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綫區域網路(第三版)

無綫區域網路(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無綫網絡
  • WLAN
  • 無綫局域網
  • 802
  • 11
  • 網絡安全
  • 無綫通信
  • 無綫技術
  • 網絡工程
  • 計算機網絡
  • 移動網絡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作者多年來在無綫區域網路領域的教學經驗與心得,以深入淺齣的方式探索802.11無綫區域網路技術。本書共分八章,內容涵蓋802.11網路架構、傳輸媒介存取控製、省電機製、網路安全、服務品質協定等。於每章節後皆附有習題練習,並提供八個實驗,加深學習印象。無綫區域網路解決傳統有綫網路的問題,極適閤各科大、私立大學網路資訊工程相關係所或産業人士閱讀使用。
  
本書特色
  
  1.對於無綫區域網路技術的基本原理、動嚮發展有詳盡敘述。內容豐富、網路基礎原理與技術並重。  
  2.本書以循序漸進方式幫助讀者建立無綫區域網路基礎,每章皆有附習題,並提供八個實驗,讓讀者加深印象。
  
深入理解與實踐:現代網絡架構的基石 本書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深入且極具實踐指導意義的網絡技術知識體係,它聚焦於現代數據中心、雲計算環境下的高性能有綫網絡架構與協議。不同於側重於特定無綫接入技術的書籍,本書的視角更加宏大,著眼於支撐一切現代信息係統的核心骨乾和局域網層麵的深度優化。 我們認識到,無論是企業內部的數據交換,還是雲服務提供商的萬億級流量調度,其穩定性和效率都依賴於可靠、快速且易於管理的有綫網絡基礎設施。因此,本書將係統地剖析當前業界主流的以太網技術棧、網絡虛擬化機製以及大規模網絡部署中的關鍵挑戰與解決方案。 第一部分:下一代以太網物理層與數據鏈路層深度解析 本部分是理解現代網絡性能的基礎。我們將超越傳統以太網的初級概念,深入探討當前驅動網絡速度飛躍的底層技術。 1. 高速物理層技術演進與挑戰: 超越GbE的極限: 詳細分析25G、50G、100G、200G乃至400G以太網的物理層實現機製。著重介紹SerDes(串行器/解串器)的工作原理、光模塊(QSFP-DD, OSFP等)的電氣和光學規範,以及在不同傳輸介質(光縴、DAC/AOC綫纜)下的性能衰減模型和適用場景。 鏈路層協議的精細調優: 深入探討IEEE 802.1Q(VLAN)的擴展應用,包括Trunking協議的負載均衡策略和鏈路聚閤控製協議(LACP)在冗餘和帶寬疊加中的高級配置與故障排除技巧。特彆關注IEEE 802.3bz(NBASE-T)在現有布綫基礎設施上實現2.5G/5G速率的底層機製。 2. 流量控製與擁塞管理: 端到端擁塞控製機製的再審視: 全麵分析基於IEEE 802.1p/QoS的優先級標記和調度機製,包括Strict Priority (SP)、Weighted Fair Queuing (WFQ) 和 Deficit Round Robin (DRR) 等調度算法的內部運作。 無損以太網的構建: 詳細闡述數據中心實現無損傳輸的關鍵技術——PFC(Priority Flow Control,IEEE 802.1Qbb)和ECN(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RFC 3168)的工作流程、配置陷阱及在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部署中的必要性。我們將探討PFC在大型網絡中可能導緻的“戧流”(Head-of-Line Blocking)問題及其規避策略。 第二部分:大規模網絡架構與路由協議的優化 本部分將視角提升到網絡拓撲設計和路由決策層麵,重點關注如何構建穩定、可擴展且易於運維的大型網絡。 1. 經典三層架構的局限與演進: 從三層到扁平化架構的遷移: 分析傳統核心-匯聚-接入(Core-Aggregation-Access)架構在萬兆及以上速度下的瓶頸,尤其是在東西嚮流量激增時的擴展性問題。 Clos架構(Spine-Leaf): 深度解析Clos網絡拓撲的優勢,包括等價多路徑(ECMP)的天然支持、確定性的路徑長度,以及如何通過精確計算所需的Spine和Leaf設備數量,實現高效的端口密度和吞吐量擴展。 2. 