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領先讀曆史7:細說兩宋

中小學生領先讀曆史7:細說兩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曆史
  • 兩宋
  • 中小學
  • 曆史讀物
  • 曆史故事
  • 文化
  • 教育
  • 宋朝
  • 曆史普及
  • 青少年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一起倒轉時光,看看兩宋時期的興盛與衰敗☆


  宋朝上接五代十國,下啓元朝,分為北宋和南宋,閤稱兩宋,是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儒學復興,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其經濟繁盛的程度可說是前所未有的興盛。農業、印刷、造紙、絲織、製瓷都有重大發展,航海、造船的成績亮眼,海外貿易發達。

  不過,這個光榮的朝代卻因為隻知尋歡作樂,忘瞭居安思危,而葬送瞭大好江山。讓我們一起倒轉時光,看看兩宋時期發生的故事吧!

  讓我們一同走進時光隧道,打開中國五韆年曆史文化的寶藏

  《中小學生領先讀曆史》係列共有10冊,自夏商周開始,到清朝結束。內容十分真實的呈現曆史原貌,對於曆史人物有著中肯的評價。除此之外,也涉獵瞭一些民間故事、傳說雜記,不但增添瞭幾分傳奇色彩,也突顯瞭東方特有的韻味。作者略帶趣味、幽默詼諧的講述過往故事,再搭配大量繽紛童趣的彩色插畫,讓每個孩子一翻開書都會趣味盎然,愛不釋手。

本書特色

  快樂讀、輕鬆記,「中小學生領先讀曆史」讓你一讀就通!


  .每頁的幽默插圖,與文字搭配無間,可讀可看,讓人印象深刻,輕鬆記憶。
  .流暢的文字,平易近人的說明,讓人輕鬆讀曆史。
  .詼諧逗趣的漫畫,為曆史故事做瞭最佳的詮釋。
  .豐富新意的編排,讓人耳目一新,體會無壓力的學習。
  .全書看完還有清楚的帝王錶整理,可再次復習各朝代與帝王的更替順序。
  .嚴選朝代事件記憶卡,讓你學習記憶力UP UP~

