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亮的光在心上,最寬闊的視野在心底。
李堯,颱灣登山怪傑李小石的長子,從小弱視,經曆十多次手術,左眼完全看不到,右眼視力隻有0.01。他繼承父親幽默開朗的個性與對文學的熱愛,持續以有聲電腦進行創作。本書是李堯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書中主角「林敬堯」的心境與遭遇,真實反映瞭一位視障青年的奮鬥、寂寞與狂想,他因為視力問題,從小就讀啓明國、高中,在特殊教育的環境成長,進入大學纔發現自己與「社會」的脫節,但他始終坦承接受視障的限製,理解人情冷暖、熬過失戀打擊,幾經努力終於通過教師甄試,獲得正式教師資格,成為一位「盲」著春風化雨的教育工作者。
在他筆下,盲人的手杖變身魔法神棍,讓他勇闖大馬路時能隨手一劃,消災解厄;被告知左眼失明時,他安慰爸爸從此是小飛俠裏的虎剋船長;對於愛情,更是毫無保留地全力追求,為女孩彈奏貝多芬《月光》,縱使兩人永遠不可能在一起。
本書特色
全書十四萬字,由二十八篇小故事組成,作者以直敘法娓娓道來,生動活潑的筆法,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包含視障者點字讀音造成「同音異字」誤會連連的樂趣,也有作者將深埋心底的戀情緩緩道來的哀傷,不僅是視障教育的參考書,也是年輕人的生命探詢之書。
名人推薦
王文華(作傢)
李秉宏(颱灣第一位盲人律師)
林錦城(中華民國佑明視障協進會理事長)
林慶仁(颱南大學特殊教育學係教授兼視障教育與重建中心主任)
曾怡惇(颱南大學特教係教授)
張簡玲娟(高雄市立仁武特殊教育學校校長)
謝發財(財團法人愛盲基金會視障服務處處長)
作者簡介
李堯
1982年生於颱灣基隆;父親李小石,人稱「登山怪傑」,曾背負媽祖金身攀登珠穆朗瑪、馬納斯鹿、乾城章加、洛子峰等世界極峰。因視障緣故,中學六年就讀颱北啓明學校,畢業後考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主修國文,輔修特教,並取得國立颱南大學特殊教育碩士學位,現為高雄市立仁武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專任教師。
大學時代開始創作,參加校內文學奬競賽,曾獲新詩第三名及古文佳作的成績。對於各類文體:新詩、古詩、散文、小說、歌麯歌詞均有創作興趣;作品散見於《海鷗詩刊》、《國語日報》、《高雄青年文學雜誌》,曾獲高雄縣特殊教育宣導月徵文教師組特優、宜蘭教師會「書寫黃春明」徵文佳作、新竹市勞工局徵文佳作;靖娟基金會、生命藍海教育基金會等徵文競賽,獲佳作與入選的肯定,並長期以筆名「羽白」在「辰-udn部落格」發錶文學創作;電子信箱ml3823@yahoo.com.tw。
(推薦序)
最亮的光在心上 王文華
真正的視野,是心的視野 謝發財
將曆練化為一麵明鏡 林錦城
視障教育的參考書 林慶仁
與光同行 曾怡惇
微笑看人生 張簡玲娟
個人自傳,原來也可以很詼諧 李秉宏
(前言)希望永遠不滅
綠色怪物
配眼鏡
懊惱的球類運動
青色的眼睛
心驚肉跳的手術
殘障手冊
步入盲校
親如父母的啓明教師
「看不見」依然神乎奇技
孤身前往的眼科門診
戀母情結
我的眼睛是虎剋船長
再返啓明
無言的生離死彆
相會背後的難堪
患得患失的大學麵試
第一次的盲目接觸
電話綫上的意外戀情
並非誰的錯
天使嚮光飛行
神棍闖校園
感恩有事做的大五實習
齣師遠甄風雨聲
盲著當個好老師
抹布上的汗水
放學鍾響前
食的誘惑
沒有開始的故事
序
真正的視野,是心的視野
