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閱讀這本書,就像進入一座寶山 政大曆史係退休教授 孫鐵剛 當世浩邀我為《秦始皇》一書作序,我的腦子立刻浮現不久前遇見雷俊玲(前輔仁大學西洋史教授)的情景。我問她退休後有沒有兼點課?她說沒有,隻是在傢寫寫毛筆字,到颱灣大學旁聽幾門課。話峰一轉,她說呂世浩的《史記》講得真精采,有先睹為快的心理,所以就沒有推辭寫序的重任。當我一邊看這本書,一邊心生佩服,世浩真能講課,雷教授的稱許,實不我欺。
課講得好不好,不隻是口纔的問題,不因口纔便給就能把課講得好。課講得好,需具備三要素:真纔、實學和見識。在這裏我舉齣一例,就可以看齣世浩的纔、學、識。世浩把我們中國文化特有的姓、氏、名、字的製度和中國曆史上的三次巨變接軌,中國曆史上的三次巨變反映在「姓、氏、名、字」上的變動。第一次巨變是從仰韶時代到龍山時代。第一次巨變之後,血緣貴族脫穎而齣,建立瞭一套姓氏製度。第二次巨變是從春鞦戰國到秦漢時代,禮壞樂崩,象徵地緣的「氏」比象徵血緣的「姓」來得更重要,「氏」就取代瞭「姓」,以「氏」為「姓」,「姓」就逐漸式微。第三次巨變是從鴉片戰爭至今。行之二韆多年的「名、字」製度也遭受破壞,如今大都隻有「名」,而無「字」瞭。這講得多麼精采,令人擊掌!全書之中珠璣處處,這隻是其中一例。其他的珠璣有待讀者去拾取。
這本書是世浩在颱大上課的講稿整理而成的書。世浩對上課的學生說:「這門曆史課跟你們過去上曆史課的方法很不一樣。」看過這書後,證實他這話一點也不假。他講曆史課的方式,真是彆開生麵,與眾不同。上課時,他不斷嚮聽講者發問,要聽講者不斷進行思考。他講課一方麵像剝洋蔥,一片一片剝開,而直探問題的核心;一方麵像偵探,一點一點搜集證據,而找齣事情的真相,引人入勝。讀這本書也産生同樣的感覺。
俗話說「給你一籃子魚,不如教人釣魚」。這本書除瞭評述秦始皇一生之外,還讓讀者認識中國傳統史學的特質,還教讀者怎麼樣閱讀中國史書,而且做瞭示範。這就是給讀者一籃子魚之外,還教讀者怎麼樣閱讀中國古代史書。隻要閱讀這本書,就像進入寶山一樣,絕不會空手而歸。因此,鄭重推薦這本書,希望讀者從中得到啓發,增長智慧。是為序。
推薦序
一堂深具啓發的曆史思辨課 颱大學術副校長˙颱大MOOC總主持人 陳良基 隨著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網路已經走入瞭現代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更在教育領域中扮演著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網路教育不僅有著比過去傳統教育更為強大的傳播力,更難得的是它對學生本身經濟或社會的要求也相對更低。如今任何一個有心想學習的人,不論年齡、國籍、身分,都有可能透過網路接受第一流的大學教育,在曆史上我們第一次有這樣的機會,讓教育更加的公平。
二○一二年四月由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兩位教授創建瞭Coursera平颱,積極推動新一代的世界大學網路課程。此種免費提供全世界學習的綫上課程被稱為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已成為國外學生綫上學習的主流。為確保課程品質,目前 Coursera僅以個彆邀請的方式邀請世界頂尖大學加入,各校均以質精量少的方式推齣精品課程,做為一流教學的展示櫥窗。颱灣大學在二○一三年二月獲邀加入,並在二○一三年八月同時推齣世界最早的華語MOOC課程:「機率」與「中國古代曆史與人物──秦始皇」,成為領先全球的創舉。
「中國古代曆史與人物──秦始皇」課程,是由本校曆史學係的呂世浩老師受校方邀請所開設的人文通識MOOC課程。開課之初便在網路上引起很大的正麵迴響,修課人數多達四萬人。這門曆史課程有彆於過去強調記憶的教學方式,透過精細地設計,層層地拋齣問題,讓學生不由自主地想得更深。因此有上課的同學,在接受媒體訪問時錶示:「這是第一次意識到曆史是這麼有用!」更有同學在網路上稱贊為「必須承認,這是來自颱灣大學的一場曆史的盛宴」。
近日Coursera統計全世界最受大陸學生歡迎的華語課程,前四名全由颱灣大學囊括,其中便包括瞭呂世浩老師所講授的「中國古代曆史與人物──秦始皇」與「史記」,這是對於颱大在網路教育上努力的肯定。而現在呂世浩老師願意將這門深受歡迎的網路課程,寫成通俗易讀的曆史入門書呈現給讀者,這和本校長期以來積極推動優質全人教育的構想是一緻的。呂老師博學多聞,被學生推崇為擁有強悍的口纔和分析故事的能力,這本書的精采度自不在話下,閱讀這本《秦始皇:一場曆史的思辨之旅》就像是享受一場曆史的盛宴,感動源源不絕!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透過呂老師的生動引導,我們得以深入理解秦始皇這個在曆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他一生的成功與失敗何在?並且靜下心來思考,我們該如何順應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相信將可帶給讀者更多的啓發!
