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度廬散文集

王度廬散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散文集
  • 王度廬
  • 文學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散文
  • 隨筆
  • 文化
  • 雜文
  • 名傢作品
  • 經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王度廬是民國時期武俠小說「北派大傢」之一,被譽為「現代俠情小說」的開山宗師。在一九二六至一九四八年的二十多年間,他曾創作武俠、社會、偵探小說逾六十部(篇)。曆經文化浩劫,至今傳世的以《鶴驚崑崙》、《寶劍金釵》、《劍氣珠光》、《臥虎藏龍》、《鐵騎銀瓶》五部最為著名。其中的《臥虎藏龍》因李安將之改編為同名電影而蜚聲中外,因此,王度廬的作品再次成為武俠小說的名作而備受關注。

  本書是坊間第一本王度廬的散文選集,編者徐斯年教授為武俠小說研究傢。他窮數年之功,遍尋王氏的散文作品。本書收入的篇章,以王氏於一九三零年在報刊上發錶的一百五十篇文字為主,乃目下最齊整的王度廬的散文之集大成者,可以說這本選集幾乎等於王氏的散文「全集」,實屬稀見之文選,彌足珍貴,亦為研究王度廬文學作品的重要之資料。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 徐斯年/3
世態/28
荒蕪的青年/30
中等人/32
架子/34
性的廣告/36
笑/37
永垂不朽/39
女性的教育與生育/42
一位平民文學傢/45
聰明絕頂/47
道德/49
倫理與中國/52
小難/63
女招待/65
落子館/67
麻醉劑/69
萬壽寺/71
贅澤品/73
童子軍/75
女腿/77
顛倒雌雄/79
歌舞劇/81
招與待/83
恢復北京/85
野雞/87
女招打/89
署名/90
迷/92
惡五月/94
送春/95
哭/97
雨天/99
名士派/101
小算盤/103
自行車/105
窮北京?/107
服從/109
奴隸性/111
澡堂裏/113
安慰/115
中國劇/117
遊民/119
端午節/121
打麻雀/123
謀事/125
無聊的北平/127
病/129
造化的兒子/131
瘋人/132
闊事/134
騙術/137
財神 閻王/139
畫中人/141
醉酒/143
夫妻間/144
不開竅?/146
憔悴/148
傷心人/150
情書/152
琴聲裏/154
☯/156
什剎海/158
兇殺案/160
關於褲子/162
三件痛快事/164
詩人/166
貴族學校/168
窮 住/172
妙影/174
罪惡場中之未來者/175
吃飯問題/177
平民化/179
麵子/181
醋 忌諱/183
文士與蚊士/185
人品與裝飾/187
消夏/189
財神爺/191
妓女問題/193
楊耐梅 硃素雲/195
難民返國/198
燈下人/200
捧/202
快樂人多?/204
西遊記/206
火警/208
人體美/210
窮 光 蛋/213
抵抗力/215
香艷文章/217
雨夜柝聲/219
愛河/221
調戲/222
「嫁」的問題/224
閻羅王/226
知音/228
戰/230
時髦/232
人逛人/234
跳舞場裏/236
奸殺案/238
陰陽電/240
辦白事/242
眼光/244
無與偶 莫能容/246
喜新厭舊/248
洋化的話/250
發財學/252
兒童 成人/254
英雄難過美人關/256
交際/258
呻吟/260
枇杷巷裏/261
捕蠅/263
殉情/265
人死不值錢/267
癩蛤蟆 天鵝肉/269
作時評/270
馬路/272
女朋友/274
跳樓者/276
蟋蟀/278
古城返照/280
惹氣/281
活得弗耐煩/283
由綫訂書說起/285
「娶」的問題/287
罌粟味/290
懺悔/292
想當然耳/294
標奇與仿效/296
復古/297
野草閑花/299
看瞭《故都春夢》/301
倡門/306
乞丐/308
心/310
短 小 經濟/312
性的文章/314
逢場作戲/316
浮雲變幻/318
敲釵小語/320
俗禮/322
何不當初/324
醋的考證/326
勁鞦/328
柴 米 油 鹽 醬 醋 茶/330
燭邊思緒/332
吵嘴/334
團圞月照破碎國傢!/336
電影是應閤大眾所需要 真不容易利用它/338
倫敦公演《彩樓配》的問題/341
民間歌謠之研究/344
夏日的人們 裝闊容易/405
蓮花燈成年人看 大覺無趣/407
獻於《平報》/409
海濱憶寫/412
《寶劍金釵》序/415
關於魯海娥之死/417
 
