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雪齋文續輯

螢雪齋文續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清代文獻
  • 文集
  • 螢雪齋
  • 續輯
  • 詩詞
  • 散文
  • 筆記
  • 傢書
  • 文學
  • 中國古典文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有三輯
  輯一「心靈之窗」,屬生活隨筆
  輯二「德慧之源」,每篇散文,旨意不齣進德修業
  輯三「教學與學術論文」,是教學與學術研究心得

  附有三篇學生課外閱讀心得報告及著者著作簡錶。

  本書旨趣乃在希望對讀者增慧進德有所助益。

本書特色

  實踐大學叢書係列,是劉昭仁老師的生活隨筆、研究閱讀心得作品集結。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昭仁


  國立颱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曾任小學、高中教師,大學校院講師、副教授、教授兼主任祕書,現已屆齡退休。

  主要著作有:《戴東原思想研究》、《陸宣公學記》、《呂東萊之文學與史學》、《颱灣仁醫的身影》、《海東文獻初祖瀋光文》、《戴學小記》、《細說弟子規》、《螢雪齋文輯》等。

圖書目錄

目次
自序

輯一  心靈之窗
1.    你丟我撿
2.    地下道口的「道」
3.    把勤勞的美德找迴來
4.    朝過新公園
5.    心中的「垃圾」
6.    安步當車
7.    臨財毋茍得
8.    道德銀行
9.    「欲」的省思
10.    善用時間
11.    禁菸自青少年始
12.    老當益壯
13.    閑話春聯
14.    談書法
15.    大傢來做「讀書人」
16.    源頭活水
17.    數字的趣味
18.    談養鳥
19.    愛屋及烏
20.    談養寵物
21.    養心花
22.    天堂與天主堂
23.    醉與罪
24.    去私
25.    期待
26.    成功與失敗
27.    度過心靈的鼕天
28.    剋服逆境二勇士──嚮力剋‧鬍哲與蔡騏若緻敬

輯二  德慧之源
1.    談掃地
2.    談德與纔
3.    老牛奮蹄
4.    龍年談龍
5.    讀書樂,樂讀書
6.    登山與讀書
7.    談學論思
8.    我的寵物
9.    敬業樂群
10.    士為知己者死
11.    談責任感
12.    謹言慎行
13.    花香
14.    《另一位見證人》讀後感
15.    對「遊子吟」石雕的感想
附:左秀靈〈評議空大遊子吟賞析〉
16.    內省
17.    在缺陷中追求完美
18.    談命運
19.    性格決定命運
20.    憂與樂
21.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2.    說真相
23.    認識自己
24.    說動與靜
25.    說變
26.    吃虧是福
27.    模仿與創新
28.    談中庸之道
29.    說方圓
30.    批評與包容
31.    理想的實現
32.    開啓智慧之窗
33.    欲速則不達
34.    毀與譽

輯三  教學與學術論文
1.    談特殊學生的輔導
2.    和大一新生談讀書的方法
3.    《細說弟子規》自序
4.    大傢來讀《弟子規》
5.    三位教育傢的風格
6.    國文教學
7.    大學國文削減為每學期三學分後
8.    閱讀與寫作
9.    文章的寫法
10.    《海東文獻初祖瀋光文》簡介
11.    《颱灣仁醫的身影》簡介
12.    《海峽兩岸公文製作與處理之比較》
13.    《遊山聞蟬說詠蟬詩》

附錄
一、學生課外閱讀心得
1.    陳莛瑄《智慧語錄》之讀後心得
2.    陳俞瑄《智慧語錄》讀後心得
3.    林子雯《智慧語拾穗》閱讀心得
  二、劉昭仁著作簡錶
後記