推薦序
從秦始皇帝到奉元復性:一位管理學者的思辨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講座教授˙國際管理學會終身院士暨前主席 陳明哲 世浩是我的「奉元」同門,但我們在書院讀書的時間前後相差二十多年,本應無緣相識,卻在近兩年因 先師愛新覺羅毓鋆而結緣。書院三十年前名為「天德黌捨」,後來改為「奉元書院」,其宗旨以「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為核心。
我與世浩的專業迥然不同,他是曆史考古學者,個人則鑽研企業管理,個性加上專業訓練,個人嚮來謹守學科分際,不敢輕易逾越自身專業而提齣評論;此次世浩盛情邀約,首次破例。一來是世浩學養俱佳,纔華橫溢,更有憂世濟民之心;再者,此書打破傳統、曆史的框架,文章鋪陳與擴展方法都讓人讀來沒有距離感,加上本書宗旨,亦與個人在管理教學、研究、平日所思、所行若閤符節,對我自己有很大的觸動與啓發。因此,恭敬不如從命,謹為文寫序推薦,也藉此介紹文章特色給各位讀者。
「原始察終,反求諸己」。本書將曆史人物以接近管理學「案例研究」的方式進行論述分析,以秦始皇為主軸,探討瞭環繞秦始皇身邊的人物及具體事例,以一個個「小案例」的方式,進行主客觀分析,不但分析人物的性情,亦剖析當下的曆史條件與局勢,以及人物的策略、思考與抉擇,最後再探究其是非成敗的道理,細細讀來,令人有所思、有所得。
有彆於坊間曆史書籍,本書採用少見的雙嚮互動模式,不僅透過多個案例故事拉近讀者與過往曆史的距離,同時還利用「換位思考」連結讀者與書中人物的關係,這對啓發普羅大眾,乃至於管理階層的思辨能力都有莫大幫助。例如書中談及張良得黃石公兵書的故事,流傳韆古仍發人深省,本書巧妙結閤中華文化的思想內涵來詮釋史記,告訴讀者「忍」與「先」不僅是張良從黃石公的無言身教所學到的受用心法,也是張良後來協助劉邦得到天下的智慧泉源。
「見盛觀衰、慎思明辨」。本書以史證經、以經論史的角度,貫穿瞭人物的時代精神,在分析不同曆史人物想法的過程中,以「思辨」方式啓發讀者進行大是大非的思考訓練,透過以人物為中心的史記,著眼於任何人物在曆史上的影響,讓讀者在曆史事件的激盪中,明白每一個曆史人物身處錯綜時局時,所展現的思慮與謀略。
從本書中,讀者可從多元角度來培養「因人而異」、「見仁見智」的思辨能力,進而建立具個人見解的思維觀點,而非隻是依循傳統、墨守成規,隻求「標準答案」的思考邏輯。
「春鞦重人、大易通變」。本書具有深刻的人性關懷,延續春鞦精神與易經窮變通久的思想。作者懷著憂時濟世的人文關懷精神,提齣曆史的三次巨變,第一次是從仰韶時代到龍山時代,第二次巨變是春鞦戰國到秦漢時代,第三次巨變則是鴉片戰爭到今天。
作者藉由深入探討第二次巨變,分析秦漢英雄人物麵對時代變革的胸襟與處世精神。並以積極正嚮的態度,鼓勵正處在第三次巨變的我們,從曆史脈絡中汲取明哲保身與經世緻用的智慧,培養全方位應變能力,中華文化不講求末日觀,而我們也沒有悲觀的權利,未來曆史的發展完全在我們起心動念之間,麵對第三次巨變中價值觀混亂、人心浮動、社會對立增加的情形,我們隻有一肩承擔起曆史責任,深刻思考人心所嚮,找到解決天下人問題的方式,纔能開創人類文明盛世的新視野。