附錄
一、關於《彩鳳銀蛇傳》魯海娥之死 傅佑民/422
二、又一讀者來函 論魯海娥之死 陳中/427
三、再談魯海娥之死 王德孚/429

圖書序言

序 徐斯年(節錄)

  王度廬(一九零九—一九七七),原名葆祥,字霄羽,生於北京下層旗人傢庭。在中國現代通俗文學史上,他被列為民國時期武俠小説「北派五大傢」之一,現代俠情小說的開山宗師。據不完全統計,自一九二六年至一九四八年,他共創作武俠、社會、偵探小説六十餘部(篇),但因曆經文化浩劫,至今保存完整的僅有二十餘部。由於民國時期的報章嚴重殘缺,其散文更難搜尋。這本集子所選,絕大部份寫於一九三零年,這是因為本年的《小小日報》有幾個月保存得相對完整,而王氏恰於此年以「柳今」為筆名,在該報開闢個人專攔「談天」,所以這一百五十篇文字,纔得以比較集中地留傳下來。我們搜得的三零年後文字,除一篇因殘缺、兩篇因屬賽事記錄而未入選外,僅有九篇,不過大緻也可反映作者後來的思想、創作曆程。因此,這本選集幾乎就是「全集」。

  散文最能洞見作者思想人格。〈道德〉、〈倫理與中國〉等文錶明,青年王度廬對五四新文化運動有所反思。他認為,以革命手段全盤否定、摧毀傳統文化有失偏頗,應該繼承傳統文化的正麵本義,融閤西方文化之科學、民主精神,從而實現中國文化復與。這種觀念接近於以梁漱溟為代錶的「新儒傢」。〈平民化〉、〈荒蕪的青年〉等文,則集中體現著王度廬的「平民主義」。他懂得「平民」一詞的普世涵義,但認為在當時的中國,此詞確乎常與「貧民」同義,指的就是那些「奔窩頭」的朋友們,同時也包括那些暫時尚未陷入挨餓境地的「中等人」。

  正是基於上述認識,王度廬接受周作人提齣的「平民文學」口號,並又作齣自己的闡釋。〈一位平民文學傢〉中,實質藴含兩個觀點:其一,通俗文學是一種作傢文學,是不「俚鄙」的作傢為「轉移風化,陶冶民情」而寫給俗眾看的文學。其二 ,通俗文學可以、也應該是「平民文學」。他的觀點與周作人略有偏悖,因為後者主張「平民文學決不單是通俗文學」,「不必個個『田夫野老』都可領會」1。另一方麵,王度廬在〈聰明絕頂〉、〈殉情〉、〈倡門〉等篇中對畢倚虹、徐枕亞、何海鳴的評價證明,這些不「俚鄙」的通俗文學傢,在「為人生」這一要點上,是與五四新文學有所契閤的。這裏既顯示著王度廬和鴛蝴派的聯係,又顯示著他與這一文學流派之間的差彆:他認同於這些作傢「通俗」而不「隨俗」、「媚俗」的傾嚮,但不認同該派以文學為遊戲的傾嚮(但他不排斥「趣味」)。
 
  1周作人:〈平民文學〉,《藝術與生活》第四、五頁,嶽麓書社,一九八九,長沙。
 
  周作人提倡的「平民文學」實為精英文學,王度廬的「平民文學」觀則把「人生派」的文藝思想引進瞭通俗文學。這裏顯示著五四新文學與民國時期通俗文學的互補關係,可惜我們的文化官員、新文學傢和新文學史傢長期忽略瞭這個事實。

  在後來發錶的〈民間歌謠之研究〉中,王度廬十分注意辨彆真正齣自民間的作品與文人用歌謠體所撰作品的區彆,這也就是通俗文學與「俗文學」的區彆。文中認為民間歌謠乃是「真正的大眾文學」,這固然是題中之義,也證明作者接受左翼提齣的「文藝大眾化」主張,但在實際上,當時不僅尚無真由「大眾」書寫的文學,而且左翼文學的「大眾化」實踐也是基本失敗的,「大眾文學」的主體,其實還是通俗文學。對此,新派學者也曾長期不肯正視。

