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姚靈犀(1899-1965)
名訓棋,字君素,號袞雪,筆名靈犀。民初江蘇丹徒人。風流倜儻,擅詩古文辭。曾為《南金》雜誌社社長兼主編。
重要著作為:《采菲錄》六冊,是至今為止整理匯編纏足史料最為齊全的著作,相信也是空前的一部著作。《思無邪小記》,記錄有關性文化的資料一時罕有其匹;《瓶外卮言》對《金瓶梅》的詞語的辨析也獨一無二,而且稱得上是「開山之作」。還有《未刻珍品叢傳》、小說《瑤光秘記》及未刊的詩詞稿《袞雪齋詩詞稿》十冊、《春還堂存稿》一冊、《小慙集》一冊等。
序
創下許多「第一」的性學專傢──姚靈犀其人其書 蔡登山
記得姚靈犀的名字,最早來自周越然(1885-1962),周越然擁有編譯傢、藏書傢、作傢等頭銜,他從編輯商務印書館的《英語模範讀本》教科書而緻富,然後把版稅拿去買書,買些中西的「海外孤本」,成為當時著名的藏書傢。又由於他不僅蒐藏還研究這些書籍,寫下不少的版本考證、書話之類的文字,又使他成為一位作傢。周越然所藏固不乏宋刊元槧,更以詞麯小說等明清精刻精印本、手稿鈔本為其特色。書人收藏,與商人不同。成功之訣,在於特色。
他深得此中三昧。他說「書之奇者,不因版古,必因稀見」,因而他的庋藏,不收古董商追逐的宋槧元刊,而是中、英文珍本秘笈雅俗兼收,在我國藏書史上,重視中西並蓄,周越然可謂得風氣之先者。另外他特彆重視蒐羅東西方情色文化的香艷書為其特色。這在當時風氣未開的中國,是需要眼光和勇氣的。用他自己的話說,「北平某報譏餘專藏淫書,南京某報罵餘專譯淫書,其實,餘所藏所譯皆名著也。」他單是《金瓶梅》的中外版本就有十多種。他豐富的性學藏書,多是人棄我取的孤本珍品,是研究古代相關性文化的珍貴史料。
周越然在寫於一九四四年的讀書劄記〈《金瓶梅》與《續金瓶梅》一文,便提到姚靈犀的《瓶外卮言》一書,他說:「《瓶外卮言》為研究《金瓶梅》者最佳最便之參考書,此書於民國二十九年由天津法租界天津書局齣版。書內含(一)著者時代及社會背景,(二)詞話,(三)版本之異同,(四)與《水滸傳》、《紅樓夢》之衍變,(五)小劄,(六)集諺,(七)詞麯等篇,共二百六十頁。〈小劄〉係專名或土語之字匯;如蓋老(某婦之夫也),色係女子(絕好也),颳刺(勾引也),油水(侵潤也),四海(交遊廣也),眼裏火(目中齣火,見則心愛也),不聽手(不聽指使也)等等,無不一一詳解之。」《瓶外卮言》在一九四○年齣版,對《金瓶梅》有獨好的周越然,馬上購得該書,而且寫下提要,這或許是該書最早的書評。
之後這部研究《金瓶梅》的開山之作-《瓶外卮言》就一直無人提及,如李田意編的《中國小說研究論著目錄》、澤田瑞穗編的《金瓶梅研究資料要覽》、魏子雲著《金瓶梅探原》,甚至號稱相當完備的《金瓶梅研究書目》(宋隆發編)都不見著錄該書。一直到一九八○年三月,旅居美國三十五年,先後任美國勞倫斯大學、耶魯大學和印第安那大學中文教授的柳亞子的長公子柳無忌(1907-2002)教授,在颱灣的《書評書目》雜誌發錶〈不見著錄的一部金瓶梅研究資料〉一文,纔詳細介紹瞭姚靈犀的《瓶外卮言》。柳無忌教授說:「此書齣版於抗戰期間早已淪陷的天津,所以一直不為國人所注意,在國內亦未流傳。我手頭有的那本,為昭和三十七年(1962)日本采華書林重印本,繼澤田瑞穗的《金瓶梅研究資料要覽》,列為「采華學術叢書」第二號。書前有昭和三十七年采華書林主人的〈發刊辭〉。」「禮失而求諸野」,沒想到被時代湮沒的《瓶外卮言》,卻在域外的日本被重印齣來。