「感動(化)人心,奉元復性」。本書提齣瞭曆史的三個功用「啓發智慧」、「審時度勢」、「感動人心」,隱含在這三個功用中,還有第四、第五…曆史的功用,其中包括「反求諸己」、「明辨是非」到「奉元復性」。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反求諸己的自省功夫,不僅讓讀者發思古之幽情,更發揮瞭「古為今用」之效,以古人思想來啓發後人智慧;培養明辨是非與撥亂反正的能力,一掃我們心中的迷茫,重顯人類共同價值的澄明。
奉元復性則是迴到人類的根本-「人性」。曆史是「人心人性」的組閤,從「人心人性」來瞭解曆史是最直接、最務本的方式,也唯有迴歸到「人心人性」纔能掌握曆史脈動與規律。曆史本有其規律,在此規律麵前,唯有秉持謙卑、自省、警惕的恭敬心,方能發掘曆史長流中的「真」與「性」。
對於目前身處高科技網路時代的青年,容易抱持追求時尚、隻重當下,去曆史化、流於片麵或單嚮思維,以及自以為是的心態來說,更是一記當頭棒喝。迴顧曆史是要讓我們以古鑑今、擁有超越自我格局的遠見,以及帶領社會前往光明方嚮的改變力,迴應本書提齣在這「格局未定」第三次巨變的當下,此時此刻,我們更需敞開視野與胸懷,順應人性與良知,迴歸中華文化「夏學」的源頭,使華夏文化能對全人類做齣和平貢獻。
推薦序
振聾發聵呂夫子! 颱大MOOC執行長.颱大電機係副教授 葉丙成 上個月,全球最大、最重要的綫上課程網站 Coursera,統計最受華語世界學生歡迎、最多人修習的十門課。結果齣爐後,創辦人 Andrew Ng 教授特彆寫信跟我恭喜,因為前四名的課程全都由我們颱大 MOOC 囊括!這四門課分彆是世浩的「中國古代曆史與人物--秦始皇」、我的「機率」、歐麗娟老師的「紅樓夢」、和世浩的「史記」。四門課中,世浩便獨佔兩門。其中秦始皇課程更是破紀錄的有超過四萬餘人登記修習!在「史記」課程推齣後,好幾位不同地方的學生,在網路上不約而同的述說他們看完第一集影片後「熱淚盈眶」的激動心情。
究竟是什麼樣的老師,竟能有此魅力?光靠網路影片講課,便能讓人「熱淚盈眶」?
初識世浩,約莫就是兩年前此時。當時我在 PTT 看到某位颱大同學發文問大傢:「請問哪位老師的課,是念颱大四年沒修到會覺得很遺憾的?」身為颱大教學發展中心的主管,這個問題引起瞭我的興趣。我仔細的看瞭文章下麵數百篇的推文。其中「呂世浩」這個名字,一直不斷的齣現在推文中,是最多人推的老師。颱大學生們在 PTT 上說他的課是:
● 真的能對自己未來有所影響的一門好課
● 颱大最值得期待的一門通識之一
● 每次上課都有當頭棒喝之感,收獲良多
● 颱大最有價值的一門課
……
要知道在颱大教書,能讓颱大學生心服口服,是很不容易的,遑論讓學生們由衷感動的寫齣上麵的評語。我當下不禁狐疑,這「呂世浩」究竟是什麼人物?怎麼從來都沒聽過,卻又有這麼多學生推薦?我趕緊到網路上查,纔發現他是颱大前一年的新聘老師。這更讓我驚訝瞭!到校纔一年,居然就有這麼多學生的推薦?這傢夥真的很不簡單啊!我下定決心,一定要邀請到他,來跟我們每年新聘的七八十位新進教師們分享他的教學曆程。於是馬上跟世浩聯絡,請他為我們演講。這便是我倆結緣的開始。
還記得那次世浩在對新進教師演講時,我真的開瞭眼界。通常在看彆人演講時,會讓我震撼、服氣的人不多。但是看到世浩的演講,我真的服瞭!他的演講充滿瞭熱情,言語充滿瞭力量,真的振聾發聵!在演講的數月後,我被學校指派擔任颱大 MOOC 執行長,負責製作 Coursera 課程。在思索颱大 Coursera 的開課人選時,第一個浮現我腦海裏的人,便是世浩!
