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哩路:電信綫路工程

最後一哩路:電信綫路工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電信工程
  • 綫路工程
  • 通信工程
  • 最後一公裏
  • 光縴通信
  • 網絡建設
  • 工程技術
  • 5G
  • 基礎設施
  • 通信綫路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揭開電信最後一哩路之神密麵紗,從中看到最後一哩路的蛻變。銅綫的頻寬不斷擴大,接著光縴齣現,與銅綫共用形成FTTx(光縴到某一點)乃至於光縴到府。綫路工程很少將光源及檢光器納入範疇。事實上,光源、檢光器、光縴(光纜)之間的關係相當密切,缺一不可。本書深入淺齣描述光電轉換機製,讓讀者在認知上與光縴形成一體,可從更高點看光通信係統。最後一哩路的另一個領域:屋內配綫。本書深入討論,並提齣幾個可以減少建設成本又具頻寬保證的大樓骨乾架構。過去電信工程業界以師徒受授的方式傳藝,未從基本理論及施工規範教導,更無從評鑑施工品質,本書可以彌補這方麵之不足。

深入解析:現代通信網絡架構與優化實踐 (本書並非《最後一哩路:電信綫路工程》)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支撐起全球數字經濟的骨乾和神經——通信網絡——正麵臨前所未有的復雜性與性能要求。本書《深入解析:現代通信網絡架構與優化實踐》旨在為網絡工程師、係統架構師以及對下一代通信技術有深入研究需求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極具實踐指導意義的參考藍圖。它聚焦於網絡層麵的宏觀設計、關鍵技術的原理剖析以及大規模部署後的性能調優策略,而非傳統意義上側重於物理接入層的綫路敷設與工程細節。 本書的結構設計旨在引導讀者從基礎理論穩步邁嚮前沿應用。全書分為六個主要部分,共計二十餘章,力求覆蓋從核心網到邊緣計算的完整技術棧。 第一部分:下一代網絡核心架構的理論基石 本部分著重於構建現代通信網絡的基礎理論框架,特彆是圍繞軟件定義網絡(SDN)和網絡功能虛擬化(NFV)兩大核心範式展開。 第一章:IP與MPLS的演進與融閤。 詳細探討瞭傳統IP路由協議(如OSPF、BGP)在超大規模網絡環境下的局限性,並深入剖析瞭多協議標簽交換(MPLS)技術棧如何通過引入標簽機製,在保證快速轉發的同時,實現流量工程和VPN服務的差異化承載。我們不涉及光縴或銅纜的鋪設標準,而是關注L2/L3VPN服務的控製平麵與數據平麵分離的實現機製。 第二章:軟件定義網絡(SDN)的控製與轉發分離。 剖析瞭OpenFlow協議的工作原理,重點闡述瞭控製器層麵的集中式拓撲管理、路徑計算算法(如K最短路徑、負載均衡路徑選擇)以及與傳統網絡設備的交互模型。內容集中於控製麵的邏輯架構設計,而非物理設備的選型標準。 第三章:網絡功能虛擬化(NFV)的解耦與編排。 深入解析瞭NFV基礎設施(NFVI)、虛擬網絡功能(VNF)以及VNF管理器(VNFM)之間的關係。本書詳細對比瞭基於VM和容器化(如Kubernetes在網絡功能承載中的應用)的部署模型,強調瞭如何通過虛擬化技術實現網絡服務快速實例化和彈性伸縮,這是對傳統硬件綁定功能的顛覆性變革。 第二部分:5G/6G時代的核心網與邊緣計算 本部分將焦點投嚮當前及未來移動通信網絡的核心支撐技術,即5G/6G架構中的服務化核心網(SBA)和網絡邊緣化部署策略。 第四章:服務化核心網(SBA)的微服務架構。 全麵解析瞭5G核心網(5GC)中各網絡功能(NF)如何通過基於HTTP/2和JSON的API進行互聯互通。重點討論瞭統一數據管理(UDM)、接入與移動性管理功能(AMF)等關鍵組件的交互流程,以及服務網格(Service Mesh)在SBA內部通信中的應用,旨在優化內部控製信令的效率與可靠性。 第五章:UPF的下沉與MEC(多接入邊緣計算)的架構。 探討瞭用戶麵功能(UPF)如何從集中式核心網下沉至更靠近用戶側的邊緣節點。詳細介紹瞭MEC平颱的架構,包括邊緣雲基礎設施的資源調度、容器化應用的安全隔離機製,以及如何通過SBA控製麵實現對邊緣流量的精準控製和路由。 第六章:網絡切片(Network Slicing)的實現與保障。 本章是關於QoS和差異化服務的核心。我們詳細闡述瞭如何基於SDN/NFV技術,在共享的基礎設施之上,為不同應用場景(如eMBB、uRLLC、mMTC)創建邏輯隔離的網絡實例。內容聚焦於切片選擇、資源隔離策略(如空口資源調度與核心網資源分配的聯動)的算法設計,而非物理鏈路的承載能力計算。 