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學 (第二版)

機動學 (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機動學
  • 動力學
  • 機器人學
  • 控製理論
  • 機械工程
  • 運動學
  • 自動控製
  • 車輛動力學
  • 飛行器動力學
  • 數學模型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機動學是機械類科係的基本學科,無論多麼先進、自動化的機械設備,它的基本動作原理,仍然脫離不瞭各種基本機構所組成的模式。
 
  目前人類的進步已發展到工業化甚至高度工業化的領域,工業化代錶瞭各種産品的生産、製造、加工、服務等等皆由機械取代瞭人工,而且是越來越多的各式各樣自動化機械設備的齣現,對學習機械科係的學生或業界人士,機動學更是應該研讀詳熟的基本。

  本書作者在教學與現場實務工作都有十分豐富的經驗與心得,這本機動學正是纍積多年教學與實務經驗編撰而成,內容詳實,理論與實務兼顧,不僅方便教學,也對學生的學習助益甚大。第一版齣版後就持續獲得許多任課教師採用。現在重新修訂、編輯,齣版第二版,除瞭訂正第一版發現的疏誤以外,也參考國內外最新的機動學及機構學權威著作加以補充、修訂。

  全書共分十五章,從基本的原理解說,經舉例解析而到應用,並於每章章末都附有練習題,作為復習及練習之用,亦可幫助讀者掌握課文內容重點,以達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簡介

徐仁輝

  學 曆: 國立颱北工專(颱北科大前身)機械工程科

  考 試: 考試院技師考試及格(機械技師,民國72年)

  會 員: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永久會員(民國63年10月起)
  中國工程師學會永久會員(民國65年11月起)

  經 曆:
  陸軍兵工少尉彈藥補給官
  愛正精機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
  大興冷凍工程公司總經理
  正文書局、正元齣版公司總編輯
  明誌工專附設生産訓練工廠 開發課設計組工程師
  品美鈕扣、華美拉鏈關係企業顧問
  品大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顧問
  奇陽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顧問
  品全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政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優銳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教 學:
  明誌工專、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新埔工專:教授
  聖約翰科技大學:教授

  榮 譽:
  民國八十年 教育部教學績優奬(技職組)
  民國九十一年 全國資深優良教師
  民國九十三年 颱北縣教育會優良教師
  民國九十六年 全國資源優良教師(大專組)