  〈圑圞月照破碎國傢〉諸篇,均針對日本加緊侵華而作,筆鋒直指國際強權和國內政治。這類文章在「談天」欄中固然不多,卻都直抒胸臆,慷慨、沉痛之情溢於言錶。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燭邊思緖〉:作者夜讀「鐡血的書」,不禁熱血沸騰。國難臨頭,他慨嘆中國之安重根何在!齣離悲憤,反觀室內,一燈如豆,長夜漫漫,他又體味到深切的孤獨和無奈,於是故作曠達語以結束全篇。短短六百字,寫得起伏有緻,真摯感人。與《禮拜六》上那些「國難文章」相比,其格調不可同日而語,完全可與「新文學」、「革命文學」宣揚愛國主義的「主流散文」媲美。此文還有一個重要價值:它對七年之後在淪陷區首次使用「度廬」筆名所作〈海濱憶寫〉,具有「注釋」作用,可以幫助讀者探析該文背後深藏著的內心苦悶。

  「談天」諸文講得最多的,還是社會的黑暗和民生之多艱。「金錢」和「窩頭」是兩個齣現頻率很高的詞兒,作者認為,隻要抓住這兩個關鍵詞,就可發現癥結之所在。金錢既然成為判斷人的價值、地位的唯一標準,必然導緻人性的異化和墮落。〈中等人〉、〈貴族學校〉等篇揭示:金錢的魔力不僅滲透到各行各業之中,而且也已成為各種事業單位、社會機構追逐的唯一目標,於是導緻全社會的畸形。一方麵是「上等人」在高級商店襄、在燈紅酒綠中揮霍無度,醉生夢死.,一方麵是「下等人」在百無聊賴中「溜窩頭」、「逛窩頭」,苦度艱難的「窮愁人生」。閲讀這些短文,不禁令人慨嘆:曆史前進的腳步怎會如此蹣跚!

  青年王度廬雖然認同「新儒傢」的文化本位主義,但是在其「談天」文中,又更多地錶現齣對五四新文化思潮的認同。他曾多次批評傳統的風習節俗和世俗心理。〈端午節〉和〈俗禮〉中認為,風習在形成之初原可調節人生,但是因習成俗,又加入迷信思想之後,就失卻本來麵目,養成的是苟安性。〈辦白事〉針對為死者「免罪」的風習及其觀念發錶評論,更將風習的批評上升到瞭研討人生哲學和剖析國民性的層次。

  作者善於觀察世態人情的細微之處,揭示內中潛藏的文化弊病。〈醋 忌諱〉剖析一個司空見慣的北方俗詞,從潛意識層次揭露「避諱」言行背後隱含著的不潔。〈小算盤〉一文,從「遷都」之後北平人的落寞心態入手,暴露「愛打小算盤」而忽略「大算盤」的危害,由傳統心理的剖析延伸到現實政治的批判,由對平民百姓的勸告上升到對治國者的鞭答。〈造化兒子〉批評重男、憐子觀念,論逑「傢族主義之足以剷除」,否則國傢衰弱的現狀永難改變。此文寫於〈倫理與中國〉發錶之後不到兩個月,其立意頗受魯迅《野草‧立論》的影響。可見「德賽二先生」在作者的思想中仍然佔有主導地位。
 
  世態

  世界上最可惡、最可恨的,就是「世態炎涼」四個字;這四個字最卑鄙不過,最可哭不過。

  「天有晝夜陰晴,人有旦夕禍福」,這雖然是一句老生常談,但是卻有至理。實在,數萬萬人,生在這混沌的世界上,生存、競爭,自然是有得意者,就有失意者;得意者未必將來不失意,失意者未必將來不得意,這是誰也不能確定的。但是有一班人,看見得意者,在那十旺八旺的時候,登時就羨慕、諂媚,勤於恭維;將來此人要是一失意,登時一窮百窮,親戚疏遠,友朋冷落,父母妻子,都能成為路人,到處受奚笑,逢人遭白眼。咳!這樣的炎涼世界,可哭啊!可怕啊!
但是,富人未必與你有甚麼好處,你何必諂媚他?窮人也未必與你有甚麼害處,你何必又奚落他、鄙視他?趨炎附勢、嫌貧笑窮者,也太眼小如豆瞭。

  我對於這樣的炎涼世態,雖然十分痛恨,但是我又覺得這種人情,是不可少的。請想:古代的蘇秦、硃買臣、韓信,哪個不是因為飽嘗瞭世態炎涼的滋味,因而發奮成名的?所以世態的炎涼最能夠磨練人纔,增長經驗,激發誌氣。恐怕它的激機力,比鴉片、海洛英還要超過幾倍啊!
 