名人推薦

  曆史專欄作傢★餘遠炫
  兒童文學作傢★馬景賢
  颱北市新生國民小學校長★邢小萍
  鹿江教育基金會董事★張采珍

  ──誠摰推薦──
中小學生領先讀曆史係列 捲六:大唐氣象——盛世與轉摺的史詩 一部帶你穿越韆年,感受萬國來朝的恢弘畫捲。 本書是“中小學生領先讀曆史”係列的第六部,聚焦於中國曆史上最光輝燦爛、最具世界影響力的時代之一——唐朝(618年—907年)。 我們摒棄瞭枯燥的年代羅列和冰冷的官僚敘事,選擇以生動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和深入的文化剖析,為小讀者構建一個立體、鮮活的大唐世界。這是一部關於氣魄、開放、創新與最終宿命的史詩。 --- 第一篇:龍起長安——初唐的奠基與氣度 (618年 - 712年) 本篇聚焦於李淵、李世民等開國君臣如何從戰亂中脫穎而齣,確立大唐的基業,並展現初唐時期兼容並蓄的獨特氣象。 第一章:秦王掃群雄 我們從“玄武門之變”的戲劇性開端切入,深入探討秦王李世民的軍事纔能與政治手腕。重點講述他如何平衡關隴集團與山東士族的矛盾,奠定“貞觀之治”的政治基礎。這不是簡單的權力鬥爭,而是對國傢治理模式的深刻探索。 第二章:貞觀之治:海納百川的帝王術 本章詳述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哲學。我們不再僅僅提及“魏徵直諫”,而是細緻描繪魏徵諫言的實際內容、唐太宗的內心掙紮以及最終的采納過程。通過圖說《貞觀律疏》,讓孩子瞭解唐初法律的寬容與進步。著重介紹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強調唐朝對邊疆民族采取的懷柔政策,展現其真正的“天可汗”氣度。 第三章:武周:一位女皇的政治遺産 繞開簡單的“妖後”標簽,本章客觀分析武則天如何平衡佛教勢力、推行科舉改革、以及她對人纔選拔製度的深遠影響。重點探討她如何利用均田製改革後的土地兼並問題,試圖維持社會穩定。分析她統治末期對朝政的影響,為開元盛世的到來鋪平道路。 第四章:神龍見首:唐隆政變與李隆基的登場 初唐的尾聲充滿瞭宮廷的陰影與權力的交替。本章將講述睿宗朝的動蕩,以及後來的“唐隆政變”,最終引齣那位將要締造“韆古一帝”神話的年輕君主——李隆基。 --- 第二篇:開元盛世:世界中心的魅力 (713年 - 755年) 本篇是全書的高潮部分,細緻描繪瞭唐朝在經濟、文化、軍事和國際影響力上達到的巔峰狀態。 第五章:李隆基的十年:從勵精圖治到驕奢淫逸 本章會對比開元初期的“知人善任”與中後期的“縱情享樂”。重點介紹唐玄宗如何重用姚崇、宋璟等名相,進行整頓吏治、改革均田製和戶籍製度的努力。通過分析唐代成熟的賦稅結構(租庸調製),讓孩子理解國傢財富的來源。 第六章:絲綢之路的黃金時代 長安,這座世界第一大都市,是如何運作的?本章通過模擬一次外國人眼中長安城的遊曆,展示其坊市製度、交通體係和商業繁榮。重點介紹當時流傳到唐朝的異域文化元素,如鬍鏇舞、祆教,以及唐朝對周邊國傢(如日本、新羅)文化輸齣的盛況。 第七章:詩歌的巔峰:盛唐氣象的文學錶達 文學是盛世的鏡子。本章不隻是羅列“李白”和“杜甫”的名字,而是深入剖析盛唐詩歌的時代精神。 李白:展現其浪漫主義的想象力,以及他與宮廷、仙道的奇特聯係。 杜甫:通過《三吏》《三彆》等作品,引導學生關注盛世光環下被遺忘的底層人民,理解現實主義的開端。 王維與孟浩然:解析山水田園詩如何反映士大夫對自然和隱逸生活的嚮往。 第八章:邊疆的陰影:節度使製度的隱憂 盛世的根基往往隱藏著危機。本章重點剖析唐朝軍事體製的演變,特彆是節度使製度的設立初衷及其對地方軍權的過度集中。為下一篇的高潮埋下伏筆。 --- 第三篇:安史之亂與中晚唐的轉型 (755年 - 907年) 本篇聚焦於巨變如何重塑瞭唐朝的社會結構與文化麵貌,展現一個王朝在壓力下如何掙紮求存,並最終走嚮分裂。 第九章:漁陽鼙鼓動地來:安史之亂的爆發與影響 我們用緊張的筆觸還原“漁陽鼙鼓動地來”的震撼。詳細描述安祿山的叛亂如何迅速擊垮瞭曾經不可一世的唐軍。重點分析這場戰爭對人口、經濟和文化中心的毀滅性打擊,以及藩鎮割據的直接後果。 第十章:中晚唐的文化迴響:新舊觀念的碰撞 在戰亂之後,唐朝的文化並未消亡,而是發生瞭深刻的轉嚮。 杜甫的“沉鬱頓挫”:如何成為時代情緒的代言人。 韓愈與古文運動:探討他如何試圖迴歸儒傢正統,重振文風,反對浮靡的文風。 柳宗元與山水文學的深化:在被貶謫的經曆中,對自然與個體命運的哲學思考。 第十一章:宦官專權與朋黨之爭 中晚唐的政治呈現齣高度的內耗性。本章將解釋宦官勢力(如牛李黨爭時期的勢力)是如何架空皇帝,控製禁軍,並乾預朝政的。通過生動的案例(如甘露之變),讓學生理解中央集權的衰弱過程。 第十二章:黃巢起義與王朝的終結 農民起義再次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本章分析黃巢起義的社會動因——土地兼並和藩鎮割據的惡果。最後,簡述硃溫篡唐的經過,以及唐朝在藩鎮割據中走嚮“五代十國”的序幕。 --- 附錄與延伸閱讀 1. 數字看唐朝:唐朝的人口估算、長安城麵積、絲綢之路的貿易量等關鍵數據圖錶。 2. 唐朝的衣食住行:唐裝、唐三彩、飲茶風俗的起源。 3. 一堂地理課:唐朝疆域的變遷與重要邊塞要地介紹。 本書特色: “探秘檔案”:每章設有小版塊,解讀曆史謎團,如“唐太宗的真實身高是多少?”“《長恨歌》背後的曆史真相”。 “曆史現場”:采用大量古代繪畫、壁畫和齣土文物的高清復原圖,讓曆史“活”起來。 “思維導圖”:復雜的人物關係和政治事件用清晰的圖錶梳理,幫助理解因果鏈條。 目標讀者: 9-14歲,對波瀾壯闊的曆史敘事和文化細節感興趣的中小學生。通過閱讀本書,您不僅將瞭解一個王朝的興衰,更將體會到中國古代文明的無限活力與創造力。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引言    1

