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物聯網:感測器的架構與運用

圖解物聯網:感測器的架構與運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物聯網
  • 傳感器
  • 架構
  • 應用
  • 電子工程
  • 嵌入式係統
  • 技術入門
  • 圖解
  • DIY
  • 智能硬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看圖也能懂,大傢都在聊的物聯網究竟是怎麼迴事
 
  M2M(Machine to Machine)及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無疑是近來最受矚目的關鍵字。物聯網是指,除瞭電腦,連智慧型手機、傢電等我們生活周遭的各種物品及裝置都裝上感測器,把收集到的資料透過網際網路善加運用的架構。

  本書以開發、運用物聯網係統的工程師為對象,介紹構成物聯網技術元素的裝置、感測器、通訊協定的基本知識(MQTT)、物聯網的運用方法。想運用感測器,不僅需具備感測器的相關知識,還得瞭解硬體&軟體、分析感測器資料等廣泛知識。看完這本書,你可以學會從建構物聯網的架構、感測器種類、從感測器可以取得的資料等基本知識,到製作感測器裝置原型需要的Arduino等微控製器闆及選擇方法、連接感測器的電路、感測器的資料分析、物聯網結閤智慧型手機/穿戴式裝置等,所有工程師運用物聯網時,必須瞭解的知識。另外,本書還藉由業者開發的物聯網係統案例,說明與硬體、無綫通訊有關的特殊問題、設置裝置的知識、安全性等運用物聯網係統時會麵臨的問題及內容。

  想瞭解物聯網的基本知識及全貌者、今後負責物聯網、M2M係統的企劃/開發人員等所有對物聯網係統開發有興趣的工程師,都推薦你閱讀這本書。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1章物聯網的基本知識
1.1 物聯網入門
1.2 物聯網創造的世界
1.3 建構物聯網的技術元素

第2章 物聯網的架構
2.1 物聯網的整體架構
2.2 收及資料
2.3 接收資料
2.4 處理資料
2.5 儲存資料
2.6 控製裝置

第3章 物聯網的裝置
3.1 連接現實世界的裝置
3.2 物聯網裝置的組成元素
3.3 連接現實世界與雲端
3.4 收集現實世界的資料
3.5 對現實世界的迴饋
3.6 製作硬體原型

第4章 進階感測技術
4.1 擴充用感測器
4.2 進階感測裝置
4.3 進階感測係統

第5章 物聯網服務的係統開發
5.1 物聯網與係統開發
5.2 物聯網係統的開發流程
5.3 物聯網服務的係統開發案例
5.4 物聯網服務的開發重點
5.5 麵對物聯網服務的係統開發

第6章 物聯網與資料分析
6.1 感測器資料與分析
6.2 可視化
6.3 進階分析
6.4 分析需要的元素

第7章 物聯網與穿戴式裝置
7.1 穿戴式裝置的基本知識
7.2 穿戴式裝置的種類
7.2 穿戴式裝置的運用範圍

第8章 物聯網與機器人
8.1 從裝置到機器人
8.2 運用機器人用的中介軟體
8.3 連接雲端的機器人
8.4 物聯網與機器人的未來

圖書序言



  最近你應該常聽到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這個名詞吧!物聯網是指,用網路連接生活周遭的各種物品來提供服務的架構。這種架構可以在你的生活中,提供宛如科幻電影般的神奇體驗。

  物聯網運用的技術,主要以現今的Web服務技術與網際網路為基礎。然而,在物聯網之中,感測器與裝置究竟發揮瞭什麼樣的功用?若要深入瞭解這個部分,就得先具備硬體以及嵌入式軟體方麵的知識。與Web服務及網際網路有關的前者,是所有IT工程師擅長的領域;而與感測器及裝置有關的後者,則是嵌入式軟體工程師及硬體工程師比較擅長。這兩種工程師一定得並肩閤作,貢獻各自的專長,否則無法製作齣物聯網。除此之外,物聯網還會運用到分析裝置傳送資料的技術以及機器學習等,亦即資料科學傢(Data Scientist)擅長的專業技術領域。當然,隻要工程師整閤彼此擅長的技術,應該能建構齣物聯網。可是,在不瞭解彼此技術領域的基本知識下,工程師之間很難溝通,結果使得建立物聯網變得非常睏難。因此,我希望這本書可以在你執行物聯網專案,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時,幫助你不會感到迷惘。

  首先,第1章要先介紹物聯網的整體概論,接著第2章以Web服務使用的技術為主,說明建構物聯網服務的方法。第3章將詳細說明裝置開發的重點,第4章以高度感應技術為主題,介紹近年來進步神速的自然使用者介麵(NUI)以及全球定位係統(GPS)等感測係統。接下來,第5章要解說運用物聯網服務時的專業知識以及應注意的重點。從第6章開始到第8章,將說明資料分析、穿戴式裝置、機器人等與物聯網息息相關的領域。

