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練習題

空間練習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從每一次搬家,感受空間的情緒;
從旅行和老房子,尋找空間原始的美感;
從共同相處的人,理解需要的空間;
從一起生活的貓,分享空間的溫暖……

  龎銚改造一間20年屋齡的老房子,作為生活空間的居住基地。
  改造後的老屋等於是自己生活美學的大集合。
  她說自己不是室內設計師,是畫家,
  所以她將空間想像一張畫布,在這張立體畫布上,展開對視覺的各種想像……
  她痛快改造空間,再一一把空間原來的光線呈現出來。
  她說,燈是空間的眼睛。感覺燈亮了,空間張開眼睛,有了生命。
  她讓貓孩子們有個專屬的吧台,因為牠們也是空間的一分子。
  第一次的黑,太黑容易反光;第二次的黑,太灰壓不住紅色的馬賽克;
  第三次的黑,才找到了理想的平衡點……她承認讓設計師抓狂了。
  室內設計並不是不斷添加東西才叫「有設計」「有做」,
  因為家要「布置」,而不是「裝潢」或「裝修」。
  練習看與想,練習分享,練習選擇,這是人與人之間的練習,也是人與空間的練習。

推薦

  蘋果日報‧商業周刊alive‧時尚家居HOUSE STYLE  媒體專訪

  設計師潘昭樺‧建築師林淵源‧設計師毛家駿‧《龐銚敲敲門》節目導演林豫錦  特別專文推薦


  她的「空間美感」是藏在血液中的。__設計師潘昭樺

  龎銚這本書像午後三點剛烤好的吐司,微焦的慢拍雷鬼味道加上一咪咪的橘子醬,搭配咖啡剛剛好。__建築師林淵源

  和龎銚對談,我們都對「生活中的許多過程和儀式應該持續存在」有所共鳴。__設計師毛家駿

  龎銚是個慢熟但恆溫的人,一旦開啟她的信任,就像掉進愛麗絲的夢遊仙境……__《龐銚敲敲門》節目導演林豫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龎銚


  人,是個體,如同一個「點」,而人和家人朋友的關係,交織錯落形成了不同的「線」,居家空間就像能呈現這種關係的「面」。
  當我們加入了個人的喜好、故事、生活形態等,如同注入了更多的肌理質感,再經過時間的醞釀,空間像個有機體,逐漸形成了一個有人味和溫度的家。
  這,就是我對空間的想像。 -龎銚

  藝術家。

  生於北京,童年生活於香港,現定居台北。

  其繪畫作品以複合媒材、黑白灰和金屬色為主,講究畫面的空間結構和平衡,呈現繪畫裡最純粹的本質精神。

  常展出於台灣、上海、北京和香港等地。

  其作品為中國美術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和台灣國父紀念館等典藏。

  現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生活中,曾意外和 TLC頻道合作主持「龎銚敲敲門」節目,走訪台灣各地具有特色而又有趣的空間,和採訪建築師與設計師們。其節目入圍兩次金鐘獎最佳綜合類節目,個人也於2010年榮獲第45屆金鐘獎最佳綜合類主持人獎。

  獲獎:
  1999年 第13 屆南瀛美展「南瀛獎」(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0年 第45屆金鐘獎最佳綜合類主持人獎
  2013年 第9屆光華龍騰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獎

圖書目錄

018【作者序】空間,有傳遞情感的魔力

壹:看與想的練習
029 遊戲般的遷徙生活__美感與空間經驗的累積
035 視覺的流動__在旅行中學習觀看
041 我的立體畫布__空間
053 獨愛老房子__刻劃時間與溫度
061 大破大立__那是一件痛快的事
069 減法哲學__用簡單的樣貌呈現質感

貳:呼吸與光線的練習
079 留白與呼吸__開放式的格局規劃
087 色彩的運用__大面積協調,小面積對比
097 巧用馬賽克__手感的特質
105 綠意盎然__一方呼吸的小天地
111 讓窗台說故事__另一種風景

参:空間分享的練習
119 為家人布置__空間中的人味
127 大鐘與時間__設計師的夢在我的牆上
131 家有毛孩__出生前就結下的緣分

肆:物件選擇的練習
141 空間中的眼睛__點亮燈具
151 一面牆的想像__從這兒開始
159 混搭的樂趣__亂中有序
167 老件與鐵件__美麗的點和線
179 家有藝術品__情感的交流

伍:我們這樣想
189【話美感‧玩空間】龎銚X潘昭樺X莊培園
215【看看聊聊‧老物件】龎銚X毛家駿

圖書序言

1.美感與空間經驗的累積__遊戲般的遷徙生活

有些丟掉了,有些帶走。

到另一個空間,

這些物件又重新組合起來,

呈現新的樣貌,

和新的城市、新的空間

發生不同的連結與情感。

搬家和遷徙,從小便在我的生活中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出生在北京,六歲時隨父母遷居香港,十三歲再搬到台灣定居….不斷從一個城市搬到另一個城市,讓孩童的我因此對空間的感受不會太木訥。另一方面,也讓我對空間懷有一種「大破大立」的感情,不只是不害怕遷移,而是更喜歡拆除和重建一個空間的過程。

每個人對空間的感覺都不一樣。有些人對空間很依賴、眷戀,捨不得搬家,而我時常搬家,捨不得的心情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探索和好玩的新鮮感。為了搬家而打包,這個行為本身也有種趣味。收拾東西的過程,就像檢驗這段時間的生活記憶。有些丟掉了,有些帶走,到另一個空間,這些物件又重新組合起來,呈現新的樣貌,和新的城市、新的空間發生不同的連結與情感。對我來說,這些都是自然的,值得期待的經驗。

度過大半童年時光的香港,在印象中,是個熱鬧繁華的城市。香港的住宅空間都很小,但公共空間在英國的規劃下,形成了一種中西融合、新舊交錯的市容,既有商業大樓,也有街角的阿婆報攤,落差很大,但走兩步就是截然不同的世界。這種多元、豐富的城市感覺,某種程度也為我塑造了思想的活潑性。

不能說香港生活直接影響我的美感養成,但,有個經驗倒是值得一提。十三歲時到台灣,進了中學讀書,最大的感覺是:台灣是個風塵僕僕而封閉的地方,跟香港的多元反差很大。在香港念書時,穿耳洞、戴手環,校服是英式的,女生穿小碎花襯衫配呢製格子連身小裙,男生穿深藍色西裝和呢外套,但台灣學生不只不准戴耳環,還得剪很醜的西瓜頭,制服的顏色、尺寸更是醜到不行,要不是合身到彆扭,就是非常鬆垮。真不懂為什麼非得把學生弄得很醜,難道這樣學生才會乖乖念書嗎?這讓我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就像一個空間,人把自己打扮好,才會有自信,並從中慢慢形成自己的美感。

不管是北京、香港或台灣,家裡的空間都不大。北京的家最小,就一個房間,一張大床。還記得爸爸的學生來時,會把畫攤在床上和地上,年幼的我就在床上爬來爬去,看到的都是作品。回想起來,藝術之於我,並不是父母給了怎樣的教育或潛移默化,而是一種更自然的、因為生活其中而被環境「薰」成的。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