  一九三零年四月一日《小小日報》
 
  按:以下諸篇均載「談天」欄,署名均為「柳今」。
 
  荒蕪的青年

  在前兩天,晚間十時許,我由前門花瞭三十枚銅闆僱瞭一輛人力車,迴我的傢(東城)。

  拉車的這位勞動同胞,是位二十上下的青年,身材很健壯。由前門那箭樓旁,抄起把來,真是一鼓作氣,其快如風,一點也不休息。嘿!好輕便!好快!好一個飛毛腿健壯而勇敢的青年車夫!

  坐在車上的我,我也是個青年,我也是個強健的青年,我也有腿,我的腿也會走路;然而我就偏不自己走,偏教人拉著我走。我真慚愧!我真罪惡!隻為三十枚,我便實地做瞭一迴資本傢,做瞭一迴驅使勞工的資本傢。

  我坐在車上的時候,倒沒有感想到這種金錢主動力,我卻深為欽佩這青年的健壯的,能跑。我不獨欽佩,而且詫異,詫異他力量的充足,終於我十分感慨。

  這個青年車夫,且不論他有沒有學問,有沒有品格,隻就他這種勇力、強健、就應該隻教他去人拉人嗎?隻夠拉人的資格嗎?聯想到我,曾高任過大學員的我,就應該享受「傢裏蹲」的生活嗎?咳!

  我想我和他是同類的,是「同是天涯荒蕪的青年,相逢何必互相憐」。但是我想天地間,像我這樣有相當學力,而「不得用」,或是「屈其用」者,恐怕不隻是我和這青年的車夫罷!

  光陰很快,我們這可貴的、黃金時代的青年,將要由荒蕪中度過去瞭,但是我們是自願荒蕪呢?還是這社會國傢,教我們荒蕪的呢!
 
  一九三零年四月四日《小小日報》
 
  中等人

  「人原是不可分階級的,因為世界是應當大同……」這是現代最普通、最受聽的論調。其實世界上、社會上,卻是階級層層,一點也不平等;尤其是人類,比甚麼都不平等。妓女分等級是有形的,然而無形的還真是很多。簡單説,社會上的人可分上中下三等。

  有學問的,自然是上等人;有權勢的,自然是上等人;然而無學無勢,而有金銀財産的,也可以算上等人。沒學問的,自然是下等人;沒品格的,自然是下等人;然而有學有品而窮光蛋者,也得算下等人。

  上等人、下等人姑不具論,如今我們且説這介於上、下等人之間者的中等人。這種人學問、纔能不高不低;暫時的生活,雖餓不死,也闊不瞭;高的事情作不瞭,低的事情不能就;又要顧廉恥,又要混飯碗。一發跡,自然可以成為上等人瞭;然而一墮落,登時就成為下等人。這等人最可憐,最可危,而最可惜。請看我們中國裏,社會上,究竟哪種人最多?我恐怕中等人至要佔十分之五六瞭。咳!中國之所以半死不活,社會之所以窮睏,還就是因為中等的人,高不成低不就的人,太多瞭啊!
 
  一九三零年四月五日《小小日報》
 
  架子
  
  做一個人不可不有點架子,架子就是威儀,不露齣輕佻卑鄙的樣子,使人看他的舉止,處處能夠發生一種敬仰心、欽慕心,男女都是如此。

  尤其是作官吏的,或是作一種居於首領地位的,更必須有一種架子;否則要像猴子一般坐立不寜,常跟屬下說說笑笑,屬下的人誰也不能服從你。在必要時,你要行某一種職權的,一定不會發生效力,因為這種人已然把他應該尊重的事情作成遊戲式瞭。

  但是君子威而不厲,並不是吹鬍子瞪眼睛,或是眼高於頂,凡人不理。如果如此,不單人傢說你臭美,還容易招怨。

  據我看越是有真學問的人越沒有架子,越是大偉人、大政客越沒架子(這是我在去年做某滬報駐平記者,訪見幾位政客時,得來的經驗),其實他所說的話完全是虛情假意,到底在麵子上先教你過得去。越是沒學問沒職位的人,越是架子大,這話是實情的,不信作過一任科長以下小官僚的,徽章一戴,擺起架子來,真賽過總次長;還有就是富貴之傢的大管傢,雄踞在傳達處,碰巧見著人連點頭都不點頭,真是忘瞭自己是乾甚麼的瞭。
 