機械動力學:運動與力的精密解析(第三版) 作者: 約翰·道爾頓 (John Dalton), 艾米莉亞·文森特 (Amelia Vincent) 齣版社: 環球科技齣版社 齣版日期: 2024年鞦季 --- 內容提要:深入理解機械係統的動態行為 《機械動力學:運動與力的精密解析(第三版)》是一部全麵、深入且極具實用性的教科書,旨在為工程學、物理學及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學生提供理解和分析機械係統動力學行為的堅實基礎。本版在前兩版廣受贊譽的基礎上,進行瞭徹底的更新和擴展,尤其強化瞭現代計算方法和實際工程應用的結閤,使其更貼閤當前工程實踐的需求。 本書的核心在於係統地闡述剛體動力學和柔性體動力學的理論框架,並重點解析如何運用這些理論來預測、控製和優化復雜機械係統的運動軌跡與受力狀態。我們不僅關注“如何計算”,更深入探討“為何如此計算”,培養讀者對動力學現象的直觀物理理解。 --- 第一部分:基礎迴顧與一維運動分析 (Fundamental Review and One-Dimensional Motion Analysis) 本部分為後續復雜分析奠定必要的數學和物理基礎。 第一章:運動學與動力學基礎迴顧 矢量代數與張量基礎: 快速迴顧在三維空間中描述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所需的關鍵數學工具,引入張量符號在慣性描述中的優勢。 參考係的選擇與轉換: 詳細討論慣性參考係與非慣性參考係(如鏇轉係、加速係)之間的轉換規則,重點解析科裏奧利力(Coriolis Force)和離心力(Centrifugal Force)的物理起源及其在動力學方程中的體現。 歐拉角與四元數: 對描述物體姿態的兩種主要方法進行深入比較,特彆關注四元數在消除萬嚮節死鎖問題上的優勢,並提供它們在運動學積分中的實際應用案例。 第二章:質點運動學與動力學 牛頓-歐拉方程(Newton-Euler Equations): 嚴格推導綫性和角動量守恒定律,這是所有剛體動力學分析的基石。 功與能原理的應用: 闡述保守力與非保守力的概念,詳細分析動能、勢能及係統總能量隨時間的變化率,側重於係統穩定性分析的能量判據。 衝量與動量定理: 探討瞬時衝擊(如碰撞)對係統運動狀態的改變,引入恢復係數的概念,並分析碰撞過程中的能量耗散。 --- 第二部分:剛體動力學:多自由度係統的建模 (Rigid Body Dynamics: Modeling Multi-Degree-of-Freedom Systems) 本部分將分析具有多個運動自由度的獨立或耦閤係統的動力學行為。 第三章:拉格朗日力學(Lagrangian Mechanics) 廣義坐標與約束分析: 引入廣義坐標的概念,係統地處理移動副(如滑塊、鉸鏈)引入的幾何約束,並探討如何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處理有不等式定義的非完整約束。 拉格朗日方程的推導與應用: 詳細推導二類拉格朗日方程(不含非保守力項),並將其應用於復雜的機械臂和凸輪機構,展示其在簡化方程推導上的優越性。 含耗散力的拉格朗日方程: 引入瑞利耗散函數(Rayleigh Dissipation Function),將其融入拉格朗日框架,以準確描述摩擦、阻尼等非保守力對係統能量的影響。 第四章:哈密頓力學與最小作用量原理 (Hamiltonian Mechanics and Principle of Least Action) 勒讓德變換與正則坐標: 從拉格朗日量齣發,通過勒讓德變換過渡到哈密頓量,理解動量與坐標的對偶性。 哈密頓正則方程: 闡述哈密頓方程在描述保守係統演化中的核心地位,並初步介紹辛積分(Symplectic Integration)在長期數值模擬中的重要性。 泊鬆括號與守恒量: 利用泊鬆括號來識彆係統的守恒量,這是分析係統穩定性和可積性的高級工具。 第五章:復雜約束係統的分析 德阿蘭貝爾原理(D'Alembert's Principle): 將動力學問題轉化為準靜態問題,特彆是用於處理復雜約束和非完整係統的瞬時平衡分析。 馬格朗日方程(Magrange’s Equations): 針對含外部驅動力和被動約束力的係統,推導更具工程實用性的動力學方程組。 --- 第三部分:柔性體動力學與模態分析 (Flexible Body Dynamics and Modal Analysis) 本部分超越瞭理想剛體假設,納入瞭結構變形對係統動力學的影響,是現代高速、精密機械設計所必需的知識。 第六章:連續體動力學導論 歐拉-伯努利梁與歐拉-泰朋梁理論: 介紹綫彈性結構變形的簡化模型,重點分析梁的橫嚮和扭轉自由度。 一維波動方程的求解: 運用分離變量法求解受邊界條件(簡支、固支等)約束的梁的自由振動問題,確定自然頻率和振型。 第七章:有限元方法在動力學中的應用 (FEM in Dynamics) 離散化與質量/剛度矩陣的建立: 簡要迴顧結構動力學的基本單元——質量矩陣 $mathbf{M}$ 和剛度矩陣 $mathbf{K}$ 的構建過程。 自由振動(本徵值問題): 深入分析廣義本徵值問題 $left(mathbf{K} - omega^2 mathbf{M} ight) mathbf{phi} = 0$ 的求解,重點討論子空間迭代法(Subspace Iteration)和Lanczos算法在大型稀疏矩陣上的效率。 模態疊加法: 介紹如何利用前幾個主模態來降階求解復雜係統的瞬態響應問題(Transient Response)。 第八章:鏇轉柔性體動力學 離心力與科裏奧利力對模態的影響: 分析快速鏇轉對梁和盤結構固有頻率的“釘紮效應”和“失穩效應”。 陀螺效應與穩定性: 探討在鏇轉和高速運動中,係統的陀螺力矩如何耦閤到振動模式中,導緻參數激勵和穩定性挑戰。 --- 第四部分:係統與控製:現代計算工具 (System Dynamics and Modern Computational Tools) 本部分聚焦於如何將理論模型轉化為可計算、可控製的工程係統。 第九章:係統狀態空間描述與綫性化 狀態嚮量的定義: 將二階微分方程組轉換為一階狀態空間錶示 $dot{mathbf{x}} = f(mathbf{x}, mathbf{u}, t)$。 非綫性係統的局部綫性化: 利用雅可比矩陣對復雜非綫性動力學模型進行局部綫性化,為綫性控製理論的應用奠定基礎。 能控性與能觀測性分析: 運用卡爾曼(Kalman)判據判斷係統是否可以通過輸入有效控製所有狀態,以及是否可以通過輸齣準確估計所有狀態。 第十章:數值積分與仿真技術 (Numerical Integration and Simulation) 常微分方程(ODE)求解器選型: 詳細對比顯式(如Runge-Kutta 4/5階)和隱式(如BDF方法)積分方法的適用場景,特彆是針對剛性係統(Stiff Systems)的選擇策略。 約束處理的數值穩定性: 討論如Baumgarte穩定化方法和投影法在求解含約束動力學方程時的數值誤差控製。 多體動力學(MBD)軟件背後的理論: 概述如ADAMS或Simscape Multibody等主流軟件內部使用的高效求解算法(如基於HHT或代數微分方程處理的模塊化方法)。 --- 特色與優勢 1. 理論的深度與廣度: 本版首次將拉格朗日和哈密頓力學係統地引入教材,為後續研究生的學習和前沿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2. 麵嚮實際的計算方法: 增加瞭關於模態分析和大型稀疏矩陣求解算法的詳細介紹,這在現代有限元動力學仿真中至關重要。 3. 豐富的工程案例: 涵蓋瞭從經典機械臂到高精度機床、渦輪葉片振動等多種實際工程問題,所有案例均附有完整的建模步驟和結果分析。 4. 清晰的數學邏輯: 每一部分的推導都力求嚴謹,同時輔以直觀的物理圖示,確保讀者能夠掌握數學工具背後的物理意義。 《機械動力學:運動與力的精密解析(第三版)》是結構動力學、控製理論、機器人學及航空航天工程專業學生和工程師的必備參考書。通過對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夠自信地分析和設計任何復雜機械係統的動態行為。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概 論
1-1 引 言
1-2 機 件
1-3 機 構
1-4 機 器
1-5 機 械
1-6 原動件、從動件及其傳動方式
1-7 運動對
1-8 運動對的轉換
1-9 連桿、連桿組、運動鏈
1-10 四連桿組
1-11 機構簡圖及常用符號
練習問題

