法的探究與剖析,纔更能透顯肌理說的理論內涵。淑玲指齣翁方綱以「實」救「虛」的論詩觀點,可歸納為三方麵:即推源溯流法的運用、細部批評的手法、以及音節平仄的考辨。翁方綱實際評詩的特殊錶現,肌理說乃成修正或補充格調與神韻的詩論,可謂融通格調、神韻而自成肌理說。

  淑玲的博士論文研究袁枚性靈說,正是承接此一清代詩論脈絡而來,她先發錶一篇有關袁枚自挽詩的論文,相當細密深動,我頗為驚嘆,這也成為她論文主軸的一部分。她以《袁枚贈答詩研究》為題,探討袁枚晚年以自挽、祝壽為題的贈答詩,深探袁枚創作的性格與麵貌。袁枚在實用為主的挽詩、壽詩等形式之中,賦予贈答詩新穎的文學意涵,並利用詩人競作的習性,鼓勵時人互相贈答,造成辭采相競之風,再由自己加以品評,宣揚性靈為詩的詩學宗旨,頗見趣味。淑玲以袁枚贈答詩為主要研究材料,結閤袁枚生平,尋繹其生命中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並蒐集眾多迴應袁枚的贈答詩,探究袁枚自我形塑的曆程,以及邀集他人共同建構自我形象的創新手法。透過贈答詩彼此往來的特性,觀察袁枚與友人互動交流的情意結構,透過串聯袁枚交遊的復雜網絡,分析袁枚與眾多友人之間的頻繁對話,有助於多層麵觀察袁枚形象。這對於袁枚善於宣傳、主導創作命題、廣泛交友的精彩文人特性,提供更多的認識。

  淑玲在她繁忙的教師工作之餘,陸續在碩士班到博士班,完成清代詩論重要議題的研究,而且提齣許多前人較少關注的論題與論點,忝為其指導教授,我個人也感到與有榮焉,是為序。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係特聘教授
陳昌明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看到《袁枚贈答詩研究》這個書名,腦袋裡閃過的畫麵還比較模糊。袁枚是個很有名的清代文人,大傢對他的《隨園詩話》應該都不陌生,那本書充滿瞭文學軼事和對詩歌的獨到見解。但我對「贈答詩」這個概念,並沒有一個很具體的想像。大概就是一種詩歌形式,用於人與人之間的酬唱、贈予等等。可是,這本書既然以「研究」為名,顯然不會隻是停留在錶麵。我猜測,作者應該是從比較學術的角度,去深入探討袁枚的贈答詩,或許會分析這些詩歌的藝術特色、創作動機,以及它們在袁枚的整個文學創作體係中扮演的角色。我對袁枚這個人的個性一直很感興趣,他看起來是很隨性、很喜歡自由自在的人,所以我很好奇,他寫的贈答詩會不會也呈現齣他這種獨特的個人風格?是不是也會有很多生動有趣的內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更為細緻的袁枚世界,透過贈答詩,去感受他與當時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去瞭解詩歌在那個時代的具體功能。我現在人在颱中,最近晚上比較涼爽,很適閤在傢裡泡杯茶,安靜地讀一本好書,慢慢品味文字的魅力。

评分

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作傢,除瞭他的代錶作之外,那些比較「邊緣」的創作,有時候反而能透露齣更多不為人知的麵嚮。袁枚的詩名在外,但他的「贈答詩」似乎不像《隨園詩話》那樣廣為人知。我之所以對這本《袁枚贈答詩研究》感到好奇,正是因為它觸及瞭這個相對比較「冷門」的領域。我對「研究」這個詞本來有點距離感,總覺得會是枯燥的學術論文,但這次就想試著跳齣這種刻闆印象。我想,這本書應該會從贈答詩這個角度,去分析袁枚的交遊、他的思想,甚至是他為人處世的態度。我們知道袁枚個性豁達,交遊廣闊,他寫給不同人的詩,想必也會有不同的風格和情感,這本身就很有研究的價值。更何況,透過贈答詩,我們也許能看到當時文人之間的禮尚往來,詩歌在社交中的作用,以及詩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錶達。我對這種「生活化的學術」還滿有興趣的,如果這本書能夠將袁枚豐富的詩歌創作與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結閤起來,那就更好瞭。我現在住在颱北,最近天氣多變,有時候下雨,就適閤在傢裡好好讀一本厚實的書,享受這種沉浸式的閱讀樂趣。

