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所撰的《漢書》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斷代史,全書共一百捲,包括十二帝紀、八錶、十誌、七十傳,載述從西漢開國迄王莽新朝止,二百二十九年間的曆史與人物。《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漢代人在史學上的傑齣貢獻,為中國史書中的不朽之作。它的體例雖仿自《史記》,但結構和內容要比《史記》完善和豐富,為後世斷代史的編撰奠定瞭基礎,成為後代修史者遵奉的範式。《漢書》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與地位,被譽為「文章雄跨百代」,受到曆代著名古文選集的重視和收錄,是後人學習古文的楷模。本書由北京大學著名曆史學者吳榮曾先生主持,三十餘位教授、學者共同參與注譯。正文以清乾隆武英殿本為底本,北宋景祐本、清末王先謙《補注》本等為校本,除注重原文的校勘與注釋外,書前有「導讀」,各捲並撰有「題解」、「章旨」、「研析」等,期能做到普及學術,雅俗共賞,提供今人閱讀《漢書》理解文義的幫助,並作為相關研究的參考。
注譯者簡介
吳榮曾
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
劉華祝
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
作為一名對曆史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希望能夠找到一本能夠深入淺齣地解讀《漢書》的著作。《新譯漢書(一)紀》的齣現,簡直是圓瞭我一個心願。它並沒有簡單地將原文羅列,而是以一種全新的視角,用現代人的語言和思維方式,將那些看似晦澀難懂的古代史實生動地呈現齣來。我在閱讀時,常常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那些曾經讓我頭疼的人物關係、政治鬥爭,在作者的梳理下變得脈絡清晰,邏輯嚴謹。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僅是翻譯,更融入瞭作者對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和獨到見解。讀完一章,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曆史,更像是在與曆史人物對話,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體會他們的時代局限與偉大之處。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許多普通讀物難以比擬的。它讓我對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有瞭更立體、更鮮活的認識。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吸引我。作者在保留原文的莊重感的同時,又注入瞭許多現代漢語的生動性和流暢性,使得閱讀過程如同品一杯陳年的佳釀,初入口時醇厚,迴味時甘甜。他對於人物的刻畫尤其到位,寥寥數語就能勾勒齣人物的性格特徵,或是雄纔大略的帝王,或是運籌帷幄的將相,亦或是默默無聞卻為曆史進程添磚加瓦的普通人,都栩栩如生,仿佛躍然紙上。讀到某個情節時,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本人對某些曆史人物的喜愛或惋惜之情,這種情感的流露,讓冰冷的史實瞬間有瞭溫度。而且,作者善於運用一些比喻和類比,將抽象的曆史概念具象化,讓我這個對曆史細節不太敏感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其中的復雜關係。
评分我平時閱讀習慣比較散漫,常常會被一些繁復的注釋和術語所睏擾。《新譯漢書(一)紀》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的注釋部分非常精煉,沒有堆砌過多的學術 jargon,而是用最簡潔明瞭的語言解釋那些必要的概念或曆史背景,真正做到瞭“點到為止”,既滿足瞭對細節有需求的讀者,又不會打斷非專業讀者的閱讀節奏。而且,在某些關鍵的曆史轉摺點或人物評價上,作者會旁徵博引,列舉不同的史學觀點,並給齣自己的分析,這種開放式的探討方式,讓我覺得非常過癮。它鼓勵讀者獨立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單一的結論。我喜歡在讀完一段後,稍作停留,去思考作者提齣的問題,甚至會主動去查閱一些其他的資料進行比對,這種互動式的閱讀,極大地提升瞭我對曆史的理解深度和興趣。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一種古樸的宣紙質感,搭配燙金的“新譯漢書(一)紀”字樣,散發齣一種典雅而又不失莊重的氣息。翻開書頁,紙張的厚度適中,觸感溫潤,印刷清晰,字跡雋秀,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在排版上,它摒棄瞭傳統古籍的繁復,采用瞭更符閤現代閱讀習慣的格式,但又巧妙地保留瞭一些古韻,例如一些重要的注釋或段落會以特殊的字體或顔色加以區分,既方便理解,又不失古籍的學術味道。我特彆欣賞它在每篇章開頭都配有一幅簡潔的山水或人物畫,這些畫作並非華麗繁復,而是以寥寥幾筆勾勒齣意境,與篇章內容相得益彰,為閱讀增添瞭幾分詩意和想象的空間。總的來說,從書籍本身的物理屬性來看,它無疑是一件精美的文化産品,無論是作為案頭書還是收藏品,都極具價值。拿到手裏沉甸甸的,仿佛承載著韆年的智慧與曆史,讓人忍不住想要細細品味。
评分我一直覺得,曆史的學習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對事件的記憶上,更重要的是理解那些事件背後的人性、製度和文化。《新譯漢書(一)紀》在這方麵給瞭我很大的啓發。作者在敘述曆史的同時,並非簡單地堆砌史實,而是深入挖掘瞭那個時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政治體製的演變,到經濟文化的繁榮,再到社會風俗的變遷,都進行瞭細緻的描繪。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曆史人物動機時,會考慮到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而不是簡單地用現代的道德標準去評判。這種宏觀的視角和辯證的思維,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復雜性和多麵性,也讓我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理解人、理解社會、理解曆史的哲學讀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