為什麼找世浩呢?除瞭他動人的演講魅力外,我很深刻的感受到世浩對曆史教育,有著極高的熱誠與使命感。世浩曾跟我說過,曆史,在古代是曆代王侯將相的最佳案例分析教材。其角色就好像今日管理學院的 Case Study 教材一樣。古人念曆史,是將史書的某事件看到一半後放下,開始假想自己是那事件中的帝王或臣子,針對該事件做周延的思考並決策。接著再續看史書,看看那事件的主人翁後來所做的決策,與我是否相同?他們的成敗又如何?根據史書中該事件的成敗,個人再來檢討自己思考是否周延?自己決策是否如主人翁般的明智(或愚蠢)?藉由讀史書不斷做模擬決策的過程,個人可以不斷的增進處世、決策的智慧。在世浩的心中,曆史實在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藏!
可是最讓世浩痛心的,是當今曆史教育多偏重記憶、背誦的教學法。這樣的教法,讓很多學子因而對曆史失去瞭興趣。明明是老祖宗留給我們增進智慧的寶藏,卻因為教法的問題而被學子所棄,這叫我們如何不痛心?世浩一直以來的誌業,便是希望改變當今的曆史教育方式,讓曆史成為啓發、增長後人智慧的重要教材。這樣的宏願,讓我非常感佩。也因為這樣,在我們要邀請颱大教授來製作 Coursera 課程時,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世浩。
經過數個月、數百小時的辛苦製作後,在二○一三年八月三十一號,世浩的「中國古代曆史與人物--秦始皇」和我的「機率」終於同步在 Coursera 上綫。這也是全世界第一次有華語的 MOOC 課程上綫。課程一推齣便獲得極大的迴響,颱大 MOOC 也因此成為華語世界中的一流課程品牌。接著世浩所製作的史記係列課程,亦在 Coursera 推齣。推齣後廣受兩岸三地學生的熱烈歡迎。颱大 MOOC 的成功,世浩真的居功厥偉!
在結束瞭「中國古代曆史與人物--秦始皇」的課程後,世浩開始以文字的方式,將課程相關內容寫成瞭這本書。綫上課程的影片固然精采,但文字卻是更為雋永。不管是修過綫上課程與否的朋友,您都能從此書得到許多啓發。見此書如見呂夫子當麵說史,精采無比!
身為一個對教育充滿熱誠的工作者,我何其有幸能與世浩結緣,一同在當今數位學習、MOOC 的浪潮下創造曆史性的教育變革。我相信隻要繼續努力,有一天世浩的宏願必能實現,讓世人重新認識曆史的真正價值:
「曆史是增進我們處世、決策智慧的寶藏」!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想對各位說的話 「中國古代曆史與人物--秦始皇」是在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網路免費公開課程)上的全球第一門中文文史課程,也是針對非文史專業的同學而設計的通識入門課程。而這本書是希望將這門課程的許多內容,藉由文字的形式呈現給各位讀者。因此在開始閱讀前,必須說明這本書的理念和特彆之處。
過去我們所上的許多曆史課程,內容通常是教授大量的曆史知識,課程的重點在於對曆史知識的熟悉程度。但相對地,卻往往不重視這些知識和自己的生命有何關聯?學習這些東西,到底對我們有什麼用?這種上曆史課的方式,其結果便是重記憶而輕思辨,所以大傢也不願意去思考,隻想記下標準答案就好瞭。但曆史學真正瞭不起的地方,正在於「思辨」。強調記憶而忽視思辨,這不但是買櫝還珠,更是莫大的遺憾。
教育,應該是讓人成為知識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奴僕」。
曆史學的本質,就是研究「時」和「變」。時間不斷流逝,世界剎剎更新,上一刻正確的事,未必能適用於下一刻;彆人用來正確的方法,卻未必適用於您。所有的知識,都將隨時而變;隻有能夠運用知識的思辨和智慧,纔是上天賦予人類最寶貴的資産。
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打破曆史思維有「標準答案」這種想法,希望大傢在讀過這本書後,都能打破思想的框框,解放各位的思辨能力。在書中,我會藉由一個又一個的曆史案例,來嚮各位示範學習曆史可以如何思維。但希望閱讀這本書的朋友一定要記得,不要把作者的答案當成是「標準答案」。人文學的本質是思辨,思辨有「好」和「更好」的答案,但根本沒有「標準答案」。
這本書是一門通俗而入門的曆史書,因此我將避免繁瑣的史料考證,由《史記》中的秦始皇故事齣發,嚮各位說明曆史學的有趣和迷人之處,以及和各位一起探討學習曆史究竟對我們的生命可能有什麼樣的用處。
感謝各位讀完這些話,也請各位用接下來的內容,來驗證這本書是否能達成這樣的目標。
呂世浩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