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案例解析方法論

刑法案例解析方法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刑法
  • 案例分析
  • 法學
  • 法律
  • 實務
  • 方法論
  • 犯罪
  • 量刑
  • 法條適用
  • 疑難問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德國刑法學界所研發的犯罪審查體係,擷取瞭前人百年以上的思想結晶,內容極為嚴謹細緻。本書就是這套係統的完整版使用手冊,主要任務在於解說如何利用這個體係進行完整的犯罪審查,以及怎樣把刑法課堂上所學到的抽象知識,閤乎階層體係地運用在具體案例中。打個比方,就是要教導初學者怎麼蹲好刑法的馬步、如何打齣刑法拳術的完整套路。盡管武林大會上不會有蹲馬步這項競賽,但這當然不錶示初學者毋需學會並熟練這些基本功。此外,本書也整理瞭法律適用的一般性原則,適閤作為法學院新生入門的基礎參考讀物。
《刑法疑難問題探析與裁判指引》 內容概要 本書聚焦於當代中國刑法實踐中齣現的復雜、疑難和前沿問題,旨在提供深入的理論剖析和具有高度實踐指導意義的裁判路徑。全書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匯集瞭多位資深刑法學者及實務專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書不是對既有法條和教科書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緻力於在現有法律框架內,對那些界限模糊、爭議激烈的法律適用問題進行穿透性的分析和係統性的梳理。 本書的編寫理念在於“理論為基,問題為導,裁判為終”,力求在抽象的法理與具體的司法操作之間架起一座堅實的橋梁。我們深知,司法實踐中的疑難案件往往是對刑法教義學的極限挑戰,要求裁判者不僅要精通條文,更要理解背後的立法精神和價值取嚮。因此,本書對每一個專題都進行瞭詳盡的史料考察、比較法藉鑒以及學理爭鳴的梳理,最終提煉齣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分析框架和裁判建議。 第一部分:犯罪構成理論的深化與重構 本部分主要處理刑法構成要件理論在復雜場景下的適用難題。 第一章:故意與過失的界限再認識——以“認知障礙”下的責任認定為中心 本章超越瞭傳統的故意三階層劃分,深入探討瞭在精神障礙、醉酒、認知偏差等特殊狀態下,行為人主觀惡性的判斷標準。重點分析瞭“放任”與“疏忽大意”在邊界模糊地帶的識彆技巧,尤其關注瞭刑法修正後,對特殊故意(如間接故意、積極不作為的故意)的認定標準演變。探討瞭在行為人對結果發生存在高度蓋然性認識,但仍抱有僥幸心理時的認定路徑,並輔以近年來多個高級法院指導案例進行印證。 第二章:實行行為的認定:從“著手”到“不作為”的跨越 本章聚焦於犯罪預備與未遂的區分,特彆是對於網絡犯罪、金融犯罪等新型犯罪中“著手”行為的界定難題。我們引入瞭“侵害法益風險暴露度”的分析模型,用以衡量行為的客觀危險性。同時,對刑法理論中爭議已久的“積極不作為的實行性”進行瞭深入辨析,結閤多個涉及生命健康權的保證人義務案例,確立瞭判斷不作為義務來源的層次化標準,避免瞭簡單化地將不作為等同於作為。 第三章:因果關係的實證檢驗與歸責原則的調適 本章批判性地審視瞭“條件說”在現代刑法中的局限性,重點引入“相當因果關係”與“實質的、規範的因果聯係”的結閤路徑。針對醫療事故、環境汙染以及共同危險源下的結果歸責問題,設計瞭一套多維度檢驗模型,包括“行為的必要性”、“法益侵害的直接性”以及“社會通識的接受度”。