本書輕鬆真實的呈現在視障特教體製下,一個低視能學生的真實樣貌,從學習到生活到生存的解析,作為視障服務工作者,我很能同理那看似樂觀熱情下對於體製不得不的泰然,完全進入作者幽默寫實的文字中,可能不經意忽略,潛藏在字裏行間所欲揭露體製下的無奈處境,作者幽默地觸探著值得省思的議題。
教育體製建構下,一個視障者必須不斷努力地成為一個符閤體製的視障者,以滿足特殊教育與社會的集體期待,然而真實情境中,教育者很少協助視障者去瞭解自己,於是在還不知如何成為一個人的同時,就努力地成為一個視障者。而我們關心他的「視障」遠大過他的個人主體,於是有權力的人未經同意的取得「視障者」的詮釋權,然後我們開始習慣用「視障者」稱呼他、理解他、定義他,甚至歧視他們,隻因為他是視障者。
刻意強調特殊化的論述,先將視障教育邊緣化,然後再用迴歸主流的大旗召喚著邊緣處境的孩子迴歸主流,而什麼是主流誰又是主流的決定權,從來不在視障者身上,這主流與邊緣往返的適應與後續融入社會的遭遇,最後都得由視障者自己承擔。不論升學或就業,在特殊化的過程都不能忽略個彆化的真正意義;在迴歸主流環境的過程中,更不能忽略個彆化的特殊意義,當我們期許視障者要走進社會時,我們社會準備好瞭嗎?製度性的障礙與不友善,纔是阻礙視障者融入社會的原因,如果作者沒遇到製度上的限製,我實在不認為他是個視障者。
迴歸到傢庭教育,就可以理解作者何以活潑幽默的麵對生活,悲觀的父母很難教養齣樂觀的小孩。長期接觸高山峻嶺的父親,自然開展瞭作者心胸的寬敞度,父母把對眼睛疾病擔心的壓力,轉化到對於作者教育學習的開發上,在這對父母眼中,他隻是一個視力不好的人,沒有特權也沒有歧視,也沒讓自己的擔心,成為限製小孩發展未來的可能,尊重並陪伴小孩麵對人生的各種過程與壓力,不斷地在身教與言行中,去開展小孩的心胸與視野,豐厚瞭作者的內涵深度與正麵迎嚮問題的勇氣,這是關心視障孩子的父母應該去思考的議題,自身的傢庭教育企圖影響與啓發孩子什麼,這都將成為孩子積纍的滋養,會跟著他走進學校、社會、世界,並成為他麵對未來的能量與勇氣。
關心視障處境者,不論是傢長、老師、社工,應該要迴歸本質上的思考,任何服務真正想要促成的結果是什麼,是在成就自己的專業想像,還是發展視障者的主體意識,當幽默樂觀的作者用「神棍」形容白手杖並選擇性的使用,我們能否接受這樣的他,而不評論他心理素質還不夠健康,所以不敢承認自己是視障者?作者麵對生活與生存的態度,完美傳神的演繹著「真正的視野,是心的視野」。
謝發財
(本文作者為財團法人愛盲基金會視障服務處處長)
序
最亮的光在心上
好一個青春的故事!
男孩念書、考試、纍到站著也睡著、麵試時患得患失。
男孩戀愛、失戀、用MSN把妹、看著心儀的女孩跟前男友重修舊好。
這故事你我都有過。唯一不同的是:這故事中的男孩,看不到。
李堯的眼睛看不到,但心卻看得很清楚。他用青春洋溢的文字,記錄他從小學到就業,一路走來的痕跡。
李堯寫這故事,有三點打動瞭我。
首先,他描述眼疾,不帶悲情。甚至用幽默的場景,消遣自己的視力。比如說因看不清而誤闖女生宿捨,或是坐椅子時坐到彆人身上。
其次,我喜歡他追求愛情的熱情,絲毫不因眼疾而退縮。跟你我一樣,他也會「作替靜純剪腳趾甲的美夢……」「巴望著女同事幫我作CPR……」。書中戀愛的片段,就像任何一個男生的青春日記。視力,不是問題。
但李堯並不逃避視力的問題。這故事動人的第三點,是他坦誠麵對視力給他的限製。視力影響瞭他的人際關係。對於視障,他寫到:「沒有人不在乎,隻有不知道,沒有不在乎。」另一段:「然而瞭解歸瞭解,他們卻未必想與我互動。」
所以李堯不是盲目地樂觀,他清楚知道人情冷暖、視障心酸。但知道後,選擇用樂觀的態度,來生活,來寫作。
這一點,是這本書,送給盲眼人和明眼人的禮物。
誰沒有障礙呢?有些障礙,彆人看得齣來。有些障礙,可以掩藏得很好。不管障礙在眼睛、耳朵,或內心,我們都必須與它共存,走過一生。那麼這一生,我們是要「嚮光飛行」,還是自暴自棄?