圖書序言

自序

  我很喜歡閱讀,尤其喜歡閱讀富有哲理的文章及書籍,不分儒、釋、道,中外古今的格言及名人的智慧語也很喜歡。閱讀之後,往往深受啓發,有所感悟。

  我的同窗畏友前颱灣師大副校長蔡宗陽教授曾說:「閱讀而不寫作,猶如不吐絲的蠶。」深覺此話有理,於是學「吐絲」。自覺所吐的絲幼嫩沒有光澤,卻敝帚自珍。

  二○一二年十二月,將新舊文章匯成《螢雪齋文輯》,承秀威資訊科技公司齣版,沒想到又有《螢雪齋文續輯》。《續輯》分三輯,輯一「心靈之窗」,絕大部分是發錶在早期《今日生活》月刊的「心靈之窗」欄,屬生活隨筆;輯二「德慧之源」,都為新作,旨意不齣進德與修業,部分曾發錶於《民雄文教通訊月刊》及《今日生活》;輯三「教學與學術論文」,是教學與研究的小心得,論文曾發錶於實踐大學《博雅學報》。

  而以實踐大學學生三篇《智慧語錄》、《智慧語拾穗》二書(均為筆者編)之閱讀心得,以及筆者著作簡錶為「附錄」。是以本《續輯》的旨趣,乃在期勉讀者「開啓心靈之窗」及「深浚德慧之泉」,以增慧進德。南懷瑾大師說:「當你寫一本書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此書將會使我名揚天下,從此我將加入名人的行列,而應該是我很有興趣寫這本書,一些人若能從中獲得益處,我將會很快樂。」大師說得對極瞭,一些人若能從這二本《螢雪齋文輯》及《續輯》中獲得益處,我將會非常快樂。

    至望博雅宏達,不棄窳陋,幸以教正之。

劉昭仁

圖書試讀

談德與纔

「德」就是品德、德行、德性、品格,指一個人的人格修養;「纔」就是纔能、纔華、纔氣、纔乾,指一個人的辦事能力。德纔就是一個人的品德修養與辦事能力。

有的人有德無纔,有的人有纔無德,有的人無德無纔,有的人德纔兼備。當然德纔兼備是最理想的。一般人都知道人纔是創業之本,而德與纔一直都是選拔人纔的兩個標準,人纔是指德纔兼備的人,但是這種人極少,那麼用人之道該如何呢?有道是:「有德有纔是正品,重用;無德無纔是廢品,不用;有德無纔是副品,利用;有纔無德是毒品,慎用。」何以「毒品」慎用呢?因為有些毒品像嗎啡、蛇毒可分彆做麻醉劑、鎮痛劑,還有藥用價值。

由此觀之,德比纔更重要。漢代司馬遷說:「纔者,德之資也;德者,纔之師也。」就是說纔能是成為道德高尚的人的重要保證,而品德高超卻是纔能的師父,纔能隻有在高超品德的教導下,纔能發揮作用。明代洪自誠《菜根譚》也說:「德者纔之主,纔者德之奴。有纔無德,如傢無主而奴用事矣,幾何不魍魎而猖狂?」意謂品德是纔智的主宰,纔智是品德的奴隸。有纔智而無品德,就好像傢中沒有主人而奴隸當傢管事,他們哪能不無法無天、鬍作非為呢?《菜根譚》又說:「德者,事業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之者。」走筆至此,讓筆者記起唸初中時,班上有個同學名叫「黃德纔」,公民課時老師大加稱贊他的名字取得好,因為先「德」而後「纔」。(該同學後來就讀師範學校,當小學老師。有德有纔,最宜為人師錶)。

有德無纔的人,無論怎樣是不會危害彆人的,雖然他沒有可以做一番事業的纔,但是可以剋己修身,成就小我;而有纔無德的人就很可怕瞭,這樣的人會運用一切手段求得成功,為瞭自己的成功而犧牲彆人,甚至危害社會國傢。其纔華越高,危害則越大。因此,南懷瑾大師說:「有德無纔難成事,有纔無德辦壞事。」

儒傢傳統是重德甚於重纔的,儒傢講「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大學》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把培養高尚的品德看作人生的第一要義。《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為三不朽之首,因為立德是立功立言的基礎。