第三部分:大規模數據中心網絡(DCN)的設計與優化 隨著雲計算的爆發,數據中心內部網絡的性能成為整個信息基礎設施的瓶頸之一。本部分專注於超大規模DCN的設計範式。 第七章:Clos架構與東西嚮流量優化。 深入分析瞭三層或五層Clos拓撲(Spine-Leaf架構)的優勢,以及如何通過ECMP(等價多路徑路由)實現全互聯和無阻塞轉發。探討瞭如何利用BGP EVPN/VXLAN技術,在物理網絡之上構建大規模的二層邏輯網絡,實現虛擬機或容器的無感知遷移。 第八章:數據中心Fabric的流量工程與擁塞控製。 重點探討瞭在ECMP環境下,如何通過精確的哈希算法、負載均衡策略(如PFC/ECN的部署)來最小化尾部延遲(Tail Latency)。本書提供瞭先進的擁塞感知路由算法研究,確保高優先級業務流在復雜交叉流量中不受影響。 第九章:RDMA與DCQCN在高性能計算中的應用。 針對AI/HPC集群對低延遲、高吞吐量的需求,本章詳細介紹瞭RDMA(遠程直接內存訪問)技術,以及如何結閤數據中心擁塞通知(DCQCN)協議,在以太網基礎設施上實現接近零拷貝的內存訪問通信。 第四部分:網絡運維與智能化(AIOps) 在復雜多變的現代網絡環境中,人工運維已難以為繼。本部分聚焦於如何利用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技術提升網絡的可管理性和穩定性。 第十章:網絡可編程性與自動化運維的實踐。 探討瞭使用Python、Go等語言結閤NETCONF/YANG、RESTCONF等標準接口,實現對網絡設備的集中化配置管理。內容側重於CI/CD流水綫在網絡變更管理中的應用,如使用Ansible、SaltStack進行大規模配置的原子化部署與迴滾。 第十一章:基於機器學習的網絡性能預測與故障診斷。 介紹瞭時間序列分析、深度學習模型(如LSTM)在預測網絡KPI(如丟包率、延遲抖動)方麵的應用。重點分析瞭異常檢測算法如何實時監控大量設備日誌和性能指標(Telemetry數據),提前識彆潛在的性能退化,實現預防性維護。 第十二章:流級遙測(Streaming Telemetry)與實時可視化。 對比瞭SNMP輪詢與主動推送的遙測技術,詳細介紹瞭gNMI協議的工作方式。闡述瞭如何構建高頻、細粒度的網絡狀態數據采集係統,並結閤Grafana、Prometheus等工具進行實時健康狀態的可視化。 第五部分:安全基礎設施與網絡隔離機製 網絡安全已不再是外圍防禦,而是內嵌於架構的各個層麵。本部分深入探討瞭內生安全機製。 第十三章:東西嚮流量的零信任安全策略。 探討瞭如何在數據中心和虛擬化環境中實施基於身份的訪問控製,而非傳統的基於邊界的防禦。重點講解瞭服務網格中的mTLS(雙嚮傳輸層安全)在服務間加密和身份驗證中的作用。 第十四章:下一代防火牆(NGFW)與DPI(深度包檢測)技術。 分析瞭基於硬件加速和DPDK等技術實現的DPI引擎,如何實現應用層級的流量識彆、入侵檢測與防禦(IDS/IPS)。 第十五章:雲原生安全策略的實施:網絡策略與服務網格。 聚焦於容器環境下的網絡策略(如Kubernetes Network Policies)如何控製Pod間的通信,以及如何利用服務網格的授權策略,確保隻有經過驗證的服務纔能訪問特定資源。 第六部分:新興技術的融閤與展望 最後一部分著眼於未來十年可能重塑通信網絡的顛覆性技術。 第十六章:量子計算對現有加密算法的挑戰與後量子密碼學(PQC)的部署路徑。 討論瞭格密碼學等PQC算法的原理,以及如何在現有IP/MPLS網絡中逐步引入PQC協議,為未來量子安全通信打下基礎。 第十七章:語義通信與數據壓縮的未來。 探討瞭在海量物聯網(IoT)場景下,如何從傳統的比特傳輸轉嚮基於信息意義傳輸的語義通信,以極大地降低傳輸負載和能耗。 第十八章:高空平颱(HAPS)與空天地一體化網絡架構。 分析瞭平流層無人機、衛星星座與地麵蜂窩網絡協同工作的架構,重點是跨域的路由協議設計與切換機製。 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對網絡邏輯、協議棧、軟件架構和高級調優的深度挖掘,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係統化的現代網絡設計方法論,確保在下一代通信係統的部署中,能夠做齣高效、可靠且具有前瞻性的技術決策。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電信綫路緣由
1.1 電信綫路網
1.2 電信綫路與週遭環境
1.3 銅纜
1.4 光纜
1.5 綫路工作安全
1.6 遵守法規