讀完書,我一直想起故事中有一段,寫到李堯和朋友到「毒龍潭」(一條被廢水汙染的小溪)劃船。他們劃啊劃,李堯低頭找魚,然後眼鏡掉進水裏。
我把這一段,當作李堯、你、我的人生寓言。我們都在某一條「毒龍潭」上,努力嚮前劃。水被汙染、水中無魚、我們隨時可能失去賴以為生的槳或眼鏡。但沒關係,活著,繼續劃就對瞭。
因為「天使」,其實都在人間。真正的「飛行」,就在那一次又一次的劃行。最亮的「光」,不是太陽,而在你我的心上。
王文華
(本文作者為知名作傢)
前言
希望永遠不滅
記得自己還小的時候,希望的事物很多,最大的希望是去醫院檢查眼睛,醫生會說我狀況很穩定。小學時是在母親駕駛鄰座,看車窗外縱橫延伸的道路兩側,前方來去無定的車流希望著;再大一點,上瞭國中,則在人群擁擠,常常站在沒有座位的車廂內希望著;三歲的童年就動瞭第一次刀,比起以後十多次手術,那時真的不算什麼,五歲以前的事我幾乎忘瞭,圍繞我的醫護人員像群從地獄冒齣的綠皮膚惡鬼,我在手術颱上躲避翻滾,哭得聲嘶力竭,不曉得他們用瞭多少糖果把我騙進來,當我發現狀況不妙,已是舉目無親、腹背受敵,他們朝我漸漸逼近,隨即我就人事不醒。
起先一直以為是睫毛倒插的關係,使我覺得眼睛不舒服常去揉它,造成眼睛的感染,連帶影響到視力,小學時又分彆動瞭第二次和第三次睫毛倒插手術,近視加深,情況卻未見改善,父母親臉上的憂色愈來愈濃,我似也感到山雨欲來的壓力,但當時的我仍是不知愁滋味的年紀,齣診所後,色彩繽紛的事物湧來,快樂和笑聲迅速將淡如雲絲的壓力帶走。
每迴去看眼睛,等候看診時,父親常指牆壁上拼圖般密密麻麻有關視力保健的海報告訴我,要好好照顧眼睛;一次,他指嚮拍有兩幅閃爍藍光圖片的宣導海報慎重說:「這種叫『青光眼』的眼睛疾病很可怕,一得到眼睛都會瞎掉,我們傢隔壁的於北北就是得青光眼,眼睛纔看不見,你要好好愛護眼睛,不然就會得青光眼。」
記得當時我盯著圖片裏青幽幽的藍,頭一迴有股背脊生涼的膽怯,倒不是因為我聽見得這種病眼睛會瞎掉,那時我自認為視力並沒父母說得那樣嚴重,而是圖片中那種藍,使我聯想到恐怖片裏,妖魔鬼怪齣現時的雙眼,通常不是紅的、綠的,就是藍的,一個人如果眼睛會發齣青色藍光,將是多恐怖的事,我纔不要呢!那天醫生檢查完我的眼睛,將父親請到一邊,嚴肅地說道:「李先生,我懷疑你兒子有青光眼的問題,你可能要帶他去颱北的大醫院進一步檢查。」
動瞭第一次青光眼手術,我纔明白什麼叫真正痛苦的手術,這是我第四迴為治療眼睛而動刀;自從第一次三歲時無助的哭泣,我就再沒因為動手術而哭過,除瞭想顯示自己的勇敢外,最重要是心底始終有個未曾澆滅,強烈到連我自己都有點不習慣的希望意念,像灰燼中不斷投進的乾柴,總在火苗化作飛煙前及時點燃,就是我相信隻要再動這次手術,我的眼睛必會好轉,這一定是最後一次手術,最後一次……但每當我孤身一人被推進開刀房的長廊,父母親均在不能跨越的自動門外,我仍緊張得額上冒汗,即使這兒空調比醫院任何地方來得更涼爽、更為清潔,我卻有股被遺棄的感覺。
車窗外的天色已晦暗不清,圓山飯店的燈火隱隱懸於斜前方的夜幕中,606公車昏昏欲睡的光綫照齣我奔波的疲憊,眼壓似乎又在升高,我看見眼內彩虹光圈隨車身顛簸騷動,像思緒憂慮眼睛狀況的陰晴不定──它會不會就這樣一直下去,直到看不見為止?上國中後為保護視力,我進入颱北啓明學校就讀,檢查眼睛的事變成我孤身的工作,倒不是父母不願陪我,是我不想讓他們那麼麻煩,潛意識中不希望他們一直聽見負麵消息,其實我始終畏懼獨自搭公車,我害怕錯過車班,攔錯公車,害怕下錯車站,害怕站在車牌下無止盡的等待。
就讀盲校後,我迷上打籃球,也許是球稍大的關係,我比較少漏接,就算漏接也能及時補救;本以為盲校裏大傢都看不見,僅有我眼明手快,再不濟也比他們強些,有股「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自鳴得意,豈知盲校絕非個個眼盲,大多數學長同學均為弱視,弱視同學又因病況不同,視力也有所分彆,籃球場上一較量,方知視力不佳仍能身手矯捷、百發百中,比起常人自是不足,比起我這隻三腳貓卻遊刃有餘。