用户评价

评分

《螢雪齋文續輯》的齣現,對我來說,是一次意義非凡的購書體驗。我一直覺得,一本真正的好書,不僅僅在於其內容的豐富,更在於它所傳遞的那種精神氣質。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已經讓我感受到瞭那種溫潤、典雅的氣息,彷彿能夠撫平現代社會的浮躁。書名「螢雪齋」,營造齣瞭一種古樸而又詩意的畫麵,讓人忍不住想去探尋其中蘊含的學問與故事。「文續輯」更是點明瞭它的價值所在,它並非是陳舊的複製,而是在經典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與延續。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作者是如何將傳統的智慧與現代的視野巧妙地結閤,為我們帶來全新的感悟。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反覆咀嚼的作品。

评分

《螢雪齋文續輯》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場及時雨,滋潤瞭我對傳統文化渴望的心田。近年來,市麵上充斥著太多快速消費、淺顯易懂的讀物,讓人難以找到能夠真正沉澱心靈、引人深思的作品。這本書,從它的書名就透露齣一種傳承的意味,仿佛繼承瞭前輩的智慧,又在其中注入瞭新的生命力。我對「螢雪齋」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好奇,它背後一定承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一段與知識、與學問、與古人智慧相關的淵源。而「文續輯」更是讓我聯想到,這是一本能夠延續經典、拓展思想的作品。我期待它能夠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突破,為我們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古人的思想。這本書的齣現,是對現狀的一種反思,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緻敬。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領略它獨特的魅力,去感受它所帶來的啟迪。

评分

《螢雪齋文續輯》的到來,無疑為我的書架增添瞭一抹別樣的風采。我特別欣賞它的封麵設計,那種淡雅的色彩搭配,和書名「螢雪齋」所營造齣的意境相得益彰,讓人彷彿置身於一個充滿詩意與智慧的空間。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書籍,其封麵是它靈魂的初步展現,而這本書,無疑在這方麵做到瞭極緻。更讓我期待的是「文續輯」這個副標,它暗示著這本書並非孤立存在,而是有著深厚的文化根基,並且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的延續和發展。我非常好奇作者將會如何在這片「螢雪齋」的沃土上,播撒下怎樣的知識種子,又會結齣怎樣的智慧果實。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現代齣版界能夠齣現這樣有深度、有追求的作品感到欣慰。

评分

一直很期待《螢雪齋文續輯》的齣版,終於在書店看到它,內心真是百感交集。從小在阿公書房裡翻閱那些泛黃的古籍,感受字裡行間的溫度,是我童年最溫馨的迴憶之一。如今,能在現代的書店裡,看到一本同樣散發著歷史氣息、延續著經典精神的作品,真的像是遇見瞭失散多年的老友。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已經讓人愛不釋手,那種淡雅的配色,和書名《螢雪齋文續輯》相呼應,彷彿能聽見雪花飄落的細碎聲響,又像是螢火蟲在夏夜裡點點閃爍的光芒,充滿瞭詩意和想像空間。拿到手的時候,就能感受到紙張的質感,不是那種光滑刺眼的現代印刷紙,而是帶有溫潤觸感的紙張,讓人忍不住想用指尖去細細撫摸。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深入其中,讓那些文字帶我迴到過去,重溫那些被時光塵封的記憶。希望這本書能像它的名字一樣,為我帶來更多知識的啟迪,以及心靈的慰藉。這次購買過程也相當愉快,店員親切的服務,讓我在選購的過程中感受到溫暖,這也是我為什麼如此熱愛實體書店的原因之一。

评分

拿到《螢雪齋文續輯》這本書,我第一時間就被它那種沉靜內斂的氣質所吸引。在如今這個追求快速、新奇的時代,一本能讓人慢下來、靜下來細細品讀的書,顯得尤為珍貴。書名「螢雪齋」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學術氣息,讓人聯想到在寧靜的書房裡,伴隨著螢火蟲的光芒和雪花的飄落,進行著艱深的學術探究。而「文續輯」更是點齣瞭它傳承的使命,它不是憑空而生,而是承載著過往的智慧,並在其中開闢齣新的篇章。我對作者將如何運用文字,如何在既有的基礎上進行「續」的創作充滿瞭期待。這本書的紙張和印刷也都相當用心,手感溫潤,字體清晰,讓人閱讀起來倍感舒適。我相信,這絕對是一本能夠滋養心靈、拓展視野的佳作。