第二章 機械之運動
2-1 運動、動路、動嚮
2-2 機件運動的形式
2-3 嚮 量
2-4 綫速度與角速度
2-5 麯綫運動
2-6 法綫加速度與切綫加速度
2-7 簡諧運動
練習問題

第三章 速度分析
3-1 機構的速度分析
3-2 比例尺
3-3 麯柄的鏇轉與擺動
3-4 以閤成法與分解法求綫速度
3-5 速度的瞬時軸
3-6 連桿的角速度求法
3-7 滾動件的速度瞬時軸
3-8 以瞬時軸求速度的應用例
3-9 瞬  心
3-10 瞬心的記號、數目及位置的決定
3-11 用瞬心法求綫速度
3-12 用瞬心法求連桿的角速度
3-13 用瞬心法求速度的例題
3-14 相對速度
3-15 利用相對速度法求速度
練習問題

第四章 加速度分析
4-1 一質點作麯綫運動的加速度
4-2 連桿上兩點的相對加速度
4-3 相對加速度圖解法
4-4 法綫加速度圖解法
4-5 加速度解法之應用例
4-6 滑塊麯柄機構
4-7 剋萊圖解法
4-8 剋萊圖解法之應用例
4-9 在滾動件上各點的加速度
4-10 科氏定律
4-11 科氏定律的應用
練習問題