第二章 電信綫路網
2.1 電信綫路網的結構
2.2 電信網路的拓璞
2.3 電信綫路網的種類
2.4 ODN

第三章 電信綫路附屬設備
3.1 架空綫路
3.2 地下綫路設備
3.3 屋內綫路附屬設備

第四章 電纜
4.1 電纜的結構
4.2 電纜種類
4.3 電纜的傳輸特性
4.4 反射
4.5 迴流損失與反射損失
4.6 綫路最小衰減及無失真條件
4.7 貝、分貝與奈
4.8 串音

第五章 光縴、光纜與光縴通信係統
5.1 光的基本特性
5.2 光縴的結構
5.3 光縴的種類
5.4 光縴的傳輸特性
5.5 光縴連接器與機械接續子
5.6 光纜
5.7 光通信係統

第六章 電信綫路設計
6.1 用戶綫路預測
6.2 市話綫路設計
6.3 屋內綫路設計
6.4 大樓骨乾架構
6.5 整閤式配綫
6.6 資通訊(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係統整閤

第七章 地下綫路施工
7.1 作業準備
7.2 地下電纜佈放施工前準備
7.3 佈纜
7.4 電纜接續
7.5 配纜接續
7.6 驗收測試
7.7 地下光纜佈放
7.8 光纜接續
7.9 光纜成端
7.10 光縴測試

第八章 架空綫路與屋內綫路施工
8.1 立桿
8.2 裝設拉綫
8.3 佈纜
8.4 架空光纜
8.5 屋內綫路施工
8.6 網路綫測試
8.7 屋內光纜施工

第九章 綫路維護
9.1 預防性維護
9.2 事後維護
9.3 一些銅綫綫路的基本概念
9.4 綫路測試儀器
9.5 xDSL綫路
9.6 光縴鏈路
9.7 點對點光縴鏈路的維護
9.8 類比光縴鏈路
9.9 管道係統的維運

第十章 結語
10.1 綫路設備的未來
10.2 綫路網拓璞的演變
10.3 銅纜與光纜的應用
10.4 光縴頻寬的接取應用
10.5 最後一哩路的重要性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最後一哩路:電信線路工程》,光聽書名,就讓我聯想到很多關於基礎建設的關鍵議題。在颱灣,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們對網路的需求可說是無所不在,從個人手機的通訊,到企業的營運,甚至是政府的公共服務,都高度依賴於穩定可靠的電信線路。我很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颱灣的電信線路工程在標準、法規,以及施工規範等方麵,是如何與國際接軌的。畢竟,一套完善的工程體係,是確保國傢通訊基礎建設安全與高效運行的重要保障。書中會不會針對颱灣特定的地質、氣候條件,提齣一些獨特的工程解決方案?例如,在地震頻繁的颱灣,如何確保地下線路的抗震能力?或者,如何在大雨不斷的地區,有效防止線路被水淹沒?我認為,瞭解這些細節,不僅能讓我們對電信工程有更專業的認識,也能讓我們更瞭解,颱灣是如何在複雜的環境中,建立起如此先進的通訊網絡。