  總之架子是分彆階級的東西,是適用於公權上,而不適用於交際上。至於臭美式不自量的拿架子者,大都齣於沒知識的,原無須厚非之瞭。
 
  一九三零年四月六日《小小日報》
 
  性的廣告

  廣告是商界唯一的要務,也是報館的一個好買賣。廣告學也是很可研究的科學,實在有廣告學的人做的廣告,寥寥幾句,登時就能使人明白而注意。

  上海報的廣告,很有不錯的,如早先《新聞報》上「康鳳珠徵婚啓事」等,雖然有些騙人,但是也頗為有趣。我們且拿上海小報的廣吿觀察一番,甚麼避孕片、壯陽丸,甚麼「增進床第(笫)無窮開心」等等的廣告,纍篇皆是。總之這種廣告,無以名之,隻好叫他性的廣告,也可以說是獸的廣告(此則專指那些變相的春藥)。

  這種傷風、敗俗、弱種、誨淫的東西,真是「其人可誅,其藥可燒」!在租界裏或是不好辦,但是在租界外,若不照著鴉片、白麵一樣的禁止,真可以說是流毒無窮瞭!

  然而,我想這種藥的銷路,一定很廣,中國人還能踴躍的買這東西,誰説中國人窮啊!
 
  一九三零年四月七日《小小日報》
 
  笑

  「笑」,是心裏喜歡的錶示。據衛生傢説,人若是每天笑上幾迴,對於人的身體上、精神上的健康,很有裨益,笑之可貴也如是。

  「一笑韆金」,「一笑傾城」,美人的笑如此;但是由一笑韆金看來,似乎美人的笑,還是非金錢不成啊!妓女是做賣笑生涯的,嫖客是買笑的,笑可買賣,也可以說是笑的交易,笑的營業。

  笑的種類很多,有歡笑,有苦笑,有慘笑,有冷笑,有狂笑,有猙獰惡笑,有強為歡笑……這些種笑,我想刨齣真正由心裏發齣的喜歡的笑來,其餘的反覺可悲、可怕,不要說不能對於人身體、精神有益,恐怕還要有損。

  「人世難逢開口笑」,這個笑字也是指著那真正的歡笑而言;要是甚麼慘笑、苦笑,則斯世正多,觸目皆是,有甚麼難逢。
實在,世界上的人,鎮天價度這無謂的、無聊的生活,想起自己為誰辛苦?為誰驅策?倒自覺很可笑!這笑也是苦笑的。

  至多不過是看看賈波林6的笑片,或是看甚麼笑劇,聽甚麼笑話……惹得你捧腹,噴飯,哈哈大笑,其實這笑是受外間的物引逗你的,哪裏是齣諸你的本心呢?

  哭,能哭許多時候,甚至於日以眼淚洗麵;笑,誰能不緩氣的笑上十分鍾?果然一個人要是笑上十分鍾,我恐怕他的精神上,比哭還要難受。如此言之,世界上隻有真哭,沒有真笑。換一句話說,簡直世界的人,就不會笑的,不要說韆金,就是十萬美金也買不來的;就是買來,也是做作齣來的,也是假的。我想字典上正應該把這「笑」字取消,倒省得教它傾城去,亡國去。
 
  一九三零年四月八日《小小日報》
 
  6賈波林,即卓彆林(Charles Chaplin,一八八九—一九七七),美國著名電影喜劇演員。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王度廬散文集》這本書,對我來說,絕對是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王度廬,這個名字在颱灣的文學界,可以說是傢喻戶曉,尤其是他的武俠小說,更是陪伴瞭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我從小就沉浸在他的江湖世界裏,那些關於俠義、關於情仇、關於壯誌淩雲的故事,早已深深地刻在瞭我的腦海裏。所以,當我在書架上看到“散文集”這幾個字,並且和王度廬的名字並列時,我內心著實吃瞭一驚。我一直認為,他的纔華和魅力,都集中在他那波瀾壯闊的武俠小說裏。然而,這本書卻給瞭我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開始好奇,一位能夠創造齣如此精彩江湖的作傢,在褪去武俠的外衣後,他的內心世界又是怎樣的?我迫切地想知道,他是否會將他小說中那種飽滿的情感,運用到對日常生活細枝末節的描繪上?他是否會用一種更加內斂、更加深邃的筆觸,去抒發他對人生、對情感、對過往歲月的感悟?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遇見一個不一樣的王度廬,一個更具煙火氣、更顯真性情的他,一個在平靜的文字中,流露齣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深刻理解的智者。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也給瞭我一種沉靜而內斂的感覺,仿佛在告訴我,這裏麵蘊藏著的是一種更加私密、更加觸動人心的文學錶達。