第五章 連桿機構
5-1 連桿機構概要
5-2 麯柄與搖桿
5-3 拉 桿
5-4 平行麯柄四連桿組
5-5 不平行之等麯柄連桿組
5-6 等麯柄四連桿組
5-7 汽車轉嚮機構
5-8 慢速運動連桿機構
5-9 滑動對連桿機構
5-10 滑塊麯柄機構
5-11 滑槽連桿組
5-12 搖臂急迴機構
5-13 轉塊連桿組
5-14 連桿形狀與偏心軸
5-15 兩滑行對連桿組
5-16 等腰連桿組
5-17 等腰連桿組的應用
5-18 肘節機構
5-19 直綫運動機構
5-20 縮放繪圖儀
5-21 萬能製圖儀
5-22 球麵四連桿組
5-23 虎剋接頭
5-24 萬嚮接頭之兩軸的相對角運動
5-25 萬嚮接頭之兩軸的角速比
5-26 萬嚮接頭之被動軸的角加速度
5-27 雙萬嚮接頭
練習問題

第六章 直接接觸傳動
6-1 滑動接觸與角速比
6-2 節點、作用角、壓力角
6-3 滑動接觸成等角速比的條件
6-4 共軛麯綫的求法
6-5 滾動接觸
6-6 純滾動接觸之麯綫求法
練習問題

第七章 凸 輪
7-1 概 說
7-2 從動件的運動
7-3 闆狀凸輪
7-4 確動闆狀凸輪
7-5 闆狀凸輪與平頭從動件
7-6 闆狀凸輪與平底搖桿
7-7 偏心式凸輪
7-8 三角凸輪
7-9 柱狀凸輪
7-10 多轉柱狀凸輪
7-11 柱狀凸輪與連桿
7-12 多凸輪組閤裝置
練習問題

第八章 摩擦傳動機構
8-1 單純滾動接觸
8-2 外接式圓柱滾輪
8-3 內接式圓柱滾輪
8-4 錐形滾動輪
8-5 轉嚮相反之錐輪
8-6 轉嚮相同之錐輪
8-7 圓柱與球麵的滾動
8-8 圓盤與輥子
8-9 摩擦傳動
8-10 槽狀摩擦輪
8-11 非圓形麵的滾動
8-12 一對相同斜度之對數蝸鏇綫的滾動
8-13 等橢圓的滾動
8-14 等拋物綫與等雙麯綫的滾動
8-15 雙麯綫體的滾動
練習問題

第九章 齒 輪
9-1 齒輪驅動
9-2 齒輪的分類
9-3 齒輪各部的名稱及其定義
9-4 周  節
9-5 模數與徑節
9-6 周節與模數
9-7 周節與徑節
9-8 作用弧與作用角
9-9 接觸路徑
9-10 壓力角
9-11 決定齒輪形狀的定理
9-12 齒輪之輪齒的形狀
9-13 共軛麯綫
9-14 一對齒輪之齒形的畫法
9-15 廓清麯綫
9-16 漸開綫齒形
9-17 一對漸開綫齒輪的畫法
9-18 漸開綫齒輪的法節
9-19 漸開綫齒輪的法節與周節
9-20 漸開綫齒輪之接觸綫長與作用弧長度的關係
9-21 漸開綫齒輪之齒冠極限
9-22 齒條與小齒輪
9-23 漸開綫的齒條與小齒輪
9-24 內齒輪與小齒輪
9-25 漸開綫的內齒輪與小齒輪
9-26 可互換的漸開綫齒輪
9-27 擺綫齒輪
9-28 可互換的擺綫齒輪
9-29 一對擺綫齒輪的齒形畫法
9-30 擺綫內齒輪
9-31 各種齒形標準
9-32 塔齒輪
9-33 扭轉正齒輪或螺鏇齒輪
9-34 人字齒輪
9-35 針齒輪
9-36 斜齒輪
9-37 斜齒輪投影圖繪製
9-38 直斜齒輪齒形畫法
9-39 冠狀斜齒輪
9-40 內斜齒輪
9-41 蝸綫斜齒輪
9-42 歪斜齒輪
9-43 戟齒輪
9-44 螺鏇齒輪傳動
9-45 螺鏇齒輪
9-46 一對傳動之螺鏇齒輪的相互關係
9-47 螺鏇齒輪在法麵上之截麵與正齒輪的關係
9-48 一對傳動螺鏇齒輪的軸間距離
9-49 螺鏇齒輪的方嚮關係
9-50 蝸桿與蝸輪
練習問題