柳無忌對此書的評價雲:「這些文章,不論是轉載他人的作品,或作者自撰,其貢獻與重要性都次於本書下半部的幾篇。尤其是實為洋洋大著的所謂〈金瓶小劄〉(一○○至二四○頁,共一百四十頁),凡有關小說中不易解釋,隱晦難詳的俚言俗語,均『一一拈齣,考其所本』;此類工作,對於金瓶梅的讀者極有幫忙。不僅此,文中有許多條,亦見於其他小說,及劇麯,因此極有參考的價值。此文簡直是一部俗語辭典,可以補張相《詩詞麯語辭》、陸澹安《小說詞語匯釋》、傅朝陽《方言詞例釋》、硃居易《元劇俗語方言例釋》書的不足。此外,如最後二篇〈金瓶集諺〉與〈金瓶詞麯〉的這種編集工作,亦沒有前人做過。」如同三、四十年前的周越然,柳教授也道齣瞭〈金瓶小劄〉的重要性,它是解開《金瓶梅》中俚言俗語的一把鑰匙,何況它還對這些隱晦難詳俚言俗語考其所本,這非對當時的名物、風俗等等有淵博的涉獵者不能為。而〈金瓶集諺〉與〈金瓶詞麯〉兩文,更有著開創的性質,姚靈犀也意識到,因此他在〈金瓶集諺〉後曾有一段話雲:「此書方言俗諺,索解甚難。賞奇析疑,殊饒興趣。先此拋磚引玉,初非貴櫝輕珠也。俟有增補訂正時,再將《金瓶梅》之批評,前人記述,西門慶、潘金蓮之紀事年錶,書中人名錶,書中時代宋明事故對照錶,暨《金瓶寫春記》,《詞話》本刪文補遺等,一併付刊,以成完璧。」隻可惜我們不知道他是否完成這些工作,因為沒見到有增訂本流傳下來。
學者施蟄存(1905-2003)晚年寫有〈勉鈴〉一文,發錶在一九九一年《學術集林》(捲二)。該文釋《金瓶梅》的淫具,卻能文字風雅有趣。文章說:「西門慶隨身帶有一個淫器包兒。這個包兒的內容,屬於藥物類的有『閨艷聲嬌』、『顫聲嬌』,這二者是同物異名。有『封臍膏』。屬於淫器類的有『銀托子』、『硫黃圈』、『相思套』、『藥煮白綾帶子』、『懸玉環』、『景東人事』、『勉鈴』。一共隻有十種,大概作者所知道的已全部開列齣來瞭。」施蟄存關於「勉鈴」的考釋,是因《金瓶梅》第十六迴中有一首〈西江月〉雲:「號稱金麵勇先鋒,戰降功第一,揚名勉子鈴」。西門慶釋之:「勉鈴,南方勉甸國齣來的。先把它放入爐內,然後行事,妙不可言。」由此可見,這小玩藝原為泊來物。施蟄存考據後總結緬鈴乃是「一個小銅球,遇熱能自跳動」。但他卻又不解,「爐」為何物?他認為「用不到放入爐中」。他以為:「緬甸男子以此物嵌於勢上,與婦人閤歡時使其顫動,以求刺激」。「決不是放入婦人牝內的」。其實施先生把「爐」字,理解成爐子的爐,是錯的。「爐」字明明是女陰,這在《中國古代房內考》中就有這個解釋。
我們看一下姚靈犀的解釋:
勉子鈴 即緬鈴也。《談薈》及《粵滇雜記》均詳言之。淫鳥之精,以金裹之,其形如鈴,可助房中術者。見《辭源》「緬鈴」條。又《漁磯漫鈔》及他書皆謂鵲不停、石鍤,均此物也,而各異其名。
爐 謂女子陰也。亦名曰鼎,皆道傢採補之流,巧立之名目也。
而另外施蟄存談到的幾樣淫器及春藥,我們在姚靈犀的〈金瓶小劄〉中,也找到解答:
托子 淫器也。今不傳其製。據原書「試帶」一迴,略雲,白綾帶較銀托子柔軟,不格的人疼,又得連根盡沒。又據「含酸」一迴,竟用雙銀托,想鑄銀為圈,勒於身根。束則血僨陽強,藉以久戰。又壓陰發磔怒。或於玉莖之下,更有銀片襯托,而以藥煮成者也。
景東人事 景東即孟艮,在緬甸。俗呼「觸器」為「人事」。三五十年前香粉店、荷包店有售廣東人事者,俗呼為「角先生」。按「人事」疑是「人勢」之訛傳。王世貞《史料後集》載,世蕃當籍,有金絲帳、金溺器、象牙、廂金觸器之類,執政恐駭上聞,令銷之。可知明中葉奢淫之風,此器已盛行矣。
相思套 《棲流略》曰,「龜帽,使毒不緻上蒸,精不緻下凝。俗所謂『風流套』者也」。現市上有售風流如意袋者,不僅為避毒之用。高棱肉刺,兼以媚內。一經禦後,婦女莫不相思欲絕。此淫器也。
硫黃圈 《棲流略》曰,「所謂鵝稜圈者,蓋以補修其形也」。勢之頸,束以圈,古用硫黃製,磨研則生熱。後世以牛筋為圈,或削鵝翎,或剪絨須,圍於外。進則順,退則磔張,如瓶刷然,亦淫器也。
藥煮白綾帶 據原書,當其製帶時略雲:以倒口針縫白綾為帶,內裝顫聲嬌,束之於根,係之於腰,較銀托子為柔軟,不格人痛,又得連根盡沒也。其試帶時略雲:替其紮於麈柄之根,係腰間甚緊,一經聳弄,比平常舒半寸有餘,間不容發。按此帶舊都香粉店、荷包店昔有售之者,近三十年已禁絕矣。
懸玉環 淫器也,不知何物。或係懸蓮者。
封臍膏 膏藥之貼於臍上者。守命門,固精液。今故都藥肆,有暖臍膏。
香閨聲嬌 《詞話》作「閨艷聲嬌」,房中藥也。《北戶錄》言紅蝙蝠收為媚藥,此藥敷於下體者,與內服藥不同。
除此而外,姚靈犀還提到不少的名詞,如非對性學方麵的知識極為淵博者,恐不易解釋清楚的,如:
月水 一名桃花癸水,亦曰月客,或曰紅潮,即婦女之月經。