评分

《王度廬散文集》這本書,無疑在我心裏激起瞭層層漣漪,這是一種混閤著熟悉與新奇的情感。王度廬,這個名字在颱灣,幾乎是武俠小說的代名詞,他的作品,如《臥虎藏龍》等,更是陪伴瞭我們無數的日日夜夜,我們是看著他的江湖成長的。所以,當“散文集”這三個字,齣現在他的名字旁邊時,我腦海裏立刻升起一種“噢?還有這種操作?”的驚嘆,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好奇。我一直以為,王度廬的筆尖,隻為那波瀾壯闊的江湖而生,那麼,當他將筆鋒轉嚮更貼近個人情感、更側重生活體驗的散文時,又會呈現齣怎樣的風貌?我無比期待,能在這本書中,看到他對於人生百態的獨到見解,那些不被武俠情節所掩蓋的、更為真實的內心世界。他是否會用他那標誌性的、充滿力量的筆觸,去描繪他所經曆的平凡生活?是否會抒發他對親情、友情、愛情的深層感悟?我希望在這本書裏,能夠遇見一個褪去俠客外衣的王度廬,一個更顯溫潤、更具煙火氣的他,一個在文字的低語中,傳遞著人生智慧的智者。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也給瞭我一種沉靜而有分量的感覺,仿佛暗示著,裏麵蘊含的,是作者對生活最真誠的體悟和最深刻的思考。

评分

《王度廬散文集》的齣現,對我來說,絕對是一場意料之外的驚喜。王度廬,這個名字在我腦海裏,總是與那些刀光劍影、俠骨柔情的武俠世界牢牢地綁定在一起。我從小就聽著大人們談論他的小說,那些關於江湖的傳奇,那些英雄俠客的故事,仿佛擁有著一種魔力,能夠瞬間將人帶入一個充滿想象的國度。所以,當我在書店裏看到“散文集”這三個字赫然齣現在他的名字後麵時,我腦海裏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他還有散文?”這實在是太齣乎我的意料瞭。我一直以為,他的纔華和影響力,都集中在那一頁頁跌宕起伏的武俠小說裏。但是,這本書的齣現,卻打破瞭我固有的認知,讓我開始思考,一個能夠構建齣如此宏大而精彩的武俠世界的作傢,他的內心世界,他的生活經曆,他的情感世界,又會是怎樣的呢?我非常好奇,他會在散文中抒發怎樣的情懷?是對於過往歲月的追憶,還是對於人生百態的感悟?是關於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細膩描繪,還是他對藝術、對生活的獨到見解?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散文集中,能夠看到一個不同於小說中那個叱吒風雲的王度廬,一個更具煙火氣、更顯真性情的他。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那種低調而有質感的風格,仿佛暗示著裏麵蘊含著更為沉靜而深刻的文字,等待著我去細細品味。

评分

《王度廬散文集》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在翻閱一本塵封已久的相冊,每一頁都可能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充滿瞭迴憶與探索的樂趣。王度廬,這個名字對於我而言,早已是武俠世界的代名詞,是那些年我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他的小說,那種豪情萬丈的江湖風雲,那種纏綿悱惻的兒女情長,早已深深地烙印在瞭我們的青春記憶裏。所以,當我在書店裏看到“散文集”這幾個字,並且是王度廬的散文時,我腦海裏立刻湧現齣一種強烈的衝動,想要去一探究竟。我會在這本書裏,看到一個怎樣的王度廬?是依然帶著江湖的俠氣,去描繪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和不如願?還是會展現齣他更為溫潤、更為內斂的一麵,去抒發他對人生、對情感、對歲月的細膩感悟?我非常想知道,他是否會用他那獨特的筆觸,去描繪那些平凡日子裏的閃光點,去記錄那些觸動他心靈的瞬間,去分享他對生命更深層次的理解。我期待著,在這本散文集中,能夠找到一個不一樣的王度爐,一個更具生活氣息,更顯真性情的他,一個在文字的靜默中,嚮我們娓娓道來人生智慧的智者。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給我一種樸實而有力量的感覺,仿佛在告訴我,這裏麵蘊含著的是一種真摯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

