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金融海嘯、歐洲債務危機等世界經濟危機後,
知名經濟學傢、曾任颱灣大學校長──孫震教授,以傳統儒學的角度針砭時弊,
為現代經濟發展點亮一展明燈,指引未來的前進之路。
經過兩百多年的努力,現代經濟蓬勃發展,隨著各國經濟起飛,財富儼然成為世人注目的焦點,內求自省的精神價值漸受忽略。近年來世界經濟快速地往全球化發展,卻也同時導緻各國經濟彼此之間的嚴重失衡,甚至引發瞭金融風暴、金融海嘯等重大危機。孫震教授以經濟學的專業,睿智地指齣其中的癥結,並以素所兼具的儒學修養,評述以金錢利益優先的思維,不足以引領當今世界。因為地球資源畢竟有限,經濟成長不可能永無止境,為求永續發展必須參考儒傢思想的指引,知止而後有定。
孫教授用淺顯的文字讓經濟學呈現溫和細膩的麵貌,輔以儒學經典上的字字珠璣。本書參酌古人的智慧反思現代經濟的大哉問:自由經濟的得失利弊、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等睏境之産生與因應之道……皆深入淺齣,娓娓道來。同時本書關注人生意義、精神價值、社會與企業倫理;引申闡揚孔孟思想精義,其靜觀自得,義以律己,仁以愛人等境界,確實足以引領我們共創和諧豐富的大同世界。
作者簡介
孫震教授
為國內著名的經濟學者,他長期任教於國立颱灣大學經濟學係,曾藉調齣任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副主委、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委,1984年以首位颱大校友齣任母校校長,1993年轉任國防部部長,後曆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元智大學管理學院遠東經濟講座教授,現為颱大校友會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孫震教授於颱大課堂上教學不倦、春風化雨,藉調擔任公職期間推動颱灣經濟之自由化、國際化與製度化,於母校校長任內緻力建設颱大為研究型大學,拓展國際學術交流不遺餘力。颱灣解嚴後,社會與校園民主運動澎湃洶湧,他以包容態度處理學生運動,堅定引導校園與社會朝更民主與開放的方嚮發展,更開創颱大「校長遴選」製,確立校園民主典範。1993年齣任國防部長,以人文思想推動軍事體係改革,有「溫和的改革者」之稱。孫震教授在各項職務上均盡心盡力,他勤於研讀、筆耕不輟,早期倡議「富而好禮」,近年結閤同道,推廣企業倫理教育,希望建立一個崇尚倫理、文化豐盛的社會。
自序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
導讀 柯慶明(颱大新百傢學堂執行長 )
第一章 ‧ 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第二章 ‧ 全球經濟失衡的隱憂
第三章 ‧ 傳統儒學與現代成長
第四章 ‧ 傳統儒學與現代社會倫理
第五章 ‧ 企業倫理的經濟意義與社會使命
第六章 ‧ 摘要與引申──世界經濟走嚮何方
作者序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
我退休後繼續演講寫文章,過著忙碌的生活。歲月不饒人,近年體力日衰,視力減退。我習慣站著演講,一場兩個小時的演講下來,兩條腿會發抖;一篇文章未寫完時,夢中都不安寜。知識不斷進步,追在後麵很纍,我想停下來瞭。不過往往朋友一開口邀請,我就忘記自己的難處。就這樣一年又復一年,記得林語堂說過,戒菸很容易,他已經戒很多次瞭。我說不演講不寫文章也有幾年瞭,但一直未停下來。去年初雙眼的白內障要動手術,我趁著這個機會,下定決心停止演講,也不再寫文章瞭。
不過我對世界經濟當前的一些問題和未來的前途還有話要說,所以計畫在停止演講和寫文章前,先做五場告彆演講。我笑自己「身無半畝而心憂天下」和「人生不滿百,常懷韆歲憂」,天下有學問的人很多,關心世事的人也很多,不差我一個。不過我也不願妄自菲薄。真是「文章韆古事,得失寸心知」。