天癸 見《內經》。古統謂男精女血。今專言月經。
龜 龜者男子勢也。養龜即以藥洗陰,或運氣使之昂然偉岸也。以龜為喻,像其伸縮之形。
睡鞋 昔纏足婦女臨寢必易軟底睡鞋,以防縴趾鬆弛,更因□襪有欠美觀,著此取媚於枕席間。
梳籠 一作梳櫳,或作梳妝,又曰梳弄。客為妓女開苞之謂。女子年及笄曰上頭,從前妓女、清倌皆結發為辮,迨經客為之成人(又曰點蠟,即擇吉燃紅燭以賀)。例於筵席外,備釵環首飾、衣服被褥、彩禮賞金,妓於是梳髻。從此為渾生意之神女矣。
身上喜 言處女破瓜時之元紅也。因處女膜初破,必有猩紅一點,俗名曰喜。古時以此驗女子之貞操。
入馬 與人通姦之始,調戲入手曰入馬。
入港 男女通姦。勾引上手,名曰入港。猶船泊岸也。
怯床 此妓傢術語,言其每於接客時,生恐懼心,畏交閤也。男子不能禦婦女亦謂怯床。
老和尚撞鍾 行淫姿勢之一種。雙腿高蹺,以帶懸足於上,將臀離空。
倒澆紅蠟 行淫之式。雌乘雄也。
丟身子 即齣精之謂。
相思卦 一名鬼卦。婦人以弓鞋擲地,視反覆為陰陽。《聊齋誌異》「鳳陽士人」,手拿著紅綉鞋兒占鬼卦。注謂「春閨秘戲」。夫外齣,以所著履蔔之,仰則歸,俯則否,名「占鬼卦」。
周越然有篇〈西洋的性書與淫書〉文中開宗明義即說:「性書與淫書不同。性書是科學,淫書是小說。性書是醫學,是心理學;淫書是謊言,是『鼠牛比』(案:吹牛皮)。西洋有性書,又有淫書。我國有淫書,而無性書。我們讀瞭性書,多少總得些智識。我們看瞭淫書多少總受些惡習。」姚靈犀的一些著作可說是性書,包括他的《思無邪小記》等等,而且是相當有係統的探討到「性」文化。有人推崇張競生(1888-1970),一九二六年他齣版《性史》第一集,社會嘩然,使他自己身敗名裂,甚至被稱為「賣春博士」。但若就他的《性史》而觀之,是有些「鼠牛比」,因此後來譯著有《性的教育》和《性的道德》,並翻譯瞭英國藹理士的《性心理學》等書的潘光旦(1899-1967),在《性心理學》的譯者自序中說:「在有一個時候,有一位以『性學傢』自居的人,一方麵發揮他自己的性的學說,一方麵卻利用藹氏做幌子,一麵口口聲聲宣傳要翻譯藹氏的六、七大本研究錄,一麵卻編印不知從何處張羅來的若乾個人的性經驗,究屬是否真實,誰也不得而知。」潘光旦對張競生這種「野狐禪」的行為,是有所批評的。
他對張競生齣版《性史》更是深錶不滿。周越然甚至說:「西洋性心理學中,常載許許多多『性史』。『性史』就是個人婚姻前後的實錄,心理學傢據為研究資料的。首先印行這種資料者,是心理學專傢艾理司氏。依科學言,性史全不誨淫。後來張競生採取瞭艾氏的意思編《性史》(第一集),為什麼大傢譏笑他呢?因為張君的著作,確實誨淫。他的那篇董二嫂,是《癡婆子傳》的化身,當然不能登大雅之堂。張競生以後的小冊子,效慕張競生《性史》而作的小冊子,我見過的,總在一百五十種以上。這樣的多,都因為紙張低下的緣故。現在紙張缺乏,馬路上喊賣春宮,喊賣《性史》的癟三,幾幾乎完全沒有瞭。」時間有時是最好的證明,「搞噱頭,耍花招」的把戲,有時隻能一時之間「嘩眾取寵」,終歸要被淘洗掉的。
雖然大學問傢錢鍾書(1910-1998)說:「假如你吃瞭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那是錢先生為瞭拒絕太多媒體記者的採訪的推托之詞,但我們「讀其書,可不識其人」乎?但對姚靈犀而言,他的許多著作都已被湮沒瞭,還需靠從日本再影印迴來,對於他的生平資料更是少得可憐,我曾找遍網路所能找到的,就那麼一些,而且可信度是存疑的。二○一三年六月一日,因緣際會我見到瞭廣川醫院院長柯基生先生,目睹柯醫生的收藏,正如寫過《纏足-「金蓮崇拜」盛極而衰的演變》(Cinderella’s Sisters: A Revisionist History of Footbinding)的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分校曆史係教授高彥頤(Dorothy Ko)在書中所說的:「關於姚靈犀的資料,柯醫生的收藏無人能齣其右。」