內部網關協議(IGP)的深度實踐: OSPF/IS-IS的高級應用: 詳細講解OSPF的Area設計原則、Stub/NSSA區域的應用場景、LSA類型的解析及其對路由收斂速度的影響。對於IS-IS,本書將側重於其在超大規模網絡(如ISP和雲廠商)中相對於OSPF的優勢分析,包括TLVs的擴展性和更精簡的協議頭部。 路由策略的精細控製: 探討如何利用路由策略(Route Maps/Prefix Lists)在網絡邊界實現流量工程、策略路由(Policy-Based Routing)和路徑黑洞的預防。 3. 邊界路由與路徑控製的藝術: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的精通: 本部分是本書的重點之一。我們將詳盡解析BGP的路徑屬性(AS_PATH, Local Preference, MED, Origin等)在路徑選擇中的優先級和作用機製。重點講解BGP Route Reflector(路由反射器)和Confederations(聯盟)在解決瞭全Mesh iBGP互聯擴展性問題的同時,如何引入新的收斂復雜性,並給齣最佳實踐。 MPLS/VPN技術在企業廣域網中的應用: 介紹MPLS的基本原理,特彆是LDP和RSVP-TE的流量工程能力。重點解析MPLS L3VPN(RFC 4364)的架構,包括PE、CE設備的交互、VPNv4地址族、RD(Route Distinguisher)和RT(Route Target)的配置邏輯,確保企業能在IP網絡上安全、隔離地承載多租戶業務。 第三部分:網絡虛擬化與可編程性:麵嚮未來的基礎設施 現代網絡環境要求基礎設施具備快速適應業務需求變化的能力。本部分聚焦於網絡抽象、解耦和自動化工具鏈。 1. 網絡功能虛擬化(NFV)與SDN基礎: 控製平麵與數據平麵的分離: 深入探討軟件定義網絡(SDN)的核心概念,特彆是OpenFlow協議的機製,分析SDN控製器(如ONOS, Ryu)如何集中控製底層轉發設備。 Overlay網絡的構建與演進: 詳細介紹當前數據中心主流的Overlay技術——VXLAN(Virtual Extensible LAN)。我們將分析VXLAN如何利用UDP封裝擴展MAC地址空間,並重點講解其關鍵的控製平麵協議:EVPN(Ethernet VPN)。深入剖析EVPN如何利用BGP作為控製平麵來分發MAC/IP地址信息,實現多站點L2/L3業務的靈活擴展,這是構建現代雲數據中心的關鍵所在。 2. 網絡自動化與基礎設施即代碼(IaC): 利用API驅動網絡: 介紹現代網絡設備提供的管理接口(NETCONF/YANG, RESTCONF),並對比傳統CLI配置的局限性。 自動化工具棧的實戰: 詳細演示如何利用Python(如Netmiko, NAPALM)和配置管理工具(如Ansible)實現網絡狀態的批量檢查、配置的自動部署和差異化管理。強調“配置漂移”的監測與修正,確保網絡狀態始終符閤預期的IaC藍圖。 通過對這些核心有綫網絡技術的全麵、深入剖析,本書旨在培養讀者架構設計思維、深度故障排除能力以及麵嚮未來可編程網絡環境的實踐技能,為構建下一代高性能、高可用、可擴展的網絡基礎設施提供堅實的理論和技術支撐。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1章 802.11網路架構概觀
1-1 無綫區域網路的特性
1-2 802.11的網路架構
1-2-1 無綫區域網路的實體元件
1-2-2 隨意架構與基礎架構
1-3 802.11無綫區域網路的軟體架構
1-4 結 論
1-5 參考文獻
習 題

第2章 802.11傳輸媒介存取控製
2-1 可靠的訊框交換機製
2-1-1 訊框交換基本單元
2-1-2 隱藏工作站問題
2-2 傳輸媒介存取控製
2-2-1 載波感測多重存取(CSMA)
2-2-2 訊框間隔
2-2-3 二元指數倒退機製
2-2-4 虛擬載波偵測
2-2-5 暴露工作站問題
2-3 802.11傳輸媒介存取控製協定效能分析
2-3-1 計算飽和的傳輸資料量
2-3-2 用分析模組去評估802.11的傳輸效能
2-3-3 穩定狀態的推導
2-4 參考文獻
習 題

第3章 802.11訊框格式與連結上網
3-1 802.11 MAC訊框格式介紹
3-1-1 訊框控製欄位
3-1-2 持續時間/編號欄位
3-1-3 位址欄位
3-1-4 順序控製欄位
3-1-5 訊框主體欄位
3-1-6 訊框檢查碼欄位
3-2 連結上網
3-2-1 尋找擷取點
3-2-2 選擇擷取點
3-2-3 身份認證
3-2-4 係統連結
3-2-5 連結維護與換手程序
3-3 結 論
3-4 參考文獻
習 題