對於“替代因果鏈”和“介入行為”的法律評價,提齣瞭不同於傳統理論的嚴謹論證,旨在為司法實踐中處理復雜的因果關係認定提供明確的判斷錨點。 第二部分:違法性與責任判斷的價值轉嚮 本部分著眼於排除違法性事由和個體責任能力的復雜認定,反映瞭刑法價值取嚮的時代性變化。 第四章:正當防衛的“限度突破”與“防衛過當”的量刑藝術 本章結閤最新的司法解釋和年度典型案例,對正當防衛的主觀要件(“主要目的”的判斷)和客觀要件(“不法侵害的緊迫性”)進行瞭細緻的拆解。重點研究瞭麵對“不法侵害的持續性”和“防衛人認知能力局限性”時,如何科學裁量“明顯超過必要限度”。本章不僅探討瞭法律條文的適用,更深入分析瞭社會觀念、倫理考量對防衛閤理性判斷的影響,提齣瞭“基於社會期待的防衛閤理性”判斷框架。 第五章:緊急避險中的“法益衡量”與“替代損害的評估” 本章聚焦於刑法中的“兩難睏境”。針對在麵對自然災害、公共安全危機時,行為人選擇侵害較小法益以保護較大法益的行為,本書詳細分析瞭“相當性”的判斷標準。特彆關注瞭涉及財産法益與人身法益衝突時的衡量邏輯,並引入“風險的內在性”概念,以區分行為人可控的風險與不可控的風險,指導司法機關在緊急避險的認定中避免“事後諸葛亮”式的苛責。 第六章:責任能力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精細化適用 本章突破瞭對精神障礙簡單“零/全責任”的劃分,探討瞭限製責任能力狀態下的刑罰裁量機製。結閤精神病司法鑒定標準的變動,提齣瞭“基於刑法謙抑理念的責任劃分”思路。同時,本部分深入研究瞭特定群體(如老年人、未成年人)在特定犯罪中的責任認定,強調瞭教育、矯正與懲罰的平衡,確保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在復雜個體情況中得到精準體現。 第三部分:犯罪形態、共同犯罪與特彆法領域疑難 本部分麵嚮刑法分則和程序適用中的前沿挑戰。 第七章:共同犯罪中的“教唆”與“幫助”的客觀化認定 本章著重解決共同犯罪中的“邊緣人”問題。對於教唆犯的主觀故意的範圍界定、幫助犯的“幫助故意”與“認識內容”的關聯性,進行瞭詳細的區分。重點分析瞭網絡空間中,如何認定“提供技術支持”或“信息傳播”行為的共同犯罪參與度,特彆是對於“一概不知情”的團夥成員,其故意範圍的推斷規則。 第八章:金融犯罪與職務犯罪中的“數額標準”與“情節認定” 本部分聚焦於經濟型犯罪的定罪量刑睏境。針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中涉及的金融創新産品和新型交易模式,本書提供瞭穿透性的經濟實質分析方法,以識彆其是否符閤刑法所規製的風險範疇。對於職務侵占、挪用公款的認定,細緻辨析瞭“為個人使用”和“單位使用”的界限,並結閤反腐敗鬥爭的新形勢,提齣瞭對“利益輸送”行為的客觀證據要求。 第九章:刑罰的執行與附加刑的量化考量 本書最後探討瞭刑罰的延伸適用問題。包括對“纍犯”的認定、數罪並罰的原則適用,以及財産刑(如罰金、沒收財産)在經濟犯罪中的執行策略。本章特彆關注瞭“財産刑的實質化執行”,以確保刑罰的威懾力能夠穿透財産轉移的障礙,實現刑罰目的。 本書的價值 《刑法疑難問題探析與裁判指引》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教材或案例集,而是為中高級法律人量身打造的一部“工具書”和“思想激發器”。它以嚴謹的法學論證為基礎,以解決司法實踐中的具體痛點為目標,旨在提升法律從業者在麵對復雜刑法案件時,能夠超越條文錶麵,直擊法律精神,做齣既閤法又閤理的裁判。本書對專業術語的運用精煉到位,行文風格成熟、深刻,不迴避任何爭議,是刑法理論與實務深度融閤的典範之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蔡聖偉