是的,全世界的圖書館似乎都沒有全套的姚靈犀的《采菲錄》,柯醫生居然收藏原版完整的兩套(每套六冊),另還有一些殘本。當然更讓人驚嘆的是柯醫生收藏大陸各省及颱灣的「金蓮」數目高達上萬雙,這在全世界的收藏也是「無人能齣其右」的。因此曾經見過姚靈犀的曆史學者來新夏(1923-)教授,曾為文感嘆連姚靈犀曾長期生活的天津圖書館都隻收藏一套殘本的《采菲錄》,而姚靈犀珍藏的金蓮想必也蕩然無存。但隔代有知音,柯醫生不僅保有姚靈犀的所有著作及未刊的詩詞稿《袞雪齋詩詞稿》十冊、《春還堂存稿》一冊、《小慙集》一冊,這十二冊詩詞都是手稿,以書法名傢的姚靈犀(他常為天津《風月畫報》題詞)將其以綫裝的形式裝訂成冊,墨跡紙香如故。
從柯醫生提供的資料得知,姚靈犀名訓棋(此根據傢譜,而網上資料誤其名為君素),字君素,號袞雪,筆名靈犀。其父名姚箴,母名卞堃德。根據他〈六六初度〉詩雲:「硃顔易改笑華顛,枉說詩纔老漸圓。初度斟兼元日酒,前生識遍大羅仙。蕭齋飽賞青鬆雪,檢府虛傳綠水蓮。差喜兒孫有餘慶,桑榆難得太平年。」而其中自注雲:予生於清光緒己亥鼕月廿九,為一八九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今年周六十六歲,適為一九六五年一月一日也。而網路資料說他卒於一九六三年,顯係錯誤。另高彥頤(Dorothy Ko)在前書中說:「根據他(姚靈犀)的朋友徐振五寫於一九六一年的一首詩,姚靈犀齣生於己亥(1899)十一月三十日。姚靈犀的最後一首詩作,寫就於一九五九年。」此皆明顯錯誤,姚靈犀生於一八九九年陰曆十一月二十九日,也就是陽曆十二月三十一日。至於他卒於何年,目前尚無資料,至少到一九六五年元旦他還活著,高彥頤(Dorothy Ko)說他最後一首詩作,寫就於一九五九年,顯係沒見到〈六六初度〉詩。
姚靈犀江蘇丹徒人,從他的〈六一生日自述〉詩得知他生於貧睏之傢,三、四歲時,傢遷到揚州,並入私塾,受業於一位老秀纔,也打下他紮實的國學底子及後來能詩能文的纔賦。一九一七年他遷居天津,並娶妻查鳳琳。據天津著名崑麯傢陳宗樞說:「(姚靈犀)風流倜儻,擅詩古文辭。纔思便捷,流寓津門,在天津文藝界頗負盛名,為夢碧詞社成員。」夢碧詞社由天津著名詞人寇夢碧主持,據說「堪稱當代詞界最具水準、最有影響的詞社」。一九二二年姚靈犀去東北,他詩中所雲:「隻身去邊塞,戎馬多苦辛。鞦風落關榆,故鄉思鱸蒓。」而這年年頭他的女兒彤光齣生,年尾兒子姚齊也齣生瞭。一傢四口,使得他為謀生計不斷地奔忙,詩雲:「年立賦言歸,又逐南車塵。白門未□月,道路生荊榛。倉皇過沽水,另作入幕賓。
時作或時輟,遭遇多邅迍。」由詩觀之,他謀職一直不順利。一九二五年鞦,他在南京督幕時,有好友「唐菉猗、鬍叔磊、畢素波,皆過江來問訊,舊雨重逢,歡言道故。……遂創吟鞦詞社。事未成,而浙師侵境,先後與菉猗、叔磊,航海來京師。」一九二六年春,他在瀋宗畸處認識傅蕓子,瀋宗畸讀瞭唐菉猗、鬍叔磊、畢素波、姚靈犀、傅蕓子五人的詩文後,而奇之曰:此五□也。後來姚靈犀就直隸省署秘書,偕鬍叔磊赴天津,公餘之暇,仍以聯吟為樂。一九二七年初夏,姚靈犀集傅、唐、鬍、畢等五人,共成「南金」社。所以取名「南金」,蓋取晉朝薛兼等入洛,見張司空的故事。《晉書.薛兼傳》:「兼清素有器宇,少與同郡紀瞻、廣陵閔鴻、吳郡顧榮、會稽賀循齊名,號為『五□』。初入洛,司空張華見而奇之,曰:『皆南金也。』」唐朝元稹〈春晚寄楊十二兼呈趙八〉詩:「寄之二君子,希見雙南金。」「南金」是比喻南方的優秀人纔。「南金」社成立後,「久之同社文稿,集有盈帙,亟謀刊布,乃有雜誌之輯。蕓子介弟惜華,文學優長,戲劇深邃,此編頗多臂助,亦續入發起之列。並推予主其事……」於是姚靈犀為《南金》雜誌社社長兼主編。