第4章 802.11無綫區域網路的省電機製
4-1 時序同步
4-1-1 基礎架構下的時序同步
4-1-2 Ad hoc模式下的時序同步
4-2 基礎架構下的省電機製
4-2-1 點對點傳送之省電模式運作
4-2-2 廣播及群播傳送之省電模式運作
4-2-3 PS-Poll的訊框格式
4-3 工作站甦醒時刻的排程
4-4 Ad hoc模式下的電源管理
4-5 參考文獻
習 題4-20

第5章 802.11無綫區域網路之網路安全
5-1 WEP加密原理與運作流程
5-1-1 WEP加密與解密架構
5-1-2 RC4加密演算法
5-1-3 WEP安全性可能漏洞
5-2 802.1x認證機製
5-2-1 可延伸身份認證協定
5-2-2 802.1x架構
5-2-3 802.1x身份認證機製
5-3 802.11i網路安全機製
5-3-1 802.11i網路標準架構
5-3-2 RSN金鑰産生與管理機製
5-4 802.11網路安全運作架構
5-4-1 溝通安全機製
5-4-2 身份認證機製
5-4-3 金鑰管理機製
5-4-4 RSN資料加密技術
5-5 結 論
5-6 參考文獻
習 題

第6章 802.11無綫區域網路的服務品質協定
6-1 多媒體通訊的QoS
6-2 802.11集中式協調功能–PCF
6-3 重要名詞解釋與中英對照
6-4 網路資料流型態分辨
6-4-1 增修後的訊框格式
6-4-2 資料流型態分辨之原理
6-5 混閤型協調功能
6-5-1 增修後的MAC層結構
6-5-2 傳送機會
6-5-3 競爭型通道存取方式—加強型分散式通道
存取(EDCA)
6-5-4 控製型通道存取方式—HCF控製型通道存
取(HCCA)
6-6 整批迴報
6-7 直接連結設定
6-8 省電模式自動傳送
6-9 參考文獻
習 題

第7章 802.11無綫區域網路實體層概論
7-1 802.11實體層概論
7-2 射頻調變技術原理
7-2-1 淺談無綫媒介-電磁波
7-2-2 數位通訊基本原理
7-2-3 展頻通訊基本原理
7-2-4 正交分頻多工基本原理
7-3 802.11實體層
7-3-1 802.11 跳頻展頻實體層
7-3-2 802.11 直接序列展頻實體層
7-4 802.11b實體層
7-4-1 CCK調變
7-4-2 802.11b PLCP及其他
7-5 802.11a實體層
7-6 802.11g實體層
7-7 參考文獻
習 題

第8章 802.11s無綫網狀網路
8-1 802.11s運作模式
8-2 802.11s MAC訊框格式介紹
8-3 802.11s無綫網狀服務
8-3-1 鄰近節點的搜尋
8-3-2 頻道選擇
8-3-3 連結建立
8-3-4 連結狀態評估
8-4 網狀路徑選擇與轉送
8-4-1 Radio Metric AODV路徑選擇協定
8-4-2 RA-OLSR協定
8-5 外部網路連結支援
8-6 結 論
8-7 參考文獻
習 題

附 錄
實驗1 無綫封包的分析-Ethereal的使用
實驗2 802.11 BSS無綫區域網路架設與無綫封包擷取
實驗3 無綫網路的傳輸特性
實驗4 使用Openwrt韌體來建置嵌入式AP係統
實驗5 802.11 WEP加密破解
實驗6 WiFi WMM傳輸效能實驗
實驗7 WiFi WMM視訊串流傳輸實驗
實驗8 無綫網路、802.1x、與RADIUS
實驗9 隨意網路的路由實作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名對網絡安全略有研究的愛好者,我非常欣賞《無綫區域網絡(第三版)》在安全性方麵的論述。這本書並沒有迴避Wi-Fi安全性的挑戰,反而花瞭相當大的篇幅來探討各種加密協議的發展曆程,從WEP的脆弱不堪,到WPA、WPA2,再到如今的WPA3,每一個版本的迭代都伴隨著對已知攻擊手段的應對和更高級彆防護的引入。作者對這些加密算法的解釋,雖然有涉及一些數學原理,但整體還是保持瞭相對易於理解的水平。他詳細分析瞭不同安全模式下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在實際應用中可能麵臨的風險。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社會工程學在破解Wi-Fi密碼中的應用分析感到警醒,這讓我更加重視定期更換密碼和提高個人安全意識。對於想要深入瞭解Wi-Fi安全技術,或者想知道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無綫網絡的用戶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寶藏。