评分

《王度廬散文集》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就像在熟悉的海邊,意外發現瞭一處隱秘的岬角,充滿瞭未知而又令人嚮往的探索欲。王度廬,這個名字,對於我們這些從小聽著武俠故事長大的颱灣讀者來說,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名字,而是一種情懷,一種關於江湖的浪漫想象。他的小說,那些蕩氣迴腸的恩怨情仇,那些俠骨柔情的描繪,仿佛是刻在我們青春記憶裏的烙印。所以,當“散文集”這個詞,齣現在他的名字後麵時,我腦海裏瞬間湧現齣無數個疑問和期待。我好奇,在那些刀光劍影、快意恩仇的宏大敘事之外,他是否還藏著一個更為細膩、更為個人化的內心世界?他會用怎樣的方式,去描繪他眼中的生活,他經曆的過往,他感悟的歲月?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散文中,能夠看到他筆下那些不曾被武俠情節所掩蓋的情感,那些對人情世故的洞察,那些對生命本質的追問。我猜想,他的散文,不會像小說那樣充滿戲劇性的衝突,但一定會有一種更加溫潤、更加深沉的力量,能夠直抵人心。就像一杯陳年的普洱,初嘗可能沒有驚艷,但細細品味,卻能感受到那份歲月沉澱下來的醇厚與甘甜。這本書的裝幀,也給我一種低調而有質感的感覺,仿佛在暗示著,裏麵藏著的是一份值得細細體味的文學瑰寶。

评分

《王度廬散文集》這本書,真的是讓我內心湧起一股莫名的期待。王度廬,這個名字對於我這樣的颱灣讀者來說,早就不僅僅是一個作者的名字,而是一個時代的符號,是無數個夜晚枕邊書的溫暖迴憶。他的武俠小說,那種蕩氣迴腸的情節,那種鮮活的人物,那種對俠義精神的極緻描繪,在我的少年時代留下瞭不可磨滅的印記。所以,當我在書店裏看到“散文集”這幾個字,和他的名字並列時,我腦海裏産生瞭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既有好奇,又有一絲絲的忐忑。我會不會在這本散文集中,看到他筆下那種特有的張力?他那些對江湖的理解,是否會轉化成對人生百態的深刻洞察?我非常想知道,在他的文字世界裏,除瞭刀光劍影,還有哪些更為溫柔、更為細膩的情感被他珍藏?他是否會寫下他對親人、對朋友的深情?他對故鄉的眷戀?他對歲月流逝的感慨?我期待著,在這本散文集中,能夠穿越時空,與一個更貼近生活、更顯真實的王度廬對話,去感受他內心深處那些更為樸素、卻也更為動人的情感。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那種簡約而富有韻味的風格,也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邀請,邀請我去探索一個我從未真正瞭解過的王度廬,去感受他文字背後那份更加深沉的生命體驗。

评分

拿到《王度廬散文集》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書名本身所帶來的反差感。王度廬,這個名字在颱灣的文學界,尤其是在那些熱愛武俠小說的讀者心中,早已是響當當的傳奇。他的作品,如《臥虎藏龍》、《鐵血大旗》等,不僅僅是故事,更是一種情懷,一種對於江湖道義、俠骨柔情的浪漫想象。所以,當“散文集”這個詞齣現在他的名字後麵時,我心中的好奇之火瞬間被點燃。我很好奇,一位以駕馭宏大敘事、刻畫復雜人物著稱的作傢,在麵對散文這種更側重於個人情感錶達、生活體驗的文體時,會展現齣怎樣的另一麵?他是否會將他小說中那種張力十足、情感濃烈的筆觸,轉移到對日常生活細微之處的描摹上?又或者,他會在散文中展現齣與小說中俠客形象截然不同的一麵,變得更加溫潤、內省?我期待在這本書中,看到他對於人生、對於情感、對於歲月流轉的獨特感悟,那些不曾被武俠情節掩蓋住的、屬於他個人最真實的心緒。我甚至在想,他會不會藉由散文,去追憶那些年少時的純真,去迴味那些觸動過他生命的重要瞬間,去抒發那些寫在小說之外,關於人生哲思的片段。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那種素雅的風格,也與我心中對武俠世界的固有印象形成瞭有趣的對比,似乎在暗示著,這本書將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更加私密、更加深沉的文學空間,去感受一個更加完整、更加立體的王度廬。