评分

傢裡有個書櫃,裡麵擺瞭不少跟清代文人有關的書,袁枚算是我一直以來都很感興趣的一位。他的《隨園詩話》我大概翻瞭不下十遍,那種隨性、幽默又充滿洞見的筆調,讀起來總是很輕鬆,而且能學到很多詩學上的東西。這次看到這本《袁枚贈答詩研究》,雖然書名聽起來比較學術,但對袁枚的好奇心驅使我還是買來看看。我對「贈答詩」這個題材其實一直沒有特別深入的瞭解,印象中就是寫給別人、或是別人寫給自己的詩,帶有酬酢、紀遊、贈別等等功能。不過,袁枚的贈答詩肯定不是這麼簡單,他跟那麼多文人墨客都有往來,寫的詩一定也很有意思,也許能從中窺見他生活中的一些點滴,或是當時文人之間交往的細膩之處。我特別期待裡麵會不會有他跟友人之間有趣的對話,或是對某些時事、詩壇風氣的評論,畢竟袁枚嚮來是敢說敢評的。即使這本書著重在「研究」,但如果能讀到一些生動的詩作分析,或是他寫贈答詩時的考量,我就覺得很值瞭。我現在人正在颱南,最近天氣又熱起來,晚飯後就是窩在傢裡看書,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新的啟發,讓我在炎熱的夏夜裡,也能跟袁枚的文采來一場心靈上的交流。

评分

我嚮來就對清代的文人雅士頗感興趣,而袁枚絕對是其中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人物。《隨園詩話》我早就讀過瞭,裡麵的許多故事和詩句,至今仍讓我津津樂道。這次在書架上看到《袁枚贈答詩研究》,我感到相當好奇。雖然我對「贈答詩」這個概念不是很熟悉,但憑藉著對袁枚的喜愛,我認為這本書一定有它獨到之處。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會從贈答詩這個特定的麵嚮,深入探討袁枚的生活、他的交遊,以及他如何透過詩歌來錶達情感、維繫人際關係。想像一下,透過這些詩,我們也許能窺見當時文人之間的唱和,他們如何用詩歌來送別、歡迎,或者隻是單純的抒發情懷。這不僅僅是文學的研究,更像是對一個時代、一種社交文化的考察。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讓我在閱讀中,能更貼近袁枚真實的生活樣貌,而不僅僅是從他的散文中所認識的那個他。我現在人正在屏東,最近晚上溫度比較舒適,很適閤在傢裡享受閱讀的時光,讓文字帶我穿越時空,與袁枚進行一場跨越世紀的對話。

评分

我對袁枚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他是《隨園詩話》的作者,那個充滿智慧和幽默感的文壇耆宿。他的隨筆寫得太精彩瞭,讓人覺得他是一個非常鮮活、有血有肉的人物。這次看到《袁枚贈答詩研究》這本書,我其實有點猶豫,因為「贈答詩」聽起來好像比較偏嚮一種傳統的文學形式,我不太確定它會不會像《隨園詩話》那樣吸引我。不過,仔細想想,袁枚身處清代文壇,跟那麼多名傢都有往來,他寫的贈答詩,一定也承載瞭不少當時的社交、情感和思想上的訊息。我對「研究」這個詞有點怕,擔心內容太過艱澀,但我也知道,有時候深入的研究,反而能讓我們更瞭解一位作傢。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從贈答詩這個角度,去解讀袁枚的為人、他的交友之道,以及他對文學的態度。也許,透過這些詩歌,能看到他不同於《隨園詩話》中的一麵,更具體、更有層次的袁枚。我現在住在高雄,最近天氣有點悶熱,晚飯後就想找些事情來做,讀一本能讓我暫時忘卻煩惱、沉浸其中的書,會是很棒的選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