评分

《無綫區域網絡(第三版)》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講Wi-Fi技術本身,還觸及瞭Wi-Fi與物聯網(IoT)、5G等新興技術的融閤發展。作者非常前瞻性地分析瞭Wi-Fi在未來智能傢居、工業自動化等領域將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與藍牙、Zigbee等其他無綫技術協同工作。我尤其對書中關於Wi-Fi 6E和Wi-Fi 7的部分感到興奮,這些技術似乎預示著未來無綫網絡將擁有更高的帶寬、更低的延遲,為AR/VR、雲遊戲等應用提供堅實的基礎。作者用一種充滿未來感的筆觸,描繪瞭無綫網絡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對於任何對未來科技趨勢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都能提供寶貴的洞察。它讓我看到瞭無綫技術無限的可能性,也激發瞭我對未來網絡發展的更多好奇。

评分

我一直對《無綫區域網絡(第三版)》這本書抱持著一種“實用至上”的態度,它真的能幫我解決實際問題。我傢裏有幾個房間,Wi-Fi信號總是很不穩定,或者速度很慢,這個問題睏擾瞭我很久。看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意識到,原來我傢裏的網絡布局存在一些問題,而且我一直以來對路由器的擺放位置、信道選擇、功率設置都不是很瞭解。書中提供瞭很多關於優化傢庭無綫網絡的實操建議,比如如何選擇閤適的路由器、如何進行信道掃描避免乾擾、如何利用Mesh Wi-Fi係統來擴大覆蓋範圍等等。我按照書裏的一些指導,對傢裏的路由器進行瞭設置,並且嘗試更換瞭一個新的路由器,效果立竿見影!現在傢裏的Wi-Fi速度和穩定性都有瞭很大的提升,上網衝浪、看高清視頻都變得非常流暢。這本書就像一本傢庭網絡醫生,能幫你診斷並解決各種Wi-Fi難題。

评分

天哪!《無綫區域網絡(第三版)》這本書簡直就是我近期書單裏的黑馬!原本隻是想找一本能幫我理清Wi-Fi技術發展脈絡的書,結果一頭紮進去瞭,完全停不下來。這本書的編寫方式非常巧妙,不像我以前看過的很多技術書籍那樣死闆枯燥,而是像在娓娓道來一個關於無綫通信的故事。從最初那些笨拙的無綫設備,到如今我們手上智能手機無縫切換的Wi-Fi體驗,作者把每一步技術革新都講得非常生動。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802.11係列標準的演進部分,從a/b/g到n、ac、ax,甚至後麵的be,每一代的改變都伴隨著當時的技術瓶頸和創新突破,作者都用非常淺顯易懂的比喻來解釋,讓我這個非科班齣身的讀者也能恍然大悟。而且,書中對於不同標準下的速度、延遲、安全性等關鍵指標的對比分析,也非常到位,讓我對市麵上那些琳琅滿目的Wi-Fi設備和技術有瞭更清晰的認知。感覺讀完這本書,我以後跟網管聊天都能多說幾句瞭!

评分

讀完《無綫區域網絡(第三版)》之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我們每天習以為常的Wi-Fi背後,竟然有如此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復雜的工程實踐!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僅停留在技術名詞的堆砌,而是真正地帶你理解“為什麼”。比如,在解釋信號傳播和衰減的部分,作者用瞭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很容易就理解瞭信號強度會受到距離、障礙物等因素的影響。更讓我驚嘆的是,它還深入講解瞭多天綫技術(MIMO)、波束成形(Beamforming)等高級概念,這些在我看來原本是隻存在於實驗室裏的高深技術,卻被作者解釋得有條不紊,甚至還提到瞭這些技術是如何在實際産品中應用的。我之前總覺得傢裏的Wi-Fi信號不穩,看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明白原來傢裏的布局、傢具的材質,甚至鄰居的Wi-Fi信號乾擾,都可能是罪魁禍首。這本書讓我從一個被動的使用者,變成瞭一個稍微懂得“門道”的觀察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