一九二七年八月《南金》雜誌創刊。《南金》社址位於「意奧交界三十二號」,姚靈犀擔任社長兼主編,編輯部有鬍叔磊、畢素波、傅惜華等。除總社外,在北京另設分社,分社長由傅蕓子擔任。《南金》為三十二開,每期約八十頁左右。詩詞、書法、篆刻、書畫、隨筆、雜文、論文等應有盡有,另配有彩色插頁。作為綜閤性文藝雜誌,其「內容文字之古雅,圖畫之清新,印刷之精美,久為世人所稱贊,稱其為北方唯一最美之文藝月刊」(《南金》第九期廣告)。《南金》前後一共辦瞭十期,根據柯醫生所收藏的閤訂本觀之,姚靈犀每期均找當時名人或名書法傢來題「南金」兩字的刊名,第一期(1927.8.10)鄭孝胥題;第二期(1927.9.10)羅振玉題;第三期(1927.10.10)金梁題;第四期(1927.11.10)邵次公題;第五期(1927.12.10)樊增祥題;第六期(1928.1.20)葉恭綽題;第七期(1928.2.10)袁中舟題;第八期(1928.3.30)寶熙題;第九期(1928.4.30)陳寶琛題;第十期(1928.8.30)紅豆館主(溥侗)題。另據《南金》第十期《戲麯專號》所刊載的〈本社特彆啓事〉:「本社社長姚君素以事南歸,同人公推鬍叔磊為津社社長,傅蕓子為平社社長兼總編,一切事務統由鬍傅二君負責……」也就是說,姚靈犀在第九期齣刊後去瞭南方,姚靈犀南歸後,《南金》停刊瞭四個月,一直到同年八月纔繼續齣版。《南金》的組織機構因此進行瞭調整,原主編鬍叔磊齣任社長,主編一職則由傅蕓子接任。社址也一度遷往法租界大陸大樓二○一號。而這期也成為《南金》最後的絕響瞭。
姚靈犀在《南金》雜誌除瞭連載《瑤光秘記》小說(該小說後來在一九三八年十月由天津書局齣版單行本)外,又發錶瞭〈非花記〉(隻登一期,沒寫完)、〈畫訶記〉(後收入《思無邪小記》一書中)、〈鑑戒實錄(上)〉、〈鑑戒實錄(下)〉等文章。而同時他在天津的《坦途》雜誌發錶不少的詩詞作品,分彆是:一九二七年第二期的〈金縷麯〉、一九二七年第三期的〈金菊對芙蓉〉、一九二七年第四期的〈金縷麯〉、一九二八年第五期的〈寶鼎現〉、一九二八年第六期的〈謝贈寶刀牋代作〉、一九二八年第七期的〈百字令〉、一九二八年第八期的〈湖月〉、一九二八年第九期的〈一萼紅〉、一九二八年第十一期的〈論交〉。其中〈金菊對芙蓉〉是藉描寫禦溝來感懷往事並不如煙,詞雲:「怨葉流紅,殘螺漲碧,盈盈自繞宮牆。念良緣無分,好景無常,玉泉一齣難迴首。想年時,洗象風光,欄乾徒倚,有人擫笛,偷譜霓裳。偎煖卅六鴛鴦,記照過眉痕,湔過衣香,更橫波閱偏,幾度興亡。葒□已冷前朝夢,算硃明,往事淒涼。李花亂起,無情綠水,曾葬紅直妝。」而〈論交〉詩雲:「承恩不在貌,論交不以利。酒食相徵逐,交情安可緻。小人率如此,君子重道義。道義日益重,百事無虛僞。
小人果斂跡,君子見真諦。試觀今之人,誰復知此意。酒食為紹介,勢利則諂媚。見而爭逢迎,背麵即譏議。賢者寒其心,不敢雲友誼。貌美有時衰,利盡各猜忌。叔夜久灰心,孝標增憤恚。處之以中庸,先求無怍愧。」談的是君子與小人及交友之道。由此一詩一詞,即可知姚靈犀的詩詞造詣瞭。
姚靈犀的重要著作則為《采菲錄》,《采菲錄》是三○年代姚靈犀在編天津《天風報》副刊「黑鏇風」時的專欄名字,取自《詩經.榖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專門刊載與纏足有關的文字。後更以專欄所載文章和陸續收集的資料編次成帙,匯成一部民俗學巨著,仍稱《采菲錄》。全書共六冊,分序文、題詞、采菲錄之我見、考證、叢鈔、韻語、品評、專著、撮錄、雜著、勸戒、瑣記、諧作、附載等類。其內容包含有纏足史料、品蓮文學、禁纏放足運動資料、政府法令、宣傳文字、時人心得種種,並附有大量照片和插圖。《采菲錄》,副題「中國婦女纏足史料」,初編、續編由天津時代公司於一九三六年一月、二月印行,三編、四集由天津書局於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及一九三八年二月印行,一九四一年又有新編和精華錄問世。是至今為止整理匯編纏足史料最為齊全的著作,相信也是空前的一部著作。
來新夏在〈姚靈犀與《采菲錄》〉文中說:「上世紀四○年代初,我在旅津廣東中學讀高中時,常在班上聽到談論我們高一級有個姓姚的纔女。她的父親姚靈犀是個研究女人小腳的文人。當年我心中有個疑問,小腳有什麼可研究的,為什麼她的父親研究小腳?有一次和父親說起此疑問,父親笑著說,『姚先生是我熟人,很有學問,就是研究走瞭偏鋒,很遭人非議,等有閑我帶你去見見他。』不久,我便和父親同去拜訪姚先生。當時,他住在天津張莊大橋英法交界路近一條名叫義慶裏的鬍同裏。見麵後,他很健談,和父親談瞭許多話,其中不少有關《采菲錄》被社會誤解的話。臨彆時,他還送我們一套《采菲錄》。」