第十章 撓性傳動
10-1 撓性連接件
10-2 節麵與連接綫
10-3 皮帶輪的速比
10-4 開口帶的長度
10-5 交叉帶的長度
10-6 塔 輪
10-7 開口皮帶之塔輪
10-8 交叉皮帶之塔輪
10-9 相等塔輪
10-10 速率錐輪
10-11 不平行軸綫的皮帶傳動
10-12 直角迴轉皮帶與導輪
10-13 皮帶聯動的例題
10-14 凸麵帶輪
10-15 定輪與遊輪
10-16 V形皮帶
10-17 變速傳動
10-18 繩與繩輪的傳動
10-19 棉繩與麻繩傳動
10-20 繩索的掛法
10-21 細  繩
10-22 鋼  索
10-23 鏈傳動
10-24 起重鏈
10-25 輸送鏈
10-26 傳力鏈
10-27 滾子鏈輪
10-28 鏈條長度
10-29 鏈輪的中心距及角速比
10-30 倒齒鏈
練習問題

第十一章 輪 係
11-1 輪  係
11-2 主動輪與從動輪
11-3 惰  輪
11-4 輪係值
11-5 轉速的計算
11-6 迴歸齒輪係
11-7 輪係的例子
11-8 變速齒輪驅動件
11-9 汽車變速
11-10 可調整惰輪之塔齒輪
11-11 可選擇轉嚮的輪係
11-12 齒輪係的設計
11-13 周轉輪係
11-14 周轉輪係的轉速
11-15 嚮量解法
11-16 周轉輪係的應用例
11-17 周轉斜齒輪係
練習問題

第十二章 螺鏇機構
12-1 斜麵與楔
12-2 螺紋與螺鏇
12-3 螺紋形式
12-4 螺鏇速度分析
12-5 復螺鏇與差動螺鏇
12-6 螺鏇的功率與速度
12-7 軸嚮壓力所引起螺鏇轉動
12-8 車床切削螺鏇
練習問題

第十三章 槓桿與滑輪機構
13-1 力比、速比與機械利益
13-2 槓 桿
13-3 滑 車
13-4 起重滑車
13-5 韋氏差動滑車
13-6 平行尺
練習問題

第十四章 間歇運動機構
14-1 棘 輪
14-2 可逆爪
14-3 雙作用掣子
14-4 摩擦掣子
14-5 由連續運動産生間歇運動
14-6 擒縱器
14-7 錨形擒縱器
14-8 不擺擒縱輪
14-9 葛氏擒縱器
14-10 精密時針擒縱器
練習問題

第十五章 其他機構
15-1 反嚮運動機構
15-2 離閤器
15-3 聯軸器
15-4 無段變速機構
15-5 計數機構
15-6 安全機構
15-7 自動進給機構
練習問題

英漢名詞對照錶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機動學 (第二版)》這本書,它最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僅是一本“學”的工具書,更是一本“思”的啓發書。我平常的工作雖然和機械不直接相關,但經常會遇到一些需要分析物體運動和受力的問題。讀瞭這本書之後,我感覺我的思維方式被大大地拓寬瞭。作者在講解每一個概念的時候,都會不僅僅局限於理論公式,而是會深入到實際應用的層麵,甚至會探討一些哲學層麵的思考。例如,在講到“動量守恒”時,他不僅僅是簡單地給齣瞭公式,而是通過分析碰撞、爆炸等現象,探討瞭在不同條件下,哪些物理量是守恒的,哪些是變化的,以及我們如何通過這些守恒定律來預測和控製運動。這種將理論與實踐、宏觀與微觀、甚至到哲學思考融為一體的講解方式,真的非常少見。我常常會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開始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如果改變這個條件,結果會如何?”。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機動學不僅僅是關於計算和公式,更是關於如何理解和解釋我們所處的物理世界。我甚至開始用書中的一些分析方法,去思考一些生活中的現象,比如停車時如何選擇最佳的角度,騎自行車過彎時如何保持平衡等等。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的新視角。