那日我與學長比拚力氣,他在抓緊我雙手時,指尖無意擦掠我左眼,由於擔心玩的時候把眼鏡弄壞,當時我沒戴隨身不離的近視眼鏡,隻覺左眼有點微微刺痛,也沒在意,鬍亂用室友毛巾擦擦就算瞭。是夜左眼開始很不舒服,頻頻淌淚流膿,我以為忍忍睡一覺就會好,沒驚動宿捨輔導員,待到次晨起身,發現左眼前一片模糊,連同右眼也疼得張不開,纔惶恐萬分打電話給父親說:我眼睛看不見瞭。還記得他氣急敗壞趕到學校時,講齣那句令我聞之心碎的話:「送你來讀啓明學校是為瞭保護你的眼睛,你……你卻在這裏丟掉你最奢侈的視力,嗚……」他再也說不下去,雙手揮擦和他憤怒時一樣澎湃的淚水;如果說我會因為這件自己的疏忽而懊悔,倒不如說我是因為讓父親傷心而深感自責,麵對醫生宣判左眼失明的當下,我曾手足無措、百感交集,然而那隻是種很短暫的情緒。
齣院後拿書一看,終於明白什麼叫作「生動活潑」的文字,它們實在太活潑也太愛動,活潑愛動到像百來隻無頭蒼蠅在紙頁上亂竄。我變得必須先把眼鏡取下,貼近書本纔能看清楚寫些什麼,書寫作業也是一樣,不過寫著寫著就從山頂寫到深榖,我無法橫行整齊書寫,每迴都得先畫綫分行;平常活動依然戴上眼鏡,脫脫戴戴自然麻煩,久瞭也就習慣。然而我奇異的讀書姿勢卻引起遠在鄉下外公外婆的憂心忡忡,對颱灣傳統的農村居民而言,眼睛看不清楚就叫近視,認為戴上眼鏡就會好,戴上眼鏡還看不清楚的就叫瞎子,是悲慘、不能嫁娶,沒有前途的可憐人。
我對親人之於我的疼惜,一則點滴銘記,一則也深感睏惑:為什麼人變視障,大傢對他的未來都這麼悲觀?我立定考上明星高中,考上公立大學,當時我隻能想到考上公立大學是足以驕傲的事,同學朋友這麼說,父母親戚這麼說。可是由於自己中段突然變卦想學音樂,想朝音樂專長發展,忽略正課的學習,加之對視障者高中安置測驗的輕忽,自認自己實力充足能輕易應付,閑暇時也懶於加緊功課,驕傲自大的結果自是慘遭滑鐵盧;我還不死心去參加一般生的聯考,最後連誌願卡都不必繳迴去,至於樂器也沒學好,參加檢定的水準都不夠,更不用說高中音樂班的考試,什麼都去做的我,什麼名堂也沒拚齣來,暑假後仍在雷陣雨的天氣,遮遮掩掩迴到啓明校園,隻怪自己當時大言不慚誇下海口,但師長似乎忘瞭,同學好像也忘瞭,大傢依然微笑迎嚮我,歡迎我在啓明繼續高中生活。
受到父親的影響,我決定大學要讀與文史有關的科係,至於音樂,就作為療傷閑暇迎風弄月的心靈友伴。立下未來肯定的目標需要漫長的經曆和猶豫,如同大學甄試前的苦讀一樣漫長,可是一旦目標立定,三年時光也匆匆像翻過的書頁,放榜時,我考上師大國文係,雖然與清大中文的目標有些小小落差,我仍欣喜得神采奕奕,被快樂沖昏頭的我也在當時作瞭個最昏頭的錯誤決定。
由於青光眼的日子久瞭,容易引發白內障;常聽人說,換瞭人工水晶體,白內障與近視狀況都會消失,視力能變好,不用再戴眼鏡。當確定自己考取師大那天,我同時決定接受更換水晶體的手術。
進入大學,我纔曉得視力實際轉變的狀況,比我預期的還要更糟;以前無論右眼震顫如何厲害,隻要戴眼鏡,仍能輕鬆看清迎麵走來的人是誰,甚至是五官輪廓,可是水晶體一換,我卻再也無法掌握來人長相,尷尬情形隨之發生,每當有同學跟我打招呼,總不知道是哪位經過自己身畔,常常叫錯對方名字,最後迫使我隻好對每個嚮我打招呼的同學,都僅以「哈囉」應答。
我盡量在國文係課程上努力錶現,無論書麵報告或口頭報告,都盡力做到能力所及的最好,為拓展自身專業,把握在學充實的機會,我修習特教作為輔係,除瞭為將來齣路預作準備,還深藏我受特教恩惠的一份感念之情。我們可以將它儲放深層角落或用其他建設性的思維將之淡化,更多人是以「不孤獨」來沖淡自己的寂寞,他們悶著頭擠入人群,似穿花蝴蝶在遠近男女間縱橫來去、熱絡交際,如果「不孤獨」能遣散內心的寂寞,也就不該有「麯終人散」的空虛。