《采菲錄》初問世,即招來非議無數,很多人認為姚靈犀是抱著賞玩、褒揚甚至提倡的心態來編輯此書的,以緻於他不得不在《續編自序》裏闡明本意,「夫纏足之惡俗,不獨為婦女一身之害也,其影響於民族健康也亦至巨。然其曆史悠遠,久經勸禁而未絕者,必有強固之理存乎其間。吾人欲摒斥一事一物,必須窮源竟委以識其真象,而後始能判其是非。如勸人戒毒,非徒托空言者,亦須先知鴉片之來源及其為害之烈,而後能毅然戒除。故欲革除纏足之風,先宜知其史實,予之搜集資料,勒為專書,即此意也。」
自五代起,中國婦女盛行纏足後,就可以在筆記中看見纏足的記載,如北宋徐積詠蔡傢婦有「但知勒四支,不知裹兩足」之句。陸放翁《老學庵筆記》雲:「宣和末女子鞋底尖,以二色閤成,名錯到底。」《宋史.五行誌》:「理宗朝,宮人束腳縴直,名快上馬。」蘇軾〈菩薩蠻〉雲:「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臨波去;隻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偷穿宮樣穩,□立雙趺睏,縴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由此看來,在宋代一般人已經把小腳看成是最美的裝飾瞭。
研究小腳最到傢的是清朝的方絢,字陶采,又號荔裳,他曾仿張功父的《梅品》體裁,作《香蓮品藻》。他把小腳分為五式:蓮瓣、新月、和弓、竹萌、菱角。又說香蓮有三貴:一曰肥;二曰軟;三曰秀。他還加以闡釋:「瘦則寒,強則矯,俗遂無藥可醫矣。故肥乃腴潤,軟斯柔媚,秀方都雅。然肥不在肉,軟不在纏,秀不在履,且肥軟可以形求,秀但當以神遇。」他又把小腳分為十八種,分彆是:
四照蓮(端端正正、窄窄弓弓,在三寸四寸之間者。)
錦邊蓮(四寸以上至五寸,雖纏束端正,而非勁履,不見稜角者。)
釵頭蓮(瘦而過長,所謂竹萌式也。)
單葉蓮(窄胝平跗,所謂和弓式也。)
佛頭蓮(豐跗隆然,如佛頭挽髻,所謂菱角式,江南之鵝頭腳也。)
穿心蓮(著裏高底者。)
碧颱蓮(著外高底者。)
並頭蓮(將指鈎援,俗謂之裏八字。)
並蒂蓮(銳指外揚,俗謂之外八字。)
同心蓮(側胼讓指,俗謂之裏拐。)
分香蓮(欹指讓胼,俗謂之外拐。)
閤影蓮(如侑坐欹器,俗稱一順拐。)
纏枝蓮(全體紆迴者。)
倒垂蓮(決踵躡底,俗稱坐跟。)
朝日蓮(翹指嚮上,全以踵行。)
韆葉蓮(五寸以上,雖略纏粗縛,而翹之可堪供把者。)
玉井蓮(銳是鞋尖,非關纏束,昌黎詩所謂「花開十丈藕如船」者也。)
西番蓮(半路齣傢,解纏謝纏者。較之玉井蓮,反似有娉婷之緻焉。)
這十八種香蓮,有好的,也有壞的。因此他又把小腳分為九等:
神品上上:穠縴得中,修短閤度,如捧心西子,顰笑天然。不可無一,不能有二。
妙品上中: 弱不勝羞,瘦堪入畫,如倚風垂柳,嬌欲人扶,雖尺璧粟瑕,寸珠塵纇,然希世寶也。
仙品上下: 骨直以立,忿執以奔,如深山學道人,餐鬆茹柏,雖不免郊寒島瘦,而已無煙火氣。
珍品中上:紆體放尾,微本濃末,如屏開孔雀,非不絢爛炫目,然終覺尾後拖遝。
清品中中:專而長,皙而瘠,如飛鳬延頸,鶴唳引吭,非不厭其太長,差覺瘦能免俗。
艷品中下: 豐肉而短,寬緩以荼,如玉環《霓裳》一麯,足掩前古,而臨風獨立,終不免「爾則任吹多少」之誚。
逸品下上:窄亦稜稜,縴非甚銳,如米傢研山,雖一拳石,而有崩雲墜崖之勢。
凡品下中: 縴似有尖,肥而近俗,如鞦水紅菱,春山遙翠,頗覺戚施濛璆,置之雞群,居然鶴立。
贋品下下: 尖非瘦形,踵則猱升,如羊欣書所謂「大傢婢學夫人」,雖處其位,而舉止羞澀,終不似真。
據說小腳的妙處分為三等:上等是在掌上、在肩上、在鞦韆上。中等是在被中、在燈中,在雪中。下等是在簾下、在屏下、在籬下。當一雙縴縴小腳,被當時的男人在上述的九種場閤「憐惜」和「撫摩」,將會帶給男人無限的神往!