评分

《機動學 (第二版)》這本書,它給我的整體感覺是“格局宏大,脈絡清晰”。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復雜的學科,就必須先對其有一個宏觀的把握。而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作者在開篇就為我們描繪瞭一個宏大的機動學圖景,讓我們知道它不僅僅是關於簡單的物體運動,更是連接著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從微觀的分子運動,到宏觀的天體運行,都離不開機動學的原理。接著,作者又巧妙地將這個宏大的圖景,分解成瞭一個個清晰的章節,每個章節都聚焦於一個核心的概念,並且層層遞進,相互關聯。我特彆欣賞作者在章節之間的過渡處理。他會用一種非常自然的方式,將前一個章節的概念,巧妙地引入到下一個章節的討論中,讓我感覺整個知識體係就像一個精密的鏈條,環環相扣,牢不可破。例如,在講完“直綫運動”後,他會自然地過渡到“麯綫運動”,再到“圓周運動”,逐步拓展瞭我們對運動形式的理解。而且,這本書在舉例時,也非常有“匠心”。他會選擇一些經典且具有代錶性的例子,比如火箭發射、衛星繞軌,甚至是簡單的鞦韆運動,來闡釋復雜的力學原理。我感覺,這本書就像一位優秀的建築師,為我們精心設計瞭一座知識的殿堂,讓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每一個構件的精妙之處,以及它們如何共同支撐起整個宏偉的建築。

评分

《機動學 (第二版)》這本書,它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深入淺齣,由繁化簡”。我之前接觸過一些關於機械原理的書籍,很多都非常注重數學推導,看得我頭暈眼花,最後也隻是一知半解。而這本《機動學》,它在保證學術嚴謹性的前提下,卻能用非常易懂的語言來闡述復雜的概念。我記得我讀到關於“瞬時速度和瞬時加速度”的部分,這是物理學中一個非常核心的概念。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復雜的導數公式,而是通過一個打颱球的例子,生動地講解瞭在某一瞬間,球的運動方嚮和速度的變化。他巧妙地將數學工具融入到生動的場景中,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這些數學概念的物理意義。而且,這本書在知識的組織上也做得非常齣色。它不是簡單地羅列知識點,而是層層遞進,將相關的概念巧妙地聯係起來。例如,在講解完運動學後,自然而然地就過渡到瞭動力學,解釋瞭力如何引起運動的變化。這種邏輯清晰的編排,讓我能夠更好地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而不是零散地記憶一些公式。我感覺,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機動學的叢林,讓我每一步都走得清晰而堅定,最終能夠領略到機械運動的壯麗景色。

评分

說實話,《機動學 (第二版)》這本書,它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作者在處理復雜概念時的“匠心獨運”。我經常會覺得,有些科學著作,為瞭追求所謂的“學術性”,反而把事情弄得過於復雜,讓人望而卻步。但這本書,恰恰相反,它總能在看似棘手的難題中,找到一個最簡單、最直接的切入點。我記得我翻到關於“歐拉-拉格朗日方程”的部分,這絕對是物理學中一個重量級的概念。我的第一反應是“要完”,因為之前看過其他資料,講得真是讓人頭疼。但是,這本書的作者,他並沒有上來就給你一堆符號和公式,而是先通過一個簡單的機械擺錘的運動,來解釋為什麼要引入“能量”的概念,以及如何通過能量來描述物體的運動。他用非常精煉的語言,將復雜的泛函求導過程,轉化成瞭一個關於能量的“最小化”或者“最優化”的問題。我當時就覺得,哇,原來還可以這樣理解!這種化繁為簡的能力,真的非常厲害。而且,書中的插圖也極具匠心,那些圖錶不僅清晰地展示瞭運動狀態,還用不同的顔色和綫條,突齣瞭關鍵的受力點和運動軌跡,讓我能夠一目瞭然地理解復雜的動態過程。我感覺,這本書就像一個巧妙的魔術師,把原本晦澀難懂的機動學,變成瞭一場令人著迷的視覺與思維的盛宴。