评分

《王度廬散文集》這本書,對我而言,簡直像一個充滿驚喜的寶藏。我從小就聽過王度廬的名字,他的武俠小說在我父母那一代人中可是傳說的存在,那種蕩氣迴腸的江湖恩怨,那種行俠仗義的豪情壯誌,光是聽聽都讓人熱血沸騰。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並且知道這是“散文集”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天啊,這怎麼可能?”我一直以為,王度廬的世界就是刀光劍影、快意恩仇,是那些充滿傳奇色彩的俠客故事。然而,這本書卻告訴我,原來他還有另一麵,一個更柔軟、更細膩、更貼近生活的一麵。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這位寫齣無數驚心動魄故事的大傢,在放下筆時,他的生活是怎樣的?他又是如何看待生命中的那些平凡卻又珍貴的事物的?我會不會在這本書裏,看到他對故鄉的思念?他對親人的眷戀?他對過往歲月的追憶?抑或是他對人生起伏的感悟?我猜想,他筆下的散文,一定不會像小說那樣充滿戲劇性的衝突,但卻會有一種更深刻的、更觸及靈魂的力量,去打動人心。就像品一杯陳年的老酒,初入口時可能沒有那麼濃烈,但細細品味,卻能感受到那份醇厚和悠長。我期待著,在這本散文集中,能夠遇見一個不一樣的王度廬,一個更接近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他,一個在文字的靜默中,嚮我們訴說人生百味的智者。

评分

看到《王度廬散文集》這本書,我的心情真的有點復雜。一方麵,王度廬這個名字,在我的記憶裏,總是跟那些武俠小說裏的恩怨情仇、快意恩仇緊密相連,他筆下的“劍氣”似乎能穿越時空,撩動人心。所以,當看到“散文集”這個詞的時候,我既好奇又有些許的期待,又有一點點的不確定——他那些濃烈的情感、那些俠骨柔情,在散文這個更個人、更細膩的載體裏,會呈現齣怎樣的一番風貌?我腦海裏浮現齣的是,他會不會用同樣飽含情感的筆觸,去描繪生活中的點滴,去抒發那些不曾寫在武俠故事裏的內心獨白?比如,他會不會寫他年輕時的經曆,那些影響瞭他創作的種種,是怎樣的風景,是怎樣的人,造就瞭他筆下的那個江湖?或者,他會不會用一種更加沉靜、更加內斂的方式,去反思人生,去感悟世事?我總覺得,一個能寫齣那樣波瀾壯闊故事的作傢,他的內心世界一定也藏著不為人知的深邃,而散文,恰恰是窺探這種深邃的最佳窗口。我很想知道,在那些江湖傳說之外,他如何看待友情、愛情,如何看待生命中的得失,如何看待那些平凡的日子裏,閃爍著的微光。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進入一個不同於武俠世界的王度爐,一個更真實、更立體的他,一個在生活中品味悲歡離閤、在文字中安放靈魂的他。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頗具匠心,低調而不失格調,封麵上隱約可見的筆墨痕跡,仿佛預示著裏麵蘊藏的深厚情感和文字力量,讓人忍不住想要翻開,去感受那份來自過去的、又穿越時空的文學魅力。

评分

《王度廬散文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揭開瞭一張熟悉的畫捲,卻發現畫中隱藏著另一幅我從未見過的景象,充滿瞭新奇感。王度廬,這個名字在我們颱灣,幾乎可以說是傢喻戶曉的武俠小說大師。他的作品,如《臥虎藏龍》等,早已成為我們童年和青春記憶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裏的江湖世界,那些快意恩仇,那些俠骨柔情,都曾是無數個夜晚我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所以,當“散文集”這三個字,赫然齣現在他的名字後麵時,我腦海裏第一時間閃過的,是巨大的好奇,甚至帶點小小的驚喜。畢竟,我們習慣瞭王度廬用他那充滿張力的筆觸,構建齣波瀾壯闊的武俠世界,那麼,當他將筆尖轉嚮更個人化、更生活化的散文時,又會是怎樣的景象呢?我迫切地想知道,他是否會在這本書中,流露齣他小說中那種對正義、對情義的理解,並將其延伸到對人生百態的描繪?他是否會分享他生活中的點滴感悟,他對親情、友情、愛情的獨特見解?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遇見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的王度廬,一個不僅僅是創造瞭傳奇,更在平凡生活中,以文字安放靈魂的智者。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也給我一種寜靜緻遠的感受,仿佛在暗示著,這裏麵蘊含的是一種更值得沉思、更具人文關懷的文學錶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