《采菲錄》一問世,有些新文人和所謂「正人君子」群起誅伐。有人未認真讀其書,即誣姚靈犀有傷風化者。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部研究風俗史的著述。而姚靈犀則有他自己的主張,他在詩中雲:「婦女韆餘年,備受窅娘毒。痛楚深閨中,午夜聞啼哭。當其行纏初,縴縴由蹜蹜。迨至及笄時,刻意等膏沐。生蓮步步香,擬月弓弓玉。荔裳作品藻,笠翁有偶錄。我亦步後塵,韆古接芳躅。同好稿紛投,圖影寄相屬。嗜痂竟成癖,海內鹹颳目。禍棗與災梨,斯文竟可鬻。勸戒雖諄諄,闡理關性欲。采菲成新編,捲懷恨不速。」
據陳宗樞說,一九四四年天津尚在淪陷時期,僞教育局局長何慶元齣麵在法院狀告姚靈犀編印誨淫書籍,法院立案審理,經姚多方奔走請託,此案遷延近年餘,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不瞭瞭之。而據來新夏說:「但當年對此案就有不同傳說:有說是傳訊,有說是收監。據我父親說,姚先生被監禁過短時間,但一直沒有直接證據。」而據柯醫生所藏姚靈犀〈齣獄後感言〉詩雲:「……詎知風流罪,忽興文字獄。蛾眉例見嫉,豻目橫加辱。罰鍰二百金,拘縶一來復。方知獄吏尊,始知環人酷。……」姚靈犀確曾因為編撰《采菲錄》、《思無邪小記》等性學書籍被視為大逆不道而鋃鐺下獄。
《思無邪小記》又名《艷海》,或易名為《髓芳髓》,是姚靈犀從一九二五年,在侯疑始主編《翰海》連載,「蒐集古今小品,涉及香艷者,上起經史,下逮說部,選取錄若乾則,或加箋注」,集結成書。名為《思無邪小記》,意即鄭衛之音不刪,而以邪僻之思為戒也。後來他移居南京,稿遂中輟。再後來傅蕓子主編《北京畫報》,曾刊登一部份。最後在天津的《天風》、《風月》兩報中續刊。前後耗費十五年時間收集種種「獺祭之書籍」,竟達韆餘種之多,其記錄有關性文化的資料一時罕有其匹。他原本秘未示人,但聞嗜痂者眾,乃刊此以饜所望。於是一九四一年由天津書局齣版。茲錄幾則如下,當可想見一斑。
《漢書藝文誌》房中八傢,內有容成陰道,務成子陰道,堯舜陰道,湯盤庚陰道,天老雜子陰道,天一陰道諸書,皆房中術也。惜乎此書失傳。但有《素女經》、《素女方》、《玉房秘訣附玉房指要》、《洞玄子》四種。近世長沙葉德輝刊入《雙梅影盦叢書》而已。
長沙葉德輝自印《悔花菴叢書》一本,譚延闓書耑,裝印綦精,為當時贈友之品。
內中大緻與石印流行之《素女經》相同。惟最後有唐白行簡〈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篇,為坊本所無,謂於某山石室中獲得者。賦長約數韆言,於交接之事,分時分類,鋪敘甚詳。文詞豐艷華冶,得未曾有。惜殘闕不完,間多誤字。白行簡為樂天兄弟行也。
文言香
**篇章二:** 《思無邪小記:姚靈犀性學筆記》的文字,如同潺潺流水,潤物無聲,卻又有著直抵人心的力量。我是一名在教育行業工作多年的從業者,深知性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同時也看到瞭現實中存在的諸多睏境。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極具價值的參考。它並非枯燥的說教,而是以一種更為人性化、更具溫度的方式,探討瞭性與愛、性與心理、性與社會倫理等諸多議題。姚靈犀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洞察力,她能夠敏銳地捕捉到個體在性認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睏惑和挑戰,並給齣富有啓發性的解讀。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邊界感”和“尊重”的強調,這不僅是性行為中的重要原則,更是建立健康人際關係的基礎。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將書中的觀點與我所接觸到的案例相結閤,受益匪淺。它讓我認識到,性教育並非洪水猛獸,而是一門關於愛、關於尊重、關於成長的必修課。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們打破沉默,開啓更多有意義的對話,為下一代營造一個更健康、更開放的成長環境。
评分**篇章五:** 初見《思無邪小記:姚靈犀性學筆記》這個書名,我以為會是一本嚴謹的學術著作,但閱讀之後,我發現它更像是一次溫柔的靈魂觸碰。姚靈犀以一種極其個人化、卻又具備普遍意義的視角,書寫著關於“性”的點滴思緒。這本書沒有宏大的理論框架,沒有復雜的術語,而是將一個個細微的觀察、一次次真切的感悟,串聯成一篇篇觸動人心的篇章。我被作者細膩的情感捕捉能力所打動,她能夠將那些難以言喻的感受,用恰到好處的文字錶達齣來。書中關於“身體與心靈的連接”的論述,讓我頗有共鳴。它不將身體視為孤立的存在,而是將其看作是情感、欲望和思想的載體。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思自己的過往經曆,那些曾經模糊的感受,在書中的引導下,逐漸清晰起來。這本書就像是一場心靈的洗禮,讓我重新審視瞭“性”在我們生命中的意義,它不僅僅是生理的衝動,更是情感的錶達,是親密關係的紐帶,是自我探索的旅程。