畢業後麵臨的第一項抉擇,即大五該去哪所學校實習?對自己來說,如要比較親切輕鬆,自然是迴啓明學校,但啓明的實習,卻可能侷限教甄應試的範圍,隻因特教孩子不單僅有視障一類,更多的卻為智能障礙學生。我隻身前赴南部一所招收視、聽、智三類障礙學生的特殊學校實習,許多視障的學長姊皆在此修成正果,考取正職特教教師。雖然我曉得來年競爭必是更加險峻,但足踏前人腳步,不禁令我信心倍增;我也從特殊學生,變成特教教師,從被服務者,變成服務者。
孤身前往的眼科門診
我朦朧迴神,窗外天際一片晦暗,車頭大燈連著車尾警示燈,紅白交織的光綫在路上形成條奇異長河徐徐前進;我驚愕坐直身體,搭公車時,這種突然坐正身體的反應我倒經常發生,看起來蠻像抽筋或腦袋被雷打到,我滿頭亂翹如鳥巢的捲發大概就是這麼打齣來的。這類反應通常發生於我坐在最後一排中間位子時,因為這個位子兩邊都能坐人,當自己隨車身搖擺開始流口水進入打瞌睡狀態,頸子腦袋就會像長在樹枝的西瓜般左搖右晃,一不小心就晃到人傢肩上,晃到肩上還算小事,萬一此際公車再來個大轉彎就直接親到臉上。
有迴真的睡太死,公車一搖晃,我整張臉幾乎鑽進隔壁乘客的頭發,當我意識過來,眼前僅看見一襲烏溜溜長發,鼻中嗅到清幽的洗發香精氣味,還好這時公車剛來個急轉彎,趕忙裝作不小心的神情:「呃!不好意思,對……對不起。」我狼狽坐直身體,眼觀鼻、鼻觀心,裝齣深自懺悔模樣,其實心裏倒是蠻爽,從適纔眼見滑順宛如留不住半點塵埃的黑亮長發,以及淡淡催人欲醉的幽香芬芳,身旁乘客肯定是轟動地球的絕代佳人。我尚未從美麗想像中甦醒,隔壁我剛不小心褻瀆的「小姐」羞答答、嬌怯怯轉過臉……
「哇!我的媽媽!怎麼是位歐巴桑!」那迴還沒到站,我已嚇得趁司機北北停紅綠燈時跳窗下車。
從那日起,我寜願低頭睡到脖子斷掉,再不敢緊靠椅背左搖右擺,萬一這次不小心親到同性朋友,這下誤會就大瞭;不過坐在中間低頭睡覺倒有個好處,就是要下車的話,隻需張口朝駕駛座方嚮大喊:「司機先生我坐過頭瞭,我要下車!」他緊張用力踩下煞車,你就能從最後一排直接飛到投幣箱,假如司機已順手打開車門,甚至可以直接飛齣車外。
今晚我確實坐在最後一排中間的位子,然則此時嚇醒,既不是腦袋鑽入阿婆的頭發,也並非司機老大緊急煞車,害我高瘦的身體卡在投幣箱,而是隱約覺得自己似乎睡得太愉快,愉快到司機載我去饒河夜市煮成藥燉排骨來賣都不曉得吧!更彆提知不知道公車現在到哪,會不會坐過頭。
這本書名《天使嚮光飛翔:我的盲碌思生活》一齣現,就立刻引起瞭我這個颱灣讀者的注意。原因無他,「盲碌」這兩個字,簡直就是我們現代人生活的真實寫照。每天被各種資訊轟炸,被工作追著跑,很多時候,我們隻是在機械式地完成任務,卻忘瞭為何而齣發,忘瞭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種「盲目的忙碌」,吞噬瞭我們的時間,也掏空瞭我們的精力。然而,「天使嚮光飛翔」的意象,卻給瞭這沉重的「盲碌」注入瞭一抹希望與溫柔。它彷彿在說,即使我們身處睏境,內心依然可以保有翅膀,可以努力嚮著光明飛去。我對書中「思生活」的部分特別感興趣。在這樣一個高壓、快速的社會裡,我們有多少時間能夠靜下心來,好好思考「生活」本身?作者是如何在「盲碌」的夾縫中,找到思考的空間,並且建構齣屬於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學?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在忙碌中保持清醒,如何在迷茫中找到方嚮,如何在疲憊中拾起勇氣的啟示,讓我能從中汲取力量,不再隻是被動地「盲碌」,而是能主動地「嚮光飛翔」。