  【現職】颱北大學法律學院專任副教授
  【經曆】東吳大學法律係副教授
  【學曆】德國福萊堡大學(Albert-Ludwigs-Universität Freiburg)法學博士

  【著作】
  .《Zur Problematik der Tatbestandsalternativen im Strafrecht》
  (論構成要件選擇要素於刑事法上的問題,2006)
  .《刑法問題研究(一)》(2008)
  .並譯有《法學思維小學堂》(Puppe原著,2010年)

  【講授科目】刑事實體法

圖書目錄

主要參考文獻縮語錶/I

【第一講】法律人的養成及考試
  壹、本書定位:基本功教學/3
  貳、法律人的學習目標與考試製度/6

【第二講】案例解析方法指引
  壹、案例審查者的任務/15
  貳、鑑定模式vs.判決模式/18
  參、法律適用的一般原則/21
  肆、處理刑法實例題的特殊原則/53

【第三講】犯罪審查體係概說
  壹、審查清單的功能/71
  貳、體係演進的迴顧與展望/75
  參、三階層犯罪審查體係的基本架構/77
  肆、不法與罪責的區分實益/80
  伍、犯罪審查流程圖/83

【第四講】各種犯罪類型的審查架構
  壹、故意作為既遂犯/89
  貳、未遂犯/161
   審查架構錶/188
  參、正犯與共犯/194
   審查架構錶/223
  肆、過失犯/227
  伍、不作為犯/254
   審查架構錶/264

【第五講】錯誤與競閤問題的處理
  壹、錯誤問題的處理/271
  貳、競閤關係的處理/297

【第六講】案例演練
 雙重揍:
  1.罪疑唯輕原則的作用方式
  2.因果關係與風險實現的判斷
  3.介入第三人故意犯行的歸責問題/323

 在劫難逃:
  1.風險實現關聯的判斷
  2.殺人故意與傷害故意的關係
  3.加重未遂的競閤關係/333

 無毒有嘔:
  1.未遂犯的審查架構及要件(尤其是著手實行)
  2.刑法第26條(阻卻刑罰事由)及
   第27條(減免刑罰事由)在犯罪審查體係中的位置、
   順序及其適用要件之內容/339

 醉無可赦:原因自由行為案型的審查架構示範/348

 刎頸之教:復數犯罪參與者的實例審查架構:
  1.各參與者之間審查順序的安排
  2.正、共犯認定爭議的處理位置
  3.共犯的構成要件要素、幫助行為之因果關係爭議/354

 錯上加錯:
  1.過失犯的一般審查架構示範
  2.業務過失的審查方式與爭議,以及
  3.不純正不作為犯的審查架構示範/362

 血上加雙:競閤爭議的處理示範:
  1.具「方法‧目的」關聯之罪名間的競閤問題,以及
  2.所謂繼續行為的「夾結作用」/371

圖書序言

前言

  法律學是門應用科學,讓學生練就正確運用實定法的功夫,自然就成為法律係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在司法實務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都是以實例的形式齣現,因此,無論是法官、檢察官、律師還是其他的法務從業人員,都必須能夠將抽象的法律閤乎事理邏輯地應用到具體案件。法學教育中的實例解析練習,就是在培養這種法律實務工作者所必須具備的能力。

  德國刑法學界為瞭提高法律適用的可預測性(法安定性),發展齣一套精巧細緻的犯罪審查體係,堪稱德國法學界最重要的齣口品項之一。法律適用者透過這個審查體係,盡可能地公開每個步驟的心證,便於他人理解並接受自己的判斷結果,提昇審查結論的說服力。目前通說所使用的體係,纍積瞭前人超過百年的思想結晶,復雜程度自不在話下,初學者當然要經常演練纔能上手。德國法學院的教學相當重視此點,所以在一般的理論性課程外,都會搭配每週數次的案例練習。相較之下,颱灣法律係學生這方麵的練習機會就明顯少很多。筆者自從2005年迴國任教以來,經常遇到有同學將各種抽象理論背的滾瓜爛熟,卻不知道如何將這些知識閤乎犯罪審查體係地運用在具體案例中。這些觀察心得,促成瞭撰寫這本書的動機。從開始構思動筆,寫到自己覺得可以齣版的程度,竟也過瞭七、八個年頭。雖然遠超過原本預計的時程,但細活總是需要慢工琢磨,而且這段時間所纍積的教學及閱捲經曆,也讓內容更加本土化。往迴看,這些時間際遇對本書都有獨自的意義,就像那句德國人常說的諺語,alles hat seine Zeit,凡事皆有其定時。

  簡單地說,這本書就是德國犯罪審查體係的完整版使用手冊,重點在於犯罪理論的技術應用麵。但是在練習應用技術之前,還是必須對於相關犯罪理論的實質內容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所以在每個單元中,都會先用簡短篇幅介紹基礎知識,幫助讀者理解這些技術規則背後的實質考量。學會技術規則後,當然還需要實際的操演練習。本書於第六講設有不同犯罪類型的案例解析示範,建議讀者在看完每個單元的抽象規則後,隨即對照參考該講中相關案例的應用示範。至於本書在各章節中所列齣的常見錯誤,則是整理自筆者在東吳大學、颱北大學以及國傢考試的閱捲經驗,應該也有一定程度的防錯功能。

  在此還要特彆感謝陳奕廷律師和阮玉婷律師的細心校對以及提供的諸多寶貴意見,讓本書的錯漏能再少一些。另外,也要感謝元照齣版公司萬總經理和紀副總在本書齣版事務上的支持與協助。

  最後,謹以本書獻給我親愛的傢人。

  蔡聖偉
  2014年8月20,新店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