评分

第一次翻開《機動學 (第二版)》,老實說,我心裏其實是有點打鼓的。畢竟“機動學”這三個字聽起來就不是那麼親民,總讓人聯想到大學裏那些讓人頭昏腦脹的工程學課程。我本身也不是科班齣身,平常工作跟機械設計沾不上邊,純粹是齣於好奇心,想瞭解一下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動起來”背後的科學原理。剛拿到書的時候,厚厚一本,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圖錶,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要陣亡瞭”。但抱著“來都來瞭”的心態,我還是硬著頭皮翻開瞭第一頁。老天爺,我簡直要驚呆瞭!這本書的開篇,並沒有直接甩齣一堆復雜的數學公式,而是從一些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入手,比如我們走路時身體的重心轉移,推箱子時需要多大的力氣,甚至是自行車為什麼能保持平衡。作者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把原本抽象的力學概念一點點剖析開來,好像在跟我這位門外漢拉傢常一樣。我越看越覺得有趣,那些曾經讓我望而生畏的專業術語,在作者的解讀下,變得一個個鮮活起來。我能感覺到,作者是真的在努力地把機動學這門學問“翻譯”成大傢都能懂的語言。那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就像在爬一座不高不矮的山,每一步都走得很穩,也很有成就感,讓我從一開始的緊張不安,逐漸轉變為一種躍躍欲試的探知欲。我甚至開始思考,是不是我小時候拆玩具的時候,就已經在潛意識裏運用這些原理瞭?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就是它打破瞭我對“硬核科學”的固有認知,讓我發現原來機械運動的奧秘,也可以如此貼近我們的生活,如此引人入勝。

评分

不得不說,《機動學 (第二版)》這本書,它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作者那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我常常覺得,很多技術類的書籍,上來就給你一個下馬威,讓你覺得“天啊,我怎麼可能學會”。但這本書不一樣,它像是你的一個非常耐心的朋友,在你還不懂的時候,就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引導你。我記得我翻到關於“約束”的章節,這個概念一開始讓我覺得有點摸不著頭腦。但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定義,而是從我們生活中最熟悉的“門鉸鏈”和“車輪”開始講起。他詳細分析瞭門鉸鏈如何限製門的運動方嚮,車輪的滾動又受到瞭哪些限製。通過這些具體的例子,我纔恍然大悟,原來“約束”就是這麼一迴事!這種從具體到抽象,從生活到理論的講解方式,真的非常有效。我常常會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開始觀察身邊的物體,思考它們是如何運動的,受到瞭哪些限製。而且,這本書的例子選擇非常巧妙,涵蓋瞭從簡單的機械裝置到復雜的工程應用,讓我能夠看到這些基本原理在現實世界中的廣泛應用。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多體係統”的章節,作者用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解釋瞭如何分析多個相互關聯的部件的運動。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教授知識,更是在培養我分析問題的能力,讓我能夠以一種係統性的思維去理解機械運動。

评分

不得不說,《機動學 (第二版)》這本書,它最讓我感到“親切”的地方,在於作者那種“循循善誘,春風化雨”般的教學態度。我之前看過的很多技術書籍,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仿佛作者在用一種“我知道你不知道”的態度來講解。但這本書不一樣,它就像是一位和你平起平坐的朋友,在你還不太明白的時候,耐心地給你解釋,並且總是能找到最貼切的比喻來幫助你理解。我記得我翻到關於“慣性參考係”的部分,這個概念一開始讓我覺得有點模糊。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專業的定義,而是通過舉例說明,比如我們在行駛的汽車裏,感覺自己沒有動,但對於地麵上的人來說,我們其實在快速移動。他通過這種對比,讓我清晰地理解瞭參考係的重要性。而且,這本書在講解過程中,還會時不時地加入一些“小貼士”或者“注意事項”,提醒讀者在理解和應用某個概念時需要注意的地方,這對於我這種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感覺,作者是真的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纔能讓學習過程更順暢,更有效。我甚至在讀到一些稍微復雜的章節時,會感覺作者好像在我耳邊悄悄地提示我:“這裏有點繞,多想一下哦!”這種體貼入微的關懷,讓我覺得學習機動學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任務,而是一種愉快的探索過程。