评分光是看到《天使嚮光飛翔:我的盲碌思生活》這個標題,我就忍不住在心裡默念瞭好幾遍,彷彿這書名本身就帶著某種神秘的引力。作為一個在都市叢林裡打滾多年的上班族,我深知「盲碌」二字是多麼貼切的寫照。每天被各種會議、報告、截止日期追著跑,生活彷彿被一堆待辦事項塞得滿滿的,時間碎片化,思緒也隨之散亂。常常在深夜拖著疲憊的身軀迴傢,卻感到一種莫名的空虛,不知道這一切的奔波究竟是為瞭什麼。而「嚮光飛翔」這幾個字,則像是黑暗中一盞溫柔的燈,燃起瞭一絲希望。它暗示著在看似無止盡的忙碌和迷茫中,存在著突破睏境、尋求成長的可能性。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這樣的「盲碌」狀態下,依然能保有飛翔的勇氣和對光的嚮往?書中是否會分享一些真實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一個個凡人在睏境中如何掙紮、如何堅持、如何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束光?這本書名所傳達的意境,讓我聯想到許多時候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的瓶頸,那種無力感,那種身不由己的感覺,都讓我期待這本書能給予一些力量,一些啟發,讓我們相信,即使身處黑暗,我們依然可以努力伸展翅膀,去觸碰那耀眼的光芒。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天使嚮光飛翔:我的盲碌思生活》,一開始就勾起瞭我強烈的好奇心。身為一個每天汲汲營營、被無數瑣事纏身的颱灣上班族,我常常覺得自己像顆陀螺,被生活推著轉,有時候甚至連停下來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說「嚮光飛翔」瞭。書名中的「盲碌」二字,更是精準地捕捉瞭我近期真實的心境。確實,很多時候我們忙得像無頭蒼蠅,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也不知道為瞭什麼而忙,隻是被一種慣性的動力驅使著,在日復一日的軌道上機械式地運轉。而「思生活」,這三個字又透露齣一種沉澱、一種反思,似乎暗示著作者在這樣忙碌的「盲碌」之中,找到瞭一種觀照內心、尋找意義的方式。我非常期待能在書中找到一些能共鳴的片段,或者是一些能夠啟發我打破現狀、重新定義「生活」的智慧。是不是有某些深刻的人生體悟,能在看似平凡甚至混亂的日常中被發掘?是不是有某種心態的調整,能讓我們在同樣的「盲碌」中,看到不同的風景?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指引,或是至少能點燃我內心深處那一點對「光」的渴望,讓我在忙碌之餘,也能想起生命中還有值得追尋的美好。
评分「天使嚮光飛翔:我的盲碌思生活」這個書名,簡直就是為我這種每天在颱北街頭奔波,為五鬥米摺腰的上班族量身打造的!「盲碌」這兩個字,真的太寫實瞭,太有畫麵感瞭。我常常覺得自己就像一隻瞎眼的鼴鼠,拼命地挖著,卻不知道挖到哪裡,也不知道挖齣來的會是什麼。每天起床睜開眼,就開始被各種訊息、郵件、待辦事項轟炸,彷彿被一條無形的繩索緊緊綁住,隻能按照既定的軌道往前移動。有時候,甚至會懷疑自己,這樣的忙碌到底有什麼意義?是不是永遠都擺脫不瞭這種「盲碌」的循環?然而,「天使嚮光飛翔」這幾個字,又像是一股清流,沖刷著我內心深處的疲憊。它讓我聯想到,即使身陷泥沼,也依然可以懷抱希望,嚮著光明前進。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這樣的「盲碌」狀態下,找到飛翔的勇氣,並且發現那一線「光」的?書中是否會分享一些個人化的經驗,讓我們看到,即使是平凡如你我,也能在日常的瑣碎中,體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並且找到改變的力量?這本書名所營造的對比,充滿瞭張力,也勾起瞭我強烈想一探究竟的慾望,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前進的動力和心靈的慰藉。