  本書將幫助你跨齣瞭解物聯網廣泛技術全貌的第一步,換句話說,這是一本物聯網開發指南。裏麵提及的各領域知識,有些你應該已經知道,有些可能完全不曾接觸過。但是,倘若這本書能你在建構物聯網服務時,提供指引方嚮,我將深感榮幸。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個對工業自動化和智能製造有點關注的人,這本書的標題「圖解物聯網:感測器的架構與運用」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我們廠裡其實已經有一些自動化的設備,但總是覺得可以做得更多、更有效率。感測器在裡麵扮演的角色太重要瞭,它們就像是設備的「眼睛」和「耳朵」,把生產線上的各種數據即時傳迴控製中心。但我常常覺得,我們對感測器的理解還停留在「知道有這個東西」的階段,對於它們的內部原理、不同的技術規格、甚至是如何選擇最適閤的感測器來解決特定的生產問題,都還需要更深入的瞭解。這本書的「架構」部分,我猜測應該會深入講解感測器的內部結構,以及它們如何感測、轉換、傳輸數據的技術細節,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資訊。而「運用」的部分,我更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實際的應用案例,像是如何在生產線上監測產品品質、預測設備故障、優化生產流程等等。如果能有圖解輔助,那肯定更容易理解和應用。

评分

老實說,我對「感測器」這個詞,最早的印象大概就是手機裡那個偵測方嚮的陀螺儀,或是相機裡的測光元件。但聽到「物聯網」裡麵的感測器,感覺就更厲害瞭,好像什麼東西都能變成「智慧」的。我一直在想,那些智慧路燈、智慧停車係統、甚至是大樓裡自動調節空調的係統,背後一定有很多很多不同種類的感測器在工作。這本書的「架構與運用」聽起來就很紮實,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介紹。我希望它能詳細說明各種感測器的種類,像是光學感測器、壓力感測器、溫度感測器、甚至是一些我可能還沒聽過的特殊感測器,它們各自的原理是什麼?又是如何把物理世界裡的變化,轉換成數位訊號的?光是想像一下,就覺得非常有趣。而且,「架構」這兩個字,讓我覺得它可能不隻會講單一的感測器,還會講到感測器之間如何協同工作,形成一個更龐大的網絡,這就是物聯網的精髓吧。我特別期待它能說明,這些感測器是如何被整閤進整個物聯網係統裡,並且發揮作用的,這部分的內容,我認為會非常關鍵,也最能體現物聯網的價值。

评分

說實話,我對「感測器」一直抱有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熟悉是因為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是,從手機裡的各種感測器,到傢電裡的溫度、濕度感測器,再到汽車裡的各種安全偵測器。但陌生的是,我總覺得自己對它們的「內在」瞭解得不夠深入。這本書的書名「圖解物聯網:感測器的架構與運用」讓我覺得,它應該能滿足我這種「想知道得更透徹」的讀者。尤其「圖解」這兩個字,聽起來就很吸引人,我之前看過一些關於感測器的介紹,雖然內容不錯,但文字敘述有時候會讓我感到吃力,如果能有清晰的圖示來輔助說明,肯定能事半功倍。我特別期待「架構」的部分,能夠詳細介紹不同種類感測器的內部工作原理,像是它們是如何偵測物理量,又是如何將這些物理量轉換成電訊號的。而「運用」的部分,則希望能看到更多結閤實際場景的案例,例如如何運用感測器來進行環境監測、農業監控、甚至是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應用。我認為,掌握瞭感測器的「架構與運用」,就等於掌握瞭許多物聯網應用的基礎,這對我來說是很有價值的學習。

评分

哇,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讓我眼睛一亮!那個圖解的風格,顏色搭配還有那些小圖標,一看就知道是很用心在做內容呈現,不是那種死闆的教科書。身為一個對科技有點興趣,但又怕太艱澀的讀者,這種「圖解」的方式根本是救星!我一直覺得物聯網聽起來很厲害,但又有點抽象,很多文章講起來都離不開「智慧傢庭」、「智慧城市」這些大方嚮,但我更想知道,到底這些「智慧」是怎麼實現的?那些聽起來很酷的裝置,背後的原理是什麼?尤其是「感測器」,聽起來就是一切的開端,書名直接點齣「感測器的架構與運用」,這正是我最想搞懂的部分。我一直很好奇,一個感測器是怎麼知道溫度、濕度、光線,甚至是移動的?它的內部構造到底是什麼樣的?又是如何把這些訊號傳齣去的?這本書的標題讓我覺得,它應該能把這些「黑盒子」打開,用看得懂的方式解釋給我聽。而且「架構」和「運用」兩個詞,感覺涵蓋的範圍很廣,不隻理論,還有實際的應用,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希望書裡的知識不隻停留在理論,而是能跟我每天生活或未來可能遇到的情境連結起來。

评分

每次看到「物聯網」這三個字,我都會聯想到很多科幻電影裡的情節,萬物皆可聯網,隨時隨地都能掌握訊息。但實際生活中,我總覺得還有很多地方可以進步,尤其是在公共設施和城市管理方麵。例如,路口的交通流量感測器、橋梁的結構健康監測感測器、甚至是水庫的水位監測感測器,這些都屬於物聯網的範疇。這本書的標題「圖解物聯網:感測器的架構與運用」正是我認為最核心、也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切入點。我一直很好奇,這些分散在城市各處的感測器,它們是如何被設計和安裝的?又如何能夠抵抗惡劣的環境,並且長時間穩定地工作?「架構」這個詞,讓我覺得它可能會解釋感測器的硬體組成、電源管理、以及它們與周邊硬體的連接方式。而「運用」則會涵蓋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實際部署和數據分析,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利用這些看似微小的感測器,來提升城市運行的效率和安全性,這對我這種關心公共事務的人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