评分

「最後一哩路」這個詞,聽起來就充滿瞭故事性,彷彿一場為瞭達成目標而展開的艱辛旅程。我個人對那些能夠描繪齣真實工作場景,並且充滿人性光輝的書籍,情有獨鍾。我猜想,《最後一哩路:電信線路工程》可能會透過生動的筆觸,描寫工程師們在各種極端環境下的工作狀態。例如,在寒冷的鼕天,他們如何在結冰的道路上施工;在炎熱的夏天,他們又如何在柏油路麵下進行鋪設。書中會不會有那些為瞭趕工而夜以繼日,或是為瞭排除故障而冒著危險的感人故事?我特別期待能看到一些關於颱灣在地工程師的真實側寫,他們是如何在麵對各種挑戰時,展現齣颱灣人特有的堅韌與毅力。或許,書中還會探討到,電信線路工程在地方發展中的重要性,例如,偏遠地區的通訊建設,如何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甚至是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我認為,瞭解這些真實的故事,能夠讓我們更加珍惜現有的科技便利,並且對這些默默奉獻的專業人士,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感謝。

评分

《最後一哩路:電信線路工程》這個書名,讓我不禁聯想到許多科幻電影或紀錄片中,那些為瞭建立現代文明基石而奮鬥的身影。我個人對於技術性的書籍,通常抱持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態度,因為有時候內容會過於艱澀,讓人望而卻步。然而,一旦能夠從中窺見一個行業的發展脈絡,以及工程師們如何運用智慧與汗水,將理論轉化為實際應用,那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我猜測,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介紹,或許也會觸及電信線路工程的歷史演進,從早期的電話線路,到如今鋪天蓋地的光纖網絡,甚至是未來5G、6G技術的發展。在颱灣,電信產業的競爭一直非常激烈,這也意味著工程技術的革新與優化,是業者們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這些技術演進的獨特視角,例如,颱灣在哪些技術領域是領先的,又有哪些地方還需要加強?或者,書中會不會探討到,為瞭應對日益龐大的數據傳輸需求,工程師們在線路設計和佈建上,採取瞭哪些創新性的方法?我對於那些能夠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重大技術突破,總是充滿瞭濃厚的興趣。

评分

「最後一哩路」這個詞,總讓我聯想到一種極緻的追求與奉獻。我對那些能夠將複雜的技術,轉化為清晰易懂的語言,並融入故事性的書籍,感到特別著迷。我猜測,這本《最後一哩路:電信線路工程》可能不僅僅是技術手冊,而是會透過更為宏觀的視角,來闡述電信線路工程在現代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書中或許會探討,當我們談論「數位落差」時,電信線路工程是如何扮演著縮小差距的關鍵力量。它會不會分享一些實際的案例,講述工程師們如何剋服各種阻礙,將網路連接帶到那些曾經被忽視的角落,讓偏鄉的孩子也能夠享有與都市孩子相同的教育資源,讓獨居長輩能夠透過科技保持與傢人的聯繫?我特別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颱灣在推動普遍電信服務方麵的努力與成果,以及未來可能麵臨的挑戰。畢竟,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確保每一個人都能夠公平地享有數位世界的便利,是至關重要的。

评分

這本《最後一哩路:電信線路工程》的書名,光聽就讓人感受到一種使命必達的堅毅精神。尤其「最後一哩路」這個詞,在現代社會的脈絡下,往往代錶著將服務、連結、甚至是希望,送到最需要、最難到達的角落。我聯想到很多時候,我們享受著順暢的網路,或是便捷的通訊,都離不開背後無數默默付齣的工程師們,在各式各樣的地理環境中,架設、維護那些我們看不見卻又至關重要的線路。颱灣的地形地貌豐富多變,從高聳的山脈到環島的海岸線,再到密集的都會區,每一段「最後一哩路」都充滿瞭挑戰。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在颱灣這樣獨特的環境下,電信線路工程所麵臨的具體睏難,例如如何剋服天候的影響、如何在高山峻嶺中埋設光纜,或是如何在城市地下複雜的管線網絡中進行佈設?又或者,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真實的案例,描寫工程師們如何剋服萬難,將關鍵的通訊設施帶到偏遠的部落,或是為新興的工業區提供穩定的網路支援?身為一個時常依賴科技與外界聯繫的颱灣人,我對這些幕後英雄的辛勞與智慧,充滿瞭好奇與尊敬,也希望能從這本書中更深刻地理解,我們所享受的便利,是如何一步一腳印建立起來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