评分《天使嚮光飛翔:我的盲碌思生活》這書名,初聽之下就讓我產生瞭強烈的共鳴。在颱灣,尤其是大都市裡,每天有多少人活在「盲碌」之中?我們像陀螺一樣被不停地抽打著,為瞭工作、為瞭生活、為瞭責任,日夜顛倒,身心俱疲。很多時候,連自己到底在忙些什麼,忙到最後會得到什麼,都感到一片茫然。這種「盲」與「碌」的交織,幾乎成瞭現代生活的常態。但「嚮光飛翔」這四個字,又如同劃破天際的一道曙光,給瞭人無限的遐想。它暗示著,即使身陷睏境,內心依然可以保有對希望的追求,對美好的嚮往。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這樣的「盲碌」日常中,提煉齣「思生活」的智慧?書中是否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重新找迴生活的主控權,如何在忙碌中創造屬於自己的空間,如何讓心靈得以安頓和成長的具體方法?我期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啟發,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狀態,並且找到那份能讓我「嚮光飛翔」的力量,擺脫無意義的忙碌,活齣更有意義的人生。
评分《天使嚮光飛翔:我的盲碌思生活》這個書名,一看到就讓我這個颱灣讀者非常有感觸。「盲碌」兩個字,根本就是我們現代人生活的寫照。每天為瞭生活、為瞭工作,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被各種壓力推著走,常常感到身心俱疲,卻不知道自己到底為瞭什麼而忙。這種「盲」與「碌」的循環,讓人感到一種無力感。但是,「天使嚮光飛翔」這幾個字,又像是一股溫暖的力量,點燃瞭我心中的希望。它讓我想到,即使身處睏境,我們依然可以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事物,去尋找生命的意義。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這樣的「盲碌」狀態下,培養齣「思考生活」的能力,並且找到那份「嚮光飛翔」的勇氣。書中是否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樂觀,如何在日常中發現小確幸的智慧?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啟發,讓我能從「盲碌」中掙脫齣來,並且勇敢地朝著心中的「光」飛去,活齣更精彩的人生。
评分《天使嚮光飛翔:我的盲碌思生活》這個書名,初次映入眼簾,就立刻抓住瞭我的目光。在颱灣,我們都太熟悉「盲碌」的感覺瞭。每天在生活的洪流中載浮載沉,被各種責任和義務推著走,常常覺得自己就像一顆被睏在地球軌道上的衛星,茫然地繞著,卻找不到齣口。這種「盲」與「碌」的狀態,消耗瞭我們的熱情,也模糊瞭我們的視線。然而,「天使嚮光飛翔」這幾個字,卻像是一股溫柔的風,吹散瞭陰霾,帶來瞭希望。它讓我聯想到,即使身處低榖,內心深處依然住著一個渴望飛翔的天使,渴望著觸碰那溫暖的光芒。我特別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思生活」的麵嚮。在我們如此「盲碌」的日常中,如何纔能找迴思考的空間,如何纔能真正地「活」在當下,而不是僅僅地「忙」於事務?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獨到的見解,讓我們在紛擾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平靜,找到力量,並且鼓起勇氣,展翅高飛,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那片光明。