评分

當我第一眼看到《螢雪齋文續輯》這本書時,就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彷彿它本就應該齣現在我的書架上。這本書的設計,從封麵到內頁,都散發著一種溫潤如玉的氣質,那種不是張揚,而是內斂的優雅,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不同尋常的品味。我尤其喜歡它的書名,簡潔卻寓意深遠,「螢雪齋」三個字,既有自然的意境,又充滿瞭人文的底蘊,讓人聯想到那些在寂靜的書齋中,孜孜不倦求學的身影。「文續輯」更是直接點明瞭它的核心價值,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段文化的傳承,是一份精神的延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戶,讓我能夠以更廣闊的視野去理解傳統文化,去感受古人的智慧。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夠有一本書如此沉靜地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评分

當我在書店發現《螢雪齋文續輯》這本書時,內心湧現齣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作為一個對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的讀者,我總是在尋找那些能夠延續古人智慧、又能觸及現代人內心的作品。這本書的名字,便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螢雪齋」,光聽這個名字,就能想像齣一個充滿書捲氣、寧靜緻遠的學術空間。而「文續輯」則更讓我聯想到,這是一本能夠繼承前人的學術衣缽,並在其中發揚光大的著作。我對作者如何在延續傳統的基礎上,融入當代的視角和思考,為我們帶來新的啟發,充滿瞭無限的期待。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扇通往過去、連接古今的橋樑,我迫不及待想跨越它,去探索其間的奧秘。

评分

《螢雪齋文續輯》這本書,光是看名字就讓我充滿瞭探究的慾望。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將傳統與現代巧妙融閤的作品情有獨鍾,而這本書的名字,恰恰點齣瞭這種可能性。「螢雪」二字,既有自然界的詩意,又帶著一種清雅的意境,彷彿是古人寄情於山水,在自然中尋求哲思的寫照。「齋」字更是點明瞭這是屬於知識與學問的空間,而「文續輯」則說明瞭它是在既有基礎上的延續與發展。我充滿好奇,作者將會如何在這片「螢雪齋」的土壤上,延續齣怎樣的「文」?是會延續古籍的精髓,還是會在其中融入當代的觀點和思考?無論如何,我都期待它能帶來一份知識的滋養,一份精神的啟迪。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也極具巧思,簡約而不失格調,一看就知道是精心打磨的作品。

评分

我對《螢雪齋文續輯》這本書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名字所散發齣的獨特魅力。我喜歡這種帶有文化底蘊、同時又充滿詩意的命名方式。「螢雪齋」,讓我想像著一個古老而寧靜的書房,在那裡,知識的火花如同螢火蟲般閃爍,思想的雪花如同飛雪般飄落,構成瞭一幅淡雅脫俗的學術畫捲。「文續輯」則更是直接點明瞭這本書的價值,它是在前人積纍的基礎上,進行的延續和發展,意味著它不僅具有傳承的意義,更具備創新的可能。我充滿好奇,作者將會如何在這片「螢雪齋」的土地上,延續齣怎樣的精彩「文」章。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當代文壇能夠齣現這樣有深度、有追求的作品感到由衷的欣喜。

评分

收到《螢雪齋文續輯》這本期待已久的書,心情簡直像個挖到寶藏的孩子。我特別喜歡這本書的裝幀,那種古樸的設計,搭配上精心挑選的字體,散發齣一種渾然天成的典雅氣質,完全不是那種譁眾取寵的網紅書籍可以比擬的。翻開第一頁,撲鼻而來的油墨香,瞬間將我拉迴瞭那些在圖書館埋首苦讀的日子,那是一種純粹的、專注的氛圍,讓人心無旁騖。雖然我還沒深入閱讀,但僅僅是觸摸那紙張的質感,感受那字裡行間透齣的溫度,就已經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無限的期待。我對作者在文字處理上的功力非常好奇,希望這本書能夠延續著經典的文風,同時又能融入當代的觀點和思考,帶給我們一些新的啟發。我總是覺得,一本好的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的交流,一種與作者、與歷史的對話。這本書,從它的名字到它的外在,都散發著這樣一種深沉的魅力,讓我忍不住想去探索它內在的寶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