1 開國皇帝趙匡胤 2
 願獻心肝給皇帝 4
 一覺醒來變成皇帝  6
  杯酒釋兵權  8
  雪夜定策  11
  宋太祖與豆油藕捲  14
    
2 宋太宗滅北漢 16
 金匾之盟 18
 攻剋北漢 20
  急於求成反失敗 22
    
3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宰相 26
 堅持己見的趙普 28
 海産原來是金子 30
  為宋太宗正名 32
 
4 萬世流芳楊傢將 34

 雁門關大捷 36
 楊業戰死沙場 38
  三代名將英雄傳  41
  巾幗不讓須眉  43

5 王小波、李順起義 46
 殺貪官,均貧富 48
 李順做瞭大蜀王 50
    
6 怕打仗的宋真宗 52
 從小信天命的皇帝 54
 寇準力勸真宗親徵 56
  用錢換和平 58
  受天書,封泰山  60
 
7 稱雄西北的西夏 64
 李繼遷詐降 66
 雄心勃勃的元昊 68
 用鴿子作信號 70
    
8 宋仁宗和名臣 72
 節儉仁慈的宋仁宗 74
 鐵麵無私包青天 75
  狄青巧勝儂智高  77

9 慶曆新政和王安石變法 80
 變法前奏麯「慶曆新政」 82
 王安石變法 84
 新法敵不過舊規矩 86
 
10 保守的曆史學傢司馬光 88
 知交變仇敵,皆因變法 90
 司馬光與《資治通鑑》 95

11 女真建立金政權 98
 女真族的故事 100
 生女真完顔部 102
  不願跳舞的阿骨打  103
  北宋贖燕京  106

12 宋末農民大起義 108
 禍害百姓的「花石綱」 110
 漆園誓師,方臘起義 112
 鎮壓起義軍 114
  宋江起義  116

13 靖康之難 118
 膽小鬼皇帝退位 120
 李綱守東京 122
  太學生請願  124
  騙子成瞭神將軍  126
  兩個皇帝做俘虜  128   

14 苟且偷安的南宋 130
 宗澤三呼「過河」 132
 韓世忠阻擊金兵 135
  人人相信「天大聖」  137
  楊麼領導起義軍  138
    
15 嶽飛抗金,秦檜賣國 140
 撼山易,撼嶽傢軍難 142
 嶽傢軍大破金兀術 144
 秦檜賣國 147
  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148
  「莫須有」冤獄  151

16 書生救國不讓武生 154
 虞允文退敵兵 156
 辛棄疾活捉叛徒 160

17 濛古滅南宋 162
 成吉思汗的遺言 164
 賈似道私訂密約 166
  騙子大王賈似道  169
  文天祥護國  171
  張世傑死守崖山,陸秀夫負帝投海  173
  留取丹心照汗青  176

18 輝煌的文學成就 180
 奉旨填詞柳三變 182
 婉約一派李清照 184
  歐陽修改革文風  186
  陸遊臨終留 (示兒)  189
  父子三個文學傢  191
  曠世奇纔蘇東坡  193

19 燦爛的藝術成就 196
 宋代書法四大傢 198
 熱愛藝術的宋徽宗 200
  張擇端與「清明上河圖」  202
  中國又叫「瓷國」  204
 
20 豐富的科技教育成果 206
 瀋括和《夢溪筆談》 208
 改變世界的三大技術 210
  遙遙領先的天文、數學和醫學  212
  宋代的學校和科舉製度  213

帝王世係錶    216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讀下來,感覺就像是聽一位老師講課,條理清晰,重點突齣,但是缺少一些“趣味性”。曆史不應該隻是枯燥的知識堆砌,更應該是一種引人入勝的故事。書中對於兩宋的曆史事件,隻是簡單地敘述瞭其經過,缺乏生動的情節和人物描寫。例如,對於嶽飛的抗金故事,書中隻是簡單地提瞭一下,卻沒有深入描寫嶽飛的英雄事跡和愛國情懷。又比如,對於蘇軾的傳奇人生,書中隻是簡單地介紹瞭他的生平,卻沒有深入描寫他的詩詞創作和人生感悟。如果能加入更多生動的故事和人物描寫,相信這本書會更加引人入勝。而且,如果能加入一些曆史典故、傳說故事、以及民間諺語等內容,相信會更加豐富和有趣。我希望曆史書能像一部精彩的小說,既能增長知識,又能陶冶情操。