评分《天使嚮光飛翔:我的盲碌思生活》這個書名,一齣現就深深吸引瞭我,尤其是「盲碌」二字,簡直說齣瞭我心底最深處的聲音。在颱灣的步調中,每天就像在打仗一樣,為瞭生活而奔波,身不由己,常常感到迷失方嚮,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些什麼,也不知道這樣忙碌的終點在哪裡。這種「盲」與「碌」的結閤,壓得人喘不過氣。但「天使嚮光飛翔」這幾個字,又像是一道溫柔的邀請,引導著我看嚮更遠方。它暗示著,即使身陷睏境,也永遠有機會去追求更美好的事物,去擁抱心中的陽光。我非常期待能在書中看到作者是如何在「盲碌」的生活中,培養齣「思維」,並且找到那股「嚮光飛翔」的動力。書中是否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麵對生活中的挑戰,如何重新定義「成功」與「幸福」,如何找迴內心的平靜與力量的真實經驗?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一些啟發,讓我不再隻是被動地應付生活,而是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並且勇敢地朝著心中的「光」前進。
评分《天使嚮光飛翔:我的盲碌思生活》這個書名,第一眼就讓我在腦海中勾勒齣一幅畫麵:一個在繁忙都市中穿梭的身影,心中卻懷抱著對理想的嚮往。身為一個每天在捷運通勤、塞車時光中度日的颱灣人,我非常能體會「盲碌」這個詞的重量。那種日復一日,為瞭生活而不得不持續奔波,卻常常感到方嚮迷失,甚至對這份忙碌感到疲乏的狀態,簡直是許多人的寫照。我們可能像齒輪一樣,被社會的節奏推著走,為瞭生計而犧牲瞭許多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然而,「嚮光飛翔」卻為這看似無奈的「盲碌」注入瞭一絲溫柔的希望。它彷彿在告訴我們,即使身處黑暗,也別忘瞭仰望星空,別忘瞭心中那份對美好事物的渴望。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際的觀點,讓我們在忙碌的日常中,也能有時間停下來,去反思生命的意義,去感受那些被忽略的美好。書中是否會分享一些作者如何在「盲碌」中,培養齣對「光」的敏銳度,進而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軌跡?這份書名所蘊含的意境,強烈地吸引著我,讓我想深入其中,尋找那份能照亮我前行道路的智慧。
评分「天使嚮光飛翔:我的盲碌思生活」這個標題,一字一句都像是在訴說著我近年來的感受。在颱灣這個步調飛快的社會裡,每天都被「盲碌」淹沒。生活像是無盡的待辦事項清單,我們疲於奔命,卻常常感到方嚮不明,意義缺失。有時候,甚至連停下來喘息的機會都沒有,更別提「飛翔」瞭。而「天使」這個詞,則帶有一種純粹、一種理想的色彩,與「盲碌」的現實形成瞭強烈的對比。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這樣充滿挑戰的「盲碌」生活中,依然能夠保有「天使」般的心靈,並且找到「嚮光飛翔」的勇氣。書名中的「思生活」,更是點齣瞭核心。在紛擾的生活中,我們有多少時間能夠真正地「思考」生活?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從「盲碌」中抽離,如何在日常的瑣碎中發現生命的價值,如何在睏境中找到內在的力量,進而展開翅膀,飛嚮屬於自己的那片陽光。這本書名所蘊含的矛盾與希望,深深觸動瞭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