评分**篇章三:** 從一本“性學筆記”的名字來看,你可能會預設一種嚴肅、甚至是刻闆的學術風格。然而,《思無邪小記:姚靈犀性學筆記》卻徹底顛覆瞭我的想象。它更像是一場充滿好奇心的探索之旅,作者姚靈犀以一種近乎孩童般純真的視角,審視著那些常常被成人世界所遮蔽或扭麯的議題。我被書中那種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敢於直麵的勇氣所深深吸引。她並沒有試圖去定義或規範,而是引導讀者去觀察、去感受、去思考。文字間流淌著一種自由不羈的精神,也帶著幾分對傳統束縛的戲謔。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身體自主權”的闡釋,這不僅僅是身體的權利,更是個體獨立人格的體現。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會心一笑,也常常會陷入沉思。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過往的認知,那些曾經被貼上“禁忌”標簽的事物,在作者的筆下,煥發齣瞭彆樣的生命力。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對真實和自由的渴望,也鼓勵我們用更開放的心態去擁抱人性的復雜與美好。
评分**篇章一:** 拿到這本《思無邪小記:姚靈犀性學筆記》的初稿時,我心中就湧起一股莫名的期待,似乎在等待一場遲來的啓濛。我並非性學專傢,甚至在閱讀前,對“性學”二字都帶著幾分模糊和神秘感。然而,隨著翻閱的深入,那些原本壓抑在心底、或因世俗觀念而不敢觸碰的念頭,開始被一種溫和而堅定的力量所疏導。書中洋溢著一種純粹的探索精神,作者姚靈犀以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將那些常人羞於啓齒的議題,抽絲剝繭,展現齣其背後復雜的心理、生理和社會根源。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個體感受的細緻描摹,它沒有生硬的理論堆砌,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場景和細膩的情感描寫,讓我仿佛身臨其境,去理解和接納那些曾經被我們忽略或誤解的部分。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仿佛掙脫瞭某種無形的束縛,對“性”這個概念有瞭更健康、更開放的認知。它不隻是一個生理行為,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一種個體的錶達,一種與世界連接的方式。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用智慧和勇氣,引領我穿越迷霧,抵達更清晰的自我認知。
评分**篇章四:** 《思無邪小記:姚靈犀性學筆記》給我帶來的,是一種意想不到的舒緩和釋然。生活在現代社會,我們被各種信息和觀念所裹挾,關於“性”的討論,往往充斥著功利、獵奇或是道德審判。而這本書,卻以一種截然不同的姿態呈現在我麵前。姚靈犀的文字,沒有攻擊性,沒有說教,隻有一種深深的關懷和理解。她仿佛是一位知心朋友,溫柔地傾聽著你內心的聲音,並用真誠的語言迴應你。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瞭對個體差異的尊重,對多元性取嚮的包容,以及對情感連接的珍視。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做愛”的書,而是一本教你如何“愛”的書,更是一本讓你學會如何“悅納自己”的書。閱讀過程中,我感到一種久違的輕鬆,那些曾經壓抑在心底的疑問和不安,似乎都找到瞭齣口。這本書讓我明白,健康的性認知,是建立在自我接納和對他人的尊重之上的。它提醒我們,在追求物質和事業的同時,也不要忽略瞭內心深處的感受和情感的需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