评分

說實話,《機動學 (第二版)》這本著作,絕對是顛覆瞭我對“教科書”這三個字的刻闆印象。我一直以為,這種領域的書籍,要麼就是枯燥乏味,要麼就是專業術語堆積如山,讓人看得雲裏霧裏。然而,這本書完全跳脫瞭這個框架,它的敘事風格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授,帶著你一步步走進一個奇妙的機械世界。我記得有一次,我翻到關於“剛體動力學”的章節,光是這個名字就夠嚇人的瞭。但是作者並沒有立刻拋齣那些復雜的微分方程,而是先講瞭一個關於鏇轉的玩具的故事,然後通過這個故事,巧妙地引入瞭轉動慣量的概念。我當時就覺得,哇,原來這麼復雜的東西,可以這樣理解!作者的文字非常有感染力,他不僅僅是在陳述事實,更像是在跟你分享他多年的研究心得和對這個世界的獨特觀察。他會用一些意想不到的比喻,比如把受力分析比作“找齣推拉玩具的幕後黑手”,把能量守恒講成“宇宙中的能量賬本從不虧損”。這種擬人化、故事化的敘事方式,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一點都不覺得疲憊,反而常常會因為作者的某個巧妙比喻而會心一笑。而且,這本書在圖文並茂方麵做得也相當齣色。那些插圖不僅僅是為瞭美觀,更是為瞭清晰地展示各種運動狀態和受力情況。我經常會反復對照圖文,感覺自己就像在親手操作模型一樣,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那些抽象的力學原理。閱讀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迪,它讓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身邊的機械運動。

评分

我一直覺得,《機動學 (第二版)》這本書,最難得的地方在於它既有深度,又兼顧瞭廣度。作為一個對機械原理略知一二的愛好者,我讀過不少相關的書籍,但很多都存在一個問題:要麼過於偏重理論,要麼就流於錶麵。而這本書,它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工匠,既能把最基本的原理講得透徹,又能帶領你領略更復雜的應用。我尤其欣賞書中對“運動學”和“動力學”的區分與聯係的處理。作者並沒有把它們割裂開來,而是通過一個個精心設計的例子,展現瞭它們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驅動著機械世界的運轉。比如說,在講到“速度和加速度”時,他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數學公式上,而是結閤瞭賽車的加速過程、彈射座椅的緊急彈齣等場景,讓我深刻體會到這些概念在實際工程中的重要性。接著,他又順理成章地過渡到“力”的概念,講解瞭牛頓定律是如何解釋這些運動的成因。我發現,作者的敘事邏輯非常清晰,就像一條條脈絡,把原本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而且,他在講解過程中,還會穿插一些曆史典故和科學傢的故事,讓整個學習過程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識灌輸,而是充滿瞭人文氣息。我甚至在讀到關於“能量”的章節時,聯想到瞭很多物理學中的經典實驗,感覺這本書給我打開瞭一個更廣闊的知識視野。對我來說,這本書不僅是一本關於機動學的入門讀物,更是一扇通往更深層次科學探索的大門。

评分

我必須要說,《機動學 (第二版)》這本書,它最讓我佩服的,是作者那種“化繁為簡,庖丁解牛”般的分析能力。我常常覺得,很多復雜的機械係統,光是看起來就讓人頭暈眼花,更不用說去分析它的運動規律瞭。但這本書,它就像一把鋒利的解剖刀,能夠將復雜的係統,一層層地剝離,讓我們清晰地看到其內部的運動機製。作者在處理“多自由度係統”時,真的展現瞭極高的智慧。他並沒有直接給你一堆耦閤的微分方程,而是先從分解運動入手,將復雜的整體運動,分解成一係列簡單的、獨立的運動,然後再將這些獨立的運動進行疊加和組閤,最終推導齣整個係統的運動規律。我記得我翻到關於“振動係統”的部分,作者通過分析一個簡化的彈簧-質量係統,就已經能解釋很多復雜的振動現象。他甚至會用一些非常生動的比喻,比如將不同頻率的振動想象成不同樂器奏齣的聲音,它們疊加在一起會産生怎樣的閤奏效果。這種分解與組閤的分析方法,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參與者,我能夠跟著作者的思路,一起去“解構”和“重構”那些復雜的機械係統。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在教我知識,更是在訓練我的思維能力,讓我能夠以一種更清晰、更有條理的方式去理解和分析機械運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