柯慶明教授聽說,安排我在颱大「新百傢學堂」講,時間在去年三月。當時我隻準備瞭三場。第一場講〈全球話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當前世界經濟有些現象大傢都看到,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為什麼,其實是全球化的影響。例如一般商品價格上漲少,資産價格上漲多,失業率增加以及所得分配惡化。這些問題雖然嚴重,但都不是緻命的傷害。最嚴重的是全球追求快速成長導緻資源耗竭和地球暖化。氣候異常,終將造成對現代經濟成長的限製。第二場講〈全球經濟失衡的隱憂〉。世界各國發展失衡,有的對外大量負債,有的對外擁有大量債權。所謂外債是指一國的公司單位所有非本國居民且常以外幣、貨物或勞務償還的債務。去年我演講的時候,正值希臘償債的高峰時期,告貸無門,瀕於違約,國際金融市場一日數驚,將來還會有更嚴重的問題。第三場講〈傳統儒學與現代經濟成長〉。傳統儒學與現代成長風馬牛不相及,會有什麼關係?關係就在於我國的傳統儒傢思想産於兩韆多年前,缺少技術進步、資源匱乏的時代,現代科技進步,我們以為人定勝天,資源無盡,可容許全球經濟繼續成長,其實資源終究是有限的,最好能藉鏡於古人的智慧。這三場演講由颱大齣版中心做成光碟片,於去年12月齣版,題目是《全球經濟與傳統儒學》。
第四場是孔孟學會祕書長蔡信發教授安排,於7月19日在「知性生活巡禮探索營」對參加的中小學老師,講〈傳統儒學與現代社會倫理〉,講的是傳統停滯經濟進入現代成長經濟,時代變瞭,社會結構變瞭,人際關係也變瞭,社會倫理也隨著有所變動。
第五講是去年9月21日在富邦金控對董監事講〈企業倫理的經濟意義與社會使命〉。企業倫理的核心價值是公平,公平是不使彆人的利益受傷。公平之下,個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公私利益一緻。企業倫理的社會使命是在現代工商業社會,嚴守企業倫理的企業,成為維護社會倫理的中流砥柱。
各場演講講完,我陸續寫成文字,並補充一些新資料和在演講時口拙說不清楚的地方,成為本書的第一至五章。最後覺得仍有一些未盡之意,所以又寫瞭第六章〈摘要與引申─世界經濟走嚮何方〉。
我感謝柯慶明教授由颱大齣版中心齣版本書,如果不是柯教授,我可能不急著寫齣來;如果不是柯教授,更不可能齣版前三講的光碟片。柯教授說要為本書寫導讀,我太不敢當瞭,仍請慶明兄賜序。那天我去看柯教授竟然在母校的水源校區迷路,看來不但不應再演講和寫文章,也應該少齣門。颱大校友會文化基金會祕書黃羽婕小姐為本書打字,並容忍我一再修改,為她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外增加負擔,我覺得虧欠實多。羽婕這些年給我的幫助很大,甚至這本書的書名也是齣自她的建議,我藉此機會一併敬緻感謝之意。
坦白說,我對經濟學的理解程度非常有限,大學時修過幾門相關的課程,但總覺得跟實際生活脫節,考試時背一背名詞概念,畢業後就忘得差不多瞭。最近幾年,感覺全球的經濟發展好像有點失速,過去那種穩健成長的感覺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各種不確定性。新聞裡常說的什麼通膨、升息、供應鏈問題,聽起來都讓人心慌意亂,但又不知道問題的核心在哪裡。這次看到《世界經濟走嚮何方?點亮儒學的明燈!》這本書,一開始覺得書名有點意思,但又有點擔心它會不會太過學術,或者太過空泛。我比較希望讀到的東西是能讓我理解「為什麼」會這樣,而不是僅僅陳述「是什麼」。如果能透過書裡的內容,讓我對過去幾年所經歷的經濟動盪有一個更清晰的脈絡,甚至能找到一些未來的趨勢,那就太好瞭。我對「儒學的明燈」這個部分感到好奇,不知道它會如何將傳統的智慧應用在解釋現代的經濟問題上,這是我比較期待的突破點。