评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真的讓我眼前一亮。紙張的質感很好,印刷也很清晰,翻閱起來非常舒服。配圖也恰到好處,既能起到輔助理解的作用,又不至於過於花哨,影響閱讀。不過,內容方麵,我覺得對於宋代的軍事方麵描寫得略顯不足。雖然宋朝以文治著稱,但軍事在國傢發展中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書中對於宋朝的防禦體係、軍隊建設、以及對外戰爭的描述都比較簡略,缺乏深入的分析。例如,對於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書中隻是簡單地提瞭一下,卻沒有深入探討其背後的原因和影響。又比如,對於宋朝與遼、金、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書中隻是簡單地敘述瞭戰爭的經過,卻沒有深入分析戰爭的戰略戰術、以及戰爭對宋朝的影響。如果能增加關於宋代軍事方麵的描寫,相信這本書會更加全麵和深入。而且,如果能加入一些地圖、兵器圖等輔助資料,相信會更有助於讀者理解。

评分

讀完這套書,我總覺得少瞭點“煙火氣”。曆史,對我來說,不應該隻是帝王將相、朝代更迭的冰冷敘述,更應該有老百姓的生活百態,有市井小民的喜怒哀樂。這本書在宏觀敘事上倒是做得不錯,對兩宋的政治製度、經濟發展都有相當程度的呈現,但總感覺像是站在高處俯瞰,缺乏深入到社會底層去感受的溫度。例如,書中提到宋代的商業繁榮,卻很少描繪商人們的具體生活狀態,他們的經營方式、麵臨的挑戰、以及他們對社會的影響。又比如,書中提到宋代的文化藝術成就,卻缺少對當時普通民眾文化娛樂生活的描寫,他們是如何消遣時光的?他們欣賞什麼樣的藝術?這些細節的缺失,讓曆史顯得有些單薄,缺乏真實感。我希望曆史書能像一幅生動的畫捲,既有壯麗的山河,也有細緻的人物,既有宏大的敘事,也有微觀的觀察,這樣纔能真正地走進曆史,感受曆史的魅力。如果能加入更多關於宋代社會風俗、民生疾苦、以及普通人故事的內容,相信這本書會更加引人入勝。

评分

我本身是曆史係的大學生,所以對曆史書的要求比較高。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嘗試用一種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講述兩宋的曆史,對於中學生來說,應該比較容易理解。但是,我覺得它在學術性方麵還有待加強。書中有些觀點缺乏嚴謹的考證,有些結論過於武斷,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持。例如,書中對於宋朝的政治腐敗問題,隻是簡單地提瞭一下,卻沒有深入分析其原因和錶現形式。又比如,書中對於宋朝的經濟結構,隻是簡單地描述瞭其特點,卻沒有深入探討其內在矛盾和發展趨勢。作為一本曆史書,應該注重學術的嚴謹性和客觀性,不能隨意地進行主觀的評價和判斷。我希望作者在寫作過程中,能夠更加注重史料的考證和分析,避免齣現學術上的錯誤。同時,也希望作者能夠引用更多的學術研究成果,讓這本書更具學術價值。

评分

我買這本書主要是為瞭給孩子補習曆史,希望他能對中國曆史有更深入的瞭解。總體來說,這本書的質量還是不錯的,內容比較全麵,涵蓋瞭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麵。但是,我覺得它對於宋朝的社會生活描寫得不夠細緻,缺乏對當時普通民眾生活狀態的還原。例如,書中提到宋代的城市生活,卻很少描繪當時城市的街景、店鋪、以及人們的穿著打扮。又比如,書中提到宋代的飲食文化,卻缺少對當時人們的飲食習慣、菜肴種類、以及烹飪方式的描寫。如果能增加關於宋朝社會生活的描寫,相信會更有助於孩子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文化氛圍。而且,如果能加入一些圖片、插圖、以及漫畫等輔助資料,相信會更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希望作者在後續的版本中,能夠更加注重對社會生活的描寫,讓曆史更加生動和形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