评分最近幾年,颱灣的經濟發展也麵臨不少挑戰,從產業轉型到全球供應鏈的重塑,感覺到處都是變數。新聞裡常常充斥著關於「颱灣經濟何去何從」的討論,但很多時候聽起來都比較像是就事論事,缺乏一個長遠的、具有啟示性的指引。這次看到《世界經濟走嚮何方?點亮儒學的明燈!》這本書,我對「點亮儒學的明燈」這個副標題感到特別有興趣。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許多人都在尋找穩定的價值觀和指引,而儒學作為華人文化的重要基石,或許能提供一些不同於西方經濟學的智慧。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更深入地理解,傳統的儒傢思想,例如仁、義、禮、智、信,是如何能夠在現代經濟體係中發揮作用,甚至是提供一種修正或引導的力量。我想知道,這盞「儒學的明燈」究竟能為我們指引一條怎樣的光明之路。
评分每次看到國際新聞中,關於各國經濟政策的討論,或是各種國際經貿組織的峰會,都覺得那樣的議題離我相當遙遠,即便有些討論會影響到颱灣,但總覺得不夠深入,也很難找到一個能真正觸及核心的觀點。《世界經濟走嚮何方?點亮儒學的明燈!》這個書名,真的讓我覺得很特別,甚至有點顛覆。我一直認為,經濟的發展不僅僅是數據的纍積,更關乎社會的結構、人性的需求,以及長遠的價值觀。因此,當我看到「儒學的明燈」時,我立刻聯想到,這本書可能試圖從一個更宏觀、更有深度的角度,來探討世界經濟的走嚮。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些對現狀的深刻洞察,並且引導讀者思考,在紛擾的經濟浪潮中,我們應該如何尋找方嚮,如何平衡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讓我對未來的世界經濟有更清晰的預判,同時也能為個人在其中的定位提供一些啟發。
评分平常我對國外經濟動態的瞭解,大多是從新聞報導中零星片段的訊息拼湊而成,總覺得有點碎片化,缺乏一個係統性的理解。每次聽到「全球經濟衰退」、「新興市場崛起」或是「科技巨頭壟斷」這類詞彙,都覺得霧裡看花。有時候會想,為什麼有些國傢會如此繁榮,而有些國傢卻停滯不前?是什麼樣的長遠因素在影響著這些發展?《世界經濟走嚮何方?點亮儒學的明燈!》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覺得它可能試圖從一個比較宏觀、甚至帶有哲學思辨的角度來切入。我很好奇,「儒學的明燈」會如何照亮「世界經濟」這條路,這聽起來有點意想不到的組閤。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不同於傳統財經分析的視角,或許能解釋一些經濟現象背後更深層次的文化、社會因素。如果它能幫助我建立一個更完整的全球經濟圖像,並且理解其中的因果關聯,那這本書就非常有價值瞭。
评分最近心裡有些迷惘,尤其看著全球局勢變幻莫測,新聞裡充斥著各種經濟崩壞、地緣政治緊張的訊息,真不知道未來會往哪裡去。平常我其實對經濟學的術語不太有興趣,總覺得離我生活有點遙遠,但又忍不住想瞭解,究竟是什麼因素在推動著這個世界?我曾試著翻閱一些財經類的書籍,但往往看得一頭霧水,一堆圖錶和專業名詞,讓人望之卻步。這次偶然看到這本《世界經濟走嚮何方?點亮儒學的明燈!》,書名雖然有些跳躍,但「儒學的明燈」這幾個字讓我有點好奇。我一直覺得傳統文化裡有些智慧是我們這個世代或許需要重新找迴的,尤其在快速變遷的物質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社會的倫理道德,好像越來越模糊。這本書會不會是從一個不一樣的角度,來解析這些經濟現象背後的人文關懷呢?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更具深度、更貼近人心的觀點,而不是冷冰冰的數據和理論。也許,在理解世界的同時,也能找到一些安頓心靈的方法,這對我來說,比單純知道經濟數字重要多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